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友每天都在抢戏番外:少林寺成刀上俎肉 5大潜规则害惨寺庙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12:05:19

少林寺成刀上俎肉 5大潜规则害惨寺庙

2012年02月17日 09:00
来源:凤凰网华人佛教 作者:向世山

字号:T|T
0人参与0条评论打印转发

寺院无端挨骂已成家常便饭,而真正“寄生获利者”偷着乐,数钱数得手软,钱包鼓到涨爆!(图片来源:中新网 摄影:王中举)

编者按:在少林寺商业乱象中,各路当事人似乎都有话要说,寺庙叫屈,信众喊冤,政府下文整改,景区低调回应。然而,少林景区还是那个景区,而少林寺早已不是那个少林寺了。商战少林,且看凤凰网华人佛教独家评论。四川省社科院副教授、佛学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向世山评论文章精彩看点:揭佛教景区被开发的5大潜规则。寺院无端挨骂已成家常便饭,而真正“寄生获利者”偷着乐,数钱数得手软,钱包鼓到涨爆!

少林寺成为目前新闻话题的热点,被“火腿”,被“上市”,被“摘牌”,被商业化……是源于时代所致。对于少林寺的种种纠纷、处境和应对方式,我倒是抱以极大同情式理解。因为,很多种情况下,少林寺是被外部力量裹挟。深刻的原因在于这个时代。这个时代的最大特征就是,任何资源都可以被开发,变成白花花的银子。作为神圣化的表征的宗教资源也难逃这一当代“宿命”。就像在热心人士呼吁保护的呐喊下,北京胡同仍旧被高楼大厦所代替一样,对于开发上瘾的政府、部门、官吏、商人来说,呐喊只是震荡下空气,他们冷血得充耳不闻。所以,少林寺被开发和被商业化无非是这个时代的一个典型样本而已。剥开盛装的宣传帷幕,资源开发常常遵循着以下原则或潜规则:

1、资源开发的最大化。门票提价、圈地建筑、拍卖摊点、扩张景区、打包上市、极限增长……尽可能地把资源细化,都变成可操作的商业化资源,以完成金钱交易。有时甚至达到了敲骨吸髓、竭泽而渔的地步。

2、利润上升的无顶化。疯狂追逐利润是开发资源的潜台词,纳入新的经济增长点、财政收入、政绩工程、GDP是最冠冕堂皇的说辞。在官言升迁,在商言钞票,都需要所辖地盘内报表上利润数字飙升。一个小小摊位拍卖出17万价位,摊主不“宰”过往旅客,难道要喝西北风去。反省、检讨和更正的应该是拍卖的幕后推手!

3、暗箱操作的私有化。在开发大潮中,化公为私现象屡屡上演,虽然有时频频更换马甲,但其本质没变。“移花接木”,“暗渡陈仓”,是当事人最常使用的两招。公有资源摇身一变而成为部门的聚宝盆,乃至变成集体的小金库,私人的提款机。这种情况,天下可多啦。关于“十方禅院”目前透露出来的内幕,可作此观。

4、神圣领地世俗化。把宗教资源操作成景点化、物质化、资本化,宗教资源便理所当然地成为有关觊觎部门或人士的刀上俎肉。

5、宣传界限模糊化。对于宗教资源的开发,有关部门或操作人士有意或无意混淆或模糊寺门内外界限、教界内外的界限,在宣传上,在公关上,以惑世欺心哐众而获取最大商业利益。而一般大众对多头管理、政出多门的开发管理模式漠然无知——如民众只认得佛协或寺院,而不知在景区乱作为或撒野的却是政府派出机构的管委会——所以常常把不是寺院的作为都算在寺院头上,而在网上开骂以宣泄一腔无明业火。寺院无端挨骂已成家常便饭,而真正“寄生获利者”偷着乐,数钱数得手软,钱包鼓到涨爆!

从以上原则或潜规则洞察,有关少林寺的种种乱象与纷然说辞可说一眼看穿。反观身陷市场化漩涡和大众口水中心的少林寺,还是要坚守出污泥而不染,树立卓绝于俗世、超然于金钱、解脱于红尘的圣化形象、庄严净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