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语凝是谁演的: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10:37:29
.《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这一节内容是教学中的难点,我主要作如下处理:
一、 二轮学习。这一名词是自已瞎编的。这一部分内容比较难理解,而且知识点很碎。我采取先按课本逐句逐句地解释一遍,在课后要求学生背课本、理解课本。即让学生先“捂”。尔后以评来提升,所以课时练没有及时的评讲,想留到下周集中时间来评,通过评再带学生复习一遍上一周所学内容,即为第二轮学习。当然这只能针对这一章特殊章节进行,因为评讲练习不及时,不利于学生对课本理解。
二、 以本为本。把课本中的每一句话,详细解释,跟着学生一起学习,遇到新的名词,如果对学生理解造成障碍的,就补充,如在此节中补充了淋巴细胞、造血干细胞、吞噬细胞、宿主细胞、溶酶体、外毒素、类毒素、抗毒素等一些学生似是而非的名词,但只是作适当的补充。例如对淋巴细胞的补充仅一句话:它是白细胞的一种,因其在体内发育成熟途径不同,可分为T细胞和B细胞。对造血干细胞的补充也就一句:能够分化发育成其它各种类型血细胞的细胞。对外毒素补充为:是一些细菌的代谢产物,有毒性;对类毒素的补充为:将外毒素经脱毒处理,使其保留抗原性但无毒性;对抗毒素补充为:由外毒素(或类毒素)刺激产生的,其实是抗体。补充的原则是不让学生产生新的理解障碍。
这节课是疏理课本,下一节将在此基础上,归纳总结比较。
三、 动画直观。从网上找到一个动画,形象直观地显示了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三个阶段,我采取的办法是,先带领学生理解一遍课本后,让学生根据动画,叙述三个阶段的详细过程。据使用效果后,动画放第一遍时,学生一般说不出来或说得不准确。放第二遍时,学生基本上能用课本上的话叙述了。本来我是想先放动画,后讲课本的,这也是一般处理方式,但针对这一节的内容的特殊性,如果先看动画,学生可能什么也看不出来,效果可能是没有的。
四、 形象比喻。这一段内容抽象,但在课前备课时,没有想到会用形象的比喻来解决这一问题,只是在今天的课堂上,突然冒出的两个小比喻。一个是讲到人体免疫系统结构时,学生在底下嘀咕,淋巴结与淋巴有什么区别,这是我脑中突然冒出,随口举道:淋巴结就好似长城的烽火台,驻扎着许多士兵;长城就好似淋巴管。在长城上行走的士兵就相当于淋巴里的成分(白细胞等)。在讲到溶酶体时,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亲密接触,激活靶细胞内的溶酶体酶,使靶细胞裂解死亡。我举道:溶酶体就好似细胞内的自杀性炸弹,一旦受到抗原入侵后,就在效应T细胞的参与下,自杀!在没有受到抗原入侵时,溶酶体中的酶没有活性,即炸弹没有引爆。
四.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昨天花了两节课讲完了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今天上课提问了几个学生,结果有些细节还没有掌握。
今天讲的“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一节,知识点不是很多,所以讲起来比较轻松。
在讲《过敏反应》时,重点从抗体的分布部位不同来讲过敏原与抗原的关系。正常的免疫反应中抗体主要分布于血清、组织液和外分泌物中,而过敏原引起的抗体则吸附在皮肤、呼吸道、或消化道粘膜及血液中某些细胞的表面。正常的免疫反应是受到抗原二次入侵后,针对不同的抗原,产生三种不同的免疫反应(课本P20);而过敏反应是如果受到抗原二次入侵后,刺激吸附的细胞产生组织胺,引起相关反应(课本P23)。过敏原的范围比抗原大。
关于《自身免疫病》我补充了几种常见的自身免疫病,如Ⅰ型糖尿病、重症肌无力、肾小球肾炎等。当谈到课本中的“风湿性心脏病时,学生在底下嘀咕,有什么症状?我第一篇听到没理它,后又说,我实在没有办法,就说:对不起,我也不知道。等我课后上网查一查,再告诉你们。现把查的结果先帖在这儿:临床上瓣膜狭窄和关闭不全常同时存在,但多以一种为主。不论狭窄或关闭不全,均可造成血流动力的改变。在一定时期内,通过代偿功能,心脏尚能维持其正常的功能状态,如果代偿功能失调,便出现心力衰竭的一系列临床表现。例如:活动后的心悸、气促,严重的出现呼吸困难,端坐呼吸,夜间不能平卧,劳累后出现咳嗽、咳带血丝的痰液,声音嘶哑,尿量减少,下肢浮肿(晨起减轻,午后加重),腹胀,腹水,肝、脾肿大等。二尖瓣狭窄的病人可出现"二尖瓣面容",即两颧呈紫红色。
关于《免疫缺陷病》中提到的艾滋病,学生很感兴趣,特别是提到“艾滋病的唾液中有HIV时,学生就在底下议论:能够通过饮食传播。我说一般不会的,例如著名演员濮存昕就和病人共同进餐,温总理亲自握过病人的手等等。但学生还是没有信服。这时我再也拿不出有力的证据了。主要是因为我备课不充分,假如我之前下载一些艾滋病患者的图片,再补充一些爱滋病的传播途径的图片介绍,就不会出现这样的尴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