皮衣怎么辨别好坏:治疗“痛风”名医、名方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7 12:29:13
       (一)朱良春治疗痛风         一、痛风病名之商榷
        痛风之名,始于李东垣、朱丹溪,但中医之痛风是广义的历节病,而西医学之痛风,则系指嘌呤代谢紊乱引起的高尿酸血症的“痛风性关节炎”及其继发症,所以病名虽同,概念则异。从临床观察,有其特征,如多以中老年,形体丰腴,或有饮酒史,喜进膏粱肥甘之人为多;关节疼痛以夜半为甚,且有结节,或溃流脂液。从病因来看,受寒受湿虽是诱因之一,但不是主因,湿浊瘀滞内阻,才是其主要病机,且此湿浊之邪,不受之于外,而生之于内。因为患者多为形体丰腴之痰湿之体,并有嗜酒、喜啖之好,导致脏腑功能失调,升清降浊无权,因之痰湿滞阻于血脉之中,难以泄化,与血相结而为浊瘀,滞留于经脉,则骨节肿痛,结节畸形,甚则溃破,渗溢脂膏。或郁闭化热,聚而成毒,损及脾肾,初则腰痛、尿血,久则壅塞三焦,而呈“关格”危候,即“痛风性肾炎”而致肾功能衰竭之症。凡此悉皆浊瘀内阻使然,实非风邪作祟,故我称之为“浊瘀痹”,似较契合病机。
        二、主要治则是泄化浊瘀
        由于痛风之发生,是浊瘀为患,故应坚守“泄化浊瘀”这一法则,审证加减,浊瘀即可逐渐泄化,而血尿酸亦将随之下降,从而使分清泌浊之功能恢复,而趋健复。这也说明:痛风虽然也属于痹证范围,具有关节疼痛、肿胀等痹证的共同表现,但浊瘀滞留经脉,乃其特点,若不注意及此,以通套治痹方药笼统施治,则难以取效。
        三、辨证辨病,灵活用药
        我治痛风常用的处方用药:土茯苓、萆解、苡仁、威灵仙、泽兰、泽泻、秦艽是泄浊解毒之良药,伍以赤芍、地鳖虫、桃仁、地龙等活血化瘀之品,则可促进湿浊泄化,溶解瘀结,推陈致新,增强疗效,能明显改善症状,降低血尿酸浓度。曾取以上药物制成“痛风冲剂”,经六年来系统观察,大多数病例在服药2~3天后,症状有显著改善,继续服用,可以获愈。        经中国中医研究院基础理论研究所实验证明,用痛风冲剂对因微结晶尿钠所致大鼠实验性痛风观察,给药组2小时后大鼠的足跖肿胀的消退,显然比模型组要快,与秋水仙碱组比较,在消肿方面,痛风冲剂并不逊于秋水仙碱组。毒性试验证明:痛风冲剂对人体是安全可靠的。目前正在作2期临床观察,以便申报新药。        至于蕴遏化热者,可加清泄利络之律草、虎杖、三妙丸等;痛甚者伍以全蝎、蜈蚣、延胡索、五灵脂以开瘀定痛;漫肿较甚者,加僵蚕、白芥子、陈胆星等化痰药,可加速消肿缓痛;如关节僵肿,结节坚硬者,加炮甲、蜣螂、蜂房等可破结开瘀,既可软坚消肿,亦利于降低血尿酸指标。如在急性发作期,宜加重土茯苓、萆解之用量,并依据证候之偏热、偏寒之不同,而配用生地、寒水石、知母、水牛角等以清热通络;或加制川乌、草乌、川桂枝、细辛、仙灵脾、鹿角霜等以温经散寒,可收消肿定痛、控制发作之效。体虚者,又应选用熟地黄、补骨脂、骨碎补、生黄芪等以补肾壮骨。至于腰痛血尿时,可加通淋化石之品,如金钱草、海金砂、芒硝、小蓟、茅根等。
        四、病案举例
        病例(一):夏××,男,55岁,干部,1988年3月14日就诊。
        主诉:手指、足趾小关节经常肿痛,以夜间为剧,已经5年,右手食指中节僵肿破溃,亦已两年余。
        病史:5年前因经常出差,频频饮酒,屡进膏粱厚味,兼之旅途劳顿,感受风寒,时感手指、足趾肿痛,因工作较忙,未曾介意。以后每于饮酒或劳累、受寒之后,即疼痛增剧,右手食指中节及左足拇趾内侧肿痛尤甚,以夜间为剧,即去医院就诊,作风湿性关节炎处理,曾服炎痛喜康、布洛芬等药,疼痛有所缓解,时轻时剧,终未根治。两年前右手食指中节僵肿处破溃,流出白色脂膏,查血尿酸高达918微摩尔/升,确诊为“痛风”,即服用别嘌呤醇、丙璜酸等药,症情有所好转,但因胃痛不适而停服,因之肿痛又增剧,乃断续服用,病情缠绵,迄今未愈。
        检查:形体丰腴,右手食指中节肿痛破溃,左足大趾内侧亦肿痛较甚,入暮为剧,血尿酸714微摩尔/升,口苦,苔黄腻,质衬紫,脉弦数。右耳翼摸到二枚痛风石结节,左侧有一枚。
        诊断:浊瘀痹(痛风)。
        治疗:泄化浊瘀,蠲痹通络。
        处方:土茯苓60g,生苡仁、威灵仙、律草、虎杖各30g,萆解20g,秦艽、泽兰、泽泻、桃仁、地龙、赤芍各15g,地鳖虫12g,三妙丸10g(包煎)。10剂。
        3月25日二诊:药后浊瘀泄化,疼痛显减,破溃处之分泌物有所减少,足趾之肿痛亦缓,苔薄,质衬紫稍化,脉细弦。此佳象也,药既奏效,毋庸更张,继进之。上方去三妙丸,加炙僵蚕12g,炙蜂房10g。15剂。
        4月10日三诊:破溃处分泌已少,僵肿渐消,有敛愈之征;苔薄,衬紫已化,脉小弦。血尿酸已接近正常,前法续进,并复入补肾之品以善其后。
        上方土茯苓减为30g,去赤芍、律草,加熟地黄15g,补骨脂、骨碎补各10g。15剂。
        10月5日随访:手足指、趾之肿痛,迄未再作。
        病例(二):郭××,男,57岁,农民。
        2000年1月7日初诊:确诊痛风及类风湿性关节炎均已多年。双手十指变形,左手小指有痛风结石,全身关节酸痛,近日足趾突发红肿热痛,故来就诊。纳可,便调,舌红绛、苔黄浊,脉弦,此浊瘀阻络,有化热伤阴之征,治宜泄化浊瘀,养阴清热,通络定痛。
       处方:
       (1)青风藤、土茯苓、泽兰、泽泻、豕希 莶草、炒元胡各30g,生地20g,没药、赤白芍各15g,炙蜂房、炙地鳖虫各10g。14剂。
       (2)痛风冲剂9包×4袋,每服1包,每日3次,饭后服。
       (3)益肾蠲痹丸4g×42包,每服4g,每日3次,饭后服。
        2月8日二诊:既往曾用激素未相告,用中药后擅自将强的松4 /d突然停服,故痛反剧,肿不消,口干、痰多,二便正常,苔中白腻,舌红,脉弦。前法损益。
        处方:
       (1)穿山龙50g,土茯苓、豕希 莶草、青风藤、泽兰、泽泻、金荞麦、炒元胡各30g,徐长卿、没药、地龙、赤芍、炙僵蚕各15g,皂刺、地鳖虫、当归各10g,甘草6g。14剂。
       (2)痛风冲剂9包×4袋,每服1包,每日3次,饭后服。
       (3)益肾蠲痹丸4g×42包,每服4g,每日3次,饭后服。
        3月14日三诊:药后肿痛缓解,舌红,苔白腻,脉弦滑。激素已撤除,原法出入。
        处方:
       (1)穿山龙50g,鸡血藤、土茯苓、威灵仙、金荞麦各30g,徐长卿15g,制川乌、乌梢蛇、炙蜂房、地鳖虫、广地龙、炙僵蚕、全当归各10g,凤凰衣8g。30剂。
       (2)痛风冲剂9包×4袋,每服1包,每日3次,饭后服。
       (3)益肾蠲痹丸4g×42包,每服4g,每日3次,饭后服。 随访已趋缓解,嘱忌食含嘌呤类食物如各种豆类、海鱼、动物内脏、菠菜等及酒,多饮水,仍每日服益肾蠲痹丸2包,以期巩固。
       【按】长期使用激素者,在改服中药的过程中均需递减,不可骤停。方中用穿山龙,且所用剂量甚大,据笔者使用体会,似有替代激素的作用,而无激素的副作用;金荞麦则为良好的祛痰化瘀、清热消炎药。
        病例(三):张××,男,70岁。
        99年11月10日初诊:双手指关节肿痛月余,伴晨僵1小时,左手中指关节严重红肿热痛,犹如胡萝卜,活动受限,二便调,纳可。查:UA 666mmol/L,ENA总抗体阳性,WBC 3.67×10 /L,ESR 56mm/h,Cr 15.6mg/L,舌红,苔薄白中裂,脉细小弦。此类风湿性关节炎合并痛风,不易速解。治宜蠲痹通络,佐以泄化浊瘀。
        处方:
       (1)穿山龙、鸡血藤、威灵仙、生黄芪、青风藤、泽兰、泽泻、土茯苓各30g,生地黄20g,乌梢蛇、炙蜂房、地鳖虫、广地龙、炙僵蚕、全当归各10g,凤凰衣、甘草各6g。7剂。
       (2)益肾蠲痹丸4g×21包,每服4g,每日3次,饭后服。
       (3)痛风冲剂9包×3袋,每服1包,每日3次,饭后服。
        11月20日二诊:药后关节肿痛减轻,口干,二便正常,但遇寒痛剧,舌脉同前。复检:血尿酸540mmol/L,原法续进。
        处方:
       (1)穿山龙、豕希 莶草、鸡血藤、土茯苓、威灵仙各30g,制川乌、乌梢蛇、炙蜂房、地鳖虫、广地龙、炙僵蚕、全当归各10g。7剂。
       (2)痛风冲剂9包×4袋,每服1包,每日3次,饭后服。
       (3)益肾蠲痹丸4g×42包,每服4g,每日3次,饭后服。
        11月27日三诊:近有低热T37.8 C左右,便溏,神疲,心悸,夜寐不安,ESR 28mm/h,脉细涩。此症顽固,常有反复,原法续进。
        处方:
       (1)穿山龙、鸡血藤、威灵仙、鹿含草、律草、土茯苓、怀山药各30g,白薇、地骨皮各20g,乌梢蛇、炙蜂房、地鳖虫、广地龙、炙僵蚕、全当归各10g,甘草6g。14剂。
       (2)痛风冲剂9包×4袋,每服1包,每日3次,饭后服。
       (3)益肾蠲痹丸4g×42包,每服4g,每日3次,饭后服。
        12月11日四诊:低热渐除,神疲,纳可,寐不实,舌苔白腻,脉细小数,原法续进。
        处方:
       (1)上方加炒苡仁、夜交藤各30g。14剂。
       (2)痛风冲剂9包×4袋,每服1包,每日3次,饭后服。
       (3)益肾蠲痹丸4g×42包,每服4g,每日3次,饭后服。
       12月25日五诊:肿痛已消除,惟神疲、低热未已,需耐心服药,方能痊愈。
       处方:
       (1)上方30剂。
       (2)痛风冲剂9包×10袋,每服1包,每日3次,饭后服。
       (3)益肾蠲痹丸4g×90包,每服4g,每日3次,饭后服。 随访已愈。
       【按】此案亦是类风湿性关节炎并发痛风,二者都是顽缠难愈的疾病,发生在一人身上,就更显得难以措手,前人著作中也鲜有可资借鉴的成例。笔者初诊用乌蛇、蜂房、地鳖虫、地龙、僵蚕等蠲痹通络为主,佐以泽兰、泽泻、威灵仙、土茯苓、穿山龙泄浊化瘀。二诊因受寒而痛,加川乌;三诊因发热加律草、白薇、地骨皮;四诊因寐不实而加夜交藤,都是因证而施,而蠲痹通络,泄化浊瘀的主导方针不动,且汤丸并进,意在加强作用,并鼓励患者耐心服药,结果在五诊时即收肿疼尽消之效。

        (二)尹亚君教授治痛风 

        尹亚君教授长于辨证,精于用药,从治疗实践出发,认为痛风性关节炎前期以湿热壅痹、痰浊阻滞所致的标实证为主,以四妙散加味治疗;后期则以肝肾阴虚为重,本虚标实,拟自创六味四藤饮治疗。临床上常因虚实挟杂,病情较为复杂,治疗难度较大。尹教授主要从肾辨治痛风,治病求本,标本兼顾。         1、 治疗方法        前期基本方:土茯苓30g,苍术、黄柏、牛膝、秦艽各12g,薏苡仁、威灵仙、钩藤各20g,雷公藤、大黄、甘草各9 g,发热者加石膏30g,金银花15g,知母15g。恶风者加防风12g,羌活15g。关节灼热疼痛加虎杖15g,萆薢20g。水煎服,每日1剂,至各症状减轻后,以后期治疗为主。        后期基本方:熟地黄30g, 山药、茯苓、泽泻、海风藤、络石藤各15g,山茱萸、牡丹皮、牛膝各12g,钩藤20g,雷公藤9 g,威灵仙20g。湿重者去熟地黄,山茱萸,加苍术12g,薏苡仁20g,萆薢20g。偏瘀血者加赤芍15g,徐长卿15g。发热较甚者加黄柏12g,秦艽12g。每日1剂、水煎服15天为1疗程。        2 、病案举例        郑某,女,54岁,2003年8月5 日初诊。自诉:左母趾侧经常灼热肿痛,以夜间为剧,已起病3年,近年来发作较频,伴腰膝酸软,乏力,头晕眼花,耳鸣。曾服秋水仙碱、别嘌呤醇等药,能顿挫病势,但胃肠道反应较剧不能坚持服用,又因饮食不节,经常发作颇以为苦,乃来求治,查血尿酸高达460umol/L,舌红苔黄舌根为甚,脉弦紧。确定“痛风”无疑,此病多由脏腑功能失调,升清降浊无权,痰湿阻滞于血脉之中难以泄化,与血相结而为浊瘀,闭留于经络,则出现关节肿痛。治宜滋阴补肾、祛风通络、除湿止痛。        处方:熟地黄30g,山药,茯苓、泽泻、海风藤、络石藤各15g,山茱萸、牡丹皮、牛膝各12g,钩藤20g,雷公藤9g,威灵仙20g,徐长卿15g,甘草6g。        二诊:药后肿痛显减,已能行走,效不更方,继进5剂后症状消失查血尿酸已恢复正常。        3、 讨论    中医学认为痛风是由饮食失宜,脾肾不足,外邪痹阻,痰瘀沉积于关节周围而发病,此病其本在脾肾,脾虚则运化无权,升降失调。肾虚则气化失常,清浊不分,其标在筋骨关节,缘于瘀浊湿痰结聚流注,气血痹阻。基于对以上认识和大量的临床实践,尹老前期以祛风通络、清泻脾肾之瘀浊湿痰,拟四妙散加味治疗,方中钩藤熄风止痉,清热,现代药理研究其能改善血液流变学,抗血小板凝聚,抑制血栓形成;威灵仙“性善走、能宣疏五脏通行十二经络(此风药之善走者也,威者言其猛烈,灵者言其效验)”, “积湿停痰,血凝气滞,诸实宜之” (《本草正义》),对改善关节肿痛有殊功;苍术燥湿健脾,祛风湿;薏苡仁利水渗湿;萆?Z利湿去浊,祛风除湿,通络止痛;土茯苓性平,味甘淡,胃肝经,有利湿解毒利关节功效;秦艽清湿热、祛风湿、止痹痛、退虚热;黄柏苦寒,寒能清热,苦能燥湿,且偏人下焦;大黄活血祛瘀,清泄湿热;牛膝活血通经,补肝肾,引药下行;诸药合用,使湿热清,瘀肿消,尿酸降,疼痛止。后期则补益肝肾、祛湿通络,自拟六味四藤饮加减治疗。方中:熟地黄、山药、山茱萸“三补”滋养肝脾肾,茯苓、泽泻、牡丹皮“三泻”渗湿浊,清虚热,共凑补其不足,泻其有余,而达到增强肾脏对尿酸的排泄;赤芍、牡丹皮凉血化瘀,海风藤、雷公藤祛风除湿、通经活络、消肿止痛;络石藤,《本草纲目》日:“络石,气味平和,其功主筋骨关节,风热痛肿”;诸药合用,使肝肾强、尿酸排、疼痛止,同时嘱病人平时吃清淡饮食,戒酒、多饮水,则可预防高尿酸血症,防止痛风性关节炎复发。         (三)陈德济教授以自治痛风灵方治疗痛风
    病案举例
    患者,男,58岁。因右踝、右足拇指关节肿胀疼痛、活动受限1月余于2001年11月11日门诊就诊。患者曾在重庆某医院住院治疗,查血尿酸704 umol/L,诊断为痛风,以秋水仙碱治疗,由于患者不能耐受,在服用秋水仙碱0.5 g,4次/d1 d后,出现恶心呕吐,即停用。之后服用乐松、别嘌呤醇治疗,症状无明显缓解。来门诊就诊时,患者右踝及右足拇趾肿胀疼痛,屈伸不利,夜间加重。食欲欠佳,小便黄,大便正常。舌质紫暗,有瘀点,苔黄腻。查体:右踝、右足拇趾肿胀,皮色发红,局部皮温高。未发现痛风结石。查血尿酸664umol/L,诊断为痛风(急性期),
   拟中药处方:丹参30g、延胡索12 g、川芎15 g、半夏12 g、石膏30 g、莱菔子10 g、车前草30 g、薏苡仁30 g、泽泻15 g、黄柏15 g、威灵仙20 g、鸡内金15 g、怀牛膝20 g、砂仁10 g、甲珠10 g。3剂,1剂/d。
    嘱患者禁止食用动物内脏、海鲜、肉汤、鸡、酒等。
    二诊时,患者右踝、右足拇趾肿胀疼痛等症状已消失,食欲也有改善。随后在痛风灵方的基础上加用滋养肝肾、健运脾土的中药,随症加减,1月后,复查血尿酸374umol/L,无关节疼痛或肿胀,精神食欲均佳。
    
    (四)左振素辨治痛风      1、辨病治疗    痛风的病因明确,病理改变独特,症状体征相对固定,易于确诊。治疗针对病因与发病机制,调整血尿酸水平;清利湿热,化痰降浊已成为治疗痛风的基本大法。左振素老师经过多年的临床研究,自拟方痛风消治疗痛风性关节炎临床疗效颇佳,
    基本方如下:
忍冬藤l2~24 g,土茯苓l5~24 g,白蒺藜10-20 g,萆薢9~18 g,威灵仙l0~20 g,生大黄6~10 g,王不留行9~l8 g,白芥子3~12 g,苍术8~15 g。
    方中忍冬藤清热解毒,舒筋活络,散瘀止痛,为治热痹之要药。《本草纲目》曰:忍冬藤治“一切风湿痛及肿毒”。白蒺藜散结行瘀。萆薜分清化浊,祛风除湿,疗疮解毒,《药品化义》云:“(萆?Z)治疮疡恶厉,湿瘀肌腠,营卫不得相行,致筋脉拘挛,手足不便,以此渗脾湿,能令血脉调和也”。土茯苓除湿解毒,健脾化湿,强筋骨。生大黄攻积导滞、凉血解毒。《本草易读》曰:“能泻热行瘀,决壅开塞,通经脉,消痈疽而排脓血”。威灵仙、苍术祛风除湿。王不留行活血通络,消肿敛疮。白芥子能温化寒湿,化痰利气散结,通络止痛。现代药理研究也表明:大黄中的大黄素对黄嘌呤氧化酶有较强的竞争性抑制作用,而黄嘌呤氧化酶在尿酸形成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因而大黄可影响尿酸形成,而且大黄的泻下和利尿作用,能帮助尿酸的排泄。王不留行则有镇痛止痛的作用;白芥子有刺激作用,可用于促进微循环;威灵仙有溶解尿酸、增加尿酸排泄等作用。故全方能调整血尿酸水平,清利湿热,化痰活血降浊,宣痹止痛。临床过程中根据病情调整剂量,加减应用。
    2、分期辨治    痛风的不同阶段,症状表现差异很大,故在辨病的基础上,当辨证治疗。    (1)无症状期 包括无症状的高尿酸血症,早期无症状的肾病,急性关节炎的发作间期。此时病人无异常感觉,可以说无症可辨,但据痛风的基本病因病机及隐性病机之理论,仍治以清利湿热,化痰降浊,方用痛风消加减治疗。    (2) 急性痛风性关节炎 表现起病急骤,关节红肿热痛,病及一个或多个关节,伴发热、舌红、苔黄、脉数。辨证为湿热痹阻。治当清热利湿,化瘀降浊为主。
    方用痛风消合四妙散加减,药用
苍术8~15 g,黄柏10-12 g,薏苡仁20~30 g,川牛膝l5 g,忍冬藤30 g,威灵仙15 g,晚蚕砂10 g,土茯苓15 g,防己l0~12 g,萆9~l8 g,生大黄9 g,王不留行12 g。热盛者加石膏、连翘、知母;阴津耗伤者选加生地黄、玄参、麦冬;肿痛甚者选加乳香、没药、络石藤、全蝎;关节周围有红斑者,加丹皮、赤芍等。
    (3) 发作间期及慢性期 急性期过后,若无痛风石,无泌尿系结石,无痛风性肾病者,治疗同无症状期,慢性关节炎及痛风石当辨证治疗。    风寒湿痹:表现关节肿痛,屈伸不利,或见痛风石。风邪偏胜者,痛无定处或发热恶风;寒邪偏胜者疼痛剧烈,痛有定处;湿邪偏胜者,关节重着疼痛,肌肤麻木不仁,舌淡白或胖大,苔薄白或白腻,脉弦紧或濡缓。治当祛风散寒,除湿通络。
    方以痛风消合薏苡仁汤加减。羌活、独活、防风、苍术各10~15 g,当归9~12 g,桂枝10~15 g,制川乌6~12 g,薏苡仁20~30 g,忍冬藤30 g,土茯苓5~20 g,萆
9~l8 g,生大黄6~9 g,王不留行15 g,白芥子10 g,威灵仙10~20 g,风偏胜者重用羌活、防风,或选加海风藤、秦艽;寒偏胜者,选加草乌、制附子、细辛;湿偏胜者,选加防己、泽兰。有痛风石者,可选加南星、炮山甲、金钱草等祛痰化石通络。
    痰瘀痹阻:表现关节疼痛,日久不愈或呈刺痛,固定不移,关节肿大,甚至强直畸形,屈伸不利,皮下结节,或皮色暗紫,舌淡胖,苔白腻,脉弦或沉涩。治当活血化瘀,祛痰通络。
    方用痛风消合桃红饮加减。药用桃仁、红花、当归、川芎各10~15 g,土茯苓15~20 g,陈皮、威灵仙各10~15 g,白蒺藜10~20 g,萆~18 g,生大黄6~9 g,制半夏10~12 g,全蝎6~9 g,白芥子10 g,忍冬藤30 g,王不留行15 g,甘草6 g。关节疼痛较甚选加乳香、没药、?V虫、乌梢蛇;久病体虚,面色不华,神疲乏力,加党参、黄芪等。
    气血不足,肝肾亏虚:表现关节痛反复发作,日久不愈,时轻时重,或游走不定,甚或关节变形,屈伸不利,腰膝酸软或足跟痛,神疲乏力,心悸气短,面色少华,舌淡,苔白,脉沉细弦。治当补益气血,调补肝肾,祛风胜湿,活络止痛。方用痛风消合独活寄生汤加减。药用独活10~15 g,桑寄生15~30 g,白蒺藜10~20 g,萆?Z9~18 g,白芥子10 g,党参10~30 g,茯苓15~20 g,当归、熟地黄、白芍、川芎各10~15 g,杜仲10~20 g,牛膝15~20 g,秦艽10~15 g,忍冬藤30 g,王不留行15 g,威灵仙15 g。冷痛甚者,选加制川乌、制附子、干姜;腰膝酸痛明显,选加黄芪、鹿角霜、续断;关节重着,麻木不仁者选加防己、薏苡仁、苍术、鸡血藤;皮下结节,加炮山甲、金钱草等。3 体会    左师认为,痛风患者的体质因素,饮食嗜好,病理改变特点,病变发展过程,决定了其实证多,虚证少,即使是缓解期,虚证亦较少见。特别是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几乎未见虚证,均为湿热证,临床以清利湿热,凉血活血,宣痹止痛,化瘀降浊法治疗屡屡见效。痰浊湿热留滞血中,不得宣利,积滞日久,致血脉不畅,瘀血内生,痰瘀互结,变生痛风结节,痰瘀胶固则关节僵肿畸形,故慢性关节炎及痛风石期重点从痰瘀论治,化痰祛瘀为重要之法。      (五)三则简便有效的食疗辅助方
  1.苡仁红枣汤:苡仁50克、红枣5枚煮汤,喝汤食苡仁、红枣,有助于缓解关节疼痛。
  2.玉米饮:取玉米或玉米须、根、叶100克煎汤代茶,常饮有助于排除尿酸。
  3.胡桃泥:胡桃仁250克、山药100克。将胡桃仁浸在含盐10克的冷开水中,5分钟后取出,放进微波炉转3分钟,再用粉碎机捣烂,与炒熟的山药粉混合拌匀,每次30克,开水送服。经常食用有助于强身健体,调节代谢。
         (六)二则民间偏方    
        中药方1:萆薢15g、土茯苓15g、威灵仙15g、桃仁10g、红花5g、泽泻10g、泽兰10g、薏米30g、车前子15g、苍术10g、山慈姑5g。
        水煎服,每次150毫升,日/三次。
        中药方2:黄茋20克,茵陈、附子、制半夏、羌活、白芍、仙灵脾、萆薢、当归、枣仁、茯苓各9克,防风、细辛、独活、肉桂、炙甘草各6克,川芎4.5克。        水煎服,日/三次。         (八)一个中医方剂       
  处方:
  炒山甲15克。 皂角刺12克。鸟梢蛇15克。枫香30克。 忍冬藤18克。地龙12克 。 威灵仙18克。老桑支30克 。 走马胎18克。蜈蚣4条。鸡血藤18克。水煎服
  本方老桑枝,忍冬藤味淡性寒.清热通络止痛,蜈蚣辛温,祛风消肿止痛,枫香,威灵仙,走马胎.鸡血藤皆可通经话络.鸟梢蛇甘咸温,透骨搜风治风湿历节,地龙.山甲咸寒性善走串.专功通络.皂角刺辛温,能消肿毒引直达病區.        全方具有清热消肿,教寒通络,祛风止痛之功效.如使药证相合,其疗效更为显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