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物娘娼馆汉化版1.02:佛家一味讲慈悲会不会太迂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19:05:01

还记得小时候看《少林寺》,里面有个情节印象很深。就是官兵冲到少林寺里抓人,可是方丈不让抵抗,并任由官兵烧死自己。直到柴火都点燃了,官兵开始乱杀僧人,方丈才在火焰中下令:“超度他们到极乐世界去吧!”。

当时我们很多人都觉得老方丈太迂腐,怎么能不加区别地跟坏蛋讲慈悲呢?难道佛陀真的这样教他的弟子?这个问题埋藏在心里很多年,一直也没机会找谁来问问。这两年开始学佛,慢慢明白了一些。

慈悲,从字面来讲,慈是与乐,悲是拔苦,总之都是对人好,有苦救苦,有难帮难。其实不光佛教,各个宗教都教育信众对人好,只是名词不同而已。可是,佛教确实有点不同,看了好些经典,总是说对“众生”要慈悲,还真没找到哪部经典说要区分好人坏人。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儿呢?

佛家强调理智,因此,对众生慈悲,并不是像很多人想象的那样,是一种感情的流露,事实上,那是深层智慧的流露。因为感情是属于“意识”层面的东西,是不稳定的,是会变化的。而且,在佛陀来看,意识属于“五蕴”,或者叫“五阴”,正是它们盖覆了本性,所以是需要舍弃的,当然不会让你去执着。

那么从理智看慈悲,怎么个看法?佛把慈悲分成很多层次,归纳起来,主要有几类:

第一种叫“爱缘慈”,比如说,世人大都爱自己的家人眷属,你要是问他,你到底为什么爱他们呢?答案大概都很简单:他们是我的亲人啊!或者再加上诸如他养育我,照顾我,或者反之,他需要我照顾等等。这种爱,佛就讲它是基于缘的爱。换句话说,有缘你才爱他们,没有缘,那就另说。这个层面的爱,在佛门基本上还不能称为慈悲;

第二种叫“众生缘慈”,就是说你能把你爱的范围扩大,不光爱家人朋友,还能爱更多的人,像有些宗教里讲博爱,讲“神爱世人”,这样心量就大多了。一般来说,凡夫要是能有“爱世人”这样的心,那就很了不起了。但是为什么要爱世人呢?宗教上一般讲,大家都是兄弟姐妹,都是神的子民,应当平等相待。这个层次的慈悲,多半还是有很多界限,比如种族、国家、宗教、物种等等,都可能成为界限;

第三种叫“法缘慈”,这是佛门里面菩萨才能达到的境界。因为菩萨跟佛学习,佛告诉菩萨,一切众生,不光是人类,甚至不光是有情众生(动物),包括无情众生(植物,矿物,乃至一切现象)他们都是同一个“自性”变现的,换句话说,他们都是一个共同体,众生互相之间的关系,应该像是左手和右手的关系。菩萨虽然可能还没有像佛那样完全证实,可是他相信佛,他从道理上明白了,他就不再关心有没有什么特殊的关系,也不再局限在人类,甚至不再局限在动物,他对一切众生都“像对待自己一样”去帮助,去爱护;

最后一种,就是佛的“无缘慈”,一般佛门常讲的“无缘大慈,同体大悲”。表现跟菩萨的法缘慈是一样,但是里面不一样,因为佛已经彻底证实整个宇宙就是一个自体,整个宇宙都是同一个“自性”变现的,众生真的就是自己,而不是“像自己一样”。

由此可知,佛陀教弟子慈悲,还真是不分亲疏贵贱,不分好人坏人的!可是,这么个搞法,在现实生活中,行得通吗?蕅益大师说,“境缘无好丑,好丑在于心”,行得通行不通,看你的心通不通。

怎么讲呢?还是回到《少林寺》的那个场景来说,我们觉得不通,因为我们觉得官兵很坏,杀人放火,不能对他们慈悲。而方丈呢,他是学佛人,佛告诉他要“无缘大慈,同体大悲”,于是他看官兵并不是对立的坏人,而是自己一部分生病的器官或者组织而已,对他们应该更加怜悯,更加慈悲才对。

同样,我们在现实生活中,碰到种种不同的人与事,可能会生起是非善恶的判断,可能产生喜怒好恶的感情,所有这些,都是因为我们执着个体的界限,执着我是我,他是他。如果我们一旦明白大家其实是一体,“他们”、“我们”其实都是一个大“我”,哪怕只是从道理上明白一点,相信我们的喜怒好恶就会慢慢淡下去,替代生起的就是“大慈悲”,你就会自自然然希望大家都快乐,希望大家都远离痛苦,希望大家都不要造业,不要再相互倾轧、陷害、争夺、嫉妒,更不要再相互斩杀、相互吞啖。

当然,大慈悲心不是一蹴而就的。可是如果我们能够常常换位思考,常常站到对方的角度去思考,常常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这种心量是可以培养出来的。重要的是,我们培养这样的心量,并不是去培养什么异端邪苗,或者是像有些学说所谓的“违背人性”,相反,这是最顺应人性,顺应最根本的自性。人在顺应自性的时候,能体会到大乐,至乐,所谓法喜充满,大概说的就是这桩事情吧?所以,“助人为乐”,并不是虚伪矫情,它确实是有理论依据的。

可能还有人想问,那方丈怎么最后还是下令“超度他们到极乐世界去”呢?末学个人以为,可以从两个角度看,一个可能,就是方丈的修为还是没有到家,最后关键时刻,他喜怒的习气占了上风,所以最后还是采用了对立的手段;另一个角度,就是真的是救度他们,因为从佛理上讲,身体的死亡其实并没有那么严重,不是还有轮回,还有投胎吗?所以,看他们恶念充满,执意要造恶业,那就暂时把他造业的工具(身体)拿走,一方面避免他造更重的业,受更重的罪,另一方面也给他一个机会停下来反省。在钟茂森博士论证因果轮回的讲座里面,有很多关于“濒死体验”的研究报告,其中就谈到濒死的人常常会被“重放”自己的一生,并往往因此而有所感悟。这大概也是中国传说中阎罗王回放你一生来赏罚你的原始依据。

所以,你看,行菩萨道,跟你具体做什么关系并不大,同样的事情,你的发心不同,效果就有很大不同。同样是打杀,你是慈悲救度的心,还是报复或者惩罚的心,自然大不一样。至于我们在生活中具体怎么运用,就要看你自己的用心了:)

南无阿弥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