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三长安战乱茶馆:京东方高级研究员徐纪罡:在项目中挖掘知识 在研发中探索管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10 10:24:01

京东方高级研究员徐纪罡:在项目中挖掘知识 在研发中探索管理


ZDNet 知识信息管理 作者: 刘羽飞 【原创】 2012年01月05日 评论(13)
关键词: 项目 知识挖掘 KM 本文摘要

国内的知识管理体系绝大多数都依附在线社区和社交网络上,但在企业内部推行网络社区形式的知识管理模式却是困难重重。因此一些了解知识管理的人对如此高的失败率提出了一些针对性较强的问题。

      ZDNET至顶网管理软件频道 12月31日 北京报道(文/刘羽飞):12月16日,由知识管理中心主办的2011中国知识管理论坛在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内举行。知识管理在国内企业的普及程度依然处于较低水平,然而这并没有阻挡国内知识管理人对于该领域的探索、研究和推广。在论坛上,来自各界的有关人士以“聚焦知识型员工和知识工作的需求”为主题,一起讨论了国内知识管理领域的未来走向,并且分享了其在知识管理方面的研究成果以及管理经验。

      京东方集团技术中心的高级研究员徐纪罡,对于在研发项目中进行的知识管理有着不同的看法,ZDNet记者整理了他的一些精彩观点,与网友一起分享。

京东方集团技术中心高级研究员徐纪罡

      国内的知识管理体系绝大多数都依附在线社区和社交网络上,但在企业内部推行网络社区形式的知识管理模式却是困难重重。因此一些了解知识管理的人对如此高的失败率提出了一些针对性较强的问题。第一,如何确保这种网络社区不会变成“娱乐平台”和“八卦社区”?第二,如果没有人用网络社区进行分享怎么办?第三,如何确保知识管理能在这么高的市场失败率环境中成功?

      对于这些质疑,唯有用事实和道理来回应。

      回应一,摆事实。企业可以充分利用微博及博客等网络社区工具与员工和客户进行交流和互动,网络社区正在成为人们生活和工作的必需品,显然社交网络是相当有价值的。

      回应二,讲道理。知识管理不是存文件,也不是IT,隐性知识的快速传递更重要。在制度的约束下,根据实际需求建立的网络社区将正常运行并良性发展。

      回应三,找需求。知识管理需求:构建共享氛围,促进创新能力提升;知识充分挖掘,提升项目管理能力;知识与信息迅速传递,提升工作效率;跨地域、跨组织团队的协同办公;知识留存,显性化归档。

      回应四,做事情。首先是组织培训、讲座,大力宣传,激发需求,之后根据实际的需求,设计KM软件系统,接下来培训项目调查员,进行项目知识挖掘,组织各研究所制做《员工培训教材》。

      既然找到了需求,那么接下来的工作就是收集所需要的知识了。

      按照前文回应三中提到的知识管理需求分成的五类,其中前三类可以直接以制定制度的方式解决知识管理问题,比如要求项目组提供相关资料。第四类知识管理需求实际上可以通过组织自身本来就存在的共享机制,再配合一定奖励机制就能够得到解决。而第五类需求则因其特殊性,必须进行其他形式的知识挖掘。

      第一种形式,专家访谈。过去更多的是采用论文的形式,但是实际效果并不好,论文的质量也无法得到保证。因此把论文改成对专家来说也更易接受的不定期访谈,最后将访谈稿整理好,再根据项目的相关资料,整合成新闻报道式的新闻稿,便于人们学习交流。

      第二种形式,新闻稿报告。一般的项目报告除了项目组人员是很少有人能看懂的,从而导致项目报告的作用受到了极大的限制。但如果将专业报告转变为简单的新闻稿,对于其他人来说,就能变得通俗易懂,便于查阅了。同时还可以保留原始报告和数据,以备专业人员查看。

为什么要做KM,答案是:被逼的


ZDNet CIO加油站 作者: 徐纪罡 【原创】 2012年02月16日 评论(0)
关键词: 知识管理 KM 本文摘要

你会先收集资料,大量阅读;然后构思,拟定提纲,之后开始写作;写完后你会反复推敲、修改,最后一篇佳作就出炉了。在竞争的第三个阶段,每天要写十篇文章,这时候“牛人”也不行了,只能做KM了,建立“文章数据库”的成本再高也得建。

  ZDNET至顶网CIO频道 2月16日 评论(文/徐纪罡):

  如果领导让你写一篇文章,你会怎么做?
  你会先收集资料,大量阅读;然后构思,拟定提纲,之后开始写作;写完后你会反复推敲、修改,最后一篇佳作就出炉了。

  如果领导让你每天写一篇文章,你会怎么做?
  你会上网上搜一些文章来,然后七拼八凑,加入一些自己的思想,每天攒出一篇文章来。

  如果领导让你每天写十篇文章,你会怎么做?
  你会提出辞职,不干了!
  但如果每篇文章给你一万块钱,你干不?
  你不但会干,你甚至会每天写100篇文章。

  你会这样做:

  你找到100个以上有这种文章的网站,然后把链接整理到收藏夹。这样你攒文章时就有足够的“原料”了。

  你会把要写的文章分成几大类,做成模板,只需往空格里填些词,一篇新文章就出来了。

  你会把所有写过的文章都分门别类保存起来,以备后面写文章时借鉴。你还会把文章的各段都整理出来,分类管理,比如开篇使用句式、结束语使用句式。甚至各种形容词都会分类整理出来,比如形容领导的词语、形容高兴的词语。

  光这样还不够,你跟其他同事商量,把大家的库存共享,这样就有一个大型文章数据库了。做到这儿,无论领导要你写什么样的文章,你都能在5分钟内攒出来。至于如何一天写出100篇来,你可以花点钱雇人帮你弄,一篇文章2000元。

  这就是知识管理!

  丰田公司就是这样设计汽车的,用这种办法他们可以几个月推出一款新车,业内速度最快!

  丰田的设计师在设计过程中,每一步都可以参考以前的设计方案,只需把以前的方案攒一下就行了,外形设计上变化一下,再加上一些新出来的东西,比如定速巡航、自动泊车等,一款新车就设计出来了。

  外形设计也有数据库,KMer专门收集外形设计方案,分门别类管理起来,比如尾灯、门把手等等。不管是自己的还是别人设计的方案,都收集起来,用来参考借鉴。

  丰田的刹车踏板事件就是因为攒的别的车的,又没有好好测试,萝卜快了不洗泥,结果尺寸不合适,踩下去弹不起来。不过这个事情也被做成案例存入刹车踏板设计流程的参考文件里面了。

  丰田把KM与流程做到一起,所以他们设计新车的速度非常快。他们为什么能做到呢?因为不这样不行,不这样做就竞争不过通用公司,被逼的!

  所以做KM要找那些被逼的快疯了的企业,有些企业一天到晚没事情,只能靠重复发明个轮子找点事干干,你给他做KM,他们会跟你玩命。

  写一篇文章,每天写一篇文章,每天写十篇文章,这其实是企业面临竞争的三个阶段。

  在第二个阶段,也就是每天写一篇文章,这时已经需要KM了,但不做KM,而是靠一批“牛人”,也能应对。毕竟做KM也需要成本,在“牛人”与KM之间,一般会选择“牛人”。

  绝大多数企业所面临的竞争都处于这一阶段,他们无意成为业内的老大老二,长尾理论中的长尾已经够他们吃的了。

  在这样的企业里做KM是困难重重的,因为他不做KM日子也能过,所以KM得不到足够的重视。“牛人”们也不会让他们做好KM。

  在竞争的第三个阶段,每天要写十篇文章,这时候“牛人”也不行了,只能做KM了,建立“文章数据库”的成本再高也得建。无利不起早,在唯利是图的企业里,“成本”会被精确计算,不是“非做不可”的事情,一般是不会去做的,所以只有到了这个阶段,企业才会高度重视KM,在这样的企业里做KM将很容易进行。

  所以做KM要看是什么样的组织,那种处于垄断地位、没有竞争压力的组织,KM只是“保健品”,不是“必须品”。而被竞争压力逼上绝境的组织,KM将是他们真正的救世主,他们会自发的把KM做起来。
徐纪罡:知识管理到底是什么时间:2011-12-01 13:41:35 来源: KMCenter 作者:徐纪罡KM到底是什么呢?在没有找到标准答案前,本人只能先谈谈自己的看法:1、避免失败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按自己的实际需求做KM;2、KM的核心内容是“知识挖掘”和“最佳实践”。    知识管理是什么?一年前就想知道答案,那时我刚开始做KM。
    我去图书馆找答案,去网上找答案,去KM软件公司找答案,都没有结果。
 
    KM咨询公司说他们知道,但需要付费。
    回来跟领导说,领导说:要是付费后发现他们不知道怎么办。
    领导是对的,请过咨询的公司很多,KM做成功的却很少。
 
    后来,我开始知道KM不是文档管理,也不是IT。
    可我还是不知道KM是什么。
 
    今年7月份我发表了一篇论文名叫《知识管理这回事儿,你懂的》,
    你懂不懂我不清楚,反正那时我自己真的还没有弄懂。
    这篇论文里我只是说清楚了KM不是存文档,也不是IT。
 
    台湾人做了10年KM。政府组织,全民参与,最后搞到“知识台湾”,连菜农和渔民都要搞KM。
    他们不搞不行,因为中国大陆成了“世界制造工厂”,台湾只能转型做服务业。
    而服务业是最需要做KM的,政府意识到了这个问题,所以组织全岛搞KM。
 
    台湾的KM软件公司早在2007年就开始在产品中加入SNS(WEB2.0是2006年开始的)。
    可是他们失败了。他们的SNS变成“娱乐平台”和“八卦社区”。
    直到今天,来自台湾的IT人员还对SNS心存痛恨。
 
    他们认为搞KM就是要让专家将知识和经验写成文档,共享给别人看。所以他们重视文库。
    可是“让专家写文档”是一件最不靠谱的事儿。
    专家很忙,专家就应该在第一线承担重任,做事情,而不是闲得没事儿写文档。
 
    台湾人没有搞清楚KM是什么。
 
    美国人一向很牛,也许他们知道KM是什么。
 
    IBM的咨询“牛”的一塌糊涂,中国一批“不差钱”的大公司请他们做了KM咨询。结果失败得一塌糊涂。
 
    ECM没有错,加入“信息高速公路”的协同办公系统让企业内的信息快速传递,拥有“数字神经系统”的公司会表现出高智商行为。
 
    美国人认为知识能显化留存最好,不能留存也没有关系,需要时能找到专家“问”就行,反正不要耽误工作。ECM的核心理念是“以文档管理为中心的协同化办公”。
 
    这个理念其实也没有问题,知识都留存下来又能怎么样呢,美国的公司绝大多数都存活不了太久。公司都破产存,知识还有什么用呢。还有,知识爆炸,几年后知识就都过时了,留给谁看呢。
    留存下来可以做为档案,给后人看。全世界只有中国和北朝鲜有“档案”的概念。
    北朝鲜的是金日成带过去的。也就是说全世界只有中国有“档案”的概念。
    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一个没有中断的文明,有五千年有文字记录的历史。这与中国人的良好的“记录”习惯有关,这一习惯甚至影响了外部民族,元朝和清朝的历史记录做的并不比明朝差。
 
    ECM够美国人用了。与时俱进后,加入SNS的ECM成了AIIM现行标准。
 
    那ECM是KM吗?
 
    ECM不太适合中国国情,中国人性格偏内向,受儒家思想影响,讲究“深藏不露”。
    另外中国人崇尚“谋略”,讲求“非对称竞争”,就是以已之长克彼之短,而非公平竞争。典型案例就是“田忌赛马”。所以过于显露自己没有好处,最后就成了“有条件共享”。
 
    在这种背景下,ECM在中国很难找到真正的市场。勇于“吃螃蟹”的几家都成了先烈,给KM教学提供了几个失败的案例。
 
    那KM到底是什么呢?
 
    在没有找到标准答案前,本人只能先谈谈自己的看法。
 
    1、避免失败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按自己的实际需求做KM。
 
    在整容专家眼里,全世界70亿人中有69亿需要做整容。在KM专家眼里,所有的组织都应该做KM。可事实是有整容需求的人全世界每年不到10万人,人家企业自己并不想做成500强,为什么非要搞KM。
 
    所以在企业里最现实的做法是:先大力宣传一下,让大家了解KM,大家都了解了,自然会有些需求,然后根据大家的需求做事情,大家的需求被满足后,就会说KM很好。
    大家的需求会越来越多,KM工作者的事情也就会越来越多,多到一定程度,就会形成一个体系。一个KM系统就建立起来了。
 
    当我们自己无力满足大家的KM需求时,是请KM咨询公司进入的最佳时机。咨询公司进入后解决了问题,这次咨询就是成功的。下一次有需要时再请。
 
     2、KM的核心内容是“知识挖掘”和“最佳实践”。
 
    无论买几百万元的KM软件、请世界排名第几的咨询公司,都代替不了自己做“知识挖掘”。
    美军的《战地手册》只能由美军自己以血写成。没有KM软件、不请咨询公司,美军也会去做这个事情。除非他们真的不在乎生命。
 
    了解KM理念的每一个组织都会去思考到底需要挖掘哪些知识,然后就会去实施,知识管理工作者可以帮助他们做成这件事。而当一个组织开始认真地去做“知识挖掘”时,那这个组织就是一个真正在做KM的组织了。 

    知识挖掘出来后,就能用于比较了,也就可以找到“最佳实践”了。
 
    以上是本人对“知识管理是什么”这一问题的真实感想,晒出来与大家分享。
    不做秀、真讨论、讲干货!


“学习、探索、创新”我的KM之路


ZDNet 企业应用故事 作者: 徐纪罡 【原创】 2012年02月07日 评论(0)
关键词: 知识管理 KM 本文摘要

一个月后,我开始知道野中郁次郎、知识螺旋、隐性知识、KM2.0。做知识管理的目标是提升创新能力,对此我还在不断学习和探索,但我相信“创新”的前提是足够丰富和精深的专业知识。

     ZDNET至顶网管理软件频道 2月7日 评论(文/徐纪罡):
 
     2010年10月的一天,领导找我谈话,要我做知识管理。
     知识管理是什么?这是我问领导的第一个问题。

     领导说:你自己去研究吧!我也不是十分清楚。反正目标是提升我们的创新能力。
     我就这样加入了KM行业。

     我先到图书馆找来了全部的KM方面的图书,然后开始大量阅读。
      一个月后,我开始知道野中郁次郎、知识螺旋、隐性知识、KM2.0。。。。
      二个月后我开始与KM软件供应商见面。
      三个月后我写了第一篇《KM体系建设规划方案》,并发送领导。

     《方案》发送领导后便没了下文。一周后在走廊里见到领导,领导说:干的不错,继续努力!领导的话我听懂了,翻译过来就是:你的方案还不靠谱,继续学习吧!

     这期间我一直都在读书,一直到我读了田志刚老师的《你的知识需要管理》这本书。

     书中的几个观点对我产生了影响,那就是“要学会利用别人的知识做事情,内事不决问张昭、外事不决问周喻”、“学习要读经典、交高朋、访名师”、“共享有利于深入学习”、“共享可以打造个人品牌”、“说不清楚表示还没研究明白”。。。

     对呀,怎么不去找明白人请教一下呢?
     我报名参加了田志刚老师的KM培训班,系统的学习了一下知识管理。

     学成回到公司后,我写了第二篇《KM体系建设规划方案》,发送领导。
     这一回情况不一样了,引来了一片反对和质疑之声。
     我激动的热泪盈眶,毕竟开始有人理我了。

     商家都清楚,说“不好”的那是“买家”,人家不见得真觉得不好,目的是想了解情况和压价。大家对我提出质疑至少说明大家开始重视了,也说明大家开始论证可行性了。

     为了回应质疑,我开始在内部各种场合宣讲KM,这时我学习到的KM知识派上了用场。
     “共享知识”的好处也开始得到体现,支持KM的人越来越多。
     “不能用通俗、简单的语言和文字表述的知识表明对该领域的知识掌握的不够深入”。
     田老师书中的这句话对我影响最大。这句话简单的说就是“说不清楚表示还没研究明白”。

     我在内部引发的讨论加速了我学习KM的速度。讨论过程中各种各样的问题被暴露出来,促使我再去深入学习。只要我说不清楚,就表明我还没研究明白,我就再去学习。真理越辩越明,我的“KM建设规划”思路越来越清晰,越来越成熟。

     在QQ上,我可以直接得到田志刚老师的支援。KM之事不决,问田志刚老师。在知识管理中心的社区里可以跟广大KM界同仁直接交流。这时我感到我“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知识管理中心社区是我共享知识的最佳场所,半年时间,我在这里发表博文70余篇,差不多每三天一篇。不但将我的一些理念梳理清楚,还在业内打造了自己的品牌。这就是共享的好处。

     学习是件苦事,但当有明确的学习目标时,学习就变得容易了。
     大家都有这样的经验,上大学时,考试前的一周是学习效率最高、学习效果最好的时候,大脑也变得比平时好使了,就是这个原因。大脑的“写保护”开关打开后,才能写入知识。平时都是关着的,所以一学习就困。只有强烈的学习需求才能打开“写保护”开关。

     我给自己设定了一些明确的学习目标,然后去学习,学到一些东西后,就拿出来共享,我们部门内部的读书会差不多被我占用了一半,我还利用别的部门的读书会共享我的知识。用目标逼迫自己去学习,用共享促进深入学习,利用别人的知识做事情,用共享打造个人品牌。

     使用个人知识管理理念和方法论,我用一年时间就学习了足够丰富的知识管理方面的知识;不断的学习和共享,使我的《规划》最终得到大家的认可和接受;我还用共享打造了个人品牌。

     做知识管理的目标是提升创新能力,对此我还在不断学习和探索,但我相信“创新”的前提是足够丰富和精深的专业知识。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实践,最终我会找到提升创新的方法论。

     以上是本人实践个人知识管理的一点心得体会,与大家共享。

徐纪罡
徐纪罡的个人空间 ? TA的所有博客
分享 为什么要做KM,答案是:被逼的!
热度 1 徐纪罡 2012-2-15 16:49
如果领导让你写一篇文章,你会怎么做? 你会先收集资料,大量阅读;然后构思,拟定提纲,之后开始写作;写完后你会反复推敲、修改,最后一篇佳作就出炉了。 如果领导让你每天写一篇文章,你会怎么做? 你会上网上搜一些文章来,然后七拼八凑,加入一些自己的思想,每天攒出一篇文章来 ...
73 次阅读|3 个评论
分享 企业知识管理的现实需求
热度 4 徐纪罡 2012-2-9 11:07
去年我在做知识管理的过程中,发现一个现象,就是组织内部的 KM 需求很多,做都做不完。 领导想了解某个项目的情况时,找不到有价值的项目记录。因此要求把项目文件管理好。 项目组成员要跨地域办公,需要一个网络“团队空间”,解决成员协同办公和共享文件的问题。于是大家都来找我要 ...
98 次阅读|3 个评论
分享 个人知识管理心得
热度 5 徐纪罡 2012-2-4 15:50
2010年10月的一天,领导找我谈话,要我做知识管理。 知识管理是什么?这是我问领导的第一个问题。 领导说:你自己去研究吧!我也不是十分清楚。反正目标是提升我们的创新能力。 我就这样加入了KM行业。 我先到图书馆找来了全部的KM方面的图书,然后开始大量阅读。 一个月后,我开始 ...
69 次阅读|没有评论
分享 如何留住"牛人"的知识?
热度 4 徐纪罡 2012-1-30 12:35
昨天晚上在QQ上,跟一个朋友聊天,谈到如何留住“牛人”的知识。 我说留住这个“牛人”也就留住了这个“牛人”的知识。 企业如何留人,这是一个古老的话题,早在没有KM的时代就已经被提出并找到了解决方案。 在没有KM的时代,对知识的管理就是通过对知识的宿主--人,进行管理实现的。 ...
85 次阅读|2 个评论
分享 如何用KM提升创新能力?
热度 3 徐纪罡 2012-1-29 08:48
用KM提升创新能力,这是我做KM第一天时领导布置的任务。 可如何做呢?我一直在寻找答案。 一年的时间过去了,我有了些心得,与大家分享。 创新就是创造出新的东西,无论是概念创新、产品创新、技术创新还是流程创新。创新可以分为三种:原始创新、跟随创新、集成创新。 一、 ...
67 次阅读|2 个评论
分享 陈永隆《知识管理》读后感
热度 3 徐纪罡 2012-1-21 09:54
我花了两个晚上,认真阅读了陈永隆老师的《知识管理》一书。 全书正文453页,约40万字。书的内容很丰富,包含了KM的方方面面。 读后感总结如下: 陈永隆老师认为企业KM系统应该由:文库、网络社区(SNS)、专家黄页三部分组成。 这一点跟中国大陆和美国的KM理念差不多,美 ...
84 次阅读|2 个评论
分享 KM2.0时代,我们应该如何做?
热度 7 徐纪罡 2012-1-16 20:42
去年 12 月 16 日,在 2011 中国知识管理论坛上,田志刚老师用一张 KM1.0 墓碑的照片宣布 KM1.0 已经死亡。 那 KM1.0 是怎么死的呢? KM1.0 经营了一个 “ 知识卖场 ” , “ 卖场 ” 里的商品就是 “ 文档 ” 。 “ 卖场 ” 一开张就遇到了问题:无人供货(无人写 ...
193 次阅读|6 个评论
分享 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 ----毛泽东谈知识管理
热度 3 徐纪罡 2011-12-20 11:34
1917年4月1日,23岁的毛泽东在《新青年》第三卷第二号上发表论文《体育之研究》 文中关于知识管理,有这样一段话: 非第强筋骨也,又足以增知识。近人有言曰: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此言是也。欲文明其精神,先自野蛮其体魄。苟野蛮其体魄矣,则文明之精神随之。夫知识之事,认识世间之事 ...
78 次阅读|1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