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击 苏曼珍:别了,“诗坛莫扎特”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3 03:49:42
李增伟
《 人民日报 》( 2012年02月17日   22 版)

波兰著名诗人维斯瓦娃·希姆波尔斯卡
2月9日,严寒笼罩下的克拉科夫白雪皑皑,纷纷扬扬的雪花不断飘落,将这座波兰古城装扮得更加肃穆。
上午11时许,从全国各地赶来的人们陆续向拉克维茨基公墓聚集,他们都是前来参加波兰著名女诗人、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维斯瓦娃·希姆波尔斯卡葬礼的。葬礼于正午时分开始。波兰总统科莫罗夫斯基、总理图斯克和波兰参众两院议长等政要以及波兰文学艺术界知名人士等悉数到场。根据逝者遗愿,葬礼仪式简短,因为人们熟知诗人毕生喜爱恬静的生活,所以向她作最后告别时,全都选用了静默的方式。此时的拉克维茨基公墓上空,回荡着美国爵士乐歌手艾拉·菲茨杰拉德婉转的歌声,那是诗人生前酷爱的歌手。
古城文韵  滋养诗情
1923年7月2日,希姆波尔斯卡生于波兹南库尔尼克的布宁镇一个知识分子家庭,1931年她随父母迁居克拉科夫,从此就一直生活在这座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古城。纳粹德国占领期间,她以秘密方式读完地下中学,后进入雅盖沃大学攻读波兰语言文学和社会学。
希姆波尔斯卡的诗歌创作起步于大学时代。1945年她在《波兰日报》发表了她的第一首诗作《寻找词句》。沉寂几年后,于1952年出版了首部诗集《我们为什么活着》,两年后第二部诗集《询问自己》出版。这两部诗集代表了她早期的创作风格,《询问自己》还为女诗人赢得了第一个文学奖。
像二战后的许多青年作家一样,希姆波尔斯卡当时的诗作充满对战争的憎恨和对战后新生活的憧憬。虽然这一时期她的诗歌主题富有政治色彩,反对冷战,反对帝国主义,歌颂波兰统一工人党(共产党)和工人阶级,但是在创作形式和风格上,却与当时流行的标语口号式的政治诗歌有所不同,她的诗歌严谨含蓄,充满幽默和讽刺,因而深受读者欢迎。
1948年希姆波尔斯卡与波兰著名诗人亚当·伏沃德克结婚,1954年两人分手,没有子女。
精雕细琢  攀登高峰
希姆波尔斯卡创作生涯重要转折是在1957年,诗集《呼唤雪人》的出版,成为她开始寻找真正属于自己的话语的起点,许多波兰文学界人士都称这部作品是她诗歌创作的真正开端。上世纪60年代后,她的《盐》、《一百种乐趣》、《任何情况》、《巨大的数字》、《桥上的人们》等作品相继面世,进入新世纪,步入暮年的她创作激情依然不减,先后出版了诗集《瞬间》、《冒号》和《这里》,这些诗歌更加成熟,更具多样性,也更富有哲理性和思辨性。
人的生存环境、人与历史的关系、人在历史上和自然环境中的位置,是希姆波尔斯卡后期诗歌创作的基本主题。而自然与动物、科技与发明、爱情与婚姻、贫穷和富裕、欢乐和痛苦,也都在她的诗歌中得到了反映。希姆波尔斯卡的语言简洁明快,甚至直白如话,但寓意深刻。她的诗惯常通过对话和提问的表达方式,揭示一些极富哲理性的问题,从而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她诗歌中的哲理性,深受当代青年诗人的推崇和效仿。她的诗大多是自由体,只讲究内在的节奏,而不注重韵律。
希姆波尔斯卡并非高产诗人。在60多年的创作生涯中,她出版了12部诗集和一些诗选,发表诗歌300多首,平均每年只有四五首诗歌问世。诗人说,诗歌数量之所以少,是由于“房间里的废纸篓很大”。她对自己的作品要求极为苛刻,有时晚上写好的诗,次日清晨再读,不满意便扔掉了;春天里写的诗,常常躲不过秋天的考验。因此,她的诗多为精品,特别是在形式和风格的开拓上,可以说每部诗集均有创新。
1996年,希姆波尔斯卡荣获诺贝尔文学奖,成为第四位摘得这一桂冠的波兰文学家。评委赞誉她为“诗坛莫扎特”,其作品“以流畅的诗句和日常的想象展现了质朴之中所蕴含的优雅和深刻”,有时还具有“贝多芬式的剧烈”。2011年,波兰政府授予她代表波兰国家最高荣誉的“白鹰奖章”。
淡泊名利  追求宁静
荣誉,绝非希姆波尔斯卡的终极追求。她热爱生活,一生追求淡泊宁静,对咖啡和香烟情有独钟。她说喝着咖啡、在香烟的烟雾中安静地思索和写作,是她人生最大的享受。她喜欢离群索居,从不参加任何文学聚会,极少在正式场合露面。她不接受采访,不太愿意谈论自己,不得不谈时,也只是三言两语。她的诗作《写份履历》是她风格的最好说明:“不管生命长短如何,/履历最好保持简短。/事实必须精练清晰,/风景应由地址取代,/模糊的记忆得让位于可靠的日期。”
希姆波尔斯卡乐善好施,却不事张扬,她说只有这样才不会使受助者感到不适。她甚至留下这样的遗愿:参加她的葬礼时,不要送花,把买花的钱用来捐献给需要帮助的人。在诗人简朴的葬礼上,手捧鲜花的人的确不多。葬礼后,许多人径直走向附近的银行或邮局,遵照她的嘱托去给一些社会救助机构汇款。
希姆波尔斯卡在诗坛崭露头角的年代,正值波兰社会主义建设进行得如火如荼之时。上世纪90年代波兰社会变革后,她当年的诗歌便成为一些政客诋毁她文学成就的口实。1994年希姆波尔斯卡被提名为波兰文学院院士候选人,却因写过具有社会主义内容的诗歌而落选。即便如此,女诗人在晚年仍多次坦承,她当年的诗歌都是发自内心的真诚之作,从未对此感到后悔。
写作是希姆波尔斯卡的生命主题,她相信诗歌就是一切。即使重病卧床、生命将要走到尽头,她仍在为最后一部诗集写作。2月1日,这位88岁的老人在睡眠中安详地走了。她为这个世界留下了美丽的诗篇,也留下了对诗歌的理解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