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三沈眠风故事:走近大宋词人周邦彦——中国文学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22:58:16

走近大宋词人周邦彦

刘松

 
大宋词人周邦彦,字美成,号清真居士,公元1056年出生,浙江钱塘人。周邦彦与苏轼、辛弃疾、姜夔号称“宋词四大家”,他在大宋词坛上的地位仅次于苏轼,名列辛弃疾、姜夔之前。但是,在目前宋词爱好者的眼里,他的远远不及辛弃疾、姜夔有名,更无法与苏轼相比了,充其量只是一个“二流作家”。当然,这都是我们目前的看法。其实在当时的大宋词坛上,周邦彦被尊为“婉约派的集大成者和格律派的创始人”,开南宋“醇雅词派”之先河,对宋词的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也是作品流传最广的词人。我们现在都知道词人柳永的作品广为流传,有“有井水处皆歌柳词”之说,但是柳永的词只得到下层社会的认可,为庙堂士大夫所不齿。周邦彦的词在当时却能够达到雅俗共赏,无论是“贵人、学士、市儇、妓女,皆知其词可爱。”尤其可见在当时,他的词远胜于“柳词”。

北宋元丰七年,27岁的周邦彦在京城做太学学生时,因进献《汴都赋》一举成名,被朝廷授予太学正,据说周邦彦的这篇《汴都赋》引经据典,辞藻富丽,文中使用了大量的冷僻字,连在朝堂上诵读的大臣就有好多字都不认得,只能按照偏旁猜读,足见周邦彦学力之深厚。周邦彦入仕后,历任神宗、哲宗、徽宗三朝,虽说官职不大,倒也十分顺利。他先后任过太学正、溧水县令、开封府监税、秘书省正字、秘书监、提举大晟府等职。

不过让后人都能记住词人周邦彦的,还是他与名妓李师师、宋徽宗赵佶的那段“风流韵事”。根据宋·张端义的历史笔记《贵耳集》中记载,周邦彦在开封任监税官时,与京师名妓李师师关系甚密,交往频繁。又一次,词人周邦彦正与李师师幽会,突然有人来报说:当今圣上风流天子宋徽宗驾到。周邦彦无处躲藏,情急之下急忙钻到李师师的床下。宋徽宗到来后,并不知道周邦彦藏在床下,他与李师师情意绵绵地说了一会话,还拿来了江南刚刚进贡的新鲜橙子给李师师品尝,李师师一边用纤纤玉手剥着橙子,一边与宋徽宗调情说笑,极尽亲昵。哪知这一切,都让床下的周邦彦听得一清二楚。宋徽宗走后,周邦彦从床下爬出来,他一时心血来潮,竟然用刚才的情形写一首《少年游》的词:

并刀如水,吴盐胜雪,纤指破新橙。锦幄初温,兽香不断,相对坐吹笙。  低声问:向谁行宿?城上已三更。马滑霜浓,不如休去,直是少人行。

在这首词中,周邦彦把宋徽宗和李师师两人的欢谑和暧昧的悄悄话用对话的形式,写得淋漓尽致,如在眼前。李师师对这首《少年游》也十分喜爱,反复吟唱。几天后,宋徽宗又到李师师出。突然听到李师师唱的新词《少年游》,感到词中的情景和自己上次的场景一摸一样,尤其是词中的对话竟然一字不差,十分惊讶地问到:“这词是谁写的?”李师师感到隐瞒不下去了,就如实相告。宋徽宗闻听周邦彦竟然偷听自己的隐私谈话,勃然大怒,拂袖而去。回到皇宫,宋徽宗余怒未消,立马传来宰相蔡京说:“我听说开封府有个监税官叫周邦彦的,上缴的课税数目短少,你派人查办一下,从严发落!”宰相蔡京一下子也莫名其妙,急忙派人追查周邦彦。可是,追查的人回来向他禀报:在京城的这些税官里,只有周邦彦缴的课税数额最多,而且还年年有所增加,根本不存在少缴的问题。老奸巨猾的蔡京一下子就明白了,也不知这个倒霉的周邦彦在什么地方得罪了皇上。于是,他胡乱找了个借口,就把周邦彦革职罢官,驱逐出京。李师师听说周邦彦因为此词被驱逐出京,十分伤心,前去为他送别。第二天,宋徽宗又去找李师师幽会,故意问她:“今天可有什么新词?”李师师含泪唱了一首《兰陵王》:

柳阴直,烟里丝丝弄碧。隋堤上、曾见几番,拂水飘绵送行色。登临望故国,谁识,京华倦客?长亭路,年去岁来,应折柔条过千尺。

闲寻旧踪迹,又酒趁哀弦,灯照离席。梨花榆火催寒食。愁一箭风快,半篙波暖,回头迢递便数驿,望人在天北。

凄恻,恨堆积!渐别浦萦回,津堠岑寂,斜阳冉冉春无极。念月榭携手,露桥闻笛。沉思前事,似梦里,泪暗滴。

全词题借“柳”送别,写尽离愁哀怨,缠绵悱恻,如泣如诉,凄恻萦回,入骨心寒。宋徽宗听了无比动情,为之落泪。当知道这词人周邦彦送给李师师的送别之作时,不由得赞叹道:“这个周邦彦果真是个才子!”于是,他急忙下旨让人把周邦彦追了回来,并任命周邦彦为专负责皇家音乐的大晟府任乐正。词人周邦彦因祸得福,这也不亏为大宋词坛上的一段佳话。从此,词人周邦彦声名鹊起。其实,周邦彦不但是著名的词人,而且还是大宋为数不多的音乐家,对词律的贡献很大,他还为自己的书房取名为“顾曲堂”,这是来源于周邦彦非常崇拜他们周家的老前辈,三国时著名的将领周瑜。周瑜以善于音律而历史闻名,据说他每当听到演奏的乐曲有错误时,都会不由自主地回头顾视一下奏乐者以示提醒,因此历史上有“曲有误,周郎顾。”之说。词人周邦彦在音律上自比同姓前辈周瑜,足见对自己的音律造诣还是十分自信的。因此,宋徽宗让周邦彦到皇家音乐机构大晟府任乐正,也是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

精通音律的词人周邦彦,他为了扩展宋词的音乐领域,自创了不少新词调,最为有名的是他自创的《六丑》词牌。该词牌在音律和言辞上都极为考究,有“千回百折,千锤百炼”之称。据说宋徽宗赵佶对音律优美、曲折跌宕的《六丑》十分欣赏,但是他感到《六丑》这个名字很是不雅,就询问在场的人,此词为什么叫《六丑》?可惜在场的人无一人知晓。于是,只得传来词人周邦彦询问。周邦彦连忙解释道:“这首词一共犯了六种宫调,都是音律极美而又极难唱的调子。给该词牌命名时,微臣想到了上古颛顼帝高阳氏,他生有六个儿子,都是品行高尚而相貌奇丑之人,所以我就用《六丑》为该词牌命名。”从周邦彦的解释中我们不难看出,他的音乐造诣的确非同一般。

关于周邦彦的音乐才能,南宋吴曾撰写的《能改斋漫录》中也有记载,当时驸马都尉王诜写了一首《忆故人》的词:

烛影摇红向夜阑,乍酒醒,心情懒,尊前谁为唱阳关?离恨天涯远,无奈云沈雨散。凭阑干,东风泪眼。海棠开后,燕子来时,黄昏庭院。

这是一首小令,皇帝宋徽宗很喜爱这首词,但是唱起来长度不够,于是他就让音乐官家周邦彦把这首小令改写成长调,周邦彦就取《忆故人》的头一句,用《烛影摇红》作新词牌,改写为:

香脸轻匀,黛眉巧画宫妆浅。*天付与精神,全在娇波转。早是萦心可惯,那更堪、频频顾盼。几回得见,见了还休,争如不见。  烛影摇红,夜阑饮散春宵短。当时谁解唱阳关,离恨天涯远。无奈云收雨散,凭阑干、东风泪眼。海棠开后,燕子来时,黄昏庭院。

新调《烛影摇红》就此诞生,周邦彦修改他人的作品,而且又尽显自己词的风格与特色,使原词的内含及意境更加深广,并且做到了相得益彰,天衣无缝,真是难能可贵,不亏为词坛高手。

我们经常说“风流才子”。其实风流者,未必是才子,而才子却大多风流。词人周邦彦在历史上,就是一为地地道道的风流才子。据《挥麈余话》中记载,词人周邦彦在江苏溧水任县令的时候,有一次在同僚的筵席上,他看到本县主簿的姬妾非常聪慧美丽,这让他花心萌动,有点魂不守舍,找不到北了。于是,周邦彦就主动与这位美姬喝酒言欢,而且两人谈得非常投机。周邦彦还因此专门为她写了一首《风流子》的词,以寄托相思爱慕之情:

新绿小池塘,风帘动,碎影舞斜阳。羡金屋去来,旧时巢燕;土花缭绕,前度莓墙。绣阁里,凤帏深几许?听得理丝簧。欲说又休,虑乖芳信;未歌先噎,愁转清商。遥知新妆了,开朱户,应自待月西厢。最苦梦魂,今宵不到伊行。问甚时却与,佳音密耗,寄将秦镜,偷换韩香?天便教人,霎时厮见何妨?

这首词上阙写景,下阙抒情,情景交融。词中引用了“西厢”和“偷香”两个典故,目的就是为了“天便教人,霎时厮见何妨”,暗约求欢偷情的心态跃然纸上。

据南宋王灼所著的《碧鸡漫志》中记载,周邦彦在苏州的时候,曾经与的营妓岳楚云相恋过。分别多年之后,有一次周邦彦从京师路过苏州,在苏州太守招待他的宴会上,意外地碰到了他朝思暮想的岳楚云,这时的岳楚云早已从良,另嫁他人。周邦彦抚今追昔,感慨万千,于是他写下了《点绛唇》一词相赠:

辽鹤西归,故乡多少伤心事。

短书不寄,鱼浪空千里。

凭仗桃根,说与相思意。

愁何际,旧时衣袂,犹有东风泪。

据说,岳楚云读了这首情真意切的《点绛唇》后,哀叹自己命薄,后悔与才子情郎周邦彦失之交臂,竟然伤心地哭了好几天。风流才子就是风流才子,人家都嫁人了,还不放过人家,这不是有意破坏别人的感情吗?

其实,风流才子周邦彦不单单闺情词、羁旅词写得好,他的咏物之作,也写得清丽雅致,缜密细腻,别有一风味。如他的《苏幕遮》就是这类词中的名篇:

燎沉香,消溽暑。

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

叶上初阳干宿雨。

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故乡遥,何日去?

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

五月渔郎相忆否?

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这首词质朴无华,天然真美,不事雕饰,给人一种从容雅淡、自然清新之感。此词是周邦彦久居京城时所作,是被历史上公认的写荷绝唱。上阕先写室内燎香消暑和屋檐鸟雀呼晴,接着再写室外风荷摇摆,意境清新活泼,层次结构鲜明,自然天成;下阕由水面清圆,风荷凌举的景象联想到故乡吴门的风物,把思乡之苦表达得淋漓尽致,历来倍受文人说推崇。

晚年的词人周邦彦想回到浙江老家安度晚年,可是当时方腊在他的家乡起义,回家之路被战火阻断。他只得以“待指制举南京鸿庆宫”的闲职致仕退休,举家迁居于南京,一直终老。宋徽宗宣和三年,公元1121年,词人周邦彦在南京病逝,享年66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