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工作的三大模式:毛泽东的1小时和胡锦涛的40分钟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2 10:05:57

在奥巴马就任美国总统后的首次亚洲之行中,与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的会谈自然是最受瞩目的。一年中两国首脑三次会晤,这在中美外交史上也是十分罕见的。

胡锦涛用“坦诚的、建设性的、富有成果的”十二个字评价他与奥巴马的会谈成果。从发表的《中美联合声明》的内容看,中美双方在“中美关系”、“建立和深化双边战略互信”、“经济合作和全球复苏”、“地区及全球性挑战”、“气候变化、能源与环境”等五个全局性问题上达成了十分广泛的共识。在“声明”的表述中,这五个方面涉及44段内容,而且,几乎每一段都是用“双方认为”这样的表达方式引领,鉴于“声明”这种文体的高度严密性,它往往是一段一意的,因此,我们可以认为,中美双方从战略层面到具体领域,实际上在多达40多个方面达成了共识。这在中美外交史上也是划时代的。有专家解读说,胡奥会的共识在战略合作上可以概括为四个大方面。其一,面对复杂、变化的国际形势,特别是在全球挑战增多的情况下,两国都认为加强合作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其二,在新形势下,中美两国有着广泛的共同利益,而且有广泛的发展空间。其三,从战略的高度和长远的角度来加强对话、交往、合作,对两国关系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其四,在中美两国关系的历史定位上,一方面强调两国要积极、合作、全面的关系,同时还要建立新的伙伴关系。

在如此广泛的领域形成共识,双方要谈的话题实在是太多了。所以,在大范围会谈之前,两国首脑还安排了一次小范围会谈。大范围会谈的内容,在《联合声明》中已得到了充分表达,而小范围会谈往往总给人以神秘的感觉。究竟谈了什么?胡锦涛用语言告诉我们:“双方达成了很多重要的共识。”奥巴马用表情告诉我们:会谈的结果让他很轻松。更让记者们感兴趣的是,原定半个小时左右的小范围会谈,却延迟了近40分钟!

超出40分钟,双方交流的内容应当比预定的内容广泛且深入。这说明了什么呢?

让我们还是先把思路引到三十七年前吧。

从胡锦涛与奥巴马会谈超时40分钟,我想到了当年毛泽东主席会见尼克松总统时延续一个小时的会谈。

1972221日,美国总统尼克松踏上中国土地,开始了中美关系的“破冰之旅”。当时,毛泽东主席已经重病缠身,连“说话都不大利索了”(毛泽东语),以至于尼克松总统来访这么重要的事,中方都不能准确确定毛泽东会见尼克松的具体时间。但是,在涉及中美两国重大利益、涉及世界形势发展的重大问题上,毛泽东又一次体现出惊人的毅力和非凡的胆识,他在尼克松抵达中国才三个多小时的时候,就作出了马上会见尼克松的决定。此时的毛泽东,身体状况处于极不稳定状态,随时都有恶化和发生危险的可能。因此,周恩来给尼克松的时间只有十五分钟!可是,实际会谈却延续了一个小时。尼克松后来回忆道:“我们被引进一个陈设简单、放满了书籍和文稿的房间。在他坐椅旁边的咖啡桌上摊开着几本书。他的女秘书扶他站起来。我同他握手时,他说:‘我说话不大利索了。’每一个人,包括周在内,都对他表示他所应得的尊敬。他伸出手来,我也伸过手去,他握住我的手约一分钟之久。这一动人的时刻在谈话的记录里大概没有写进去。他有一种非凡的幽默感。尽管他说话有些困难,他的思维仍然像闪电一样敏捷。这次谈话本来料想只会进行十分钟或十五分钟,却延续了将近一个小时。”在这一个小时中,毛泽东纵横捭阖,举重若轻,谈笑风生。也就是这一个小时,奠定了中美两个大国从敌对到合作的基础。众所周知,在当时的情况下,中美关系是极其微妙的,哪怕要跨出一小步都需要有超常的智慧。所以,毛泽东与尼克松的会谈,是以“谈”为目的的。正如他在与斯诺的交谈中所说的那样:“如果尼克松愿意来,我愿意和他谈。谈得成也行,谈不成也行;吵架也行,不吵架也行;当作旅行者来也行,当作总统来也行。总而言之,都行。”(毛泽东19701228日与斯诺谈话纪要)在当时,两个曾经敌对的大国的首脑,只要能坐到一起,就无疑是历史的进步。

风风雨雨的三十多年过去了,现在的中美关系与当年相比,已不可同日而语,从1979年邓小平作为第一个出访美国的中国国家领导人开始,中美关系就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尽管其间也是历经反复和曲折,但中美关系发展的大势是符合世界发展趋势的,更是符合两国人民根本利益的。正因为此,胡锦涛与奥巴马小范围会谈的40分钟超时,就格外充满内涵。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尤其是近几年来,中美关系的发展呈现出健康、积极的趋势。两国关系的定位,从“利益攸关方”,到“战略性合作者”,到“战略再保证”,一步一深化。在今年4月的伦敦G20峰会上,胡锦涛主席和奥巴马总统首次会晤,胡锦涛主席就对新形势下的中美关系作了新的定位:应该是积极的关系、应该是合作的关系、应该是全面的关系。这为中美关系的新发展明确了新起点,搭建了新平台,创造了新机遇,这种积极的、合作的、全面的关系,在这次奥巴马总统访华的联合声明中得到了充分体现。正是在这个基础上,双方的合作才能更加深入。在第三次“胡奥会”中,“核心利益”成为重要话题,这就是中美关系向深度发展的标志。胡锦涛主席强调:“尊重对方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是中美两国建立战略互信的前提。”“中美两国国情不同,双方存在一些分歧是正常的,关键是要尊重和照顾对方的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我们可以作这样的理解:胡锦涛与奥巴马的小范围所谈的重点内容应当多涉及双方的“核心利益”。

我们也知道,中美双方在核心利益问题上以前总是有分歧,有时甚至有重大分歧,尤其是中国的核心利益往往得不到尊重,这就阻碍了中美关系在平等互利基础上的健康发展。此次“胡奥会”,双方在核心利益问题上取得广泛共识,以至于大大超时了,这充分说明中美双方在“积极、合作、全面”的道路上找到了越来越多的共同点——在记者招待会上,有记者问:“今天两国领导人会谈的时间比原定的时间大大地延长了,主要原因是什么?”外交部副部长何亚非说:“今天上午两国领导人谈得很好、很融洽。时间的确不够,因为两国共同利益和面对的共同挑战很多。时间不够双方都觉得很遗憾。今晚的国宴,双方有可能会更多地交流。”

第三次“胡奥会”为什么能取得如此丰硕的成果?原因是多方面的,而中国的巨大进步应当是主要原因。正如14日奥巴马在东京演讲中解释为什么“美国不寻求遏制中国”的原因是所说:“强大、繁荣的中国的崛起是国际社会力量的一个源泉。”美国麦克拉奇报业的文章说:“奥巴马在中国将看到世界的新重心。”

在中美关系取得重要进展的时候,在中国的国际地位日益提升的时候,在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时候,我们更想到毛泽东主席当年与尼克松总统会谈时延续的一个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