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三244金发多少钱:人间佛教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1 13:06:11
人间佛教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跳转到: 导航, 搜索

本文属于佛教系列的一部份

基本教义四圣谛 八正道 十二因缘

五蕴 涅槃 缘起 三无漏学
三宝 波罗密 三法印 佛性

修行位阶佛 菩萨 辟支佛 阿罗汉

阿那含 斯陀含 须陀洹

人物释迦牟尼 十大弟子 龙树 无著
圣天 世亲 鸠摩罗什 菩提达摩
慧远 智顗 莲花生 玄奘 惠能宗派部派 大乘 小乘 显教 密教

南传 藏传 汉传

佛教典籍法华经 华严经 涅槃经 楞伽经
大般若经 心经 金刚经 维摩经
阿含经 法句经 大日经 楞严经
圆觉经 药师经 地藏经 净土经
大智度论 俱舍论 瑜伽论 坛经圣地八圣地 四道场 汉地相关内容艺术 制度 历史 音乐
维基主题:佛教关于越南禅宗僧人释一行法师所创之词,请见“左翼佛教”。

人间佛教是近代大乘佛教思想的一种。和以往传统上认为佛教是所谓的“属于僧侣的佛教”、“山林的佛教”相反,人间佛教亦着重于“居士(在家众)的佛教”,并且积极走向人群。“人间佛教”是印顺导师从太虚大师在民初倡导的“人生佛教”中思考现状而做出的思想推进,后来由证严上人、星云大师等近代法师实践。

[编辑] 人间佛教的思想

释迦牟尼佛在人间出生、在人间成道、在人间为人说法、在人间入灭(涅槃)。他的一生离不开人间。以佛教的观点来说,“佛是已经开悟的凡夫(指一般人);凡夫是未开悟的佛。”佛教的许多道理,并非虚幻而不实际的。很多的道理是可以应用在现代人类的生活中,而不是出世、避世的思想。所以,人间佛教注重入世而非出世;重视利他而非自利;更注重度生(照顾活着的人)而非度亡(超度已去世的人)。

人间佛教有以下六个特点

  • 人间性

释迦牟尼佛的一生几乎都在人间度过,他是一个真实存在过的人物,而非一个虚拟的神灵。所以佛教应该要更贴近人的需求。

  • 生活性

释迦牟尼佛所说的法是离不开日常的生活的。他在经典中明白的告诉人们应该以怎样的心态做人处事,佛法不只是出世间法,尤其大乘佛教更是注重自利利他,帮助他人的佛教。

  • 利他性

佛教强调四无量心:“慈、悲、喜、舍”。佛教是讲求救度众生的,所以不仅要自利,更要利他。所以佛教徒也常常行慈善事业,就是一种“利他”思想的表现。

  • 喜乐性

在佛教的思想中,释迦牟尼佛长久以来即发愿要使一切的众生离苦得乐。希望所有的众生都能得到永久的快乐。所以佛教当然也要让所有的人们得到快乐,远离痛苦。

  • 时代性

释迦牟尼佛出生于2500年前,但是到现在他所说过的教法仍然存在这个世界上并且仍然正确而清楚的指引着人们。所以佛法是可以随着时间的改变,而以不同的方式契合人们,与人们相对应。

  • 普济性

佛陀一生都希望能救度一切的众生,不论是人类还是非人类,佛教徒或是非佛教徒,他是没有例外而普及的对待一切众生。

[编辑] 人间佛教的影响

人间佛教的思想由太虚大师提倡之后,后来有印顺导师、星云大师等人继承。印顺导师可以说是中国人间佛教的先驱者之一。而星云大师自1948年来台湾之后,便以许多贴近当时人们的喜好或者潮流的方法传播佛教,例如以电视、广播、组织佛教歌咏队……等。而后台湾的佛教也因为这些法师的提倡,更走入在家众,也更贴近人们的需求。

现今台湾推行人间佛教的道场及团体有:

  • 星云大师所创的佛光山及国际佛光会
  • 证严法师所创的慈济功德会
  • 圣严法师所创建的法鼓山

这些道场或者团体除了专心于弘法外,也全力投入慈善事业。除了增进大众对佛教的观感外,也为社会贡献更多的心力。

[编辑] 外部链接

  • 佛光山
  • 佛教慈济功德会
  • 国际佛光会
  • 法鼓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