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貂皮什么颜色好看:《美人如诗》(4)—杨玉环(4)—才貌双全度新曲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05:59:31

《美人如诗》(4)—杨玉环(4)—才貌双全度新曲

2008-03-29 20:35 杨玉环不但貌美,而且更有才气。 

杨玉环不但能歌善舞,而且能诗。她在《赠张云容舞》吟诗到:

 

  罗袖动香香不已,红蕖枭枭秋烟里。

  轻云岭上乍摇风,嫩柳池边初拂水。

 

在这里,杨玉环把张云容罗袖动香的舞姿,比作若隐若现的秋烟芙容;比作飘忽无定的岭上风云。比作婀娜轻柔的柳丝拂水,真是出神入化了。

 

以女人的眼光看女人的舞姿司空见惯,但一个具有高高超舞技的女人把另一个女人的舞姿用诗描绘出来,杨玉环可能算是第一人了。

 

就连与梅妃江采苹争宠,也是诗压梅妃一头。

 

那梅妃也是出身书香门第的才女,父亲江仲逊既是个诗书满腹的秀才,也是个悬壶济世的医生。

 

梅妃自幼聪慧灵秀,娇俏美丽,气质不凡,能诗善文,9岁就能背诵许多诗歌名篇,15岁时即已写得一手好文章,所写的八篇赋文,传诵一时,被誉为福建第一个女诗人。

 

李隆基在深深宠爱着的萧淑妃不幸离开了人世后,不胜悲痛,日见憔悴。

 

高力士从福建莆田江东村选来了刚刚15岁的江采苹。

 

江采苹如花的容颜,温柔文雅的言语,优美大方的举止,像一杯清香醇郁的茶,霎时就掳获了李隆基的心。李隆基对她疼爱有加,专宠爱她一人。

 

李隆基看着纤丽秀雅、恬静娴雅、端庄明秀江采苹像淡雅的梅花,就封她为“梅妃”,并在她居住的宫中,种植了各式各样的梅树,每当梅花盛开,便与梅妃流连花下,赏花赋诗,其乐融融。

 

然而,19年后当梅妃24岁时,22岁的丰满、冶艳,浑身散发娇情媚态的杨玉环被李隆基“扒灰”归来后,这局面就打破了。

 

此时已经年过花甲的李隆基开始目眩神迷,颇有些才情的他看到眼前的这两个一瘦一肥,一雅一媚,一静一动,美人,就像在欣赏梅花和牡丹。

 

他觉得梅妃像一株梅花,清雅高洁,但有些孤芳自赏、清雅高洁,似乎缺少一点柔情。

 

杨玉环如一株牡丹,丰腴娇艳,楚楚动人,丰满的体态充满了性感,媚人的神情、活泼的性格,就像一团炽热的烈火撩拨着自己虽已暮年又不甘衰老的心。顿时,有了“牡丹花下死,做鬼也风流”的感觉。杨玉环的这种风韵正是自己所渴望和需要的。

 

李隆基的情变,自然造成了梅妃和杨玉环的明争暗斗。而这种争斗既是残酷的,又是文雅的。

 

梅妃写诗骂杨玉环到:

    撇却巫山下楚云,南宫一夜玉楼春;

    冰肌月貌谁能似,锦绣江天半为君。

 

梅妃在诗中,看似在赞叹杨贵妃的美貌,而实际上是在讽刺杨玉环不顾人伦,抛弃前夫寿王,钻进了公公的被窝,迷惑皇帝,耽误朝政,并讥嘲她如月般的痴肥。

 

对于梅妃的诗骂,杨玉环也以诗回骂:

    美艳何曾减却春,梅花雪里减清真;

    总教借得春风草,不与凡花斗色新。

 

   意思是说你梅妃瘦弱不堪,而且也受宠得过头了,哪能与新春的鲜花争奇斗艳呢!

 

正在尝新的李隆基还是宠爱了杨玉环而冷落的梅妃。梅妃终于被迫迁入上阳东宫,过着和冷宫一样的凄清生活。

 

不过这李隆基是一个在一定时期内感情很专一的皇帝,他宠爱萧淑妃时就很专一,宠爱梅妃时也很专一,就是在宠爱杨玉环后对梅妃有些旧情难忘。

 

李隆基常怀着一种怜悯和补偿的心理对待梅妃。在一次尝荔枝时,就派人送去一串珍珠,梅妃见珍珠,触景生情,无限伤感,即写了一首后人称为《一斛珠》的诗,夹在珍珠里退还给玄宗。诗云:

 

柳叶双眉久不描,残妆和泪污红绡。

长门自是无梳洗,何必珍珠慰寂寥。

 

梅妃在上阳东宫度过了10年寂寞岁月后。写成一篇《楼东赋》,来陈述心中的许多感慨。

 

玉鉴尘生,凤奁杳殄。

懒蝉鬓鬓之巧梳,闲缕衣之轻练。

苦寂寞于蕙宫,但疑思于兰殿。

信摽落之梅花,隔长门而不见。

况乃花心恨,柳眼弄愁,暖风习习,春鸟啾啾。

楼上黄昏兮,听风吹而回首;

碧云日暮兮,对素月而凝眸。

长闼深扃,嗟青鸾之绝信;

温泉不到,忆拾翠之旧游。

忆昔太液清波,水光荡浮,笙歌赏燕,陪从宸旒。

奏舞鸾之妙曲,乘益鸟仙舟。

君情缱绻,深叙绸缪。

誓山海而常在,似日月而无休。

奈何嫉色庸庸,妒气冲冲,夺我之爱幸,斥我于幽宫。

思旧欢之莫得,想梦著乎朦胧。

度花朝与月夕,羞懒对乎春风。

欲相如之奏赋,奈世才之不工。

属愁吟之未尽,已响动乎疏钟,

空长叹而掩袂,踌躇步于楼东

 

“安史之乱”爆发后,留在宫内的梅妃

 

   天宝十五年(756年),安禄山兵陷长安,玄宗逃往四川,梅妃采苹守节不屈,为了不让叛贼污辱,也为负心于她的玄宗保住清白之身,用白布将自己层层包裹,跳下古井而香消玉殒。

 

   长安收复后,玄宗东归,派人寻她,于温泉池畔梅树下,掘得她的遗体,检视伤处,胁下刀痕宛然。玄宗悲恸,亲写诔文凭吊。有太监进献她的画像,玄宗含悲题诗其上:

 

忆昔娇妃在紫宸,铅华不御得天真。

霜绡虽似当时态,争奈娇波不顾人!

梅妃就是梅花,梅花就是骨气,就是气节。

 

2008年3月29日22:07:52

修改2008年4月30日15:44: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