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明洙理想型:可以犯错的政府和学习改错的官员·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10:17:39

公民巡视

邹振东

民众可以包容犯错的政府,但不能包容政府的错误

最近,三亚市委书记姜斯宪提出三亚要闻过则喜、积极回应社会关切。至此,有关三亚宰客风波的舆论渐渐平息,等待三亚的是旅游形象的修复和重建,这需要时间和智慧。

但联系到湖南《边城晚报》被处理等一系列的事件,政府在处理与媒体和群众批评的应对仍然值得人们反思。如何将危机变成转机,这牵涉到政府的纠错机制,政府一旦出错,应该如何改错,这显然并不是很多官员驾轻就熟的问题。

讨论政府纠错机制,牵涉到一个基本命题,那就是政府会不会犯错?坚持“政府不会犯错”的政府,就不会认错,也不会改错;而坚信“政府不会犯错”的群众,要么迷信,要么零容忍。

政府不可能不犯错,这应该成为政治学的一个母命题。它不证自明,并由此推导出一系列子命题。政府不可能不犯错,正如人不可能不犯错一样——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一个自认为“从不犯错、永远正确”的政府,那才是最可怕的。

既然政府不可能不犯错,那就要允许人们批评。一事当前,民意沸腾,最应先做的不是忙着“辟谣”和辩解,而是虚心倾听,认真盘查,了解情况,及时回应。

既然政府不可能不犯错,民众就要有政府也可以犯错的承受力,不要一棍子打死,要给政府解释的权利和纠错的机会。允许政府犯错是建立在政府应该改错的前提下。所以说,民众可以包容犯错的政府,但不能包容政府的错误,因为犯了错,就是要改的嘛。

一些官员不理解媒体和民众的批评,他们的解释甚至道歉总是这样:这是偶然现象,局部问题,不代表主流。我遇到很多官员,他们最不能理解的是:我做了9999件好事,你们媒体为什么看不到呢?我万分之一的瑕疵和纰漏,网民为什么就揪住不放呢?

我女儿上初中,听老师传授经验,优秀学生往往有一个“错题本”,把每一次作业或考试的错题专门用一个本子记下来,分析错在哪里,到下一次考试前夕,着重复习“错题本”,设置“错题本”,就是为了今后不再犯同样的错误。

一个学生考了90分,“我错的10分不过是偶然现象,局部问题,不代表主流,老师您就不要再进行试题分析,也不要再让我订正了。”他可以对老师这样说吗?

群众和媒体的批评,就应该成为政府的“错题本”。问题是政府会喜欢这样的“错题本”吗?

台湾马英九团队,似乎正尝试设置这样的“错题本”。据媒体报道,马政府新“内阁”,新官上任,先教“危机处理”,首度编印机关首长服务手册,强调风险管理,危机就是转机,成功的危机处理能在第一时间稳住局面,提升民众与媒体对政府的信赖。同时要求,人民陈情案处理须以简明、肯定、亲切、易懂的文字答复。

马团队并不是有先见之明,恰恰是因为他们有危机处理的“血的教训”,从“八八”风灾,到2012年选举,马政府大错不少,小错不断,一路跌跌撞撞走来,惊险无数。2012年选举中,台湾媒体公认马英九幕后操盘手金溥聪最大的优点就是:犯了错,不会硬拗到底,而是勇于改错。以老农津贴为例,316元方案引起舆论哗然,马团队发现解释仍然无力,就不再硬拗,找到一个弱势群体建言的机会,就以倾听底层声音为由,顺势把316元提高到1000元,知错就改,舆论一片叫好,终于使老农津贴的负面影响止血,并趁势抬高选情。

不单单是金溥聪,马英九也是一个爱道歉的主。四个笨蛋踢馆,他六次道歉;八八风灾,他又多次鞠躬,仅一个记者会就五度致歉,被有些人嘲笑是“道歉总统”。但仔细分析马英九的多次道歉,说明两个问题:一是事件严重到一次道歉已经不够了;二是之前的道歉还不能服民心。憨厚的马英九就这样一次道歉不行,便一次又一次接着来,用自己的执著和诚恳打动人心。反观另外一些领导人和新闻发言人,一次道歉遭到反弹或一次言语出错,就销声匿迹,不敢再发声。

当然,单纯道歉是没有用的,哪怕是多次道歉。民众不那么关心你是否设置了“错题本”,而更关心你有没有改错。“八八”风灾过后,马英九两年内去灾区82次,改错才是硬道理呀!

所以,政府应该谦卑并有担当地面对群众(媒体)的批评,哪怕是证据不那么充分、情绪有一点冲动、言辞有些许夸大的批评。只有像小学生一样,把群众(媒体)的批评当作自己的错题本,才有可能不再犯同样的错误。要知道,民众包容犯错的政府,但不会包容政府一错再错。

而我们的政府,准备好“错题本”了吗?

(作者为厦门卫视总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