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物利用手工制衣服:神秘特工李士群之死13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3 03:31:42

刘连榆借学习周而复的《让事实说话》,乘机暗指潘汉年:即使他经验丰富、才高八斗、长袖善舞、学富五车……也难免有朝一日会不能自觉的沦为众人的笑料。
刘连榆发表文章的时间是2005年,这和上个世纪80年代的政治环境有了极大的改变。
党中央给潘汉年彻底平反的时候,正是中国社会大反思的时代。

刘连榆发表文章的时候,某人的形象又开始高大起来,电视剧《潘汉年》也不给播出了。人们开始重新冷静地认识潘汉年私会汪精卫,事后又不汇报这件事,怎么说至少也是个错误,再也不用“文过饰非”了。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平心静气地讨论潘汉年私会汪精卫这件事了。
我大致可以说出这件事的来龙去脉,但是为了卖个关子,我还是在适当场合、适当时间、适当地点再来暴料。
以下继续按照尹骐的思路,在再一次回顾:
为此,潘汉年在胡均鹤、徐汉光的陪同下,乘火车到达苏州后,便迳直来到天香小筑李士群的家。
但事有不巧,李家人称李士群到南京去了。
胡均鹤马上打电话和李士群联系。
得知潘汉年来,李士群说可以直接到南京去找他。
当天中午,“江苏实验区”副区长陈彬驾车前来李家,他奉命护送潘汉年去南京。
为了能获得更多的情报,于是,潘汉年在胡均鹤、徐汉光陪同下前往南京。
到了南京李士群官邸,一问李土群又不在家,说是去看汪精卫了。天色已晚,当夜,胡均鹤安排潘汉年住进南京一家大旅馆里。
第二天一早,潘汉年见到了李士群。
哪知还没等潘汉年开口,李士群便兴冲冲地说:“潘兄,好消息,汪主席准备要见你!”
潘汉年闻听此言,大吃一惊,这是他万万没有想到的事情。潘汉年一楞,开始思考起来:
事情到了这一步,请示汇报吧,已经来不及了;断然拒绝吧,显然不是明智的做法。
如果拒绝和汪精卫见面,将让李士群很丢了面子,也许李士群会翻脸。李士群这个人,讲义气,好情意,对自己个人安危不会怎么样。但是,再想从李士群那里搞到武田义雄和“扫荡”的确凿情报,就必将落空。
潘汉年想起饶漱石的千叮咛万嘱咐:要拉拢李士群,策反李士群。
经过短暂思考,潘汉年决定再次以“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的精神,冒险去闯一闯。在情报战线上出生入死的他,时时刻刻肩负着特殊使命。和汪精卫见面,权当作一种机遇吧。
轿车在南京宽阔的街道上奔驰着。
车内,潘汉年和李士群并排坐在后排座上。
这时,潘汉年开口问李士群:“士群,你看我见汪精卫有这个必要吗?”想当年,潘汉年作为“八路军办事处”主任,曾对汪精卫的亲日言论进行过严厉的批判;今天却要去会见这个人人皆曰可杀的大汉奸,潘汉年心里还是很不愿意。
李士群那张方方正正的脸上仍然挂着那副令人捉摸不定的微笑。
“潘兄,这当然有必要了。不论怎样,这也总算你京沪之行的一大收获吗! 汪先生打算搞议会政治,听说你来了,很高兴,他想和你谈一谈。”
还没到汪精卫的公馆,只见大批军警荷枪实弹,一付如临大敌的阵势。
“李士群这个人,就喜欢这套。” 潘汉年心想。
潘汉年是国共谈判的老手,这次会晤虽属突然袭击,还是能够应付自如的。
首先是由汪精卫的秘书长陈春圃出面接待。
在客厅坐了不大一会儿,汪精卫便从楼上下来,穿了一身笔挺的西服,头发梳得溜光,皮鞋擦得埕亮。举止不乏透出一股英俊潇洒,可神情有些忧郁。
李士群、胡均鹤急忙站起来,李介绍道:“这位是汪主席。”然后回头—指潘汉年说:“这位是中共方面的代表潘汉年先生。”
“喔,潘先生,辛苦了!”说完汪精卫一伸手示意大家坐下。   
这时,李士群说道:“潘先生这次来上海公干,特意提出拜访汪主席。”
潘汉年心有不悦,但又不好发作。只好不做声
汪精卫指了指茶几上的景德镇茶杯。“来,喝茶。这可是有名的西湖龙井啊。”
潘汉年端起茶杯酩了一口。果然是上好的龙井茶。
这时,潘汉年理了理自己的思路,想了想说道:“我党非常想了解汪先生对时局的看法,以及今后的打算。”
“好。” 汪精卫一副坦诚的样子。
他很舒服地靠在金丝绒沙发上说:“自芦沟桥事变以来,国民政府因军令失败,先后放弃大片国土、政纲解组、民无所依。兆铭挺身乱离之际,组织政权,以与日本为和平之周旋,使人民于沉离颠沛之余得所喘息。苦心孤诣,世所共见。惟时至今日,和平运动仍不为某些党派所理解,兆铭深感遗憾。”
潘汉年听了汪精卫这番谬论,真想痛斥他一番,但转念一想,还是慢慢地摸清他的意图再说,便不动声色。
汪精卫接着说:“我认识你们的毛泽东先生。过去我就是主张联共的,以后发生误会了。你们和蒋介石联合是没有什么搞头的。蒋是独裁的,我是搞民主的。我要搞议会政治,成立联合政府,吸收各党派参加,也请共产党参加。”
潘汉年婉言道:“今天与汪先生幸会,事出意外.来不及征得上级的意见,只是以个人身份拜见先生,因此,关于派人参加参议会之事,我现在不能给先生任何承诺,务必请先生谅解。”
汪精卫笑道:“潘先生太谨慎了。不过,贵党的组织纪律我也知道一些。请你把我的意思,转达给贵党负责人吧。我汪兆铭一生追随中山先生,救民出水火之中,首倡和平之运动,实为国家社稷而想。望贵党不要与我为难,精诚合作,促成中国一个和平的新局面。千万不要同蒋介石搞在一起。只有同我们合作才能救中国。”         
    最后,汪又对潘说:“你回去和陈毅司令、饶漱石政委商量一下。以后的联系仍找李士群。”

    潘汉年也很有风度地说:“新四军的发展是肯定的。如果将来你感到与日本人合作有困难,要另找出路时,新四军不会对你过不去,会给你一个转身的余地。”

    和汪精卫的会见和谈话就这样结束了。

    这其实还只是试探性的接触,本身并没有任何实质性的东西。但重要的无疑是其影响。

    政治宣传本来就是翻云覆雨,无事还能生非了。且不说国共两党后来在这次会见事件上所作的一些文章,仅就潘汉年个人而言,这次会见和谈话后来更成了他的政治生命史上的一个拐点。

离开汪精卫公馆之后,潘汉年仍由胡均鹤陪同,离开南京返回上海。

    潘汉年给足了李士群面子,这让李士群很为感激。

    回到上海,李士群很爽气地把有关日汪“扫荡”的计划,完完本本地告诉了潘汉年。他还约定,和饶漱石尽快在扬州见面,准备更大程度上的合作。

    潘汉年半真半假地说:“你真舍得放弃你现在的地位!”

    李士群正色地说:“日本人败象已现,谁不为自己留条后路,不过,周佛海他们都是和重庆搭线,只有我是把共产党看成老娘家的。不过,我不会就这么空手而归的,我定会奉上一份厚礼的!”

    潘汉年知道李士群现在一心向着共产党了,他开始向李士群打听起武田义雄的消息。

    李士群笑了:“这是日军上层极端的机密。各种流言都有。自去年10月他去东北奉天执行公务后,他再也没有出现过。

但是,这里,谁都不敢公开议论此事。坂垣征四郎、土肥原贤二、石井松根、岗村宁次这几位大将,算得上是日本陆军的头面人物了,他们都特别喜爱他,他又是日本派遣军的情报头目,也算是我的顶头上司之一。我倒是比较熟悉他。

    我和苏联人的关系,现在你大概知晓了吧!

    我当然知道武田义雄,我想他也知道我!

    我能得到日本人这么多的特别关照,实话告诉你,武田义雄也算是一个因素吧!我以前的顶头上司晴气大佐毫无保留地支持我,相比是得到武田首肯的。

    武田义雄曾经负责两次刺杀斯大林的行动,一个代号叫'乌苏里虎’,另一个叫'鲜花行动’。最后都失败了,可是谁都没有想到他的责任。直到去年南京的中西功被捕,才怀疑到他。中西功住宅是他提供的,而且这么大的功率的发报机,情报课都没有察觉,这些都让后任情报头目都甲大佐抓到了把柄。都甲又是'松机关’的头,以前一直被武田义雄压制着。他当然希望能打倒武田义雄,有重大的突破。

    可是,都甲不敢明日张胆地调查武田义雄。

    武田义雄这么年轻就当上了将军,而且在日本陆军中享有盛誉。这些都是都甲顾忌的。

   但是,都甲并不就此罢手,他和'梅机关’的今井武夫少将联合起来向派遗军总司令部司令官畑俊六大将进言揭发武田。

   据我所知,司令官畑俊六大将对于都甲和今井这两个特务头目还是很忌讳的,于是司令官就派武田义雄去东北奉天执行公务为名,让都甲和今井一路上秘密监送。

    都甲和今井至奉天回来以后,俩人都守口如瓶。司令部也不许他人打听。你知道,日本军人这点很值得让我们中国军人学习的,他们的军事纪律,世界第一。从此以后,再也没有武田义雄的消息,好象在人间蒸发了。”

   李士群说了这么多,可是还是不能让潘汉年满意。

   在潘汉年的再三要求下,李士群实在没有办法,只得答应潘汉年以“胡越明”的名字和都甲大佐见面。

李士群再三告诫潘汉年,不要抱有幻想。

    但是,为了更多地探听武田的确切消息,潘汉年还是想亲自会会这个日本特务头目。

    日本派遣军情报课课长都甲大佐原本对李士群并不友好,但是当李士群的至亲好友小林信男中将出现后,都甲的态度立刻转变了。

    原来,日本的低级军人很喜欢结社,搞小团体。

   都甲年轻时也参加过一个叫“白鹿”会,小林信男就是这个“白鹿”会的重要成员。这次,小林信男中将的第65师团从华北调至华中,还将担任这次针对苏北、淮南“大扫荡”的总指挥。

    有了小林信男这层关系,都甲对李士群另眼相看。

    他同意担任李士群的军事顾问,和李士群的关系和善了许多。一般情况下,对于李士群,他总是有求必应的。

    虹口区北四川路(今四川北路)有个司考脱路(今山阴路),是日本人的密集居住区。在“留青小筑”的日式小洋房里,日本派遣军情报课课长都甲大佐,应李士群请求,会见了原来为日军情报网工作的谍报人员“胡越明”。

    “胡越明”说,原日军情报课课长武田义雄将军和日本顾问影佐将军让他多次往返苏北、淮南,主要是策反黄逸峰的“联抗”部队。现在,他已经做好了“联抗”下面一个自卫队长的联络工作。他向都甲请示,如何继续进行此项事宜。

    都甲知道,日军派遣军情报课和“梅机关”曾在1941年初成功策反国民党苏北游区副总指挥李长江率部七千余人投降日军,在泰州城头扯起了太阳旗和汪伪国民党的青天白日旗。不过,对于“联抗”这支队伍,他只知道它是新四军的杂牌部队,其它的,他所知不多。所以都甲说话很谨慎。

    其实,都甲完全知道“胡越明”的真实身份。

    和今井武夫不同,都甲非常敬佩影佐。

    影佐谈过“胡越明”:汪精卫的政权中有不少共产党人,当了叛徒,现在又当了“汉奸”。“胡越明”一边领日本特务机关的津贴,一边又利用以前的关系来往于这些人间收集情报,看上去在做很不利于日本的事。

    “但是,我们大日本也需要有这么一座桥!”

    都甲清晰地记得,影佐是十分肯定的这么说的。

    这是谍报工作的金科玉言。

    都甲相信影佐的判断。

    都甲客气地让李士群继续关心和操作此事。至于他么,要研究以后,再正式表态。

    都甲强调日本方面目前最关心的是津浦线南段的铁路运输安全。只要新四军不破坏这一段的铁路交通,日方觉得和新四军之间有一个缓冲地带,双方完全是可以接受的。

    潘汉年根据都甲大佐的这些谈话内容,客观上似乎也在其中传递着某些信息。也从侧面证实了李士群关于日伪军暂时不会有大的军事行动的说法。

    正是这种谨慎从事的气氛,当“胡越明”试探性地问影佐和武田时,都甲都以最近联系不多为托词,拒绝透露更多的细节。

第二天,潘汉年和冯少白见面交待了李士群的一些情况后,便匆匆赶回淮南根据地。

    然而李士群引潘汉年见汪精卫一事,还是引起了日本特高课和军统潜伏特务的注意。一张无形的网正悄悄向李士群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