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ngfei00751百度云:帅好:为什么说金岳霖批评徐志摩是没有依据的——答友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02:51:41
帅好:为什么说金岳霖批评徐志摩是没有依据的——答友人时间:2010-08-27 12:09 作者:帅好点击:436次
  你们好:
  感谢你们在《高贵而圣洁的三人行》讨论中的质疑。
  在大家轮番说腐败的日子里,我老说徐志摩、林徽因的事情,有点不知国耻的讨嫌。其实,说着恋爱中人性的故事,也许能够感悟,腐朽为什么能在这个土地上长盛不衰——因为人性里有腐败的土壤。这个结论是不是有点大?
  你们给出问题的另一些角度,非常能理解你们的质疑和讨论。这种质疑从徐志摩失事那天就开始了;事实上任何一个人都不是完人,换个角度思考,比如,为什么陆小曼被人呵斥?为什么林的非议比较少?在现实社会里,谁敢来个婚外恋,不是名誉扫地,就是名声受制,只有徐志摩,韩石山说,“每经过一次婚恋,增加人生的一重光彩。”
  我倒不会说,每一次婚恋增加了徐志摩的光彩,但青春徐志摩的每一次忠诚,都让后人更看清楚爱中的滋味、色彩和人性。爱情中的人性,应该是检验制度的最后一道防线了,如果这个也垮了,这个制度的底线估计也快垮了。你们看徐志摩死去不到20年,折磨他们那一代人性的制度也垮掉了。
  1、失事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徐志摩的飞机失事,不完全为了林徽因。
  从徐志摩这个角度看有三个因素。一个是要听林徽因的演讲;二是参加一个北大教员的抗日集会;三是,当时本来没有方便的飞机可走,徐也打算不去了,并回到了上海,偏偏这个期间,陆小曼又和徐志摩大吵一架,徐是负气出走的。而他们吵架,多半是因小曼奢侈的生活方式或价值观念的差异造成的;也有偶尔因吃林徽因的醋,但留下来的实证不是很多。第三个因素,恰恰是小曼为后人诟病的地方。
  徐志摩失事,真是太巧合了,巧合在涉及到小曼前两天吵架和林徽因当天的讲座;天下夫妻吵架的很多,也不见得就在这个时候出事。关于飞机失事,飞机本身的原因是,当时的飞行员给女儿买嫁妆累了一天,晚上又赌了一夜麻将,疲倦导致飞行中对天气、航线等的判断失误。本来中途停了下来,可是飞行员的女儿明天要结婚,嫁妆在飞机上,所以就冒险飞了。可想这件事情原因是复杂的。可以肯定地说,一个自私、毫无责任感的飞行员才是失事的祸端。
  2、感情谁欠了谁?
  江南女女,关于林徽因影响了志摩的一生,我完全赞同;爱心家谱和江南女女,关于林徽因欠情的观点,我只赞同其中的一部分。
  关于林徽因对徐志摩的影响,徐志摩原本是学政治学、政治经济学和历史学的,文学完全是外行。他的天才,是在10年之内,一扫僵化的中国诗歌现状,成为当时最具影响力的新诗人。其中的动力何在?他的文学成就,尤其诗歌成就,直接的动力几乎是对林徽因的爱所激发的,陆小曼居次,第三才是中国诗歌的僵死现状需要。
  林徽因自己也承认。林徽因曾对胡适吐心事“精神方面看来这桩事或造成志摩为诗人的原因”。徐志摩几乎一直爱着林徽因,27岁离异并中断学业回来,有两个目标,一个是争取爱上林徽因,另一个就是为了这个老态龙钟的国家。但回来后,徐志摩遇到了大家熟知的那个尴尬,梁启超以迅速的手法给林、梁订婚了。无论梁任公怎样打点笔下的文字,怎样谴责徐志摩的张狂,在弟子、儿子面前,这碗水,给谁都难以端平。徐志摩的张狂的名声,怕有梁启超的笔力夸张。
  我一直认为,徐志摩对林徽因的爱少芥蒂、无私心,是人间最纯粹的爱的形式之一;这一点连把徐志摩看成政治上对手的革命人,也恐怕难以否认。而且,对小曼和幼仪至少在相爱时,是诚实的;不爱时,徐志摩说出来了,没有欺骗任何一方;由于这样或那样的原因不能携手终老,但并不表明徐志摩对家庭婚姻的道德有什么僭越或践踏。我想,这也是三个女人对徐志摩没有抱怨主要的原因。
  关于谁欠谁的情,我想当事几方,在爱前、爱中,甚至爱后,谁都很少想过这个问题。他们在爱前、爱中和我们常人相爱大体相似,贵在常人所没有的——持久而热烈的爱;而且看上去一群受害者,均无抱怨谁的样子。
  如果预先就考虑谁欠谁这个问题,那么,这个爱可能索然无味,这是他们对爱所持立场,和世俗不同的地方。我深信至少徐志摩、林徽因、陆小曼各自生前是不会想到这些问题的。至于徐志摩死后,林徽因怎么思考的,两篇哀悼旧友的文章,已经写得再清楚不过了。
  倒是大作家冰心女士,在志摩去世后,写给林语堂的信中讲过类似的观点。
  冰心说:“志摩死了,……仍得到社会一班人的欢迎的人,得到一个归宿了!我仍然这么一句话,上天生一个天才,真是万难,而聪明人自己的糟蹋,看了使我心痛。……究竟是‘女人误他?’还是‘他误女人?’很难说。志摩是蝴蝶,不是蜜蜂,女人的好处就得不着,女人的坏处就使他牺牲了。”
  冰心句子的发力点,在“谁是这个女人”和“女人的坏处使他牺牲”上,冰心显然为徐志摩抱不平呢。
  在我看来,作为局外人的冰心,在这个问题上的思维,显然不如当事人林徽因、陆小曼、张幼仪自己的言行更有说服力,或更诚实可爱。至于冰心的才气,傅斯年好像说过,难以与林徽因比肩。
  在当下的现实情感里,冰心式的这个思维,随处可见——不好了,分手了,这个抱怨,那个谴责,就象反“右”时已经相爱10多年的蒲熙修对罗隆基那样,为了表明自己的无过错,添油加醋,不惜给对方造些剩饭。总觉得对方亏待了自己,事实上,既不是男人生来是王子,也不是女人生来就是天鹅。
  如果相遇,珍惜、宽容,才可能有继续;如果分手,当作相识一场,彼此祝愿又有什么不好?干嘛弄得像警察办案,黑白分明?徐志摩的两任老婆,幼仪不存在忏悔问题,后来嫁人后,提到徐志摩曾说:“没准所有女人中我最爱他”;小曼的忏悔是有目共睹的,徐志摩这个人非常宽容,宽容到对小曼溺爱乃至纵容,可惜小曼错过了自己的人生,她后半生生活在回忆和忏悔里。林徽因的感想,我已经摘录写在以前文章里,这里不再赘续。
  我觉得说谁欠谁,不如说谁跟谁更知己。
  3 、金岳霖言说的徐志摩没有证据
  关于爱心家谱引用的金岳霖的话及其评价——“金岳霖曾说:徐志摩这个人太滑。的确相对于金岳霖的执着来说,徐志摩是比较冲动的,他的诗人气质,恐怕多数时候是胜过了他的理性气质。”
  我觉得,这是金岳霖老年时带点情绪的妄言。
  我们先看原话的场景是怎样的?
  1983年,研究人员陈宇和陈钟英采访88岁的金岳霖,金岳霖说“徐志摩是我的老朋友,但我总感到他滑油,油油油,滑滑滑”“当然不是说他滑头”。金岳霖解释“滑油”后,采访者才明白,“是指徐志摩感情放纵,没遮没拦。”
  这个文章的名字叫《金岳霖忆林徽因》,从文章列的老金举出的实证来看,显然还是那些众所周知的事情,例如伦敦邂逅林徽因,才决心与前妻离异,后来追求不成,掉头追陆小曼。老金还说,林徽因、梁思成是两小无猜,两家世交,徐志摩总是跟着要钻,钻也没用;徐志摩不自量,不知趣等等。
  说过这番话后一年,金岳霖去世。而且此前大概从1974年开始,为了照顾老无所依的金岳霖,林徽因的儿子梁从诫,搬来与老金生活在一起的。日常称老金为“金爸”。
  金岳霖一辈子特立独行的奇谈奇行,很多是受人尊重的,但这段扬梁抑徐的话,实在大跌水准。不管出于什么原因,这段话至少没啥依据。
  事实上,徐志摩从来不是一个感情放纵的人,而是一个守真守信、追求纯粹爱情的人。在徐、林、梁充满变数的1922年秋-1924年秋,26、7岁的徐志摩可能有100次机会,如果不是一个谦谦君子,而真是一个感情没遮没拦的人,这个故事不知会演变到何种不堪的境地。
  林徽因、梁思成1924年秋出国之后,徐志摩于1925年初才接触陆小曼。如果陆小曼的婚姻是铁板一块,徐志摩不可能插得进去。何况陆小曼离异之后没有褒贬过前夫王庚,为什么?看来没有爱也没有恨,才是这场无味婚姻的实质。
  当然林徽因的素质、学养,是陆小曼难以望及的,但陆小曼也非等闲之辈:个人智慧比较充足,如18岁即掌握法语英语,绘画师从刘海粟,18岁被北洋政府外交总长顾维钧聘用兼职担任外交翻译。因病染上抽大烟,越陷越深,徐志摩也没了办法,直至失控。
  博友随缘说:一个“真”字,对自己的心灵很美好,有时却对生活很沉重。似乎只能说爱情是形而上的感觉。能从柴米油盐中找到爱情是绝对的天才。
  小曼真诚地找到了另一个真诚的人,但小曼却不知道丈夫是天才!这话可以换成寒烟漠漠的那个观点是:“情未必是一道难解的题,只是有时相当难以深入或是棋逢对手吧”。
  4、徐志摩不是一个感情泛滥的人
  度过变数难熬的1922年秋-1924年秋,订婚的林徽因出国了,徐志摩和陆小曼的婚事问题上,也可以为徐志摩的情感专一佐证。
  1925年底,陆小曼与王庚在平静的气氛中离婚,1926年10月前,徐、陆准备结婚。
  结婚前,为征得徐父的同意,徐志摩的朋友胡适、刘海粟,几乎跑断了腿,换个别人,完全可以放弃这些,一起逃走。20年代的徐悲鸿、蒋碧微,稍前的孙中山、宋庆龄,都用了这个办法。我们文学中这个时期私奔、逃婚者举不胜举,而徐志摩压根就没有想过这个办法。
  陆小曼的母亲先向胡适提出要求,娶其女必须要请梁启超证婚。
  徐志摩的父亲徐申如,提出的要求更为苛刻:徐志摩要再婚,必须征得张幼仪的同意。因为,徐申如不承认儿子和张幼仪在德国的离婚,他要亲自听到张幼仪的意见才行。
  1926年夏天张幼仪回国当面对质。有人描述了当时的场景——
  徐申如问:“幼仪,你和志摩离婚是真的吗?”;“你反对他和陆小曼结婚吗?”
  张幼仪说:“我不反对。”
  过了这一关,徐申如还是不肯痛快地答应。到了7月,经胡适、刘海粟等人出面周旋,徐申如最后勉强答应,但他也有三个条件:
  1、结婚费用自理,家庭概不负担;2、婚礼必须由胡适作介绍人,梁启超证婚,否则不予承认;3、结婚后必须南归,安分守己过日子。
  从局外人的角度看,梁启超在徐志摩婚礼上谴责,也许是公道的,梁启超的证婚词明对徐志摩,暗对陆小曼。但我来看,也许最不公正或不够宽厚的恐怕就是梁启超了;任何新人结为连理,长者应该祝贺,而不是训诫;何况,徐志摩曾光明磊落地爱过梁任公的儿媳妇。说这个证婚词有多公正,也不好说。要说徐志摩是甘愿受辱,更是乱说。徐志摩本人从来没有表现出要请梁启超来当证婚;而且此前,梁启超貌似公正的对徐志摩追求林徽因问题的横加指责,徐志摩曾发出激烈的反驳。
  遗憾的是,陆小曼的作为,他俩婚后的光景乃至徐志摩的惨死,都成了一种自证的谶言。世间再次证明了梁启超先生的预言和担心。但即便今天,我们恐怕依然无法说,徐、陆二人,给朋友胡适以及自己的人生丢了什么脸?
  徐志摩去世后,徐申如拒绝陆小曼参加葬礼,就如陆小曼拒绝与徐志摩一起北迁时,一样坚决。假如,小曼能听从志摩的安排,一同北上,也许能逃过此劫,历史没有假如。
  假如以相知为坐标,林徽因的两篇悼念徐志摩的文章,是知音级的证据;而小曼在放纵的生活里,很少在乎徐志摩的感受,感悟丈夫的人格。其哀悼徐志摩的文章《哭摩》,穷尽连绵爱意、哀婉忏悔,却无对志摩人生的理解和见识,可见陆小曼与徐志摩的距离多么遥远。家谱在这一点上的看法我认同。
  倘若拿知识人的责任为坐标,拿林、陆相比,陆小曼终生缺乏建树,拥有才华却没有为任何人着想过。可我还是要原谅陆小曼,她太年轻了,而且,那个年代的所谓名士社会,腐朽的气息吞噬了这个少妇的单纯。毕竟胡适、徐志摩、林徽因这样的真君子还是不多。
  徐志摩婚后两年的1928年,林徽因和梁思成在国外结婚。
  5、徐志摩不是一个油滑的诗人
  同时代的人中,除了鲁迅先生和创造社(清一色的留日学生,我愿意把这个社称为革命社),几乎没有人责备过徐志摩的为人。当然鲁迅也很少批评自己,他的枪口总是对准别人。
  徐志摩是个非常较真的诗人,在处世方面单纯到了迂腐的程度。胡适是徐志摩最好的朋友,但胡适发表对前苏联的看法后,徐志摩坚决反对胡适的观点,还两次为此发起国家道路的论战。
  在论事方面,也非常单纯。看了梅兰芳的戏,就说不如杨小楼,这样的话不是私下说,还发表在报纸上。看了郭沫若写故居泪水滔滔,马上批判虚假情感泛滥,并被郭家创造社兄弟等人以公布私人信件这样下作的行为,进行反击。
  当然还有“诗人与数学”、“闲话事件”、“音乐事件”、“仇友赤白”,一个接一个,从偶然失语、朋友相处到说实话、论国家道路,一个比一个深刻,一个比一个辽阔。
  这些的确显示了一个诗人的气质,但这个诗人,又是非常理性平和的。翻看那些往日的论战,字里行间的徐志摩,谦恭真诚,不偏不倚,没有左右逢源的中国文人的油滑,没有世故的恶语伤人。韩石山分析,这是出自他的平和的天性,也是谙熟了英国绅士的风度。
  如果是一个油滑的诗人,为什么要这样较真朋友的诗文?为什么要为这个国家道路操心?因此我说,恐怕这个世界上林徽因最懂徐志摩。
  慧心流泉说,并非所有的爱都能以婚姻来体现,林与三位男士都是情感上的智者,他们把爱从火上取下来了。
  我以为很对。
  谢谢你们。
  帅好2008.6.25
 来源:共识网
[文章来自共识网:http://new.21ccom.net/articles/rwcq/article_2010082716948.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