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吧排名2017:[十三少原创]《三希堂法帖》卷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22:27:05

[十三少原创]《三希堂法帖》卷下  

2008-11-10 20:38:09|  分类: 十三少書法鑒賞 |  标签:行书  纸本  作品  书法  用笔   |字号大中小 订阅

宋  宋徽宗赵佶  《秾芳诗帖》楷书<大字楷书,每行二字,共20行。书法结体潇洒,笔致劲健,为赵佶“瘦金书”代表作。清代陈邦彦曾跋赵枯瘦金书《秾芳诗帖》:“此卷以画法作书,脱去笔墨畦径,行间如幽兰丛竹,泠泠作风雨声。”既是对这一诗帖的评赞,也是对“瘦全书”的艺术效果的很好概括。>太陽堂主十三少整理,請勿複制與引用


宋  蔡襄  《澄心堂纸帖》行楷<此帖为行楷法帖,原系《宋四家真迹册》中第八幅,为蔡襄传世书迹中少有的精品。纵24.7厘米横27.1厘米,6行56字,纸本墨迹,是蔡襄论及澄心堂纸信札,署有“癸卯”(1063)年款,蔡襄時年五十二岁,正是他晚年崇尚端重书风的代表作品。全文以行楷写成,結构端正略扁,字距行宽紧合适,一笔一划都甚富体态,工致而雍容,颇具晋唐人的韵致。蔡襄书法学习王羲之、颜真卿、柳公权。前人在评论蔡襄书法时,都认为它“形似晋唐”,如元倪云林曾跋云:“蔡公书法有六朝、唐人风,粹然如琢玉。”他的《澄心堂纸》可看作是蔡襄传世墨迹中最典型、最追踪晋唐的代表作。书法恬淡平和,有晋人超然出尘之气,“无一笔不从鲁公,无一笔似鲁公。”真是“法出于颜而益清疏,气本于静而愈洒落”,应该是蔡襄晚年的作品。由于心平气和,“行笔迟,肉胜骨”,呈现出一派圆润丰腴的气象,恰如贵族少妇,风华绝代,但是最终因为缺乏苍劲的风骨,使人只见婉丽的情态。朱文长《墨池编》曾评曰:“少务刚劲有气势,晚归于淳淡婉美。”此评正是此帖的最佳评价。关于澄心堂纸,南唐时产于徽州池、歙(今安徽歙州)地区的宣纸,其质极精,细薄光润,首尾匀薄如一。其纸质诚如梅尧臣所说:滑如春冰密如茧。特别到了南唐李后主,名声大振。因为南唐学馆画院林立,文人学士云集,尽管年年都从巴山蜀水运进大批纸张,但还是供不应求。为此,南唐诏令重金礼聘后蜀纸工,前来歙州地区制造,并在南唐境内逐步推广。南唐后主李煜对此纸极为喜爱,视为珍宝,在宫中设造纸作坊,并以"澄心堂"作为储藏此纸之处,故名。澄心堂纸制作的艰辛和价值,梅尧臣诗云:“寒溪浸楮舂夜月,敲冰举帘匀割脂。焙干坚滑若铺玉,一幅百金曾不疑。”>太陽堂主十三少整理,請勿複制與引用

 

元  赵孟頫  《昆山淮云院记》行书

 

元  赵孟頫  《前后赤壁赋》行书<纸本。赵孟頫书苏轼《前后赤壁赋》,并作东坡像于卷首。《前后赤壁赋》纸本册装,共11开21页,每页纵27.2厘米,横11.1厘米。帖共81行,935字。末署“大德辛丑正月八日,明远弟以此纸求书二赋,为书于松雪斋,并作东坡像于卷首。子昂。”辛丑为大德五年(公元1301年)时赵孟頫48岁。台北故宫博物院藏。这里仅选《前赤壁赋》部分。唐棣跋云:“东坡二赋,松雪要每一书之,负出诸书之右,故深得晋人书法。晚年行笔圆熟,度越唐人,乃知早会用意之深如此。”该帖分行布白疏朗从容,用笔圆润遒劲,宛转流美,风骨内含,神彩飘逸,尽得魏晋风流遗韵。法度严谨,字体秀丽,笔法流畅跌宕,起笔藏露交错,连笔迟速分明,收笔锐钝错落,转折方圆结合。全篇字形大小、结构及其笔画、特点都服从于首行“赤壁赋”三字。前后呼应,浑然一体,其熟练的笔法技巧于此充分展现。点的写法别具一格,长点短点变化无常、姿态繁多,藏露多取侧势,俯仰自如,生动自然,如“赤”、“赋”、“之”、“不”等字。横的写法则是竖着下笔,中间提笔带过,收笔回锋,略为向右上取势。短横如“壬”、“于”、“白”等字,长横有作覆舟状的,中部略凸起,如“光”、“立”等字。他写的“之”字,就是明显的“三曲之”,最后一捺,一波三折,起伏跌宕,具有微妙的变化。综观全篇,具有浓厚的书卷气,其精巧娴熟的笔法和圆润秀美的结体,无不给人以美的享受,使人自然地联想到作者当时悠然自得、从容自如的创作心境,堪称书文双绝。>


元  赵孟頫  《归去来辞》行书<大德元年(公元1297年)作。行书,纸本长卷,纵46.7厘米,横453.5厘米。共48行,行10字左右。藏上海博物馆。卷前有其弟所绘陶潜像一幅并有题记,并盖有“古鉴阁中铭心绝品”、“经协久远期无限”、“韵篁馆赏图书“和“秦文钤”等印。该帖为中期作品,以行书为主,间以草法,用笔珠圆玉润,宛转流美,神气充足。> 

 

元  康里巎巙  《渔父辞》草书<此帖为其代表作,字字独立,笔画刚健,结字精严,运笔生风,力量充沛,洒落圆婉,左右逢源,神韵脱颖而出。其露锋之处,一挥而就,刚毅而迅速。>

 

元  鲜于枢  《醉时歌》草书<纸本。台北故宫博物院藏。为鲜于枢经意之作,通篇观之,体势稳健沉着,笔力遒劲,行气流畅,挥运之际,有闲庭信步,从容自如之态。>


元  鲜于枢  《烟江叠嶂诗》草书

 

明  祝允明  《秋兴八首》草书

 

明  唐寅  《落花诗卷》行书<行书,纵23.5厘米,横445厘米。有数种写本。因此有原件藏于中国美术馆,又说藏苏州市博物馆。《落花诗册》共30首,是他看到地上落英满布,联系起自己的坎坷遭遇,怅然不已,抒发了心中愤慨之作。《落花诗》是唐寅传世的书法代表作之-,用笔圆转妍美,玉骨丰肌,风流潇酒,温文尔雅。>

 

明  宋克  《章草急就章》章草<纸本。纵20.3横342.5厘米。天津艺术博物馆藏,一说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洪武二年(1369年)宋克四十岁时临皇象的得意之作,但与皇象的《急就章》又“貌合神离”,章法严密,气势相连,首尾相顾,给人以“结意优美”的感受。从这件作品看,字的大小基本一致,字字有区别,笔画虽有牵连,但不任意使转,字里行间穿插争让,给人以流动的感觉。行笔流畅之中有停顿,波脚大胆、粗率、厚重,和整个字的结体形成对比,富于鲜明的节奏感。笔势劲健,风貌简古。从他“聊以自备遗忘”的自识,结合全篇精绝谨严的面目,可知这是宋克经意临摹,以兼备古法之神与形的得意之作。对此,王世贞的一则评价颇为中旨:“观仲温书《急就章》,结意纯美,以为征诛之后,获睹揖让。而后偶取皇象石本阅之,大小行模及前后缺处若一,惟波撇小异耳。”此卷十接纸一千九百余字,一笔一苟,心手相应,其书艺已臻极境。除书法价值外,此卷对《急就章》章草、正书二体的互释,以及文字脱佚伪误的校勘等都具有重要价值。>


明  董其昌  《临裴将军诗卷》<纸本  上海博物馆藏> 

 

明  董其昌  《临褚遂良兰序诗》行书<此作是董其昌摹写的褚遂良的作品。虽为临作,但绝无呆板之嫌,纯粹是一天才式的创造。董其昌风格清俊脱俗,端雅静穆,与褚遂良相比孰高孰低,真是难分伯仲。用笔悬腕正锋,“一转一束皆有主宰”,随起随倒极有板眼,但又轻松自然,用笔的精熟,非同一般。有一股清气和雅韵,与粗俗狂怪绝缘,平淡见真,笔不到而意态自足。米字的神骏,颜字的遒劲,赵字的秀丽,一切融化在平淡之中。>


明  解缙  《自书诗帖》草书<纸本。纵34.3厘米, 横472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此幅作品是在永乐八年(1410),解缙被贬官后,于南京寓所信笔而成。整幅作品中锋用笔,圆转纯熟,行笔迅急,气势奔放,犹如泉涌,一泻到底,极富个人色彩。此卷书法纵横超逸,奔放洒脱,而点画出规入矩,绝无草率牵强处,章法经营尤见匠心。全篇一气呵成,神气自备,显示出解缙驾驶长卷游刃有余的不凡功力。卷末自识中解缙对此卷也颇为得意。此作书送祯期。祯期为缙从子,以书名,不失门风。释文:去岁端阳奉御筵,金盘角黍下遥天。黄封特赐开家宴,回首薰风又一年。右《广西感旧》荔枝子结虫窠绿,倒黏花开女脸红。望见石城三合驿,便分岐路广西东。右《过三合驿》上将  动百蛮,偏裨威略重如山。市桥。>

 

 

明  文征明  《七言律诗轴》楷书

 

 

明  文征明  《滕王阁序》行书

 

《三希堂法帖》三卷到此全部介紹完畢,尚請多多指教。此間得到兄友眉公(隅馨齋主:http://qywj1357.blog.163.com/)幫助,在此表示感謝!

 

  评论这张 转发至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