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网三恶人谷图标:试析商周玉器的加工技艺演变和工具发展的关系(中)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7 19:04:34

上一集笔者主要阐述了商代玉器的工艺表现以及商周时期铜砣、铁的运用发展简介。本集主要说的是周代玉器的表现形式以及特征。自周武王灭商(公元前1122年)至周平王东迁(公元前770年)在长安建都名镐京止,浩浩荡荡三百五十余年,史称西周。

追溯我国古代不同社会历史发展变迁,玉器在其各个阶段的地位和功能虽不尽相同,但其清晰的发展演变轨迹却始终没有间断。作为主导主流社会思想载体的玉器,始终贯穿在周文化核心地位之中,把中国玉文化推到了极致。根据现有考古资料来看,西周人类活动主要是在以陕西、河南为中心向外扩散到北京、山东、山西、甘肃、四川、安徽、江苏的广阔地域。在现今发现的2000余座西周古墓中(截止1998年)几乎都有玉器可见,除被盗的以外仍有数千件玉器出土。这是一个十分可观的数字,想必如果加上损坏、遗失、流向海外以及民间收藏应该是一个非常庞大的数字。周代玉器早期基本传承了商代玉器的衣钵和实物,这在后来周墓中有所发现,并得到了佐证。据记载,《逸周书·世俘解》记载:“凡武王俘商旧宝玉四千,佩玉亿有百万”。又有《史记·周本记》曰:“(武王)命南括史佚展九鼎宝玉,乃罢兵西归。”由此可见当时玉器领域的兴旺发达之兴盛。

周武王在掠夺了大批宝玉的同时想必也同时会掳走相当数量的制玉工匠,这批工匠在继续为周王制玉的同时,也把商代的玉器加工工艺镌刻再来那个时代的碾琢痕迹之中。故在周穆王之前的玉器工艺表现形式上,由于受到商代制玉工艺的影响有着广泛的二者相似性,甚至难以区别。最突出的是其碾琢砣痕仍为单阴线和双阴线主导,单阴线简洁、刚劲,双阴线繁复而又刚柔相济。


西周晚期(周穆王以后)在双阴线碾琢技法上,此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除依然保持着原有特征外,线条变的由一宽一窄双线组合,分别由“彻”、“勾”的碾琢技法来运作。其圆润柔美、飘逸曲径、流畅饱满的双阴线颇具新颖。这种线条采用外线宽阴线的“彻”,围绕内线窄阴线的“勾',形成了曲线美的视觉感。笔者感到,这是曲线的美真实地反映了玉的温润柔美品质,这是工艺技法和玉之内涵的完美结合。其意义在于她为春秋战国玉器的发展技艺和风格发展创造了畅朗委婉、清秀尔雅的和谐先河。


西周玉器的发展起到了承上启下的积极作用,在笔者参观了三门峡虢国墓后,被古代祖先的睿智深深地震撼。在阅读相关资料的基础上,凭借自己的耳闻目睹和肤浅认识对西周碾琢纹饰工艺的变化和特征写了以上的心得。在写作过程中笔者深感无从落笔,在此抛砖引玉,期盼大家斧正。

 

附下面几张相片,来源于李更夫《玉器鉴定全集》,我们可以通过观察找到对应的纹饰及碾琢线条工艺。


下集笔者主要阐述东周(春秋战国)之碾琢工艺演变发展表现特征,希望大家能够赏阅。

玉润墨香拙笔

11.0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