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 无用之树:文言文29(贵信)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00:55:12

凡人主必信。信而又信,谁人不亲?信立则虚言可以赏矣。虚言可以赏,则六合之内皆为己府矣。信之所及,尽制之矣。制之而不用,人之有也;制之而用之,己之有也。己有之,则天地之物毕为用矣。

君臣不信,则百姓诽谤,社稷不宁;处官不信,则少不畏长,贵贱相轻;赏罚不信,则民易犯法,不可使令;交友不信,则离散郁怨,不能相亲;百工不信,则器械苦伪,丹漆染色不贞。夫可与为始,可与为终,可与尊通,可与卑穷者,其唯信乎!信而又信,重袭于身,乃通于天。以此治人,则膏雨甘露降矣,寒暑四时当矣。

齐桓公伐鲁,鲁人不敢轻战,去国五十里而封之。鲁请比关内侯以听,桓公许之。曹刿谓鲁庄公曰:君宁死而又死乎?其宁生而又生乎?庄公曰:何谓也?曹刿曰:听臣之言,国必广大,身必安乐,是生而又生也;不听臣之言,国必灭亡,身必危辱,是死而又死也。庄公曰:请从。于是明日将盟,庄公与曹刿皆怀剑至于坛上。庄公左搏桓公,右抽剑以自承,曰:鲁国去境数百里,今去境五十里,亦无生矣。钧其死也,戮于君前管仲、鲍叔进,曹刿按剑当两陛之间曰:且二君将改图,毋或进者!庄公曰:封于汶则可,不则请死。管仲曰:以地卫君,非以君卫地,君其许之。乃遂封于汶南,与之盟。归而欲勿予。管仲曰:不可。人特劫君而不盟,君不知,不可谓智;临难而不能勿听,不可谓勇;许之而不予,不可谓信。予之,虽亡地亦得信。以四百里之地见信于天下,君犹得也。夫九合[注]之而合,一匡之而听,从此生矣。管仲可谓能因物矣,虽失乎前,可谓后得之矣。

(节选自《吕氏春秋·贵信》)

[注]九合:指齐桓公多次盟会诸侯。

 

6.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信立则虚言可以赏矣        赏:鉴别。

B.器械苦伪,丹漆染色不贞    贞:纯正。

C.信而又信,重袭于身        袭:侵袭。

D.其死也,戮于君前        钧:通,同,同样。

 

7.下列各组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制之而不用,人之有也

许之而不予,不可谓信

B.可与卑穷者,其唯信乎

君宁死而又死乎?其宁生而又生乎?

C.鲁请比关内侯以听

四百里之地见信于天下

D.听臣之言,国必广大

乃遂封于汶南,与之盟

 

8.下列各句括号中补出的成分,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夫可与(它,指诚信)为始,可与(它,指诚信)为终。

B.庄公曰:请(他,指齐桓公)从。

C.钧其死也,(我,庄公自指)戮于君前。

D.(这是)以地卫君,非以君卫地。

 

9.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部表达人主必信的好处的一组是[  ]

信而又信,谁人不亲?  六合之内皆为己府  君臣不信,则百姓诽谤  膏雨甘露降矣,寒暑四时当矣  国必广大,身必安乐  夫九合之而合,一匡之而听

A.①③④    B.②④⑥    C.①⑤⑥    D.②③⑤

 

10.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第一段总写君主讲求诚信的意义,只要有诚信的态度便可拥有、使用天地万物。

B.第二段写了各种行业都要讲求诚信,以此来突出为人君者更须讲求诚信的道理。

C.第三段以齐鲁的故事为例,说明只有讲求诚信才能赢得天下,获得最终的胜利。

D.本文采用正反论证等方法,讲道理,摆事实,反复强调君主须讲求诚信的道理。6.C。[袭:重复,积累。]

7.A。[A项两个,均为转折连词,”“但是。B项两个为表推测的副词,恐怕”“大概;后为表选择的连词,还是C项两个,前连词,”“以便;后介词,”“D项两个,前为结构助词,;后为代词,(指鲁国)。]

8.B。[庄公曰:请(寡人,指鲁庄公自己)从。]

9.B。[②④⑥四句都是表达人主必信的好处;句表达人君不信的害处句表达听臣之言的好处,是曹刿为庄公谋划时说的话,并非人主必信的好处。]

10.A。[只要有诚信的态度便可拥有、使用天地万物的说法不合文意。原文只说信之所及,尽制之矣,即讲诚信可以控制所及之处。后文还有制之而不用”“制之而用之等论述。]

【古文阅读参考译文】

凡是君主一定要诚信。诚信再诚信,什么人不来亲附?诚信树立了,那么虚假的话就可以鉴别了。虚假的话可以鉴别,那么天地四方就都成为自己的了。诚信所达到的地方,就都能够控制了。能够控制却不加以利用,仍然会为他人所有;能够控制而又加以利用,才会为自己所有。为自己所有,那么天地间的事物就全都为自己所用了。

君臣不诚信,那么百姓就会批评指责,国家就不会安宁;做官不诚信,那么年少的就不敬畏年长的,地位尊贵的和地位低贱的就相互轻视;赏罚不诚信,那么百姓就容易犯法,不可以役使;结交朋友不诚信,那就会离散怨恨,不能相互亲近;各种工匠不诚信,那么制造器械就会粗劣作假,丹、漆等颜料就不纯正。可以跟它(诚信)一同开始,可以跟它(诚信)一起终结,可以跟它(诚信)一同尊贵显达,可以跟它(诚信)一同卑微困厄的,大概(恐怕)只有诚信吧!诚信了再诚信,(诚信)重叠在身上,就会与天意相通。靠这来治理人,那么滋润大地的雨水和甘露就会降下来,寒暑四季就会得当了。

齐桓公讨伐鲁国,鲁国人不敢轻率作战,离都城五十里封土为界。鲁国请求像齐的附庸大臣那样来听从齐国,桓公答应了。曹刿对鲁庄公说:您是愿意死了又死呢,还是愿意生了又生?庄公问:什么意思?曹刿说:您听我的话,国土必定广大,自身必定安乐,这就是生了又生;不听我的话,国家必定灭亡,自身必然遭到危险耻辱,这就是死了又死。庄公说:我愿听从您的话。于是第二天将要盟会时,庄公与曹刿都揣着剑到了土坛上。庄公左手抓住桓公,右手抽出剑来指着自己,说:鲁国都城离边境几百里,如今离边境只有五十里,反正也没有生路了,同样是死,让我死在您面前。管仲、鲍叔要上去,曹刿手按着剑挡在两阶之间说:现在两国君主将另作商量,谁都不许上去!庄公说:在汶水封土为界就可以,不然的话就请求一死。管仲(对桓公)说:(这是)用土地保卫君主,不是用君主保卫领土,您还是答应了吧!于是终于在汶水之南封土为界,跟鲁国订立了盟约。桓公回国以后想不还给鲁国土地,管仲说:不可以。人家只是要劫持您,不是要订立盟约,可是您不知道,这不能叫做聪明;面临危难却不能不听任人家胁迫,这不能叫做勇敢;答应了人家却不还给人家土地,这不能叫做诚信。还给它土地,虽说失去了土地,也还能得到诚信的名声。用四百里土地就在天下人面前显示出诚信来,您还是有所得的。桓公多次盟会诸侯而能成功,使天下一切都得到匡正而天下能听从,就由此产生出来了。管仲可以说是能因势利导了,虽说前面有所失,可以说是后来终有所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