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州风神病毒漏水:苏州河:徒步苏州河.b.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22:49:02

 

 .苏州河桥.回到80年代..徒步路线 示意图.回顾一下,上一篇从起点“外白渡桥”徒步到了第三座“四川路桥”,一路看到得尽是“外滩万国博览”的延续!接下来的本篇,将从第四座“河南路桥”走过第七座“浙江路桥”,嗯,这段沿岸的景观,是比较80年代的感觉了......        第四座,河南路桥
沿着长长的引桥步上河南路桥鸟~~,回望一下四川路桥&邮政总局:   小介:    河南路桥,又称“三摆渡桥”(因桥堍下原建有天后宫,故还称“天后宫桥”,附近老居民称其“铁马路桥”)。亦算是百年老桥,还在1843年的时候,在这里设置过渡口,人称“三摆渡”。  根据记载,老河南路桥始建于1875年,为长62米的驼峰式六孔木桥。1924年,又改建成现在的钢筋混凝土的均衡翅式带悬桥,长64.5米,宽18米,3孔,载重量为15吨。1996年曾进行过一次大修。  位于上海核心城区的河南路桥,是横跨中心商务圈内苏州河南北两岸的重要交通主干道之一。新桥的全线通车,大大缓解了市中心交通压力,并为外滩井字形通道、河南路全线拓宽打通了瓶颈。百年老河南路桥作为一座经典的艺术之桥,桥身轻盈,线条流畅,桥两侧带有强烈传统色彩的图案,体现了中西合璧的设计理念。夜间灯光照明及特殊的线形装饰,也让新河南路桥成为上海城市的又一景观。  刚上桥头,即刻感觉不妙,第一是惊诧滴发现,桥对面突兀着一幢孤零零滴“鬼楼”!二是发现,要过桥去看“鬼楼”还得绕道,要么,就得在车流中违反“七不”窜过去!  下桥去看个究竟吧! 一面残败的西式建筑,伫立在大片拆迁空地的角部,仿佛一位风烛残年拄着拐杖的老人,吃力地张着浑浊的双眼!年久失修的外立墙面,已经斑驳不堪,然而建筑上面依稀精致的雕纹和老建筑本身散发出来的威严气势,仍让路人产生敬畏和诡异的感觉。仔细瞅瞅,外面顶部那一块依稀有水泥五角星形状,应该是后来加的东东,非原物咯;黑洞洞的几只透气孔像鬼鼻孔一样幽幽地呼哧着岁月尘埃;凯旋门样式的大门口,还杵着两缸长青松柏......它,到底是什么大来头呢?意外地,不出半小时后找到了答案——这里,原来是旧上海最有影响的商业组织机构——“上海总商会”! 小介:    上海总商会旧址,北苏州路470号。    上海总商会号称“中国第一个商会”,它是中国最早成立的商会团体。最初名为“上海商业会议公所”,成立于1902年正月(清光绪二十八年),“上海总商会”名称始于民*国元年2月。上海总商会号称“第一”不仅因为其成立时间早,更重要的是,由于上海是中国商业贸易中心,商人力量雄厚,上海总商会在旧中国社会影响巨大,不仅各地商会、就连社会其他各界,也唯其马首是瞻。    清末至民*国期间,就是在北苏州路这幢大楼里,上海总商会做出过不少重要决定,在抵制美货、五*四运动等许多重要事件中都曾发挥了不小的作用;而连续组织中国展品参展美国旧金山巴拿马、美国费城、法国巴黎三届世博会,可谓上海总商会的得意之作。  

   上海市商会旧址位于北苏州路470号,此处原系清政府出使行辕旧址,近代上海已是个江海之通律的城市,中国派外大使大多从上海港出发,为了保佑海上的安全,仿照闽南渔民建“妈祖庙”或“天后宫”祭神保佑平安的习俗,光绪十年(1884年)在这里征地8000平方米分别建造天后宫和出使行辕。  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上海商业会议公所会址在大马路(今南京路)五昌里。光绪三十年(1904年)二月,公所会址迁到爱尔近路(今安庆路),并为上海商务总会沿用,以后易名为商埠公所、上海总商会。宣统三年十月(1911年11月)至十二月十九日,上海军政府划定铁马路(今河南北路)天后宫(原清政府出使行辕),作为上海商务公所的办公地址。民*国元年(1912年)二月,上海商务公所与上海商务总会合并成立“上海总商会”后,在天后宫原址建造议事厅和办公楼,新会址就设在今北苏州路470号。    1915年迁入原出使行辕旧址建造的上海市商会旧址新址,占地3300平方米,沿苏州河大门牌楼用西式柱和花饰装饰,额匾上书写“上海市商会”五个大字。进门是甬道,甬道北端西辟小花园,内有童子军四烈士纪念碑一座(童子军罗云祥、毛征祥、应文达、邹正武四人,于“一·二八”之役赴前线救护伤员,被日军杀害)。主要建筑有南大楼和北大楼,均是三层钢筋混凝土结构,为古典主义建筑风格。建筑由通和洋行设计,建筑决算计十二万余两白银。南大楼建筑面积4100平方米,底层系会场,二、三层为办公室。北大楼建筑面积3016平方米,系是商品陈列所、国货商场和商业夜校等。两幢建筑外墙采用清水红砖墙,壁柱、门窗等有巴洛克装饰,会场两边为回廊及包厢,风格典雅、雕饰精美。总商会会所仪门是一座仿罗马梯铎凯旋门式样,一对复合柱式,威武庄严。透气窗5个,象征辛亥革命胜利后的五族共和。商会新址为当时显赫的工商界名流的聚会之地,共谋发财大略,成为民营经济社团中心。   1929年上海市商会改为上海特别市总商会,翌年又改为上海市商会,并分设南市、江湾、浦东、吴淞四个办事处。解*放后改租为上海市工商业联合会,1979年迁往香港路51号,北苏州路的建筑由电子元件研究所等单位租用。现在原建筑已破旧,内部作了很大改动,唯有陈旧的西式门楼还可以使人们追忆起那个辉煌的年代。  在“鬼楼”前张望了一下,大栅栏门紧闭,估计是进不去滴,于是继续前行......从该旧址西侧到西北侧一大片都是被围起来的拆迁空地,一直延伸到山西北路。围墙上广告做得很大:“苏河湾壹号”,看起来是巨大手笔咯。 对岸还停着几只大驳船,只是一路上都没见到航行中的驳船,有点奇怪的:  
      第五座,山西路桥
Next one,山西路桥。   是个新造的人行桥。跟河南路桥的厚重不一样,山西路桥倒是座轻巧的钢拱桥,桥上还立着欧式景观灯 ,只是,桥身刷的颜色,呃!放在这个环境里,一点也不漂漂。 小介:     山西路桥的老桥已拆除,现在此桥新建成于2007年底。为钢结构的一座便民桥梁,整座桥在水中不见桥墩,可谓一气呵成,属于一跨过江,河面净跨达到51米。为了体现钢结构的魅力,整座桥面上两侧的栏杆及扶栏装饰的图案,非常类似外白渡桥,以给行人别样的感受。而桥身上8盏路灯的灯杆也力争体现线条美。 

 站在桥头,看高楼大厦夹缝间的老石库门:    
山西路口以东,是一片未来火热待建的工地,嗯,未来,那个价钱也一准地火热烫手啊!     
下桥,步行河岸:    
对面的破房子明显被粉刷一新,好看了很多,只是仍旧感觉颤巍巍的,像是卡通火柴盒搭出来的呢:       而它们的对岸,就是偶滴身后,却高耸着崭新的“双子楼”新宅。......呵呵,苏州河岸如今也抖起来啦,以后可都是“阔”房子咯!  

 北岸是漂亮的景观步道,南岸却还是以前的防波堤:  脚下踩着的是,步道改建时的盖子:“上海堤防.2008”,嗯,为什么不能做得好看些呢?比如,带有城市本地色彩的图案或logo??: 

    第六座,福建路桥 这一篇比前一篇进展快,呵呵,已经到第六座了,福建路桥 小介:   福建路桥,俗称“老闸桥”,桥北面为闸北区福建北路,桥南面为黄浦区福建中路,桥长97米,宽20米。   据记载,清代康熙十四年(1875年)这里附近的建了一座三洞石闸,上设浮桥可供行人通过,就是后来所称的“老闸”(闸北地名也正源于此)。同治三年(1864年)建成木桥,光绪十一年(1885年)6月,工部局将旧木桥拆除,新建一座7孔木桥,故名“老闸桥”。民*国35年(1946年)因旧桥毁损严重,遂将旧桥拆除重建成长长61.6米的新木结构桥,并更名“福建路桥”。   1966年,木桥拆除,改建成长71.4米,宽11.58米的钢筋混凝土双曲拱桥,并于1968年建成。因桥遭遇多次船撞事故而变为危桥,2001年,旧桥拆除。新桥2004年2月开工建设,2005年9月主桥面完工,期间因种种原因停工,新桥于2007年底竣工通车。    

 下桥前行,呃,这一段没有景观道了!居然还是80年代的河堤高墙,民居大部分已拆掉圈起来。...... 正看着异样的“景致”,哗哗哗,迎面走来两个年轻的洋鬼子,背大包、短袖T恤、牛仔裤+徒步鞋,呃~~典型的外国驴子装扮喔,四季皆此状!他们卸下背包停下来,对着围墙上的涂鸦“咔嚓咔嚓”,又转身对着河对岸“咔嚓咔嚓”,很老练的样子哈!

来看看老外眼中的焦点咯,拆迁中的老房子:拆*迁~~拆哪儿~~ 拆!拆!....... 是一种痛?或许也有人欢笑??    

用心不错的宣传口号:       

 

 

 

第七座,浙江路桥

下一个,呵呵,除外白渡桥之外的第二座钢桥来了!它就是——只比外白渡桥小一岁的百岁桥浙江路桥! 

  小介:    浙江路桥,是苏州河上“桥龄”仅次于外白渡桥的百年老桥(启用于1908年),为鱼腹式钢桁架结构桥梁,桥南接黄浦区浙江中路,北连闸北区浙江北路。

清光绪六年(1880年),上海工部局应苏州河边浙江路附近业主外侨的请求,从今浙江路架起步行木桥。因当时租界内生活垃圾多在桥旁码头外运,俗称垃圾桥。  1899年泥城桥建成称新垃圾桥后,此处乃称老垃圾桥。  1887年,桥已朽损,马车不能通行,工部局拨银5400两,拆除旧桥后另建宽5.19米的新木桥。1893年,原是小路的桥北堍设警筑路,桥的使用率增高。

为通行有轨电车,光绪三十二年十月(1906年),工部局又拆木桥,改建为鱼腹式简支梁钢桁架桥梁,下部结构为木桩基础重力式桥台,改建后的钢桁架桥为木板桥面。桥长61米,宽14.81米,其中快车道为6.79米,两边慢车道各为2.71米,两边人行道各为1.3米。载重量15吨。桥下单孔,通航净宽度58.52米,梁底标高6.31米,除特大潮位外,驳船常年可以通航。  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桥上铺设单轨,通行英电5路、6路有轨电车。 

民*国13年(1924年),为配合电车复线运行改铺双轨,将木板桥面改建水泥混凝土桥面,人行道亦改铺预制水泥混凝土板。1942年,更名为浙江路桥。民*国35年(1946年),进行油漆养护。

1954年,加宽桥台。  1955年,加固横梁。  1965年,桥体修理加固。  1974年,加高桥台,升高桥面;拆除有轨电车轨道,改驶无轨电车;人行道改为非机动车道,两侧再加建人行道。  1986年,全桥大修。  1993年,加固非机动车道。  1997年,桥梁加固设计、施工。  2008年,桥梁加固、部件更换、除锈涂装、摊铺沥青,于2009年1月完成。目前,浙江路桥为北向南机动车单向行驶桥梁,同时通行14路、15路无轨电车。


站在浙江路桥上回看!因为河道的拐弯,只能看到一座刚刚经过的福建路桥:


桥下,继续是一排七八十年代的街区旧景,怀旧ing,不过,呼呼,它们总免不了被扫进历史的沉淀中吧,相信,接下去的拆迁很快就会扫过来...... 


好在,下桥后的景观栈道已经修好了,木栈道、花花草草,很不错: 


继续走啦! 

桥边一小段残留的老房子之后,又见到静待的拆迁工地。跟前一段的开发商是同一个,大手笔的“华侨城.苏河湾”

 拆迁围墙过掉,接着的是一排红色的老仓库。老仓库如今身价高呀,被遗忘了几十年,总算被世人重新捡起来咯: 

对岸也是一排刷成红色的房子,不过是住宅老房子了,歪歪斜斜的乌瓦顶和老虎窗,不晓得是故意造成这样的吗? 


又见驳船停靠: 

 

老房子的外墙细节:

 

老仓库开的商店,80年代气息很浓啊


过了甘肃路,大楼底部搞了一圈马路展览,咦!突然就变得文化起来了哈

细细一看,原来都是上海旧建筑的黑白老照片啦~~很惊艳啊

沿河一整排的老照片呢,有看头喔~~  凑上去瞅瞅!

放上来老照片特写2枚: 

 

 

 

河对岸,镜头摄入了一座深灰色老仓库,很有气质。镜头拉近一看,上书衍庆里.1929”,活活,也是个八十多岁的“老祖宗”了!遗憾的是回家百度google了一番,却几乎查不到什么资料,倒是有提到厦门路的老式弄堂衍庆里”,原为上海滩地产大王周纯卿的产业,又据说大街小巷中,但凡见到中间带有“庆”字的弄堂,大多是周家的祖产,比如著名的南京东路西藏中路口的大庆里、以及八仙桥的余庆里、茂名北路的德庆里、七浦路的顺庆里……等等。

 小介:   “衍庆里”英式老仓库,南苏州路991号。3层砖结构英式仓库,层高最低处为5米左右,高处为10米左右。

 呃,这座标致的老名媛,当年又是怎样的一个身世呢?

 

在“衍庆里.1929”老仓库的河对岸咔嚓了几张,一回身,发现一处竹叶隐隐的小门,门口放了一块不太起眼的招牌“苏河湾:主题展”,哟,难道有免费展览??

拉着同伴探头探脑地闯了进去,呵呵,果然是一处有意思的展览喔!貌似开发商搞的,里头设计理念蛮时尚,利用老仓库,加有文字、影片、旧物、投影、苏州河老地图等等各种手段进行展出,连前头浙江路桥下那个“鬼屋”也是在这里先找到了答案:“上海总商会”旧址,嗯,相当滴不错!......哈哈,最主要是免费啊!嗯,第一次对“开发商”这个贬义词有了一点点好感哈!(Ps.篇幅有限,展览的PP放在下一篇讲解)

念着赶路,只花了半小时匆匆看了展览,下次还要再来过~~



继续前行,西藏路桥在望啦  ~~,而“北苏州路”也将在此桥后变为“光复路”。  “光复路”的由来呢,是1912年因纪念辛亥革命而更名的一批新路名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