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三奇袭武牢关怎么做:中医内科学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30 03:32:52

第一节  感冒

1、风寒束表证

症状:恶寒重,发热轻,无汗,周身酸痛,鼻塞声重,流清涕,咳嗽,痰白质稀,舌苔薄白、脉浮紧。

    治法:辛温解表。

    方药:荆防败毒散(荆芥、防风,生姜、柴胡,薄荷、川芎、桔梗、枳壳、茯苓、羌活、独活,甘草)或荆防达表汤(荆芥、防风、苏叶,白芷、橘红、杏仁、赤伏苓、生姜、葱白、炒建曲)

    2、风热犯表证

    症状:身热较乱,微恶风,汗出口干,头胀痛,鼻塞,流黄浊涕,咽痛,咳嗽,痰稠,舌边尖红,苔薄黄,脉浮数。

    治法:辛凉解表。

    方药:银翘散(银花、连翘、荆芥,薄荷、豆豉,芦根、牛蒡子、生甘草)或葱鼓桔梗汤(葱白、豆鼓、薄荷、连翘、栀子、竹叶、桔梗、甘草)。

    3、暑湿伤表证

    症状:发热,汗出热不解,身体酸重或疼痛,头昏重胀痛,咳嗽痰黏,鼻流浊涕,心烦,口渴,胸闷欲呕。小便短赤,舌苔薄黄而腻,脉儒数。

治法:清暑祛湿解表。

方药:新加香薷饮(银花、连翘、香薷、厚朴、扁豆)

4、气虚感冒

症状:恶寒较甚,发热无汗,头痛身楚,咳嗽,痰白,咯痰无力,平素神疲体弱,气短懒言,反复易感,舌淡苔白,脉浮无力。

治法:益气解表。

方药:参苏饮(人参、紫苏叶、葛根、前胡、法夏、茯苓、帜壳、橘红、桔梗、甘草、木香、生姜、大枣)。

5、阴虚感冒

症状:身热,微恶风寒,少汗,头昏,心烦,口干渴,干咳少痰,舌红少苔,脉细数。

治法:滋阴解表。

方药:加减葳蕤汤(葳蕤、葱白、桔梗、白薇、豆豉、薄荷、炙草、大枣)。

第二节  咳嗽

    1、外感咳嗽

    (1)风寒袭肺证

    症状:咳嗽声重,气急,咽痒,咳痰稀薄色白,常伴鼻塞,流清涕,头痛,肢体酸楚,或见恶寒发热,无汗等表证,舌苔薄白,脉浮或浮紧。

    治法:疏风散寒,宣肺止咳。

    方药:三拗汤合止嗽散(麻黄、杏仁、甘草、紫苑、百菀、荆芥、桔梗、陈皮、白前)。

(2)风热犯肺证

    症状:咳嗽频剧,气粗或咳声嘶哑,喉燥咽痛,咯痰不爽,痰釉稠或稠黄,咳时汗出,常伴鼻流黄涕,口渴,头痛,肢楚,或见恶风身热等表证,舌苔薄黄,脉浮数或滑数。

    治法:疏风清热,宣肺止咳。

    方药:桑菊饮(桑叶、菊花、薄荷、连翘、桔梗、杏仁、甘草、芦根)。

    (3)风燥伤肺证

    症状:干咳,连声作呛,喉痒,唇鼻干燥,无痰或痰少而黏连成丝,不易咯出,或痰中带有血丝,口干,初起或伴鼻塞、头痛、微寒、身热等表证,舌苔薄白或薄黄,质红干而少津,脉浮数或小数。

    治法:疏风清肺,润燥止咳。

    方药:桑杏汤(桑叶、豆豉、杏仁、象贝母、南沙参,梨皮、山栀)。

    2、内伤咳嗽

    (1)痰湿蕴肺证

    症状:咳嗽反复发作,咳声重浊,痰多,因痰而嗽,痰出咳平,痰黏腻或稠厚成块,色白或带灰色,每于早晨或食后则咳甚痰多,进甘甜油腻食物加重,胸闷,脘痞,呕恶,食少,体倦,大便时溏,舌苔白腻,脉象濡滑。

    治法:燥湿化痰,理气止咳。

    方药:二陈平胃散合三子养亲汤(半夏、茯苓、陈皮、甘草、苍术、川朴、苏子、白芥子、莱菔子)。

    (2)痰热郁肺证

    症状:咳嗽气息粗促,或喉中有痰声,痰多,质黏厚或稠黄,咯吐不爽,或有热腥味,或吐血痰,胸胁胀满,咳时引痛,面赤,或有身热。口干欲饮,舌苔薄黄腻,质红,脉滑数。

    治法:清热肃肺,豁痰止咳。

方药:清金化痰汤(桑白皮、黄芩、山栀、知母、贝母、瓜萎、桔梗、麦冬、橘红、茯苓、甘草)。     

(3)肝火犯肺证

    症状:上气咳逆阵作,咳时面赤,咽干口苦,常感痰滞咽喉,咯之难出,量少质黏,或痰如絮条,胸胁胀痛,咳时引痛,症状可随情绪波动增减,舌苔薄黄少津,脉弦数。

    治法:清肺泻肝,顺气降火。

    方药:加减泻内散合黛蛤散(桑白皮、地骨皮、知母、黄芩、甘草、桔梗、青皮、陈皮、青黛、海蛤壳)。

   (4)肺阴亏耗证

    症状:干咳,咳声短促,痰少黏白,或痰中夹血,或声音嘶哑,口干咽燥,或午后潮热,颧红,手足心热,盗汗,起病缓慢,日渐消瘦,神疲,舌质红少苔,脉细数,

    治法:滋阴润肺,化痰止咳。

方药:沙参麦冬汤(沙参、麦冬、花粉、玉竹、白合、桑叶、扁豆、甘草)。

第三节  哮病

    1、发作期

    (1)冷哮证

症状,呼吸急促。喉中哮鸣如水鸡声。胸膈满闷如塞,咳不甚痰少咯吐不爽,色白而多泡沬,口不渴、或渴喜热饮、天冷或受寒易发。形寒怕冷,舌苔白滑,脉弦紧或浮紧。

治法:温肺散寒,化痰平喘。

    方药:射干麻黄汤(射干、麻黄、干姜、细辛、半夏、紫菀,款冬、五味子、甘草、大枣)或青龙汤(麻黄、桂枝、芍药、甘草、干姜、细辛、半夏、五味子)。

    (2)热哮证

    症状:气粗息涌,喉中痰鸣如吼,胸高胁胀,咳呛阵作,咳痰色黄或白,黏浊稠厚,排吐不利,烦闷不安,汗出,面赤,口苦,口渴喜饮,不恶寒,舌苔黄腻,质红,脉滑数或弦滑。

    治法:清热宣肺化痰定喘。

    方药:定喘汤(麻黄、黄芩、桑白皮、杏仁、半夏、款冬花、苏子、白果、甘草〕或越脾加半夏汤(麻黄、石膏、生姜、大枣、甘草、半夏)。

    (3)寒包热哮证

    症状:喉中哮鸣有声。胸嗝烦闷,呼吸急促,喘咳气逆,咯痰不爽,痰黏色黄,烦躁发热,恶寒无汗,身痛口干欲饮,大便干,苔白腻罩黄,舌尖边红,脉炫紧。

    治法:解表散寒,清化痰热。

    方药:小青龙加石膏汤(麻黄、桂枝、芍药、甘草、干姜、细辛、半夏、五味子、石膏)或厚朴麻黄汤(厚朴、麻黄、石膏、杏仁、半夏、五味子、干姜、细辛)。

    (4)风痰哮证

    症状:喉中痰涎壅盛。声如拽锯,喊如哨笛声,喘急胸满。但坐不得卧,咯痰黏腻难出,画色青黯,起病多急,常倏忽来去发前,自觉鼻、眼、耳发烊、喷嚏,鼻塞流涕,胸部憋塞,随之迅速发作,舌苔厚腻,脉滑实。

    治法:怯风涤痰降气平喘。

方药;三子养亲汤(白芥子、苏调莱腋厂)。

    (5)虚哮证

    症状:喉中哮鸣如鼾,声低,气短息促,动行喘甚。发作频繁,甚则持续喘哮,唇、

爪甲青紫,咯痰无力,痰涎清稀,面色苍白,口于不渴,形寒肢冷,舌淡,脉沉细。

    治法:补肺纳肾,降气化痰。

    方药:平喘固本汤(党参、五味子。冬虫夏草。胡桃肉。沉香、灵磁石、脐带、苏子、

款冬花,法夏、橘红)。

    2.缀解用

    (1)肺脾气虚证

    症状:自汗,怕风,常易感冒,倦怠元力,食少便搪。气短声低,或喉中常有轻度哮鸣音,咳痰清稀色白,面色醚白,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

    治法:健脾益气,补土生金。

    方药:六君子汤(党参、白术。获菩、陈皮。法夏。甘草)。

    (2)肺肾两虚证

    症状:短气息促,动则为甚,咯痰质赫起沫,心慌,脑转耳鸣,腰酸腿软,劳累后喘哮

易发。或伴畏寒,肢冷,自汗,面色苍白,舌苔淡白,质胖嫩,脉沉细;或颧红,烦热,口

干,舌质红少苔,脉细数。

    治法:补肺益肾。

    方药:生麦地黄汤合金水六君煎(人参、麦冬、五味子、地黄、山莱莫、1.(1药。莅菩、

丹皮、泽泻、当归、半夏、陈皮。甘草)。

第四节  喘证

    【辩证论治】

    1.实喘

    (1)风寒窒肺证

    症状:喘咳气急,胸部胀闷,痰多稀薄色白,兼有头痛,恶寒,或伴发热,口不渴,无汗,苔薄白而滑,脉浮紧。

    治法:宣肺散寒。

    方药:麻黄汤合华盖散(麻黄。桂枝。杏仁、甘草、桑白皮、紫苏子。赤获菩、陈皮)。

    (2)表寒肺热证

    症状:喘逆上气,胸胀或痛,息粗,鼻煽,咳而不爽,痰吐稠戮,伴有形寒,身热,烦闷,身痛,有汗或元汗,口渴,舌苔薄白或黄,舌质红,脉浮数或滑。

    治法:解表清里,化痰平喘。

    方药:麻杏石甘汤(麻黄、杏仁、生石膏、甘草)。

    (3)痰热郁肺证

    症状)喘咳气涌,胸部胀痛,痰多碱稠色黄,或夹血色,伴有胸中烦闷,身热,有汗,渴喜冷饮,面红,咽干,尿赤,大便或秘,舌质红,苔黄或腻,脉滑数。

    治法:清热化痰,宣肺平喘。

    方药:桑白皮汤(桑白皮、黄苹、黄连、桅子。贝母、杏仁、苏子、半夏)。

    (幻痰浊阻肺证

    症状:喘而胸满闷窒,甚则胸盈仰息,咳嗽痰多碱腻色白,咯吐不利,兼有呕恶,纳呆,口戴不渴,苔厚腻,色白,脉滑。

治法:法痰降逆,宣肺平喘。

    方药: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半夏、陈皮,筏菩。苏子、白芥子、莱腋子)。

    (5)肺气郁痹证

    症状:每遇情志刺激而诱发,发时突然呼吸短促,但喉中痰鸣不著,气憋,胸闷胸痛,

咽中如窒,或失眠,心悸,苔薄,脉弦。            “

    治法:开郁降气平喘。

    方药:五磨饮子(沉香。木香,摈榔、乌药,积壳)加减。

    2.虚喘

      (1)肺气虚耗证

    症状:喘促短气,气怯声低,喉有鼾声,咳声低弱,痰吐稀薄,自汗畏风,或咳呛痰少质荡,烦热口于,咽喉不利,面潮红,舌质淡红或亏红苔剥,脉软弱或纲数。

    治法:补肺益气养阴。

    万约:生脉散台补肺汤(人参、贡琵、麦冬、熟地、五味于、紫苑、桑白皮)。

    (2)肾虚不纳证

    症状:喘促日久,动则喘甚,呼多吸少,气不得续,形瘦神惫,附肿。汗出肢冷,面青唇紫,舌苔淡白,脉微细或沉弱。或喘咳,面红烦躁,口咽干燥,足冷,汗出如油,舌红少津,脉细数。

    治法:补肾纳气。

    方药:金匾肾气丸合参蛤散(熟地,已:药、枣皮、莅菩,丹皮、泽泻、桂枝、附子、人参。蛤蚁)。

(3)正虚喘脱证

    症状:喘逆剧甚,张口抬肩,鼻翼煽动,端坐不能平卧,稍动则喘剧欲绝,心慌动悸,烦躁不安,面青唇紫,汗出如珠,脉浮大无根,或见歇止,或模糊不清。

    治法:扶阳固脱,镇摄肾气。

    方药:参附汤(人参、附子)送服黑锡丹(黑锡。生硫黄。川株子。胡芦巴。木香、

制附子、肉豆寇、补骨脂。沉香。小茵香),配合蛤蛾粉。

第五节  肺胀

    1.痰浊塞肺证

    症状:胸膺满闷,短气喘息)稍劳即著,咳嗽痰多,色白魏腻或呈泡沫状,畏风易汗,院痞纳少,倦怠乏力,舌暗,苔薄腻或浊腻,脉小滑。

    治法:化痰降气,健脾益肺。

    方药:苏子降气汤(苏子、橘皮、半夏、当归、’前胡、厚朴。肉桂、甘草,生姜)合三子养亲汤(苏子、白芥子、莱腋子)。

    2.痰热郁肺证

    症状:咳逆,喘息气粗,胸满)烦躁,目胀睛突,痰黄或白,耽稠难咯,或伴身热,微恶寒,有汗不多,口渴欲饮,嫂赤,便于,舌边尖红,苔黄或黄腻,脉数或滑数。

    治法:清肺化痰,降逆平喘。

    方药:越婢加半夏汤(麻黄、石膏,生姜、大枣、甘草、半夏)或桑白皮汤(桑白皮、半夏、苏子、杏仁、贝母、黄苹,黄连、山桅)。

    3.痰豪神窍证

    症状:神志恍馏,表情淡漠,诸妄,烦躁不安,撮空理线,嗜睡,甚则昏迷,或伴肢体眼动,抽搐,咳逆喘促,咯痰不爽,苔白腻或黄腻,舌质暗红或淡紫,脉细滑数…

    治法:涤痰,开窍,熄风。

    方药:涤痰汤(制半夏、制南星、陈皮。积实、获菩、人参、石葛蒲。竹茹、甘草。生姜)。

    4.阳虚水泛证

    症状:心悸,喘咳,咯痰清稀,面浮,下肢浮肿,甚则一身悉肿,腹部胀满有水,肮痞,纳差,尿少,怕冷,面唇青紫,苔白滑,舌胖质黯,脉沉细。

    治法:温肾涟脾,化饮利水。

    方药:真武汤(炮附子。白术、获菩、芍药、生姜)合五菩散(桂枝、白术、筏茶、猪菩、泽泻)。

    5.肺肾气虚证

    症状:呼吸浅短雄续,声低气怯,甚则张口抬肩,倚息不能平卧,咳嗽,痰白如沫,咯吐不利,胸闷心慌,形寒汗出,或腰膝酸软,小便清长,或尿有余沥,舌淡或黯紫,脉沉细数元力,或有结代。

    治法:补肺纳:肾,降气平喘。

    方药:平喘固本汤(党参、五味子、冬虫夏草、胡桃肉、沉香。灵磁石。脐带。苏子、款冬花、法半夏。橘红)合补肺汤(人参。黄蔑。熟地、五味子、紫苑、桑白皮

第七节  胸痹

    【辩证论治]

    !.心血瘀阻证

    症状:胸部刺痛,固定不移,人夜更甚,时或心悸不宁,舌质紫暗,有痕斑,苔薄,脉象弦涩。

    治法:活血化瘀,通脉止痛。

    方药:血府逐瘀汤(当归,赤芍。川穹。桃仁、红花、柴胡,积壳、甘草)。

    2.气滞心胸证

    症状:心胸满闷,隐痛阵发,痛有定处,时欲太息,遇情志不遂时容易诱发或加重,或兼腕痞胀闷,暖气或矢气后减轻,苔薄或薄腻,脉细弦。

    治法:疏肝理气,活血通络。

    方药:柴胡疏肝散(柴胡。陈皮、积壳。芍药、炙甘草、香附、川尊)。

    3.痰浊闭阻证:

    症状:胸闷重而心痛微,痰多气短,肢体沉重,形体肥胖,遇阴雨天易发作或加重,伴倦怠乏力,纳呆便搪,咯吐痰涎,舌体胖大且边有齿痕,苔浊腻,脉滑。

    治法:通阳泄浊,豁痰宣痹。

    方药:瓜萎蘸白半夏汤(瓜萎、半夏。蘸白、白酒)合涤痰汤(制半夏、制南星、陈皮。积实。获菩、人参。石直蒲,竹茹。甘草、生姜)。

    4.寒凝心脉证

    症状:卒然心痛如绞,心痛彻背,感寒痛甚,胸闷气短,心悸,重则喘息不能平卧,面色苍白,形寒,甚则四肢厥冷,舌苔白,脉沉细。一

    治法:辛温散寒,宣通心阳。

    方药:帜实藤白桂枝汤(帜实、厚朴。藤白、桂枝,瓜篓)合当归四逆汤(当归,桂枝、白芍、灸村’草、细辛、大枣。通草)。

    5.心肾阴虚证

    症状:胸闷且痛,心悸盗汗,心烦不寐,腰膝酸软,耳呜,头晕,口于便秘,舌红少滓,或有紫斑,脉细带数或促代。

    治法:滋阴清火,养心和络。

    方药:天王补心丹合炙甘草汤(人参、玄参、丹参、获菩。五味子、远志。桔梗、当归、天冬、麦冬、柏子仁、酸枣仁。生地黄、朱砂、炙甘草、桂枝、生姜。阿胶、火麻仁、大枣)。

    6.气阴两虚证

    症状:胸闷隐痛,时作时止,心悸气短,倦怠懒言,声低息微,面色少华,头晕目眩,

遇劳则甚,易汗出,舌淡红,体胖有齿印,脉细弱元力或结代。

    治法:益气养阴,活血通脉。

    方药:生脉散合人参养荣汤(人参、麦冬、黄蔑。白术、狭菩、陈皮。桂心。地黄。当归、白芍、远志、五味子。甘草)

    7.心肾阳虚证

    症状:心悸而痛,胸闷气短,动则加重,汗出,畏寒)肢冷,腰酸,乏力,面色眺白,唇甲淡白或青紫,舌质淡胖或紫暗,脉沉细迟。

    治法:温补阳气,振奋心阳。

    方·药:参附汤合右归饮(人参。附子、肉桂、熟地。枣皮、拘妃子、杜仲。山药。甘草)。

第八节  心悸

    【瓣证论治]

    !.心虚胆怯证

    症状:心悸不宁,善惊易恐,坐卧不安,少寐多梦而易惊醒,食少纳呆,恶闻声响,苔薄白,脉细略数或细弦。

    治法:镇惊定志,养心安神。

    方药)安神定志丸(龙齿、唬琅。磁石,朱砂。获神、葛蒲、远志、人参)。

    2。心血不足证

    症状:心悸气短,头晕目眩,面色元华,神疲乏力,纳呆食少,少寐多梦,健忘,舌淡红,脉细弱。

    治法:补血养心,益气安神。

    方药:归脾汤(人参、黄蔑、白术。获神。酸枣仁、龙眼肉。木香。炙甘草、当归、远志、生姜、大枣)。

    3.阴虚火旺证

    症状:心悸易惊,心烦失眠,五心烦热)口干,盗汗,思虑劳心则症状加重,伴有耳鸣,腰酸,头晕目眩,舌红少津,苔少或无,脉象细数。

    治法:滋阴清火,养心安神。

    方药:若阴虚而火不旺者可用天王补心丹(生地。玄参、麦冬、天冬、当归、丹参、人参。朱砂、莅菩。远志、枣仁。柏子仁。五味子、桔梗);若见虚烦咽燥、口于口苦等热象较著者可用朱砂安神丸(朱砂、当归、生地。黄连。炙甘草)。

    4.心阳不振证

    症状:心悸不安,胸闷气短,动则尤甚,面色苍白,形寒肢冷,舌淡苔白,脉虚弱或沉细无力。

    治法:温补心阳,安神定悸。

    方药:桂枝甘草龙骨牡蜗汤(桂枝。炙甘草,般龙齿、娥牡蜗)合参附汤(人参、熟附子、生姜。大枣)。

    5.水饮凌心证               。

    症状:心悸,胸闷痞满,渴不欲饮,小便短少,下肢浮肿,形寒肢冷,伴有眩晕,恶心欲吐,流涎,舌淡苔滑,脉弦滑或沉细而滑。

    治法)振奋心阳,化气利水,宁心安神。

    方药:菩桂术甘汤(获菩、桂枝、炙甘草。白术)。

    6.瘀阻心脉证

    症状:心悸,胸闷不适,心痛时作,痛如针刺,唇甲青紫,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脉涩或结或代。

    治法:活血化瘀,理气通络。

    方药:桃仁红花煎(桃仁、红花、丹参。赤芍、川穹、延胡索。香附、青皮、生地、

当归)合桂枝甘草龙骨牡蝈汤(方见心阳不振证)。

    7.痰火抗心证

    症状:心悸时发时止,受惊易作,胸闷烦躁,失眠多梦,口干苦,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腻,脉弦滑。

    治法:清热化痰,宁心安神。

方药:黄连温胆汤(黄连、半夏。陈皮。生姜、竹茹、积实,大枣、甘草)。

第九节  胃痛

I辩证论证]                                   ”

1.寒邪客胃证

症状:胃痛暴作,恶寒喜暖,院腹得温则痛减,遇寒则痛增,口淡不渴,或喜热饮,舌淡苔薄白,脉弦紧

    治法:温胃散寒,行气止痛。

    方药)香苏散合良附九(高良姜,香附。紫苏茎叶、陈皮、甘草)。

    2.饮食伤胃证

    症状:胃痛,院腹胀满,暖腐吞酸,或呕吐不消化食物)呕吐或矢气后痛减,不思饮食,大便不爽,苔厚腻,脉滑。

    治法:消食导滞,和胃止痛。

    方药:保和丸(!11植、神曲、莱蔽子、法夏、陈皮、获菩、连翘。积实、砂仁、甘草)。

    3.肝气犯胃证

    症状:胃腺胀闷,攻撑作痛,院痛连胁,暖气频繁,大便不畅,每因情志因素而痛作,苔多薄白,脉沉弦。

    治法:疏肝解郁,理气止痛。

    方药:柴胡疏肝散(柴胡、白芍、川穹、香附。陈皮。帜壳,法夏、甘草、玄胡、郁金)。

    4.湿热中阻证

    症状:胃腕疼痛,痛势急迫,“肮闷灼热,口干口苦,口渴而不欲饮,纳呆恶心,小便黄,·大便不畅,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清化湿热,理气和胃。

    方药:清中汤(黄连、桅子、半夏、获菩、陈皮。草豆寇、甘草)。

    5.瘀血谆胃证

    症状:胃院疼痛,痛有定处而拒按,或痛如针刺感,食后痛甚,或见吐血便黑,舌质紫黯,脉涩。

    治法:化瘀通络,理气和胃。

    方药:失笑散合丹参饮(五灵脂。蒲黄、丹参、擅香、砂仁)。

    6.胃阴亏耪证

    症状:胃痛隐隐,似饥而不欲食,口燥咽于,五心烦热,消瘦乏力,口渴思饮,大便于结,舌红少津,脉细数。

    治法,养阴益胃,和中止痛。

    方药:一贯煎合芍药甘草汤(沙参。麦冬、生地。拘粑。当归。川橡子、白芍、甘草八    7.脾胃虚寒证

    症状:胃痛隐隐,喜温喜按,空腹痛甚,得食痛减,泛吐清水,纳差,神疲乏力,甚则手足不温,大便溜薄,舌淡苔白,脉虚弱或迟缓。

    治法:温中涟脾,和胃止痛。

方药:黄蔑建中汤(黄蔑。桂枝、白芍、甘草。生姜、大枣、佑糖)。

第十节  泄泻

    【辩证论治]

    1.暴泻

    (!)寒湿内盛证

    症状:泄泻清稀,甚至如水样,腹痛肠鸣,院闷食少,苔白腻,脉儒缓。兼外感风寒者则恶寒发热,头痛,肢体酸痛。

    治法:散寒化湿。

    方药:建香正气散(蕾香、紫苏、白芒、白术、桔梗、厚朴)半夏曲、大腹皮、获菩、橘皮。甘草、生姜、大枣)。

    (2)湿热伤中证       。

    症状:泄泻腹痛,泻下急迫而不爽,粪色黄褐,气味臭秽,肛门灼热,烦热口渴:,小便

短黄,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或儒数。

    治法:清热利湿。

    方药:葛根苹连汤(葛根、黄苹。黄连。炙甘草)。

    (3)食滞肠胃证

    症状:腹痛肠呜,院腹胀满,暖腐酸臭,泻下之物臭如败卵,泻后痛减,不思,饮食,苔

垢浊或厚腻,脉滑。

    治法:消食导滞。

    方药:保和丸(方见呕吐病饮食停滞证)。

    2.久泻                                 “

    (1)脾胃虚弱证

    症状:大便时搪时泻,迁延反复,完谷不化,饮食减少。食后院厕不舒,稍进油腻之物大便次数则明显增多,面色萎黄,肢倦乏力,舌淡,苔白,脉细弱。

    治法:健脾益气,化湿止泻。

    方药:参菩白术散(人参、获菩。白术、桔梗、山药、白扁豆、莲子肉、砂仁、惫政仁、倔‘草)。

    (2)肾阳虚衰证

    症状:黎明前脐腹作痛,肠鸣即泻,完谷不化,泻后则安,形寒肢冷,腰膝酸软,舌淡苔自,脉沉细6

    治法:温肾健脾,固涩止泻。

    力·药:四神丸(补骨脂,肉豆寇、吴莱莫、五味子、生姜。大枣)。

    (3)肝气乘脾证

    症状:平时多有胸胁胀闷,暖气食少,每因情绪紧张或抑郁恼怒时则发生腹痛腹泻,腹中雷鸣,攻窜作痛,矢气频作,舌淡红,脉弦。

    治法:抑肝扶脾。

方药:痛泻要方(白术、白芍;防风、陈皮)。。

第十一节  痢疾

    【辩证论治]          ”

    1.湿热闹

    症状:腹部阵痛拒按,腹泻,里。急后重,下利赤白脓血,劲稠腥臭)肛门灼热,小便短

赤,舌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清肠化湿,调气和血。

方药:芍药汤(大黄。黄苹、黄连、当归。赤芍、甘草、木香。肉桂。摈榔)。

2.疫霉阑

    症状、:发病急骤、高热呕吐,继而大便频频,痢下鲜紫脓血,腹痛剧烈,里急后重明显,甚至壮热,头痛烦躁,神昏痉厥,呕吐频繁,舌质红绦,苔黄燥、脉滑数,

    治法:清热解毒,凉血除积。

    方药:白头翁汤(白头翁。黄连、黄柏、秦皮)合芍药汤。

    3.。寒湿痢

    症状:痢下赤白赫冻,白多赤少、或纯为白冻,、腹痛拘急,里急后重,院腹胀满,头身

困重,舌质或淡,苔白腻,脉懦缓。

    治法:温中燥湿,调气和血。

    方药:不换金正气散(厚朴。霍香。甘草。半夏,苍木。陈皮。生姜。大枣)。

    4.阴虚痢                               。

    症状:痢下赤白,日久不愈,脓血魏稠,或下鲜血,脐下的痛,虚坐努责,食少,心烦口于,至夜转剧,舌红绦少津,苔腻或花剥,脉细数。

    治法:养阴和营,清肠化湿。

    方药:黄连阿胶汤合驻车丸(黄连。黄尊。阿胶、白芍、鸡子黄。当归、于姜)。

    5.虚寒痢

    症状:腹部隐痛,缠绵不已,喜温喜按,下利赤白清稀,无腥臭,甚至滑脱不禁,肛门坠胀,形寒畏冷,四肢欠温,食少神疲,腰膝酸软,舌淡,苔薄白,脉沉细而弱。

    治法:温补脾肾,收涩固脱。

    方药:.桃花汤合真人养脏汤(赤石脂。干姜、粳米。肉桂。当归、白芍。炙甘草。河                                                                                                                                                                                                                                                               

子、罂粟壳。肉豆寇。党参、白术、木香)。

    6.休息痢

    症状:下痢时发时止,迁延不愈,常因饮食不当,受凉。劳累而诱发,发时大便次数增多,夹有赤白釉冻,腹胀食少,倦怠怯冷;舌淡苔腻,脉儒软或虚数。

    治法:温中清肠,.调气化滞。

    方药:连理汤(人参。白术。于姜。黄连。甘草、获菩)。

第十二节  腹痛

    1.寒邪内阻证

    症状:腹痛急暴,得温痛减,遇冷更甚,口和不渴,小便清利,大便尚可或搪薄,舌苔白腻,脉象沉紧。

    治法:散寒温里,理气止痛。

    方药:良附丸合正气天香散(高良姜。紫苏。香附,乌药。陈皮,甘草)。

    2.湿热窒滞证

    症状:腹痛拒按,胸闷不舒,大便秘结或搪滞不爽,烦渴引饮,潮热汗出,小便短赤,舌苔黄腻、脉象儒数。

    治法:泄热通腑,行气导滞。

方药:大承气汤(大黄、芒硝、厚朴。积实)。

3.饮食积滞证     ,                                            ”

    症状:院腹胀满疼痛)拒按,恶心,暖腐吞酸,或痛而欲泻,泻后痛减,或大便秘结,舌苔腻,脉滑实。

    治法:消食导滞,理气止痛。

    方药:帜实导滞丸(大黄、积实。黄苹。黄连。神曲。白术。获菩。泽泻)。

    4.肝郁气滞证

    症状:院腹胀闷或痛,攻窜不定,痛引少腹,得暖气或矢气则胀痛酌减,遇恼怒则加剧,舌苔薄,脉弦。

    治法:疏肝解郁,理气止痛。

    方药:柴胡疏肝散(柴胡。香附。川尊。陈皮。积壳、芍药、甘草)。

    5.瘀血内停证

    症状:腹痛痛势较剧,痛如针刺,痛处不移,舌质青紫,脉弦或涩。

    治法:活血化瘀,和络止痛。

    方药:少腹逐瘀汤(当归、川尊。赤芍药、生蒲黄、五灵脂。玄胡。小茵香、干姜)。

    6.中虚脏寒证

    症状:腹痛绵绵,时作时止,喜热恶冷,痛时喜按,饥饿劳累后更甚,得食或休息后稍减,大便搪薄,兼有神疲。气短怯寒等症,舌淡,苔白,脉沉细。

    治法:温中补虚,缓急止痛。

    方药:小建中汤(桂枝、馅糖。生姜。大枣、白芍、甘草)。

第十三节  胁痛

    1.肝郁气滞证

    症状:胁肋胀痛,走窜不定,疼痛每因情志喜怒而增减,胸闷院痞,纱少口苦,暖气频作,善太息,苔薄白,脉弦。

    治法:疏肝理气。

    方药:柴胡疏肝散(柴胡。帜壳。芍药、甘草。香附、川穹)。

    2.瘀血阻络证

    症状:胁肋刺痛,痛有定处而拒按,人夜尤甚,面色晦暗,或胁肋下有瘤块,舌质紫暗,脉沉涩。

    治法:法瘀通络。

    方药:血府逐瘀汤(当归、生地。桃仁、红花。积壳)赤芍、柴胡、甘草。桔梗、川穹、牛膝)或复元活血汤(大黄、穿山甲。桃仁、红花。当归、柴胡、甘草。瓜萎)。

    3‘肝胆湿热证

    症状:胁肋胀痛或灼热疼痛,口苦口蒲,院腹痞闷,胁痛牵及后背,或恶心,厌食油腻,或有黄疽,小便黄赤,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滑。

    治法:清热利湿。

方药:龙胆泻肝汤(龙胆草、泽泻、木通、车前子、当归、柴胡。黄苹,桅子)。   

4.肝络失养证

    症状:胁肋隐痛,悠悠不休,遇劳加重,口于咽燥,心中烦热,头晕目眩,舌质红,少苔,脉弦细数。

    治法:养阴柔肝。

    方药:一贯煎(沙参。麦冬。当归。生地黄。拘妃子。川梯子)。

第十五节  鼓胀

    1.气滞湿阻证

    症状:腹胀按之不坚,胁下胀满或疼痛,饮食减少,食后胀甚,得暖气。矢气稍减,小便短少,舌苔薄白腻,脉弦。          、

“’治法:疏肝理气,运脾利湿~

    方药)柴胡疏肝散(陈皮,柴胡、积壳。芍药、炙甘草、香附、川尊)合胃菩汤(甘草。获菩、苍术。陈皮、白术、肉桂、泽泻、猪菩。厚朴)。

    2.水湿困脾证

    症状:’腹大胀满,按之如囊裹水,甚则颜面微浮,下肢浮肿,肮腹痞胀,得热则舒,精

神困倦,怯寒懒动,小便少,大便搪,舌苔白腻,脉缓。

    治法:温中健脾,行气利水。

    方药:实脾饮(厚朴。白术、木瓜、木香。草果仁、大腹子。附子、白筏菩、干姜、甘草)。

    3.水热蕴·结证

    症状:腹大坚满,院腹胀急,烦热口苦,渴不欲饮,或有面、目、皮肤发黄,小便赤涩,大便秘结或猜垢,)舌边尖红,苔黄腻或兼灰黑,脉象弦数。

    治法:清热利湿,攻下逐水。

    方药:中满分消丸(厚朴、积实、黄连、黄苹、知母,半夏。陈皮、获菩、猪菩、泽泻、砂仁)干姜、姜黄。人参、白术、炙甘草)合茵陈蒿汤(茵陈蒿、桅子。大黄)。

    4.瘀结水目证。

    症状:院腹坚满,青筋显露,胁下擅结痛如针刺,面色晦暗黛黑,或见赤丝血缕,面。颈。胸,臂出现血痞或蟹爪纹,口干不欲饮水,或见大便色黑,舌质紫黯或有紫斑,脉细涩。

    治法:活血化瘀,行气利水。

    方药:调营饮(瓷术。川苇。当归。延胡。赤芍药、翟麦。大黄。摈榔、=陈皮。大腹皮。草茁子、赤获菩。桑白皮。细辛。官桂。炙甘草。生姜。大枣。白芒)。

    5.阳虚水盛证

    症状:腹大胀满,形似蛙腹、朝宽暮急,面色苍黄或呈继白,腔闷纳呆,神倦怯寒,肢冷浮肿,小便短少不利,舌体胖,质紫,苔淡白,脉沉细无力。

    治法:温补脾肾,化气利水。                                  ”

    方药:附子理菩汤(人参。白术。干姜、甘草、黑附子。猪菩。泽泻、白术。获菩、桂枝)或济生肾气丸(附子。五味子。山莱莫、山药。牡丹皮、鹿茸。熟地黄。肉桂。白

获菩。泽泻)。

    6.阳虚水停证

    症状:腹大胀满,或见青筋暴露,面色晦滞,唇紫,口于而燥,心烦失眠,时或鼻舰,牙龈出血,小便短少,舌质红蜂少津,苔少或光剥,脉弦细数、

    治法:滋肾柔肝,养阴利水。

    方药:六昧地黄丸(熟地黄。山药、获菩。丹皮、泽泻。山莫肉)合二贯煎(沙参、麦冬。当归。生地黄、构妃子。川谏子)。

第十七节  水肿

    1.阳水

    (1)风水相搏证

    症状:眼睑浮肿,继则四肢及全身皆肿,来势迅速,多有恶寒发热。肢节酸楚。小便不利等症。偏于风热者伴咽喉肿痛,舌质红,脉浮滑数。偏于风寒者兼恶寒,咳喘,舌苔薄白,脉浮滑或紧。

    治法:疏风清热,宣肺行水。

    方药:越婢加术汤(麻黄。生石膏。生姜。大枣。甘草、白术)。

    (2)湿毒浸淫证

    症状:眼睑浮肿,延及全身,小便不利,身发疮瘦,甚则溃烂,恶风发热,,舌红,苔薄

黄,脉滑数。

    治法:宣肺解毒,利湿消肿。

    方药: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合五味消毒饮(麻黄。杏仁。桑白皮。连翘、赤小豆、银花、野菊花、蒲公英。紫花地丁。紫背天葵。甘草。生姜、大枣)。

    (3)水湿浸渍证

    症状:全身水肿,按之没指,小便短少,身体困重,胸闷,纳呆,泛恶,苔白腻,脉沉缓,起病缓慢、病程较长。

    治法:运脾化湿,通阳利水。

    方药:五皮饮合胃菩汤(桑白皮、陈皮、大腹皮。筏菩皮。生姜皮。甘草,白术、获菩。苍术。厚朴、猪菩。泽泻、肉桂)。

    (判湿热塞盛证

    症状:遍身浮肿,皮肤绷急光亮,胸院痞闷,烦热口渴,小便短赤,或大便于结,舌红,苔黄腻,脉沉数或孺数。

    治法:分利湿热。

    方药:疏凿饮子(羌活、秦充。大腹皮。获菩皮、生姜皮。泽泻。木通。椒目。赤小豆。商陆。摈榔)。

    2.阴水

    (、)脾阳虚衰证

    症状:身肿日久,腰以下为甚,按之凹陷不起,院腹胀闷,纳减便滴)面色萎黄,神倦肢冷,小便短少、舌质淡,苔白腻或白滑,脉沉缓或沉弱。

    治法:健脾温阳利水。    ·

    方药:实脾饮(于姜、附子。草果。白术、获否、炙·甘草、大腹皮、木瓜。木香、川厚朴)。

    (2)肾阳衰微证 、

    症状:水肿反复消长不已,面浮身肿,腰以下尤甚,按之凹陷不起,腰痛酸重,尿量减少或反多尿,四肢厥冷,怯寒神疲,面色灰滞或继白,甚者心悸,气促难卧,腹大胀满,舌淡胖苔白。脉沉迟元力。

    治法:温肾助阳,化气行水。

    方药:济生肾气丸合真武汤(熟地、淮山、山莱莫。丹皮、获菩。泽泻。附子、五味子。鹿茸。肉桂。白术、白芍、生姜)。

    (3)瘀水互结证

    症状:水肿久延不退,四肢或全身浮肿,以下肢为主)皮肤瘀斑,腰部刺痛,或伴血尿,舌紫暗,苔白,脉沉细涩。

    治法:活血法瘀,化气行水。

    方药:桃红四物汤合五菩散(桃仁、红花、当归。赤芍。熟地、川穹。桂枝。白术、狭菩、猪菩、泽泻)。

第十八节  淋证

    1.热淋

    症状:小便短数)灼热刺痛,溺色黄赤,少腹拘急胀痛,或有寒豫起伏,口苦,呕恶,或有腰痛拒按,大便秘结,舌质红,苔黄腻,脉懦数。

    治法:清热利湿通淋。

方药:八正散(木通。车前子。扁蓄。翟麦。滑石、大黄、山桅。甘草梢)一

2.石淋

    症状:尿中夹沙石,小便艰涩,或排尿时突然中断,尿道窘迫疼痛,少腹拘急,或腰膝绞痛瞄忍,尿中带血,舌质红,若薄黄,脉弦或弦数。若病久沙石不去,可伴见面色少华。精神萎顿,少气乏力,舌淡边有齿印,脉细弱,或腰酸隐痛,手足心热,舌红少苔,脉级数。

      治法:清热利湿,排石通淋。

    方药:石韦散(石韦、车前子、冬葵子、翟麦、滑石)加金钱草。海金沙、,鸡内金。

    3.气淋

    症状:郁怒之后,小便涩滞,淋沥不畅,少腹满痛,苔薄白,脉弦。

    治法:理气疏导,通淋利尿。

    方药:沉香散(沉香、橘皮、当归、白芍。甘草,石韦、滑石、冬葵子。王不留行)。

    4。血淋

    症状:小便涩痛有血,尿色深红,尿时夹有血块,疼痛满急加剧,或见心烦,舌尖红,苔黄,脉滑数。

。治法:清热通淋,凉血止血。

    方药:小蓟饮子(小蓟、生地。蒲黄。藕节、山桅、滑石。通草、当归。生甘草梢)。

    5.膏淋

    症状:小便浑浊如米时水,上有浮油如脂,尿道热耀疼痛,口于,舌红,苔黄腻,脉儒数。

    治法:清热利湿,分清泄浊。                                        。

方药:程氏草薄分清饮(草解,直蒲。黄柏。车前子。白术。获菩、莲子心。丹参)。

6.劳淋

    症状:小便不甚赤涩,溺痛不甚,但淋沥不已,时作时止,调劳即发,、腰膝酸软,神疲

乏力,病程缠绵,舌淡,脉虚弱。

    治法:健脾益肾。                                                ~

    方药:无比山药丸(山药。获菩、泽泻、熟地。山莱莫。巴就大、冤丝子。杜仲、牛膝。五味子、肉灰蓉。赤石脂)。

第十九节  消渴

1.上消(肺热漳伤证)

症状:烦渴多饮,口十舌燥,尿频量多,舌边尖红,苔薄黄,脉洪数,

治法:清热润肺,生津止渴。

方药:消渴方(大花粉、黄连。生地黄、藕汁、乳汁。姜汁)。

2.中消

(1)胃热炽盛证    症状:多食易饥,口渴,尿多;形体消瘦,大便于燥,苔黄,脉滑实有力。

    治法:情胃泻火,养阴增液。

    方药:玉女煎(生地黄、生石膏。知母。麦冬、  )iI牛膝)加黄连。桅子。

    (2)气阴亏虚证

    症状:口渴引饮,能食与便搪并见,或饮食减少,精神不振,四肢乏力,体瘦,舌质淡红,苔白而于,脉弱。

    治法:益气健脾,生津止渴。

    方药:七味白术散(人参。白获菩,白术、甘草、霍香叶、木香,葛根)。

    3.下消

    (1)肾阴亏虚证

    症状:尿频尿多,  talth如脂膏,或尿甜。伴腰膝酸软,头晕耳鸣,口于唇燥,舌红苔

少,脉沉细数。

    治法:滋阴固肾。

    方f6:六味地黄丸(熟地黄。山莱莫、淮i1J药,莅菩,泽泻、丹皮)。

    (2)阴阳两虚证

症状:小便频数,混浊如膏,甚至饮一嫂一,腰膝酸软,四肢欠温,耳轮干枯,畏寒怕冷,阳疹或月经不调,舌淡苔白,脉沉细尤力。

    治法:滋阴温阳,补肾固涩。

方药:金匾肾气丸(熟地黄、山莱英、、淮山药。获菩,泽泻。丹皮,附子、肉桂)。

第二十一节  眩晕

    1.肾精不足证

    症状:头晕目眩,耳鸣如蝉,久发不已,涟忘,两目干涩,视力减退,腰酸膝软,或咽干口燥,五心烦热,少寐多梦,舌质乏:,苔少或尤,脉细数;或面色毗白,形寒肢冷,舌淡苔白,脉弱。

    治法:滋养肝肾,益精填髓。

    方药:左归丸(熟地黄。山药、!u莱莫、拘妃子、茧丝子、鹿角胶。龟板胶、川牛膝)。

    2.肝阳上亢证

    症状:眩晕欲仆,耳鸣,头痛且胀,面红目赤,急躁易怒,肢麻震颤,腰膝酸软,心悸健忘,失眠多梦,遇劳或因恼怒加重,舌质红,苔薄黄,脉弦细数。

    治法:平肝潜阳,清火熄风。

    方药:大麻钩藤饮(大麻、钩藤、生石决明、川牛膝、桑寄生、杜仲。山桅。黄苹。

益母草、朱莅神、夜交藤)。

    3.气血亏虚证

    症状:眩晕,动则加剧,遇劳则发,神疲懒言,乏力自汗,面色无华,唇甲淡白,心悸少寐,舌质淡嫩,苔薄白,脉细弱。

    治法:补益气血,调养心脾。

    方药:归脾汤(人参。黄蔑、白术、获神、酸枣仁、龙眼肉。木香。炙月·草、当归、远志。生姜。大枣)。

    4.痰湿中阻证

    症状:眩晕,视物旋转,头重如裹,胸闷作恶,呕吐痰涎,院腹痞满,纳少神疲,舌体胖大,边有齿痕,苔白腻,脉儒滑。

    治法:化痰法湿,健脾和胃。

    方药:半夏白术大麻汤(半夏。白术、天麻、陈皮。筏菩。甘草、生姜。大枣)。

    5.瘀血阻窍证

    症状:眩晕时作,头痛如刺,面色黛黑,口唇紫暗,健忘,心悸失眠,耳鸣耳聋,舌质紫暗,有淤点或瘀斑,脉弦涩或细涩。

    治法:法瘀生新,活血通窍。

    方药:通窍活血汤(赤芍、)il尊、桃仁。红花。老葱、鲜姜。红枣、蜃香)。

第二十二节  头痛

    1.外感头痛

    (1)风寒头痛

    症状:全头痛,痛连项背,常有拘急收紧感,常喜裹头,恶风寒,口淡不渴,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浮紧。

    治法:疏风散寒止痛。

    方药:川尊茶调散(川尊。薄荷。防风、香附。羌活、白芒、甘草、荆芥)。

    (2)风热头痛

    症状:头痛而胀,甚则如裂,发热恶风,面红目赤,)刁渴喜饮,大便秘结,小便黄赤,舌边尖红,苔薄黄)脉浮数。

    治法:疏风清热和络。

    方药:尊芒石膏汤(川尊、白芒。石膏丫菊花、=嚣本。羌活)。

    (3)风湿头痛

    症状:头痛如裹,肢体困重,身热不扬,胸闷纳呆,小便不利,大便搪薄,舌质淡红,苔白腻,脉儒或滑。

    治法:,法风胜湿通窍。

    方药:羌活胜湿汤(羌活。独活、董本。防风、炙甘草。川尊、蔓荆子)。

    2.内伤头痛

    (1)肝阳头痛

    症状:头胀痛,或抽掣而痛,头痛多发于两侧,头晕目眩,心烦易怒,面红目赤,日苦胁痛,灾眠多梦,舌质红,苔薄黄或少苔,脉弦或弦细数1

    治法:平肝潜阳熄风。·

    方药:天麻钩藤饮(天麻。钩藤。生石决明、川牛膝、桑寄生。杜仲、山桅、黄苹。益母草,朱获苔、夜交藤)。

    (2)血虚头痛

    症状:头痛隐隐,缠绵不休,面色少华,头晕,心悸怔忡,神疲乏力,遇劳加重,失眠多梦,舌质淡,苔薄白,脉细或细弱。

治法:养血滋阴,和络止痛。

    方药:加味四物汤(生地、当归、白芍。蔓荆子、川尊、黄芥、菊花。炙甘草)。”

    (3)肾虚头痛

    症状:头空痛,腰膝酸软,眩晕耳鸣,健忘,遗精带下,神疲乏力;偏肾阳虚则见畏寒

肢冷,舌质淡,体胖,脉沉细无力;偏肾阴虚则见面色潮红,五心烦热,盗汗,或舌质红,

苔薄白,或少苔、剥苔,脉细数。

    治法:补肾填精。

    方药:大补元煎(人参、炒山药、熟地黄、杜仲、拘粑子,当归、山莱莫、炙甘草),    (判痰浊头痛

    症状:头痛昏蒙重坠,胸腕痞闷,纳呆,呕恶,眩晕,倦怠元力,舌质淡红,苔白腻,

脉滑或弦滑。

    治法:健脾燥湿,化痰降逆。

    方药:半夏白术天麻汤(半夏、白术、天麻、陈皮、莅菩、们“草、生姜、大枣)。    (5)瘀血头痛

    症状:头痛剧烈,或刺痛,经久不愈,痛处固定不移,日轻夜重,头部有外伤史,或有

长期头痛史,舌暗红,或舌边尖夹有瘀斑、瘀点,或舌下静脉充盈,苔薄白,脉弦细或细

涩。

      治法:活血化瘀,通窍止痛。

    方药:通窍活血汤(赤芍。川穹。桃仁、红花、老葱、鲜姜、红枣、庸香)。

第二十三节  中风

    1。中经络

    (1)风痰人络证

    症状:肌肤不仁,手足麻木,突然发生口舌歪斜,舌强语音或不语,偏身麻木,头晕目眩,甚则半身不遂,舌苔薄白,脉浮数。

    治法:法风化痰通络。

    方药:真方白丸子(半夏、白附子。天南星、天麻、川乌、全蝎、木香。积壳)。

    (2)风阳上扰证

    症状:平素头晕头痛,耳鸣目眩,突然发生半身不遂,偏身麻木,舌强言春或不语,或口舌歪斜,眩晕头痛,面红目赤,口苦咽于,心烦易怒,尿赤便于,舌质红或红绦,舌苔薄黄,脉弦有力。

    治法:平肝潜阳,活血通络。

    方药:天麻钩藤饮(天麻。钩藤、生石决明,川牛膝、黄荐。山桅。夏枯草、杜仲、桑寄生。夜交藤)。

    (3)阴虚风动证

    症状:平素头晕耳鸣,腰酸,突然发生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舌强语春或不语,偏身麻木,烦躁失眠,眩晕耳鸣,手足心热,舌质红蜂或暗红,少苔或无苔,脉细或细弦数。

    治法:滋阴潜阳,熄风通络。

    方药:镇肝熄风汤(龙骨、牡螨、代储石、龟板、白芍、玄参。天冬。牛膝。川梯子、茵陈、麦芽。甘草)。

    2.中赃腑

    (1)闭证

    闭证的主要症状是突然昏仆,不省人事,牙关紧闭,口襟不开,两手握固,大小便团,肢体强痉。

    ①痰热腑实证

    症状: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音涩或不语,神识欠清或昏糊,偏身麻木,腹胀便于便秘,头晕目眩,痰多,舌质暗红或暗淡,苔黄或黄腻,脉弦滑。

    治法:通腑泄热,熄风化痰。

    方药:桃仁承气汤(生大黄。桃仁、桂枝。甘草、芒硝),

    ②痰火瘀闭证

    症状:除上述闭证的症状外,还见面赤身热,气粗口臭,躁扰不宁,舌苔黄腻,脉弦滑数。

    治法:熄风清火,豁痰开窍:。

    方药:羚羊钩藤汤(羚羊角、桑叶。川贝、生地。钩藤、菊花、白芍、生甘草、鲜竹茹、筏神)配合灌服或鼻饲安宫牛黄丸(中成药)。

    ③痰浊瘀闭证

    症状:除上述闭证的症状外,还有四肢不温,静卧不烦,面白唇暗,痰涎塞盛,舌质暗淡,舌苔白腻,脉沉滑或沉缓。

    治法:化痰熄风,宣郁开窍。

    方药:涤痰汤(半夏。陈皮、获菩。胆南星。竹茹、石富蒲)配合灌服或鼻饲苏合香丸(中成药)。

      (2)脱证(阴竭阳亡)

    症状:突惫神昏或昏暇,肢体瘫软,手撒肢冷,汗多,重则周身湿冷,二便失禁,舌痞,舌质紫暗,苔白腻,脉沉缓或沉微。

    治法:回阳救阴,益气固脱。

    方药:参附汤合生脉散(人参,附子、麦冬。五味子)。

      3.恢复期

      (1)风痰瘀阻证

    症状:口眼歪斜,舌强语窖或失语,半身不遂,肢体麻木,舌暗紫,苔滑腻,脉弦滑、。    治法:搜风化痰,行瘀通络。            ’                    卜

    方药:解语丹(白附子、石葛蒲。远志、天麻、全蝎、羌活。南星、木香、甘草)。

    (2)气虚络瘀证

症状:肢体偏枯不用,肢软元力,面色萎黄,舌质淡紫或有瘀斑,苔薄白,脉细涩或细下、

治法:益气养血,化瘀通络。

    方药:补阳还五汤(黄蔑、当归、赤芍、川尊、桃仁、红花、地龙)。

    (3)肝肾亏虚证

    症状:半身不遂,患肢僵硬,拘挛变形,舌强不语,或偏瘫,肢体肌肉萎缩,舌红脉细,或舌淡红,脉沉细。

    治法:滋养肝肾。

    方药:左归九合地黄饮子(熟地、山药、山莱莫、苑丝子、拘粑子。川牛膝、鹿角胶、龟板胶、生地、巴就大。石觎、肉灰蓉。五味子。肉桂、获菩、麦冬、炮附子、石直蒲、远志、生姜、大枣、薄荷)。

第二十四节  痹证

      1.风寒湿薄

      (1)行痹

    症状:肢体关节肌肉酸痛,屈伸不利,可涉及肢体多个关节,疼痛呈游走性,初起可见有恶风、发热等表证。舌苔薄白,脉浮或浮缓。

    治法:法风通络,散寒除湿。

方药:防风汤(防风、麻黄。秦充、桂枝、葛根。当归、获菩、甘草、生姜、大枣)。

2)痛痹

    症状:肢体关节疼痛,痛势较剧,固定不移,遇寒则痛甚,得热则痛缓,甚至关节屈伸不利,皮色不红,关节不肿,触之不热,舌质淡,苔白,脉弦紧。

    治法:散寒通络。法风除湿。

    方药:乌头汤(川乌、生麻黄。生黄蔑、生白芍、甘草。苍术、白术。羌活、姜黄、当归)。

    (3)着痹

    症状:肢体关节沉重酸胀。疼痛,重则关节肿胀,重着不移,关节活动不利,肌肤麻木不仁,舌质淡,苔白厚而腻,脉儒缓…

    治法:除湿通络,法风散寒。    、

    方药:惫政仁汤(慧政仁、苍术、羌活。独活、防风、川乌、麻黄、桂枝。当归)川穹。生姜、甘草)。

    2.风湿热痹

    症状:游定性肢体关节疼痛,痛处掀红灼热,.肿胀疼痛剧烈,得冷稍舒,筋脉拘急,日

轻夜重,患者多兼有发热、口渴。心烦、喜冷恶热、烦闷不安等症状,舌质红,苔黄燥,脉滑数。

    治法:清热通络,法风除湿。

方药:白虎加桂枝汤合宣痹汤(石膏。知母、粳米、甘草、桂枝。防己、杏仁。连翘。滑石、慧威仁、半夏、蚕砂(赤小豆皮、桅子)。

3.痰瘀簿阻证

    症状:痹证日久,肢体关节疼痛固定‘不移,屈伸不利,关节肿大、僵硬。变形,甚则肌

肉萎缩,筋脉拘紧,时、膝不得伸,面色黯黛,胸闷痰多,舌质暗红,苔白腻,脉弦涩。

 治法:化痰行瘀,囹痹通络。

    方药:双合汤(桃仁、红花。地黄。芍药、当归、川尊。半夏、获菩。陈皮。甘草、白芥子。鲜竹沥、生姜叶)。

    4.肝肾两虚证

    症状:痹证日久不愈,关节屈伸不利,肌肉瘦削,腰膝酸软,关节酸沉,绵绵而痛,麻木尤甚,或汗出畏寒,阳凄,遗精)或骨蒸劳热,心烦口干。舌质淡红,苔薄白或少津,脉多沉虚而缓。

    治法:培补肝肾,舒筋止痛。

    方药:补血荣筋丸(肉灰蓉、牛膝、天麻。木瓜、鹿茸。熟地、茧丝子、五味子)。

第二十五节  不寐

    1.肝火抗心证

    症状:急躁易怒,不寐多梦,甚至彻夜不眠,伴有头晕头胀,目赤耳鸣,口于而苦,不思饮食,便秘浚赤,舌红,苔黄,脉弦而数。”

    治法:疏肝泻火,镇心安神。

    方药:龙胆泻肝汤(龙胆草。柴胡、桅子、黄茶,木通、泽泻、车前子、生地、当归、甘草)。

    2.痰热扰心证

    症状:胸闷院痞,心烦不寐,泛恶,暖气,伴有头重目眩,口苦,‘舌红,苔黄腻,脉滑

数。

    治法:清化痰热,和中安神。

    方药:黄连温胆汤(法半夏、陈皮。获菩、黄连。生姜、竹茹、积实、大枣。甘草)。

    3。心脾两虚证

    症状:多梦易醒,心悸健忘,神疲食少,头晕目眩,伴有四肢倦怠,面色少华,舌淡,苔薄,脉细无力。

    治法:补益心脾,养血安神。

    方药:归脾汤(人参、黄蔑。白术、获神。酸枣仁,龙眼肉。木香。炙甘草。当归、远志、生姜、大枣)。

    4.心肾不交证

    症状:心烦不寐,人睡困难,心悸多梦,头晕耳鸣,腰膝酸软,潮热盗汗,五心烦热,咽于少津,男子遗精,女子月经不调,舌红,少苔,脉细数。

    治法:滋阴降火,交通心肾。

    方药:六味地黄丸合交泰丸(熟地、  i1J药,获菩、丹皮、泽泻。山奠肉、黄连、肉桂)。    5.心胆气虚证

    症状:虚烦不寐,多梦易醒,胆怯心悸,触事易惊,伴有气短自汗,倦怠乏力,舌淡,脉弦细。

    治法:益气镇惊,安神定志。

    方药:安神定志丸合酸枣仁汤(人参。莅菩。获神。远志,龙齿、石葛蒲。酸枣仁。知母、川尊)。

第二十六节  血证

    1.鼻闸     “

    (U热邪犯肺证

症状:鼻燥舰血,口于咽燥,或兼有身热。咳嗽。痰少等症、舌质红,苔薄,脉数。

治法:清泄肺热,凉血止血。、

    方药:桑菊饮(桑叶。菊花。薄荷。连翘。桔梗、杏仁。芦根。甘草)。

    (2)胃热炽盛证。 =                                  …、

    症状:鼻舰,或兼齿舰,血色鲜红,口渴欲饮,鼻干,口干臭秽,烦躁,便秘,舌红,苔黄,脉数。

    治法:清胃泻火,凉血止血。

    方药:玉女煎(石膏。知母。地黄,麦冬。牛膝)。

    (3)肝火上炎证

    症状:鼻舰,头痛,目眩,耳鸣,烦躁易怒,两目红赤,口苦;舌红,脉弦数。

    治法)清肝泻火,凉血止血。

    方药:龙胆泻肝汤(龙胆草。柴胡。桅子。黄苹、木通、泽泻。车前子、生地。当归。甘草)。

    (4)气血亏虚证

    症状:鼻舰,或兼齿舰。肌舰,神疲乏力,面色继白,头晕,耳鸣,心悸,夜寐不宁,舌质淡,脉细无力。

    治法:补气摄血。

    方药:归脾汤(人参。黄蔑、白术、‘获神、酸枣仁。龙眼肉。木香。炙甘草。当归。远志。生姜。大枣)。

    2.齿m

    (1)胃火炽盛证

    症状:齿舰,血色鲜红,齿龈红肿疼痛,头痛,口臭,舌红,苔黄,脉洪数。

    治法:清胃泻火,凉血止血。

    方药:加味清胃散合泻心汤(生地、丹皮。水牛角。黄连。连翘。当归。甘草。黄芬。大黄)。

    (2)阴虚火旺证

    症状:齿舰,血色淡红,起病较缓,常因受热及烦劳而诱发,齿摇不坚,舌质红,苔少,脉细数。

    治法:滋阴降火,凉血止血。                          ~

    方药:六味地黄丸合茵根散(熟地黄、山莱莫。获菩。山药。丹皮。泽泻。茵草根。黄苹。阿胶。侧柏叶。生地黄。甘草)。

    3.咳血

    (1)燥热伤肺证

    症状:喉痒咳嗽。痰中带血,口干鼻燥,或有身热,舌质红,少津,苔薄黄,脉数,

    治法:清热润肺,宁络止血。    方药:桑杏汤(桑叶。桅子。淡豆鼓。沙参。梨皮。贝母。杏仁)。

    (2)肝火犯肺证

    症状:咳嗽阵作,痰中带血或纯血鲜红,胸胁胀痛,烦躁易怒,口苦,舌质红,苔薄黄,脉弦数。                                                      、、”

    治法:清肝泻火;凉血止血。    。

    方药:泻白散合黛蛤散(桑白皮。地骨皮、海蛤壳。甘草。青黛)。

    (3)阴虚肺热证

    症状:咳嗽痰少,痰中带血,或反复咳血,血色鲜红,口于咽燥,颧红,潮热盗汗,舌质红,脉细数。        一                                    ,  ~

    治法:滋阴润肺,宁络止血。

    方药:百合固金汤(百合。麦冬。玄参。生地。熟地。当归。白芍。贝母。甘草)。

    4.吐血

      (1)胃热塞盛证

    症状:院腹胀闷,甚则作痛,吐血色红或紫黯,常夹有食物残渣,口臭,便秘,大便色黑,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

    治法:清胃泻火;化瘀止血。    、                。

    方药:泻心汤合十灰散(黄苹。黄连。大黄。大蓟。小蓟。侧柏叶。苗草根。白茅根。棕搁皮。丹皮。桅子)。

    (2)肝火犯胃证

    症状:吐血色红或紫黯,口苦胁痛,心烦易怒,寐少梦多,舌质红蜂,脉弦数。

。治法:泻肝清胃,凉血止血。

    方药,龙胆泻肝汤(龙胆草、柴胡。桅子。黄苹。木通、泽泻。车前子。生地、当归。甘草)。

    (3)气虚血溢证

    症状:吐血缠绵不止,时轻时重,血色暗淡。神疲乏力,心悸气短,面色苍白,舌质淡,脉细弱6       。

    治法:健脾益气摄血。

    方药:归脾汤(人参。黄蔑,白术、获神。酸枣仁。龙眼肉、·木香。炙甘草、当归。远志。生姜、、大枣)。

    5.便血

    (1)肠道湿热证

    症状:便血色红,大便不畅或稀搪,或有腹痛,口苦,舌质红,苔黄腻,脉懦数。

    治法:清化湿热,凉血止血。

    方药:地榆散合槐角丸(地榆,茵草、桅子。黄苹。黄连。茨菩。槐角。防风。积壳。当归)。

    (2)气虚不摄证

    症状:便血色红或紫黯,食少,体倦,面色萎黄,心悸,少寐,舌质淡,脉细。

    治法:益气摄血。            “

         方药:归脾汤(方见吐血中的气虚血溢证                                                                                                                                                                                                                                                               

                                                   了

    (3)脾胃虚寒证

    症状:便血紫黯,甚则黑色,腹部隐痛,喜热饮,面色不华,神倦懒言,便搪,舌质淡,脉细~

    治法:健脾温中,养血止血。

    方药:黄土汤(灶心土。白术。附子。甘草。地黄。阿胶、黄苹)。

    6.尿血

      (1)下焦湿热证

    症状:小便黄赤灼热,尿血鲜红,心烦口渴,面赤口疮,夜寐不安,舌质红,脉数。

    治法:清热利湿,凉血止瑚。

    方药:小蓟饮子(小蓟。生地,藕节。蒲黄。桅子。木通。竹叶,滑石。甘草。当归)。……

    (2)肾虚火旺证

    症状:小便短赤带血,头晕耳鸣,神疲,颧红潮热,腰膝酸软,舌质红,脉细数。

    治法:滋阴降火,凉血止血。

    方药:知柏地黄丸(知母。黄柏。熟地黄。山药。获芬、丹皮。泽泻。山莱英)。

    (3)脾不统血证

    症状:久病尿血,甚或兼见齿舰、肌翩,食少,体倦乏力,气短声低,顶色不华,舌质淡,脉细弱。

    治法:补中健脾,益气摄血。

    方药:归脾汤(方见于吐血中的气虚血溢证)。

    (判肾气不固证

    症状:久病尿血,血色淡红,头晕耳鸣,精神困惫,腰脊酸痛,舌质淡,脉沉弱。

、治法:补益肾气,固摄止血。

    方药:无比山药丸、(熟地。山药,山莱黄。怀牛膝。肉灰蓉。冤丝子。杜仲。巴敦天。获芬、泽泻。五昧子。赤石脂)。

    7.紫斑

    (1)血热妄行证

    症状:皮肤出现青紫斑点或斑块,或伴有鼻觑、齿舰。便血。尿血,或有发热,口渴,便秘,舌红,苔黄,脉弦数。

    治法:清热解毒,凉血止血。

方药:十灰散(大蓟、小蓟。侧柏叶。啻草根。白茅根。棕搁皮。丹皮。桅子。大黄)。

    (2)阴虚火旺证

    症状:皮肤出现青紫斑点或斑块,时发时止,常伴鼻舰。齿舰或月经过多,颧红,心烦,口渴,手足心热,或有潮热,盗汗,舌质红,苔少,脉细数。

    治法:滋阴降火,宁络止血。

    方药:苗根散(萤草根。黄苹。侧柏叶。生地。阿胶。甘草)。

    (3)气不摄血证

    症状’:反复发生肌舰,久病不愈,神疲乏力,头晕目眩,面色苍白或萎黄,食欲不振、舌质淡,脉细弱。

    治法:补气摄血。

    喷药:归脾汤(方见于吐血中的气虚血溢证

第二十七节  郁证

    1.肝气郁结证

    症状:,精神抑郁,情绪不宁,善太息,胸胁胀痛,痛无定处,院闷暖气,腹胀纳呆,大

便失常,女子月事不行,苔薄腻,脉弦。

    治法:疏肝解郁,理气畅中。

    方药:柴胡疏肝散(柴胡、积壳、香附。陈皮。川尊。芍药。甘草),

    2.气郁化火证

    症状:·性情急躁易怒,胸闷胁胀,嘈杂吞酸,口干而苦,大便秘结或头痛,目赤,耳鸣,舌质红,苔黄;脉弦数。

    治法:疏肝解郁,清肝泻火。

    方药:丹桅逍遥散(丹皮、桅子。白芍丫当归。柴胡、茨,菩,白术。生姜、薄荷、甘草)。

    3.痰气郁结证

    症状:咽中不适,如有物梗阻,咯之不出,咽之不下,精神抑郁,胸中窒闷,或兼胁

痛,苔白腻,脉弦滑。

    治法:行气开郁,化痰散结。

    方药:半夏厚朴汤(半夏。厚朴。获苔。紫苏。生姜。香附。积壳。甘草)。

    4.心神失养证               ,”

    症状:精神恍馏,心神不宁,多疑易惊,悲忧善哭,喜怒无常,或时时欠伸,或手舞足蹈。骂署喊叫等,舌质淡,苔薄白,脉弦细。

    治法:甘润缓急,养心安神。

方药:甘麦大枣汤(甘草。浮小麦。大枣)。   

5。心脾两虚证

    症状:多思善虑,心悸胆怯,少寐健忘,面色不华,头晕神疲,食欲不振,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

    治法:健脾养心,补益气血。

    方药:归脾汤(党参。白术。黄蔑。在神。酸枣仁。龙眼肉。木香。炙甘草、当归。远志。生姜。大枣)。

    6.心肾阴虚证

    症状:‘清绪不宁)心悸,健忘,失眠多梦,五心烦热,盗汗,口咽干燥,舌红少津,脉细数。

    治法:滋养心肾,

    方药:天王补心丹合六味地黄丸(人参。玄参。丹参。获菩。五味子。远志。桔梗。当归,天冬。麦冬。柏子仁。酸枣仁。生地黄。朱砂。熟地。山药、丹皮。泽泻。山莫肉)。

第二十八节  呕吐

    1.实证

      (1)夕卜邪氢已胃证

    症状、突然呕吐,起病较急,常伴发热恶寒,头身疼痛,胸肮痞闷,不思饮食,苔白腻,脉儒数。

    治法:疏邪解表,化浊和中。

    方药:霍香正气散(霍香。紫苏,白芒。桔梗。白术。厚朴。半夏。大腹皮、获菩…橘皮。甘草。大枣。生姜)。

      (2)食滞内停证

    症状:’呕吐酸腐,院腹胀满,暖气厌食,得食愈甚,吐后反快,大便或搪或结,气味秽臭;苔厚腻,’脉滑实。          、

    治法:消食化滞,和胃降逆。

    方药:保和丸(山植。神曲。莱蔽子。半夏。陈皮、获菩、连翘)。

      (3)痰饮内阻证

、  症状:呕吐清水痰涎,胸院痞闷,不思饮食,头眩心悸,或肠鸣有声,苔白腻,脉滑。

    治法:温中化饮,和胃降逆。            。

    方药:小半夏汤合菩桂术甘汤(生姜。半夏。获菩。桂枝。白术,甘草)。

      (叼肝气犯胃证

    症状:呕吐吞酸,暖气频作,胸胁胀满疼痛,烦闷不宁,每因情志不遂而诸症加重,舌边红,”苔薄腻,脉弦。    治法:疏肝理气,和胃降逆。

    方药:四七汤(苏叶、制半夏。厚朴。获菩。生姜。大枣)。

    2.虚证

    (1)脾胃气虚证

    症状:胃纳不佳,食人难化,恶心呕吐,院腹痞闷,大便不畅,舌苔白滑,脉虚弦。

    治法:健脾益气,和胃降逆。

    方药:香砂六君子汤(人参。白术、获菩,木香。砂仁、甘草)。

    (2)脾胃阳虚证

    症状:饮食稍多即吐,时作时止,面色躺白,倦怠乏力,喜暖恶寒/四肢不温,口干不欲饮,大便搪薄,舌质淡,脉懦弱。

、治法:温中健脾,和胃降逆。            =、

    方药:理中汤(人参、白术。干姜。炙甘草)。

    (3)胃阴不足证

    症状:呕吐反复发作,但呕量不多,时作干呕,口燥咽干,胃中嘈杂,似饥而不欲食,舌红少津,脉细数。

    治法:滋阴养胃,降逆止呕。

    方药:麦门冬汤(人参。麦冬。粳米。甘草。半夏)。

第三十节  腰痛

    1.寒湿腰痛

    症状:腰部冷痛重着,转侧不利,逐渐加重、每遇阴雨天或腰部感寒后加剧,痛处喜温,舌淡、“苔白腻,脉沉而迟。

    治法:散寒行湿,温经通络。

    方药:甘姜菩术汤(于姜。获菩。白术。甘草)。

    2.湿热腰痛

    症状:腰髓弛痛,重着而热,每于热天或雨大痛剧,而活动后或可减轻,身体困重,小便黄赤,舌红,苔黄腻,脉儒数或弦数。

    治法:清热利湿,舒筋止痛。

    方药:四妙丸(苍术。黄柏。茵米。牛膝)。

    3.瘀血腰痛

    症状:常有外伤。腰部劳损史。腰痛如刺,痛处固定,日轻夜重。轻者俯仰·不便,重则

不能转侧,痛处拒按,舌质暗紫,或有瘀斑,脉弦涩。

    治法:活血化瘀,通络止痛。

    方药:身痛逐瘀汤(桃仁。红花。当归。川尊。牛膝。香附。没药。秦芥。甘草、五灵脂。羌活。地龙)6

    4.肾虚腰痛

    (1)肾阴虚

    症状:腰部隐隐作痛,酸软无力,缠绵不愈,心烦少寐,口燥咽干,面色潮红,手足心热,舌红,少苔,脉细数。          ·

    治法:滋阴补肾,儒养筋脉。

    方药:左归丸(熟地。淮山。山莱英,,冤丝子。拘粑。牛膝。鹿角胶。龟板胶)。

    (2)肾阳虚                           。      ·

    症状:腰部隐隐作痛,”酸软元力,缠绵不愈,喜温喜按,遇劳更甚,反复发作,面色眺

白,手足不温,少气乏力,舌淡,脉沉细。

    治法)补肾壮阳,温煦经脉。

    方药:右归丸(熟地。淮山。山莱奠。拘妃。杜仲。茧丝子。当归。附子。肉桂。鹿角胶)。                        ”

第三十一节  虚劳

    (一)气虚

    1.肺气虚证

    症状:咳嗽元力,痰液清稀,气短自汗,声音低怯,时寒时热,平素易于感冒,面白。

    治法:补益肺气,                      ”

    方药:补肺汤(人参。黄蔑。熟地。五味子。紫竞。桑白皮)…

    2.心气虚证

    症状:心悸。气短,劳则尤甚,神疲体倦,自汗。

    治法:益气养心。

    方药:七福饮(熟地。当归。人参。白术。炙甘草。远志。杏仁)。

    3.脾气虚证                       。

    症状:饮食减少,食后胃院不舒,倦怠乏力,大便搪薄。面色萎黄。

    治法:健脾益气。                          ,=    ”

    方药:加味四君子汤(人参。获菩、白术。炙甘草、黄蔑。白扁豆)。

    4.肾气虚证

    症状:神疲乏力,腰膝酸软,小便频数而清,白带清稀,舌质淡,脉弱。

    治法:益气补肾。

    方药:大补元煎(人参。炒山药。熟地黄。杜仲。拘粑子。当归。山莫肉。炙甘草)。

    (二)血虚

    1.心血虚证

    症状:心悸怔忡,健忘,失眠,多梦,面色不华。

    治法:养血宁心。

    方药:养心汤(黄蔑、获菩。获神。当归。川尊。炙甘草。半夏曲。柏子仁。酸枣仁。远志、五味子。人参。肉桂)。

    2.肝血虚证

    症状:头晕,目眩,胁痛,肢体麻木,筋脉拘急,或惊惕肉眼,妇女月经不调甚则闭经,面色不华。

    治法:补血养肝。

    方药:四物汤(当归。白芍、川尊。熟地黄)。

    (三)阴虚

    1.肺阴虚证

    症状:于咳,咽燥,甚或失音,咯血,潮热,盗汗,面色潮红。

    治法:养阴润肺。

方药:沙参麦冬汤(沙参。麦冬。玉竹。桑叶。甘草。天花粉,生扁豆)。

2.J乙阴虚证

    症状:心悸,失眠,烦躁,潮热,盗汗,或口舌生疮,面色潮红。

    治法:滋阴养心~

    方药:天王补心丹(人参。玄参、丹参,获菩。五味子。远志。桔梗。当归,天冬。麦冬。柏子仁。酸枣仁。生地黄。朱砂)。

    3.脾胃阴虚证

    症状:口干唇燥,不思饮食,大便燥结,甚则干呕,呢逆,面色潮红,

    治法:养阴和胃。

    方药:益胃汤(沙参、麦冬、生地。玉竹、冰糖)。

    (。肝阴虚证                              /

    症状:头痛,眩晕,耳鸣,目干畏光,视物不明,急躁易怒,或肢体麻木,筋惕肉眶,面潮红。                                            ·

    治法:滋养肝阴。

    方药:补肝汤(当归。白芍。川曹。熟地。酸枣仁。木瓜。炙甘草)。

    5.肾阴虚证

    症状:腰酸,遗精,两足凄弱,眩晕,耳鸣,甚则耳聋,口干,咽痛,颧红,舌红,少津,脉沉细。

    治法:滋补肾阴。

    方药:左归丸(熟地黄。山药、山莱莫。冤丝子。拘粑子。川牛膝。鹿角胶。龟板胶)。

    (四)阳虚      、”

    1.心阳虚证

    症状:心悸,自汗,神倦嗜卧,心胸憋闷疼痛,形寒肢冷,.面色苍白。

    治法:益气温阳。

    方药:保元汤(人参。黄蔑。肉桂。甘草。生姜)。

    2.脾阳虚证     。

    症状:面色萎黄,食少,形寒,神倦乏力,少气懒言,大便搪薄,肠鸣腹痛,每因受寒或饮食不慎而加剧。

    治法:温中健脾。

    方药:附子理中汤(炮附子。人参、白术。炮姜。炙甘草)。

    3.肾阳虚证

    症状:腰背酸痛,遗精,阳疹,多尿或不禁,面色苍白,畏寒肢冷,下利清谷或五更泻泄,舌质淡胖,有齿痕。

    治法:温补肾阳。

    方药:右归丸(熟地黄。山药。山莱莫。拘妃子。杜仲。冤丝子。附子。肉桂。当归。鹿角胶)

第三十二节  有机磷农药中毒

。  1.霉邪犯脑)肝风痰浊证                           、、

    症状:头昏头痛,恶心呕吐,多汗流涎,胸闷纳呆,筋惕肉图,甚则神昏。抽搐,舌苔黄腻)脉滑缓,            ’                    、

    治法)熄风涤痰,、镇惊解毒。

    方药:涤痰汤’(姜半夏。陈皮。获菩。竹茹。积实、甘草。杭菊花。天麻、郁金、石富蒲“。胆南星、僵蚕。地龙)。

    2.霉热炽盛、肌肤失养证

    症状,:皮肤潮红。水肿。斑块。疤疹,甚则糜烂,、舌红苔薄黄,·脉孺。

    治法:、清热凉血解毒。

    方药:银黄解毒汤(金银花。蒲公英。生大黄、丹皮。赤芍。生甘草。车前草)。

    3.肝肾阴虚证

    症状:头昏头痛时作,神疲乏力,失眠多梦,腰酸目涩,筋惕肉眼,舌质红,脉细。

    治法:滋肾养肝解毒。                                                  …

=  方药:粑菊地黄丸(熟地黄、怀山药。山莫肉、构粑。获菩。白菊花。丹参。娥龙牡。地龙。钩藤)。

    4.脾胃气虚证

    症状:神疲乏力,时有恶心,面色不华,纳差,少寐,自汗,舌质淡,脉细。

    治法:益气健脾和胃。

    方药:参菩白术散(党参。炒白术。获菩。姜半夏。陈皮。砂仁、白扁豆。慧该仁、娥龙牡。甘草。竹茹。橹豆衣)。

第三十三节  肠痈

    1.瘀滞证

    症状:发热不高,院腹胀闷,恶心反胃,转移性右下腹痛,呈持续性进行性加剧,痛有定处,拒按,便秘,舌红,苔腻,脉弦紧。

    治法:行气活血,通腑泻热。

    方药:大黄牡丹汤合红藤煎(大黄、牡丹皮。桃仁。冬瓜仁、芒硝、红藤、地丁草、乳香、没药、‘连翘。甘草。玄胡,金银花)1

    2.湿热证                     “

    症状:腹痛甚重,全腹压痛,反跳痛,拒按,壮热,便秘尿赤,恶心呕吐,口于渴。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数或滑数。

    治法:通腑泻热,利湿解毒。                                        ’“

    方药:复方大柴胡汤(柴胡。大黄。牡丹皮。黄苹。积壳。川栋子。甘草。白芍。玄胡。木香。蒲公英)。

    3.热霉期

    症状:发热恶寒或高热不退,腹痛剧烈,压痛,反跳痛,拒按,腹皮挛急,面红目赤,口干舌燥,恶心呕吐,腹胀便秘。舌红绦,苔黄糙,脉弦数或洪数。

    治法:通腑排脓,养阴清热。

    方药:大黄牡丹汤合透脓散(大黄。牡丹皮。冬瓜子。桃仁。芒硝。当归,生黄蔑。炒山甲。川尊。皂角刺)。、

第三十四节  颈椎病

    1.风寒湿证

症状:颈、肩。上肢窜痛麻木,以痛为主,颈部僵硬,活动受限;苔薄白,脉弦紧。

治法:法风散寒,除湿通络。

    方药:桂枝附子汤(桂枝、附子)。

    2.气滞血瘀证

    症状:颈肩部。上肢刺痛,痛处固定,伴有肢体麻木;舌质暗,脉弦。

    治法:活血化瘀,舒筋通络。

    方药:舒筋汤(当归。陈皮。羌活。骨碎补。五加皮。木瓜。伸筋草。桑寄生)。

    3.痰湿阻络证

    症状:头晕目眩,头重如裹,四肢麻木不仁,纳呆;苔厚腻。脉弦滑。

    治法:除湿化瘀,温通经络。

    方药:温胆汤(积实。竹茹。半夏丫陈皮。获菩。甘草。生姜。大枣)。

    4.肝肾不足证

    症状:眩晕头痛,耳鸣耳聋,失眠多梦;舌红少津,脉弦。

    治法:补益肝肾,平肝潜阳。

    方药:天麻钩藤饮(天麻。钩藤。生石决明。川牛膝。桑寄生。杜仲。山桅子。黄苹。益母草。朱获神。夜交藤)。

    5.气血亏虚证

    症状:头晕目眩,面色苍白,心悸气短,四肢麻木;舌淡苔少,脉细弱。

    治法:补益气血。

    方药:归脾汤(白术。获菩。黄蔑。龙眼肉。酸枣仁。人参。木香。甘草。当归。远志,生姜。大枣)。

第三十五节  痄腮

    1.邪犯少阳证

    症状:轻微发热恶寒,一侧或两侧耳下腮部漫肿疼痛,咀嚼不便,或有头痛。咽红、纳少,舌质红,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

    治法:疏风清热,散结消肿。

    方药:柴胡葛根汤(柴胡、大花粉,葛根。黄苹。桔梗、连翘、牛劳子、石膏、甘草、升麻)。

    2.热枣窒盛证

    .症状:高热,一侧或两侧耳下腮部肿胀疼痛,坚硬拒按,张口咀嚼困雄,或有烦躁不安,口渴欲饮,头痛,咽红肿痛,颌下肿块胀痛,纳少,大便秘结,尿少而黄,舌质红,舌苔黄,脉滑数。

    治法:清热解毒,软坚散结。

    方药)普济消毒饮(黄苹、黄连,橘红,玄参。生甘草。连翘、牛善于、板蓝根、马勃、白僵蚕、升麻、柴胡、桔梗)。。

    (二)变证

    1.邪陷心肝证

    症状:高热,耳下腮部肿痛,坚硬拒按,神昏,嗜睡,项强,反复抽搐,头痛,呕吐,舌红,苔黄,脉弦数。                                                  、

    治法:清热解毒,熄风开窍。

    方药:清瘟败毒饮(生石膏。生地黄。犀角(用水牛角代)。黄连、桅子。桔梗、黄苹。知母。赤芍。玄参。连翘、甘草。丹皮。鲜竹叶)。

    2.霉窜窜腹证

    症状:腮部肿胀消退后一侧或双侧翠丸肿胀疼痛,或腺腹疼痛,少腹疼痛,痛时拒按,

舌红,苔黄,脉数。

    治法:清肝泻火,活血止痛。

    方药:龙胆泻肝汤(龙胆草、黄苹。桅子、泽泻,木通。车前子。当归。生地黄、柴胡,甘草)。

第三十六节  急惊风

        1.风热动凤证

    症状:起病急骤,发热,头痛,鼻塞,流涕,咳嗽,咽痛,随即出现烦躁。神昏,惊风,舌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

治法:疏风清热。熄风定惊。

    方药:银翘散(金银花。连翘。竹叶。荆芥。牛萎子。薄荷。豆鼓。甘草。桔梗。芦根)。

    2.气营两播证

    症状:多见于盛夏之季,起病较急,壮热多汗,头痛项强,恶心呕吐,烦躁嗜睡,抽搐,口渴便秘,舌红苔黄,脉弦数。病情严重者高热不退,反复抽搐,神志昏迷,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清气凉营,熄风开窍。

    方药:清瘟败毒饮(生石膏。生地黄。犀角(用水牛角代)。黄连。桅子。桔梗。黄苹,知母。赤芍。玄参。连翘。甘草。丹皮。鲜竹叶)。

    3。邪陷心肝证

    症状:起病急骤,高热不退,烦躁口渴,檐语,神志昏迷,反复抽搐,两目上视,舌质红·,苔黄腻,脉数。

    治法:清心开窍,平肝熄风。

    方药:羚角钩藤汤(羚羊角片。霜桑叶。川贝母。鲜生地。钩藤。滁菊花。茨神。白芍,甘草)。

    4.湿热疫霉证

    症状:持续高热,频繁抽风,神志昏迷,滔语,腹痛呕吐,大便釉腻或夹脓血,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清热化湿,解毒熄风。

    方药:黄连解毒汤(黄连。黄柏。黄苹。桅子)合白头翁汤(白头翁。秦皮。黄苹。黄柏),                                                                  “

    5.惊恐惊风证

    症状:小儿暴受惊恐后惊惕不安,身体颤栗,喜投母怀,夜间惊啼,甚至惊厥,抽风,神志不清,大便色青,”脉律不整,指纹紫滞。

    治法:镇惊安神,平肝熄风。

    方药:琉舶抱龙丸(琉舶。大竺黄。檀香。人参。获菩。甘草。积壳。积实。朱砂。山药。南星。金箔)。

第三十七节  小儿泄泻

    1.常证

    (1)伤食泻

    症状:大便稀搪,夹有乳片或不消化的食物残渣,次数增多,气味酸臭或如败卵,院腹胀满,肚腹作痛,痛时欲泻,泻后痛减,暖气酸馊,时欲呕吐,食少或拒食,夜卧不安,舌淡红,苔厚腻或黄垢,指纹色紫,

    治法:消食化积。                                                    、~

    方药:保和丸(山檀、神曲、半夏、、获菩。陈皮、连翘、莱煎子、麦芽)。

    (2)风寒泻,   。

    症状:大便清稀,中多泡沫,次数增多,臭气不甚,便前肠鸣腹痛,或兼恶寒发热,舌淡,红苔白腻,指纹色紫红。

    治法:疏风散寒。

    方药:霍香正气散加减(霍香,苏叶、白芒、桔梗、白术、厚朴、半夏曲。大腹皮。茨菩、陈皮、甘草、生姜。大枣)。

    (3)·湿热泻                                         :

    症状:大便稀水样,或如蛋花汤样,或有缄液,泻下急迫如注,,或泻下不爽,量多次频,气味秽臭,神疲纳减,口渴引饮,或伴发热,小便短黄,舌红,苔黄腻,指纹色紫。

    治法:清热利湿。

    方药:葛根苹连汤(葛根、黄芬。黄连)。      =        、

    (4)脾虚泻

    症状:大便稀搪,多于食后作泻,色淡不臭,时轻时重,反复发作,面色萎黄,肌肉消瘦,神疲倦怠,舌淡,苔白,脉细,

    治法:健脾益气。

    方药:参菩白术散(人参。启术、获菩、政仁。桔梗、、山药。扁豆、莲子肉。砂仁。大枣)。

    (5)脾肾阳虚泻       “”                    一

    症状:久泻不愈,食人即泻,大便清稀,或完谷不化,或伴脱肛,形寒肢冷,面色苍白,精神萎靡,睡时露睛,舌淡,苔白,脉沉细。

    治法:补脾温肾。

    方药:附子理中汤(附子。于姜、党参)白术。甘草)。                ·

    2.蛮证         。  。

    (=)伤阴证  “                    一      。  ”

    症状:泻下元度,质稀如水,J、便短少,皮肤干燥,、眼眶前囱凹陷,啼哭元泪,精神萎靡或烦躁不安,口渴引饮,齿干唇红,舌红少津或起芒刺,苔少或元苔,脉细数。

    治法:酸甘敛阴。

    方药:连梅汤(黄连。乌梅、麦冬。生地、呵胶)。

    (2)伤阳证                                                         、

    症状:暴泻不止,便稀如水,面色苍白,神疲气弱,、表情淡漠,四肢厥冷、冷汗自出,舌淡,苔白,脉象沉微。              ~      。、

    治法:温阳救逆。                                              :一。

    方药:参附龙牡汤”人参。附子、·龙骨。牡蛔)、。,、

第三十八节  疳证

    (一)常证

    1.府气                 “        ~          ~

    症状,:形体略瘦,面色少华,毛发稀疏,不思饮食,精神欠佳/注急易怒,=大便于稀不调,舌质略淡,苔薄微腻,脉细有力。

    治法:调脾健运,。  ”……”        ~              ”      。

    方药:资生健脾丸:(人参)‘白术)获菩。扁豆。陈皮。山药、甘草“。莲子肉。芭仁、砂仁。桔梗。霍香。橘红。黄连。泽泻。荧实,山植。麦芽。白豆寇)。”

    2.疽积

~症状:形体明显消瘦,面色萎黄,肚腹膨胀,动则青筋暴露,毛发稀疏结穗,精神烦躁,夜卧不宁,或见揉眉挖鼻,吮指磨牙,动作异常、食欲不振或善食易饥,或嗜食异物,舌淡苔腻,脉沉细而滑。

    治法:消积理脾。

    方药:肥儿丸(麦芽。胡黄连。人参、白术、获菩。黄连。使君子、神曲。炒山植。炙甘草。芦苔)。

    3.干宿                                             ”

    症状:形体极度消瘦,皮肤干瘪起皱,大肉已脱,皮包骨头,貌似老人,毛发干枯,面色就白,精神萎靡,啼哭无力,腹凹如舟,杏不思食,大便稀搪或便秘,舌淡嫩,苔少,脉细弱。

    治法:补益气血。

    方药:八珍汤(当归。川穹。熟地。白芍。人参。白术。获菩。甘草)。

    (二)兼证

    1.眼疽

    症状:两目干涩,畏光羞明,眼角赤烂,甚则黑睛混浊,白矗遮睛或有夜盲等。

    治法:养血柔肝”,滋阴明目。

    方药:石耐夜光丸(天门冬。人参。获菩。麦门冬。熟地黄。生地黄。茧丝子。菊花。草决明。杏仁。山药。拘妃子。牛膝。五味子。白漠黎、石斜。肉灰蓉。川尊。炙甘草。积壳,青箱子。防风。川黄连。水牛角)。

    2.口猜

    症状:口舌生疮,甚或满口糜烂,秽臭难闻,面赤心烦,夜卧不宁,J、便短黄,或吐舌

弄舌,舌质红,苔薄黄,脉细数。

    治法,清心泻火,滋阴生津。

    方药:泻心导赤散(生地。木通。黄连。甘草梢)。

    3.疽肿胀

    症状:足踝浮肿,甚或颜面及全身浮肿,/面色无华,神疲乏力,四肢欠温,小便不利,舌淡嫩,苔薄白,脉沉迟无力。

    治法:健脾温阳,利水消肿。

    方药:防己黄蔑汤(防己。甘草、白术。黄蔑。生姜。大枣)合五菩散(桂枝。获菩。泽泻。猪菩。白术)。

第三十九节  崩漏

    1.脾虚证

症状:经血非时而至,崩中继而淋漓不尽,血色淡而质清稀,气短神疲。面色不华,或面肢浮肿,小腹空坠,手足不温,、或食欲不佳,便搪,舌质淡胖边有齿印,苔薄白,脉弱或沉弱。

    治法:补气摄血)固冲止崩。          “

    方药:固本止崩汤(熟地。白术、黄蔑、当归、黑姜。人参)或固冲汤(白术。黄蔑、白芍、海嫖峭、茵根、锻龙骨。锻牡螨。山莫肉、棕搁炭、五倍子)。

    2。肾虚证

    (U肾气虚证

    症状:出血量多,势急如崩)或淋漓不尽,色淡红或淡黯,质清稀,面色晦暗,小腹空

坠,腰脊酸软,舌淡,苔白润,脉沉弱。

    治法:补肾益气,固冲止血。

    方药:加减灰蓉冤丝子丸(熟地、肉灰蓉、覆盆于。当归。构妃子、桑寄生、苑丝子。焦艾叶)。

    (2)肾阳虚证       、

    症状:经来元期,出血量多或淋漓不尽、色淡质清:,畏寒肢冷,面色晦暗,腰腿酸软,小便清长,夜尿多,舌质淡,苔薄白而润,“脉沉细无力。

    治法:温肾益气,固冲止血。

    方药,右归丸(熟地、山药。山莱莫、构粑。鹿角胶、冤丝子。杜仲。当归、肉桂、制附子)。

    (3)肾阴虚证

症状:经乱无期,出血淋漓不尽或量多,色鲜红,质稍稠,头晕耳呜,腰膝酸软,或有心烦,夜寐不安,舌偏红,苔少,脉细数。   

治法:滋水益阴,固冲止血。

    方药:左归丸(熟地。山药。山荣莫。拘粑。川牛膝。冤丝子。鹿胶,龟胶)合二至丸(女贞子。旱莲草)。

    3.血热证

    (1)虚热证

·症状:经血非时突然而下。量多势急或量少淋漓,血色鲜红而质稠,心烦潮热,少寐,咽干口燥,小便黄少,或大便于结,舌红,少苔,脉细数。

    治法:养阴清热,固冲止血。

、方药:上下相资汤(人参。沙参。玄参(麦冬。玉竹、五味子。山莫肉。车前子。熟地。牛膝)。

    ·(2)实热证

    症状:经血非时突然大下、或淋漓日久不尽,色深红,质稠,口渴烦热,或有发热,小便黄或大便于结,苔黄或黄腻,脉洪数。

    治法:清热凉血,固冲止血。

    方药:清热固经汤(地骨皮。生地。龟板。牡螨。阿胶。桅子。地榆。黄苹。藕节。棕桐炭。甘草)。

    4.血瘀证

    症状:经血非时而下,时下时止,或淋漓不尽,或停闭日久又突然崩中下血,继而淋漓不尽,色紫黑有块,小腹疼痛或胀痛,舌紫黯,苔薄白,脉涩。

    治法:活血化瘀,固冲止血。

    方药:逐瘀止血汤(生地。大黄。赤芍。丹皮。归尾。积壳。桃仁。龟甲)。

第四十节  绝经前后诸证

    1.:肾阴虚证,       。~

症状:绝经前后月经紊乱,月经提前,量少或量多,或崩或漏,经色鲜红;头目晕眩,耳鸣,头部面颊阵发性烘热,汗出,五心烦热,腰膝酸疼,足跟疼痛,或皮肤干燥。痊痒,口干便结,尿少色黄;舌红少苔;脉细数。

    治法:滋养肾阴,佐以潜阳。

    方药:左归丸(熟地。山药。山茉奠。拘妃、]iI牛膝。冤丝子。鹿角胶。龟甲胶)合二至丸(女贞子、旱莲草)。

    2.肾阳虚证

    症状:经断前后经行量多,经色黯淡,或崩中漏下;精神萎靡,面色晦黯,腰背冷痛,小便清长,夜尿频数,或面浮肢肿;舌淡,或胖嫩边有齿印,苔薄白,脉沉细弱。

    治法:温;肾扶阳。

    方药:右归丸(熟地。山药。山莱莫。拘妃。鹿角胶。冤丝子。杜仲。当归。肉桂。制附子)。

    3。肾阴阳俱虚证

    症状:经断前后月经紊乱,量少或多;乍寒乍热,烘热汗出,头晕耳鸣,健忘,腰背冷痛;舌淡,苔薄,脉沉弱。

    治法:阴阳双补。

    方药:二仙汤(仙茅。仙灵脾。巴就天。当归。盐知母。盐黄柏)合二至丸(女贞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