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毛同人推荐剑三:出血和凝血检查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05:58:03
1. 血小板
(1)减少:①生成降低: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白血病、淋巴肉瘤、霍奇金病、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癌症骨髓转移、药物引起的骨髓抑制等。②破坏亢进:A.免疫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胶原性疾病、淋巴增生性疾病、药物等。B.血栓形成或微小循环障碍: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溶血性尿毒症综合征、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等。③分布异常:脾功能亢进症(班替综合征、高雪病、肝硬化、淋巴瘤、结节病...
2. 毛细血管脆性试验
增加:(1)血小板减少或功能异常: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继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小板无力症、巨大血小板综合征、血小板病等。(2)毛细血管功能异常:单纯性紫癜、感染性紫癜、过敏性紫癜、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血管性假血友病、坏血病、异常蛋白血病、过敏性紫癜等。(3)部分血液凝固障碍和纤维溶解异常:慢性肾炎、尿毒症、高血压、糖尿病、类风湿性关节炎、恶病质、肝脏疾病、胃液缺乏症等。
3. 出血时间
(1)延长:由于血小板质量不佳或数量低下。①血小板减少或功能异常: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继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小板无力症、巨大血小板综合征、血小板病等。②毛细血管功能异常:单纯性紫癜、感染性紫癜、过敏性紫癜、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血管性假血友病、坏血病、异常蛋白血病、过敏性紫癜等。③部分血液凝固障碍和纤维溶解异常:慢性肾炎、尿毒症、高血压、糖尿病、类风湿性关节炎、恶病质、肝脏疾病、胃液...
4. 凝固时间测定
(1)延长:①血浆凝血质活酶生成障碍(如甲型、乙型、丙型血友病)。②凝血酶原或其附属因子不足(如极严重肝病、阻塞性黄疸、新生儿出血、药物因素所致)。③纤维蛋白原减少(如先天性纤维蛋白缺乏症、严重肝损害)。④抗凝药物(肝素、双香豆素)过量。(2)缩短:高凝状态(血栓形成)。
5. 凝血酶原时间和凝血酶原时间比值
(1)延长:先天性无或低纤维蛋白血症、先天性凝血酶原减少症、先天性(第Ⅴ因子、第Ⅶ因子、第Ⅹ因子)缺乏症、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循环抗凝物质增加(SLE)、维生素K摄取障碍(新生儿出血、长期服用抗生素与磺胺类药、抗甲状腺药)、维生素K吸收障碍(口炎性腹泻、肠息肉、肠瘘、肠梗阻、溃疡性结肠炎等)、维生素K利用障碍(阻塞性黄疸、肝硬化、中毒性肝病、急性肝炎等)等。(2)缩短:先天性第Ⅴ因子增多症...
6. 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1)延长:第Ⅶ、Ⅻ因子以外的因子和前激肽释放酶激肽原减少,特别是第Ⅷ、Ⅺ因子缺少(血友病),使用肝素等。(2)缩短:高凝状态。
7. 凝血因子活性和血浆含量
缺乏:①先天性因子缺乏症:Ⅷ因子先天性缺乏症(血友病A、甲型血友病、真性血友病)、Ⅸ因子先天性缺乏症(血友病B、乙型血友病)、先天性Ⅴ因子缺乏症(副血友病)、Ⅻ因子缺乏症(血友病C、丙型血友病)、先天性Ⅶ因子缺乏症、先天性Ⅹ因子缺乏症(血友病D、J型血友病)、第Ⅻ因子缺乏症。②后天性凝血因子缺乏症:常见于多种凝血因子同时减少,也见一种凝血因子减少(血循环中有抗凝因子)、第Ⅷ因子抗凝因子出现于胶原性...
8. 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
(1)vWF:Ag减低:血管性假血友病(vWD)。(2)vWF:Ag增高:肾上腺素受体被兴奋、妊娠中后期、电休克、胰岛素所致低血糖、心肌梗死、脑血管病、肾小球病、尿毒症、糖尿病、妊高症、心绞痛、剧烈运动后。(3)多聚体正常: vWDⅠ型。(4)高分子多聚体缺乏:vWDⅡ型A、vWDⅡ型B。(5)高分子多聚体正常:vWDⅡ型M、vWDⅡ型N。(6)无区带:vWDⅢ型。
9. 网织血小板
降低:血小板减少症。
10. 凝血酶时间
(1)延长:纤维蛋白原减少①先天性:先天性无(低)纤维蛋白原血症、纤维蛋白原异常症等。②后天性:肝硬化、肝炎、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等。(2)缩短:纤维蛋白原增加(感染、炎症、癌、妊娠晚期等)。
11. 连续凝血酶时间
延长: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
12. 血小板平均体积
(1)增大:May-Hegglin异常、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巨大血小板增多症、血栓病。(2)减少:Wisscott-Adrich综合征、血小板减少症恢复期、急性放射病、强烈化疗后。
13. 纤维蛋白原
(1)增加:①生理性:高龄者、妊娠后期、雌激素制剂内服者、运动后等。②后天性:妊娠中毒症、感染疾病、恶性肿瘤、脑梗死、心肌梗死、手术、胶原性疾病、糖尿病、肾病综合征、含纤维蛋白原的血液制剂长期或大量输入(AHG抗人球蛋白制剂、新鲜冻血浆)等。(2)减少:①生理性:新生儿。②先天性:A.无纤维蛋白原血症。B.低纤维蛋白原血症。C.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的一部分。③后天性:A.生成障碍:慢性肝炎、肝硬化。...
14. 纤维蛋白溶解
(1)血块溶解试验:溶解增速:用于产前检查、以防止分娩或分娩后因纤维蛋白原减少或纤维蛋白溶解而致严重出血。严重外伤、烧伤、大手术、晚期癌症、严重肝病、白血病、应用大剂量抗纤溶药物后。(2)间接血浆凝块溶解试验:溶解:血浆中纤维蛋白溶解力明显增高,并超过正常血浆抗血浆素的中和作用。
15. 纤维及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
(1)增高: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骨折后多发性肺栓塞、心肌梗死与脑卒中急性期、失代偿性肝硬化症轻度增加、静脉大量用血栓溶解剂时显著增加。尿内FDP增高见于慢性肾炎肾病型、尿毒症。可用于肾小球肾炎和肾病的鉴别诊断,肾小球肾炎尿FDP>1.25mg/L,肾病<1.25mg/L。(2)降低:无临床意义。
16. 血块收缩试验
延长:特发性或继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小板无力症、特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白血病、新生儿出血、恶性贫血、多发性骨髓瘤。
17. 简易凝血酶生成试验
生成不良(>15s):血友病A、B、C(甲型、乙型、丙型)、血管性假性血友病、肝脏病、血中有抗凝血酶活性物质、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
18. 乙醇凝胶试验
阳性: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50%的乙醇能分离FM与FDP所形成的复合物,分离后的FM可自行聚集形成冻胶状凝固或蛋白丝。其诊断意义与3P试验相同,但阳性率低于3P试验、特异性高于3P试验。DIC时,在1min内即可出现凝胶形成,而原发性纤维蛋白溶解时则呈阴性。
19. 鲎溶解物试验
阳性:内毒素血症。可测试血清等标本中革兰阴性杆菌的内毒素,但不能鉴别为何种病原菌.
20. 纤溶酶原
(1)增高:示纤溶活性减低,如高凝状态、血栓病。(2)降低:示纤溶活性增强,如原发性和继发性纤溶症、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重症肝炎、肝硬化、胰腺炎、先天性纤溶酶原缺乏症。(3)PLG: A降低,PLG∶Ag正常或增高:纤溶酶原异常症CRM+型(PLG结构异常)(4)PLG: A降低,PLG∶Ag降低:纤溶酶原异常症CRM-型(PLG合成障碍)。
21. D二聚体
(1)增高:高凝状态、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血栓病。(2)原发性纤溶症D-二聚体正常,继发性纤溶症时D-二聚体增高,为两者鉴别诊断重要依据。
22.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活性
(1)t-PA∶A增高: 原发性和继发性纤溶症、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2)t-PA∶A降低: 血液高凝状态、血栓病、深静脉血栓形成。(3)t-PA∶Ag增高:随年龄增高、剧烈运动、应激反应、静脉滞留、先天性t-PA增高症。(4)t-PA∶Ag降低:高脂血症、冠心病、心肌梗死、动脉栓塞、缺血性中风、口服避孕药。
23. 血小板比积
增高:血小板增多症、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早期升高)。
24. 血小板活化因子
升高:儿童支气管哮喘、脑梗死、心肌梗死。
25. α2抗纤维蛋白溶酶
(1)增高:心肌梗死、前列腺癌、深部静脉血栓形成、分娩后、动脉血栓形成。(2)降低:肝脏病、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休克、败血症、先天性α-PI缺乏症、尿激酶和链激酶治疗中。
26. α2-纤溶酶抑制物抗原
(1)增高:心肌梗死、前列腺癌、深部静脉血栓形成、分娩后、动脉血栓形成。(2)降低:肝脏病、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休克、败血症、先天性α-PI缺乏症、尿激酶和链激酶治疗中。
27. 蛋白C活化肽
(1)升高:心绞痛、心肌梗死、冠心病、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2)降低:先天性获得性蛋白C缺乏症。
28. 蛋白C
(1)PC∶Ag和PC∶A均增加:冠心病、肾病综合征、糖尿病、血栓病、妊娠后期。(2)PC∶Ag减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肝功能不全、口服双香豆素。(3)PC∶Ag和PC∶A均降低:先天性蛋白C缺陷病Ⅰ型、肝脏病、维生素A缺乏症、尿毒症。(4)PC∶Ag正常和PC∶A降低:先天性蛋白C缺陷病Ⅱ型。
29. 蛋白S
(1)增高:糖尿病、深静脉血栓形成。(2)减低:肝脏病、维生素K缺乏症。
30. 纤维蛋白-琼脂平板溶解试验
(1)延长:纤维蛋白溶解活性降低,如血栓病、应用过量抗纤溶药物。(2)缩短:纤维蛋白溶解活性增强,如原发性及继发性纤溶症。
31. 纤维蛋白肽A
(1)增多:血栓病、恶性肿瘤、尿毒症、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急慢性白血病。(2)减低:出血性疾病。
32. 纤维蛋白肽Bβ1-42
(1)增多:血栓病、恶性肿瘤、尿毒症、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急慢性白血病。(2)减低:出血性疾病。
33. 凝血酶原消耗试验
缩短:先天性因子Ⅷ、Ⅸ、Ⅺ、Ⅻ缺乏所引起的血友病A、血友病B和因子Ⅺ、Ⅻ缺乏症、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维生素K缺乏症、先天性获得性PF3缺乏症、血小板无力症、血小板减少症、骨髓增生综合征、尿毒症。
34. 血小板寿命
减少: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脾功能亢进、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血栓病。
35. 肝促凝血酶原激酶试验
(1)延长:先天性因子Ⅱ、Ⅴ、Ⅶ、Ⅹ及纤维蛋白原缺乏症、肝脏病、维生素K缺乏症、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2)缩短:血栓病、高凝状态。
36. 纤维蛋白肽B
(1)增多:血栓病、恶性肿瘤、尿毒症、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急慢性白血病。(2)减低:出血性疾病。
37. β-血小板球蛋白
(1)升高:骨髓增生性疾病、血小板增多症、血管性假血友病、脑梗塞、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不升高)、DIC、深部静脉血栓栓塞、糖尿病、癫痫、偏头痛、口服避孕药。(2)降低:无巨核细胞性血小板减少症、自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38. 蝰蛇毒时间
(1)延长:纤维蛋白原、因子Ⅹ、Ⅱ、Ⅴ、缺乏症、血小板减少症、血小板病。(2)缩短:血小板增多症、高脂血症、血栓病、高凝状态。
39. 蝰蛇毒磷脂凝固时间
(1)RVVCT和RVVRT均延长:缺乏因子Ⅹ。(2)RVVCT正常而RVVRT延长:缺乏血小板第Ⅲ因子。(3)RVVCT和RVVRT均正常而PT延长:缺乏因子Ⅶ。(4)RVVCT延长:先天性或获得性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因子Ⅴ和Ⅹ缺乏症。
40. 蝰蛇毒复钙时间
(1)RVVCT和RVVRT均延长:缺乏因子Ⅹ。(2)RVVCT正常而RVVRT延长:缺乏血小板第Ⅲ因子。(3)RVVCT和RVVRT均正常而PT延长:缺乏因子Ⅶ。(4)RVVCT延长:先天性或获得性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因子Ⅴ和Ⅹ缺乏症。
41. 蕲蛇酶时间
延长: 纤维蛋白原减少症、原发性纤维蛋白溶解症、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优点: 该试验不受人体血中肝素的影响。
42. 游离肝素时间
游离肝素时间阴性(指凝血酶时间延长,加人甲苯胺蓝后使凝血酶时间缩短5s以上)见于使用肝素、氮芥及过敏性休克、严重肝病、弥漫性血管内凝血、肝叶切除、肝移植等。
43. 肝素-抗凝血酶Ⅲ复合物
肝素含量升高:感染性疾病、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过敏性休克、肝硬化、冠心病、尿毒症。
44. 抗凝血酶3
(1)增高:血友病、口服抗凝剂、注射黄体酮。(2)减低:肝脏疾病、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心肌梗死、血栓病、血栓前期。(3)先天性AT-Ⅲ缺陷:CRM-型:AT-Ⅲ∶Ag和AT-Ⅲ∶C均降低;CRM+:AT-Ⅲ∶Ag正常,AT-Ⅲ∶C减低。
45. 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
(1)增加:血小板体积大小悬殊不均衡。(2)减少:血小板体积大小较均一。
46. 爬虫酶时间
延长:纤维蛋白原减少症、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原发性纤维蛋白溶解症。优点:该试验不受人体血中肝素的影响。
47. 血浆鱼精蛋白副凝试验
(1)阳性: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早期阳性(纤维蛋白降解产物为X、Y)后期转为阴性(纤维蛋白降解产物为E、D)。(2)假阳性:肝硬化晚期、转移癌、高纤维蛋白原血症、异常球蛋白原血症、心脏手术、局部血管发生凝血。
48. 优球蛋白溶解时间
(1)溶解时间<70min①急性纤维蛋白溶解症:大面积烧伤、出血性休克、肝、脾、胰、前列腺大手术、病理产科(胎盘早剥、前置胎盘、羊水栓塞、流产),输血反应等。②慢性纤维蛋白溶解症:急性白血病、肝病、慢性肾炎、转移癌等。(2)溶解时间<2h:继发性纤维蛋白溶解症。(3)溶解时间延长: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晚期。
49.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1)延长(>正常值10s以上):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FDP增多(纤维蛋白降解产物)、凝血因子第Ⅷ、第Ⅸ、第Ⅺ、第Ⅻ因子缺乏,第Ⅱ、第Ⅴ、第Ⅹ因子减少,应用抗凝剂(肝素、双香豆素)治疗、抗血友病球蛋白(AHG)减少,血浆凝血活酶成分(PTC)减少,血浆凝血活酶前质(PTA)减少。(2)缩短:第Ⅷ、第Ⅴ因子增多、DIC高凝血期、血小板增多症、静脉穿刺不佳致血浆内混有血小板。
50. 阿司匹林耐量试验
延长:轻型和亚临床型血管性假血友病,轻型血小板病、血小板功能异常等。
51. 血浆钙化时间
复钙时间延长的原因和临床意义与凝血时间相同。复钙时间缩短(<1.5min):凝血亢进。复钙时间延长:轻度延长: 4~7min中度延长: 7~12min重度延长: >12min凝血因子减少或血中有大量抗凝物质均可使复钙时间延长。
52. 内皮素1
升高:心绞痛、心肌梗死、冠状动脉手术、醛固酮增多症、急性肾功能衰竭、支气管哮喘发作期、肝病、肝肾综合征、妊娠高血压综合征。
53. 狼疮抗凝血剂
阳性: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毛细胞性白血病、恶性淋巴瘤、细菌或病毒或原虫感染、皮肤恶性肿瘤、血栓形成、应用氯丙嗪、奎丁及抗生素。
54. 血小板ATP释放试验
减少:致密体缺乏症、骨髓增生综合征、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多发性骨髓瘤、淋巴瘤、巨球蛋白血症、服用抗血小板药物后。
55. 血小板黏附能力
(1)亢进:易发生动静脉血栓形成。如急性心肌梗死、静脉血栓、大动脉阻塞、动脉粥样硬化症、高β脂蛋白血症、高血压、糖尿病、口服避孕药后,某些癌肿术后、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烧伤后等。(2)低下:乙型假性血友病、血小板无力症、巨大血小板综合征、急性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肝硬化后期、再生障碍性贫血、恶性贫血、血小板黏附减少症、周期性血小板减少症、某些获得性血液病、先天性纤维蛋白缺乏症、坏血病、尿毒症、口服阿...
56. 血小板凝集能力
(1)亢进:脑血栓形成、心肌梗死急性期、高β脂蛋白血症、动脉粥样硬化症、糖尿病、肾炎、肾病综合征、抗原抗体复合物反应、外科大手术后等。(2)低下:血小板无力症、乙型假性血友病、某些获得性血小板病、骨髓细胞增生综合征、肝硬化后期、巨球蛋白血症、各种原发性和继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疾病、出血性血小板增多症、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肿瘤、坏血病、药物性(低分子右旋糖酐、阿司匹林、吲哚美辛、保泰松等)等。
57. 血小板第Ⅲ因子有效性试验
(1)减低:先天性血小板第Ⅲ因子缺乏症、血小板无力症、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先天性和获得性血小板病、尿毒症、巨大血小板综合征、巨球蛋白血症、骨髓增生综合征、系统性红斑狼疮、急性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恶性贫血、骨髓纤维化、某些药物等。(2)增高:Ⅱ型高脂血症、心肌梗死、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伴血管性病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