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r2基因检测:郭沫若一生功过得失20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14:48:10

郭沫若一生功过得失20事【转自新浪博客作者:温儒敏】

(2012-01-31 14:41:47) 标签:

郭沫若

现代文化

历史评价

道德评价

历史人物

文化

分类: 现当代文学研究研究

前天关于郭沫若一文发表,未料引起反响如此之大,不到一天就有数千点击,160多个跟帖。其中有对我文中观点表示赞成的,但只占少数。大多数跟帖都表现对郭沫若的道德反感,有的批评很尖锐,把郭沫若说成“变色龙”、“无节操的人”、“狗腿子”、“比强盗还可恶”,等等,甚至指责我不该写这样“下三烂”文章。我对郭沫若没有特别的敬佩,也无意美化郭沫若,或者为他的缺失辩解,那篇文章无非是针对某些片面贬斥历史人物的言论提出看法,认为对郭沫若的评价,无论得失,还是要放到历史语境中去分析,知人论世,而不是纯粹以道德评价取代历史评价。还有,对一种历史现象的评价,应当实事求是,从历史材料出发,尽量占有完整的材料,而不是道听途说,停留于印象主义的褒贬。郭沫若评价存在的分歧是正常的,但从对郭沫若“普遍的反感”中,似乎也可以从一侧面见到唯物史观失落之后,价值崩溃,迷惘弥漫的社会现象。我很重视网友的反应,可以提醒我们从学术角度重新思考、检讨某些问题。现在人文学术研究的确也有脱离社会的倾向。这里我提示一些材料,用简单排列的办法展现郭沫若的一生得失,供大家参考。只是简单罗列,来不及论述。目的是说明郭沫若有功有过,其功过都应当放到历史语境中去解释,而不只是痛快的褒贬。

关于郭沫若起码有如下11件事会让人记住,也可说是11种贡献吧

119199月开始陆续发表的白话新诗,后汇成《女神》出版,充分体现五四精神,开一代诗风,成为中国现代诗歌的奠基者。

2,  1921年领衔组织创造社,提倡浪漫主义文学,是与文学研究会齐名的重要文学社团。

31926年投笔从戎,参加北伐,曾任总政治部副主任,亲临湖南、湖北等战事。

41927年国共分裂,蒋介石发动“清党”之前,郭沫若写檄文《请看今日之蒋介石》,揭露蒋的分裂叛变行为。

5,  1927年赶赴南昌参加南昌起义,任七人主席台成员和总政治部主任。与贺龙同时加入共产党。随即又参加艰难的南征。

6,  1930年《中国古代社会研究》出版。1931年《甲骨文字研究》和《殷周青铜器研究》出版。后又有从民本立场出发评判古代历史典籍的《十批判书》。郭沫若在史学、考古学及文字学等领域均有重要影响。

7,抗战爆发,从日本秘密回国参加抗日,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主任,主持战时文化动员工作。三厅实际上以共产党为核心。

8,  1942年创作《屈原》等历史剧,寄托表达抗战爱国情怀,在重庆等地产生巨大影响。

919443月发表《甲申三百年祭》,毛泽东建议全党学习,戒骄戒躁,警惕重滔李自成的覆辙。

10, 1949年新中国建立后,担任全国文联主席、人大副委员长、中国科学院院长等职,为国家文化建设总还是做过不少实事、好事。

11,郭沫若书法自成一格,影响大,被称为“郭体”。

 

另外,郭沫若也做过许多让人有争议,甚至反感、诟病的事。这些缺失应当放到一定的历史语境中去评判。让人“反感”的事起码也有这么9件:

12,30年代初发生“革命文学”论争时,郭沫若化名“杜荃”撰文《文艺战线上的封建余孽》,攻击鲁迅。鲁迅逝世后,又推崇鲁迅“伟大”,连“孔子也不及鲁迅先生”。

13,1948年在香港发表《斥反动文艺》,将一些民主派自由派文人包括朱光潜、沈从文、萧乾等,一律划入“反动”行列。

14,1957年,积极参加反右运动,在座谈会上几次旗帜鲜明批判右派分子。,

15,1958年,写诗歌赞大跃进“一天等于二十年”。很多应酬应景之作,都“跟错了队”。

16,19665月人民日报发表毛泽东《看了逼上梁山之后写给延安平剧院的信》,其中原有一句肯定郭沫若历史剧贡献的话被删去,郭很紧张,为表示“紧跟”,在6月纪念延安座谈会讲话的大会上,郭沫若朗诵诗歌“献给亲爱的江青同志”。“四人帮”倒台后又写《水调歌头》“粉碎四人帮”。

17,1966年夏文革爆发,郭沫若表示支持,过激地声明自己写过的书都应当烧掉。

18,19684月,郭的儿子郭世英被农大红卫兵绑架关押,郭妻叮嘱郭去找周总理,解救儿子。郭在参加外事活动时见到非常疲惫的周总理,心生矛盾,不敢打搅求请总理帮忙。后郭世英被迫害致死。郭极后悔自责,以反复抄写儿子的日记来排遣忧心。

19,1971年,《李白与杜甫》一书出版,迎合毛泽东观点,扬李抑杜,与自己以往观点相左。

20,文革中支持“农业学大寨”,临终留言,让自己骨灰撒到大寨土地上。

分享 分享到新浪Qing

44

阅读(7270) 评论 (74) 收藏(35) 禁止转载 打印举报 已投稿到: 排行榜 圈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