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莲娜萨汀:《党校教育工作八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08:28:52

《党校教育工作八论》代序 

 非台    保存于2010年09月09日 15:51 深入研究把握党校教育工作规律
不断推动党校教育事业科学发展

  2002年12月18日,胡锦涛总书记在同中央党校校委座谈时,系统总结了党校办学的九条经验,这对于进一步探索党校教育工作规律、做好新形势下党校教育工作指明了方向。近年来,中央党校中央国家机关分校认真落实中央关于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新要求,结合党校教育实际,围绕领导干部成长规律和党校教育工作规律,利用党校校长论坛、学员论坛等形式作了一些探索,取得了初步成果。为落实十七大提出的继续大规模培训干部、大幅度提高干部素质的战略任务,中央国家机关各级党校工作者一定要明确使命,振奋精神,努力工作,深入研究和把握党校教育工作规律,不断推动党校教育事业科学发展。

  必须紧紧抓住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党员干部这个根本任务。按照党的理论创新每推进一步、理论武装就要跟进一步的要求,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党员干部,是当前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一项根本任务。要着眼于提高学员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增强运用科学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开展好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努力使科学发展观及时进教学计划、进党校课堂、进课题研究、进培训教材、进学员头脑;要引导广大学员努力成为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模范,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科学发展 观的忠实执行者、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自觉实践者、社会和谐的积极促进者。 

  必须紧紧抓住改革创新这个根本动力。以改革创新的精神状态、思想作风和工作方法全面推进党校教学改革,这是党校工作保持生机活力,不断向前推进的根本动力。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完善教学布局、充实教学内容、创新教学形式、改进教学方法,不断提高理论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要坚持注重实效、扎实推进,立足党校教育的实际和分校“统一管理、分散办学”的实际,善于把上级关于教学改革的有关精神和要求转化为具体举措;要通过改革创新,努力使党校教育始终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不断满足广大党员领导干部差别化、多样化、高层次的培训需求。 

  必须紧紧抓住党校姓党这个根本要求。党校姓党是对党校工作的根本要求,体现在办学上就是从严治校,体现在教学上就是从严施教,体现在管理上就是从严管理。要从严治校,始终坚持党校正确的办学方向,切实要求教学管理人员和学员时时处处维护党的形象、党校的形象,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要从严施教,严格按照中央的有关精神来制订教学计划,按照中央的要求来开展党校教育,在党校的课堂上传播党的声音、学习党的理论、宣传党的政策;要从严管理,严格按照党的纪律要求来开展党校学习,使学员不仅能学到知识,而且能锻炼和提高自身素质,努力发挥好党校在促进干部全面健康成长方面的作用。 

  必须紧紧抓住教学管理队伍建设这个根本保证。大力营造鼓励探索、支持创新、宽容失误的环境和氛围,建设好中央国家机关党校教学管理队伍,不断保持和增强蓬勃向上的朝气、开拓进取的锐气、不畏艰险的勇气,是做好党校工作的关键所在。要继续加强对党校教育工作的研究,为教学管理人员提供成长发展的舞台,为党校事业发展提供理论支持;要积极落实分校制订的班主任工作规定,不断加大教学管理人员的培训力度,继续创造多种形式的学习、交流、研讨、调研等机会,努力提高综合素质和能力;要积极推动制订教学管理人员队伍建设规划,形成队伍建设与事业发展相互促进的局面。 

  党的十七大站在党的事业发展的高度,提出了继续大规模培训干部、大幅度提高干部素质的战略任务。做好中央国家机关的党校工作,培养和造就高素质的干部队伍,是摆在我们面前的迫切任务。让我们团结协作、奋发进取,不断探索和把握党校教育工作规律,努力为完成党的十七大交给的光荣任务而奋斗!

  中央国家机关工委副书记 李宏

  2008年7月 目 录

  总 论 ……………………………………………………(1)

  一论办学方向………………………………………………(14)

  胡锦涛总书记总结的新形势下做好党校工作的“九条基本经验”,核心就是党校姓党。必须着眼于使党成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求真务实、改革创新,艰苦奋斗、清正廉洁,富有活力、团结和谐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按照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总体布局部署党校各项工作。

  党校姓党的根本原则…………………………………(14)

  党校姓党的基本内涵…………………………………(26)

  落实党校姓党的要求…………………………………(30)

  党校教育有规律可循…………………………………(37)

  党校工作的堡垒作用…………………………………(43)

  二论根本任务………………………………………………(49)

  党校在为党和国家培养、造就高素质干部队伍方面,在提高全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方面,肩负着重要的任务和使命,具有其他培训机构不可替代的主渠道作用。党校的性质、地位和作用决定了党校必须紧紧围绕党的中心任务开展工作,服从服务于党的工作大局。

  围绕中心,研究解决重大问题 ………………………(49)

  服务大局,充分发挥党建作用 ………………………(51)

  不辱使命,推动事业持续发展 ………………………(55)

  多方并举,倾隋构建服务平台 ………………………(57)

  三论教育目标……………………………………………(61)

  党校要着眼于提高干部队伍的素质和能力,在教育和培训党的执政骨干中发挥主渠道作用,在研究党的执政理论中发挥主力军作用,在建设学习型政党中发挥重要阵地作用,努力使学员成为坚定贯彻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善于领导科学发展的模范。

  党校肩负的重要使命…………………………………(61)

  一项重大的战略任务…………………………………(69)

  抓好学员的党性分析…………………………………(78)

  提高素质和能力的几个途径…………………………(84)

  四论教学内容………………………………………………(118)

  党校的教学内容,要紧跟党的理论创新步伐,深入学习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党校作为学习、宣传、研究马克思主义的重要阵地,必须坚持党的理论创新每推进一步、理论武装就要跟进一步的要求,不断完善教学布局、充实教学内容,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学习宣传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118)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育的目标取向………(123)

  “四个缺乏”与党校教育的着力点…………………(129)

  不断丰富和完善党校教学布局………………………(137)

  五论教学方法………………………………………………(150)

  联系实际创新路,加强培训求实效。党校的教学方法,必须围绕增强培训效果不断改革创新。好的教学方法,不仅能有效地传授理论知识,而且能够激发学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更好地实现教育目标。

  时代呼唤创新教学理念和方法………………………(150)

  改进党校主体课程教学………………………………(156)

  积极开展研究式教学…………………………………(160)

  综合运用现代培训理论与方法………………………(164)

  把握教学方法创新的几个关系………—……………·(168)

  六论教学管理………………………………………………(171)

  教学管理,是“教”与“学”的重要联结点,是党校教育质量的重要保证。从严管理是要求,民主管理是形式,科学管理是目标。只有把三者有机结合起来,注意综合运用,才能实现有效管理,保证教学活动顺利开展。

  不可或缺的教学管理…………………………………(171)

  贯穿全程的科学管理…………………………………(177)

  推进规范的质量管理…………………………………(179)

  精细高质的管理服务…………………………………(187)

  严密细致的教务管理…………………………………(189)

  七论培训格局………………………………………………(191)

  分类别、分层次,满足不同学员需求是提高党校质量的基础。针对干部队伍年龄、知识、职务结构方面的状况和差别化、多样化、高层次的需求,党校教育要及时调整班次设置、完善培训格局。

  适应需求的分层分类培训……………………………(191)

  结合实际探索培训新格局……………………………(193)

  有针对性地开展党校教育培训的几点思考…………(200)

  分类别培训的个案分析………………………………(206)

  八论办学资源……………………………………………(219)

  优化整合资源、形成办学合力,是推动党校教育事业不断发展的客观要求。实行开门办学,搞好校内开放和校外开放,充分利用好校内资源和校外资源,使各种办学资源有效结合起来为我所用,更好地完成新一轮大规模培训干部、大幅度提高干部素质的战略任务。

  整合资源的形势要求…………………………………(219)

  整合资源的已有条件…………………………………(223)

  整合资源的受制因素…………………………………(225)

  整合资源的可行途径…………………………………(226)

  整合资源的个案………………………………………(229)

  参考文献………………………………………………(232)

  后 记…………………………………………………(235)   《党校教育工作八论》总论        党的十七大提出要继续大规模培训干部、大幅度提高干部素质,对党校教育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面临新形势新任务,党校要认真完成好中央交给的重大战略任务,必须认真总结在长期实践中积累的宝贵经验,将之上升为规律性认识,进一步推动党校事业的科学发展。在党校工作实践中,笔者对党校教育规律进行了一些思考,形成了八点初步认识。

  一论办学方向:坚持党校姓党是党校教育的立身之本、发展之基

  胡锦涛总书记总结的新形势下做好党校工作的“九条基本经验”,核心就是党校姓党。我们必须着眼于使党成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求真务实、改革创新,艰苦奋斗、清正廉洁,富有活力、团结和谐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按照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总体布局部署党校各项工作。

  突出党校教育的基本定位。党校教育不同于一般的国民教育,有别于一般的干部教育,有其自身特殊规律。党校作为党的重要工作部门,培养党的干部的学校,培训轮训党员领导干部的主阵地、主渠道,具有其他任何教育和培训机构无法替代的作用。一般的国民教育和其他培训机构,主要是传授知识、培训技能等。党校教育主要是用党的基本理论、基本纲领、基本路线、基本经验教育党的干部,核心是政治培训、党性培训、素质和能力培训。新时期新阶段,坚持党校姓党就是要把更好地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服务作为主线,引导学员进一步增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的坚定性。

  坚持党校办学的党性原则。党校工作的每个环节和各个方面都要坚持党性原则,恪守党的政治纪律,遵循党的政治路线。要通过强化理论武装,使学员真正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及其中国化的最新成果;通过强化学风建设,增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和水平;通过强化廉洁从政教育,增强经受各种风险考验的能力,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要严肃政治纪律,着力解决不符合姓“党”要求的问题,坚决反对和避免任何淡化党校姓党的观念和行为,尤其是对那些执行党校教学计划不严格、压减主体课程的现象要加强检查和整改。同时,要严格筛选师资,净化党校讲坛,严禁传播错误观点,保证正确的政治导向。

  切实加强党对党校的领导。党的领导是党校姓党的重要保证。《中国共产党党校工作暂行条例》和《中共中央关于面向二十一世纪加强和改进党校工作的决定》反复强调要加强对党校工作的领导。贯彻落实好这一要求,要努力做到“三个为主”:在培训渠道上必须以党校为主,落实中央关于党校教育的要求,避免以社会培训代替党校培训的做法;在招生机制上必须以组织调训为主,优先安排关键岗位、重点岗位的干部,优先安排年轻干部;在办学领导体制上必须以党组织的领导为主,充分依靠党委(党组)。

  二论根本任务: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大规模培训党的领导干部

  围绕中心,就是要始终围绕党的中心工作、党建的中心任务,认识和部署党校工作。服务大局,就是要始终着眼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党的建设大局、干部队伍建设大局,加强和改进党校工作。

  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要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育学员,真正解决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朝着什么样的目标继续前进的问题。要深入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增强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自觉性和坚定性。要按照中央的重大决策部署和部门党组(党委)的中心任务,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培训,引导学员主动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和谐社会中积极发挥作用、贡献力量。 

  服务党的建设大局。十七大强调,要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加强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党校教育必须围绕党的建设大局,全面巩固和发展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果,切实增强学员的党建意识,纠正不重视、不关心、不支持党的工作的现象;引导学员深入群众、深入实际、了解民情,增强为人民服务的公仆意识;通过严格组织生活会,引导学员行使民主权利、听取不同意见,不断提高民主意识;培养学员积极遵守和维护法律法规的自觉行为,增强廉洁自律的意识。

  服务干部队伍建设大局。培养造就一支政治上靠得住、业务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的高素质干部队伍,是党校教育的重要使命。党校教育服务干部队伍建设大局,就是要引导学员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处理好权力与服务、公仆与主人、为官与做人的关系,弄清权力属于谁、掌权为了谁、怎样掌好权的问题,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本色;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努力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做到办实事、务实效、求实绩,不断创造经得起实践、人民和历史检验的业绩;树立正确的群众观,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尊重群众、关心群众、为群众谋福祉;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坚持以人为本,树立人人皆可成才的观念,向书本学习,向实践学习,立足岗位成才,立志干大事。

三论教育目标:提高干部队伍的素质和能力

  党校要着眼于提高干部队伍的素质和能力,在教育和培训党的执政骨干中发挥主渠道作用,在研究党的执政理论中发挥主力军作用,在建设学习型政党中发挥重要阵地作用,努力使学员成为坚定贯彻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善于领导科学发展的模范。 

  增强执政意识。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落实,关键在于不断提高各级领导干部的执政意识,最根本的是要切实增强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意识。树立科学执政意识,就是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以科学的思想、科学的制度、科学的方式开展各项执政活动。树立民主执政意识,就是要坚持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以民主的制度、民主的形式、民主的手段,切实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树立依法执政意识,就是要坚持依法治国、依法行政,带头守法,保证执法,依法推动各项工作的开展,切实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

  提高执政本领。提高领导干部的执政能力,对于党校教育来讲,最根本的就是引导学员提高运用科学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素质。具体地说,就是要提高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现问题,就是要深入基层、深入实际开展调查研究,找准改革发展稳定中有重大影响的现实问题。研究问题,就是要系统思考、科学分析、总结经验,抓住主要矛盾和突出问题,探索和把握各项工作规律。解决问题,就是要超前预测、科学应对、宏观谋划,科学地制定、实施和调整政策,立足岗位提高领导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本领。

  培育执政作风。培育良好的作风,是巩固执政地位、完成执政使命的重要保证。党校教育要加强形势任务教育,使学员深刻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切实做到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加强革命传统教育,使学员牢记“两个务必”,始终保持戒骄戒躁、艰苦奋斗的作风。加强实践锻炼,使学员在增长才干、建功立业中不断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加强党性锻炼,使学员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自觉维护党的团结统一。

  研究执政规律。善于发现、掌握和运用执政规律,是对执政党领导干部提出的基本要求。党校应通过党史教育、专题研究、案例教学、社会调查等方式,引导学员结合基本理论的学习,认真研究党领导革命、建设、改革的实践经验以及当代世界政党的执政规律,深刻认识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之间的内在联系,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和把握。

  四论教学内容:学习宣传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

  党校的教学内容,要紧跟党的理论创新步伐,深入学习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党校作为学习、宣传、研究马克思主义的重要阵地,必须坚持党的理论创新每推进一步、理论武装就要跟进一步的要求,不断完善教学布局、充实教学内容,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要把深入学习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为党校教育的首要政治任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凝结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不懈探索实践的智慧和心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最可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党校教育要引导学员认真学习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广泛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切实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和思想道德建设,使广大学员成为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模范,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科学发展观的忠实执行者、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自觉实践者、社会和谐的积极促进者。

  要扎实做好科学发展观进计划、进教材、进课堂、进课题、进头脑工作。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党校教学要抓紧做好科学发展观“五进”工作。进计划就是把科学发展观充实到主体课程中、增加授课次数,进教材就是把科学发展观编入有关教材,进课堂就是把科学发展观贯穿到面授、双向交流、答疑等教学环节中,进课题就是把科学发展观落实到学员的课题研究中,进头脑就是把科学发展观转化为学员认识形势、开展工作的基本行为准则。

  按照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完善教学布局。党的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党校提出以学习邓小平理论为中心。十六大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党校强调以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中心。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党校进一步明确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作为党校教育的中心内容。总结多年的教学实践,党校教育形成了“一个中心、四个方面”的教学布局,即以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为中心,着力培养“理论基础”、“世界眼光”、“战略思维”和“党性修养”。这个教学布局,就是通过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科学理论,大力提高理论素养;通过学习当代世界经济、当代世界科技、当代世界法制、当代世界军事和我国国防、当代世界思潮,大力拓宽知识视野;通过对国际国内若干重大现实和战略问题的研究和讨论,大力培养战略思维能力;通过在教学全过程贯穿增强党性的要求,同时专门进行党史、党建教学,开展党性党风党纪教育,大力加强党性修养。

五论教学方法:联系实际创新路,加强培训求实效

  党校的教学方法,必须围绕增强培训效果而不断改革创新。好的教学方法,不仅能有效地传授理论知识,而且能够激发学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更好地实现教育目标。

  要认真总结教学方法的基本经验。古人云:事必有法,然后可成,师舍是则无以教,弟子舍是则无以学。回顾党的干部教育历史,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教学方法创新。1929年,毛泽东同志在古田会议决议中就提出了启发式、讨论式等10种干部培训方法和18种开展党内教育的方法。1941年,中央《关于延安干部学校的决定》明确提出,采取研究的、实验的方式,废止注入的、强迫的、空洞的方式。改革开放以后,我们党把加强教学方法的研究作为保证干部教育质量的重要一环,《全国干部教育培训规划要点》等文件都强调要从干部的实际出发,加强教学方法研究,紧密结合干部业务需要和特点开展教育,不照搬国民教育的教学方法。教学方法创新是党校教育的一个鲜明特点和优良传统,应该长期坚持和发扬下去。

  要从实际出发,坚持因地制宜、因材施教。中央国家机关各部门党校的办学方式不同,学员的岗位和阅历各异、理论功底和培训需求有所差别,不能千篇一律、一个模子教学,要努力探索因人而异、因事而异、因地制宜的新路子。要充分发挥不同部门党校的特点和优势,根据学员的特点和不同需求,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根据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用讲授式方法加强基本理论教育,用体验式方法加强理想信念、意志品质类教育,用模拟式方法加强实践性教育。总之,要以学员为主体,做到教学相长、学学相长,力争学习效果最大化。

  要努力探索教学新方法。中央国家机关党校系统在多年实践中,探索和形成了许多行之有效的好方法。研究式教学,就是研究式地教和研究式地学,不断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这是党校教育的基本理念,也是今后教学改革的主要方向。讲授式教学,在内容安排上要少而精、突出思想性,联系实际问题、突出针对性,提高讲授艺术、增加感染力。案例式教学,就是通过典型案例和讨论交流,培养学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验式教学,就是利用革命历史资源开展现场教学,使学员的心灵受到震撼、思想得到升华。模拟式教学,就是通过召开新闻发布会、电视专栏访谈等情景培训,增强现场感。此外,还有团队学习法、行动学习法、五步学习法、结构化研讨等,都为教学改革注入了新鲜活力。

  六论教学管理:从严管理、民主管理、科学管理

  教学管理,是“教”与“学”的重要联结点,是党校教育质量的重要保证。从严管理是要求,民主管理是形式,科学管理是目标。只有把三者有机结合起来,注意综合运用,才能实现有效管理,保证教学活动顺利开展。

  坚持从严管理,实现从严治校。这是做好党校教育工作的基本途径,是实现党校工作规范化、制度化的必然要求。一方面,学员要严格遵守校规校纪。要强调教学管理制度的严肃性,制定制度要系统、配套、便于操作。在执行中,制度面前人人平等,不允许有特例。用校规校纪引导学员实现从干部到学员、从工作到学习、从家庭生活到集体生活的转变,并加强外出考察、调研等的管理,切实维护党校学员的形象。另一方面,要加强党校工作人员的管理。党校教学管理人员应本着对党负责的态度,增强党的意识、党员意识、党校意识和党性意识,严格执行各项管理规定。

  坚持民主管理,营造和谐氛围。学员既是接受教育的对象,也是推动民主管理的主体。学员自我管理是民主管理的重要体现。要发挥好支委会、班委会的组织作用,通过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落实教学计划和配合教学管理。要引导学员积极参与重大现实问题研讨、课题组研究、社会调研、学员论坛等教学活动,在研讨中坚持“四不原则”,即“不戴帽子、不打棍子、不抓辫子、不装袋子”,创造民主宽松的学习氛围。

  坚持科学管理,提高培训质量。科学管理,是深入探索党校教育规律、实现科学办学的客观要求。目前,对科学管理的探索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规范教学环节管理,办学分散是中央国家机关党校系统的突出特点,我们从入学教育、自学读书管理、党性锻炼、毕业论文、学员综合考评等方面制订了规范性文件,统一指导各部门党校工作。二是建立办学评估体系,开展教学质量评估,把办学经验系统化、规范化。三是试行全面质量管理,引入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建立党校质量管理体系。这是新的尝试,有助于促进管理规范化、科学化,提升培训的质量和水平。
七论培训格局:分类别、分层次,满足不同学员需求

  针对干部队伍年龄、知识、职务结构方面的状况和差别化、多样化、高层次的需求,党校教育要及时调整班次设置、完善培训格局。

  实效至上,实施分类别培训。近年来,中央反复强调要树立大教育、大培训的观念,整体推进党政干部、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三支队伍的培训,实行分类指导,按需培训。对党政干部,侧重于增强执政意识和执政能力;对企业管理人员,侧重于提高战略思维能力和现代经营管理水平;对专业技术人员,侧重于提高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党校教育坚持分类培训,要区分培训班次和轮训班次。培训类班次,着眼于领导干部的任职需要,教学内容突出系统性;轮训类班次,着眼于领导干部在岗轮训的需要,进行脱产进修、充实提高,在内容上突出对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的研究。

  需求导向,实施分层次培训。分层次就是要在分类别的基础上,按照两类班次各自的结构层次分别设计不同的教学内容。党校教育在满足不同层次干部的需求上应有所区别、各有侧重。这些年来,中央国家机关党校系统逐步建立了分层次的培训格局。分层次,就是区分局级、处级干部两个层次,根据不同层次干部的特点和需求,设计内容,开展教学。在培训班上体现为把局级后备干部班和处级后备干部班分开,把局级干部研究班和处级干部研究班分开;在轮训班上体现为把局级干部进修班和处级干部进修班分开。

  扩大规模,拓宽培训领域。完成大规模培训干部任务,就要扩大组织培训力度,增加新班次,拓宽培训领域,形成更加完善的培训格局,使各层次各类别的党员干部都能接受教育培训。一是延伸更多领域。在现有党员领导干部培训班的基础上,为各类党务干部提供优质的培训服务。在培训机关党委书记、机关纪委书记的基础上,延伸到支部书记、组织部长、宣传部长、统战群工干部、纪检干部、工会主席的培训。二是增加更多层次。科级干部从事基础性工作,长期得不到党校学习的机会。开办科级干部班,不仅从战略高度为中央国家机关培养青年执政骨干,而且有利于弥补党校长期以来没有把科级干部纳入培训规划的不足,有效扩大了培训覆盖面。三是提供更多教育机会。开办党建研究生班,为广大党务干部提供继续学历教育的机会。通过完善各个层次的教育培训,扩大覆盖面,形成班次结构更加合理、培训功能更加齐全的培训格局。

  八论办学资源:实行开门办学,整合校内和校外资源

  优化整合资源、形成办学合力,是中央国家机关党校教育工作的显著特点。实行开门办学,搞好校内开放和校外开放,充分利用好校内资源和校外资源,使各种办学资源有效结合起来为我所用,是完成新一轮大规模培训干部任务、推动党校教育事业不断发展的客观要求。

  共享办学条件。中央国家机关的党校教育历来就是充分依靠各部门办学条件开展的,形成了“统一管理,分散办学”模式。随着机构改革的深入推进,目前中央国家机关许多部门设有自己的党校。为完成中央关于大规模培训干部的任务,以具有较强办学实力的部门党校为主开办直属班,组织跨部门集中培训,取得了明显成效。目前,国家机关各部门干部教育培训资源比较分散,各部门党校办学实力强弱不一,没有形成整体优势,要积极地把各部门培训机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教育培训资源整合使用,采取委托办学、联合办学等措施,实现资源共享。

  整合教师资源。建设一流学校、办好一流教育,不仅要有一流的硬件设施,更要有一流的师资队伍。师资队伍建设是党校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基础,是确保办学质量的重要保证。一是优化师资队伍。通过加强培训、组织交流、学习深造等方式,提高教师队伍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二是选聘优秀师资。充分发挥地处首都、教师资源丰富的优势,在主体课程教学中充分依靠和利用好中央党校的优质师资,选聘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优秀党政领导干部、知名企业家充实专兼职师资库。三是加强教学管理队伍建设。加强培训,开阔视野,提高理论素养和管理水平,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

  开展境外培训。党校教育要落实好“放开视野看教育,集中力量抓培训”的要求,必须积极引进境外智力资源。中央国家机关党校办学27年,境外培训已开展10年,组织了大批党员干部参加境外培训。通过境外培训,开阔学员世界眼光、增强战略思维能力,对当今世界经济、政治等方面情况有了更多了解;坚定学员的理想信念,更加坚定了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自觉性;学习借鉴先进培训方法,边借鉴边转化,边学习边改进,推进教学改革,提高培训质量,努力做到引进的智力成果本土化。

  党校教育是一项政治性、理论性、实践性很强的工作,党校教育规律研究是一个重大课题,需要长期艰苦探索。党的事业在发展,党校教育在发展,笔者对党校教育规律的认识只是初步的,还不够系统,需要不断实践、不断探索。   党校教育工作八论:一论办学方向 胡锦涛总书记总结的新形势下做好党校工作的“九条基本经验”,核心就是党校姓党。必须着眼于使党成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求真务实、改革创新,艰苦奋斗、清正廉洁,富有活力、团结和谐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按照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总体布局部署党校各项工作。

  党校工作是党的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贯彻党的要求,体现党的意志,维护党的形象,完成党赋予的使命和任务。党校姓党,是党校本质的概括,成功经验的总结,办学规律的体现,必须始终坚持的根本原则。坚持党校姓党的原则,是党校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不断提高办学水平、顺利实现办学目标的根本保证,是党校各项工作的生命线。

  党校姓党的根本原则

  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要继续大规模培训干部,大幅度提高干部素质,这对党校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如何认真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准确把握党校教育培训工作的特点,为培养造就高素质的干部队伍、为党的干部教育事业和党的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是党校必须认真研究解决的一个重大课题。只有积极探索党校教育规律,深刻认识党校教育的特殊性,正确把握党校教育的普遍规律,努力在实践中不断提高办学水平,增强党校教育培训的实效性,才能不辱使命,真正发挥好党校作为培训党员领导干部的主阵地和主渠道作用。

  深刻认识党校教育的特殊性

  党校教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党校姓“党”,决定了党校教育与普通教育在基本原理、教育和教学的基本规律上是一致的,但党校教育又有其特殊的个性,党校作为培养党的领导干部的学校,是党的思想理论阵地和领导干部进行党性锻炼的熔炉,有其特殊的对象、特殊的内容、特殊的要求和特殊的目的,这些特殊性决定了党校的体制、教学原则、教学组织管理、教育方式方法都具有特殊规律,不能照搬一般的普通国民教育。

  第一,党校教育是干部教育,党校的培养对象主要是以各级党的领导干部为特殊群体,不同于一般的成人继续教育。在革命战争年代,党校培养了大批党政军各方面的领导干部和政治宣传干部,扩大了党和革命的力量,提高了党的战斗力。建国后,根据不同时期党的中心任务的需要,党校以轮训培训党政领导干部为主,同时注重培养理论宣传干部,着力提高干部的思想理论水平,通过党校的培训轮训,培养造就了一大批忠诚于马克思主义,坚定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高素质党员领导干部和理论骨干。今天绝大多数各级领导干部已经具备较高的文化水平和业务基础,具有较好的政治素质,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心,具有独立的思考和研究能力,且逐步年轻化,有的已经过多次的培训,不但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而且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大多数进党校学习的学员不仅学历高、思想活跃,一些人还是某一领域的理论专家。他们进党校已不再满足于一般的理论学习、理论灌输和知识传授。这种培训对象的不同,也决定了党校的培训内容和培训方式不同于一般的成人教育。

  第二,党校教育的基本内容应与党政领导干部从事的领导和管理岗位所应具备的政治理论知识和专业基本知识相一致。党校在提高全党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提高领导干部素质和能力方面,具有其他培训机构所不可替代的作用。党校工作只有紧紧围绕党的事业和党的建设的全局,紧密联系党和国家发展的实际以及党的干部队伍建设的需要来进行,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根据中央提出的“要围绕增强执政意识、提高执政能力、创新培训方法、提高培训质量,大规模培训干部”的要求,党校教育理所当然地要及时反映党的理论创新的最新成果,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干部,是党校教育的主要内容,也是党校姓党的本质要求和集中体现。党的十七大把我们党在新时期以来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新实践中形成的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整合统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因此,党校教育要紧紧围绕学习、宣传、研究这个理论体系为中心,夯实理论基础、拓宽世界眼光、提高战略思维和增强党性修养,进一步丰富和完善教育内容,着重提高领导干部的素质和能力。

  第三,党校教育应该不断满足学员提高素质和能力的培训需求。党校教育必须处理好两个方面的关系,一是党校教育与党的事业发展和党的建设要求之间的关系,重点是要根据党委对党校培训工作的要求,解决党校应该教什么的问题;二是党校教育与培训对象之间的关系,重点是要满足干部对培训工作的需求,解决党校学员要学什么的问题。目前的党校学员大多数是已经完成国民教育的各级党政领导干部,干部培训和轮训工作,如何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贯彻党校教育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以能力建设为核心,重点培养党员干部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着重提高党员干部的创新能力。如何满足干部培训需求的新变化,是对党校培训工作提出的新挑战。需要我们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从党校的教学布局和教学内容,到教学组织、教学方法等多方面展开研究和讨论,探索和总结其中的规律。

  第四,党校教育的培养目标是由党校的性质、地位以及对象决定的。《中国共产党党校工作暂行条例》明确规定,“中国共产党的党校是在党委直接领导下培养党员领导干部的学校,是党委的一个重要部门。”培训干部是党校教育的重要任务,培养和提高领导干部的素质能力是党校教育的根本目的,紧紧围绕党的建设的主线是党校教育的历史使命。党校教育的培养目标应该以增强执政意识、提高执政能力为重点,大力提高领导干部的理论素养、领导水平和工作能力,努力培养一支坚持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具有履行岗位职责能力,走在时代前列的高素质干部队伍。

  第五,党校教学以读原著为主,自学为主,加强研讨。这种教学方式方法是由党校干部教育的特点所决定的。在党校教育中,一定要在读原著上下功夫。在读书的过程中,进行必要的辅导也是应该的,但主要精力不是放在辅导上,而是放在读书研讨上。加强领导干部自身的学习研究是党校教育的有效方式。如果过多地把学员引导到读辅导材料、读相关的背景材料,忽视了对原著的学习,就不可能真正学好。党校学习一定要着眼于重大的理论和实际问题来学,紧密联系当前改革开放中的重大现实问题,边读书边思考,加以融会贯通。

  实行自学为主、教学相长、学学相长,是党校教学的基本方法,也是干部教育特殊规律的一个重要体现。近年来,随着党校教学改革的逐步深入,进一步创新和改进教学方法,现代培训理论的引入给培训方式的多样化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支撑。因此,在党校除了部分专题可以采用讲授方式以外,应积极倡导并大力推进研究式、案例式、情景模拟式、体验式等互动式教学方法,并辅之以小组讨论、支部交流、学员讲坛、社会调研等教学环节,增强教学的实效性。

  党校培训与现代企业培训的联系与区别

  党校培训与现代企业培训都属于成人培训的范畴,二者有相似之处。一是从培训对象上看,二者都是有一定社会经验的成年人,他们已经不是一张白纸,世界观基本形成,有工作经历和经验。二是从培训的目标上看,二者都是立足于提高培训对象的素质和能力,学员主观上拥有共同的培训愿望,具备明确的学习目标。即通过培训提升自身的职业能力和素养,为拓展个人的发展空间挖掘潜能、储备能量。三是课程设置和培训内容针对性强,注重实用性,以满足学员学以致用的培训需求。四是培训方式必须更注重成人学习的特点。学员拥有丰富的社会经验和职业经验,说教式的教学模式已不能完全满足他们的需求。因此,在培训方式的选择上更多地采用适合成人学习的案例教学、互动研讨等方式。

  但是党校培训与现代企业的员工培训又有明显区别。一是培训的性质、作用有区别。党校培训是政治培训,是对党员领导干部分层次进行政治理论方面的轮训,这是执政党巩固执政地位、提高执政能力的需要。党校培训的历史源远流长,它是中国共产党在发展壮大过程中从自身的建设需要中产生的一种服从党的最高利益的政治培训。从延安时期的抗日军政大学到建国后的中央党校,培训对象是各级党员领导干部。按照中央有关规定,党员领导干部每5年轮训一次,并在一定程度上带有强制性。旨在提高领导干部的政治理论素养、战略思维能力,提高党员领导干部对党的各项方针、政策的执行能力。现代企业培训是伴随着我国的改革开放,伴随着西方先进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引入而兴起的,性质上属于缺什么补什么的履岗能力培训,目的是提高员工的在岗胜任能力,培养员工业务岗位素质,以满足企业业绩增长的需要,培训工作原则就是“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急用先学,立竿见影”。

  二是课程设置和培训内容有区别。党校的课程设置严格按照党校姓党的原则,以政治理论和党性修养专题为主,学员主要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培训时间固定,教学计划严格规范,教学内容自成体系。现代企业培训是为某一特定岗位而设计的培训,内容专一,培训目标定位为提高某一方面的专业技能,或掌握某一项新业务的操作技能等。因此,课程内容紧紧地围绕特定岗位或特定业务设计。时间安排长短不一,教学内容根据缺什么补什么原则,是一些针对性极强的“碎片”,呈现出明显的“短、平、快”特点,带有更强的实用性质。

  三是培训的组织设计及培训的手段方式方法上有一定的区别。现代企业培训严格按照需求分析、方案设计、组织实施、效果评估四个环节进行培训设计。党校培训则由于培训对象的相对固定,更为重视的是中间的两个环节,而对一头一尾的需求分析和效果评估,则相对薄弱;在培训的方式方法层面,党校培训更注重发挥学员的主导作用,学员以自学为主、读原著为主,加强研讨,所谓“两为主,一加强”的培训方法。现代企业培训大多采用培训师的现场讲授、现场操作等方式完成培训,学员通过接受典型案例、情景模拟、头脑风暴等比较感性的培训方式,来实现接受知识、提高技能、掌握方法、转变态度的培训目标。

  党校培训和现代企业培训的联系和区别,决定了党校培训在不断创新的过程中必须坚持党校特色,在遵循成人培训一般规律的基础上坚持党校培训的特殊规律。这也是党校生命力所在。毋庸置疑,党校培训和其他各类成人培训一样,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党校培训的内容需要与时俱进,跟上形势的发展变化;党校培训的手段、方法也要不断创新,要学习、借鉴现代企业培训的一些好的形式和方法,特别是现代企业培训中注重需求分析、注重效果评估、注重投入产出分析的理念和方法。不创新,党校培训就走进了死胡同。但是,党校办学的特殊规律,又决定了党校培训在创新的同时,必须旗帜鲜明地坚持党校特色,坚持政治特色,服从执政需求。离开党校的特色谈创新,把党校培训等同于一般的成人培训,那同样也会把党校培训带进死胡同。

  正确把握党校教育的普遍性

  我们党是十分重视理论武装的政党,依托党校对干部集中进行理论教育,是我们党长期的优良传统。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时期,党校都曾经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中国化,为开展武装斗争夺取政权,在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的领导人才、提高执政党干部的执政素质和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方面都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党校80多年的光辉历史,积累了丰富的教育经验,形成一套完整的适用于党员领导干部培养的教育体系,以及必须遵循的党校教育原则和教育理念,这就是党校必须始终坚持姓党的办学理念,通过理论联系实际的教与学,达到全面提高党员领导干部的素质和能力的目的。

  第一,坚持党校姓党的政治原则。党校姓党是一个政治原则和政治方向,是对党校的科学定位,也是党校的一个政治责任,更是党校的一个特色优势。党校与党紧密相连,党校的任务总是与党的事业、党的历史使命联系在一起的。党校姓党就是要坚持党校办学的政治方向和党性原则,把党校事业作为整个党的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紧紧围绕党的中心任务和干部队伍建设的需要,紧紧联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形势新任务开展教育培训工作。因此必须做到,党校教育必须适应党的事业和党的建设的需要,促进党的事业和党的建设的发展;党校工作必须适应干部成长规律的要求,帮助和促进领导干部全面健康成长。

  理想信念教育是党校教育的核心内容。在胡锦涛同志对新时期共产党员保持先进性的六项基本要求中,第一项就是“要坚持理想信念,坚定不移地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奋斗”。党的十七大对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进行了总体部署,着重强调,以坚定理想信念为重点加强思想建设,要求广大党员干部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每个党员要将树立远大理想和共同理想作为立身之本,始终保持对马克思主义、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坚定信念,既志存高远,又脚踏实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

  理论教学是党校的主要内容。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党校教育形成了自身的特点和优势。与其他教育机构相比,党校教育的最大特点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对学员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有助于夯实他们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增强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的自觉性,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是其他形式的教育所不能替代的。

  对一个执政党来说,思想理论建设至关重要。理论上的成熟,是政治上成熟的基础。历史每前进一步,理论创新就推进一步,理论武装就跟进一步,这是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能够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一条基本经验,是我们党始终保持先进性,不断推进事业发展的一个决定因素。党校作为学习宣传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阵地,在坚持用十七大精神武装党员干部头脑方面,义不容辞,责无旁贷。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学习宣传贯彻十七大精神,坚持用十七大精神武装各级党员干部头脑,是党校的首要政治任务。

  党性教育和党性锻炼是党校的必修课。党校除了理论素养的提高外,还要提高领导干部的党性修养,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问题。党校是培养党的干部的学校,是领导干部进行党性锻炼的熔炉。《中国共产党党校工作暂行条例》明确规定:“党性教育是党校的必修课。党性教育内容要有针对性,要把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同增强党性锻炼结合起来,把改造主观世界和改造客观世界结合起来”。把党性教育作为重要内容,是党校教育不同于其他教育的重要特点之一。

  第二,大力培养和提高干部的执政素质与能力。这是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必然要求,也是党校教育的根本目的。党校教育能否切实提高领导干部的素质能力,是衡量党校教学质量的基本标准,是认识和把握党校教育规律的落脚点。毛泽东同志在《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一文中指出,“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他还说,“在担负主要领导责任的观点上说,如果我们党有一百个至二百个系统地而不是零碎地、实际地而不是空洞地学会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同志,就会大大地提高我们党的战斗力量,并加速我们战胜日本帝国主义的工作。”这说明有了正确理论、路线、方针和政策,能不能付诸实践,关键在领导干部,关键在领导干部的素质能力。在革命战争年代,我们党确定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正确理论、路线、方针和政策,能够顺利得到贯彻落实,取得新民主主义胜利,夺取全国政权,关键是在干部。在和平建设时期,从改革开放到今天,我们有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有了一系列正确的政策、策略和措施,能不能不断地进行理论和实践创新,能不能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胜利,关键还是在干部。

  建设一支高素质的领导干部队伍,提高领导干部的执政素质、能力和水平,是执政能力建设中的关键环节,是执政党党校教育应解决的根本问题,也是认识和把握党校教育规律的根本点所在。提高领导干部的能力、素质和水平,最根本的要通过学习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解决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发展中的重大现实问题,提高其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三,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办学方针。党校教育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也不是纯学术研究,更不是学历教育,党校教育的特殊性决定了党校教育一定是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研究现实问题,解决现实问题。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方针,这是党校教育的最大特点,也是一个带规律性的重要问题。坚持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就要求党校的教学要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的应用,着眼于对现实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际和新的发展。

  党校教学之所以要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也是由党校学员的特点决定的。党校学员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领导者,他们到党校主要是想通过有关理论的学习,掌握分析解决问题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以便研究和解决面临的诸多现实问题。这就需要党校在教学中必须把理论与实际很好地结合起来,引导学员结合实际学习理论,并运用所学理论去分析研究问题。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既要紧密联系当前的形势和工作实际,不断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能力,也要紧密联系思想实际,改造主观世界。

  坚持党校培训的政治方向

  党校教育的实效性,主要体现在坚定理想信念、提高政治理论素质和领导能力,养成良好作风上。中央党校提出的“一个中心,四个方面”的教学新布局,是搞好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必然要求。如何贯彻落实好“一个中心,四个方面”的要求,必须坚持党校培训的政治方向,注意发挥优势、突出特色,积极探索教育教学规律,科学地设置教学内容,不断完善教学布局,增强干部培训的实效。

  第一,坚定党校办学的政治方向、理论方向和科研方向。方向问题始终是党校办学的根本问题。要在坚持党校姓党、深化“忠诚教育”的培训理念,在培养教育学员“靠得住”上下功夫;要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理论方向和科研方向放在首位;要加强学员的政治理论意识、马克思主义阵地意识,加深学员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以及新时期以来形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理解与把握,使其能够真正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实践。

  居安思危,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搞好理想信念教育,必须紧密结合时代特点,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苏联解体、苏共顷刻垮台的血的事实告诫我们,一个政党过去先进,不等于现在先进;现在先进,不等于永远先进。苏共亡党的惨痛历史教训,启迪我们居安思危,告诫我们理想信念并不是离我们十分遥远的事,要切实加强党员领导干部的理想信念教育和党的先进性建设。

  开展警示教育和主题党日活动,加强党性锻炼。通过举办报告会、参观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开展警示教育参观等多种形式,加强学员的党性锻炼。如到监狱参观开展警示教育,通过服刑人员讲述自己从领导干部沦为阶下囚的心路历程,深入挖掘其走上犯罪道路的思想根源。这种警示教育触及灵魂、更具说服力和感染力,有着特殊的教育效果。把政治纪律教育作为党校必修课。政治纪律具有全局性和方向性影响,政治纪律一旦被破坏,它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党的团结统一,都会造成极大的危害,甚至威胁到党的执政地位。要按照胡锦涛同志提出的“共产党员必须严格遵守和维护党的纪律”的要求,紧密结合实际,把维护政治纪律的任务真正落到实处。

  第二,发挥学员作用,办好学员论坛。学员是党校教育的主体,又是党校最丰富的智力资源,充分发挥学员在党校教学中的优势、调动学员在学习中的主体能动性,这也是党校教育的一个鲜明特点。学员中汇集了方方面面的优秀人才,因此举办学员论坛是党校的优势品牌。在开办学员论坛的过程中,注意把握好论坛内容的“三个紧密结合”。一是紧密结合党校教学的中心内容。学员们通过面对面的研讨交流和激烈的思想交锋,加深对理论的深入理解。二是紧密结合当前大家普遍关注的国内外热点问题,不断丰富教学内容,增强世界眼光和战略思维能力。三是紧密结合学员自己的行业特点,普及行业知识、拓宽视野、扩大交流。举办学员论坛,充分发挥学员在学习研究中的主体作用,达到教学相长、学学相长的目的。

  第三,理论联系实际,深入开展国情调研活动。理论联系实际是党校开展教学工作的重要方针,又是党校教育的特色及优势所在。党校教育要体现特色,彰显优势,其根本方向是要转变教育理念,通过对问题的研究开展学习,通过国情考察和对问题的研究探讨,培养学员的理论素养和思想水平。
党校姓党的基本内涵

  要办好党校,必须遵循办学规律。对党校办学规律的探讨,可以从多层面多角度去展开论述,但是最根本的还是要围绕坚持党校姓党这一根本规律去进行。胡锦涛同志总结了新形势下做好党校工作的九条基本经验,其核心内容是党校姓党。如何正确认识和把握党校姓党的原则,坚持按党校姓党的原则办事,是做好党校工作的关键。

  党校姓党的必然性与必要性

  党校姓党,是由党校自身的性质、任务、地位、作用决定的,有其历史必然性和现实必要性。

  第一,党校的性质、地位、任务、作用决定党校必须姓党。党校,顾名思义是党的学校。党校是培养党员领导干部和理论骨干的学校,是学习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的阵地,是领导干部加强党性锻炼的熔炉。党校事业是党的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党校是党委的一个重要部门。党校在干部教育培训方面,在为党和国家培养和造就高素质的干部队伍方面,在提高全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方面,肩负着重要任务和崇高使命,具有其他学校不可替代的作用。党校的性质、地位、任务和作用决定,党校是与党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是为立党、兴党、强党而建立和工作的,是为党的事业的发展而建立和工作的,党校只能姓党。 

  第二,党校的历史经验证明党校必须姓党。从历史上看,党校事业的发展历来是同党的建设和党的事业的发展紧密相连的。我们党很早就认识和注意到了干部到党校学习的重要性,坚持把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作为保证党的事业顺利发展的一项基础性、战略性工作和党的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延安时期和建国以后,中央党校集中大批干部,学习理论,总结历史经验,在统一全党思想,提高党的领导干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培养领导骨干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在真理标准大讨论中,中央党校发挥了先锋作用,对于全党解放思想、拨乱反正,重新恢复和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正确的政治路线和干部路线作出了重要贡献。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党校积极地宣传、研究党的思想理论,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加强干部的培训轮训,着眼于提高领导干部的理论素养、领导水平和工作能力,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作出了应有贡献。党校发展的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党校的工作离开党所确定的方向,离开党的工作的中心任务,将一事无成。党校工作只有紧紧围绕党的事业和党的建设的全局,紧密联系党和国家发展的实际以及党的干部队伍建设的需要来进行,才有存在的价值,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才能获得发展。这是我们今天为什么要反复强调坚持党校姓党的重要原因。第三,形势和任务要求党校必须姓党。新世纪新阶段,我们党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对党校教育提出了新目标、新要求。2006年5月,胡锦涛同志在为第二批全国干部学习培训教材所作的序言中强调,当前,我国改革发展已经进入关键时期,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迫切需要培养造就一支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人民群众信得过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在这样的形势下,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要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联系实际创新路、加强培训求实效的要求,更好地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更好地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服务。落实胡锦涛同志提出的新要求,完成党的十七大和《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试行)》提出的大规模培训干部、大幅度提高干部素质的战略任务,是我们今天反复强调坚持党校姓党的现实原因。

  党校姓党的基本内涵

  党校姓党,就是指党校的一切办学活动都要紧密围绕党的中心工作和主要任务来开展,在指导思想、内容安排、学习管理等各个方面,都要体现党的意志,反映党的要求,在思想上、政治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持党校姓党,就是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恪守党的政治纪律、反映党的时代要求;就是坚持党校办学的政治方向,坚持党校办学的党性原则。可以说,党校姓党,是党校安身立命之本,是党校办学的最高原则和总要求,也是党校区别于一般成人教育和干部培训的最主要特点。

  具体而言,主要有三个方面:

  第一,在办学思想上,要牢固树立党校姓党的办学原则,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根据党校姓党原则开展工作,推动党校事业发展。

  作为党校的领导和管理部门,要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的政治本色和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干部,始终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学习和党性锻炼作为教学的主要内容,坚持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纳入教学布局,实现教学布局的科学发展和与时俱进,使教学课程设置更好地凸现党性和政治性的要求。

  作为党校教师,要有清醒的政治头脑和坚定的政治立场,牢固树立党的观念,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做到真学、真信、真懂、真用;始终坚定共产主义的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自觉与党中央保持一致,严格遵守党的各项纪律;始终忠诚于党的干部教育事业,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做中央重大理论和方针的学习者、宣传者、研究者,坚持党校讲坛有纪律,确保党校教育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 

  第二,在教学内容上,要坚持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为中心内容。

  其一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作为党校教育的主要内容。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我们党是以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的政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的指导思想和行动指南。因此,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党的意识形态领域中的主导地位。世界上一些老党大党丧失政权的经验教训以及我国革命、建设、改革的成功经验都充分说明,如果放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则,动摇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就会失去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就会导致思想混乱、社会动荡、甚至政治巨变,就会给国家和民族带来巨大灾难。因此,坚定不移地用马克思主义教育干部,是党校义不容辞的责任。

  其二是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作为中心内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由此形成的符合时代特征和中国实际的新的理论成果。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为中心,就是着眼于我们正在做的事情,着眼于当前实际,始终坚持党的理论创新每前进一步,党校理论武装就跟进一步。胡锦涛同志指出,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必须把学习和传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作为中心内容,着力引导广大干部准确把握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成果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并用以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进工作。

  第三,在培训管理上,要坚持从严治校、从严施教、从严管理的方针,加强教学管理,保证教学质量。从严治校、从严施教、从严管理是搞好党校工作的重要方针和可靠保证,是党校姓党原则用以治校的具体体现。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在党校的一切工作中坚持和贯彻党性原则,坚决维护党校的形象和声誉。从严的“严”,就严在要按党性办事,按照党的原则办事。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作为党校一切工作的指导思想,坚持和维护党的领导地位和执政地位,坚持和维护党和国家的各项基本制度。在党校全体工作人员中牢固树立党的意识、党性意识和党校意识,严格遵守和维护党纪国法和校规校纪。要站在党和人民的立场上,坚定理想信念,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遵守和维护党章、党规、党纪,遵守和维护国家的宪法、法律、法规,坚决抵御一切不良思想和行为的侵袭。在全体学员中坚持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党性教育和党性锻炼。通过切实的努力,采取有效的措施,创新方式方法,加强对学员的教育和管理。要引导学员切实实现“三个转变”,严格遵守校规校纪,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减少应酬,集中精力学习理论,思考问题,坚决杜绝不良风气的侵蚀。在党校各项工作和管理中加强制度建设,树立制度意识,强化制度权威。要在教学、科研、行政后勤等工作和财务管理、组织人事管理、信息管理、学员管理等各项管理中建立和完善科学有效的制度,严格按制度和规定办事,坚持在制度面前人人平等。

落实党校姓党的要求

  改革开放以来,世情、国情、党情有了新的发展变化。党的十七大明确指出,必须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如何在新的历史时期,在全党全国工作的大局和党的建设的全局中做好党校工作,切实贯彻党的十七大关于发挥好党校作用,继续大规模培训干部,提高干部素质的要求,是一个全新的课题和挑战。

  丰富和发展党校教学新布局

  2000年6月,中央颁布的《中共中央关于面向21世纪加强和改进党校工作的决定》是新世纪全面开创党校事业新局面的纲领性文件。面对新世纪国际国内形势发展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新要求,明确提出要紧紧围绕学习邓小平理论这个中心,建设好主要包括理论基础、世界眼光、战略思维和党性修养等方面的教学布局。实践证明,中央制定这样的教学布局,是非常英明和富有远见的。坚持党校姓党的原则,就要坚定不移地坚持党校教学布局。坚持和发展党校教学布局,坚持是前提,发展是关键。党的理论创新是不断向前推进的,党校教育也要及时地体现党在指导思想上的与时俱进,及时地反映党的理论创新成果。党校的教学布局要根据党的理论创新步伐,随之不断完善和发展,党校的教学体系的改革和调整也要随之向前推进。党的十七大的胜利召开为党校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也给党校工作提出了新的任务和课题。明确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坚持“党校姓党”的原则,就要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作为党校工作的首要任务,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为党校教学的中心内容。

  坚持用党的理论创新成果武装头脑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社会日益呈现多样化的发展趋势,但无论经济社会怎么发展变化,党的指导思想绝不能搞多元化,这是一条重要原则。坚持党校姓党,就必须坚持用党的理论创新成果武装干部的头脑。要按照中央的要求和部署,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以《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和《2006—2010年全国干部教育培训规划》为依据,以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艰苦奋斗、执政为民的办学要求为指导,以增强执政意识、提高执政能力为重点,努力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

  发展和完善教学新布局。党的十六大以来,随着党的理论建设取得新的重大成果,特别是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和道路、理论体系问题,亟需对党校教学新布局的内容作进一步的充实和完善,要在继续组织学员花大气力学习研读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同时,切实把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在内的党的理论创新最新成果作为专门的教学单元来安排,引导学员始终不渝地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道路和理论体系不动摇,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实践中,努力为实现党的历史使命不懈奋斗。

  抓好学科建设和教材建设。要坚持把学科建设同研究当今世界和中国的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同运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研究、解决本地区、本单位、本部门的实际问题结合起来,这是党校学科建设的根本意义之所在,也是党校教育的强大生命力之所在。教材建设是学科建设和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的高低。在总体上分类别、分层次完善教材体系的同时,还应在各地区、各单位、各部门党校推动形成核心课程与特色课程相结合的教材体系,既充分体现和反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又能使各地区、各单位、各部门党校立足自己的工作实际,切实发挥党校教学和研究的积极作用,不断推动党校事业的科学发展。

  抓好人才队伍建设。要在党校努力培养和造就一支忠于党和人民事业的能够担当重任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队伍,努力造就一批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领军人物和理论大家。要把推行事业单位岗位聘用制度同实施人才强校工程紧密结合起来,大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要吸收各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的优秀马克思主义研究专家、学者,建立党校教学的兼职教师队伍,形成强大的人才资源库。要选拔使用思想政治素质好、业务工作能力强、作风过硬的党员干部充实党校的教学管理队伍。加强党的领导。要深入学习领会胡锦涛同志关于党校工作的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进一步贯彻落实到党校各项工作中去。要加强校委领导班子民主集中制建设,切实坚持好党的组织原则。要深入持久地开展党校姓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努力增强党员意识、党校意识、党风意识、党性意识,做到干部姓党、教员姓党、职工姓党、学员姓党,为党校事业发展提供坚实的组织和思想保证。

  坚持学习好、遵守好、贯彻好、维护好党章

  党性是一个政党固有的本性和特性,是政党阶级性的最高、最集中的表现。党性修养又叫党性锻炼,是指党员和党的干部在自己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各个方面去体现和实践党的性质,不断提高和完善自己,以自身的业绩为实现党的理想、党的使命而努力奋斗的过程。党性修养问题,是党的建设的一个根本问题,不仅关系到党的先锋队性质和历史使命的实现,而且也是共产党员永恒的主题,是共产党员力量的源泉,是共产党员的立身之本。今天,面对执政条件和社会环境的深刻变化,坚持好“党校姓党”,就要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把党性修养自觉地贯穿于党校教育的全过程,通过现场体验、辅导报告、座谈交流、个人总结、主题实践等形式,认真学习好、遵守好、贯彻好、维护好党的十七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要努力实现“三个做到、一个提高”。

  一要做到“四个坚持”。第一,坚持党的基本路线。要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基本路线统一思想,统一行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并且毫不动摇地长期坚持下去。第二,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要坚持党的思想路线,弘扬求真务实精神,积极探索,大胆试验,开拓创新,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不断研究新情况,总结新经验,解决新问题,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三,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要在任何时候都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同群众同甘共苦,保持最密切的联系,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不允许任何党员脱离群众,凌驾于群众之上。第四,坚持民主集中制。既要充分发扬党内民主,实现自身的民主权利,又要加强组织纪律性,保证全党的团结统一和行动一致。要在党的政治生活中,正确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在原则问题上进行思想斗争,坚持真理,修正错误。 

  二要做到“三个模范”。第一,要带头学习和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成为勤奋学习、善于思考的模范。第二,要成为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的模范;第三,要成为勇于实践、锐意创新的模范。 

  三要做到“四个一定要”。一定要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始终保持对马克思主义、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坚定信念;一定要戒骄戒躁、艰苦奋斗,牢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为党和人民事业不懈努力;一定要刻苦学习、埋头苦干,不断创造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业绩;一定要加强团结、顾全大局,自觉维护全党的团结统一,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巩固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加强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大团结,促进中国人民同世界各国人民的大团结,为战胜一切艰难险阻、推动党和人民事业取得新的更大胜利提供强大力量。

  提高“五种能力”。第一,必须以宽广的眼界观察世界,正确把握时代发展的要求,善于进行理论思维和战略思维,不断提高科学判断形势的能力;第二,必须坚持按照客观规律和科学规律办事,及时研究解决改革和建设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善于抓住机遇加快发展,不断提高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第三,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各种社会矛盾,善于协调不同利益关系和克服各种困难,不断提高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第四,必须增强法制观念,善于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统一起来,不断提高依法执政的能力;第五,必须立足全党全国工作大局,坚定不移地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善于结合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不断提高总揽全局的能力。

  坚持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

  我们的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党校姓“党”,决定了党校的学风只能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也就是说,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目的全在于应用”,这就要求各级党校要努力处理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关系,真正做到学以致用,用以促学。

  把学风建设的要求贯穿于教学、科研、管理工作的全过程。在教学工作中,要紧紧围绕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作为中心内容,使之更有特色地进课堂、更加生动地进教材、更有针对性地武装学员头脑。在科研工作中,要紧密结合经济社会发展和党的建设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深入总结党在不同历史时期加强学风建设的经验,努力形成一批有价值的科研成果。在管理工作中,要认真总结学风建设的新经验和好做法,逐步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规章制度,形成一整套促进学风建设的考核办法,努力用完善的制度促进良好学风的形成。 

  按照马克思主义学风的要求不断推进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创新。要坚持把党校的功能定位与各级党校培训的需要统一起来,进一步发挥自身优势,努力走出一条既弘扬党校培训工作优良传统、又体现实际工作需要,能够满足广大党员干部学习需求的新路子。要坚持把自身的资源优势与教学需求统一起来,使资源优势真正转化为教学优势,切实在班次设置、课程建设、培训内容、教材体系等方面有所创新。要坚持把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统一起来,在加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围绕本地区、本单位、本部门的中心工作,加强调查研究和讨论交流,不断深化认识,提高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党校领导班子和教学科研管理人员要做学风建设的模范。要把学风建设作为党校校风建设的重要内容,充分发挥领导班子的带头作用,努力把握新形势下的办学特点和规律,切实加强管理,严肃办学纪律,在党校形成认真学习、深入研讨、积极探索、求真务实的良好风气。广大教学科研管理人员要在学习和工作中不断提高素质,增强教学科研和管理能力,不断提高学术道德修养,不断提高教学管理水平,严谨治学,以德施教,学为人师,行为示范,以高尚的情操、丰富的学识和人格的力量影响党校学员。 

党校教育有规律可循

  德国诗人歌德曾说:“自然对无能的人是鄙视的;她对有能力的、真实的、纯粹的人才屈服,才泄露她的秘密。”规律亦如此,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其自身的规律,党校教育概莫能外。在党校深入开展“党校教育规律”的研讨,就是要研究、揭示这个规律,从而能动地认识、把握和驾驭这个规律。坚持党校办学方向,就是尊重党校教育规律,按规律办事。

  规律的特征

  规律,是一个哲学概念。规律是运动着的事物本身所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世界上一切事物的发展和变化,都不是孤立的、杂乱无章的,而是相互联系的、有秩序的。也就是说,都有其自身所固有的客观规律性,它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而是由客观事物本身所固有的内部矛盾,及其所依赖的客观条件所决定的。无论自然界还是人类社会,都按照它们自己的规律发展着。人们不能制造规律,也不能消灭规律。人们要想达到预期的目的,就必须使自己的思想和行动符合客观规律,按照客观规律办事。古时候有个宋国人,想使地里的禾苗长得快些,就把一棵棵禾苗拔高一点,结果禾苗都死了。这个人的错误,就是违反了植物生长的规律,受到了客观规律的惩罚。所以,人们只能认识规律,利用规律。

  规律有三个基本特征。第一,规律是客观事物的本质的联系。只有体现了事物自身根本性质的联系才能成为规律。比如新陈代谢和遗传是生物界的规律,它们体现了生命的本质特征——新陈代谢和自我更新。第二,规律是客观事物的必然联系。规律具有必然性,具有不可抗拒的趋势和倾向。比如“瓜熟蒂落”就是植物生长过程中本身具有的必然性。比如一年四季的依次更替,昼夜的无限循环,人的生老病死,水往低处流等等,都不是人的意识所能改变的。第三,规律是客观事物的稳定联系。规律具有稳定性。事物在变动的过程中,只要具备了一定的条件,合乎规律的现象就必然重复出现。

  但是,人们在客观规律面前也并不是完全消极被动的,人们在实践中,通过大量的外部现象,可以 认识或发现客观规律,并用这种认识指导实践,即应用客观规律来改造自然,改造社会,为社会谋福利。比如我们掌握了物体运动的规律,就可以把“嫦娥一号”卫星送到38万公里之遥的月球轨道上去,并让这颗卫星绕月飞行起来。所以,人们要想在社会实践活动中达到预期目的,就要从实际出发,坚持实事求是,认识和尊重客观规律,按照客观规律办事。探索党校教育的规律,也要坚持实事求是。

  党校教育的特点

  在社会科学中,教育也是一门科学,叫教育学。教育学是专门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教育学主要是研究教育的本质、教育的目的、方针和制度,以及各项教育工作的任务、过程、内容、方法、组织形式,学生和教师、学校的管理与领导等等。教育是一种社会现象,是指一切增进人们知识、技能,改变人们思想、意识的活动。在教育过程中,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目的、计划,采取一定的措施、方法,去影响受教育者,使受教育者形成一定的思想、观点,养成一定的品德,获得一定的知识、技能,发展智力和体力,成为社会有用的成员。党校教育是我国教育的一个特殊领域。党校教育和普通教育既有共同点,又有党校教育自身的特点。党校教育除了上面的一些特点外,它还有普通教育所没有的一些特点,概括起来主要有三个方面:

  第一,党校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并举办的。在我国,各级各类党校(包括中央党校、地方省委党校、市委党校、县委党校、企业党校、业余党校等),都是由中国共产党举办的,党校本身都是各级党委的一个重要部门。在延安时期,中央的部门是办公厅、组织部、宣传部、党校、社会部、后来增加了统战部。所谓党委的重要部门,就是意味着党委直接领导。如果从1925年中央第一次发文创办全党的马克思主义学校算起,至今已经有80多年的历史了。当然,这期间由于国内外形势的变化,党校的办学有时也会中断。党校作为党委的一个重要部门,一般由党委的主要负责人兼任校长。在我们党的历史上,董必武、李维汉、毛泽东、胡耀邦、胡锦涛、曾庆红等都兼任过中央党校的校长,尤其是毛泽东同志经常在中央党校讲课,发表重要理论文章。

  第二,党校学员大都是在职的党员领导干部。不论是长期班、短期班,还是进修班、研讨班,党校学员都是中共正式党员,都是在职的领导干部。不论是在革命战争时期,还是在和平建设时期,我们党的大批领导干部,都在中央党校或地方党校学习过。这个特点决定了党校学员的基本素质是高的。他们是我们党的中坚力量,是我们党各级领导岗位上的精英分子,具有一定的理论素养和非常丰富的实践经验。

  第三,党校的教学内容主要是着眼于对学员的思想、理论、观念和党性修养的培养。党校的教学内容除了很少一部分是综合知识的学习外,绝大部分是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以及当代世界知识、我国国情、党性修养的内容。同时还要开展对我国当前面临的形势和任务以及其他一些重大现实问题的研究。学员们来党校学习,主要是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打好理论基础,开阔世界眼光,增强战略思维,加强党性修养,使他们的思想与我国发展的趋势能够与时俱进,并运用所学理论,开创工作的新局面。党校教学的目的,毫无疑问也是培养我们执政党各条战线的接班人,使我们执政的权力牢牢掌握在为人民服务的各级干部手中,保证我们党的事业一代接一代延续下去。

  党校教育的规律

  在认识了什么是规律,什么是党校教育之后,我们对党校的办学规律作一探讨。

  第一,党校是各级党委的一个重要部门,是在党委领导下举办的。那么党校办得好不好,很大程度上就决定于党委的重视程度。我们无论从党的发展历史上看,还是从当前我们全国党校范围来看,这是一个规律性的问题。首先从历史上看,中国共产党建立之初,我们党的力量还很渺小,虽然客观上也需要为自己培养大批干部,但由于经济和社会环境的原因,我们党没有一所自己的党校。直至1926年中央第一次发文创办全党的马克思主义学校,1933年在瑞金创办中共中央马克思主义学校,1935年在延安正式举办中共中央党校,1948年中央决定创办高级党校,1955年改名为中共中央直属高级党校。解放后,由于受政治运动的影响,党校的发展同样也走过了曲折的道路,甚至停办了很多年,直至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我们党才又重新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其次,从当前全国党校范围看,今天我们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党委,都普遍办起了党校,有中央党校、省委党校、市委党校、县委党校等。可以说,我们已经建立起了党校教育的一个完整体系,开办了各种类别的进修班、研讨班,培训范围涵盖了全党的各级各类党员领导干部,党校的发展逐步走上了规范化、制度化、现代化建设的道路。从党校领导班子的配备、软硬件建设,到人才的培养,都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是,党校发展还不平衡,有的办得好些,有的办得差些,除了经济发展水平外,还与各级党委(党组)的重视程度有很大关系,甚至同样一所党校,因为党校主要负责人的更替,或是主要领导重视程度的不同,经费投入的差异,党校的发展呈现出很大差距。当然在另一方面,党校发展的水平高低、快慢,也与自身的管理和创新因素有关。

  如果我们承认这是一个规律,我们就要很好地运用这个规律,大声呼吁各级党委和党组,把党校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从各方面给予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为本部门培养更多合格的领导干部。

  第二,党校的学员大都来自各级领导岗位在职的党员领导干部,要他们在党校实行“三个转变”,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很难,这也是一个规律性的问题。在职干部的特点,一是他们的学历绝大部分在大学本科以上,他们有现代社会工作岗位所必需的知识,思维能力强,接受新事物快,获取知识的渠道也很广泛。二是他们中大部分人已经工作十几年、二十几年,对从事的工作和社会生活现状都比较了解。三是他们都年富力强,精力充沛,社交能力也比较强。四是他们都掌握着某一方面的权力。比如人权、事权、财权、物权、执法权、决策权等等,在单位会有一种“众星捧月”的心态,说话办事有时会有一种傲视群芳的心理。他们入学后,绝大多数同志都会表示“三个转变”没有问题,然而,在党校学习期间,要真正做到“三个转变”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有的不习惯过集体生活,感觉住校枯燥无味,没有家庭的温暖和自由;有的经常请假回单位工作,强调自己分管的工作多么重要;有的感觉自己也是管人管事管钱的人,在党校接受别人的管理,心里总是不舒服。这样就给党校的教学管理带来了很大难度。作为党校管理人员,我们就要了解他们的心态,把握这个规律,用科学、民主的方法,以平等相待和以人为本的理念,来做好对学员的管理。要坚持从严治校的方针,做到“严之有理”、“严之有度”、“严之有情”,正气就会上升。

  第三,党校的教学内容主要是着眼于对学员的思想、理论、观念和党性修养的培养。这个特点,决定了党校的培训目标,一定要高起点,围绕学员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来进行。游离了这个目标,就违背了党校教育的办学规律。中央党校制定的教学计划,基本上符合当前领导干部对理论知识的需求。它不是按照教科书那样一章一节的顺序来讲授的,而是按照学习单元安排大致的学习要点。因为党校学员年龄结构、知识结构和普通大学生不一样,一定要采取适合成年人的学习方法。

  党校培训一定要针对这些特点来安排课程,实施科学管理,充分发挥学员的主体作用。如何才能做到以学员为主体呢?一要了解学员们真正的需求,了解他们现在的思想状况和理论水平,了解他们对现实问题关注的焦点是什么,了解他们思想上的困惑,这是体现学员主体性的前提。二要在培训中扮演好组织者、指导者、合作者的角色。除了授课外,还要认真组织好研讨和案例教学,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教与学之间产生共鸣,使学员的主体性得以充分体现。三要精心设计教学中的思考题和讨论题。如果我们设计的问题代表着学员的心声,是学员身边的难点问题、焦点问题,热点问题。那么,学员会启而不发吗?会对问题不积极思考吗?会不感兴趣吗?显然,学员的主体性必在其中。这样,我们的培训无论在培训前、培训中、培训后都会想学员之所想,急学员之所急,学员的需求就是我们的教学目标。我们的教学必然会求真务实,学员的主体作用必将得以充分发挥,使受教育者真正“动”起来。比如在安监总局党校班,组织的案例教学和学员撰写的“工作中我遇到的一道棘手难题”的讨论,都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党校教育中,究竟有哪些可以称作规律性的东西,从目前的研究看,仍然需要进一步探索。但党校教育过程中各相关要素之间的本质联系、相互作用及其发展趋势,还是大体可见的。上面所谈的三点规律,在党校多年的工作中经常出现,所以要继续对这些问题加以研究,不断总结,认真把握,这样才能抓住党校教育工作的主动权,为干部培训工作作出新贡献。

党校工作的堡垒作用

  胡锦涛总书记在最近召开的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强调,必须坚持不懈地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面临新形势新任务,党校要进一步明确在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中担负的重要职责,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做好干部教育工作,努力把党校建设成为学习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坚强堡垒。

  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中心

  党校要坚持把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放在首要位置,进一步提高学员理论水平。要深入学习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切实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和思想道德建设,使广大学员成为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模范,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科学发展观的忠实执行者、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自觉实践者、社会和谐的积极促进者。要不断完善“一个中心、四个方面”的教学布局。把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学好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当代世界知识、分析重大现实问题、进行党性锻炼更好地贯通起来,夯实理论基础、树立世界眼光、培养战略思维、增强党性修养。要扎扎实实做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计划、进教材、进课堂、进课题和进头脑工作。教育学员高举伟大旗帜、坚持正确道路、运用科学理论、追求共同理想,不断增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胡锦涛总书记强调,干部教育要联系实际创新路,加强培训求实效。党校要改进教学方法,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教学落到实处、取得成效。要根据内容选择方法。用讲授式加强基本理论教育,用体验式加强理想信念教育,用模拟式加强实践教育。要结合实际灵活运用。按照中央党校的要求,深入开展研究式教学。在教的方面,授课内容突出思想性,联系实际突出针对性,组织答疑突出互动性。在学的方面,充分调动学员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组织学员系统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历史地位、基本问题、主要内涵、时代要求等,深入把握贯穿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

  从严治校、从严管理,是教与学的重要联结点,是党校教育质量的重要保证。党校要加强教学管理,切实落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教学任务。要严格执行教学计划。在入学教育、主体课程教学、形势报告等环节严格把关,尤其是对执行教学计划不严格、压减主体课程的现象要加强整改。要严格筛选师资。严肃政治纪律,净化党校讲坛,严禁传播错误观点,保证正确的政治导向。要严肃校规校纪。保证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增强学员严于自律的能力。还要实行民主管理,采取民主选举、民主监督等方式,帮助学员行使民主权利、提高民主素质、培育民主作风,增强发挥主体作用的能力。

  培养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骨干力量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不断提高各级领导干部的执政意识,特别是要切实增强先进性意识。要充分认识到保持先进性的重要性。深入开展国际共运和党史教育,使学员认识到,只有创新型的国家才能繁荣富强,只有创新型的民族才能兴旺发达,只有创新型的政党才能永葆先进性,党的建设什么时候都不能停顿,必须与时俱进。要积极探索党建工作新思路。组织党建专题研讨、扩大党建经验交流、创新支部活动,深入思考党建工作的新情况、新问题,探讨改进党建工作的新对策,使党建工作更加富有时代气息、更加富有实际成效。要加强机关党建培训。增加机关党建课程和开办党务干部培训班,切实增强学员的党员意识、党性意识和党建意识,努力做到以党的先进性建设推动科学发展,在工作中体现党的先进性。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不断提高党员领导干部组织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的本领。要把提高开拓创新能力作为党校教育的紧迫任务。着力提高运用理论、指导实践的本领,提高因地制宜、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的本领,提高认识新矛盾、分析新问题的本领,提高形成新思路、采取新对策的本领。要把提高开拓创新能力贯穿于党校教育的各个方面。采取集中学习理论、加强社会调研、扩大相互交流的方式,更新发展理念、增强创新意识,把理论知识转化为谋划发展的政策措施、领导发展的实际能力,把培养开拓创新的精神状态贯穿党校教育的全过程。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不断弘扬为民、务实、清廉的优良作风。要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开展传统教育、进行党性锻炼,牢记为民执政的根本宗旨、保持向民学习的谦虚态度、深怀心系群众的真挚情感,在推动科学发展的过程中努力做到取智于民、问计于民、服务于民。要弘扬求真务实的作风。深入基层调研,认真思考影响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着力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突破,真正做到做实事、务实效。要培育廉洁自律的作风。讲党性、重品性、作表率,真正经受住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干干净净办事、堂堂正正做人。以作风建设推动实际工作,使决策更加符合实际、更加符合群众的愿望和利益、更加符合科学发展的要求。

  把党校教育的政治优势转化为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强大动力

  党校教育必须始终坚持服务和服从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发展是世界的主题,更是中国的主题,党校要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这个大局,发挥重要作用。要牢固树立正确的发展观念。深入理解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平发展的理念,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意识,掌握统筹兼顾的根本方法,着力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的观念。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坚持以人为本,着力改善民生,努力实现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做到发展成果为人民共享。党员干部只有思想上清醒、认识上到位,才能在行动上更自觉、工作上更主动。

  党校的基本理论和当代世界知识教学中蕴含着丰富的发展理论和实践经验,要深入学习发展理论,借鉴国外发展经验,拓宽发展思路。正确把握当代世界经济信息化、全球化、多极化趋势,深入思考如何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拓宽发展空间。正确把握现代科技全面创新的趋势、科学与技术一体化的趋势、科技与社会紧密结合的趋势,深入思考如何实施科技创新战略、为发展提供持续动力。正确把握当代世界法律形式趋同化、国内法律国际化、国际社会法治化的趋势,深入思考如何实施依法治国战略、为发展提供良好的法制环境。要增加科学发展特色课程。按照中央的要求,探索开设领导科学发展的战略思维能力、节约能源资源、建设生态文明等课程,开阔学员视野,启发工作思路。

  理论联系实际是党校的优良学风,要研究我国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现实问题,谋划发展对策。要在进修班加大对重大战略问题的专题研讨。在基本理论学习、社会调研、教学考察、课题研究和毕业论文撰写等环节中,组织学员深入研究经济发展和改善民生中的热点、难点问题。要开办专题研究班。针对依法行政、行业发展、机关党建等重大现实问题,招收相关领域的党员领导干部,组织深入系统的研究,切实提出改革发展的建议。要注重研究成果的运用。运用调研报告、内部参考、公开发表等形式,把学员对重大问题的真知灼见充分利用起来,转化为推动工作的实际对策。

  把党校建设成为学习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要渠道

  在新的历史时期,中央领导多次强调开展领导干部成长规律和党校教育规律研究,这是对党校的理论建设和科学发展提出的新要求。两个规律既相对独立,又相辅相成,研究领导干部成长规律是把握党校教育规律的重要前提,研究党校教育规律是促进干部全面健康成长、更好地为干部队伍建设服务的必然要求。要发挥学员的主体作用,深入开展“领导干部成长规律”的课题研究。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深入研究“党校教育规律”,以深化两个规律研究带动理论建设,推动党校教育的科学发展。

  在“统一管理、分散办学”的实际情况下,中央国家机关的党校工作需要搭建平台、推动交流、形成机制。这既是工作方法,也是管理手段。通过校长论坛,为部门党组(党委)和党校领导的高层交流、高位推动搭建平台。通过教学研讨会,为教学管理人员交流经验、研究规律创造条件。通过学员论坛,为学员研究问题、相互交流提供舞台。要不断完善校长论坛、教学研讨会、学员论坛三位一体的工作载体,形成立体化、全方位的工作格局,共同推进党校教育事业的发展。

  教学管理队伍建设是党校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基础,是确保办学质量的重要保证。要努力把教学管理队伍建设成为懂理论、会管理、能研究的高素质队伍。懂理论,就要具备扎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和专业知识,能够指导学员学习。还要引进更多高素质人才、提供进修机会,提高教学管理队伍的整体理论素养。会管理,就要提高管理能力,使党校教育既规范有序又生动活泼。开办教学管理培训班,扩大经验交流,提高他们的管理艺术。能研究,就是具有一定的研究能力,不断探索和把握工作规律。通过组织课题研究,提高他们的科研水平。努力把教学管理队伍建设成为学习的表率,把党校建设成为为学习型组织,带动党校班成为学习型团队。   党校教育工作八论:二论根本任务党校在为党和国家培养、造就高素质干部队伍方面,在提高全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方面,肩负着重要的任务和使命,具有其他培训机构不可替代的主渠道作用。党校的性质、地位和作用决定了党校必须紧紧围绕党的中心任务开展工作,服从服务于党的工作大局。

  围绕中心,研究解决重大问题

  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研究重大现实问题,是党校教育的基本职责。《中国共产党党校工作暂行条例》第四条规定了党校的教育方针是,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为指导,以研究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为中心,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忠诚于马克思主义、德才兼备的党员领导干部和理论人才。

  党校要紧跟党中央、国务院的战略部署,与时俱进地开展党校教学。围绕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亟待解决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开展调查研究,深入钻研探索,组织协同攻关,努力拿出无愧于时代的成果,更好地为党和政府的决策服务。

  正确理解“中心”和“大局”

  服务大局就是服务全党工作大局和服从部门党的工作大局。首先要明白大局管小局、全局管局部、大道理管小道理、根本利益管个别利益的道理,特别是领导干部必须树立大局观念、全局观念。有没有大局观念、全局观念是衡量一个领导干部合不合格、党性强不强的重要标准之一,是检验一个干部有没有较高的思想水平和工作水平的重要尺度之一。什么叫大局?就是与党的根本利益、国家的根本利益、人民的根本利益紧密相关的整体形势和基本问题。作为一个干部、特别是一个党的领导干部,不管从事何种工作,在哪个工作岗位上,都要有大局观念,要从大局出发,以大局为重、全局为先。讲大局就要懂大道理,讲大局就要看长远利益、根本利益。大局、全局、大道理、根本利益是同大多数群众的共同利益、共同心愿联系在一起的。判断一件事符合不符合大局,要看做这件事是不是得到多数群众的赞成、拥护和支持。只要符合大多数群众的利益,群众是会支持的。

  要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作为党校教育的中心内容,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干部。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进一步把我们的思想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体制和做法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努力开拓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新境界。引导学员从历史和现实的比较中加深对国情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解和认识,进一步坚信党的领导,这是最大的中心,是我们必须要围绕的中心。 

服务大局,充分发挥党建作用

  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强调,党要站在时代前列带领人民不断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必须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自身建设,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党校作为宣传和学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重要阵地和党性锻炼的大熔炉,在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党校教育与党的建设

  党校在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党校教育通过轮训和培训,使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增强组织观念、保持艰苦奋斗和廉洁自律的作风,不断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

  第一,党校教育要加强党的思想建设。党校教育的主要内容和最大特色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教学是党校的中心工作,党校教学以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为主课,同时开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相关的其他课程。课程设置要贯彻“学马列要精,要管用”的原则,根据教学目标的实际需要和学制的长短,作出不同的安排。学制长的培训班,开设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课、领导干部必备的业务知识课和现代科学文化知识课;学制短的进修班、研讨班重点开设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课,同时开设若干专题讲座。党性教育是党校的必修课,党性教育内容有针对性,把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同增强党性锻炼结合起来,把改造主观世界和改造客观世界结合起来。

  党校教育要开展科学理论研究。要全面贯彻党的基本路线,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围绕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调查研究,总结经验,探求规律,提出对策,为提高教学质量服务,为社会实践服务,为党委和政府的决策服务。科学理论研究是党校教学工作的基础,对于提高党校教学水平具有重要作用。党校科研的特点是,在加强现实和战略问题研究的同时,注意加强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问题的研究。树立认真学习、民主讨论、积极探索、求真务实的风气。把出成果和出人才结合起来,注重调查研究,紧密结合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变化,深入研究和准确把握中国改革和发展中带有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重大问题。

  第二,党校教育要加强党的组织建设。党校教育通过轮训和培训,提高学员的素质和能力。使学员具有履行职责所需要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牢固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能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注重调查研究,善于把党的方针政策同本地区、本部门的实际相结合,有胜任本职工作所需要的基本知识和领导能力。坚持无产阶级党性,模范地执行民主集中制,维护中央权威,维护党的团结和统一,公道正派,善于团结同志,包括团结和自己意见不同的同志一道工作。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以造就高素质党员、干部队伍为重点加强组织建设。中国的问题,关键在党,党的问题,关键在人,解决人的问题,关键在加强思想和组织建设。

  第三,党校教育要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党校教育通过轮训和培训,使党员干部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密切联系群众。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以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重点加强作风建设。党校教育注重培养党员干部为人民服务、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作风,教育党员干部务必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务必保持戒骄戒躁的作风,这对于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具有重要作用。领导干部只有在工作中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和弄虚作假,反对奢侈浪费,艰苦奋斗,真抓实干,做到为民、务实、廉洁,坚持以人为本、统筹兼顾、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才能够真正体现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才能够带领人民群众真正实现科学发展。必须大力发挥党校教育在加强以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重点的作风建设中的作用,切实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始终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切实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第四,党校教育要加强党的制度建设。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以健全民主集中制为重点加强制度建设。民主集中制是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既是党的根本组织原则,也是群众路线在党的生活中的运用。必须充分发扬党内民主,保障党员民主权利,发挥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的积极性创造性。必须实行正确的集中,保证全党的团结统一和行动一致,保证党的决定得到迅速有效的贯彻执行。加强组织性纪律性,在党的纪律面前人人平等。加强对党的领导机关和党员领导干部的监督,不断完善党内监督制度。党在自己的政治生活中正确地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在原则问题上进行思想斗争,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努力造成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的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必须发挥党校教育在加强以健全民主集中制为重点的制度建设上的重要作用。

  第五,党校教育要加强党的反腐倡廉建设。党校教育通过轮训和培训,使党员干部能够做到廉洁奉公,坚决同各种腐败现象、不正之风作斗争。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以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为重点加强反腐倡廉建设。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了党同各种消极腐败现象是水火不相容的。坚决惩治和有效预防腐败,关系人心向背和党的生死存亡,是党必须始终抓好的重大政治任务。党校要组织学员深入学习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关于反腐倡廉的一系列重要理论和重要思想。一是反腐倡廉战略方针,“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反腐倡廉十六字战略方针,在坚决惩治腐败的同时,“更加注重治本,更加注重预防,更加注重制度建设”。二是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05年1月,中央正式颁布实施《关于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该《纲要》全面总结了党的反腐倡廉基本经验,明确提出了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主要内容和工作目标。三是反腐倡廉建设的新提法。胡锦涛总书记2007年6月25日在中央党校的重要讲话中提出的“反腐倡廉建设”,是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事业的新定位,意味着我们党将把反腐倡廉工作作为一项经常化的工作深入持久地不断推进。

  提高领导干部素质和能力的大熔炉

  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关系党的建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局,必须把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作为各级领导班子建设的核心内容抓紧抓好。在新的历史形势下,提高领导干部的素质和能力,是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必然要求,也是党校教育的根本目的。

  第一,全面提高领导干部素质。党校教育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为主,通过多种形式、多种途径来提高领导干部的综合素质。通过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学习,提高学员的政治理论素养。通过学习当代世界经济、当代世界科技、当代世界法制、当代世界军事、当代世界思潮、当代世界民族宗教及其他方面的必备知识,培养学员的世界眼光。通过学习系统科学与战略思维的理论知识,提升认识问题的视角。通过社会考察、革命传统教育,进行党性锻炼,提高党性修养。各级、各部门党校通过结合本行业、本地区开设的特色课程,提高党员干部对自己所从事的行业、所工作的地区各类问题的宏观把握。

  第二,全面提高领导干部的综合能力。在党校学习期间,领导干部通过“三个转变”,以新的角色进入到学习中,面对新的环境,领导干部各方面的能力都会得到锻炼。理论研讨、全班交流、学员论坛给干部展现自己的机会,学员的语言表达能力、在大众面前的表现力得到很大提高。集体活动,学员的组织能力和凝聚力得到提升。撰写毕业论文,学员的逻辑思维能力、写作水平得到锻炼。党校教育要充分发挥学员在党校教育中的主体作用,充分发挥学员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能力,使学员的综合能力得到新的提高。

  第三,以研究促发展。党校教育要与时俱进,就要不断研究自身发展的规律。特别要深入研究党校办学多年来形成的丰富经验,并上升为理性认识,深化党校教育规律的研究,指导党校教育的科学发展。对党校教育规律的探究永无止境,需要我们不断探索。

不辱使命,推动事业持续发展

  注重研究本系统的重大现实问题。坚持把党校工作放到行业工作的大局和党的建设的全局中去认识、去把握,紧紧围绕行业的中心任务和干部队伍建设的需要,紧密联系行业改革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充分发挥系统党校的重要作用,着力使党校的教育培训服从、服务于行业改革和发展的实际。在培训项目的设计和安排上,始终注意从全局高度看待党校教育培训,努力学习贯彻部门党组(党委)的最新要求。在办学过程中,党校坚持更新培训理念,勇于创新培训方法,注重发挥党校团队研究的优势,充分利用学员的宝贵资源,积极围绕部门党组(党委)关心的重大现实问题开展研究,为科学决策提供参考。不断深化教学方法的改革,将行动学习、录像导读、案例教学、现场教学、课题研究等方法进行科学选择、综合运用。

  必须认清党校工作面临的新形势。首先,要全面准确地把握中央对党校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党的十七大召开以后,党校的主要任务是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广大党员领导干部,落实好大规模培训干部、大幅度提高干部素质工作的部署。其次,要看到党员领导干部队伍在迅速成长,能力和素质有了较大的提高,但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再次,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党员领导干部中依然存在一定的能力风险和道德风险,各种案件时有发生,各种决策失误时有出现,各种违反原则和规定的行为或
或少地存在。解决这些问题,必须要不断强化对领导干部的思想教育和能力培养,切实增强党员领导干部的党性修养,帮助学员筑牢思想道德防线,党校教育工作任重而道远。

  必须认清部门党校的重要地位和责任。部门党校既肩负着党组(党委)的重托,又肩负着广大党员干部的希望,必须在强调党校姓党大前提的同时,清醒地认识到作为党委重要部门,党校必须针对本行业的具体情况,服从服务于行业中心工作。只有把教学和研究工作真正融入到行业大局当中,才能保持旺盛的生命力。

  必须具备完备的内部管理和稳定、高素质的教学管理队伍。党校坚持创新教学,规范管理,强化服务。坚持强化内部管理,推进和谐党校建设,形成以和谐文化和制度文化为基础的内部管理长效机制,锻炼热爱党校工作,具有凝聚力、向心力和战斗力的队伍。要进一步加强党校教学和管理队伍的建设,改善党校办学条件、扩大办学规模。一是要按照素质优良、规模适当、结构合理、专兼结合、动态管理的原则,从具有较高理论水平和丰富实践经验的领导干部及高等院校、科研单位的专家学者中选聘兼职教师,建立党校干部教育培训师资库,实现师资资源优化共享。二是要建立专职教师和管理人员知识、能力更新机制。采取培训进修、挂职锻炼、承担重大科研课题等多种措施强化教师队伍的培养。三是要着力加强课题组和教学案例库建设,丰富教学内容、推动课程建设、改善教学效果、提升科研水平,更好地为培训工作服务。四是要一手抓硬件建设,一手抓软环境保障,加快党校硬件设施改造力度和数字化校园建设进度,同时对各类工作流程进行优化再造,调整管理模式,使沟通更迅捷、责任更清晰、管理更有效,进一步提高管理质量和效率。

多方并举,倾情构建服务平台

  培养和造就高素质领导干部队伍,党校肩负着重大的责任和使命。党校教育,按照中央要求和部门党组(党委)的战略决策,着手培养一支政治上靠得住、业务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人民群众信得过的干部队伍,发挥服务和保障作用。

  突出思想政治素质培养

  面对更加开放、更加复杂的市场经济环境,党校始终坚持把政治理论学习作为新时期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的首要任务,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党员,特别是使党员领导干部接受正规化、系统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培训。通过邀请领导干部、专家学者进行专题讲座,组织学员自学、读原著、集体研讨和实地考察,系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深入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着重学习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深刻地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之间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关系,准确把握贯穿其中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进一步增强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在组织进行科学发展观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培训中,紧密结合新形势、新任务,引导和帮助学员深化对为什么要发展、怎样更好地发展等一系列重大问题的思考和认识,牢固树立“六个必须”的观念,即必须把可持续的价值增长作为发展的根本理念,必须把提高质量效益作为发展的本质要求,必须把转变增长方式作为发展的主要途径,必须把改善服务作为发展的战略举措,必须把改革创新作为发展的内在动力,必须把人才素质的提高作为发展的重要保证。

  党校教育要做到起点高、管理严、质量好。要把党性锻炼贯穿在培训全过程,体现在培训的各个环节,通过党校的严格管理和纪律约束使学员强化党员意识,增强党员荣誉感和责任感。结合行业特点,有针对性地强化党性锻炼和党性修养,重点进行党章、党史、党性修养、党风党纪以及行风行规等方面的教育。组织学员到革命老区接受教育,开展体验教育活动,缅怀革命先辈的丰功伟绩和艰苦奋斗百折不挠的精神,真正使每一次培训都成为学员终身难忘的党性锻炼。参加党校培训既深化学员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了解,又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的创新发展加深认识,学员心灵受到震撼、精神接受洗礼、思想得到提高、信念更加坚定,政治理论、党性修养和综合能力得到全面培训。

  精心编织培养人才的摇篮

  人才是第一资源。要不断加强和改进党校自身建设,充分发挥党校培训、轮训党员领导干部的主渠道作用,通过扩大培训范围、加大培训力度、加强培训管理等举措,努力使党校教育培训拓展成为干部锻炼成长的平台。

  积极拓展培训范围。在按照规定分层次抓好相应级别党员领导干部培训和轮训工作的同时,把更多的中青年后备干部和优秀业务骨干纳入党校培训范围。进入新时期,大批优秀中青年走上领导岗位和关键岗位,他们的职业操守和敬业精神,直接影响干部队伍的精神风貌和凝聚力,他们的领导水平和管理能力直接决定事业的发展前景。他们学历高、思想活跃,有较高的专业能力和文化素质,为改革与发展作出了很大成绩。但是,他们大多数是从校门直接进机关门,埋头于业务工作。一部分党员干部确实存在重业务轻政治的倾向,业务和政治思想工作一手硬、一手软的情况也不鲜见。不少人缺乏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系统学习,缺乏对党的历史和优良传统的深入了解,缺乏严格的党内生活和艰苦环境的锻炼,缺乏驾驭复杂局面、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缺乏严格的党性锻炼。凡此种种,表明组织他们参加党校培训非常必要。培训中,根据他们的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基础理论和基本素质教育,帮助他们在新形势、新环境下尽快成长成才。

  实现素质和能力相结合的培训。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提出,面对新世纪的新环境、新特点、新趋势,党的各级领导干部要胜任领导工作,更需要有坚定正确的政治立场、关注世界的宽广视野、把握全局的战略头脑、勇于开拓的创新精神、统筹协调的组织才能、果断科学的决策能力、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坚实宽广的丰富知识。按照这些综合素质的要求,结合工作实际,切实把教育培训的重心放在理论基础、世界眼光、战略思维、创新发展、组织协调和党性修养等几个方面,既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又注重专业理论培训,特别是创新发展前沿课题的研究,使领导干部拓宽视野,把握发展规律,从而更好地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注重党校培训和干部使用的有机结合。注重人才培养和人才使用工作的有机衔接,把党校培训作为干部使用的必备条件之一,在党校的培训和课题研究过程中发现人才和考察干部。党校培训在改进人力资源结构、优化干部队伍结构、提升领导班子的领导管理能力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临许多机遇和挑战。在日趋激烈的国际、国内竞争中把握主动,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就必须用科学发展观统领思想,坚持以改革为突破、以创新为驱动,以服务为宗旨、以转变发展方式为着力点、以人为本,实现科学发展。面对新形势,党校培训工作面临双重压力。一方面,要求党员领导干部具有非常优秀的综合素质和业务素质,党校培训领导干部的压力增大;另一方面,作为党校培训对象的新生代领导干部增多,他们具有良好的教育和专业背景,需要更加个性化、更加多样化、更加有成效的培训。这就要求党校不断研究、适应新情况对党校培训的新要求。
 党校教育工作八论:三论教育目标 党校要着眼于提高干部队伍的素质和能力,在教育和培训党的执政骨干中发挥主渠道作用,在研究党的执政理论中发挥主力军作用,在建设学习型政党中发挥重要阵地作用,努力使学员成为坚定贯彻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善于领导科学发展的模范。

  党校肩负的重要使命

  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党校工作,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党校根据不同时期党的中心工作,学习、研究和宣传党的指导思想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为完成党在各个时期的历史任务,培养造就了一批又一批领导骨干和优秀人才。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高度出发,提出了大规模培训干部、大幅度提高干部素质的战略任务。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作出的《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指出,围绕增强执政意识、提高执政能力,创新培训方法,提高培训质量,大规模培训干部。党校教育开始了从过去的素质培训向现在的素质和能力相结合这一培训的历史性转变。

  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新要求

  党的干部是党的政策和策略的制定者和执行者,是完成党的各项任务的组织者和领导者,是党与人民群众联系的桥梁和纽带。党的执政能力的提高,最终取决于作为执政主体的党的各级干部执政能力和水平的提高,取决于干部自身的素质和能力。随着时代的发展、党的中心任务在变化,对党的干部素质和能力也有不同要求。当前我国已经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新的发展阶段,党对各级干部所应具备的素质和能力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干部素质可以理解为干部从事领导、管理、指导、执行等各种社会活动所应具备的主体条件,素质包括自然素质、社会素质和专业素质,一个人某些素质缺陷可以通过学习和实践获得不同程度的补偿。干部的综合素质通常是指坚定正确的政治立场、关注世界的宽广视野、把握全局的战略头脑、勇于开拓的创新精神、深厚广博的文化底蕴、统筹协调的组织才能、果断科学的决策意识、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清正廉明的道德修养等。《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中把干部的素质归纳为四种,即思想政治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业务素质和健康素质,其中,提高干部的健康素质是一项新的要求。

  能力是指人们完成一定活动的本领。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面向21世纪加强和改进党校工作的决定》对党的执政能力作了一个科学的界定,党的执政能力,就是党提出和运用正确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和策略,领导制定和实施宪法和法律,采取科学的领导制度和领导方式、动员和组织人民依法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经济和文化事业,有效治党治国治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本领。党的十六大依据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战略任务提出了党的干部要提高“五种能力”的要求,五种能力即科学判断形势的能力、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依法执政的能力和总揽全局的能力,这五种能力主要是对各级党委和领导干部提出的要求,侧重点在于各级党政领导干部应当具备什么样的执政素质和本领。在此基础上,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进一步提出全党要不断提高五个方面的能力,即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能力、应对国际局势和处理国际事务的能力,这五个方面的能力是针对党的总体执政能力提出的要求。作为具体的干部个人来说,在自己从事的实际工作中还要掌握开拓创新能力、学习能力、执行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做好群众工作能力,等等。党员干部在工作中所要掌握的各种能力,实质上可归结为如何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发现、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干部的教育培训工作中要对提高干部的素质与提高干部的能力之间的关系有清楚的认识。素质不等于能力,能力必须以素质为基础,能力是素质的外在表现,是政治、道德、文化、心理等诸多要素的综合反映和主要标志。能力的大小是由素质的高低决定的。但人的能力一旦形成,对人的素质又具有一定的反作用,能力的实现又能促进或抵制素质的发展。在干部的教育培训过程中要把握好两者之间的关系,既要提高干部的各项素质,更要注重提高干部的各种能力,干部素质的提高最终要落实到能力的提高,落实到干部治国理政的本领和具体的实际工作中。在以往的干部教育培训中,我们可能更偏重于对干部素质的提高,对干部能力的提高则相对有所忽视。

  认清重要使命

  相对于党员自学或在职学习,以脱产集中学习为主要形式的党校教育培训更系统、更规范,党校教育在用集中培训轮训方式提高领导干部素质和能力方面,具有其他形式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2004年,中央党校校长曾庆红在中央党校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上提出,干部培训和轮训要“从满足学员获得岗位培训需求为主,向满足学员能力提高需求为主转变”,要“重点培养党员干部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着重提高党员干部的创新能力”。

  党校教育对提高党员的素质和能力,发挥着几个方面的作用。一是提高学员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理论武装是党的思想建设的首要任务,也是党校工作的首要任务。党员领导干部进党校进行理论学习,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党员的头脑,提高干部的理论水平,是提高党员领导干部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发现、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二是提高学员的执政意识和执政水平。党校在理论武装的基础上,把理论、历史、现状的学习和研究结合起来,把提高学员的领导方法、执政能力作为党校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员掌握党员干部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各种本领,提高执政水平,掌握新知识,扩大知识面,改善知识结构,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开拓眼界和工作思路有很大的帮助。三是增强学员的党性修养。把对党员干部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同增强党员干部的党性、加强党员的党性修养和党性锻炼结合起来,贯穿于整个党校学习过程,是党校学习的特点。通过寓党性教育于教学之中,认真过好组织生活,进行党性分析,作好党性锻炼小结,以及在学习期间组织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和警示教育等活动增强党员的党性。四是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理论联系实际是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针和方法,也是在党校的教学活动中始终坚持的基本教学方针。在党校的学习过程中要求学员结合基本理论的学习有针对性地研究、思考与自己的思想实际、工作实际有关的现实问题,把学习的理论成果转化为提高素质和能力、促进工作的实际成果。

  越是在历史发展的转折时期,党校的地位就越高。党校的地位与党所面临的形势和任务是分不开的。党越是处在历史发展的转折时期,就越需要理论指导,党校的地位也就越高。进入21世纪以后,中央作出了《中共中央关于面向21世纪加强和改进党校工作的决定》(以下称《决定》),党校建设进入了一个历史发展的新阶段。我们必须从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加强和改进党校工作的极端重要性,抓住历史机遇,按照中央《决定》精神,全面加强党校建设,把党校教育提高到一个新的更高的水平。

  服务党的中心工作越紧密,党校的作用发挥越充分。党校的特殊性质,决定了党校工作必须服从和服务于党的中心。江泽民、胡锦涛等中央领导多次到中央党校发表重要讲话,党的重大理论和决策大都是通过中央党校首先传达给全党和全国人民的。我们必须把为全党工作大局服务,为党委、政府中心工作服务,作为党校的神圣职责,深入研究现实,加强决策服务,精心培养干部,提供人才保证,使党校的作用得到更加充分的发挥。

  干部培训学习与使用结合得越紧密,党校吸引力越大。干部培训学习与使用的结合,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要把干部的培训与使用紧密结合起来,做到凡是担任各级党政主要领导职务的干部,都必须经过党校培训。另一方面要把干部的学习与运用紧密结合起来,引导学员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具体实践相结合,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不断提高理论水平和执政能力,特别是提高领导发展的能力。要尽可能使学员学到的东西能够指导实践,这样学员学习的积极性才会高,吸引力才会大。

  教育目标的新定位

  党中央把执政能力建设作为党的根本建设,对党校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更高要求,党校工作要按照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艰苦奋斗、执政为民的办学要求,按照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要求,把提高党员干部的素质和能力作为根本任务来抓,积极探索党校干部教育培训的新思路、新途径和新方法,以适应新形势下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新要求。

  更新培训理念,重视能力培养。为适应党校教育由素质培训向素质和能力相结合的培训的转变,党校的教学工作要在探索干部成长规律和党校教育规律上下功夫,始终围绕提高干部队伍的执政能力来推进党校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真正实现从偏重知识传授向注重能力培养的方向转变,在全面提高干部各方面素质的同时,将提高干部能力放在突出地位,通过教育培训使干部的各种能力进一步得到提高。在干部教育培训过程中要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注重实现党员干部素质和能力的全面发展,提高干部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干部学习的内在动力和潜能。

  围绕教育目标,完善教学布局。按照《干部教育培训条例》的要求,在坚持以政治理论培训为重点的前提下,教育培训的内容要由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这两类拓展为政治理论、政策法规、业务知识、文化素质和技能训练五个方面,同时要将党和国家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外交、国防等方面的重大战略部署转化为教育培训的重点内容。努力做到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什么内容就培训什么内容,干部缺什么知识就培训什么知识;结合不同层次、不同类别干部的特点,准确把握干部个性化、多样化的学习需求,不断调整完善课程和教材,增强干部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营造优良学风,创新教学形式。把握干部教育的特点和规律,积极倡导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把理论教学与能力训练有机结合起来,在能力培养的目标下选择更有利于提高干部各种能力的教学形式和方法,引导干部将所学的理论与知识转化为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实践中,创新培训方法,要注重学员的积极参与,加强教师与学员、学员与学员的互动,提倡教学相长、学学相长。优化教学的手段,讲究方式方法的多样性,调动学员学习的积极性。积极探索和推进研究式教学,大力推广案例式教学、模拟式教学、体验式教学、菜单式教学等教学方法。

  努力实现新转变

  运用现代培训理论,推进教学方法的创新,提高学员的学习能力。针对中央国家机关学员的自身特点,中央国家机关分校在教学实践活动中尝试性地运用“五步学习法”来进行党校主体课程的学习。“五步学习法”包括课前导入热身,带着问题听讲,个人研读思考,小组合作研讨,全班大会分享等环节,保证了学员在学习上的主体地位,改变了以教师为中心的单向灌输知识的传统模式,在学习中注重学员的积极参与和互动,激发学员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学员的学习能力,从而将党校学习的中心从“教”转移到“学”。

  积极组织案例教学,提高学员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了解决传统教学方式中理论与实际相脱节的问题,从1998年开始,中央党校中央国家机关分校在党校的教学过程中将案例教学方法引入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案例教学是一种以学员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互动式、研究式的教学方法,通过案例教学可以激发学员学习理论的兴趣,帮助学员运用正确的思想方法对现实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以案论理,以理务实,加深对所学理论的理解,较好地解决了传统教学方式中理论与实际相脱节的问题。

  加强对现实重大问题的研讨,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中央国家机关分校在党校教学中强调以学员为中心,充分发挥党校学员的主体地位与作用,注重组织学员加强对现实热点、难点、疑点问题的研讨。研讨的过程是思想共享、集思广益、博采众长的过程,通过小组讨论、学员论坛、全班交流、师生双向交流、课题组研讨以及沙龙式自由研讨等多种形式的研讨活动使学员交流思想、畅所欲言、相互启发。学员在讨论、争论中进行着积极的思维活动,碰撞出思想的火花,形成一种民主讨论、积极探索、求真务实的学习风气。有利于学员消化、吸收教学的主要内容,有利于学员运用理论综合分析实际问题能力、思维活动能力以及演讲表达能力的提高。 

  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进行社会调研,提高学员的实践能力。中央国家机关分校的学员来自中央国家机关各个部委,长期从事机关工作,在党校的教学过程中,帮助学员提高深入社会实践开展调查研究的能力,利用一部分时间积极组织学员深入社会实践,关注社会重大现实问题也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调研活动中,党校注意加强管理,严密组织。从确定调研主题、制定调研提纲、组织调研小组、了解调研对象到调研报告执笔人的确定、调研报告撰写等各个环节,层层把关,避免调研活动流于形式。

  加强对学员毕业论文写作的组织指导工作,提高学员的写作能力。党校学员来自中央国家机关各部委,大多担负着一定的组织、管理、决策、指挥职能,具有较高的文字组织、公文写作能力是进行正常工作必不可少的要求。撰写党校毕业论文不仅是对学员在党校期间理论学习成果的考核,也是对学员自身写作能力、理论思维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能力提高的过程。党校通过加强教育提高学员对撰写毕业论文的重视程度,明确毕业论文的主题和选题原则,确定撰写毕业论文的时间安排,规范毕业论文的撰写格式,对毕业论文选题进行审核和引导,在学员写作过程中提出指导性意见,认真组织学员毕业论文的交流,做好对毕业论文的评审工作,推广和运用毕业论文的成果等环节的重视,达到提高学员的理论思维能力和文字写作水平的目的。

  通过党校的学习和生活加强学员的团队建设和组织管理能力。党校学员来自不同的单位,工作经历不同,年龄、学历、习性、爱好各异。要在三个多月的党校学习期间使学员在学习上真正学有所获,必须加强团队建设和组织管理。党校在加强制度建设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明确支部委员和党小组长的职责,在学习和班集体的各项活动中调动起每个学员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树立良好的班风,创造和谐的学习环境。党校还注重通过入学教育、拓展训练、革命传统教育、警示教育和形式多样的研讨活动、丰富多彩的社会考察活动以及多种形式的文艺、体育等活动增进学员之间的相互了解,以健康的党校文化增强学员的团队精神和凝聚力,使学员在学习期间相处融洽,结下深厚的友谊和同学情,形成一个和谐的班集体。
一项重大的战略任务

  实现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不但需要我们党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引下,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更需要一支能够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高素质的有较强执行力的干部队伍。建设一支高素质党政干部队伍,是当前和今后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

  高领导干部素质和能力至关重要

  提高党的领导干部素质以适应当前国际形势的发展。当前,国际局势发生深刻变化,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在不断发展,知识经济形成,科学技术进步日新月异,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竞争激烈。各个国家和民族都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在这种情况下,如何以现实而积极的姿态制定切实可行而又卓有成效的应对策略和措施,实现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这三大历史任务,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是历史和时代赋予我们党的庄严使命。实现这一庄严使命,需要一大批高瞻远瞩、纵横捭阖的党政领导干部。它要求我们的干部有雄才大略,有豪迈气魄,无论发生什么情况,都能冷静思考、沉着应对;有顽强奋斗精神,既能对前进路上的困难和风险有足够的认识和充分的思想准备,又有坚定必胜的信心,排除万难,去争取更大辉煌的勇气。这要求我们的干部,要保持高度的政治敏锐性,切实掌握驾驭复杂国际局势、进行国际竞争与合作的知识和本领,增强辨别真伪、战胜各种困难和风险的能力。

  提高党政领导干部素质以满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党的十七大为我们描绘了本世纪前五十年特别是前二十年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性新局面的宏伟蓝图,并制定了实现这一蓝图的路线方针和政策。这一蓝图要变为现实,需要全国人民团结一心和一大批作风过硬、能力高强、德才兼备的高素质党政干部的艰苦奋斗。现实要求我们的干部,既要有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求真务实精神,又要有不断解放思想、开拓创新、与时俱进的思想和勇气,做到发展有新思路,改革有新突破,开放有新局面,各项工作有新举措。既要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和政治思想素质,有优良的领导作风、工作作风和生活作风,又要有渊博的科学文化知识和扎实的业务功底,有高超的领导艺术和执政水平。要树立崇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以高昂的斗志和顽强的拼搏精神,带领全国人民去实现党的十七大为我们描绘的宏伟蓝图。

  提高党政领导干部素质,才能加强和改进党的自身建设,树立党的良好形象,增强凝聚力和战斗力。《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决定》中指出,历史和现实一再告诉我们,执政党不注意党风建设,听任不正之风侵蚀党的肌体,就会损害党群和干群关系,甚至失去民心,丧失政权。执政党的党风,关系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和国家的生死存亡。而要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形成良好的党风,树立党在人民群众中的良好形象,关键是要培养和造就一大批德才兼备的党政领导干部。我们的领导干部,不仅要有高超的领导艺术和领导水平,更要有密切联系群众、脚踏实地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的领导作风;不仅要有渊博的科学知识和扎实的业务功底,更要有勤政为民、服务大众的高尚品质。要有强烈的民主意识、法制意识和大局意识。做到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能经得起诱惑,耐得住寂寞,顶得住压力,经得起考验。塑造良好的干部形象,形成良好的党风,才能得到广大人民群众拥护,我们党的事业才能兴旺发达、昌盛不衰。

  领导干部素质和能力的范畴

  素质是指在人的先天生理基础上,经过后天教育和社会的影响,由知识内化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心理品质。党政领导干部的素质则是指领导干部在先天生理的基础上,经过后天的教育和社会环境的影响所获得的内在的、相对稳定的、在领导工作中长期发挥作用的身心特征及其基本品质,主要包括领导干部的思想品质、道德修养、党性修养及能力素养等。

  不同的时代对人的素质有不同的要求。新的时代,对领导干部应具备的素质提出了更新的、更高的要求。

  身体素质。这是人的素质的根本。没有健康的体魄,就不能坚持和更好地工作。只有练就一副强健的体魄,才能以昂扬旺盛的精神和十足的干劲投身到党和人民的事业中去。

  心理素质。党政领导干部要在充满竞争和风险的时代里成就一番事业,创造辉煌的业绩,必须有过硬的心理素质。

  第一,自信心和自主性。自信心和自主性是成就事业的先决条件。有了自信心和自主性,才能在前进的道路上无所畏惧,勇往直前。而缺乏自信心和自主性的人,往往墨守成规、优柔寡断、畏缩不前,这样的人是难成大业的,是当不好领导干部的。

  第二,刚强、果断、坚毅、开朗的性格。刚强的性格能使人经受住任何挫折和打击而百折不挠;果断的性格能增强人决策创新的胆略和魄力;坚毅的性格能保证人在实现其目标的过程中保持坚韧不拔的毅力;开朗的性格能扩展人的感染力。只有具备了这样性格,在群众中才有影响力和感召力。

  第三,理智的情感。只有那些富有理性的人,才能在任何困难和危机面前镇静自若,具有“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舟”的风度和气魄;只有那些情感理智的人,才能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保持清醒的头脑,才能经得起考验,才能成就大业。

  第四,宽广的胸怀、长远的眼光和崇高的境界。党的领导干部应该是站得高、看得远、虚怀若谷的人。有了这种胸怀、眼光和境界,就能做到严以律己、宽以待人,就能与人为善;就能树立强烈的大局意识、整体观念;就能正确处理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否认,就会给党和国家的事业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对他人造成极大的伤害,最终必将葬送自己的前程。

  第五,强烈的“领导”意识,这是领导干部所特有的心理品质。当然不能将这种“领导”意识作为特权意识、长官意志。而是外化表现为:一是强烈的表率意识、模范意识。党政领导干部,要按党纪国法严格要求自己,在各项工作中身先士卒、率先垂范。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别人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要时刻想到自己是一名领导干部,代表着党和政府的形象,决不说对不起党和人民的话,不做对不起党和人民的事,决不能给党和政府脸上抹黑。二是强烈的公仆意识和服务意识。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要时时处处牢记这一宗旨,时刻想到自己是人民的公仆,急为群众所急,想为群众所想,多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惟此,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和爱戴。这是党的领导不竭的源泉和动力。三是强烈的大局意识和整体意识。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党除了人民和民族的利益以外,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这要求我们党的干部,必须有强烈的大局意识和整体意识。要顾大局识大体,舍“小家”为“大家”。绝不能损公肥私、以权谋私,绝不能损“大家”肥“小家”,搞地方保护主义、部门保护主义。四是浓厚的民主意识和法制意识。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这就需要全党上下、全国人民付出长期不懈的努力,更需要我们的干部率先模范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坚持集体领导、民主决策,反对长官意志、一言堂;坚持依法行政,反对以党代政、滥用职权。才能实现领导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和法制化。

  政治理论素质。我们的干部,要有坚强的党性,要有厚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自觉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有高度的政治觉悟,坚定正确的政治信念、政治立场和政治方向,保持高度的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才能做到对党无比忠诚,对工作高度负责,对人民满腔热情,成为党的好干部,人民的好公仆。

  品德素质。党的领导干部道德品质的好坏,不仅仅是个道德问题,也是一个政治问题。一个道德沦丧的干部,严重的后果是败坏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声誉。德才兼备“德”为先。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潮中,我们的干部要特别注意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要特别注意按照社会主义的道德规范和集体主义的原则严格要求自己,自觉遵守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和家庭美德,自觉抵制市场经济的消极影响,带头反对利己主义、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以高尚的人格魅力和良好的道德风貌去影响社会、引导群众。

  知识素质。领导干部必须有渊博的知识。要具备从事和胜任各项工作的知识和才能。我们的领导干部不仅要精通现代管理科学、领导科学和相关的专业知识,还要通晓政治学、社会学和心理学等其他科学知识,还要密切关注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新动向。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不断更新知识体系,调整知识结构,做到与时俱进。

  能力素质。能力是知识智慧和才能的综合体现。人的能力素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能力素质是其整体素质体系中的核心。这种能力素质集中体现在具有高超的观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上,体现在具有高超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上。在执政条件和社会环境深刻变化的今天,领导干部要不辱使命、不负重托,就要适应新形式新任务的要求,在实践中掌握新知识、积累新经验、增长新本领。以宽广的眼界观察世界,正确把握时代发展的要求,善于进行理论思维和战略思维,不断提高科学判断的能力;必须坚持按照客观规律和科学规律办事,及时研究解决改革和建设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善于把握机遇加快发展,不断提高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各种社会矛盾,善于协调不同利益关系和克服各种困难,不断提高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必须增强法制观念,善于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统一起来,不断提高依法执政的能力;必须立足全党全国工作大局,坚定不移地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善于结合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不断提高总揽全局的能力。  充分发挥阵地作用

  党校教育是提高领导干部素质和能力的有效途径,它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党校教育作为党的干部教育的重要阵地,又有其自身的特殊规律。认真研究党校教育的特殊性,对于保证党校教育健康稳步发展,更好地适应提高领导干部素质和能力的需要是十分重要的。

  第一,教学内容的特殊性

  教学内容的政治性。各级党校必须坚持政治方向,坚守理论阵地,严肃政治纪律,在政治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在这方面,应强调“三个最早”原则,即:党校要成为中央重大理论和方针的最早学习者、宣传者,成为党中央重要部署和决策的最早研究者、实践者,成为基层和群众重要典型和经验的最早总结者、推介者。

  教学内容的层次性。根据党校教学对象各层次的特点,要从五个方面确定教学内容。一是有重点地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特别是世界观和方法论;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三是帮助领会中央新近提出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如执政为民、执政能力建设、科学发展观、党的先进性建设、构建和谐社会等;四是国际国内形势问题;五是党性修养,即在教学全过程贯穿增强党性的要求。同时专门进行党史、党建教学,开展党性党风党纪教育。要按照不同层次班级的实际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安排,其中设置一定比例的选修课,供不同学历、不同专业、不同工作岗位的学员选修。

  教学内容的时代性。党校教育受国内外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等因素的影响,具有教学内容多变性的特点。这是党校教育与其他普通教育在教学内容上的一个很大的区别。因此,党校教育必须随时关注瞬息万变的国际国内形势,不断深入研究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及时调整教学内容,自觉适应发展要求。

  教学内容的综合性。党校干部培训时间一般为2至3个月,这种培训时间的短暂性,决定了在培训内容上不可能太专,不可能把一门门课程都学完,只能将相关内容综合成专题进行教学。

  第二,教师队伍的特殊性

  党性要求更严。党校的性质、地位与作用决定了党校教师队伍应具有更高的党性要求。党校教师必须信仰并自觉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忠诚于党的干部教育事业,始终把讲政治放在首位,坚定地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积极宣传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当前,特别要注意正确处理好三个关系:一是要正确处理好解放思想与统一思想的关系。既要强调解放思想,勇于探索,大胆创新,又要坚持统一思想,把人们的思想统一到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重大决策上来。二是要正确处理好理论宣传与学术研究的关系。学术研究无禁区,但是理论宣传有纪律。理论宣传提倡什么,允许什么,限制什么,反对什么,必须旗帜鲜明,不能含含糊糊,模棱两可,误导学员。三是要正确处理联系实际与正面宣传为主的关系。对各级领导干部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教育,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但联系实际必须是以正面宣传为主,多用正面的东西去感召和激励人,引导人们一切向前看,增强信心,鼓舞士气,激励斗志,振奋精神。即使剖析反面典型,也是为了唤起人们深思,启发觉悟,引以为鉴。不能把群众中的一些流言当新闻、顺口溜当实例,传播一些消极的与党离心离德的东西,更不能利用讲台宣扬非马克思主义的东西,制造思想混乱。

  素质要求更高。党校学员比普通高校学员有着更高的层次性。他们一般都具有大专以上学历,不少还是硕士、博士,一般都具有一定的理论功底和较丰富的领导阅历与实践经验。他们来党校学习的主要任务是:接收新知识,升华实践经验,加强党性修养。对他们的教学既深不得,也浅不得;既不能太虚,也不能太实。这就给党校教师提出了更高的素质要求。为此,必须充分调动教师队伍的积极性,全面提升党校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一是必须努力更新知识,不断夯实理论基础。要在鼓励教员坚持自学的基础上,根据工作需要,有计划地组织教师进行系统培训和业务进修,更新知识,拓宽视野。二是刻苦钻研教学业务,不断提高教学能力和水平。从推进组织人事制度改革入手,实行有效的竞争激励机制和科学的选人用人制度,进一步调动教师钻研教学业务的积极性。如开展教学竞赛,实行课题招标,培养学科带头人,奖励教研业务尖子等。三是积极深入社会实践、研究现实问题,不断扩大视野。采用多种形式,组织教员深入社会,深入实际,增长社会知识,积累实践经验。在加强党校自身教师队伍建设的同时,还要注意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开发和利用社会教学资源。如建立动态性的兼职师资库,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加强多媒体课件建设,外请专家授课等。
  作风要求更廉。党校是培养党员领导干部和理论干部的学校,带有党委部门的性质。这种状况决定了党校教师队伍在作风建设上具有更廉的要求,必须热爱党校,以校为家,甘受清贫,乐于奉献。为了建设一支较稳定的高素质教师队伍,一是在政治上关心,给广大教员以相应的政治待遇,激发他们奋发向上的精神。二是在业务上支持,给广大教员提供能充分发挥其才干的平台,使他们能干成自己想干的事情。三是突出人文关怀,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处事公正,完善激励机制,宽松教学环境,营造和谐氛围。四是优化校园环境,提供良好舒适的工作生活条件。五是要积极开辟创收渠道,尽最大努力提高和改善教师的生活待遇。 抓好学员的党性分析

  在党校教学的全部活动中贯穿着党性分析和党性修养这一环节。党性分析就是运用党的原则和行为规范对照党校学员存在的问题,剖析问题的根源,进一步提高认识,为解决这些问题奠定牢固的基础。党性分析是党校学员深刻而生动的自我教育活动,是学员经受党性锻炼和提高党性修养的基本经验,也是党员终生的必修课和保持党的先进性的基本保障。充分发挥党校在干部教育中的“主阵地”和“熔炉”作用,按照“理论基础、世界眼光、战略思维、党性修养”目标搞好党校教育,就要高度重视学员的党性分析。

  党性分析重在理性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认识在低级阶段表现为感性认识,在其高级阶段则表现为理性认识;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在党校教育中,只有引导学员通过党性分析,把感性认识升华到理性认识,才能使认识摆脱局限,不仅能知道自己的问题出在哪里,而且能知道为什么会发生问题,以及今后如何防止发生新的问题。现在有的学员在进行党性分析时,往往就事论事,不能就事论理,虽然也能“见人见事”,但往往不能“见思想”,结果认识一直在低级阶段徘徊。

  有的学员一说党性分析要上升到理性高度,就联想到过去政治生活不正常年代搞的“无限上纲”。其实这是误解,二者有着本质区别。首先是目的不同,“无限上纲”是为了打倒人,党性分析是为了教育人。其次是方法不同,“无限上纲”往往通过大批判开路,而党性分析则是通过自我教育进行。从党校教育的实践看,党性分析成功的重要标志是实事求是。“求”就是通过党性分析去寻找,“是”就是带规律性的认识。把问题分析“过了”,不管是不是自己的帽子,抓到手就往自己头上扣,这不是实事求是;分析得“不到位”,避重就轻,避实就虚,更不是实事求是。 

  党性分析要有理性,首先要掌握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这个思想武器。党的科学理论特别是创新理论,可以说是全党理性思维的科学结晶。运用这一理论进行党性分析,才能拓宽思路,高屋建瓴,抓住问题的本质。我们常讲要有的放矢,搞党性分析也是如此。无“的”放“矢”当然不足取,但有“的”无“矢”也不行。凡是党性分析搞得好的,都是理论学习搞得好的,反之也可以从理论学习上找到原因。从某种意义上讲,理论学习的力度决定党性分析的深度。 

  党性分析要有理性,还要紧紧扭住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个“总开关”。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这“三观”规定和制约着每个党员的思想和行为。有的同志发生这样那样的问题,不管有多少客观原因,只要认真分析,都可以找到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根子。我们要从“三观”的高度分析问题,真正触及思想、触及灵魂,看看到底是“外伤”还是“内伤”,到底是一般认识问题,还是灵魂深处的问题。只有把思想深处的问题分析透了,才能真正做到“斩草”又“除根”,既“治标”又“治本”。

  党性分析重在具体

  所谓的党性分析,也就是党员要用具体事实来检讨个人党性存在的问题。说白了,党性分析实际上就是给党校学员一个亮丑、揭短、割尾巴的机会。胡锦涛同志分析的党员干部队伍中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十个突出问题,在每个党员干部身上或多或少都有一点。为了体现党性分析的真实性,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必须严格做到四个具体: 

  查找问题要具体。学员查找个人党性问题,要用具体的事实说话。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的党性存在的问题都是具体的,在查找自己党性存在的某一问题时,决不能含糊其词,一带而过。说自己这也不够,那也不够,是说不清问题的。应该把具体不够在什么地方,毫不顾忌地讲出来,才能反映出共产党员是光明磊落的。 

  揭摆表现要具体。党校学员在党性问题上的表现各有不同,每个人党性表现都是具体的,受到时间、地点以及各种因素的影响,笼统地讲说明不了问题。要把具体到某一件事的表现写出来给人看,才能说明共产党员是无私无畏的。 

  检讨过程要具体。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的党性存在的某一问题的形成,是一个相当复杂的思想过程。每个党员党性问题形成的过程也是不相同的,泛泛地讲是讲不清楚的。一定要把整个过程一五一十地讲清,把具体怎样想的,怎样说的,怎样做的写出来,才能表现出共产党员是高风亮节的。 

  分析原因要具体。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由于所在的位置不同,所面对的情况不同,所处的环境不同,当然对党的性质和个人党性存在的问题认识有所差异。所以,要从自己的灵魂深处找出真正的具体原因,才能看得出共产党员是光明正大的。 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灵魂。党性分析是党员以严肃认真的态度对党作真心的交流。因此,党员进行个人党性分析,查找党性存在的问题;揭摆存在问题的表现;检查问题形成的过程;分析问题的主要原因,应是客观的、朴实的、具体的。所以,党性分析一定要具体,应该具体到某一件事上,抓住具体问题,弄明具体表现,揭摆具体过程,搞清具体原因,要摆事实,讲道理,用具体事实说话,这才是党性分析的正确态度。

  党性分析重在扎实

  扎扎实实进行党性分析,必须正确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要引导党校学员深刻认识,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是我们党坚持真理、修正错误,永葆先进性的有效途径,是党员坚持党性原则的重要体现,也是党员对自己对同志对党的事业高度负责的基本要求,从而积极主动地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开展谈心活动,有助于沟通思想、化解矛盾,形成共识、增进团结,互相帮助、共同提高,要充分运用这一有效形式,正确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自觉增强党的观念,需要学员处理好两个关系: 

  一是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党员和党组织的关系。每一个党员在作决定和决策、解决各种实际问题时,必须坚持党性原则,正确处理个人和组织的关系。要正确对待利益关系,当个人利益和党组织利益、人民利益发生冲突时要无条件地服从党组织和人民利益。要遵守党的纪律,对上级党组织作出的决定,自己理解时要执行,暂时不理解的也要执行,在执行中理解或按组织规定向上反映,不允许以个人未认识到为理由而自行其是。党员在参加基层组织活动与遵守纪律面前人人平等,不允许有不接受组织监督和不受党的纪律约束的特殊党员。 

  二是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党员和群众的关系。党员时刻不能忘记自己的先进性,不能把自己等同于一个普通的老百姓,在坚持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的社会主义道德教育的同时,对共产党员来说还要按共产主义思想道德的标准要求自己,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克己奉公,多作贡献,提倡奉献精神。对各种错误的思潮,要敢于坚持原则,开展批评和斗争。对于危害国家和人民利益的人和事,要敢于斗争,危急时刻敢于挺身而出,甚至不惜牺牲个人的利益和生命。这才是共产党员党性觉悟高的表现。 

  扎扎实实进行党性分析,必须落实到行动上,做到边议边改。要引导党校学员深刻认识做到闻过即改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也是发扬求真务实精神做好分析评议工作的重要表现。在分析评议过程中,每个党员既要解决长期以来存在的缺点毛病,又要抓紧解决新发现的突出问题;既要解决自身存在的突出问题,又要在本职岗位和社会生活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党性分析重在针对性

  党性分析是否具有针对性,是否触及了个人的思想灵魂,直接关系到党校教育的成效大小。党性分析要取得实效,必须体现针对性,使每一名学员党性分析的过程,真正成为进一步接受教育的过程,成为进一步从思想上入党的过程。 

  在学习上体现针对性,牢牢把握党性分析的理性。在进行党性分析之前,每名学员要针对自己的思想状况,针对党性最核心、最重要的内容“六观”问题,有的放矢地学习和研讨有关著作。有针对性地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针对性地学习新党章、特别是党员八项义务、党员干部的六项基本条件等条目,坚持正确的地位观、权力观和利益观,学会比较娴熟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看待和审视问题,为党性分析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在党性分析中,每名学员要认真开展对照学习。对照学习,具有形象性、可比性,可予人启示、引人奋进,可引人反思,予人教训,能极大地提高党性分析的针对性。对照先进典型,要能知不足,看自己面对急难险重的时候与先进人物有哪些差距,在平凡的岗位上是不是与先进党员一样作出了不平凡的业绩;对照反面典型,要能思己过,看自己是不是在相同或相近的事情上犯有同样的错误,认清问题,坚决改正。 

  在分析问题上体现针对性,充分展示每名学员的个性。党性分析就是要认真查找学员自身在政治、思想、工作和生活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并上升到党性的高度加以认真分析审视,提出改进措施。在查找问题上体现针对性。在查找问题的过程中,重要的不是看写了多少文字,而是要针对自己的思想状况、工作实际,把心境摆到党性分析活动中去,真正从自己的灵魂深处查摆问题,不做表面文章,不说一些假大空的话。给自己画像要生动逼真,真正体现党员自身的个性,能够得到组织认同,得到群众认可。在分析原因上体现针对性。每个党员对查找到的问题都应认真分析其原因、危害及后果。把每一个问题的原因分析透彻清楚,不能笼而统之,大而化之,把所有问题的原因糅合在一起。应把每一个问题上升到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党性原则的高度上来看待和审视,使剖析问题的质量具有一定的力度、深度和高度。

  进行党性分析最基本的方法就是认真学习党章,特别是学习和对照党章中党员的八项义务和党的干部的六项基本条件。这十四项,最核心的是两个问题,一个是理想信念,一个是清正廉洁。理想信念,就是政治的坚定性。对一个领导干部来说,如果政治上不坚定、理想信念动摇、理论上糊涂,这是党性不强最可怕的表现;理想信念坚定、政治上清醒,这就是党性强。清正廉洁是非常现实的考验,每个人都要想一想,哪些方面做得好,哪些方面做得不够。进行党性分析,要老老实实地对照党章规定的党员八项义务、党的干部的六项基本条件进行自我检查,真正触及到自己思想深处的一些东西,绝对不要做表面文章。对灵魂深处、思想深处的东西不去触动,这种党性分析就是“雨过地皮湿”,不解决问题;如果能够自觉地真正有所触动,对终生都有好处。

提高素质和能力的几个途径

  党校教育重点是做好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学习的贯通和转化,开展学员论坛和深入进行党性锻炼。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的应用,着眼于对现实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在如何提高领导干部的素质和能力方面,需要不断进行探索。

  做好理论学习的贯通和转化

  党校基本理论课程学习,要做到“四个贯通”。按照中央党校的教学新布局和新要求,把学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与“四个方面”的教学,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贯通起来安排,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一是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贯通起来。在课程设计中,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作为一个完整的体系来学习,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之间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关系。二是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与和当代世界知识贯通起来,树立世界眼光和全局观念。三是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与党的重大战略和路线、方针、政策贯通起来。加强研讨和交流,研究我国改革和发展中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研究本单位、本部门的热点、难点问题,提高战略思维能力和科学决策能力。四是把学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与加强党性锻炼贯通起来。坚持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在理论学习中,让学员讨论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认识社会主义? 

  通过理论学习,引导学员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进行创造性思考,把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转化为素质和能力。

  一是转化为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提高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能力。结合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展开研讨,更好地把握事物的规律性,提高战略思维能力,提高运用科学理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二是转化为具体的工作思路和相应的方针政策,提高科学决策和组织管理能力。坚持把学习理论同指导实践结合起来,学以致用,引导学员认真研究解决本单位本部门改革发展中的重大问题,真正把理论学习转化为谋划工作的思路、促进工作的措施,努力做好“结合”和“转化”这两篇文章,把所学理论知识转化成推动本部门创新发展的能力。

  三是转化为政治智慧、艺术和方法,提高领导能力。通过聘请教授为学员讲授“领导智慧”、“领导方法与艺术”课程,学员结合所学理论知识,把身边的人和事作为案例,交流研讨,把实践经验升华为理论认知,提升他们的理论水平。四是转化为理想信念,提高拒腐防变的能力。学员大多是带着问题甚至是带着困惑来党校学习的,有的学员甚至提出了很尖锐的问题,看法也很激进。通过学理论,讲党史,重点学习《党章》,进行警示教育,通过抓学风、树班风,加强作风建设,进一步夯实廉洁从政的思想道德基础,努力成为弘扬新风正气、抵制歪风邪气的模范,提高拒腐防变的能力。

  开展学员论坛

  开展学员论坛是提高学员素质和能力的重要途径。学员既有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又有一定的政治理论基础,普遍具有高学历和高职称,具备组织自我教育的素质和能力。充分发挥学员在党校教学中的优势、调动学员在学习中的主体能动性,是党校教育的一个鲜明特点。

  学员论坛一般具有三个特点。一是研究式学习。学员论坛秉承以学员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有效地补充了被动听讲的传统教学模式,为学员即时思考和交流提供了平台。主讲人主题发言,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学员们现场对话,启发思路,沟通互动。这种学员自主研讨的学习方式,使理论研究、实际探讨和经验交流相互融合,将论坛主题内容的讨论不断引向全面、深入,全体学员都能从中得到收获和教育。二是理论联系实际。学员论坛以研究现实问题为核心,结合本部门实际工作,重在运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主题选取事关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理论和实践问题,为学员提供了较为广阔的参与空间,学员均可从各自的工作实际出发,从理论性、现实性、政策性和可操作性等方面选取切入点参加讨论,进而提出新观点和新视角。三是启发工作新思路。学员论坛以服务于工作为导向,解放思想,群策群力。论坛的形式和主题有力地促进学员更加关注工作实际,充分运用所学理论去探讨解决问题的思路与对策。同时,也引导学员以更加开阔的眼界看待本职工作,跳出过去的思维模式,更多地进行理性思考,对本职工作提出富有前瞻性的工作新思路。

  通过学员论坛这种有效形式,可以充分挖掘学员的自身资源,调动学员研究式学习的积极性,不断开阔眼界、促进交流、增强效果,实现学学相长。

  组织开展党性锻炼

  从党校的办学宗旨、办学方向上看,党性锻炼是党校教育的永恒主题,是党校培训区别于其他培训的一个重要标志。从中青年干部的健康成长上看,党性锻炼是干部成长的基础。目前党校学员越来越年轻化,他们具有较高的知识层次、较强的开拓精神,在理论素养、思想境界、精神状态、党性修养等方面还需要不断加强。

  在党校教学过程中,注重从理论和实践操作两个层面抓好党性锻炼,通过“三个渠道”,把党性锻炼落实到党校教学的每个环节,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

  在理论层面上,把理论学习作为党性锻炼的主渠道。在课堂上讲清楚“什么是党性”、“什么是党性的体现方式”、“党性在党员身上的具体体现是什么”、“什么是党性锻炼”等重大问题。通过学习理论,使学员从思想上和灵魂深处提高党性觉悟,自觉增强党员意识和党性意识。

  在实践操作层面上,开展传统教育。通过到井冈山、延安干部学院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和基本国情教育,开展直接的党性锻炼。通过把革命旧居遗址作为现场教学的大课堂,把丰富的实物史料作为形象化的教材,培育学员忠诚于党的事业的自觉性,坚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

  把党性锻炼与社会调研结合起来,增强做好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组织学员结合所学理论并根据工作实际和当前热点问题进行选题。选题之后,组织学员深入实际开展调研。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深入基层、深入一线、深入群众,组织学员深入思考,研究实际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在具体方式上,可以组织学员到农村调研,了解基层的困难和人民群众的疾苦,增强使命感和责任心,提高与人民保持血肉联系的自觉性。小组交流党性锻炼成果,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对党性锻炼收获由学员自己进行述学,其他学员进行评学,指出进步和不足,让每一个学员的认识能够在互动研讨中进一步深化。

局级领导干部要提高战略思维能力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强调,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树立世界眼光,加强战略思维。中央国家机关的局级干部是党的执政中坚力量,在中央国家机关的工作格局中发挥着谋全局、管宏观、抓大事的重要作用。提高局级领导干部的战略思维能力,把他们培养成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骨干力量,是党校教育的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

  局级领导干部是党的执政中坚力量,要培养大局思维,统筹发展全局

  局级领导干部一般是某一个特定行业或管理领域的负责人,是党的执政中坚力量。他们在本领域发展的政策制定和执行、利益调整、资源分配中发挥着中枢作用,在吃透上情、把握下情、处理各种关系中发挥着承上启下的纽带作用,在谋划科学发展中发挥着积极的推动作用,直接影响到发展这个大局。

  案例一:加工贸易调整事关全国大局

  海关总署加工贸易司某副司长说,当前我国存在物价、能源等制约因素,保证宏观经济稳定就要保证金融安全。近年来我国外汇储备偏高,美元贬值快,人民币升值压力大,从宏观调控的要求看必须减少外贸顺差,作为顺差主要来源的加工贸易应该减少出口。但加工贸易占出口的半壁江山,减少后会降低GDP增速,极大地影响就业和社会稳定。而且加工贸易企业80%以上是外资企业,不能以行政手段来减产。发改委、商务部、质检总局、海关总署、人民银行等都从本部门角度提出对策,客观上存在一些分歧,开始时都坚持自己的方案,但是通过多次协调,最后各部门都从大局出发各退一步,形成了统筹兼顾的政策措施。这个案例充分证明了邓小平同志的一番话,有些事从局部看可行,从大局看不可行,有些事从局部看不可行,从大局看可行,归根到底要顾全大局。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培养大局意识,统筹发展全局,党校就要用党的基本理论、基本纲领、基本路线、基本经验教育干部,增强政治上的大局意识,着力把握三个重点。要统筹利益关系,防止因小失大。利益问题,往往是大局思维中的核心问题。要帮助学员把联系的、发展的观点作为宏观思考的原则、方法和习惯,统筹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从各方利益结合点上考虑问题,谋大利而避小害。水利部水文局某副局长引用一位前任部长的话,当部长就要当共和国的部长,不仅是一个部门的部长,司局长也要站在全国高度,而不仅站在本部门角度。要抓住主要矛盾,防止事务主义。古人讲:主好要,则百事详;主好详,则百事荒。局级领导干部应该把主要精力放在抓大事上,有所为有所不为。学好辩证法,正确处理主要和次要、重点和一般的关系,做到以点带面、整体推进,防止不分轻重缓急。要协调工作关系,防止各自为政。局级领导干部,从纵向看处于部级、处级之间,从横向看处于各司局之间,是很多关系的聚焦点,就需要协调上下左右的各种关系。部级领导管重大问题和方向,处级、科级干部负责执行层面的协调,在涉及政策制订等复杂事务的协调方面,特别是部委之间、本部门各司局之间关系的协调,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局级领导干部。党校要通过学员论坛、专题研讨等形式,交流如何处理中央和地方的关系、部门之间的关系、部门内部各种关系的经验和做法,发挥各方面积极性。

  局级领导干部是特定工作领域的领导者,要培养科学思维,把握发展规律

  局级领导干部作为一个司局的领导者,他们需要对本领域发展的理论、经验、动态进行系统思考和宏观把握,把理性认识转化为推动发展的政策举措。调研中,学员普遍谈到,局级领导干部一般具备本领域的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有理性思维的良好基础,与处级干部相比,纷繁复杂的具体事务少一些,有更多时间站在更高的位置进行理性思考。

  案例二:准确把握发展规律

  建设部的一名局级领导干部说,城市发展规划和建设是一门科学。我国有168个城市提出建成国际化大都市的目标,围绕这一目标而进行的很多规划、设计和施工,既不符合本地实际又不符合城建规律,很多都成了政绩工程。有些城市的新任领导,不懂城建规律,在前任二环路未修完的情况下就修三环路,结果是阻碍发展、增加成本。他认为,国家机关的局级领导干部应该多从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深入思考如何遵循规律审批项目。
  水利部调水局一名副局长谈到,对水的利用要遵循自然法则,否则会遭到自然的惩罚。很多地方过度开采地下水导致了大面积地面沉降现象。交通部公路司的一位学员谈到,我国公路建设通常是逢山开道、遇水架桥,勘查、设计、施工等各管各的,导致严重破坏自然环境的现象。我们要借鉴发达国家的做法,遵循自然规律,修路绕开森林,建设生态路、和谐路。
  城市建设、水资源利用、道路建设等工作都有自身的规律。局级领导干部要学习科学发展理论。只有掌握科学的知识,才能更好地思考问题,减少违背自然规律、破坏生态的做法。党校要组织学员深入学习、全面领会马克思主义蕴含的科学方法,着眼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不断提高规律性认识,把学习成果转化为谋划工作的思路、促进工作的措施、领导工作的本领。要探索建设服务型政府。要按照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的要求,形成分工合理、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的行政管理体制,就要研究如何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府与市场中介组织分开,积极探索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的新思路,减少政府对微观经济运行的干预,防止缺位、越位、错位。要养成科学态度和方法。应该培养局级领导干部积极探索的态度、求真务实的精神、严谨细致的作风,努力掌握系统论、运筹学、博弈论、管理科学等现代方法,不断增强工作的系统性、科学性和主动性。
  局级领导干部是推动事业发展的谋划者,要培养开放思维,创新发展思路

  局级领导干部工作面宽、信息来源多、见识广、办法多。他们作为中高级干部,很重要的一个职责就是把握上级领导意图,在重大问题上积极出主意、想办法,创新工作思路,推动贯彻落实。学员们深有感触地谈到,大国兴衰史证明,很多放开眼光、走出去引进来的国家,都从积贫积弱走向繁荣富强。要以宽广的眼界观察世界,博采众长,更新观念,推动发展。

  案例三:经济发展中的创新思维

  环保部办公厅的一位学员说,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在一些地方的发展过程中,燃烧的是资源,产生的是GDP,留下的是垃圾,这种发展模式给了我们深刻的教训。因此,现在尽管有些投资项目资金高达几千亿,但只要不符合环保要求,我们就坚决不予批准。在广东佛山,陶瓷是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但污染太重,领导班子放开眼光,创新发展思路,借鉴了一些国家和地区产业升级的经验,将佛山定位为广州的后花园,把经济发展重点转为液晶生产等高科技产业,取得了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双丰收。
  这种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产业政策的重大调整,对改变GDP导向的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科学发展具有长远意义,同时也迫切需要局级领导干部培养开放思维和创新理念。党校教育要坚持不扣帽子、不打棍子、不抓辫子、不装袋子,鼓励学员解放思想,创新思路。要借鉴国外经验、开拓世界眼光。通过当代世界知识的学习、境外学习培训、国际形势报告等形式,深入思考发达国家前进的道路、崛起的战略和创新的举措,有选择地借鉴世界文明成果。比如,借鉴发达国家在经济调节、市场监管方面的经验,借鉴他们在教育、医疗、就业、住房等方面的政策措施。要及时更新知识、不断开阔视野。有的学员认为,摆脱旧知识比学习新知识更困难,如果旧知识太多,思维就容易僵化、落后,思维的广度、深度无法拓展。党校要鼓励学员在学习中深入思考、在研讨中各抒己见、在交流中畅所欲言,在不同观点的交锋中明辨是非,开阔视野。避免用老眼光看待新事物、用老办法解决新问题。要继续解放思想,拓宽创新思路。教育学员深刻把握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个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在深化对世情、国情、党情、民情的认识中解放思想,在认清目标、任务、要求中解放思想,在树标杆、学先进、找差距中解放思想,把解放思想贯穿发展的全过程,鼓励学员开动脑筋,放开手脚,大胆实践。

  局级领导干部是重大决策的参与者,要培养决策思维,善作发展抉择

  与地方厅局级、地市级领导干部相比,中央国家机关的局级领导干部一般是部委内设机构的领导干部,重要政策和决策都需要报请部领导决定并以部委名义发布,一般没有直接的决策权。部委的重大决策一般都由处级干部拟定,局级领导干部负责审核把关,一般情况下通过率在80%以上。

  案例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决策过程

  卫生部农村卫生司的一位副司长,参与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改革的整个决策过程。他介绍,从2000年开始,卫生部组织调研,发现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情况突出,迫切需要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2003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在一些地方开始试点,每人每年标准定为30元钱,中央、地方和个人各出10元。2007年中央和省财政各增加10元,2008年中央投入再增加20元。计划到2009年每人标准达到100元。在统一参与还是志愿参与的问题上,政府考虑到农民的愿望和需求,决定让农民自愿参加。目前这项工作已覆盖全国,实际参与率为82%,有的地方超过了90%。政府正在及时总结经验,研究解决大多数农民的大多数疾病、门诊报销等问题,努力把这项工作制度化、规范化。
  他参与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改革的整个过程,十多年来几经风雨沧桑,不管上级分管领导如何变化,不管司里的人员如何变化,不管社会压力有多大,国家政策始终没有变。在党校学习的很多局级领导干部参与决策的经验非常丰富,因此,党校在组织学员进行理论学习的同时,应该从政策和决策角度,组织交流,提高他们的决策能力。要坚持以人为本。引导学员围绕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深入研究热点、难点问题,关注民生、改善民生。把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目标追求变为自觉行动、真正落实到参与政策制定中去,把群众的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要坚持求真务实。结合本职工作进行深入思考,增强选择决策目标的准确性,探寻实现目标的多种渠道和方法。通过生动的决策案例分析,运用决策预期、决策程序、决策比较分析、决策效果评估方法进行研讨,使决策方案更加完善。要坚持统筹兼顾。既要总揽全局、统筹规划,又要抓住牵动全局的主要工作、事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要着力推进、重点突破。组织学员在决策环节、科学方法、工作艺术方面开展研讨交流,提高他们的兼顾各方的工作水平。
  局级领导干部是本行业长远发展的设计者,要培养前瞻思维,促进持续发展

  局级领导干部负责本行业或领域的远景规划、发展设计。要着眼于持续发展,展望未来、超前思考。学员们普遍感到,要有远见卓识、未雨绸缪,多一点远见、少一点短视。要学会运用科学方法对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预测,学会权衡利弊,作出预案,增强科学预见、主动应对的能力。

  案例五:国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国土资源部的一名学员谈到,我们对小产权房的管理政策有些滞后,如果超前些,就会减少很多浪费。我国土地资源比较紧张,不能耽于现状,要超前思考、防患于未然。建设部住房保障与公积金管理司的一位学员谈到,房产建筑70~90平方米的政策,在社会上引发很多反对和批评的声音。这个政策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一些调整,但从全局和长远看,必须坚持少批地、建小户型房,坚决执行这个政策不动摇。我国每年有上千万人口进城,如果不严格控制住宅建设用地,北京将在10年之后没有建筑用地可批,很多中小城市也同样面临这个问题。
  我国有13亿人口,资源形势日益紧张,当前很多地方和部门在经济发展中过度浪费或损害资源。辟如有学员谈到他们到地方调研时,发现温州有些地方竟然轻易地把宝贵的湿地变成了开发区,不仅不懂得作为地球天然“肺”的湿地是难以再生的宝贵资源,甚至还作为经验来介绍。党校要组织学员学习科学发展观,掌握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做到“四个预见”。要预见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实现当代人的发展又不危及后代人的发展。只有着眼持续发展、目光长远,才能科学判断形势、明确发展方向。要预见事物发展过程的阶段性。发展的各个阶段有不同的特点,要做到循序渐进、环环相扣,在经济发展中不竭泽而渔,防止寅吃卯粮、急功近利。要预见事物发展的可能性。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要考虑到可能出现的多种情况,有针对性地拟定多种预案,增强主动应对的能力。要预见实践结果的两重性。对发展结果比较乐观的,保持冷静头脑,对发展结果不容乐观的,寻找积极因素,弥补不足。通过对正反两方面的分析,兴利除弊,做好两手准备。在综合分析形势、科学预见的基础上,做好统筹规划,实现持续发展。

  处级领导干部要提高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

  处级领导干部是党执政的骨干力量。在国内外日益复杂的形势下,胜利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迫切需要提高处级领导干部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把他们培养成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骨干力量。

  作为决策的最底层,处级干部在处理复杂局面中既是指挥员又是战斗员

  最高人民检察院、国务院办公厅等机关党校的学员们普遍认为,复杂局面一般具有以下特征:在空间上表现为矛盾错综复杂、在时间上表现为突发性、在本质上表现为困难与风险超乎寻常,直接影响到国家与社会的安全、稳定和发展。中央国家机关的处级领导干部由于其岗位职责、所处地位以及日益复杂的形势任务,必须要面对和解决好不断凸现的复杂局面。
  岗位职责决定了工作关系的复杂性。中央国家机关的处级领导干部,在领导干部中是侧重于组织执行的,在具体工作中既是指挥员、又是战斗员,既是政策制定的起草者、又是政策实施的执行者,既要抓好业务成为行家里手、又要带好队伍发挥表率作用。这就决定了处级领导干部既要处理好上下关系、又要照顾好左右关系,同时还要兼顾内外关系,对上要贯彻落实部门和领导的指示、意图;对下要把上级的要求与本处室的工作结合起来,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处级领导干部作为典型的“兵头将尾”,许多重要工作思路首先要他们提出具体方案,报送上级领导决定。他们提出的意见是否恰当、是否稳妥,直接关系到最后决策和政策的执行。这种工作性质和职责,决定了中央国家机关的处级领导干部必须要妥善处理各种关系。
  所处地位决定了工作内容的挑战性。中央国家机关不同于省、市政府机关,是高层领导机关,所处理的工作往往具有一定的综合性,都是事关国家的大事、都是涉及全局性的问题、都是地方难以解决的复杂问题。学员们认为,中央国家机关处级领导干部在处理复杂局面中要解决好三个方面的突出问题:一是大是大非的政治事件。这就要求处级领导必须要有很强的政治敏锐性、政治鉴别力和政治立场的坚定性,在重大原则问题上头脑清醒不迟疑、不让步。二是纷繁复杂的日常事务。主要是在业务工作中提高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本领,推动各项政策措施落实到位,努力寻求最优方案解决问题。三是急难险重的突发事件。面对突如其来的重大事件,要能够在时间紧、任务急、人手少的情况下,及时拿出对策,积极稳妥地做好应对。

  形势变化决定了工作任务的艰巨性。学员们谈到,在我国改革与发展的关键时期,外部压力大,内部矛盾多,工作标准高,形成了中央国家机关处级领导干部工作的新特点。必须要能够紧跟时代步伐、密切关注发展动向,及时发现问题、综合考虑各方利益,积极稳妥地做好工作,增强工作的前瞻性、主动性。公安部党校班一位学员认为,在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的条件下,人民内部矛盾日益凸现,在内容和表现形式上出现了一些新变化、新特点,构成了影响社会稳定、科学发展的强大压力。因此,作为处级领导干部,要着力提高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
  作为决策参谋者,他们在处理复杂局面中必须坚持人民利益国家利益高于一切

  公安部、海洋局等党校班的学员们认为,复杂局面的出现是有许多因素造成的,既有历史原因,又有现实原因,既涉及法律问题又涉及政策问题。对这类问题的处理,既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又要坚持原则,守住底线。处级领导干部要坚持人民利益至上、国家利益至上的原则,必须做到依法办事。
  坚持人民利益至上。这是处级领导干部作为一名普通党员的基本要求,也是履行执政党使命的必然要求。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不是一句空话,而是具体的要求和标准。中央国家机关处级领导干部所面对的大多不只是局部群众的利益,而是关系全国老百姓生老病死、衣食住行的切身利益。坚持人民利益至上,是应对复杂局面、做好工作的最高追求。国务院维稳办的一位学员谈到,在葫芦岛市一个企业的改制过程中,因没有处理好退休工人的生活保障问题而引发了大规模的群体性事件。他作为中央派出工作组的负责人,牢牢把握国务院领导批示精神,把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深入调研,积极与有关中央企业、省政府、市政府等加强沟通协调,最后形成了有利于广大群众利益的解决方案。
  坚持国家利益至上。在处理一切复杂局面时,都要有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必须把维护国家利益放在压倒一切的位置。公安部的某学员讲,当前,摆在中央国家机关处级领导干部面前的突发事件,大多数与国家利益息息相关。西藏发生“3·14”事件后,中央抽调大批处级干部到一线工作,他本人也被选派到西藏地区一个边防站担任指挥,在具体工作中,有时需要指挥地方力量、有时则需要配合地方指挥。他体会到,在形势复杂、关系微妙、利益交织的情况下,没有对国家利益的赤胆忠心,就不可能站稳脚跟,就不能很好地完成任务。因此,很多复杂事件的处置都是对处级领导干部是否忠于国家利益的重大考验。
  必须做到依法办事。要充分发挥法律法规的调节、约束和保障作用,善于运用法律手段处理各种复杂局面,防止把小问题激化成大问题,使小失误变成大错误。国务院办公厅应急办的一位学员介绍,面对越来越复杂的局面和不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我们国家先后对可能出现的重大突发事件,以法规的形式明确了国家自然灾害救助、防汛抗旱等专项应急措施。2008年年初以来,我国先后发生了南方雨雪冰冻灾害、山东火车相撞事件、四川汶川地震等重大突发事件,国内外普遍反映政府应对及时、组织有序。处级领导干部作为中央国家机关工作的骨干,必须要认真学习有关法规,坚持依法办事。卫生部疾病控制局的一位学员讲,前一时期在江苏发生了禽流感疫情,当地政府出于经济发展考虑,请求不要上报,但是他们处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国务院关于重大疫情应急预案,及时向上级报告、向公众公告,有力地控制了疫情,维护了公共的利益。  作为决策执行者,他们在处理复杂局面时要头脑冷静、落实到位

  卫生部、质检总局等党校的学员们普遍认为,复杂局面在不同历史时期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内容和特点。不同层次、不同岗位上的领导干部,面临的复杂局面也是不一样的。中央国家机关的处级领导干部作为处理复杂局面的执行者、参与者,要具备以下素质和能力。
  要有统揽全处能力。面对复杂局面,处长首先要头脑清醒,保持冷静,沉着应对。其次,要善于发挥全处人员的主动性,有效地激发和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再次,还要能够对本处室职责范围涉及的关于党中央、国务院一系列纲领性文件和有关政策,做到烂熟于心,贯彻于行。同时,还要善于综合规划,掌握全处职责内的各方面工作情况。国务院办公厅机关党校一位学员认为,在面对复杂局面时,处长首先不能发怵,要克服心理障碍,全身心地投入。只有这样,才能激发潜能、集中大家的智慧,出色地处理好复杂局面。
  要有制订预案能力。制订工作方案,是处级领导干部的一项基本功和重要职责。制订工作方案,需要具备科学思维能力,科学规划每项工作、实施每项方案,要把可能发生的事情都想周到,把可能出现的问题想全面,做到超前预测、未雨绸缪。烟草局党校一位学员体会到,处级领导干部虽然不是直接的决策者,但必须要学会科学思维,这样才能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统筹全局、科学对策,做到工作目标明确、思路清晰、立意高远。

  要有分析判断能力。准确地确定复杂局面的性质,深刻地揭示复杂局面的成因,全面地把握复杂局面诸因素相互之间的联系是妥善处理问题的基础和依据。处级领导干部是应对复杂局面提供对策方案的第一责任人,必须具备分析判断、正确应对的能力,对出现的情况、发生的问题有客观公正的判断,能够提出符合实际的解决思路。质检总局党校班一位学员认为,要学会抓住主要矛盾,正确分析哪些是主要矛盾哪些是次要矛盾。要学会借鉴类比,把握处理时机,争取主动权。要学会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既要借鉴以往的经验教训,又不能照搬照抄。
  要有沟通协调能力。处级领导干部必须要善于在工作中协调各要素之间的关系,把上级的支持与下级的配合结合起来,把政策实施的原则性与问题解决的灵活性结合起来,把内部的战斗力与外部的影响力结合起来,提高整体效能。同时,处级领导干部在开展一切工作时,要加强组织观念,做到及时向上级请示汇报,征得上级的支持和指导。建设部的一位学员认为,复杂问题都涉及到多个部门,各部门都会站在不同角度提出不同的意见,处长就需要有很强的沟通协调能力,协调好人际关系,要善于运用各种有效手段,整合每一个条块,疏通每一个环节,走好每一步棋,形成强大合力。

  作为党的执政的骨干力量,必须不断提高他们应对复杂局面、处理复杂矛盾的能力

  各部门机关党委、党校领导以及教学管理人员普遍认为,不断提高处级领导干部应对复杂局面、处理复杂矛盾的能力,是提高中央国家机关工作水平的重要环节。要通过学习培训、实践锻炼、完善机制等方式,特别是通过党校教育培训,不断提高处级领导干部的理论素养,努力做到面对复杂局势能够头脑清醒、站稳脚跟,分析复杂情况能够抓住关键、理清思路,解决复杂问题能够果敢决断、有效应对。
  第一,抓好教育培训,打牢理论基础。处级领导干部不仅需要踏踏实实地干、还需要认认真真地想。知识不足、认识不深就会在复杂局面面前出现“本领恐慌”。提高他们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首先要从抓好学习培训入手。要加强理论教育,把重点放在不断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上来,突出对事物发展趋势和规律的认识把握,突出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方法论的学习,不断提高研究新情况、解决新矛盾的能力。要按照党的理论创新每推进一步,理论武装就要跟进一步的要求,强化对党的理论创新成果的学习,进一步增强把握新形势、明确新任务的能力,始终做到在困难面前有信心、在矛盾面前有对策、在考验面前有防线。
  第二,强化岗位锻炼,提高实战能力。实践出真知、实践长才干。要多注意在实践中,向上级领导请教处置复杂局面的心得,从中汲取政治智慧,以提高自身的应对能力。要加大对年轻处级干部的培养锻炼力度,注重把他们放到独立负责的领导岗位上去锻炼,多处理一些复杂事件,多管理一些重要工作,在困难和挑战中不断反思和提高。要有计划地选派处级干部到矛盾最突出、任务最繁重、条件最艰苦、工作最需要的地方和岗位去锻炼。要因人而异选择锻炼途径,从基层逐级提拔上来的、侧重于横向锻炼,增强其驾驭全局的能力;长期在机关工作的“三门”干部,侧重于到基层锻炼,增强其基层工作经验;在顺境中成长的干部,侧重于到条件艰苦的地方或岗位锻炼,增强其在困难复杂环境中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三,建立健全机制,提供制度保障。要建立处级领导干部应对复杂局面能力评价体系,进一步改善干部考核方法,注意从应对复杂局面、解决棘手问题的实践中考察干部。要健全应对复杂局面能力的激励机制,对担任不同岗位、职务应具备的品德、知识和应对复杂局面能力等方面内容作出明确要求。要建立经常性的干部管理机制,对那些在应对复杂局面时相形见绌的干部要及时作出调整。要不断完善参训机制,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通过科学规划、统筹安排、督促检查等,确保处级领导干部,尤其是关键岗位的干部、年轻干部能够按时参加党校培训。

从战略高度培养青年执政骨干

  青年科级干部是推动改革发展的活跃因素,是我们党培养执政骨干的后备力量。从战略高度加强对青年科级干部的培养,全面提高他们的素质能力,打牢成长基础,激发成长潜力,是党校教育的重要职责和神圣使命。2008年4到5月,我们先后深入全国人大、财政部、人口计生委等8个党校班,走访了一百多人次,通过召开专题座谈会、问卷调查、个别访谈等形式,对青年科级干部的健康全面成长进行了思考,形成了以下几点认识。

  如果把国家机关比作承载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组车轮,科级干部就是车轮与路面的触点

  毛主席说过“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今天的青年科级干部将成长为明天党和政府的领导干部,他们是党的事业发展的未来。党的执政的基础力量。中央国家机关青年公务员队伍庞大,他们学历层次高、知识结构新,有着强烈的进取意识、创新意识、发展意识和成长意识,同时又有政府机关工作人员的民族责任感与历史使命感。他们是中央国家机关最基层、最基础、最基本的力量,也是中央国家机关改革发展中积极活跃、富有生气的力量,是我们党培养执政骨干的后备力量。
  具体工作的承办者。青年科级干部是中央国家机关工作的具体承办者,大量具体的事务性工作需要他们去完成。在我们访谈的近一百名青年科级干部中,大多数都是所在司局的业务骨干,既要参与一些政策的调查研究、文件的起草,又要具体落实大量机关例行事务,他们办文办事办会的工作质量和效率,直接影响到部门的工作水平。
  机关工作的实践者。中央国家机关担负着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管理的职责,政治地位高,政策性强,工作要求严、任务重、接触面广。他们一方面业务要精,必须熟练掌握各种专业知识,熟悉政策法规,努力成为本专业的行家里手。另一方面视野要宽,要综合学习多方面的知识,跟上新形势的发展变化。这就要求他们在工作中向书本学,向实践学,向领导和同事学,向基层和群众学,必须熟练掌握机关工作的基本功。
  开拓创新的促进者。青年人最富创造性,最少保守性。能够进入中央国家机关工作的年轻人,都是经过层层选拔、优中选优而来的。他们受过良好的系统的教育,对新知识掌握快,对新观念接受快,对新信息领悟快,对新趋势把握快。在工作中,他们较少条条框框的束缚,善于反思、勇于创新,积极出思路、想办法。在理论创新、管理创新、制度创新等方面能够为领导和部门建言献策,为改革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青年科级干部也有自身的不足,他们大多从家门到学校门,从学校门到机关门。通常来说,他们面临“六多六少”,即理论知识多、实践经验少,具体干事多、系统思考少,创新想法多、付诸实施少,面临诱惑多、直接回报少,成长机会多、学习培训少,积极进取多、经受历练少等。特别是他们没有较为系统的学习党的基础理论,没有经历过政治风浪的考验。面对经济迅猛发展、价值日渐多元的社会,他们正经受着理想的、事业的、生活的考验。他们政治立场是否坚定、政治方向是否正确,能否正确地看待成败、名利、得失,直接关系到党的事业的薪火相传和改革发展的兴衰成败。
  “我一直在思考着,做一个普通的公务员,还是做一个优秀的政治家”
  胡锦涛总书记致信中国青年群英会时,殷切期望广大青年要努力成为理想远大、信念坚定的新一代。调研中我们发现,青年科级干部探讨最多的是如何让信仰之灯长明,如何让理想与现实对接,如何让人生不迷失方向。在青年科级干部成长成才的过程中,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把握人生航向,坚定前进步伐,是青年科级干部教育培训的首要任务。
  远大的政治理想。调研中,许多学员都畅谈了自己的人生理想。海洋局的一位学员谈到:“参加工作后,我一直在思考着,做一名普通的公务员,还是做一名优秀的政治家呢?”做公务员就要立足当前,按部就班、忠于职守,把属于份内的工作干好。做政治家就要志存高远,胸怀天下、心系苍生,勇于承担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中央国家机关青年科级干部处在全国行政机关最高层的舞台上,更要注重从国家、民族的未来考虑,在这个舞台上展现才华、增长才干,把个人的成长和党的事业紧密结合起来,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建功立业。
  健康的成长观念。中央国家机关掌握一定的权力和资源,面临的诱惑较多,如何健康成长,如何对待名利地位,这是青年科级干部面临的一个重大考验。一个本科毕业进机关工作的青年干部,最早也要10年才能提拔为处级干部,研究生至少要7年,在这期间,职务不高,工资没有多大变动,其他的福利待遇都一般,普遍感到没有成就感。有的学员说,和大公司工作的同龄人相比,“我们买不起新房、养不起老娘、供不起小儿郎”。因此,要帮助青年科级干部树立正确的成长观、成才观,确保他们人生的航船不偏离方向。
  坚韧的人生态度。青年科级干部压力大、困难多,经常加班加点,还会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挫折。第一期青年科级班的班训是“置任于心,踏棘前行”,从中可以看到青年人对国家、对民族的责任感,也能感受到他们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和挫折。在成长的道路上,需要一种坚韧不拔的人生态度,持之以恒的毅力,才能到达胜利的彼岸。要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经得起考验。把自己的主要精力、时间和智慧投入到工作中,埋头苦干,坚持不懈。
  深入群众的工作作风。青年科级干部参加工作时间短,社会生活阅历浅,对国情、民情、社情缺少深刻认识,对人民群众缺少深入了解。在一次科级班开展农民工文化生活调研中,学员问农民工:“您在北京感觉到孤独吗?”农民工一脸茫然,不明白“孤独”是什么意思。学员对此深有感触,认为一定不能局限在办公室里,要多深入实际,要学会和群众沟通,学会讲群众的话,站在群众的立场上想问题、办事情。为人民服务不是一句空话,唯有真正能够与他们同呼吸共命运,才能真正了解他们的生活,倾听他们的呼声,反映他们的需求。
  本事从哪里来?就是要学中干,干中学,坐下来能写,站起来能讲,走出去能干

  根据抽样调查,41%的青年科级干部表示在过去一年中没有参加过培训,59%的青年科级干部感到目前的压力主要源于知识危机。绝大多数调查对象表示有效持续地提升工作能力是当务之急。怎样提高学员的素质和能力,他们作出了明确回答:“真正的学习,是从实践开始。”  多一点理论多一点清醒。中央国家机关政治性强,政策性要求比较高,迫切需要青年科级干部具备较高的政治理论素养。应通过多种形式加强他们的理论学习,包括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其他社会科学理论和自然科学知识,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首先要解决理论指导的问题,注重为青年科级干部提供系统学习理论的机会,坚持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武装头脑,把科学的理论转化为强大的精神支柱和思想武器。
  多一点实践多一点本领。机关工作的特殊性对青年科级干部的履责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着力提高他们对文件政策的宣传诠释能力,对工作要求的领会把握能力,对具体任务的贯彻落实能力,对工作效果的反馈评估能力。要注重对本职业务的刻苦钻研,通过了解历史经验,掌握发展进程,洞悉前沿动态,积极寻求借鉴,努力成为本岗位上的骨干力量,为上级领导决策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意见。如何增长才干、提高能力,学员们说,“本事从哪里来?就是要学中干,干中学,坐下来能写,站起来能讲,走出去能干”。
  多一点轮岗多一点见识。从战略高度培养青年科级干部就要让他们对工作有全面系统的了解,增强大局意识,丰富工作经验,提高综合能力,岗位轮换就不失为一种好的办法。抽样调查结果显示,虽然大多数青年科级干部都有过轮岗的经历,但绝大多数部门没有从制度上明确轮岗的时间和办法。从更加有效地促进青年科级干部成长来看,要进一步完善轮岗交流的机制,不断提高他们的工作水平,为将来走上领导岗位打下基础。 
  多一点历练多一点实干。青年科级干部在中央国家机关工作,优势是距离中央近,接受中央的精神快,工作面广视野宽;劣势是离地方一线远,容易脱离实际、脱离群众。要发挥优势,克服劣势,一个很有效的途径就是到基层去锻炼和实践。抽样调查发现只有35%的青年科级干部有过基层锻炼的经历,到过基层锻炼的人当中有94%的表示基层经历对个人成长帮助很大。因此,应加大青年科级干部到地方锻炼的力度,在基层多摔打多磨练,培养务实作风,培养实干精神。
  多一点沟通多一点交流。青年科级干部处境相似,工作性质相近,年龄相仿,容易引起思想共鸣。在实践中,他们既有可以相互借鉴的经验,也共同面临着成长中的困惑和工作中的难题。在他们当中开展广泛交流,可以及时分享经验,找到书本上没有的答案,体验成长的快乐。如定期开展各种青年论坛、读书会等活动,特别是跨部门、跨行业的交流可以让他们在沟通交流过程中碰撞出更多思想火花。
  党校是一座灯塔,是一片天空,是一个家园,我们在这里放飞激情,畅想成长
  培养青年执政骨干是一项系统工程,党校学习作为培养干部的重要途径,在夯实理论基础、提高党员意识、增强党性观念、提高行政能力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本次调研,我们认为加强培养中央国家机关青年科级干部,党校应进一步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要做好培训规划。中央国家机关大约有11万35岁以下的青年干部,工作要求高,培训机会相对较少,培训需求旺盛。调研结果表明,青年科级干部参加工作3~5年后是他们素质能力提升的关键时期,急需系统的理论学习,党校培训可以在此时发挥最佳作用。中央国家机关工委曾于2007年制订下发《关于开展中央国家机关党校青年科级干部培训的通知》,明确要求各部门研究制订青年科级干部进党校学习培训规划,但是贯彻情况不够理想,青年科级干部的培养需要引起进一步的重视。我们应该从战略上重视青年科级干部的学习培训规划,建立完善的青年科级干部党校学习制度,为他们的成长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要完善教学内容。理论学习要精,要管用。要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教学放在首位,精选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重点课程,提高他们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更好地体现党校姓党的办学方向。积极引导他们增强执政意识、提高执政本领、培育执政作风,成为贯彻科学发展观的骨干力量。同时,根据青年科级干部的岗位需求,开发和设计学习、管理、沟通、创新、服务专项能力培训课程,增强党校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要改进教学方法。积极推动教学形式创新。在研究式教学方面,综合运用课题组研究、学员论坛、案例教学、结构化研讨、五步学习法等方式,增强学员运用科学理论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体验式教学方面,运用情景模拟、拓展培训、革命传统教育、现场教学等方式,增强培训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在参与式学习方面,开展“我给处长当助手”的专题讲坛,积极搭建交流的平台,促进学学相长,更好地满足青年科级干部的学习需求。
  要突出党性锻炼。要通过党史教育、警示教育、实地参观、革命先辈事迹报告等手段加深青年科级干部对党的历史的了解,增进对党的深厚感情。引导他们把理想信念转化为对党和国家前途不懈奋斗的历史使命感。在进行党性锻炼的各项活动中,应注意针对青年科级干部的学习特点,多一些感性的事实、少一些教条的说教,多一些鲜活的案例、少一些空洞的理论,多一些客观的叙述、少一些主观的结论。一位科级班学员在党校学习毕业之际,充满深情地说:“党校是一座灯塔,是我们迷茫困惑、踯躅前行时看到的一道亮光;党校是一片天空,是我们放飞激情、畅想成长的自由空间;党校是一个大家庭,是我们真心相待、真情永续的精神家园。”

  青年领导干部要成为勇于创新的先锋

  2008年5月,中央党校中央国家机关分校以“培养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骨干力量”为主题,深入到交通部、农业部、水利部、人民银行等党校班开展调研。此次调研以抽样问卷调查、小型座谈会为主要形式,访问了近百名学员,他们就“如何培养青年领导干部的开拓创新能力”进行了思考。调研表明,当代青年领导干部由于自身的明显特点,普遍具有强烈的进取心和开拓创新的欲望。但从整体上看,因受各种因素的影响,表现出来开拓创新的勇气和能力还显不足。

  青年领导干部开拓创新的现状分析
    问卷调查一:青年领导干部开拓创新的现状分析
    A.因循守旧     B.善于打破常规     C.跟随大流
  问卷显示,当代青年领导干部中善于打破常规的占6154%,跟随大流的占3699%,因循守旧的占147%。他们对开拓创新能力的自我评价,比较好的占5610%,自认为有差距的占3743%,认为很好的占647%。这组调研数据说明,在当代青年领导干部中,尽管大多数人不乏开拓创新精神,在工作中善于打破常规,但从问卷结果可以得出结论,青年领导干部中开拓创新能力还有待提高。
  调研结果表明,中央国家机关青年领导干部是在改革开放时代大潮中成长起来的,是政府机关的骨干力量,是“兵头将尾”。他们的特点,一是视野开阔,受传统束缚少,受时代和国际环境影响大,思想敏锐,思维活跃,易接受新事物;二是市场观念和竞争意识较强;三是具备较高的文化素养,学历层次高、专业知识强。但在政治经验、党性修养、思想作风以及组织领导能力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培养和锻炼。林业局党校一位学员认为,青年领导干部不是没有创新意识,只是受思想方法以及制度、机制和环境等方面的影响,创新能力还有待提高。 

  开拓创新的内在动力

  问卷调查之二:对最能激发和提高开拓创新能力的影响因素的重要程度进行排序
  A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B领导的信任和支持
  C公平的竞争和激励制度
  D激发个人潜力的美好前景
  E较多的培训机会

  问卷调查结果表明,选择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的占5116%,选择公平竞争和激励制度的占31%,选择领导的信任与支持的占1163%,选择激发个人潜力的美好前景的占388%,选择获得较多的培训机会的占233%。
  问卷调查的结果告诉我们,青年领导干部开拓创新的真正动力来自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与历史使命感。学员们认为,要树立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与历史使命感,青年领导干部自身只有具备三个内在因素,才能不断激发开拓创新的动力。
  第一,创新需要无私无畏。学员普遍认为,创新往往会涉及利益关系的调整,打破现有的一些平衡,会有人反对或者抵制,会有些风险。有的人患得患失,怕犯错误,怕丢乌纱帽,怕损害个别人的利益因而缺乏开拓创新精神。开发银行党校班一位学员认为,开拓创新会遇到很多困难和阻力,不创新完全可以当“太平官”,但是,不创新不发展就有被时代淘汰出局的危险。所以要有紧迫感,要有牺牲精神,要有不怕风险、勇往直前的勇气。
  第二,创新需要科学严谨。学员们认为,创新往往要遇到很多新的事物,出现新的情况,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寻,就要培养科学的思维方式,科学地研究新情况,灵活地解决新问题,积极探索工作规律。开发银行重庆市分行一位学员谈到,针对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他们通过深入的专项调研,邀请专家反复论证,创新出中小企业“四位一体”(银行、政府、社会中介和贷款企业)的融资新模式,构建了多元化的诚信体系和相应的融资平台,有效解决了传统商业银行贷款模式中的弊端。3年来,累计为中小企业贷款42亿元,创造就业岗位15000多个。可见,只有注重科学性,开拓创新才会沿着正确轨道前进。
  第三,创新需要抓住机遇。创新需要机遇,机遇提供创新机会。从一定意义上讲,没有问题意识、忧患意识,就看不到机遇;无所用心、懒散怠惰,就抓不住机遇;处理不好继承与创新的关系,就把握不住机遇。人民银行一位学员认为,继承是创新的基础,也是参照,有了参照就便于发现机遇。创新与继承是相互依存、相互贯通、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螺旋式上升的,是否定之否定的哲学关系。创新是继承的必然趋势,是一种变革一种发展。他总结开拓创新的规律是:“无中生有,有中生优,优中求变,变中求新。”

  营造开拓创新的外部环境

  问卷调查之三:开拓创新能力关键取决于哪些方面的因素
  A.制度的影响B.个人努力
  C.工作氛围D.领导的支持度

  您目前的工作效果
  A.能够出色完成工作B.能够顺利完成工作
  C.应付工作,尽量不出错D.工作常会出现问题

  结果显示:认为制度影响的占3859%,领导的支持度占2757%,个人努力与工作氛围的各占1692%。图示二表明能够出色完成工作的占2676%,能够顺利完成工作的占6267%,应付工作和尽量不出错的占564%,工作常会出现问题的占493%。
  上述数据表明,青年领导干部大多拥有开拓创新能力,也还有很大的开拓创新的空间,更渴望营造良好的开拓创新环境。这充分说明,建设一种容许开拓创新、支持开拓创新、保障开拓创新的外部环境非常重要。
  要营造良好创新氛围。创新氛围是培育创新的土壤,一个创新的氛围才能激发创新的活力,一个创新的集体能够培育更多的创新个体。作为青年领导干部,不要把下属引向忙忙碌碌、加班加点的低层次,而要引向创造性工作的高层次。调研中大家普遍认为,创新是一种团队责任,而不是单兵作战、单打独斗,需要一个集体的氛围。林业局党校一位学员认为,创新需要和谐氛围和民主精神,让大家敢说真话、敢讲实话、有话语权。
  要拓展创新容错空间。创造——失败——再创造——直至成功,这是科学探索的法则,也是开拓创新的规律。开拓创新不一定有百分之百的成功率,科学探索也从来就没有绝对的成功者。只许成功、不容失败,必然导致不求作为、无所作为。只有宽容失败,善待失败,才能培育勇担风险、勇攀高峰的价值观。水利部党校一位学员认为,我们搞特区搞试点,就是给创新者容错和纠错的空间,创新需要包容,要有试验场,要给创新者更广阔的舞台。
  要努力培育创新文化。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科学技术大会的讲话中强调,要在全社会培育创新意识,倡导创新精神,完善创新机制,大力提倡敢为人先、敢冒风险的精神,大力倡导敢于创新、勇于竞争和宽容失败的精神,努力营造鼓励创新、支持实现创新的有利条件。学员们认为,一个国家的创新文化,同创新事业相互促进、相互激荡。创新文化孕育创新事业,创新事业激励创新文化。开发银行党校一位学员认为,我们的传统文化中也有一些不利于创新的消极因素,如“枪打出头鸟”、“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敢于冒尖者常被视为“冒失”,打破常规者常被看作“异类”,富有个性者常被当成“不成熟”。这样的认识观念,泯灭了多少创新的火花,阻碍了多少探索的步伐,造成了多少不求有功但求无过、自己不作为又见不得别人作为的庸碌状态。这种状况必须改变。
  要建立创新考评机制。创新能力是一种独立地、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要把创新能力作为领导干部能力考评的重要指标。要完善干部的评价机制,打破论资排辈、平均主义陋习,关心和使用创新型人才。水利部党校一位学员认为,一些青年领导干部刚从学校出来时,有棱有角,但时间一长就被时光打磨得圆滑了。我们要改变这种现象,要保持青春的锐气,保持那么一股子劲,一股子热情。要鼓励创新,就要让有开拓创新能力的青年领导干部得到应有的重用,安排到适当岗位加以锻炼提高,营造一个开拓创新光荣的政治环境。

  提高开拓创新能力的途径

  问卷调查之四:你认为提高开拓创新能力最重要的途径是什么 
  A解放思想B锤炼品格
  C创新思维D党校教育
  数据表明:认为提高领导干部开拓创新能力途经的,选择解放思想的占59%,选择锤炼品格的占8%,选择创新思维的占21%,选择党校教育的占12%。
  调研中党校班学员普遍认为,由于青年领导干部的自身特点和所处的历史地位,要想树立开拓创新精神,就必须做到解放思想、改变思维方式、锻炼品格和接受能力培训。
  第一,解放思想是先导。大家认为,解放思想创造了历史,也必将开辟未来。国管局党校班一位学员认为,开拓创新是思想解放的具体化,没有开拓创新就没有今天,就没有民富国强的局面。解放思想,就要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开发银行党校班一位学员认为,开拓创新不仅要解放思想,还要处理好被动创新与主动创新的关系。他所在的天津市分行,结合农村实际,创造了依靠政府的“三个平台一个协会”信用体系,采取联保等手段,把贷款发放给农民。解放思想,就是按照客观规律办事,就是实事求是。人民银行一位学员认为,创新要寻找突破口,要坚持实事求是,做到因地制宜。
  第二,创新思维是捷径。创新是一种求异思维和实践,不惟书不惟上。只有改变思维方式,才能培养和提高开拓创新能力。培养创新思维,首先要学习。青年干部班一位学员认为,青年干部精力充沛,正是创新的黄金周期,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增长自己的才识。她深有感触地说,一天不学自己知道,两天不学同行知道,三天不学外行知道。其次要开阔视野。水利部党校一位学员认为,创新是开放的,不能关起门来创新,要做到博采众长,要居高望远,看到山外青山楼外楼,看到更远的风景,只有这样,才拥有创新的眼光。同时还要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要培养青年领导干部探索未来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保持一种跃跃欲试的冲动和激情,增强危机意识,把部门的发展视为己任,在改革发展中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
  第三,锤炼品格是基础。学员们多次谈到提高开拓创新能力的基础问题,只有打牢基础,开拓创新才有后劲。首先是锤炼品格。青年领导干部不必因自己人微言轻就丧失信心,要塑造出一种富有怀疑精神、求实精神、勤奋刻苦和坚韧不拔的品格。人民银行某学员谈到,他们改变了“法律上没有的就不能做”的思维定式,采取“法律上没禁止的事,要寻求突破”的办法,从2004年到2008年先后推出了系列证券新产品,得到了社会的认同。第二是壮大胆魄。没有胆量,就不可能有开拓创新精神。一些党校班在拓展训练中,设计了不少壮大胆魄的科目。国管局党校班开设了每天15分钟无主题自由论坛广播,让学员大胆说出自己的诉求,表明对某些事物的态度,效果非常好。
  第四,党校教育是加油站。学员们把来党校学习,作为人生成长中的一次加油,这几乎是一种共识。一些学员认为,党校学习是一种“福利待遇”,党校教育是一种稀缺资源。学员们提出不少有益的建议。在教学内容上,增加创新理论、创新思维、创新案例等教学。在教学方法上,综合运用情景式、案例式、体验式教学方式。在师资选择上,邀请国家机关优秀的司局长、县委书记、企业家等,结合创新实践为学员授课。
  党校教育工作八论:四论教学内容 党校的教学内容,要紧跟党的理论创新步伐,深入学习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党校作为学习、宣传、研究马克思主义的重要阵地,必须坚持党的理论创新每推进一步、理论武装就要跟进一步的要求,不断完善教学布局、充实教学内容,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要求,要深入学习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着力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按照中央的最新要求,党校在教育和引导党员领导干部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扎实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中,肩负着不可替代的重要历史使命。

  学习宣传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

  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共产党人从中国实际出发的伟大创造,是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理论指南。所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解决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际问题,由此形成的解决中国革命和建设问题、符合时代特征和中国实际的新的理论成果,就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1938年,毛泽东同志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首次提出并精辟论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问题。他强调指出,没有抽象的马克思主义,只有具体的马克思主义。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伟大力量,就在于它是和各个国家具体的革命实践相联系的。对于中国共产党来说,就是要学会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应用于中国具体的环境——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使之在其每一表现中带着必须有的中国的特性,就是说,按照中国的特点去应用它,成为全党亟待了解并亟须解决的问题。《共产党宣言》发表以来近一百六十年的实践证明,马克思主义只有与本国国情相结合、与时代发展同进步、与人民群众同命运,才能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创造力、感召力。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当代发展实际相结合的最新成果

  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长期实践中,我们党不仅创造性地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任务,而且经过反复探索,在总结成功和失败经验的基础上,艰难地但是成功地开辟了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和建设道路,形成了三大理论成果:这就是由毛泽东率先垂范、首开先河创立的毛泽东思想;由邓小平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形成的邓小平理论;由江泽民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提出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进一步回答了社会主义建设和执政党建设等重大问题。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这些理论成果都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指导,是全党统一思想、凝聚力量的强大思想武器。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并且进一步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党校肩负着为党和国家培养、造就高素质干部队伍的重要任务和历史使命,在学习和传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上担负着义不容辞的历史职责。

  深刻认识用最新成果武装干部的重要性

  我们党历来是一个重视理论武装、善于理论武装的党。在党的事业发展的每一个重大历史关头,中央总是从抓好对党的各级干部的理论武装工作入手,帮助他们积极适应新形势新任务。1938年10月,毛泽东同志强调要把加强理论武装工作同夺取抗日战争胜利结合起来,他指出:“如果我们党有一百个至二百个系统地而不是零碎地、实际地而不是空洞地学会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同志,就会大大地提高我们党的战斗力量,并加速我们战胜日本帝国主义的工作。”1985年9月,邓小平同志强调要把加强理论武装工作同提高领导水平结合起来,他说:“我希望党中央能做出切实可行的决定,使全党的各级干部,首先是领导干部,在繁忙的工作中,仍然有一定的时间学习,熟悉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从而加强我们工作中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和创造性。”1996年6月,江泽民同志在《努力建设高素质的干部队伍》重要讲话中,强调理论武装对提高干部队伍素质的极端重要性,要求“各级党委必须把加强理论建设作为党的建设、首先是干部队伍建设的根本大计,努力培养造就一大批真正掌握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领导干部”。十六大以来,党中央明确提出,“党的理论创新每推进一步,理论武装就要跟进一步”,“加强思想理论建设,用马克思主义武装全党,是我们党永葆先进性的根本保证”。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特别强调指出,思想理论建设是党的根本建设,党的理论创新引领各方面创新,要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

  当前,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显著加快,我们面临的发展环境更加复杂,特别是反映我国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四个多样化”的利益矛盾更为突显,这使得党在领导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实践中,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的要求变得更加紧迫了。从国际上看,影响和平与发展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我们将长期面对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等方面占优势的压力,将长期面对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实施西化、分化战略的严峻斗争。我们战胜各种困难、争取胜利的法宝,就是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

  党校的性质、地位和作用决定了党校必须紧紧围绕党的中心任务开展工作。党校发展的历史经验表明,党校工作只有紧紧围绕党的事业和党的建设的全局,紧密联系党和国家发展的实际以及党的干部队伍建设的需要来进行,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党校的教育工作必须及时体现党在指导思想上的与时俱进,及时反映党的理论创新成果,要按照胡锦涛同志为第二批全国干部学习培训教材作序时所要求的,把学习和传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作为党校教育培训工作的中心内容。着力引导广大干部准确把握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成果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把思想统一到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上来,统一到科学发展观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上来,不断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更加自觉地把握党的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更加自觉地提高学习、掌握和运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能力,更加自觉地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

  把学习和传播最新成果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把学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作为党校教育的中心内容,就是要突出其在党校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引导学员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准确把握其中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具体讲,就是要努力实现“五进”目标。

  进计划。一是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教学思路,贯彻到党校教育的组织领导、培训规划和具体的教学实施计划中去,特别是把科学发展观等十六大以来党的理论创新成果作为专门的教学单元来安排。二是把马克思主义最新成果的学习,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三是要围绕教学任务的新要求,继续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研究和探索,把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学习、宣传和研究放在更加突出的地位。

  进课堂。充分利用党校教学资源条件,聘请中央党校、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政策研究部门的专家学者讲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相关问题,特别是发挥党校的办学优势,邀请专家型的领导干部讲课或举办专题讲座,促进学员理论联系实际地学懂弄通、学深学透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掌握党的执政规律,提高执政能力。

  进教材。教材建设是党校教学的基础建设,要在教材中充分体现和反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按照学员的特点与要求,在教材与学习资料的编写工作中做到“三个坚持”。一是坚持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教材建设同研究当今世界和中国的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结合起来;二是坚持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教材建设同坚持完善教学新布局结合起来;三是坚持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教材建设同充分利用和发挥党校系统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群的优势结合起来。

  进课题。通过组织学员以成立课题组、进行专题研讨、开展社会调研等方式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进行深入学习与研究。学员来自各级领导岗位,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和较好的理论水平。要善于引导这些学员结合工作实际,深入对科学发展、“五个统筹”、和谐社会建设等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

  进头脑。就是引导学员深入学习与掌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理论精髓,准确把握其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自觉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学习与研究当前国内外重大问题结合起来,创造性地解决改革和发展中的新矛盾、新问题,真正做到认识上有新提高、运用上有新突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育的目标取向

  党的十七大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一范畴,概括了改革开放以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为进一步的理论创新留足了空间。这一理论成果的普及大致说来包括三个层面:其一是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层面,即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让全体人民了解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内涵,这一过程大致属于文化建设的范畴;其二是国民教育体系中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层面,即通过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让青年学生从浅入深,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有着比较系统的把握,这一过程大致属于教育的范畴;其三是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中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党员和干部层面,即通过各种渠道的政治理论学习,使广大党员和干部准确理解马克思主义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精神,并运用于实际,使党员和干部的思想和行动自觉地统一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事业中来,这一过程大致属于党的思想建设范畴。

  党校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育是第三个层面中较为系统和全面的部分。由于领导干部不同于一般的普通群众,也不同于以学习为主要任务的学生,因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党校教育中也有着不同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目标取向。如果说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主要目标取向是通俗性、艺术性和渗透性,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目标取向是知识性、灌输性和系统性的话,那么,党校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育的目标取向应该是境界性、创新性和实践性。

  提升精神境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本身具有较高的精神境界。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同毛泽东思想一样,其境界来源于以解放全人类、实现共产主义的最高理想为己任的马克思主义,来源于有着几千年文化积淀的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来源于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为追求真理而勇往直前的牺牲和奉献精神。这种境界主要体现为以实现人民幸福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的历史使命感,毫不动摇地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坚强意志和决心。

  提高精神境界,是深刻理解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前提。有没有崇高的精神境界,是区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其他各种非马克思主义思潮的显著标志。当前,在领导干部中存在着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误读、误解甚至庸俗化的理解,在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过程中还会经常出现“左”或右的偏差,这些消极的现象归根到底,就是未能站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本身所具有的境界高度,去理解和把握其深刻内涵和丰富思想。这就必然要求党校教育必须把提高领导干部的精神境界作为一个基本的目标。

  领导干部首先要具备较高的境界。领导干部不同于普通群众,也不同于学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育不可能以通俗易懂或者是系统性的知识传授为主要目标。领导干部应比一般的群众和学生更加透彻地了解和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一思想武器。因为,对于他们来说,这不仅仅是一个世界观的改造问题,更是一个实际运用问题。这就要求领导干部必须能够真正站在这个理论体系本身所体现的境界的高度,增强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自觉性,正确理解和把握这个理论体系所体现出来的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感、坚定不移的政治信念、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祖国未来的坚定信心以及求真务实、沉着冷静的政治成熟感。有了这样的境界,领导干部才能够更加深刻地体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真理性,更加深刻地领悟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正确性,更加自觉地投身到这一伟大的事业中去,从而真正做到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被任何干扰所惑,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让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放射出更加灿烂的真理光芒。

  提高思想境界,是党校教育的首要目标。只有根据这个目标要求去设计教学和培训方案,才能使领导干部在深厚的以天下为己任的历史文化中,在我们党领导全国人民进行革命和建设的艰辛探索中,在改革开放以来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新境界勇敢前进的过程中得到心灵上的洗礼,以崭新的精神风貌和成熟的领导者形象投入到工作中去。只有这样,党校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育才能说是有成效的,有意义的,有价值的。如果仅仅以让领导干部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框架或者主要内容的知识为基本目标,甚至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通俗化理解为目标,那么,由于学习时间的局限,这样的教育既达不到普通院校教育的系统性,也达不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生动性,只能起到拾遗补缺和形势政策的教育作用,必然大大削弱党校在理论教育方面的职能。

  激发理论创新热情

  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的进一步深入,科学发展观的进一步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必定内容更加丰富,更加趋于完善。在这个过程中,广大领导干部不仅是实践创新的主体,也是理论创新的主体。因此,党校教育决不应当仅仅满足于对现有理论的灌输,而应当唤醒、激发广大领导干部理论创新的热情,这是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本质决定的。

  创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本质特征之一。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共产党宣言》发表以来近一百六十年的实践证明,马克思主义只有与本国国情相结合、与时代发展同进步、与人民群众共命运,才能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创造力、感召力。这“三个结合”,离开理论创新是不可能实现的。没有创新,就没有毛泽东思想,没有创新也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发展。

  党的理论创新成果从来都是集体智慧的结晶。领导干部作为党的理论创新的主体,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直接践行者、组织者和开拓者。不管是在革命年代还是建设时代,领导干部在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一系列经验,都直接或者间接地转化成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

  毛泽东在七届二中全会上曾经说过:“中国革命的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今后的路更长,工作更艰苦、更伟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证明了这一点,与革命时期相比,今天的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所涉及的方面是大大地增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内容更加丰富了,实践中提出的问题也越来越复杂了,所有这一切说明,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关键阶段,不仅要求领导干部要有勇于实践的、大胆创新的行动能力,而且要有勇于开拓、大胆探索的理论创新能力,不断把实践中的新鲜经验升华为规律性认识,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增添新的内容。

  激发理论创新热情,是党校教育的重要目标。既然是教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为知识体系的灌输不可或缺,作为统一思想的基本功能也不可或缺。因此,党校教育工作仍然不能忽视传统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运用和深化。在这个基础上,利用领导干部集中学习的机会,暂时摆脱事务性工作的纠缠,唤醒和激发领导干部理论创新热情,引导他们结合学习理论的心得、结合工作中的实际和对社会各种现实问题的看法进行理论创新的尝试,不仅可以深化理论学习本身的效果,而且对于培养领导干部的理论思维、战略思维和创新思维的习惯,更加具有前瞻性、战略性和主动性。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告诉我们,事物的运动必须经过两次否定才能完成一个发展的周期。这个规律同样适用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教育和学习。一个学习的过程大致经过“模仿——理解——重现”三个阶段,其中理解是对教师讲授内容的第一次扬弃,重现是对理解的第二次扬弃,只有经过这两次扬弃,才能达到对一个事物的真正把握。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方法使课堂讲授一般只能完成第一次扬弃,达到使领导干部对理论更加理解的程度,至于第二次扬弃,则往往不是在党校教育中完成的,领导干部会自觉地去思考、总结并在实际工作中加以运用,从而完成第二个扬弃过程,这样的学习才是有效的。

  就理论创新而言,其否定之否定过程实际上包含了两个周期:第一个周期是理论学习本身的否定之否定过程,也就是前面所述的“模仿——理解——重现”过程;第二个周期是“理论——实践——理论”过程。在这两个周期的各个阶段中,只有第二个周期的第一阶段,也就是用所学习的理论指导其工作的过程是无法在党校完成的,其他的阶段都可以而且应该由党校有组织、有系统地加以指导、总结和提高,领导干部不仅通过初步的理论思考巩固所学习的理论知识,而且把自己丰富的实践经验在党校学习的时间里有效地进行理论总结和提升,形成理论成果,这才能真正体现领导干部在党校学习培训的价值。

  创新是人的本质力量之所在,也是人的最高精神需求。每个人都有创新的欲望,也有创新的能力。但是,这种创新欲望和创新能力如果不能被有效地激发和持久地保持,那么它极有可能被压抑和消磨怠尽,从而失去进一步前进的动力。为此,党校应当充分发掘其作为理论创新基地的重要功能,拓宽创新渠道,开发创新形式,科学设计创新评估制度,从而唤醒和激发领导干部理论创新的热情,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深化和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

  重在理论联系实际

  党校不仅是党组织实施理论教育的基地、理论创新的基地,也是为广大领导干部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服务基地。邓小平同志曾经说过:“学马列要精,要管用”,也就是说理论必须联系实际,这里的实际主要是指两个实际:一是广大领导干部的思想实际,二是领导干部的工作实际。

  党校教育十分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尤其是体现在课程中。但是,由于人的思想是丰富多彩的,工作实际是千差万别的,要在一门课程或者一个专题中试图全面说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某个论断,是做不到的。因此,在坚持课程教学理论联系实际的基础上,党校有必要开辟新的思路。党校集中教育从某种程度上只能解决部分理论“升级”问题,大量的知识性问题需要通过学员在党校的学习时间之外自觉、主动地学习。

  在领导干部的实际工作中,存在着几种可能导致理论与实际脱离的心理状态:一是根本不懂理论或者对理论一知半解,领会不深;二是懂得理论但是因为种种原因不愿意或者不能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三是懂得理论,也愿意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但是不知道如何去结合。比如说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过程中,在实际工作中存在着一些明显背离它的决策和行为,这与领导干部不愿意结合的心理状态和不会结合的能力局限有一定的关系。
“四个缺乏”与党校教育的着力点

  当前,领导干部队伍正处在新老交替的动态历史过程中,部分中青年干部存在“四个缺乏”的问题,即缺乏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系统学习,缺乏对党的历史和优良传统的深入了解,缺乏严格的党内生活和群众工作的锻炼,缺乏驾驭复杂局面、解决复杂矛盾的能力。这是需要在党校教育中认真加以研究和解决的重要课题。

  加强理论武装工作

  针对部分中青年干部缺乏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系统学习,理论功底不够扎实,理想信念不够坚定等问题,按照中央党校的教学计划,认真组织学员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当代世界知识,特别注意把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为首要任务和中心内容,进一步把握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提高学员运用科学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大力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注意搞好“三个结合”:一是坚持学习理论与指导实践相结合。紧密联系国际形势的新变化、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进展开展培训轮训工作,教育和引导学员认真研究解决改革发展中的深层次问题。二是坚持改造客观世界与改造主观世界相结合。帮助学员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努力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三是坚持运用理论和发展理论相结合。注意引导学员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努力推动理论创新和工作创新。

  实现“三个转化”。一是教育和引导学员切实把掌握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转化为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二是把学习到的知识和经验转化为做好领导工作的智慧和能力;三是把党对领导干部的党性要求,转化为率先垂范的高尚品德和优良作风。

  正确处理“三个关系”。根据中央颁发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试行)》,党校教育必须实现由素质培训向素质和能力相结合的培训转变。这是党和国家对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提出的新要求,也体现了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科学定位。为了讲求培训实效,注意处理好以下三个关系:

  素质教育和能力培养的关系。素质和能力,是干部成长成才的基本条件。传统的党校教育,以素质教育为主要目标,侧重于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学习。根据《干部教育工作条例(试行)》的要求,党校在培训中既要注重提高学员的理论素养,更要注重把学到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实现由素质培训向素质和能力相结合的培训转变。

  讲授式教学和研究式教学的关系。讲授式教学(也称灌输式教学)是党校传统的教学方法,是提高领导干部的素质和能力、提高党校培训质量和办学水平的重要途径,必须坚持。但党校教学不能只局限于讲授式教学,也要重视研究问题,积极开展研究式教学和案例教学等。

  发挥学员主体作用与教师主导作用的关系。发挥学员的主体作用,是决定党校教育成败的重要因素。教学管理人员要善于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以学员的需求为导向,不断充实调整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式方法,提高教学水平。同时要注意发挥学员党支部的作用,实行民主化管理。配备好教学管理人员,实行规范化管理。把发挥学员的主体作用和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有机地结合起来,做到教学相长、学学相长。

  加强党性锻炼

  针对一些中青年干部缺乏对党的历史和优良传统的深入了解,党的观念淡薄,党性原则不强等问题,教育和引导学员加强党性锻炼、增强党性修养,要把打好理论基础作为加强学员党性锻炼的主渠道。

  重点是坚定理想信念。注意引导学员把理想信念建立在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基础上,教育学员正确认识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解决好理想信念这一认识基础问题。其次,引导学员把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做好本职工作结合起来,努力实践“三个解决好”这个新时期的重要人生课题。即“要在思想上解决好参加革命是为什么,现在当干部应该做什么,将来身后留点什么”的问题,自觉抵制各种不良思想的侵蚀,增强拒腐防变的能力。再有,教育和引导学员大力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以增强诚信意识为重点,带头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建设,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关键是抓好党性分析。在培训中,把党性分析活动作为加强学员党性锻炼的关键环节来抓。为了使这项活动不流于形式,党校要求每位学员在开展党性分析活动中,都要联系自己的思想、工作和作风实际,作自我剖析。既要肯定成绩,找出差距,同时还要制定整改措施,达到增强党性修养的目的。

  着重学好《党章》。注意帮助学员深刻认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学习贯彻《党章》的重大意义。一是帮助学员认清《党章》是把握党的正确方向的根本准则,是党员加强党性锻炼的根本标准,是坚持从严治党的根本依据。二是帮助学员认清学习贯彻《党章》,是维护党的团结统一、完成党的各项任务的坚强保证。三是帮助学员认清学习贯彻《党章》,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保持党的先进性、确保党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的必然要求。四是帮助学员认清党校作为党性锻炼的熔炉,更要增强学习贯彻《党章》的自觉性,深刻领会《党章》的精神实质。广大学员自觉用党员的八条标准和领导干部的6项基本条件规范言行,严格遵守党规党法。

  加强党史和革命传统教育。古人说,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通过党的历史和革命传统教育,帮助学员认清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从领导人民为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的党,成为领导人民掌握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一是因为我们党是用科学理论武装起来的。二是我们党能够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三是我们党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过程中形成了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和自我批评等优良传统作风。四是我们党能够把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作为主线,贯彻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不断加强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

  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

  针对中青年干部存在的“缺乏严格的党内生活和群众工作的锻炼”,“缺乏驾驭复杂局面、解决复杂矛盾的能力”的问题,要加强对其工作经验、领导经验和思想方法、工作方法的教育。尤其是走上领导岗位时间不长的同志和从家门——学校门——机关门的“三门干部”,对于我们党的传统思想方法、工作方法不那么熟悉和了解,缺乏实际工作经验和领导经验,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他们领导作用的发挥。

  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问题实际上是一个哲学问题。所谓思想方法就是认识世界的方法,工作方法就是改造世界的方法,工作方法是思想方法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我们党有一个很好的传统,就是重视学习哲学。因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为此,注意教育和引导学员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和领导科学等相关知识。

  首先,要学好唯物辩证法。坚持“两点论”,反对“一点论”。坚持“两点论”,即矛盾分析的方法,它是适用于认识一切事物的方法。因为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通过内部的对立统一来实现的。这就要求我们在认识和处理问题时,必须坚持“两点论”,不能搞“一点论”。坚持矛盾分析的方法,是唯物辩证法最主要的方法,也是我们在实际工作中经常运用的方法。

  学会抓主要矛盾,坚持“重点论”。任何事物的内部都包含着矛盾,复杂的事物包含着多种矛盾。这些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必有一种矛盾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规定或影响着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在观察问题和处理问题时,要能够抓住主要矛盾。抓住了主要矛盾,就抓住了工作重点,一切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学会抓主要矛盾,是我们必须遵循的一个重要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

  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研究矛盾学说,重点是把握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一是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互相联结的。这就要求我们在观察和处理问题时,必须把矛盾的普遍性和矛盾的特殊性结合起来考虑,既不能离开特殊性去寻找普遍性,也不能离开普遍性去寻找特殊性。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结合的原理,是我们党所遵循的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重要哲学依据,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哲学依据。二是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互相区别的。从一般的意义上说,承认矛盾的普遍性,使我们在认识和解决问题时有了一个总的方向;承认矛盾的特殊性是科学地认识事物和正确解决矛盾的基础,不同性质的矛盾要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列宁把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称为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三是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即事物内部矛盾的两方面在一定的条件下向着和自己相反的方向转化,向着它的对立方面所处的地位转化。这就要求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在工作上要有预见性和前瞻性。

  其次,要学会实践观点和调查研究。努力掌握实践的观点。实践是指人类能动地改造自然和社会的全部活动,实践是社会生活的本质,实践观点在马克思主义哲学里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要帮助学员树立实践第一的观点,学会做调查研究。为了帮助学员搞好调查研究,在教学中安排专题讲座,讲清做好调查研究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坚持调查研究,就是坚持党的思想路线和群众路线。调查研究的目的是总结经验,探索规律,指导工作,解决问题。可以说,调查研究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也是领导干部必须掌握的一门基本功。

  第三,要掌握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要帮助学员认清群众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群众路线是党的根本工作路线,也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在新时期党员领导干部如何对待群众,是一个根本的立场问题、党性问题。我们要更加自觉地保持和发扬党的群众路线的优良传统,切实加强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

  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一定要进一步密切同群众的关系,使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和党的群众路线的优良传统作风,在所有的党员领导干部特别是在中青年干部中扎下根来,一代一代地继承和发扬下去。

  提高战略思维能力

  针对部分中青年干部存在的缺乏驾驭复杂局面、解决复杂矛盾的能力问题,注意教育和引导学员树立大局意识、政治意识和责任意识,提高战略思维能力。

  首先,要认清提高战略思维能力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战略思维就是领导者在进行战略谋划时所特有的思维方式、思维理念和思维活动的总和。战略思维的核心是全局性思维,其基本着眼点就是如何处理全局与局部、长远与眼前的关系问题。

  善于进行战略思维,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各级党员领导干部的新要求,也是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的一项重要的紧迫任务。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指出,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树立世界眼光,加强战略思维,善于从国际形势发展变化中把握发展机遇,应对风险挑战,营造良好的国际环境。既要总揽全局、统筹规划,又要抓住牵动全局的重要工作、事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着力推进、重点突破。党员领导干部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中坚力量,其战略思维能力如何,直接影响领导者的决策思路、领导方法和工作绩效。党校教育要站在时代的高度,着力培养和提高学员的战略思维能力。

  其次,要把握战略思维的几个特征。

  战略思维的综合性。党员领导干部必须善于多维思考、综合分析,坚持宏观定性分析和微观定量分析相结合。既要从现代化建设的整体去认识和把握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诸多方面的变革,又要从各领域、各方面之间的联系及外部环境等方面的新变化去思考战略决策。

  战略思维的顶层性。战略思维是最高层次的思维活动,是一种境界。其所涉及的问题不是具体的、低层次的,而是属于顶层内容,有“一览众山小”的气势。俗话说,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这就要求党员领导干部必须具有宏观把握事物的能力和战略谋划能力,搞好顶层设计,为战略决策奠定良好的前提和条件。

  战略思维的全局性。古人说:“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不谋万世者不足以谋一时。”战略思维要求领导干部具有全局意识和整体观念,要从封闭式思维向开放式思维转变,善于从更广泛的时空范围去认识和把握面临的形势任务,既要考虑本单位、本部门、本系统的利益,又要看是否符合国家和人民的整体利益,统筹兼顾、深思熟虑,作出符合全局利益和需要的战略决策,从而驾驭工作全局。

  战略思维的前瞻性。战略思维不仅关注现在,更关注未来。它要求思维方式从现实应急型向未来前瞻型转变,善于把握事物的发展趋势,适应时代潮流,坚持可能与现实、眼前与长远、阶段与过程相统一,全面、历史、发展地思考问题。在信息时代,知识更新快,情况变化快,只有确立前瞻性的思维方式,站在时代的制高点审时度势、运筹帷幄,才能做出具有预见性的战略决策,掌握工作的主动权。

  战略思维的规律性。战略思维能力说到底,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领导干部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遵循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洞悉事物内在的本质联系,把握事物的发展趋势,才能找到正确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不断丰富和完善党校教学布局

  不断丰富和完善党校教学布局,是关系到党校坚持什么方向、培养什么人才、实现什么目标的大事。在长期的实践中,党校教育形成了“一个中心、四个方面”中央2000年10号文件颁布以后,中央党校确立了“一个中心、四个方面”的教学布局,即以邓小平理论为中心,夯实理论基础、树立世界眼光、培养战略思维和增强党性修养。其中,一个中心后来逐步发展为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中心。的教学布局,培养和造就了大批高素质党员领导干部。面临新形势新任务,只有继续丰富和完善这个布局,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中心,夯实理论基础、开阔世界眼光、培养战略思维、增强党性修养,培养和造就马克思主义坚定信仰者,不断提高党员领导干部的素质和能力,才能切实把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转化为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强大力量。

  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中心,把学习成果转化为对远大理想和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

  2002年,胡锦涛同志提出新形势下做好党校工作的九条基本经验,为我们进一步办好党校教育指明了方向。习近平同志在2008年春季中央党校开学典礼上强调,党校必须把学习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为中心内容。按照党的理论创新每推进一步、理论武装就要跟进一步的要求,我们必须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中心,教育学员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要把学习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为党校教育的首要政治任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凝结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不懈探索实践的智慧和心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最可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党校教育最根本的任务,就是要认真学习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使广大学员成为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模范,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科学发展观的忠实执行者、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自觉实践者、社会和谐的积极促进者。当前,要重点抓好科学发展观进计划、进教材、进课堂、进课题、进头脑工作,引导学员在贯彻科学发展观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着力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转化为谋划发展的正确思路、促进发展的政策措施、领导发展的实际能力,切实推动科学发展观的贯彻落实。

  要不断增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自觉性。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要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党校应该帮助学员在认识正确道路的过程中把握三个重点。一是要认清基本国情,增强前进动力。始终牢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认清人民的物质文化需要在日益增长、我们的生产力还相对落后,坚持发展是执政兴国第一要务,积极进取,奋发向上,不断增强历史使命感。二是要认识总体布局,明确前进目标。认真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总体布局,深化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目标和任务的认识,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规律的认识。三是要坚持基本路线,做到坚定不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一条引领中国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康庄大道,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这条道路。

  要不断增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的坚定性。毛泽东同志曾经指出,有了旗子,大家才有所指望,有所趋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高举旗帜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党的十七大强调,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这条道路和这个理论体系。要加强近代史、党史、社会主义学说的教育,深刻认识中国选择社会主义的必然性,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绝不能陷入民主社会主义抽象的理论迷雾之中,决不能走那种放弃共产党领导、放弃社会主义的邪路。要加强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教育,进一步明确马克思主义不是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南,很多问题不可能从经典文献中找到现成答案。无论革命、建设还是改革,都不能照抄照搬别国经验、别国模式,只有植根于中国大地,才能真正实现强国富民。要用建国以来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告诉学员,马克思主义只有与时代发展同进步、与人民群众共命运,才能使社会主义在中国大地上焕发勃勃生机。

  着眼夯实理论基础,把学习成果转化为较高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

  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最根本的是提高学员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当前,有些领导干部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不系统、不扎实、不深入,容易出偏差、走弯路。要通过党校教育,系统学习马克思主义,深入领会、科学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

  把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贯通起来,突出继承性。我们党历来是一个重视理论武装的党。随着形势的发展,党校先后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纳入教学内容。当前,在理论教学中突出一脉相承,要深刻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渊源。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理论渊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一方面,要引导学员原原本本读文献,完整系统学理论,真正找到根、寻到源,着力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另一方面,授课内容要突出继承性,分析问题突出历史性,使学员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同马列主义是一脉相承的,在当代中国,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就要毫不动摇地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把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各个组成部分贯通起来,突出创新性。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都是对同一项历史使命的思想求索、同一块实践土壤的认识之花,层层递进,绚丽多姿。邓小平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开创之作,是最基础的重要组成部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承上启下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创新成果。要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清醒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如何探索和回答这三大基本问题并逐步形成发展起来的,加深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要结合建国以来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文献的学习,深刻理解社会主义本质思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思想、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思想和社会主义和平发展思想。要把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作为重要内容,全面把握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指导科学发展的实践。

  把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改革开放的历史经验贯通起来,突出实践性。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的主旋律。党校要把改革开放30年的伟大实践,作为生动教材和鲜活案例。深入学习改革开放的历史,深刻理解改革开放是一次新的伟大革命,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深入学习改革开放的经验,即“十个结合” 的重要经验,抓住改革开放的关键和根本,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真谛,加深对国际环境、国内稳定和党的领导的认识。与此同时,30年改革开放只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序曲。继续推进改革开放,要求增强学员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坚持和运用好改革开放的经验,保持改革创新的精神状态,在新的伟大征程中加以丰富和发展。

  把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学员理论学习需求贯通起来,突出针对性。理论教育只有做到有的放矢,才能真正产生实效。要研究学员的理论困惑。学员在理解马克思主义的一些具体观点、论断中,存在一些困惑,甚至是理论盲区、误区。党校要通过“两个带来”交流等方式,认真分析学员的学习渴求,帮助学员加深理解和消化,分清哪些是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必须始终坚持,哪些是具体的论断和观点,必须与时俱进、创新发展。避免把特定历史阶段的具体论断和观点视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而产生不必要的理论疑惑。要研究学员关注的重大现实问题。带着问题学,是党校教育的一个基本方法。要组织学员结合本部门发展中的重大现实问题,运用科学理论进行深入思考。特别是围绕部门党组(党委)的重大决策,找准事关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进行理性思考,既学好理论,又指导实践。要创新基础理论教学方法。理论讲授要突出现实性,紧密结合改革开放实际,不能空对空、从书本到书本。组织答疑要突出互动性,就学员关注的问题、存在的疑惑,进行面对面的探讨交流。自学读书要突出指导性,选择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中有代表性的重点篇目,指导阅读,把握内涵、抓住关键。

  立足培养世界眼光,努力把学习成果转化为审时度势、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

  在当今世界以和平、发展、合作为主题的时代背景下,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就要认真研究世界形势的发展变化。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要与观察思考当代世界的新情况、新特点贯通起来,以宽广的眼界观察世界,站在时代的高度洞察事物。

  认清发展趋势,学会超前思考。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也是当代中国的主题。当代世界正朝着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依存的方向演进,地球变得越来越“小”。中国的前途命运紧密地同世界联系在一起,既要从中国的角度看世界,也要从世界的角度看中国。要结合当代世界知识的学习,正确认识和把握当代世界发展趋势,结合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深入思考社会、科技和人的全面发展。要适应新的形势,运用科学方法,对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预测,学会着眼未来,超前思考,权衡利弊,作出预案,增强科学预见、主动应对的能力,防止思想滞后、仓促应付。

  放开发展眼光,借鉴文明成果。大国兴衰的历史证明,很多放开眼光、走出去引进来的国家,都从积贫积弱走向繁荣富强。要结合马克思主义产生的背景与近代历史的学习研讨,通过组织国际形势报告、境外学习培训等形式,深入思考发达国家前进的道路、崛起的战略和创新的思维,有选择地借鉴世界文明成果。比如,在履行政府职能方面,借鉴社会问题解决较好的国家在教育、医疗、就业、住房等方面的政策措施,思考如何更好地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借鉴市场经济发达国家在经济调节、市场监管方面的经验,思考如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保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再比如,在推进科技进步方面,了解新能源技术、现代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等高科技领域,深入思考落实科技创新战略等。

  把握发展机遇,参与国际竞争。在世界贸易发展中,竞争越来越激烈,规则体系也越来越完善。要抓住市场机遇,利用有利因素,结合自身工作不断推进科学发展。要认识和熟悉世界贸易规则,深入思考我国如何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积极主动地参与国际经济竞争。要按照国际通行的经济和贸易规则,订标准、树标杆,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高核心竞争力,防止画地为牢、闭门造车。要积极把握竞争的主动权,自觉遵循国际规则、运用国际规则,主动融入世界经济,发展和壮大自己。

  规避发展风险,积极应对挑战。在人类进步史上,各个国家在发展过程中面临一些共同难题,需要积极应对。要着眼世界共同面临的能源、资源、环境、人口等问题,思考如何协力推进、共同呵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特别是结合我国人口多、资源少的实际情况,如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要认真思考思想文化领域的斗争、国际经济竞争、国际金融风险、国际资源争夺、西方对我国西化分化的图谋,研究新问题,总结新经验,形成新思路,妥善处理和化解矛盾,努力保持良好的国际环境。要结合世界民族宗教、抵御自然灾害、公共突发事件、转型期社会矛盾等问题的研讨,不断提高科学判断形势、应对风险挑战、驾驭复杂局面的素质和能力。

  着力培养战略思维,把学习成果转化为领导科学发展、推动社会和谐的本领战略思维是党员领导干部必备的重要素质。学习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要与研究解决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现实问题结合起来,进行宏观把握和理性思维,培养运用科学理论指导实践、领导科学发展的素质和能力。

  培养全局思维,善于统筹规划。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党校的独特优势是用党的基本理论、基本纲领、基本路线、基本经验教育党员干部,增强大局意识。要运用联系的、发展的观点,思考如何统筹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善于从各方利益的结合点上考虑问题,做到谋大利而避小害。要正确处理重点和一般的关系,抓住牵动全局的主要工作、事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突破,做到以点带面、整体推进,防止不分轻重缓急。要妥善处理中央和地方的关系、部门之间的关系、内部各种关系,充分发挥各方面积极性,既贯彻中央要求,又兼顾部门和地方利益,真正做到思想上清醒、认识上到位,重大问题不糊涂,事关全局的大事不让步。

  培养科学思维,把握发展规律。科学思维是运用科学理论和方法进行理性思考的方式。要运用科学的思维来研究问题,不断增强工作的系统性、科学性、主动性和预见性。要学习科学发展的理论,全面领会马克思主义蕴含的科学方法,深入思考如何把学习成果转化为谋划工作的思路、促进工作的措施、领导工作的本领。要着眼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研究发展问题、探寻发展规律,对如何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等重点问题进行深入思考,探索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途径和方法。要合理行使公共权力,按照建设服务型政府的要求,加快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府与市场中介组织分开,积极探索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的新思路,减少政府对微观经济运行的干预,防止缺位、越位、错位。要养成科学态度,综合运用系统论、运筹学、博弈论、管理科学等现代方法,提高思维的敏锐性、严密性。

  培养创新思维,不断解放思想。我们党在理论上的突破、体制上的创新、政策上的调整,都是解放思想的重要成果。党校教育要坚持不扣帽子、不打棍子、不抓辫子、不装袋子,鼓励学员开动脑筋、放开手脚、大胆实践,营造解放思想、敢于开拓、善于创新的良好氛围。要鼓励学员在学习中深入思考、在研讨中各抒己见、在交流中畅所欲言,在不同观点、不同认识的思想交锋中明辨是非,开阔视野。要教育学员深刻把握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个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以思想的不断解放推进工作思路的不断创新,以思路的不断创新推进各项事业的不断发展。避免用老眼光看待新事物、用老办法解决新问题。要在深化对世情、国情、党情、民情的认识中解放思想,在认清目标、任务、要求中解放思想,在树榜样、学先进、找差距中解放思想,把解放思想贯穿发展全过程。

  培养决策思维,敢于多谋善断。决策思维是着眼全局、判断形势、为解决现实问题作出决断的重要思维方式。要围绕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深入研究经济发展和改善民生中的热点、难点问题,以务实的态度结合本职工作进行深入思考,增强选择决策目标的准确性。要围绕专题研究,通过基本理论学习、社会调研、教学考察、课题研究和毕业论文撰写等教学环节,鼓励学员出主意、想办法,集思广益,分享经验,探寻实现目标的多种渠道和方法。现实工作中,有些领导干部考虑问题大而化之、执行力较差,为此要多组织操作环节、科学方法、工作艺术方面的研讨交流,提高政策和决策的执行力。

  切实增强党性修养,把学习成果转化为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的自觉行动

  马克思主义是党员干部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总开关。党校作为学习宣传研究马克思主义的阵地和党性锻炼的熔炉,要帮助学员自觉地把理论学习与党性锻炼结合起来,把党性锻炼贯穿于党校教育的始终,努力做到讲党性、重品行、做表率。

  加强忠诚教育,坚持“三个忠于”。讲党性,就要始终保持政治上的坚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事业。忠于党,就是要坚决维护党的团结统一,严格遵守党的政治纪律和组织纪律,坚决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不做有损于党的形象的事,不说有悖于组织原则的话。忠于国家,就是要坚持祖国利益高于一切,带头遵守宪法、法律法规,为民族振兴贡献才智。忠于事业,就是要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忠诚体现到科学发展中,立大志、成大事,把个人成长与事业发展统一起来,融入党的伟大事业中,积极推动改革开放。理论学习是党性锻炼的重要途径,党校要深化理论教学,增强学员的政治意识和政治敏锐性,使学员在重大理论和政治问题上明辨是非,坚持正确方向毫不动摇,始终保持理论上的清醒和政治上的坚定。

  加强传统教育,坚持求真务实。通过赴井冈山、延安、西柏坡等地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系列活动,重温党的三大优良作风——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牢记“两个务必”,把握时代要求,努力做到永不自满、永不懈怠,创造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业绩。要做领导科学发展的模范,党的先进性要靠千千万万高素质的党员干部来体现,要靠党的思想路线来保证,要弘扬党的传统作风,积极宣传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要不断激发开拓创新的动力,做到心中有思路,行动有胆识、有魄力,敢于大刀阔斧地开展工作,团结和带领广大干部群众奋力前进、成就伟业。

  加强宗旨教育,坚持执政为民。党校开展党性锻炼,要教育学员牢记为民执政的根本宗旨,保持向人民学习的谦虚态度,做到取智于民、问计于民、服务于民。在经济发展中着眼以人为本,不仅重视经济增长速度,更要注重提高发展质量。在重大现实问题的研讨中,要及时研究解决人民群众生产中的突出问题,如粮价、能源、环境等,自觉维护群众的生存和发展权利。在促进社会和谐中改善民生,深入基层开展调研,围绕涉及民生的重点难点问题,如教育、医疗、住房等问题,积极寻求解决思路,努力实现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在思想感情上时刻想着群众,采用重温入党誓词、访贫问苦、严格组织生活等方式加强党性锻炼,以感激的心态、感恩的情怀,服务人民,造福群众。

  加强警示教育,坚持廉洁从政。党纪党规,是党员领导干部的行为准则,也是安全网。不少落马的党员领导干部,就是因为缺乏这种意识,经不起考验。要把党章学习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原原本本地学习《党章》,自觉实践和维护党章。要加强依法行政教育,强化法治意识,充分认识到权力是柄双刃剑,有权必有责,必须坚持秉公办事、造福人民,防止以权谋私、祸国殃民。要组织开展党性分析,坚持态度要认真、查找问题要有针对性,分析原因要客观公正,解决问题要有实效性,防止走过场。要通过反腐倡廉的形势报告、参观监狱、旁听庭审等方式,切实增强学员的廉洁自律意识,提高“免疫力”,经受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干干净净办事、堂堂正正做人。

党校教育工作八论:五论教学方法  联系实际创新路,加强培训求实效。党校的教学方法,必须围绕增强培训效果不断改革创新。好的教学方法,不仅能有效地传授理论知识,而且能够激发学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更好地实现教育目标。

  时代呼唤创新教学理念和方法

  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党校始终在培训、提升党员干部的能力和素质方面起着主阵地、主渠道的作用,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时代特征发生了重大改变,党的教育培训工作必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不断创新党校教育培训的理念和方法,真正使领导干部的思想、素质和能力得到提高。

  新形势新任务对创新的要求

  创新的时代需要创新党校教育培训的理念和方法。21世纪是一个创新的时代,无论哪个领域——政治、经济或文化,创新能力都已成为决定发展的核心要素。对于一个国家来讲,自主创新能力从根本上决定了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作为执政党,要义不容辞地承担起这个重任,不断提高领导干部的创新能力和竞争能力,只有这样,才能领导国家走向富强、引领时代向前发展,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优秀的执政党。为此,党校的教育培训工作必须在理念和方法上进行创新,使领导干部在思想意识上充分了解时代的特点,并在实际工作中掌握新形势下新问题的解决办法。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了在新时代条件下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伟蓝图,这是引领全国各族人民从新的起点出发,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更为广阔发展前景的行动纲领。在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伟目标中,党校在党的全局工作中所处的重要地位、肩负的历史任务和承担的工作责任,要求它要发挥更积极的作用。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继续大规模培训干部,充分发挥党校、行政学院、干部学院作用,大幅度提高干部素质。”国家的建设要稳步前进,就需要大批道德高尚、能力高超、素质高强的干部队伍来保障。领导干部的道德、素质、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事业的成败,这就要求党校必须加强这方面的教育培训力度,要求党校教育培训在理念和方法上创新、更新、完善,以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要求和步伐。

  在我国,构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做好党的自身建设极为重要,尤其是党的执政理论建设,而党的执政理论建设依靠党的思想创新和理论创新。2006年6月,胡锦涛总书记在政治局第十四次集体学习时指出,党的理论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在总结历史经验和现实经验的基础上,开展全面、系统、深入的研究,不断完善我们党的执政理论体系。党校作为党的培训机构和理论源泉,责无旁贷地应成为这一历史使命的主要载体。为了更好地完成这一历史使命,党校需要在目前的教育培训理念以及方法上加以改进和完善,以期更好地完成领导干部的培训工作,一方面提高领导干部思想、素质、能力,另一方面能够在党的理论创新、思想创新方面继续发挥重要作用,推进党的建设不断前进。

  以人为本要求创新培训方法

  坚持以人为本,是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要求,是指导我们实践工作的基本方针,党校教育应紧密结合这一指导思想,不断创新培训理念。

  第一,从党性和人性相结合的角度树立党校教育培训理念。人是各种实践活动的主体,必须研究清楚人性,顺应人性的自然规律,从党性和人性相结合的角度树立党校教育培训理念,这样才能不断增强党校培训的吸引力和效果。党性与人性相结合,可以增加党员领导干部提高党性修养的主观自觉性,奠定党性可持续提高的客观基础,同时为党性增加人性化的可亲成分,增加党性的整体凝聚力。二者结合的具体内容包括培训理念的人性化、培训内容的人性化和培训方式的人性化。而培训理念的人性化,即把党性与人性相结合来树立党校教育培训理念在三者中起着主导和决定作用。理念的转换,必然带来内容和方法的变化。所以,确立党性和人性相结合的培训理念,对当前党校教育很有必要。

  第二,从人的信仰需求出发,牢固树立领导干部的理想信念。信仰是人的客观需求。人们之所以需要信仰,是因为信仰是人的精神生命所在地。信仰对一个人的精神起着导航和引领的作用。人们丧失信仰时就会陷入消极和迷茫,甚至迷失自己。在党校教育培训过程中,应注重学员对信仰的树立。武装广大领导干部的头脑,是从信仰层出发还是从理念处入手,其效果有天壤之别。没有信仰作为基础的理念是不扎实的,是无根之木、无源之水,是经不住诱惑和考验的。在党校教育培训中,应从满足人的信仰需求的层次出发,使党校教育与人的信仰需求相适应,为共产党员的信仰注入新的时代内涵。

  第三,注重和谐思维方式的培训。2006年2月19日,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共中央党校,正式向外界全面阐述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系统理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道出了人民的心声,是我国发展的目标,也是我国目前的工作重心。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从根本上需要培养人们的和谐思维,尤其是广大党员干部的和谐思维。行动的改变来源于思维的创新,为了尽快实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我们应勇于改变制约我们发展的不合时宜的思维框架,调整我们的思维惯性,对各类问题重新审视。思维方式的转变必将使我们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受益匪浅。只有和谐思维在人们思想深处扎了根,才可能有全局的和谐,也才可能有事事、处处、时时的和谐,而不是一时、一事的和谐。所以,培训和谐的思维方式,使和谐思维深入人心应该成为党校培训的一个主要内容。

  党校创新教学方法的理论和现实依据

  创新(Innovation)一词源于拉丁语,指破除旧事物创造新事物。不同学科、不同领域的“创新”有不同的内涵和标准。就培训教育领域而言,创新是指以新的培训教育理念为指导,使用新的培训方法教育和引导学员学习知识、掌握技能,提高学员的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创新培训方法则是指在原有培训方法的基础之上,遵循教育规律,针对学员特点、学习内容和培训相关需求,研究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以取得培训实效、实现培训目标。新的历史条件下,适应党校教学改革的需要,创新培训方法、增强培训实效是党校面临的重要任务。

  第一,创新培训方法的理论依据。美国教授大卫·库伯于20世纪80年代初提出了经验学习圈理论。他认为经验学习过程是由四个适应性学习阶段构成的环形结构,包括具体经验、反思性观察、抽象概念化、主动实践。具体经验是让学习者完全投入一种新的体验;反思性观察是学习者对已经历的体验加以思考;抽象概念化是学习者必须理解所观察的内容并吸收它们使之成为合乎逻辑的概念;主动实践阶段是学习者验证这些概念并将它们运用到制定策略、解决问题中。库伯学习圈理论基本观点为:第一,任何学习过程都应遵循“学习圈”。第二,学习圈理论强调个体学习者“学习风格”的差异。第三,集体学习的效率高于个体学习。学习圈理论对于教育培训意义重大。以学习圈理论为依据,培训师在教学内容、课堂活动的设计上,可构建四个学习步骤:学员获得体验——引导学员进行反思——上升为理论知识——引发学员将所学应用于实践。这一学习过程利于确保培训活动是一个完整的学习过程,提高学习效率;利于最大限度地兼顾不同学员的学习兴趣、学习需求和学习风格,培训学员的学习技能,实现培训收益最大化;有助于不同特点的学员在完整的学习过程中潜移默化、相互影响、取长补短。 

  第二,创新培训方法的现实依据。针对学员工作需求,从实际出发,适时地创新教学方法,将党校教育的政治性与学员需求的多层次性有机统一,取得培训实效。20世纪90年代以来,党校教学朝着制度化、规范化方向发展。“一个中心,四个方面”的教学新布局实施以来,提高了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水平,但教学工作的具体实践还存在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主要体现为培训和轮训两类不同班次的任务区分不明确,教学内容上存在“上下一般粗、左右一个样”。针对这些问题,经过深入调查和反复研究,2004年春季学期开始实施《关于进一步深化中央党校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此次教学改革的基本目标是建构分类别、分层次的教学体系。与教学改革重点相配套,教学工作的其他环节包括教材安排、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学习考核等,也都要进行相应的调整,特别是要创新教学方法,探索出一系列反映时代特点、适应不同班次、不同学员需求,增强培训效果的教学方法势在必行。

  传统教学方法存在弊端。传统的培训手段是党校教学工作的必要组成部分,传统培训主要有两种典型的教学方法:讲授培训法和研讨培训法。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信息传播方式的多样化,这两种典型的教学方法其弊端也在逐渐显现。

  讲授培训法的弊端。讲授法是一种最普通最常见的培训方法,也是传统的培训模式。具体来说,就是采用集中办班的形式,老师系统地向学员讲解需要掌握的业务理论知识,使学员逐步理解、消化和吸收。课堂讲授法是一种比较经济、有效的培训方式,利于学员在有限时间内学到较多的基本知识,也易于考查培训的进度。但随着培训对象综合素质的不断提高,现代教学手段的不断发展,讲授法的缺点也显而易见。一是沟通单向性。讲授法体现了组织传统的权威主义架构,这种架构会引发受训者的一些消极行为,如被动学习和厌倦听课。此外,培训者和学习者之间交流思想的机会很少。二是难以因材施教。面向全体学员的讲授,很难顾及学员的个体差异。事实上,党校学员基础差别较大,单纯的使用讲授教学方法,难以使全体学员都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三是缺乏直观和感性。讲授法缺乏学员的主动参与,随着听课时间的加长,学员会注意力分散,兴趣减少,讲的知识容易忘掉。

  研讨培训法的弊端。研讨培训法是一种通过事先调查及报告的方式与其他学习者交换信息、研讨问题的培训方法。成人培训中,研讨法是仅次于讲授法广泛使用的方法。研讨法可以有多种组织形式,鼓励学员提问、讨论和争辩,有助于培养学员的综合能力,但此种方法也存在一定缺点。一是难于组织。它需要一个善于组织讨论的主持者,主持者必须善于引导参与者围绕研讨主题展开,否则,就会漫无边际,浪费时间。二是需要充分的时间。讨论前,每个参与者都需要做好讨论主题的准备工作,讨论的焦点要想有意义,有深度,需要充分的讨论时间。三是受到参与者学识水平的限制。研讨法的运用范围会受到一定的限制,研讨法的成功与否与参加研讨学员的学识水平密切相关。

  培训方法的选择会直接影响到培训效果。不论是讲授还是讨论的方法,单纯地使用这些传统的培训手段已不是很受学员的欢迎。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新的培训媒介不断出现,培训方法也在不断变化。我们必须革除传统培训方法的弊端,同时充分利用现代化的培训设施和手段,将传统培训方式与现代培训手段相结合,开辟教育培训新途径,探寻个性化的、互动的、经济实用的培训方法。党校教育需要针对不同的培训目的、培训对象和培训内容,采取相应的培训方式与多种培训手段相结合,满足培训需求、增强培训效果,将培训逐渐从知识灌输型转变成能力提升型,逐渐提高培训的吸引力。

改进党校主体课程教学

  主体课程教学,是党校教育的主要内容,要通过多种方法确保主体课程教学的质量。

  搞好入学教育的组织

  入学教育是党校教学全过程的重要环节,是学员学习、生活的开端。能否搞好入学教育,夯实理论学习的思想基础,能否开好头、起好步,对于圆满完成整个教学任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此,要注重着力抓好入学教育各个环节的工作,促进学员尽快实现从分散生活到集体生活、从工作岗位到学习课堂、从领导干部到普通学员的“三个转变”,端正学习态度,提高学员理论学习的自觉性。

  一要抓好开学典礼第一课。请领导参加开学典礼,讲好开学第一课并提出培训要求。学员们一进党校门就感受到上级领导的关心、重视和殷切期望,感悟到“一次教育,终身受用”的时代已经结束,继续教育、终身学习才是唯一选择。明确“知物由学,学之乃知”,学习开启智慧,成就事业的深刻道理。善诱学员“志于学”的渴望和探索未知的欲望,增强学员的学习力,提高理论武装,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坚定性。

  二要开展好“为什么学,学什么,怎么学”的大讨论。按照中央党校统一部署,组织学员学习中央党校开学典礼领导同志重要讲话精神,搞好教学说明,部署好教学内容,明确教学计划,提出教学要求,并结合学员“两个带来”,组织好各学习小组的讨论。使学员理清思路,明确为什么学,知道学什么,懂得怎么学,提高学员珍惜机遇,刻苦读书,志在学以增智、学以立德、学以致用的自觉性。

  三要组织好入学的第一次摸底测试。为搞好教学,摸清学员入学时政治理论水平状况,也让学员对自身学习有个正确评价,严肃认真地组织好实名制、闭卷式,不记成绩的摸底测试,尤其要做好试卷讲评工作。学员可以澄清模糊认识,看到自身存在的不足和差距,激发由“要我学”向“我要学”转换的内动力,提高学习的主动性。

  摸清理论学习需求

  加强需求调研,全面深入地了解并掌握学员的学习需求、学员所在单位的培训需求,是做好党校教学工作的基础。

  坚持常年与有关部门和单位组织人事部门联系,就如何做好党校工作,广泛征求意见和建议。特别是在每期党校招生工作告一段落、学员名单基本确定后,都要主动与学员所在单位进行沟通、联系,着重了解学员所属部门、所在岗位的工作情况,学员接受教育培训情况以及在实际工作中面临的实际问题等。

  学员入校后,要利用多种形式进一步深化、细化对学员的了解。比如,通过拓展训练和团队建设,基本了解学员的心理特征、性格特点。通过交流“两个带来”,帮助学员明确学习目标、努力方向。通过跟班听课,掌握学员的学习习惯、学习效率。通过业余时间的联谊、访谈,形成密切联系、增进感情的良性互动。通过培训需求调研,真正做到掌握组织要求和学员需求,在制定教学计划过程中做到了以需求为导向,增强教育培训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同时也提高学员的主观能动性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严格实施主体课教学计划

  党校要紧紧把握好党校姓党原则,坚持学马克思列宁主义要精、要管用,认真贯彻执行好中央党校办学有关部署,落实好中央党校“统一教材、统一计划、统一证书”的“三统一”要求,着力在实施党校主体课程上下功夫,花气力,求实效。

  一要严格执行中央党校教学计划。教学计划体现了中央党校办学宗旨和基本要求,体现了中央在一段时期内对搞好党校教学的新要求,具有刚性约束力。要在严格执行中央党校教学计划上下功夫,完成好规定动作。 

  二要力求课程安排科学合理,务求实效。课程设置要依据总体教学计划严谨有序地进行,做到张弛有度,劳逸结合,要为学员创造适宜学习的环境与资源条件。让学员做到心中有数,一定要提前制定每周学习课表,让学员学会对自己负责,学会管理自己的学习。除要“坐得住”,完成听课内容外,还要自觉根据周课表设定的必读书目“读得进”。同时还要按时撰写《学员学习手册》规定单元规定篇幅的读书笔记和“写得出”研讨提纲,让学员学会掌控自己学习进度,择选适合自己的预习、自学方法,增强学习的自律性。

  贯彻两为主、一加强的方法

  党校两为主、一加强的教学方法,就是自学为主、读原著为主,加强研讨。党校学员区别在校学生具有学历高、职级高的显著特点,又具有成人教育自主学习、紧贴实际、适度灵活的教学规律。针对这种党校学员的特殊性,要采取学员自我管理式学习和互动研讨式学习。

  党校学习过程中的自学问题,是教学管理的难点。学员党支部、班委会应该就如何搞好自学问题进行专题研究,创新学习方法,比如由学员导读教学计划中的重点篇目。以导读的自学方式进行集体学习,一是避免自学流于形式。二是导读的过程促使学员率先熟读吃透原著精神,提高自学效率。三是锻炼学员的归纳、概括和分析能力。四是提升学员的演讲表达能力,有利于开展业务工作。五是帮助其他学员加深对原著的理解,实现学学相长的教学目的。

  组织好研讨交流,促进学学相长。要坚持以团队学习为基础,以理论学习为主线,以澄清问题为导向,认真组织好互动式学习。在组织每个单元的小组研讨、大会论坛时,要让每个学员“说得好”,运用适合成人互动式学习的多样化方法,创造宽松的学习讨论环境,鼓励学员学会交流和倾听,以“空杯心态”、“稻穗心态”和“童年心态”,开心、开眼、开悟地进行研讨和交流。在主动参与的过程中,各抒己见。特别是组织大会学员论坛或组织分论坛时,要让学员做好充分准备,谈出想法,阐明观点,传递知识,达到思想上的交流。尽量采用“讲而非读法”,做到有稿不念稿,以演讲的方式,形成上下互动,增强亲和力。
积极开展研究式教学

  党校教育有很多方法和途径可循,其中研究式教学法对提高教学质量已经显示出积极有效的作用。研究式教学的目的,从根本上说是让学员对党校所教授的理论知识学深学透,入心入脑。实践表明,研究式教学对于学员深入领悟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深化对理论基础的理解和把握,提高研究现实问题的能力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

  抓好课题研究

  课题研究工作贯穿党校教学过程始终,对于学员深入理解、掌握和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能够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这种研究问题的习惯一旦养成对于提升学员今后工作水平是极其有益的,是一项党校教育的长远目标。课题研究要把握以下几个环节。

  领导重视,全员参与。党校领导要关心,教学管理人员在执行过程中要细心,学员在落实过程中要有决心,分工合作,树立学员是课题研究主体的思想,发挥好教学管理人员的指导和督导作用。

  选题立项。选题立项主要从“两个带来”材料中挑选,全体学员讨论通过,立项题目要有现实意义,更要有前瞻性。在选题立项过程中,党校教学管理人员要监督指导,调动学员积极性。

  成立课题研究组。坚强有力的课题研究小组是做好课题研究工作的根本保障。首先依托党小组,推荐课题研究小组候选人,经党支部研究讨论通过,确定课题组成员,每个课题组一般由3—5名具有代表性的学员组成。

  理论分析和调查研究。课题研究主题确定之后就要进行理论分析和实证性调研。理论分析的重点是用什么方法和原理研究课题,确定课题主脉和理论基础。实证性调研工作要点面结合,突出重点,把握全面,充分利用好基础数据和实践案例。

  撰写报告。课题研究小组负责报告的撰写工作。课题研究报告初稿形成后要经过党小组研究讨论,多方论证,提出问题,指出缺点和不足,课题组根据讨论意见和建议进行修改,再次经过党小组讨论,党支部和课题组成员共同研究论证,形成比较可行的课题研究报告。

  党校审定。党校重点审查报告中运用党校所学理论和方法研究问题的情况等。课题研究的主要控制点是在各环节上,要使课题研究成为全体学员的研究而不是几个人的研究,成果是全体学员创造的,教学管理人员要积极参与课题研究的全过程。

  抓好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法是围绕教学目的,将真实问题典型化处理,形成案例(通常为书面形式),让学员利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探讨成因,提出对策,通过独立研究和相互讨论的方式,提高学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方法。

  正确认识案例的特点。通常来说,案例有四种类型:单个问题、独立事件、组织问题、上述问题的有机结合。案例的三项基本要求,一是真实可信。案例一定是源于实践,是经过深入调查研究而形成的,应与相关的理论知识有直接的联系。二是客观生动。案例不是简单的事件、数据的罗列,编写案例可采用场景描写、情节叙述、心理刻画等等各种手法,但不可暴露案例教学的意图。第三,无固定答案。案例中问题的对策应由学员给出,不同的解决方法会产生不同的效果,案例对策越复杂、越多样性,越有价值。案例分析可以集中于一个人、一个事件和一种情况。案例编写要综合考虑所需信息、实际问题、解决方案、最好的措施和防止未来出现类似问题等。

  熟悉案例式教学的基本模式。选好案例,教学前将案例发放到学员手中研究学习,熟悉案例内容和问题,准备好发言提纲。小组讨论,针对案例中显性的和隐性的理论问题进行梳理,整理好大家的问题,提出和完善对策。全班交流,由小组代表陈述对案例的分析和对策。教师对学员的发言进行总结评价。这几个环节,对于保证案例教学质量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案例教学适用于所有培训班次,尤其适用于政工类培训班。只要学员具有一定的理论水平和实践经验,能对一般性问题做自己独立的思考,都能接受案例式教学方法。目前,党校可以利用学员来自不同行业并拥有丰富的实践经验的有利条件,在学员中征集好的案例,精心选编经典案例,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改进案例教学的内容和方式。通过教学经验的相互交流,实现案例教学的持续性改进。

  案例教学对理论教学有积极作用。案例教学法具有多种优点。生动具体,直接易学。案例采用直观、生动的形式,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易于学习和理解。学员踊跃发言,现场互动热烈,学员能够在更深层次上领悟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以及发展中的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强调全员参与和主动性。案例教学的主体是全体学员,所有学员都参与进来,对案例所提的问题进行讨论,在相互学习过程中找到最佳决策。提高学员解决问题的能力。案例教学追求的不是唯一的解决问题的答案,而是在开放的教学环境中,让学员在讨论中获得知识、经验,在讨论中学会与人沟通,提高学员处理人际关系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抓好学员论坛

  学员论坛是学员解放思想,思考问题的一块阵地,能够使学员运用所学理论和方法研究分析问题,给学员一个展示思想成果的舞台。

  从某学员论坛的实施情况看,学员非常投入,不管是主持人还是主发言人,每一个论坛的小组成员都作了精心准备。学员以条线的主要业务为基本主题,或介绍主要做法、具体措施、成果体会,或抛出疑难和困惑,寻求答案,或谈改革思路,创新设想。提问一针见血,有机制层面的、理念层面的、职能定位层面的,也有操作层面上的。主发言人抛砖引玉,引发众多的提问、思考及答疑后的再提问、再思考,研讨热烈而深入,真正体现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参与人数上看,显示出广泛的参与性。通过开展这一活动,激发了学员理论学习的兴趣,形成理论探讨的氛围,进一步深化理论学习效果。

  抓好论文写作

  注重从“两个带来”中选题,提高论文的质量。党校学员毕业论文主要是以研究探讨为主,通过写作把领悟到的精髓渗透在论文之中是关键,做到学有所得,学有所用。

  要提高论文质量,应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早布置,提前有意识地向学员布置论文,给学员一个思考的时间,这个阶段是基本理论学习即将结束之际,学员头脑中的新思路、新想法、新观念正在逐步成熟,有运用新知识新理论的积极性。二是指导写作。安排有经验的教师进行论文撰写前的指导,从选题、内容到形式给予全面的辅导,让学员更快地进入论文撰写角色。三是分类评价。理论类和综合类的论文主要请党校老师评价,行业类的论文主要聘请部门有关领导和专家评价。四是交流互评。学员在交流互评中相互学习,汲取意见和建议。

 综合运用现代培训理论与方法

  《2006—2010年全国干部教育培训规划》指出,为了适应提高干部素质和能力的需要,积极推进培训模式的创新,切实提高干部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坚持和完善组织调训、在职自学等制度,大力推行干部自主选学、在线学习等方式,为干部参加学习培训提供多样化的途径。加强培训需求分析,科学设置培训班次,不断完善课程设计和培训内容。根据干部学习培训的特点,进一步提高讲授式教学质量,加大研究式教学力度,大力推广案例式教学,积极开展模拟式、体验式教学,把教育培训同调查研究结合起来,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

  传统的教学方法是以教师为中心,侧重于知识的单向灌输。但领导干部的学习需要教与学互动,充分调动学员的积极性,发挥学员的主体性作用。现代新兴的一些培训方法则是以学员为中心,学员是课堂的主体。党校教育的特殊性决定党校教学必须把教育培训与实践锻炼相结合,引入新的培训方法,在培训过程中提高干部的综合素质和领导能力。

  党校学员大多数是担任一定职务的领导干部,他们不但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而且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党校教员在理论上有很大的优势,对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有较为全面、系统、深入的研究。开展教员与学员之间、学员与学员之间的双向互动,通过教员的引导、学员的启发,充分发挥教、学两方面的比较优势,实现教学相长、学学相长。

  不断改革创新教学方式。认真研究党校教育的规律和特点,积极推进培训方式的创新。根据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用讲授、灌输的办法加强政治理论的宣传教育,用体验参与的办法加强理想信念、意志品质类教育,用实践模拟的方法开展素质能力教育。

  引入拓展训练法

  拓展训练是一种现代人和现代组织全新的学习方法和训练方式。它利用奇、秀、峻、险的自然环境,通过独具匠心的设计,在参与者解决问题和应对挑战的过程中,达到磨炼意志、陶冶情操,完善自我、熔炼团队的培训目标。

  拓展训练通过多种活动方式寓教于乐。主要的活动方式有传球、盲人方队、过雷区、越电网、信任背摔、空中飞人、抛沙包、攀岩、团队墙等项目。这些项目的挑战形式可以分为三大类。第一,团队挑战。团队挑战的项目,如过雷区、越电网、信任背摔等活动,目的在于使大家在共同努力克服困难的过程中,增进小组成员的友谊,增进信任和支持,同时增强团队的凝聚力和集体荣誉感。第二,领导关系挑战。领导关系挑战形式的项目,如抛沙包,是试图探索领导行为的影响因素和团队面对挑战采取哪种方式克服困难的影响因素。第三,个人挑战。如空中飞人等项目,目的在于考察个人的自我激励能力、适应能力、忍耐力、自信心、思考能力和个人的心理素质,以及决策能力等。拓展训练通过多种活动形式最大限度地开发出学员的学习潜力,也在最短时间内实现破冰,达到挑战自我,熔炼团队的目的。

  在党校教学中,拓展训练法适于在处级班、中青班次大力推广,因为学员相对年轻,身体素质较好,参加训练富有热情,敢于也易于接受挑战。在局级班和省部级班次,鉴于一部分学员年龄偏大,而拓展活动可能出现危险,年龄偏大的学员应对危险的能力相对较弱,拓展训练活动可以设置成选修课,给学员充分的自由选择空间。党校教学必须根据不同班次学员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拓展训练活动及选择相应的活动项目,才能达到预期的培训效果。

  开展模拟式教学

  模拟法是指在模拟具体工作情景下,通过对被测对象的行为加以观察与评估,从而鉴别、预测受训者的各项能力与潜力。此种方法常被用于管理和人际关系技能的培训。

  模拟式教学通常通过模拟游戏法来实施。模拟教学法的实施有以下三个步骤:一是准备。挑选与培训目标、学员规模和学员兴趣相适应的游戏,对剧情、角色和规则进行调整和修改。二是实施。以培训者提出游戏简介为开始,一些游戏规则可在游戏间插入介绍。游戏进行时,培训者全面指导,负责传递信息、调度设备、计分和进行必要的调节。三是总结。培训师总结游戏期间发生的活动、各种决策的效果、各种策略之间的相互影响、游戏涉及的价值观、学员感受等。

  模拟式教学易于激发学员的积极性,改善学员集体的人际关系,日益受到培训者和学员的喜爱。模拟式教学可用于初级班次的培训,也可用于高级班次的培训。

  运用头脑风暴法

  头脑风暴法是充分发挥学员想象力,利用集体智慧进行创造性思考,进行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头脑风暴法是美国的创造学家奥斯本于1953年正式提出。此种方法原理是通过众人的思想“共振”引起连锁反应,产生联想,诱发出众多设想和方案。具体来说,就是主持者首先提出要讨论的问题,大家思考后进行发言,彼此不进行辩论,也不评判任何人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案,在短时间内产生大量创造性思想。

  头脑风暴法的实施步聚。主持者告知学员讨论的原则和题目。学员自由发言,主持者记录学员发言的主要内容。将发言内容进行分类、归纳和评价。找出具有代表性的最佳解决问题的方案。

  实施头脑风暴法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问题。选择一个好的主持者至关重要。参加者的小组规模以5—10人为宜。提前告诉学员讨论主题,方便学员搜集资料,做好准备。讨论时间在1—2小时之间,时间不宜过长。不要急于当场说出对方案的评价。头脑风暴法有利于突破思维定式,激发学员的创造力,在短时间内收到良好效果。头脑风暴法可先在处级班次试行,因为处级干部大多比较年轻,思维相对活跃,易于受到激发,产生联想,提出较佳的解决问题方案。

  实施体验式培训法

  体验式培训法是目前国际上流行的一种成人培训模式。体验式学习法是建立在假设受训者需要拥有展示个性的自由,能够适应与其他学习者共同协作基础上,通过参与培训,帮助受训者学会如何学习的一种培训方法。

  在体验式学习方法中,学员需要扮演多种角色:(1)讨论领导者。负责讨论的协调。(2)记录员。(3)观察者。观察者需要认真倾听、排除阻碍、帮助成员、承担责任等等。(4)小组成员。(5)资源者。资源者需要根据小组需要,提供信息。(6)培训者。

  学员通过亲身参与,扮演不同的角色,不仅利于提高学员的学习和实践能力,还会使他们对学习和工作都产生一种新的理解和认识。体验式教学方法适用性较强,适合在所有班次推广。 

  党校还需要根据领导干部学习培训的特点,把干部教育培训的普遍性要求与不同类别、不同层次、不同岗位干部的特殊需要相结合,积极探索其他的新的教学方法。每一种培训方法都会产生不同的培训效果。我们选择和实施新的培训方法,旨在增强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进一步提高干部教育培训的水平。
把握教学方法创新的几个关系

  根据党校教学创新的实践,党校应该在教学方法创新中把握四个关系。

  第一,理念创新与方法创新。党校人应始终保持事业上的进取心、思想上的敏锐性和观念上的创新意识。理念上有新突破,思想上有新境界,工作上才能有新方法、新举措,才能跟上新形势。

  党校在教学活动的组织和学员管理方面积累了一套比较完整的经验。但在今天这样一个飞速发展的信息时代,经验也可能成为一把双刃剑,它既是一笔无形的财富,但同时也可能成为一道束缚手脚的枷锁。如何在约定俗成的框架内,不断推陈出新,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道难题。改革创新是搞好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推动党校发展的必由之路。唯有创新才能有新出路,唯有创新才能有新发展,唯有创新才能有新作为。

  思想上的新境界应包含两个层面。一是追求卓越、永不满足的精神境界;二是具有一定层次的理论素养,具备较高的学术境界,以保持政治上、思想上的敏锐性。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中央党校要求党校教育工作者不断提高自身的素养,正是出于这方面的考虑。多年来的办学实践也证明,永不知足才能永远追求,不断提升学术境界才能跟上不断变化的形势发展需求,也才能保持党校办学强大的生命力。

  第二,创新过程与效果评估。引入现代企业培训的评估环节,提高党校培训的质量。现代企业培训由需求分析、方案设计、组织实施、效果评估四个环节构成,是一个逻辑严密环环相扣的整体,缺一不可,尤其是效果评估这一环节。通过评估确定培训的价值和质量,是对培训是否达到预期目标和要求的一次全面验收。效果评估通常分四个层次:第一层次评估学员的满意度,包括对课程设计、授课水平、组织管理、后勤服务等方面。这是基础性评估。第二层次的评估进入实质性阶段,学员接受培训后学到了什么,评估学员的训后收获。第三层次评估学员受训后的行为改变。第四层次是将个人绩效提升的一部分作为有效培训带来的收益。

  第三,继承传统与不断创新。党校培训的主体课程,是必须严格执行的,也是中央党校为保证教学质量而设置的底线,理应严防死守。小组研讨、大会交流、教学考察等每一个教学环节都打不得半点折扣,这是党校办学的基本规律。创新动作不宜过多,但毫无创新又会因过于教条、过于程式化缺乏活力。为了做到既尊重规律,又突出个性,既善于继承,又勇于创新,就需要准确把握二者之间的辩证关系,掌握合适的“度”。

  第四,创新方法与改进不足。党校应针对创新方法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寻求解决办法。每一种创新形式都有自身的局限性。比如,课题组研究受经费、人员的限制不宜大面积推广。部分学员论坛主发言人受业务或学术水平的限制,对其他学员提出的问题有时难以作出圆满回答。案例教学受选题、信息量等因素的限制,难以形成高质量的分析报告。为弥补以上不足,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扬长避短,灵活运用,不断改善培训效果。

   党校教育工作八论:六论教学管理教学管理,是“教”与“学”的重要联结点,是党校教育质量的重要保证。从严管理是要求,民主管理是形式,科学管理是目标。只有把三者有机结合起来,注意综合运用,才能实现有效管理,保证教学活动顺利开展。

  党校教学工作的全过程包括三个重要环节,即“教”、“学”、“管”。加强教学管理也是保证党校教学活动顺利开展、提高党校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的重要手段。

  不可或缺的教学管理

  只有通过加强教学管理工作,才能培养执政兴国的人才,才能完成党校应担负的大规模培训干部、大幅度提高干部素质的战略任务,才能提高党校教育培训工作的质量。党校教学管理要做到从严管理、民主管理和科学管理,并统筹处理好三者的关系,注意综合运用,才能实现真正有效的教学管理。

  从严管理是必然要求

  从严管理是体现党校姓党、体现党校管理严肃性、党校纪律性的重要方面,也是我党从延安时期党校创建开始形成的优良传统,是党校发展的必然选择。在党校教学管理过程中,坚持从严管理,是强化党校教学管理工作的必然要求,也是促进党校教学管理工作规范化、制度化的必然要求。党校作为党员教育的重要基地,培养党的领导干部的殿堂,必须坚持从严管理,从严治校,为学员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坚持从严管理,首先要保证制度的严肃性。要求党校学员严格遵守校规校纪,制度面前人人平等,这是加强教学管理工作、保障教学活动顺利开展的前提。要把从严管理贯穿到教学管理的各个环节,包括考勤中的签到、请销假,学籍管理,学习管理,党性党风教育,生活管理,课堂纪律规定,学员党支部工作,学员的考核、考评等等,要制定相应的管理办法,提出严格规范并具可操作性的要求。一些党校尝试引入ISO9000党校质量管理体系,有效地保障了教学管理工作的严肃性。在现有制度基础上,引导学员严格遵守校规校纪,以保障有序的教学环境。

  从严管理就要强化政治纪律。从严管理不仅仅是对于党校学员的要求,也是对党校教学管理人员的要求。党校教育不同于一般的国民教育,也有别于一般的干部教育。党校的一切教学活动都必须严格遵守党的政治纪律。党校教育的这种特殊性对党校的教学管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学管理人员有极强的党员意识、党性意识和政治意识,在教学管理过程中严格执行党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对学员负责,对党校负责,对党负责。

  民主管理是重要形式

  民主管理强调党校的人性化管理,侧重体现以人为本,通过发挥个体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来充分体现党校管理的民主化,体现党内民主建设的成果。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线。党内民主建设是加强我党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方面。党校在教学管理方面实行民主管理,使党校成为了党内民主建设很好的试验田。党校加强民主管理,也适应了领导干部学员作为成人学习的特点和规律,能充分发挥学员特长,调动其积极性,同时,更使其思想的交流有了民主和谐的氛围,真正做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民主管理应成为党校教学管理的重要形式。党校学员不仅仅是接受教育的对象,也是推动党校民主管理的主体。学员的自我管理,是党校民主管理的重要体现。

  首先,在班级管理中充分实行民主管理。一是充分发挥临时党支部(班委会)和学习小组的作用,充分发挥支部成员的骨干作用。在开学后,学习小组组长在分组后通过本组成员民主推选产生,学员根据自己的判断选出真正愿意为大家服务、真心实意为集体做工作、能力强、群众关系好的学员做本组组长。在这样的学员管理机构中,既有组织任命的临时党支部(班委会)成员,又有学员选举产生的班级管理成员,相互补充,一起成为班集体的核心力量。二是充分调动学员的积极性,提高学员的班集体认同感、主人翁意识和对班集体工作的参与度。通过成立各种团队,明确责任人,使学员真正成为党校学习生活的主体。一方面保障了有组织信任的支部成员在班级管理中发挥骨干作用,另一方面又广泛调动了学员参与班级管理的积极性,让学员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在新的集体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在教学相长、学学相长中作出自己的贡献,实现有效的、真正的民主管理,最终达到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根本目的。

  其次,营造民主氛围。一方面体现在学员的交流研讨中。努力营造民主学习的氛围,坚持党校学习“不扣帽子、不抓辫子、不打棍子、不装袋子”的“四不”要求,认真落实“研讨无禁区、宣传有纪律”的原则,在民主氛围中将学员的思考引向深入。努力让学员做到敞开心扉,敢于讲实话、说实事,表明自己的观点,做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另一方面体现在学员积极参与党校组织的各种学习活动中,包括课题研究、社会考察、党性锻炼、学员论坛、研讨交流等。只有了民主宽松的学习氛围,学员就会全身心投入到各项学习活动中,使党校教育真正收到预期效果。

  科学管理是重要手段

  科学管理就是要实现党校教学管理科学化,这是加强党校教学管理工作的重要手段,也是提高党校教学质量极为重要的途径,是党校教学管理不断发展的必然趋势。党校教学管理的科学化可以从两个层面体现,一是管理制度的科学化,二是管理手段的现代化。要做到党校教学管理的科学化,就要努力使教学管理规范化、制度化,规范各个教学环节的管理。规范化就是从招生到教学计划的制订、教学内容的安排等一切教学活动纳入规范化管理,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和相关制度。通过规范化逐步实现制度化。有了制度就有了依据,就能严格进行管理,最终实现管理的科学化。

  党校教育管理科学化,还包括教学管理手段的现代化。简单来说,就是通过现代化教学设备,如计算机、电脑软件等辅助教学管理工作,以促进教学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如,新的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的尝试引入,借助计算机系统更好地促进培训质量和水平的提高。一些部门党校通过创建教学管理软件系统来进行学员报到注册、作业提交,在网络上建立主页实现教育资源共享等等。这一系列现代化手段的运用,将使党校的教学管理工作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从严管理、民主管理和科学管理是加强党校教学管理工作不可或缺的三个方面。从严管理是必然要求,民主管理是重要形式,科学管理是重要手段。在党校的教学管理实践中,只有把三者有机结合起来,统筹运用,才能保证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保障教学效果的不断提高。

  以管促学是重要保证

  党校以管促学,就是要用制度管理教学、管理学员,用制度管理党校的一切事务。这就要求我们,不仅要认真地从事教学管理,而且更要用心,精细化地去做好每一项具体工作。要注重把教学管理中较为成功的做法,所取得的经验用制度的形式固化下来,充分发挥制度建设对党校教学管理有序进行的保障功能,实现教学管理的程序化、规范化、制度化。

  一要建章立制,制定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根据《中国共产党党校工作暂行条例》和中央党校的有关要求,建立、健全一系列管理制度。这比其他任何要素更加管用、稳定持久,更能规范学员的行为。我们要明确对学员的学籍管理、学习管理、课堂管理、生活管理办法,体现“规矩”、严格要求。要把“方圆”的触角延伸到党校的各个角落,渗透到党校生活的方方面面。以严谨的制度管理规范人,使学员做到学习有章可循,生活有纪可依,不断提高学员执行“律令”的能动性,维持正常的教学秩序,保证教学质量,提高整体教学管理水平。

  二要充分发挥学员党支部的思想和组织保证作用。党校学员党支部的作用,在于推动学习、服务学员、凝聚力量、促进和谐。为发挥好其作用,应指导学员党支部开展先进性教育,形成学员党支部先进性具体标准;组织参观革命圣地,重温入党誓词,增强党性观念;组织警示教育,做到廉洁自律常抓不懈,反腐倡廉警钟长鸣。

  三要加强督促检查,确保各项制度落到实处。要实践其所信,励行其所知,强化教学管理,提高对各项制度贯彻落实的执行力。一是严格考勤,保障学员在有效有限的学习时间里学有所成。二是注重对自学情况的监督和检查。三是单元内量化的重点读书笔记和规定撰写研讨提纲完成情况的自查、小组互查、班级抽查及讲评工作。四是注重加强与学员选送单位的沟通协调,对其在校表现,利用可能机会与学员选送单位领导交换意见,形成内有动力、外有压力,内有自觉、外有约束的管理机制。

  文化管理是必由之路

  伴随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总趋势,处理好理论学习与发挥文化软实力的关系,发挥好先进文化特有的渗透力和潜移默化作用,丰富党校精神文化生活,推进和谐校园文化建设,不仅是广大学员的热切愿望,也是新时期办好党校的内在要求。

  一要注重人文关怀、心理疏导,分类指导、整体推进。针对参训学员龄差大,岗前培训和正常轮训不一,知识、能力、水平参差不齐的状况,一是需要以学员为本,摸清底数,把握脉搏,有的放矢地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做管理的有心人。二是需要党校管理者扮演多种“角色”,了解和解决学员学习中的问题,做学习的知心人。三是需要融入学员之中体察学员心中所想,解学员生活所难,帮学员生活所需,做生活的贴心人。

  二要做好学习宣传,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党校为使学员练就“能说会练的真把式”,要把办好网页,出好简报、墙报,布置党校文化长廊等作为提高学习力的有效载体来抓,为学员提供一个公工研讨文章、交流学习体会的平台,开设一个了解知识、掌握学习动态,刊登和展示才华的窗口。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增强教学管理与服务的效能。

  三要组织积极、健康、向上的文体活动,打造和谐校园文化。乐学员之乐者,学员亦乐其乐。为保证学员具有正常学习的身体条件,满足大家娱乐健身和求知、求新、求美、求乐的心理需求。通过组织丰富多彩、寓教于乐、寓教于趣的活动,陶冶学员情操,增强党校吸引力、向心力、凝聚力,营造团结和睦的班级氛围,推进和谐校园文化建设,促进学员的全面发展。

 贯穿全程的科学管理

  党校的科学管理,就是遵循党校教育规律和领导干部学习规律,把科学的管理理念与方法运用于党校管理。科学管理应贯穿于教学计划、教学组织和教学评价等各个方面,充分调动每位学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第一,教学计划制订的科学化。教学计划是党校教学组织的纲领性文件,对保证培训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党校在认真执行教学计划的同时,适当增加本部门特色课程。为做好特色课教学,要认真开展需求调研与设计。一是了解组织需求,二是了解学员个人需求,三是对学员的“两个带来”问题进行归纳整理,根据学员专业岗位对特色课进行调整,同时将学员专业岗位方面的问题反馈给授课教师,使教师授课尽可能做到有的放矢。在修订教学计划时,坚持理论性和实用性相结合的原则,采取上下结合、横向联系、动态管理的办法,使教学内容达到“三贴近”,即贴近中央精神、贴近部门实际工作、贴近党员领导干部提高综合素质和管理能力的学习需求,力求教学计划科学实用,确保党校教学组织的科学合理。

  第二,教学组织工作的科学化。教学组织工作是党校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现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只有抓好入学教育、自学、研讨、中期考察、调研、党性锻炼、论文写作等关键环节,才能确保教学的科学和规范。一是要抓好入学教育,实现“三个转变”。二是做好学员自学的检查督促,定期检查《学员学习手册》,督促学员认真自学。三是组织学员深入开展研讨交流,提倡学员结合工作实际和思想实际,讲真话,讲实话,探讨和解决一些现实中的难点、热点问题。四是要求学员把党性锻炼贯穿于培训始终,分别制订党性锻炼计划,经常进行对照检查。五是抓好论文和调研报告写作,要求学员结合工作实际,运用所学理论解决现实问题,形成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新思路。

  第三,教学效果评价的科学化。对党校培训效果的评价,是检验培训目标达成度的重要环节,培训效果的评价对于查找问题,总结经验,改进工作意义重大。培训效果的评价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对学员学习效果进行评价。对学员学习效果的评价包括对学员学习过程中的学习效果评价和学习结束后的效果评价。在学员入学时进行摸底测试,掌握初始水平和学习进展情况。及时检查学员自学情况。对学员毕业论文和调研报告组织专家评阅。对学员培训期间参加班集体活动、参观考察情况进行纪录。学期末,对学员进行综合考评。另一方面,学员对教学组织的评价。组织学员填写教师教学效果评价表,根据学员评价选择调整面授教师。通过个别谈话、学员座谈会、问卷调查等方式了解学员对教学安排和教学管理人员工作完成情况的评价。学期末,要求学员在个人总结中对参加党校学习的整体情况做出评价。培训班结束后,结合教师教学效果评价、学员总结、党支部总结、教学总结等认真进行综合分析,从中分析教学组织、教务管理和后勤服务等各方面的经验和不足,不断改进党校工作。

推进规范的质量管理

  《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指出要实现干部教育培训的规模和质量、效益的统一。《2006—2010年全国干部教育培训规划》要求把提高干部教育培训质量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为提高干部教育培训质量指明了方向。面临新形势新任务,党校工作必须引入新的管理理念,提高教学质量,规范管理工作,促进党校教育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中央党校中央国家机关分校从2007年秋季开始把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引进教学管理工作中,初见成效。

  ISO9000是由国际标准化组织负责制定、发布的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系列标准。自1987年发布以来,已被世界150多个国家和地区采用,被广泛应用于工业、经济、文教和政府的管理领域。该系列标准具有较强的指导性和实用性,是一种既符合逻辑又注重实际,为国际认证评审机构普遍承认的质量保证体系。贯彻实施ISO9000标准,是通过控制组织的工作过程来保证各组织的产品(包括服务、过程、软件、硬件、流程材料)符合顾客(服务对象)、法律法规和管理、技术规范等要求。引入ISO9000标准可以树立全新的干部教育培训质量观,即全面素质质量观,实现党校教育培训的可持续发展。

  ISO9000族质量标准体系是一种国际公认的科学的管理模式,其主要思想方法体现在“质量管理的八项原则”、过程控制和PDCA循环。纵观质量管理体系的管理规则和要素要求,ISO9000管理体系所采取的是过程控制、目标管理的模式。归结起来可分为四个模块:管理职责、资源管理、产品实现和测量、分析与改进。

  体系建设的必要性

  当前,我国干部培训正在朝着规模化和规范化的方向发展。既要扩大培训规模、加大轮训力度,又要确保培训质量,这是党校目前面临的普遍性问题。在现代社会中,管理就是一种生产力。在教学资源、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既定的情况下,必须依靠提高教学管理水平来保证教学质量。党校教学质量管理体系,是加强教学质量管理的有效工具,也是提升党校培训质量的有效途径。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有利于促进党校教学管理的制度化,降低管理成本。党校教学质量管理体系建设是一个参照质量管理理论标准提炼管理经验的过程,也是对党校培训规律的总结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党校能把掌握在班主任、学员、老师等个体或者某一个具体部门的实践经验,提升为系统化的、可操作的制度。当这种制度转化为日常管理的自觉行为,大大降低教学管理的成本,实现教学活动的制度化。

  第二,有利于提高党校的教育质量。中央党校中央国家机关分校由于其办学性质的特殊性,目前还存在这样几个问题:一是各部门分散办学,教学管理难以规范,教育质量参差不齐,教学资源难以共享。二是管理过程、操作方法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三是以经验型管理为主,采取师傅带徒弟的方式。四是缺乏稳定性,教学管理人员的变动带来教学效果的波动。教学质量管理体系的建设,可以把培训工作中的重要环节与有关要求,形成一种相对稳定的规范性管理制度,进一步优化党校资源配置,增强竞争力,促进党校科学管理。第三,有利于提高党校的服务意识。质量管理的八项原则的首要原则就是“以顾客为关注焦点”,通过推行质量管理体系,树立学员是消费者,党校是服务者,党校要为学员服务的理念。

  关键术语的理解

  建立符合ISO9000标准的党校教学质量管理体系,正确理解标准中的相关术语非常重要,只有理解了相关术语,才能理解质量管理体系文件中的相关内容。

  第一,产品。ISO9000族标准指出,产品有四种通用的类别:服务、软件、硬件、流程性材料,一个组织的产品属于哪种类别,取决于其主导成分。党校向学员提供学习、生活的设施、设备,通过教育、教学、管理和服务,向学员提供知识、信息、方法和技能,使学员的素质与能力得到提高。这种帮助干部提高素质与能力,增长知识的过程以及学员素质、知识、能力的增值,就是党校教育的产品。

  党校的教学服务不同于其他行业的硬件产品,也不同于其他服务行业的服务产品,是一种特殊的服务。首先,党校教学服务的对象是具有不同个性、不同文化知识基础和经历的在职领导干部。其次,党校的教育教学过程是党校管理人员与学员双向互动的过程。第三,党校的教育教学的效果不仅取决于办学条件、教学计划,还与党校管理人员的水平、经验、工作态度等密切相关。这些特征必然会影响到质量管理体系的构建。

  第二,顾客。ISO9000族标准把“顾客”定义为“接受产品的组织或个人”。党校的顾客是以学员为直接“消费者”的多个群体。党校把教学服务直接提供给了学员,表面上看是参加党校学习的学员直接享受到这种服务,但学员所在单位和行业主管部门为学员提供了学习费用,这就形成了提供产品和接受产品的消费关系。党校与学员之间是顾客关系的一种,党校的顾客还应包括学员所在单位、行业组织,因为部门党校要为行业发展培养人才,要为国家发展、为党的执政能力的提高培养骨干。党校教育既要满足学员的要求,还要满足用人单位的需要,更要符合党和国家的根本利益。

  第三,质量。ISO9000族标准对质量的定义是:“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对于党校来讲,质量是指党校教学服务的固有特性满足学员和党组织要求的程度。归纳起来,党校教学服务的特性可表现为功能性,如教学、食宿、社会实践等;知识性,传播知识与技能,有独特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等;可接受性,教学的内容、方式等能被学员接受并转化为干部的素质与能力;安全性,如教学活动、文体活动、食宿等方面的安全保证。党校教育质量的实质就是这些固有特性满足学员和党组织要求的程度。

  第四,过程。按照ISO9000族标准,“产品是过程的结果”。党校的教学服务过程可分为教学管理、教务管理、党性锻炼和后勤服务四个方面。教学管理过程,是指向学员传授知识、技能的教育过程,包括教学设计、教学准备、教学实施和教学反馈等部分。教务管理过程,是指对学员的日常管理活动过程,包括学籍管理、生活管理、各种日常活动的管理等。党性锻炼过程,是指以坚定信念为主要内容的一系列活动过程,如革命传统教育、党性分析、警示教育等。后勤服务过程,指对学员提供的学习、生活服务等各个方面服务的活动过程。

  体系建设的三个层次

  党校教学质量管理体系建设具有鲜明的层次性和内在的逻辑性,主要包括理念层面、制度层面和操作层面三个方面。

  第一,理念层面。党校教学质量管理体系建设过程中,需要明确三个基本理念。

  顾客中心的理念。满足顾客需求,是质量管理的起点。党校既要考虑学员的要求,又要考虑学员单位的要求。 

  持续改进理念。持续改进是教学质量管理体系的生命力所在,也是教学质量管理体系的关键。教学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并不是寻求一劳永逸的管理规定,而是要求不断的加以改进和持续的调整完善。

  全员参与的理念。党校教学质量管理体系建设的过程是一个动态的参与过程。每一个流程中的每一个人和每一个要素都会影响教学质量。在党校的教学质量管理体系建设中要树立全员参与的理念,调动领导、学员和老师参与到整个教学质量管理过程中来。

  第二,制度层面。党校教学质量管理体系包括《质量手册》、《程序文件》和《工作文件》,这是实现教学质量管理的标准和依据。管理制度自身的科学性直接影响到质量管理的实施效果,在教学质量管理体系建设中起着基础性作用。在制度设计方面,需要重点把握三个方面的内容。

  选择关键流程和关键要素。教学质量管理体系是一个综合的流程管理体系。而每一个流程又包含着许多细小的要素。这就意味着首先要考虑哪些流程必须进入管理制度,每一个流程又可以细分为哪些要素,这些要素中又有哪一些必须以制度化的形式加以确认。选择包含这些要素的流程有八个步骤。1分析现状,发现问题;2分析质量问题中各种影响因素;3分析影响质量问题的主要原因;4针对主要原因,采取解决的措施。包括:为什么要制定这个措施?要达到什么目标?在何处执行?由谁负责完成?什么时间完成?怎样执行?5执行,按照计划和措施去实施;6检查,把执行结果与要求达到的目标进行对比;7标准化,把成功的经验总结出来,制定相应的标准;8把没有解决或新出现的问题转入下一个PDCA循环中去解决。

  精心设计接口。在选择好关键环节和关键要素以后,就需要认真设计各个流程的衔接程序(也叫接口)。一般而言,要找出关键程序和关键要素并不难,但是要设计好衔接程序并不容易,衔接程序就像高速公路的出口一样重要。衔接程序设计不当会影响整个教学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效率和运行质量。在什么地方设置衔接程序,在什么地方不设置衔接程序,需要反复的试验和选择。

  优化流程结构。教学质量管理体系的基本功能就是对各个流程进行重组和编排,形成有序和层次明晰的管理结构。各种流程本质上是不同的组织运行功能。在制度建设的时候需要努力把流程职能化。依据现有条件,尽量把不同的流程与组织机构和人员设置结合起来。有条件的单位还可以按照主体流程来设计机构和安排人员,尽量实现组织机构和人员编制的设计符合流程管理的需求。

  第三,操作层面。教学质量管理体系要付诸实施还需要做好操作层面的准备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要完善操作文件。一方面,要对质量管理的术语进行转换。由于质量管理手册的很多术语都是翻译过来的,因此很多地方的转换翻译并不对称。这些术语有可能符合术语要求但不符合工作实际,也有可能我们的工作实际需要的术语在标准里没有。在实践的过程中,需要不断对这些术语进行调整和修正,直到能够融入到党校日常工作实践、赢得普遍认同。另一方面,要把握关键程序和关键要素。简化管理流程和管理表格,但不能影响质量。要强化宣传和教育。通过会议、交流、培训等渠道宣传教学质量管理体系的科学性和实用性。加强教学管理人员运用和执行质量管理体系的培训,不断提高质量管理的意识,为教学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提供保障。

  要坚持规范性与灵活性统一。由于教学质量管理体系是一个很精确的标准体系,并不是所有的部门党校都具备落实这一体系的条件。另外,各部门党校的干部培训也有自身的特点。保留一定的操作自主权,有助于教学质量管理体系建设的不断升级与创新。

  党校教学质量管理体系建设本身也是一个持续改进的过程,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只有在理念、制度和工具层面对这一质量管理体系进行持续的改进,才能更好地实现培训质量的提升。 

  做好体系运行的重点工作

  一套系统、规范、科学的质量管理体系,能为组织带来先进的管理理念。一套科学的体系建立起来以后,其本身并不能自动带来效益和质量。建立体系的本质目的是积累先进的管理经验,规范人的行为。体系的优秀管理理念是用来改变人的思想,再转变为实际的行动。

  第一,注重文化建设,培育质量文化氛围。质量体系的有效性和连续性,是一个需要长期努力的艰苦过程,既需要体系本身的机制发挥作用,更需要一种文化的力量来支撑。质量保证最重要的因素是全员的质量意识,尤其是高层管理者(或领导)的质量意识。只有质量意识深入人心,真正接受质量保证体系的思想和观念,并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质量改进的过程中去,形成一种有形和无形的质量文化环境,才能使质量策划真正付诸实施。

  第二,更新管理理念,提高服务意识。只有转变理念,树立和提高服务意识,才能促进党校教学管理水平的提高。部门党校要在其全部过程中,始终以学员和学员派出单位为关注的焦点,真正了解和不断满足他们的需求,并作出灵敏反应,在最佳时机提供优质的服务,这是加强党校质量管理的关键所在。

  第三,及时总结,不断提高。要围绕党校教育质量,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各种规章制度。要对教学管理的各个环节,如开学准备工作、入学教育工作、教育教学过程控制、社会实践工作、论文撰写与评审工作、毕业工作、教学效果评价及改进等进行明确的控制和评价。要围绕结果评价,抓好过程管理,有效地预防出现不符合项,及时纠正出现的不合格问题,从根本上保证教学质量。

  第四,明确责权,各司其职。一个好的质量管理体系只有投入运行,才能发挥其作用。需要通过一系列组织精细、严谨、扎实的管理活动,将质量管理目标落到实处,落到管理的全过程。编写一套体系文件并不困难,但要真正付诸实施则非易事,而要保持有效运行则更难。体系的建设贵在实施,持之以恒。任何组织的“组织结构”内在关系,都可以分析为“监”、“管”、“办”三个层次。在党校系统,“监”这个层次是“中央党校”,属于领导岗位,其基本职能为“决策”与“监督”,发挥着战略决策,统一领导、监督协调的功能。“管”这个层次是“中央国家机关分校”,属于职能部门,其基本职能为“管理”,充分发挥制度保障、制度落实和协调的具体业务管理的功能。“办”这个层次是“各个部门的分校班”,属于操作部门,其职能为依据职责、目标、工作程序、标准和规章制度,确保自己的行为规范,同时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发挥岗位职能作用。通过明确“职”、“责”、“权”,将有利于各部门各司其职,提高工作效率。

  第五,系统思维,统筹安排。中央党校中央国家机关分校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工作,目前已经有了较好的基础,特别是通过2007年秋季班的试运行,一方面积累了经验,另一方面也发现了体系文件中需要改进和完善的问题。要用系统思维的办法,统筹规划,有计划、有步骤地积极推进。首先要针对试运行中的问题,研究、修改有关体系文件,特别是对体系文件中的一些概念、要求进行统一;其次在培训基础上,加强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管理人员队伍建设,同时要注意在运行过程中进一步检验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适宜性和充分性。

  精细高质的管理服务

  党校教育具有政治严肃性、思想开放性、生活集中性等特点,时间短,任务重,要求高,这就需要通过精细化的管理和高品质的服务,保证学员实现好“三个转变”,真正融入党校生活和学习中。 

  努力践行精细化管理

  充分发挥学员自我管理的作用。学员是党校民主管理的主体,学员自我管理是民主管理的重要体现,学员党支部是学员自我管理的基层组织。充分发挥学员党支部的“龙头”作用,要改革学员支委推荐人选办法,坚持任命和选举相统一。把个人素质高,具有较强组织管理能力和负责精神的学员吸纳到党支部中,为更好地实现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创造组织条件。支部要定期召开会议,总结、安排学员自我管理的有关工作,为维护合理、高效的学习、生活秩序打下良好基础。支部要创办学习刊物,着重反映学员学习、生活情况,调动学员的学习热情。支部要积极配合学校,参与教学管理工作,组织小组研讨、大会交流、课题研究和案例编写等工作,在单元学习考核中,对学员学习笔记、研讨提纲进行全面了解、交流,倡导以理论指导实践的学习方法。为缓解学员的学习压力,学员党支部还要组织健康、有益的文体活动,使大家以饱满的精神状态,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

  力求人性化思想与艺术化方法的有机统一。要以人为本,要处处体现对学员的重视、尊重和关心,形成“直接赞扬、温馨提示、中肯批评、耐心引导、热情激励”等工作方法,并由此催生一系列艺术化的管理方法。

  直接赞扬和中肯批评比较容易做到。温馨提示会产生“润物无声”的效果。有的学员上课未到,就从关心健康、提供服务的角度,了解情况,进行提示,既达到督促上课的目的,又让学员体会到关怀;要求学员做事,一般不直接安排,而是用征询的方式,与学员沟通。在这些过程中,学员感受到足够的尊重,更愿意主动配合管理。

  耐心引导是一项细致的思想工作。党校生活对学员来说是陌生的,他们会有不理解、困惑、烦恼的时候。为此,注意发现问题,及时沟通,调整个别学员的情绪。学员请假,如按规定不能准假,就要耐心地做好解释工作,避免他们产生积怨。实践证明,引导工作做得好,就会使学员从缺少理解到理解,从理解到支持,从支持到配合。

  热情激励可以使学员的自身价值得到充分体现。要了解、把握和充分发挥学员的专长。在各项活动中展现学员的风采,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体现他们的价值。

  在实践中实现高品质服务

  注重学员服务的高品质,不断提升服务质量。

  关注学员的冷暖。管理人员要经常深入党校公寓,嘘寒问暖,解除学员的后顾之忧。

  关注学员的安康。关注学员的身心健康,对生病学员,做到“专人陪诊、经常问候、定期探望”。对特殊情况,立即启动紧急预案。

  关注学员的需求。为了保证提高学习效率和质量,要组织学员交流学习方法和学习体会,总结学习规律。为了增进学员间的友谊,组织各种活动。关注学员的心理需求。以“一束鲜花、一条短信、一首生日歌和一碗生日面”的方式,给学员送去祝福与问候。让学员放松心情、安心学习,使他们感受到党校家园的温情。

  严密细致的教务管理

  进入新世纪以来,党中央把加强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放在十分突出的位置,为切实发挥党校在干部教育培训中的主渠道地位和作用,需要进一步做好教务管理工作。教务工作是一项琐碎的、复杂的、要求细致的管理工作,是党校教学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服务于教学管理又与教学管理相辅相成,对保证正常的教学管理秩序,提高教学管理质量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党校教学管理工作中,教务管理水平的高低、优劣,直接影响到教学管理质量如何。党校教务管理的任务是根据培训目标,按照规定的管理原则、程序和方法,建立正常的、相对稳定的教学秩序,保证教学管理过程的畅通,使教学过程达到协调化、高效化,确保教学任务的完成。具体来说,教务管理工作具有以下特点和基本要求。

  一是工作责任大。一旦有差错就是教学事故,这将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和不良影响。所以在平时的工作中,要不断地学习掌握运用新的业务知识,在不违反原则的前提下灵活运用管理条例,使新老学籍管理条例稳妥地过渡衔接,为党校班服务,使教务管理水平得到不断的提高。

  二是教育管理工作具体而繁琐。教务管理工作,工作环节多,大到学籍管理、发放毕业证书,小到收集简报、核对学员名单、电话解答疑问。要保证教务管理工作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不出现差错,其实哪件事情都不小。教务管理工作时间性很强,每期班在某个时间段必须要完成的工作,要动脑筋想办法,采取一些便捷简单的工作方法,尽量节省时间,让各项工作有条不紊的进行,遇到问题,要及时处理,确保各项工作按时完成。

  三是特别需要有吃苦精神。教务管理主要是面对各党校班的工作,例如:招生、教学计划、学籍注册、考试、毕业证书的发放等等,要做到认真接待、耐心答疑、及时沟通。同时需要很好地领会运用各项教务管理政策,掌握各党校班管理人员状况、学员状况、教学进展情况等,解决问题要及时准确到位,才能保证各项工作的完成。要想做好教务管理工作,一方面保持良好的心态,对具体工作要认真负责,扎扎实实,不怕麻烦;另外还要树立管理就是服务,事事处处想他人所想,急他人所急,与人方便自己方便的思想,才能做好服务。 党校教育工作八论:七论培训格局分类别、分层次,满足不同学员需求是提高党校质量的基础。针对干部队伍年龄、知识、职务结构方面的状况和差别化、多样化、高层次的需求,党校教育要及时调整班次设置、完善培训格局。

  面临新形势新任务,党校要坚持在教育和培训党的执政骨干中发挥主渠道作用,在研究党的执政理论中发挥主力军作用,在建设学习型政党中发挥重要阵地作用。在实践中,党校要根据时代需要、事业发展的需求和干部成长的需要,不断推进教学改革,形成分类别、分层次的培训格局,满足不同学员的需求。

  适应需求的分层分类培训

  《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第四章第十六条规定:干部教育培训应当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按照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要求,结合岗位职责要求和不同层次、不同类别干部的特点,以政治理论、政策规划、业务知识、文化素养和技能训练等为基本内容,并以政治理论培训为重点,综合运用组织调训与自主选学、脱产培训与在职自学、境内培训与境外培训相结合方式,促进干部素质和能力的全面提高。党校教育既有别于学历教育又不同于成人教育,要实现分层次、分类别,大规模培训党员领导干部,应该做到以下五个方面。

  一要适时。既要遵循学员所在系统工作发展和干部成长的客观规律进行调训,还要结合学员日常工作的具体需要,使参加党校的学员能利用好、把握住党校培训的最佳时机。如:一些重点和开拓性工作启动之初,宏观经济和一些政策出现重大变革调整之机,学员的成分、职务、岗位发生变化之时,等等。抓住这些时机,就抓住了培训的最佳机遇。通过适时培训,使学员的思想观念、工作理念和工作技能能够及时顺应形势变化的需要,适应学员工作发展的需求,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工作状态。

  二要适宜。就是在培训对象把握上要因人、因岗、因事而宜。注意区分不同层次、不同岗位、不同工作特点,实施分层次、分类别培训。还可根据不同的研讨题目,将学员按不同情况分为几个小组进行专题研究。但要做到在讨论中统筹关系、把握特点、突出重点。

  三要适用。就是培训内容既要实际又要实用,应坚持缺什么补什么、需要什么培训什么的“因材施教、因岗施教”的原则。应注意贴近学员工作发展的最新实际,贴近学员工作岗位的具体实际,贴近学员的需求实际,来选择培训内容、确定培训课题,只有这样才能形成以政治理论、现代技术知识、依法行政管理和岗位业务技能等四个方面为主的培训内容体系,才能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只有这样才能使培训内容既起到蓄势的作用,又达到管用的效果。

  四要适当。是指党校在培训方法、培训形式上应适当。应培养学员树立“围绕工作学,带着问题学,为了应用学”和“不仅要学会,而且要会学;不仅要学理论知识,而且要学思想、工作方法”等学习理念,应着力推行“学习、研究、应用”的学习方式,这样才能提高培训效果和质量。应积极探索并推行学习研究小组、课题研讨、观摩交流、实务操作、案例教学等培训方式,以提高培训效果。如参观监狱进行警示教育;去基层进行社会调查;设置模拟法庭进行教学等。

  五要制度化。就是建立培训的长效机制,保持干部培训工作的常态。干部能力素质的提高是一个循序渐近、日积月累的过程,因此决定了干部培训也必须是一个动态发展、持续深入的过程,既不能一蹴而就、也不能一劳永逸。为此,加强培训管理工作,应认真贯彻《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第三章第十三条之规定:省部级、厅局级、县处级党政领导干部每5年应当参加党校、行政学院、干部学院或者经厅局级以上单位组织(人事)部门认可的其他培训机构累计3个月以上的培训。各单位要制定全年或阶段性培训计划;建立干部培训考试考核制度;完善“训后提拔”的用人机制等,只有用这些措施来激发干部的学习热情,才能促进培训的深入。

  由于各单位情况有所不同,很多事情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一个制度从建立到完善要有一个漫长的过程,一方面,要取决于上级主管部门的重视程度,另一方面,还取决于培训部门的培训能力。党校要树立不断创新的理念,力争为干部队伍建设作出更大贡献。

结合实际探索培训新格局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关系党的建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局,必须把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作为各级领导班子建设的核心内容抓紧抓好。”目前我国的党校设置,有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党委所属的党校,有国务院(中直、部队)各部门党组(党委)所属党校,还有一些是机关、企事业、学校、人民团体等单位内设的各类业余党校。如何根据实际情况,建立起科学合理、优质高效的培训格局是完成好党中央赋予党校使命的重要环节,也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紧迫课题。

  部门党校教育工作现状

  第一,党校机构设置状况

  目前各部门党校设置状况,按不同的方法大致可作如下分类:按主办单位划分:一部分党校挂靠在培训中心(原有的干部学院)等培训机构,两块牌子一套机构。这里又有区别:由原来的干部学院转制而来的培训中心往往配备有专职教师,而后成立的一些培训中心则主要从事培训教学的组织和管理工作。另一部分则由机关党委直接举办,通常由机关党委的宣传部门负责党校教学组织管理工作。

  按招收学员的范围划分:一部分党校从全国行业(系统)内招生,带有行业党校的性质,另一部分党校则主要从本部门机关及直属单位招生。

  按教学设施情况划分:部分党校有较为完善的校舍、教室、讨论室、教学设备以及康乐、文体设施,也有部分党校学员采取走读形式,仅有一间教室,设施相对简陋。

  按办学规模划分:有的党校学员有百人以上甚至近二百人的规模,分多种班次,也有的党校只有十几名学员,只有一个班次。

  从以上情况分析,各部门党校情况千差万别,最大的瓶颈是缺乏各专业门类齐全的、具有较高水平的师资力量。而具备的优势是依托中央党校,教学管理人员忠诚党的教育事业,有一定的组织管理经验,熟悉现有教学流程。

  第二,学员状况

  按照分层次、分类别培训干部的要求,目前,参加各部门党校学习的学员为副司(局)和正、副处级党员领导干部。如前所述,一些具有垂直管理性质的部门,其党校亦带有行业党校的特性,参训学员来自全国各地,而一些政府部门党校其生源主要来自机关和直属单位。

  由于学员为处级以上党员领导干部,基本上处于中青年阶段,文化素质相对较高,专业基础扎实,理解能力较强,且通常有十年以上的工作经历,实践经验较为丰富。在国民教育阶段学习过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理论,有一定的理论基础,但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主要还是依靠平时学习,缺乏专家指导,没有系统性。另外,按照党校培训要求,学员在校学习期间必须完全脱产。但实际上学员必然要兼顾本单位的工作,会耗费一些时间和精力,工学矛盾依然存在,甚至可以说越是关键岗位的干部工学矛盾越突出。

  区别于中央党校和地方党校,部门党校学员由于来自同一个行业(部门),学员的职业具有高度的相关性,关注的问题更加专业。这一点,在学员“两个带来”、重大现实问题专题研讨、毕业论文中表现尤为突出。

  第三,教学内容与方法现状

  2000年6月5日颁布的《中共中央关于面向二十一世纪加强和改进党校工作的决定》提出:“以全面培养领导干部政治家素质为目标,建立和完善党校教学新布局,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要“紧紧围绕学习邓小平理论这个中心,建设好既坚持马克思主义又充分适应世界大转折和中国新发展要求的,主要包含‘理论基础’、‘世界眼光’、‘战略思维’和‘党性修养’这几个方面内容的教育课程”,即“一个中心、四个方面”的教学布局。

  在教学内容安排上,各级党校按照中央的要求,及时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安排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重点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开展教学。

  从目前党校教学工作的实际看,仍然存在不少有待进一步改进的地方。在教学内容安排上,如何严格执行党校教学计划,突出部门特色,服务中心工作,真正使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大政方针具体化到学员思考研究的问题上,从而通过培训真正提高学员的素质和能力。在教学方法上,如何改进单向式传授的授课模式,真正帮助学员深入思考研究,解决实际问题。在班次设置上,如何按照分层次、分类别,大规模培训干部的要求,开设不同班次,结合部门实际开展党校教育培训工作。

  提升部门党校的核心能力

  1995年9月6日颁布的《中国共产党党校工作暂行条例》,明确规定了党校的性质、教育方针、基本任务,学员通过党校培训要达到的培养目标,以及主体班次和学制。在《暂行条例》中,“党校”的界定范围仅包括中央党校、省(自治区、直辖市)委党校、地(市)委党校和县(市)委党校。部门党校应该遵循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围绕部门中心工作,结合部门干部教育培训的实际,在上级党校的指导下开展党校教学工作,这是部门党校的生命力所在。因此,部门党校不仅是党员领导干部学习、研究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重要阵地,增强党性锻炼的熔炉,同时,还是党员领导干部学习本部门的方针政策,研究解决重大现实问题,促进科学发展的重要平台。

  理论联系实际,是马克思主义的学风,党校应该是这一学风的积极倡导者。如果学员来到党校,仅仅是读一些经典作家的著作,空谈一些脱离实际的抽象的理论问题,学员会感到党校学习离自己的实际工作太远,缺乏学习的兴趣和动力,从而把进党校学习看成是一种负担。如果党校教育不能达到提升学员能力与素质的目的,不能促进本部门、本行业的实际工作,就失去了教育培训本来的意义。

  在班次设置方面,中央党校已经开办进修A班,这是非常有意义的尝试。进修B班教学侧重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系统学习,有相对较多的专题辅导。而进修A班则带有专题研究班的性质,侧重于围绕部门(行业)中心工作,选择热点问题开展研究,通过有针对性的辅导和研究式的学习,提高学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用研究成果促进本部门(行业)的工作。

  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上,应该注重两个方面:基本理论学习阶段,除了加强课堂辅导宣讲之外,应该增加教师与学员小范围的互动式讨论答疑,起到引导学员学习、澄清模糊认识的作用。鉴于各部门党校缺乏优质师资的实际情况,上级党校可以组织力量在各部门党校进行巡讲,参与讨论。另一方面,重大现实问题专题研讨是最体现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环节,不仅要留足充裕的时间,各部门党校还要制订专题研讨计划,拟定系列研讨主题,充分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并借助本部门(本行业)的专家力量,加强教学辅导,引导学员深入开展专题研讨。

  在教学方法上,“两为主、一加强”是被党校教学工作的实践证明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多年来,已经形成菜单式教学、案例教学、体验式教学、情景模拟、角色扮演以及“五步学习法”、结构化研讨方法等系列成果。关键在于如何组织推广这些办学经验,真正使各部门党校提升办学能力,提高教学水平。

  构建质量优先的培训格局

  通过持续创新,积极构建更加适应行业改革发展要求,适合行业中高级领导干部能力提升需要的分层次、分类别、有针对、多品牌的教育培训格局,使党校教育培训事业真正成为推动科学发展的一条重要途径。分层次指将教育培训的对象分为司局级一把手、司局级班子成员、处级、国家局机关科级四个层次;分类别指将培训类和轮训类班次分开;针对性指各类别项目针对不同的对象和目标需要开发设计课程;多品牌指所有项目都要朝着品牌化的方向发展,能够滚动运行,共同组合构成党校的核心竞争能力。

  第一,创办进修A班,完善教学布局

  进修A班围绕行业中心工作,着眼于实践发展,通过专题研究方式,提高党员领导干部的学习研究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主要特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围绕中心,精心选题。进修A班须紧扣行业当前的中心工作,选择对行业未来发展具有探索性和前瞻性意义的重大课题进行研究。二是提前切入,课题研究。每期开班之前,要积极组织教学组人员开展课题研究,以期对于学员的课题研究发挥有效的指导作用。三是尽早发文,全面准备。学员入学之前有预研究环节,以提前进入研究状态。四是入学教育,充分导入。积极采用领导动员、拓展训练、预研究材料交流等多种形式和方法促使学员尽快认知教学模式,熟悉研究主题,进入研究状态。五是科学切题,合理分组。充分调查研究,集合各方意见,科学分解主题,合理组合人员,成立课题小组。六是把握进度,及早开题。开题报告对于整个课题研究进程至关重要。及早组织课题小组确定开题报告是一条重要经验。七是理论准备,打牢基础。充分利用行业内外各种资源,有效组织优秀师资,为学员提供系统的理论课程,这是搞好课题研究的重要基础。八是注重过程,人人参与。每位学员必须承担课题研究的个人任务,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切实提高自身的研究能力。九是互动评议,学学相长。采用“结构化研讨方法”组织教学,充分发挥学员互动作用,由此获取真正的集体性学习成效。十是成果汇报,有效激励。积极组织学员向有关部门上级领导汇报研究成果,以此激励每位学员认真开展课题研究。

  第二,做精进修B班,夯实理论基础

  进修B班是党员领导干部夯实理论基础,开阔世界眼光,提升战略思维,增强党性修养的重要途径,主要要求有几个方面:

  一是精选师资,提升教学质量。为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在基本理论进修阶段,特别要精选一流师资前来授课。二是创新方法,强化学习效果。根据干部教育规律,积极引入案例教学、体验式教学等现代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水平。在基本理论进修阶段,邀请优秀师资进行答疑解惑,同时对学员的学习心得体会进行现场点评。充分利用学员资源,创造活跃的学术气氛,组织学员开展主题论坛,分享经验,学学相长。三是联系实际,研讨重大问题。“重大现实问题研讨”阶段,专门制订研讨计划,通过精选几个行业当前工作的热点难点问题,组织学员开展结构化的研讨交流。经过个人选题、研讨分组、小组交流、全校论坛等一系列关键教学环节,开设相关课程,安排有关领导和高等院校的专家学者授课指导,进一步推动研讨学习,达到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目的。四是注重规范,加强教学管理。通过完善《党校教学管理工作流程》、《党校教学管理人员工作规程》、《学员管理实施细则》、《论文撰写有关事项》、《论文评阅工作规程》等规章制度,充分保证各项教学活动规范有序进行。

  第三,科研支撑教学,提升教学水平

  大力开展课题研究和教学研究,以教学带动科研,以科研支撑教学,是党校着眼于提升教育培训质量,提高核心竞争力的一项重要举措。为进一步提高党校教学人员的基本理论素质,实现教学人员由“教学服务型”向“教学管理与教学引导结合型”转变。

有针对性地开展党校教育培训的几点思考

  中央国家机关局级、处级、科级干部的素质和能力要求,既有一些共性特征又各不相同,要根据党的事业发展需要和领导干部成长规律,有针对性地开展党校教育培训。

  高级领导干部的教育培训

  局级领导干部是党的执政中坚力量,要培养他们的战略思维能力、谋划事业发展能力、科学决策能力和队伍建设能力。

  中央国家机关局级领导干部一般是各部委内设机构的负责人和管理者,在部门工作中发挥着谋全局、管宏观、抓大事的重要作用,处在干部成长过程中的成熟期和成就期,是党的执政中坚力量。

  第一,要培养战略思维能力。局级领导干部在政策制订和执行、利益调整、资源分配中发挥着中枢作用,在吃透上情、把握下情、处理各种关系中发挥着纽带作用,在谋划科学发展中发挥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必须提高战略思维能力。有些事从局部看可行,从大局看不可行,归根到底要顾全大局。大局观念是战略思维的核心,要统筹利益关系,防止因小失大,要抓住主要矛盾,防止事务主义,要协调工作关系,防止各自为政。

  第二,要培养谋划发展能力。局级领导干部工作面宽、信息来源多,要出大计、献大策,谋划事业发展。要把握规律。局级领导干部一般具有理性思维的良好基础,要把更多时间和精力放在思考发展规律上,防止缺位、越位、错位。要创新思路。积极总结发展实践,借鉴国外经验、开拓世界眼光,拓宽创新思路。改变发展过程中“燃烧的是资源、产生的是GDP、留下的是垃圾”的情况,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着眼长远。要有远见卓识、未雨绸缪,多一点远见、少一点短视,把握发展的主动权。

  第三,要培养科学决策能力。培养科学决策能力,应该抓住三个重点。要以人为本。关注民生、改善民生,把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目标追求变为决策的着眼点,通过公开听证等方式广泛听取群众意见。要严格程序。在决策的过程中,严格每个环节、每个步骤,做到决策的规范化法制化。要求真务实。及时发现问题、深入研究问题,探寻实现决策目标的多种渠道和方法,做到决策的科学化。

  第四,要培养带队伍能力。局级干部不但要成为本业务领域的行家里手,更重要的是能够识人用人,带好队伍,提高这个集体的工作水平。一要建设学习课堂,提高干部素质。二要提供宽广舞台,展现干部才干。三要培育和谐的组织文化,让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

  处级领导干部的教育培训

  处级领导干部是党的执政骨干力量,要培养他们的决策参谋能力、组织执行能力、应对复杂局面能力、重要文稿起草能力。中央国家机关的处级领导干部,是典型的“兵头将尾”,在工作中既是指挥员又是战斗员,既是政策制订的起草者、又是政策实施的执行者。

  第一,要培养决策参谋能力。处级干部作为上级领导的参谋和助手,要积极出主意、想办法,拟定决策方案,供领导参考。要充分考虑人民群众利益。一项决策往往涉及老百姓的切身利益,要把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要善于听取和表达意见。充分利用网络评论、政府网站的公众信箱和专家咨询,征求意见,降低决策风险。在上级领导作出决策的过程中,善于积极提出自己的意见。要合理制订决策方案。对决策方案进行比较分析,对决策后果的利弊得失都应该估计充分,把可能发生的事情想周到,把可能出现的问题想全面。

  第二,要培养组织执行能力。处级干部担负着对中央政策法规、上级领导决策的具体执行工作。组织执行能力是处级干部的基本要求。要坚持依法办事。充分发挥法律法规的调解、约束和保障作用,依据法律并善于运用法律手段处理各种事务。必须认真学习有关政策,贯彻落实部门和领导的指示、意图,努力把上级要求与本处室工作结合起来,及时请示汇报,不擅作主张、越俎代庖。要做好沟通协调。处理好上下、左右、内外各种关系。善于在工作中协调各要素之间的关系,把原则性与灵活性结合起来,提高执行能力。

  第三,要培养应对复杂局面能力。学员们普遍认为,中央国家机关的工作具有综合性、复杂性特点,处级干部往往处在复杂局面的第一线。要在大是大非的政治事件上立场坚定。要有很强的政治敏锐性、政治鉴别力和政治立场的坚定性,在重大原则问题上头脑清醒,不迟疑、不让步。要在纷繁复杂的日常事务中游刃有余。面对工作头绪多、压力大、任务重的情况,及时发现问题、综合考虑各方利益,积极稳妥地做好工作。要在急难险重的突发事件中有效应对。要提前做好预案,及时处理问题,从容不迫。

  第四,要培养起草公文能力。中央国家机关负责政策制定和宏观管理,国家很多重要文件起草主要依靠处级干部。要突出政策性。必须掌握有关政策法规,起草的文稿要符合政策要求,对推动工作要有较强的指导意义。要突出针对性。针对工作中的问题,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提出切实措施,防止无的放矢。要突出规范性。机关公文都有规范的格式、严格标准和程序,确保办文规范有序。提高公文起草能力,主要靠勤学、多思、苦练。

  科级干部的教育培训

  科级干部是党的执政基础力量,要培养他们的坚定理想信念、机关工作能力、业务工作能力和良好工作作风。

  青年科级干部是机关工作的具体承办者,他们学历层次高、知识结构新,有着强烈的进取意识、创新意识,是中央国家机关积极活跃、富有生气的基础力量。今天的青年科级干部将成长为明天的领导干部,他们是我们党未来的执政骨干。

  第一,要培养坚定的理想信念。胡锦涛总书记致信中国青年群英会时,殷切期望广大青年要努力成为理想远大、信念坚定的新一代。青年科级干部探讨最多的就是如何培养坚定的信念,在各色各样、五花八门的价值观、人生观面前不迷失人生方向。今天的公务员可能就是明天的政治家。做公务员就要立足当前,按部就班、忠于职守,把属于份内的工作干好。做政治家就要志存高远,胸怀天下、心系苍生,勇于承担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要把个人成长和党的事业紧密结合起来,在国家机关这个舞台上建功立业。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以理论上的清醒保持政治上的坚定。树立正确的成长观,经受住各种考验。

  第二,要培养机关工作能力。学员们说,“本事从哪里来?就是要学中干,干中学,坐下来能写,站起来能讲,走出去能干”。青年科级干部承担着大量文字起草工作,必须把握机关办文的特点,熟练地起草公文。着力增强他们的政治责任感和大局意识,时刻规范自己的行为,提高办事效率和质量,维护部委工作人员的素质、水平和形象。办会能力是机关工作的基本功,要在实践中扎实积累、经受锻炼。根据抽样调查,41%的青年科级干部过去一年没有参加过培训,应该多学习、多实践,在工作中扬长避短、取长补短。

  第三,要培养业务工作能力。青年科级干部大多是“三门”干部,理论知识多、实践经验少,具体干事多、系统思考少,创新想法多、付诸实施少,提高他们的履职能力是当务之急。业务要精,认真钻研本职业务,掌握政策法规要求,着力把握工作规律,落实工作要求,扎实做好各项工作。视野要宽,综合学习多方面知识,了解历史经验,借鉴世界文明成果,扩大学习交流,跟上新形势的发展变化。锻炼要多,通过基层挂职、轮岗和交流,多一点历练多一点实干。

  第四,要培养良好的工作作风。工作作风是青年科级干部思想水平、工作能力、工作态度的综合体现。要谦虚谨慎。善于发现自己的不足、勇于改进不足,防止心浮气躁、眼高手低。要深入群众,了解群众,善于和各种人群沟通交流。不懂群众心,当不好公务员,对此,学员在实际调研中深有感触,一定要多深入实际,学会讲群众的话,站在群众立场想问题、办事情。要坚忍不拔。青年科级干部压力大、困难多,经常加班加点,挫折不少。在成长道路上,只有坚韧不拔、持之以恒,才能到达胜利彼岸。

  党校教育培训创新的几点思考

  以提高领导干部素质和能力为根本目标,党校要推动理论研究创新、工作思路创新、教学形式创新和培训格局创新

  提高党员领导干部的素质和能力,是党校教育的根本目标。要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加强和改进党校教育,努力把党员领导干部队伍培养成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骨干力量。

  第一,推动理论研究创新,探索素质能力培养规律。研究领导干部成长规律是为了更好地促进领导干部的全面健康成长,研究党校教育规律是为了更好地推动党校教育事业科学发展。领导干部成长规律与党校教育规律之间有着内在的逻辑关系,是相互联结、相互影响的。深化两个规律研究,就要研究局级、处级、科级干部应该具备哪些素质和能力,以及评价标准、培养途径、成长周期等,拓宽党校教育思路。

  第二,推动工作思路创新,完善素质能力教育内容。党校教育,必须始终坚持党校姓党,切实抓好理论武装。在教学内容上,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为中心内容,积极引导学员增强执政意识、提高执政能力、培育执政作风,做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模范。在工作平台上,充分利用好校长论坛、教学研讨会、学员论坛这三个载体,深入研究与素质能力密切相关的重要理论问题,着力做好科学发展观进计划、进教材、进课堂、进课题、进头脑工作,努力提高学员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本领。

  第三,推动教学形式创新,改进素质能力培训方法。按照《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暂行条例》和《2006—2010年全国干部教育培训规划》的要求,创新各类素质和能力的培训课程和方法。在研究式教学方面,综合运用课题组研究、案例教学、结构化研讨等方式,增强学员运用科学理论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特别是在体验式培训方面,进一步研发判断形势、信息分析、领导决策、沟通协调等专题课程,运用情景模拟、素质测试、心理分析等方法,不断提高学员的素质和能力。

  第四,推动培训格局创新,构建素质能力培训体系。加强局级、处级、科级干部的素质和能力培养,就要开展分层次分类别培训。在分层次方面,就是把局级、处级、科级干部分开培训,避免上下一般粗。在分类别上,把经济类、社会类、依法行政类等不同职能部门的干部适当分开培训。分层次分类别培训,体现在班次设置上,开办依法行政、战略思维、党的建设等专题培训班,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分类别培训的个案分析

  部门党校,要在做好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教育的同时,结合部门实际,围绕干部履行岗位职责的需要,有针对性地开展岗位必备知识和能力的培训、着力引导学员成为胜任本职工作的行家里手。中科院党校结合本系统干部培训的规律和特点,深入开展研究,有效地探索出适应科技干部队伍培训的规划设计理念,并在此基础上,逐步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分层次、分类别的干部培训模式。

  干部培训理论基础研究与探讨

  干部培训项目规划与设计必须有科学的理论作为指导,中科院党校的干部培训项目规划与实施主要基于干部人才成长规律、继续教育三维模型、领导能力结构模型、岗位培训规范四方面研究成果的借鉴与运用:

  第一,干部人才成长规律

  研究表明,优秀领导干部成长主要包括五条基本规律。具体来说是:(1)优秀领导干部成长条件规律。即优秀领导干部的成长是个体素质、组织培养和社会环境综合塑造的结果,内外条件的优化组合和互动程度,决定优秀领导干部成长的速度和质量。(2)优秀领导干部成长途径规律。即优秀领导干部是按照一定的周期和轨迹成长起来的,根据干部的不同情况选择理想的成长模式,会缩短优秀领导干部的成长周期,从而防止干部成长中的潜能损耗并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作用。(3)优秀领导干部成长机制规律。即优秀领导干部的成长是依据一定规则和机制竞争择优的过程,而制度和机制只有在整体联动中形成有机系统及耦合功能,才能为领导干部的健康成长提供适度的动力和保障。(4)优秀领导干部成长设计规律。即优秀领导干部成长是一个自觉的修养提高过程,而领导干部根据主观优势和客观条件对自己的成长作出战略设计,并不断按照科学合理的成长目标完善和超越自我,才能使自然成长变成自觉成长,加快优秀领导干部的成熟进程。(5)优秀领导干部成长培养规律。即在干部内在动力强度相同的情况下,党组织教育培养干部的力度与干部成长的速度成正比。因此,采取途径同步优化措施培养优秀领导干部,是造就大批优秀领导人才的有效办法。

  具体到科技干部人才来说,其成长可以分为适应期、成长期、成熟期。科技干部人才在成长的各个时期有其明显的特点,因此,对其培训的重点也相应有所区别,培训的着力点也各不相同。其中,科技领导干部的成长有其独特的规律,在每一层次的领导岗位上,领导者的成长一般会经历四个阶段:岗前积累阶段、上岗适应阶段、成长提高阶段、成熟发展阶段。在科研院所科技领导者的成长轨迹中,既可能是渐进成长式,也可能是渐进阶跃成长式等等,而其中渐进阶跃成长型往往是常见的科技领导干部选拔途径。或者说,基于科研业务的优良成就而被提升到领导岗位的情况比较普遍。基于此,科技领导干部的成长需要强化的培训来加速其培养与成长,尤其是管理科学知识的学习和能力的提升更是培训的重点。

  第二,干部培训继续教育三维模型

  干部培训继续教育三维结构模型是中科院党校基于长期的培训实践工作提炼出来的有效指导模型。一般岗位培训只是从岗位需求和管理层次两个维度作为提出培训内容设计的依据。中科院党校在研究的基础上,将岗位需求扩展成知识、能力、个性三个衡量指标,根据岗位成长规律将在岗阶段划分为上岗适应、成长提高、成熟发展三个阶段,将在岗阶段作为一个维度同岗位需求和管理层次形成一个三维结构培训模型。

  

  该模型的第一维坐标是按照培训对象职业生涯阶段的上岗适应、成长提高、成熟发展阶段进行划分;第二维是依据岗位对个人知识、能力、个性等素质的要求进行设计;第三维是管理层级的划分,即基层、中层与高层管理层级。也就是根据不同人的职业生涯阶段,结合不同的岗位层级,进行相应的知识、技能和个性修养等多方面的系统培训教育。

  第三,领导能力结构模型

  按照三维结构培训模型,需要针对岗位特点提出针对培训对象的知识、能力、个性要求,这是进一步形成岗位培训规范的基础,也是不同院校/专业培训机构形成各自特色培训学科和品牌的关键所在。

  领导干部培训,知识是基础、能力是重点,从胜任岗位需要出发,科学构架管理干部培养需要的知识体系和能力结构,是有效开展领导干部教育培训的关键。然而,在全国范围内,真正有价值的有关管理干部能力结构的研究成果还很少,直接用于指导领导干部培训的研究结果就更少。中科院党校“科技领导力研究”课题组在综述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领导力五力模型”,即领导者能力结构由感召力、影响力、前瞻力、决断力和控制力五个力组成(见图2)。 

  而其中每个领导力要素又分别由若干子要素组成。

  感召力主要来自于:具有坚定的信念和崇高的理想,具有高尚的人格和高度的自信,具有代表一个群体、组织、民族、国家或全人类的伦理价值观和臻于完善的修养,具有超越常人的大智慧和丰富曲折的阅历,不满足于现状,乐于挑战,对所从事的事业充满激情。

  前瞻力的形成主要与下述因素有关:领导者和领导团队的领导理念、组织利益相关者的期望、组织的核心能力、组织所在行业的发展规律、组织所处的宏观环境的发展趋势。

  影响力是领导者积极主动地影响追随者的能力,主要体现为:领导者对追随者需求和动机的洞察与把握,领导者与追随者之间建立的各种正式与非正式的关系,领导者平衡各种利益相关者特别是追随者利益的行为与结果,领导者与追随者进行沟通的方式、行为与效果,领导者拥有的各种能够有效影响追随者的权力。

  决断力是针对战略实施中的各种问题和突发事件而进行快速和有效决策的能力,主要体现为:掌握和善于利用各种决策理论、决策方法和决策工具,具备快速和准确评价决策收益的能力,具备预见、评估、防范和化解风险的意识和能力,具有实现目标所需要的必不可少的资源,具备把握和利用最佳决策及其实施时机的能力。

  控制力是领导者有效控制组织的发展方向、战略实施过程和成效的能力,一般是通过下述方式来实现的:确立组织的价值观并使组织的所有成员接受这些价值观、制定规章制度等规范并通过法定力量保证组织成员遵守这些规范、任命和合理使用能够贯彻领导意图的干部队伍来实现组织的分层控制、建立强大的信息力量以求了解和驾驭局势、控制和有效解决各种现实的和潜在的冲突以控制战略实施过程。

  “领导力五力模型”首次提出了领导能力的完备结构与层次逻辑,并给出了领导干部培训的知识与能力体系的具体内容,初步直接回答了“领导能力应该从哪些方面培养”这样一个基础而关键的问题,标志着中科院科技领导培训理论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领导力五力模型”从理论上也对如何提升中科院各级领导干部领导科技创新的能力提供了一个解决的方案。

  第四,岗位培训规范

  中科院党校以“三维结构培训模型”为指导,以“领导力五力模型”为基础,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系统提出了科技领导干部必须掌握的六大门类现代管理知识,即:政治、经济、管理学、信息管理、科技管理和综合6大门类,同时在知识门类下进一步细分为知识集合、知识单元、知识模块和知识点,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干部培训菜单式课程要素,构建了编制各类岗位培训规范的知识基础和依据。

  中科院干部培训的规划与实施正是在“干部成长规律”、“继续教育三维模型”、“领导力五力模型”和“岗位培训规范”研究成果的指导下,结合中科院实际需求而逐步完善形成的。

  干部培训实践基础调查研究

  第一,中科院干部培训数据分类分析

  为进一步摸清中科院继续教育实践与需求的实际状况,中科院党校具体结合“中科院2005—2007年继续教育与培训计划”中涉及院级、研究所等层次的管理培训类培训项目进行统计分析。主体按培训对象和培训项目类别区分,其中培训对象细分为局所级领导、中层管理者、一般管理者等;培训项目细分为科研、财务、人事教育、党务、办公室、管理知识技能、法律(含知识产权)、院地合作、安全保卫保密、纪检监察审计、(转制)企业管理知识、其他(主要含公文写作、质量标准管理、计算机等)培训内容。为使统计数据能准确反映干部培训的实际情况,统计主要针对院级培训项目和研究所的管理类培训项目(管理业务和公共管理培训项目),具体数据是:2005年144班次、2006年157班次、2007年219班次。数据的结果,将有助于规划未来院级、分院级、研究所等相关层次的管理类重点培训项目。

  从2005—2007年全院培训项目管理类统计数据来看,主要具有三大特点:首先,从干部培训对象来说,所局级领导、中层管理者、一般管理者的培训班次数量是依次上升的,符合岗位设置特点和人员数量递进结构;其次,从培训内容来看,在业务管理上,主要涉及的有科研、财务、人事、办公室、党务等关键职能部门的业务知识、政策与管理能力培训;在共性管理培训上,主要是公共管理知识、管理技能、法律(知识产权)、国情院情所情,以及其他相关应用性技能的培训学习。第三,在院级培训项目和管理培训项目中,培训对象主要集中于所局级领导和关键岗位的中层管理者,而研究所则侧重于中层管理者和员工培训,其中在中层管理者培训方面,主要以管理知识能力培训为主。

  第二,干部培训访谈调研与需求分析

  中科院党校在开展干部培训的同时,积极深入科研院所开展干部培训需求调查访谈,主要采取问卷调查和访谈相结合的方式,获取科技干部对培训需求的第一手资料。访谈与调研表明,干部培训主要有如下需求:

  (1)做好干部培训宏观规划和部署。被访谈者均希望院人教局和中科院党校能整体部署、统筹协调,做好对我院干部培训和科研人员培训工作的规划指导和监督执行工作,持续加强对所局级领导干部和中层管理骨干的培训力度,加强对研究所干部培训的指导工作。

  (2)分层次、分类别、分岗位、强化对管理人员的培训。调查表明,结合工作实际需要,对干部培训:一要加强政策方面的培训。由中科院相关职能局根据需要部署,院里统一协调,做好业务管理政策的解读工作。二要开展管理能力培训。通过开展管理前沿理论、知识与技能培训,不断提高管理人员的管理素质与综合能力。三要加强业务岗位知识的培训,科技管理干部须只有对业务熟悉,才能既为领导者提供政策建议,又能有效指导员工的工作。四要加强对党员管理干部的党校培训,持续加强与提升党员干部的理论基础、世界眼光、战略思维、党性修养,切实发挥党校在干部培训中的主渠道、主阵地、主力军作用。五要加强管理心理学的培训,学习了解心理学方面的知识,有助于管理者有效开展与人的沟通工作,同时有助于心理调适、压力管理、选人用人等工作。对于一般管理人员的培训,侧重点应在相关工作业务技能和沟通协调等基本能力方面等等。

  基于上述中科院2005—2007年继续教育数据统计分析结果和对研究所继续教育访谈的需求与建议分析,综合考虑中科院发展战略、研究所的组织发展需求、结构设置和岗位需求,从宏观指导的角度考虑,中科院党校将干部培训与继续教育项目按照“分层次、分类别”的原则,有重点地规划与设计了院级、分院级和研究所指导类的相关干部培训与继续教育项目,以加强培训的计划性和指导性,进一步更好地提升中科院干部培训和继续教育的工作成效。

  干部培训与继续教育项目规划

  第一,培训项目规划

  为充分实现分层次、分类别,大规模培训干部的目的,基于培训对象、工作岗位和能力层级的差异,中科院党校在综合考虑参训人员的岗位需求、个人技能,成长规律和培训理论体系的基础上,按照分层、分级、分类的原则,在基于组织发展需求、培训理论、调查数据统计分析和意见征集的基础上,构建了“所局级领导干部培训项目”、“研究所管理骨干培训项目”、“面向研究所的指导性/重点培训项目”和“公共/通用类培训学习项目”四类培训项目。其中,所局级领导干部培训和中层管理骨干培训是院级培训考虑的重点,也是中科院党校工作的重点,为此,对所局级领导培训进一步细化为:政治理论学习、任职培训和领导能力培训、业务能力培训、考察实践活动,班次有进修班、培训班、研讨班、专题研究班,形式有境内培训和境外培训。对研究所中层管理骨干培训进一步细化为:政治理论学习、任职培训和管理能力培训、业务能力培训、管理课程与技能培训,具体图示如下:

  (1)所局级领导干部培训项目(院级)

  (2)研究所管理骨干培训项目(院级、分院级)

  (3)面向研究所的指导性/重点培训项目

  (4)公共/通用类管理培训学习项目

  第二,培训项目课程要素策划

  依据上述培训规划和具体班次,中科院党校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组织专门的研究团队持续研究,形成《中科院基于教育课程体系研究报告》,该报告分上下两册,上册为“知识体系篇”,下册为“培训项目篇”,其“知识体系”是以菜单形式展现的科技管理干部必须掌握的相关课程知识,“培训项目”主要基于分层次、分类别的原则,系统地按培训模块对上述规划培训班次进行了课程策划,主要包括培训目的、培训对象、培训时间、课程内容、教学说明等五方面关键要素。另外,中科院党校还结合年度需求和形势发展要求,持续动态完善相关培训规划与项目,并组织教学与科研人员开展培训案例的访谈与编辑,以确保培训规划与项目的指导性和可实施性。

  培训项目的组织实施

  针对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培训项目,中科院党校结合科学院行政组织机构的设置情况和研究所区域设置,规划采取了不同组织管理方式以促进干部培训项目的有效实施:

  第一,所局级领导干部培训项目主要由人教局和中科院党校负责组织实施,中科院各分院协助。由中科院党校规划设计的培训课程体系可供各分院参考,用以策划设计本分院的所局级领导干部的培训学习。

  第二,研究所管理骨干培训项目主要由中科院党校和人教局、以及其他职能局共同组织实施,加强彼此协调和良性沟通机制,促成培训资源整合利用与培训效果的最大化。管理骨干培训班次的课程设计同样可供各职能局、研究所参考。

  第三,面向研究所的指导性/重点培训项目主要由研究所组织实施,其中某些具有普遍共同需求的培训班次可适当由人教局、党校和分院统筹安排各分院研究所相关人员共同参加培训学习,使培训资源利用最大化。

  第四,公共/通用类培训学习项目主要可由学员通过培训班次和网络课堂进行自主学习。其中相关管理技能与素养等可参照研究所管理骨干、面向研究所的指导性/重点培训项目课程和“知识体系”中相关课程予以执行,其他可通过网络课堂(如中科院研究生院网站:http://wwwgucasaccn的“空中课堂”)进行自主学习,发挥学习需求者本身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上述不同培训项目的组织实施,涉及院级、分院级、研究所和学习者个人,为使培训项目有效实施,中科院干部培训工作形成了由院人教局、党校、分院、研究所组成的网状结构,在此基础上,各司其职,有效沟通与协调,既进一步整合利用了培训资源,促成培训资源利用的最大化和培训效果的最佳化,又使培训组织化、规范化、系统化和专业化,形成了台阶式递进的干部培训布局,较好地促进了科技干部的培训工作。

  中科院党校在持续做好干部培训组织实施工作的同时,每年坚持结合本系统的实际情况开展干部培训系列研究工作,促使理论研究和培训实践相互结合、相互促进,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持续的进步和发展需要我们在新的起点上“迈步从头越”,彼此交流学习,共同提高,把党校干部培训工作做好做实。
党校教育工作八论:八论办学资源优化整合资源、形成办学合力,是推动党校教育事业不断发展的客观要求。实行开门办学,搞好校内开放和校外开放,充分利用好校内资源和校外资源,使各种办学资源有效结合起来为我所用,更好地完成新一轮大规模培训干部、大幅度提高干部素质的战略任务。

  改革开放以来,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指导下,党校充分发挥了“阵地”、“熔炉”和“窗口”作用。面临新形势新任务,有效整合党校资源,形成发展合力,对于提升党校教育发展的动力,促进党校在培养领导干部队伍中的重要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整合资源的形势要求

  资源整合最早应用于企业管理,主要是指针对人、财、物的企业战略的调整手段。资源整合作为一种理念和运作手段,已被广泛地应用到人力资源、自然物资、物流运输管理等方面,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从管理学的角度来讲,整合就是要优化资源配置,有进有退、有取有舍,把内部彼此相关但却彼此分离的职能,整合成一个系统,获得整体的最优,通过组织和协调,取得“1+1﹥2”的效果。从技术操作上来讲,资源整合是一种优化配置的决策,根据发展战略和市场需求对有关的资源进行重新配置,以突显核心竞争力,寻求资源配置与市场需求的最佳结合点,通过组织制度安排和管理运作协调来增强竞争优势,提高服务水平。

  资源整合是大势所趋,整合是一种发展力,一种推动力,也是实现资源最大化利用的有效“武器”。反之,如果资源得不到很好的整合利用,必将导致资源浪费、效率低下、竞争力弱化。

  中共中央颁布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明确提出,“与时俱进,改革创新……整合培训资源,优化培训队伍,推进干部教育培训的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充分挖掘党校优势资源,积极整合党校优势资源,已经成为摆在党校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大课题。党校内部和外部存在着各种丰富的资源,能否整合好这些资源,加以合理、有效地利用,并充分发挥其优势和作用,对于党校发展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

  党的十七大提出了继续大规模培训干部、大幅度提高干部素质能力的战略任务和要求。对党校来说,积极整合党校优势资源,发挥现有培训资源的最大效益,是实现“大规模”、“大幅度”要求的重要途径。

  满足大规模培训干部的要求

  我们的国家正处在伟大变革的历史时代,我们的党肩负着振兴中华的伟大使命。要完成这个伟大使命,需要千千万万的、一代又一代的共产党人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努力奋斗。培养一大批高素质的党员领导干部,从根本上说,离不开教育与培训。

  高度重视对党员领导干部的培训是党的优良传统。实践证明,党的事业的发展,党的自身建设的进步,党的领导干部队伍素质的提高,都是同全党重视学习,加强学习密不可分的。延安时期,毛泽东同志利用党校阵地,以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方针教育干部,培养了大批骨干,为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提供了有力保证。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邓小平同志倡导全党重新学习,从党校开始发动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恢复和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培养和造就了一大批解放思想、开拓进取、勇于创新的领导干部队伍,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强大的组织保证。江泽民同志曾指出,党校工作是党的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搞好党校教育对于党和国家的发展具有现实和长远的重要意义。各级党校的工作,都要自觉地同党和国家的大局联系起来。胡锦涛同志指出:“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是我们党的干部领导素质的核心和灵魂。一个领导干部,只有理论上坚定,政治上才能清醒,工作中才能有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和创造性,才能全面正确积极地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

  多年来,中央党校和地方各级党校为党和国家培训了一批又一批的领导干部,保证了党的事业长盛不衰。十六大以来,全国脱产培训党政领导干部1900万人次,企业经营管理人员1700万人次,专业技术人员3300万人次,为大规模培训干部作出了重要贡献。为了继续做好大规模培训干部工作,让党的事业后继有人,百代兴旺,党校培训教育要进一步拓宽培训领域,要对更多的中青年党员干部给予关注,多给予他们受教育培训的机会。

  满足大幅度提高干部素质的要求

  党的事业越发展,就越需要大批德才兼备的党员领导干部。我们面临着更加复杂的局面,更加严峻的任务,需要我们的领导干部不断提高素质和能力。现在的年轻党员干部,有一部分要走上更为重要的领导岗位。如何通过党校教育,大幅度提高他们的素质,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这也是赋予党校的神圣使命和庄严责任。

  现今,我们大多数领导干部大都是建国以后成长起来的,参加过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已不多见了,参加过社会主义初期建设的已是极少,20世纪六七十年代乃至八十年代出生的中青年干部正在成为中坚力量。近些年,从学校直接考入公务员队伍的“三门”干部也不在少数。有的领导干部既没有经过严酷的环境考验,也没有系统地接受过党的理论知识教育。他们进党校学习的机会不多,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党的优良传统深入学习不够,有的地方还有模糊认识。有的人在组织形式上虽是党员干部,但在组织的归宿感上不强,党员意识淡薄。他们把自己的成长进步,更多地归结为个人的奋斗或是机遇所致,没有充分认识到组织的培养作用。

  现在的青年党员干部,文化程度都相对较高,独立自主的思考能力较强,思维的个性化、差异化、多样化特点比较突出,传统的灌输式的说服教育、形势报告很难达到教育目的。现在很多领导干部理论水平较高,但对党的理论的掌握相对零散,有的是一些知识碎片,需要系统化的整理归纳。

  党校通过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当代世界知识、形势任务报告等方面的教育,进行科学的阐述与分析,对学员进行比较系统、规范的马克思主义教育,从内容到形式,这是其他教育培训不可替代的。当前,随着机构改革的深入进行,有些部委没有独立办党校的条件,大量的党员干部需要通过集中开办直属班或委托其他部委党校进行培训,这是新的形势下对整合党校办学资源提出的新要求。

  满足有效整合资源的要求

  积极整合党校优势资源,有利于开阔党校“教”和“学”的思路,有利于丰富教学内容,完善教学管理制度,充实教学管理手段,有利于节约各种培训资源(共享硬件和软件),提高党校培训的实效。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财政收入大幅增加。各级党委对党校工作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无论从教学场所、教学设施、教学经费、教学师资配备等方面都比以前有了很大改善。党校教育地位不断提高,师资队伍不断充实,科研力量不断加强。不少教师以党校教师为荣,受邀到社会上讲学不断增多。教师社会实践、社会考察、境外考察、项目调研活动也大为增多,这些无疑会大大丰富党校的教学内容与形式。但也有一些教师过多地参与社会活动,影响了党校的正常教学,党校教师资源没有得到科学利用。

  各级党校,无论从校舍场所,还是教学设施,比以往都有很大改观。一些部门党校教学费用充足,教学设施良好,但这些教学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同时,也有一些党校是机关办学,没有独立的办学场所、教学设施和经费保障,人员配备参差不齐,教学质量难以保证。

  要充分挖掘现有各级党校潜力,扩大招生,培训更多的中青年干部。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编制出新的教学方法与内容,增强培训实效。

整合资源的已有条件

  作为学习、宣传、研究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阵地和党性锻炼的熔炉,党校拥有丰富的教学资源。

  一是教师资源。中共中央党校是轮训培训党的高中级领导干部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干部的最高学府,同时也是我党的重要智囊,自成立以来就吸引和汇集着大批优秀的教师和科研工作者。在哲学、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政法、中共党史、党的建设、文史和国际战略研究等多个领域都具有其他科研机构、高校无可比拟的优势。

  各级领导和专家也是党校不可多得的教师资源。各级党校汇集了各个相关专业领域的权威和学者,许多部门、单位领导本身就是该领域的专家,他们参与党和国家重要政策和法规的制定,对国家政策有着更深刻的理解,对于政策有很高的解读能力。充分挖掘和利用这一资源,让他们走进党校课堂,能使学员对党和国家的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有更为深入的理解。

  另外,国内近年来一些培训机构,建立面向社会的师资库,完善校际教师资源共建共享机制,建立专门的兼职教师队伍等实践经验,也是党校应该考虑的重要师资来源。

  二是学员资源。党校处处皆学问,学员个个是老师。党校教育的特定培训对象是党员领导干部,这也是党校重要的教育资源。早在2002年,胡锦涛同志在同中央党校校委座谈时,精辟总结出关于党校工作的九条经验之一就是:“坚持教学相长,充分调动党校教师和党校学员两个积极性,把发挥党校教师的理论知识优势与发挥党校学员实际工作经验优势结合起来,取长补短,相互切磋,共同进步,不断提高党校教学水平。”这一经验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现实意义。

  各级党校的教学对象是领导干部,应当把教师的理论优势和学员的实践优势结合起来,各展其长,优势互补,要突出学员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充分利用和发挥学员的实践优势,实现教学相长,学学相长。通过对近几年培训学员结构的调查,发现随着中央对干部“四化”要求的贯彻和落实,学员的学历水平越来越高,具有大学本科、硕士研究生学历的成为进修班的主要群体,平均年龄越来越低,部分党校近几期进修班学员的平均年龄都不到四十岁,他们使得班内思想氛围越来越活跃,研讨思路越来越开阔,展现了我党新一代年轻干部的思想活力。学员们来自各行各业的工作一线,具有丰富的业务知识、实践经验,同时又肯吃苦,肯钻研,并了解掌握和业务相关的基层情况,这些优秀学员是推进党校教学的重要资源。

  另一方面,来自各单位、各部门的学员构成了一个丰富的领导干部样本库,他们年龄、学历、岗位、阅历不尽相同,做好对他们的观察和总结,有利于探索干部成长规律,总结干部成长经验,更好地增强党校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是教学管理经验资源。与其他短期干部教育培训方式不同,党校教育教学模式相对固定并自成体系。历年优秀的教学管理、组织经验可以累积、总结和共享,所形成的学习氛围、文化氛围经过不断继承发扬,日益浓厚,成为具有党校特色的教学管理传统。这些都是党校教育不同于其他教育形式的重要特色,也是党校独有的宝贵资源。

整合资源的受制因素

  党校资源大体上包括教师资源、教学基地资源、信息资源等几个大方面,也可以概括为软件资源和硬件资源。如何很好地将党校资源整合起来,说来易,行则难,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制约。

  行业的差异性,致使各级党校的工作侧重点和时间侧重点各有不同,难以形成一致的工作步调,增加了资源整合的行业阻力。“隔行如隔山”,不同的行业和不同的岗位对干部教育的侧重点是不同的。比如,金融业、工商管理业、交通运输业、农林水业等各有侧重,各有千秋。另外,在培训时间的选择上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别。

  地域的差异性。各级党校办学模式使得各党校难以形成集中的、规模的培训优势,增加了资源整合的地缘阻力。要对现有的资源进行整合。使之有利于中央党校和地方党校的管理和统筹工作部署,有利于统筹协调办学方向和党校工作大局,有利于抓住调训计划、学制设置、教学内容、课程设置、师资调配和教学考评等教学方面的重点环节。避免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避免“各扫门前雪”,“关门各过各的日子”的现象。

  自有师资匮乏,教学设施跟不上,软资源难以充分协调利用,硬资源难以满足教学需要,增加了整合资源的“条件”阻力。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一些部门党校的原有师资纷纷离岗进入其他行业,自有师资不足。另外,现代教育理念的采用,现代培训手段的丰富以及成人教育对培训设施的内在要求,使当前党校系统的硬件设施难以跟上培训要求。有的部门党校没有图书馆或者图书馆馆藏甚少,难以满足课后学习的需求;有的部门党校没有网线接口,学员无法上网,无法使学员在网络上获得更多的知识;有的部门党校没有远程教学设备。
整合资源的可行途径

  整合党校优势资源、全面推进党校教育工作有以下几个实现途径。

  第一,加强交流,注重教学经验交流对党校教育的促进作用。两个人交换两个苹果,交换之后一个人还是只有一个苹果;但是两种思想,两个灵感,拿来交换,之后每个人就同时获得了这两个思想和灵感。由此可见加强“交流”的重要意义。切实加强各党校的经验交流和资源共享,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方面组织教学培训、研讨和交流。加大对各党校教学管理工作者的培训力度。在目前的党校教学模式中,教学管理人员在培训过程中和学员们有着最直接的接触,他们的教学组织能力、教学管理水平直接体现着党校教学水平和管理水平。从学员角度来说,教学管理人员的形象,代表着党校。“党校姓党,教员姓党”在他们身上有着最直接的体现。所以,要进一步重视教学管理工作者的培训。在加大对教学管理工作者培训力度的同时,应当举办教学经验研讨交流活动,加强交流的深度和广度。

  另一方面要加强各级党校之间的教学交流。开展各级党校之间的信息、办学方式、经验的交流。中央党校教师应适时深入到地方党校参加学员的讨论或调研,加强中央党校与地方党校学员之间的交流。

  第二,“走出去,请进来”,坚持开门办学。“教”要理论联系实际,“学”也要理论联系实际。学员要走出去,深入调研,参观交流,现场教学。教员要走出去,加强交流,学习深造,提高水平。专家要请进来,现场面授,解惑答疑,开阔视野。唯有开门办学,而非闭门造车,方能实事求是。

  党校要邀请各级领导、各领域学者专家走进课堂、走上讲台,就其业务和研究领域的最新发展情况、结合自己对科学发展观的学习体会,进行讲授。这种讲授方式,能使学员系统了解国家有关政策出台的出发点、出台背景和考虑因素,使得大家对贯彻科学发展观这一重大战略思想有更深刻的认识,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如何指导业务工作实践有进一步的理解,从而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真正让党校所学联系工作实际,指导工作实际。

  第三,加强党校与其他干部教育培训机构的资源整合。党校干部教育培训的渠道很多,开展教育培训的部门和机构也很多,如行政学院、干部学院等。两者既有共同点,又有侧重点。在培训方法、培训理念、培训经验等方面各有所长,应积极寻求资源的共享。两者的交流有利于减少干部培训的重复性,实现互补性,节约资源。比如,一般干部教育机构在现代培训方式方法的掌握方面,如案例式教学、体验式教学等方面有着自己的经验和优势,党校教育则在提升党性修养、深入基层调研等方面有着优秀传统,二者互相交流有利于相互促进、相互提高。又如,二者都有自身的教师资源库,若能实现资源整合共享,则有利于党校丰富教学内容,有利于学员们开阔视野。有的部门根据自身情况,将党校和干部教育中心整合成一个机构,两块牌子,正是出于整合培训资源的考虑。

  实践证明,通过干部教育培训资源整合,既节约培训资源,又提高党员领导干部培训质量,有利于提高党校教学管理水平,有利于党校教育培训进一步规范化、有序化和科学化。但在实际教学操作过程中也有一个应当加以注意的问题,那就是不能用业务培训代替党校培训,不能因为培训资源的整合而丢掉了对学员党性修养锻炼,丢掉了党校培训的根本特色,否则就是舍本逐末,得不偿失了。

  党校资源整合工作势在必行,党校资源整合发展前景良好。只要我们扎扎实实抓好《2006—2010年全国干部教育培训规划》的落实,团结拼搏、开拓进取,党校系统资源整合工作就能够取得重大进展。整合后的党校系统将更加生机勃勃,为推进党的伟业发挥更新更大更好的作用。
整合资源的个案

  中共深圳市委党校创建于1979年,主要负责承担党务干部、国家公务员、企业干部、党外干部等培训任务。结合深圳特区改革开放的需要和干部培训的特点,先后于1989年、1992年、1994年、2006年加挂深圳行政学院、深圳社会主义学院、深圳经济管理学院、深圳中华文化学院四块牌子。2006年,按照省委、市委的要求,推出了改革党校办学体制的举措,将六个区党校改为所辖分校,确定了“一校、四院、六分校”的办学模式。

  《深圳特区报》在2006年10月31日发表题为《深圳市整合市区党校办学资源》的文章,着重介绍了深圳市委党校办学资源整合的经验。深圳市整合市区党校办学资源,努力形成以市委党校为主体、六区党校为市委党校分校的办学新体制。深圳市委党校各区分校纷纷授牌,标志着深圳市党校工作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整合后的六区党校改为市委党校(行政学院)的分校(院),其隶属关系、行政级别和财政保障维持不变,仍是区委的党校。市委党校对各分校的管理主要是从宏观入手,在把握办学方向和党校工作大局方面进行统筹协调。重点是在教学方面实现调训计划、学制设置、教学内容、课程设置、师资调配和教学考评的统筹安排,分校的日常事务及其他方面的工作仍由分校负责。整合后市区党校的培训分工进行了调整,市委党校负责培训全市副处级以上干部和市直机关其他党员干部,分校负责培训科级以下干部。整合后逐步实现6个方面的统筹安排:一是统一调训,全市重点班次及各任职培训班班次将由市委组织部统一发调训通知;二是统一教学内容,市委党校和各分校参照统一的教学板块设计教学内容;三是统一教学计划,各分校按照市委党校的统一要求设计教学计划;四是统一师资调配,整合全市党校教师资源,建立师资资源库,统一调配授课教师,实现资源共享;五是统一教学考评,由市委党校规范主体班次教学考评标准和办法并统一组织实施。 

  一年过去,深圳市委党校的资源整合举措,成效突出。深圳党校建设走在了全国和全省的前列,在新的办学体制下,教学改革不断深化,创新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通过整合,真正形成以市委党校为主体、区级党校为分校的办学新格局,实现现代化、创新型、开放式的特区党校的办学目标,为建设和谐深圳、效益深圳、国际化城市和国家创新型城市作出积极贡献,为党校深化教学改革提供宝贵经验。

  通过深圳市委党校的成功个案,除了深圳市委的大力支持、深圳市委党校发展的巨大动力之外,不难看出“资源整合”不仅符合节约型社会的内在要求,更符合党校长远发展的需要。同时,也不难得知在党校系统“资源整合”这个问题上至少要做好理顺关系、资金投入、共享平台、挖掘资源、领导支持等几个方面的工作。

  理顺各级党校在资源整合中的角色和作用。中央党校要发挥统一协调、统筹管理的作用,认真研究整合后的新形势和新问题,履行教学管理和督导职能,尽快形成一套新的管理办法和管理机制。

  加大投入和资金支持力度。党校发展,资金投入是保证。充足的投入,能补足党校发展存在的硬件跟不上等缺失。按照全面深化主体班次教学改革的要求,大力加强教学基础设施建设,全方位改善办学条件,尤其要按照现代培训方式的要求,加强行为训练室、讨论室、教室、拓展训练场地建设。同时,要以建设数字党校为目标,成立工作机构,即按照“软件硬件要同步规划、实施和发展”要求,成立教学资源整合开发小组,加强信息化建设,努力提高教学信息化水平。

  建立党校系统共享平台。首先是教学基地资源的共享,坚持“就近原则”,使教学基地使用率最大化。其次是教师资源的共享,侧重于自有师资的培养和使用。在资金使用上,结合党校系统实际,规划建成与全国中心资源库互联互通、共建共享的教学资源库和辅助教学网站,积极筹备建立党校系统播出平台,同时完善相关配套整改措施,注意保护知识产权。

  最大程度挖掘资源。整合资源的重要方法不仅要挖掘自有的已有资源,还要另辟新田。比如,外交学院充分挖掘党校资源,在深圳依托深圳党校成立外交学院南方培训中心的做法很值得学习和借鉴。党校系统的资源整合工作,要立足党校系统,联手社会上优秀的办学力量,放眼“党、政、军”,最大范围的开辟新的教育市场,整合方方面面的资源,为党校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领导要高度重视、大力支持和严格监督。领导成员要高度重视党校资源整合工作,把这项工作提到重要议事日程,上升到创建节约型国家的一项重要举措来抓。要在政策上和资金上给予充分考虑,同时做好协调工作,严格监督党校资源整合,防止借资源整合之名,图充实私囊之事的发生。

 《党校工作八论》后记中央要求加强领导干部成长规律和党校教育工作规律的研究。从2007年开始,中央党校中央国家机关分校分别对两个规律开展了专题研究。我们先后到中央国家机关20多个部门党校就党校教育工作规律进行座谈,专门组织人员赴广州、深圳、哈尔滨、上海等地实地调研,探讨研究思路。

  2008年3月,我们举办了中央党校中央国家机关分校“论党校教育规律”专题研讨会。中央国家机关40个部门党校的近百名党校工作者参加了此次会议,会议收到研究论文近40篇。这些作者是全国人大常委会机关党校课题组成员,最高人民检察院机关党校梁映敏,公安部党校班学员,安全部机关党校韩书文、庞倩云,财政部机关党校初立辉,国土资源部党校冯志文,建设部机关党校王智勇、交通部党校刘纬国,水利部党校承涛,农业部党校黄海、邵开封,商务部党校魏再伟,卫生部党校张红文,海关总署党校丁邦安、胡鹏,税务总局党校肖泳冰,工商总局党校班金永平,质检总局党校班魏俊,体育总局党校班张荣存,国家统计局党校班贺长川,安监总局党校刘长江、孙杏、张立欣,知识产权局党校班李琪,中科院党校苗建民、谭红军、张举、陈志谦,社科院党校刘政、廖刚,气象局党校班田燕、王立梅,证监会人事教育部培训教育处,开发银行党校张文东,农业发展银行党校王明涛、胡文锋,工商银行党校张伟,农业银行党校陈敬良,建设银行党校庄晓方、丁静芬、高云翠、朱剑南,烟草专卖局党校曾晓三,海洋局机关党校、南海班张连生、北海班戚杰,分校直属局级班熊文、分校办公室高峰等。

  这次研讨会的部分成果在《光明日报》、《红旗文稿》、《紫光阁》等多家媒体上发表。在此基础上,我们组织撰写了《党校教育工作八论》。这本书系统地回答了党校教育的办学方向、根本任务、教育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管理、培训格局、办学资源等问题,较好地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经验与问题的结合,历史与时代的结合。这个成果虽然只是初步的,但对于进一步深化党校教育工作规律的研究,推动党校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研究党校教育工作规律,是一件挑战性较大的工作,需要汇集大家的智慧,这本书就是集体劳动的成果。中央国家机关工委干部教育办公室主任、中央党校中央国家机关分校常务副校长谈宜彦同志策划和主持了这项工作,副校长何晓辉、侯建中、李延军提出了指导意见,李爱玲、杨文玖、王霄汉、赵强、刘波、刘静伟、马莉、马小兰等同志积极献计献策,分校办公室陈哲锋、杨波、高峰、王瑞芹、石少岩、张蕾等同志参与了编辑,分校顾问雷收麦、岳长龄、孙广灼同志提出了宝贵意见,海军培训中心副主任姜洪军同志承担了大量编辑工作,各部门党校的负责同志也对本书的写作给予了很大的关注和支持。

  

  分校教师在撰写党校教育工作规律论文的过程中,查阅了大量资料,吸收了有关研究成果。本书尽可能列出了参考文献,但可能挂一漏万,不能一一列出,特对有关文献的作者表示感谢。我们深知,由于时间和水平所限,这本书可能存在一些不足,希望读者提出批评意见。

  编者 

  二○○八年六月 

《党校教育工作八论》参考文献

谈宜彦等著 2009年05月18日15:17   来源:人民网-理论频道
  1《马列著作选编》,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2年2月

  2《毛泽东选集》第1卷—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6月

  3《毛泽东文集》第7卷,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4《邓小平文选》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10月

  5《江泽民文选》第1卷—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年8月

  6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年10月

  7李瑞环:《学哲学?用哲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9月

  8《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和国家重要文献选编》,中共中央党校教务部编

  9《中共中央关于加强执政党能力建设的决定》,2004年

  10《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2003年

  11《党政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2002年

  12《中国共产党党校工作暂行条例》

  13《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暂行条例》

  14杨春贵:《党校教学论》,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2年9月

  15 赵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读本》,北京:红旗出版社,2008年1月

  16赵曜等:《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问题》,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1年12月

  17金春明等:《毛泽东思想基本问题》,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1年12月

  18 郑必坚、龚育之等:《邓小平理论基本问题》,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1年

  19《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6年版

  20 中央党校中央国家机关分校:《党校教学研究》,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6年9月第1版

  21《十七大报告辅导读本》,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年10月

  22《十七大报告学习辅导百问》,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2007年10月

  23《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4年版

  24《领导干部作风建设读本》,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07年2月

  25张荣臣、谢英芬:《中国共产党执政“五种能力”解读》,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4年12月

  26王伟光:深入探索党校教育规律,《学习时报》,2007年第313期

  27黄荣华、梁立邦:《人本教练模式》,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8马建新:《有效领导力的构成及提升途径》,《理论界》,2007(1):47—49页

  29郑晓明:《人力资源管理导论》(第2版),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30梁振中、张锦成:《中国历代治国思想要览》,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31张谷泉:回顾党校历史探析党校教育规律《学习时报》,专刊第206期

  32里景瑞:应当重视党校教育规律的探讨《学习时报》,2004年第106期

  33李锡炎:关于党校教育规律的若干思考《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06第9期

  34赵理文:关于党校教学内容设计的几个问题《学习时报》,2006年第165期

  35 陆沪根:《党校教育规律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11

  36向 春:《实效培训》,广东:广东经济出版社,2005年。

  37 贾高建.开拓创新 推进党校教学改革《学习时报》,2007年9月26日.

  38王雪:《现代培训管理》,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