亿海百醇雾化器:找不到国际定位的印度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16:27:28

作者:xixilai 回复日期:2012-02-14 16:54:17 
回复 
  找不到国际定位的印度
  作者 Dan888
  世界上因为找不到自己的国际定位而经常做出一些莫名其妙动作的活跃国家有三个:卡塔尔,土耳其和印度。

  卡塔尔是一个拉大旗作虎皮的小国,最近在安理会上被俄罗斯代表骂了个狗血淋头。

  土耳其则由于地处欧亚大陆交接处,掌握了地缘政治的优势,但自身又是个穆斯林国家,奥匈大帝国的情节使得土耳其在国际事务中往往会做出不自量力的行为,让欧洲主要国家对其始终提心吊胆,拒绝了土耳其参加欧盟和欧元区的要求,但又时时利用其参与中东事务。比如这一回叙利亚危机,土耳其就在欧盟的授意下蹦的比谁都凶,无视自己在国内武装镇压反政府的库尔德工人武装,决心颠覆对反政府武装采取同一立场的叙利亚政权,实行双重主权标准,誓与西方的另一帮凶卡塔尔比个高低。

  印度的情况和土耳其有点相像,占尽地缘政治优势而在国际事务上找不到自己应有的定位。

  最近印度洋岛国马耳他发生政变,国家陷入动乱,我们可以就看到印度政府在背后操控的痕迹。

  实际上,印度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还不断地通过军事行动分裂和并吞邻国的唯一国家。印度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初的印巴战争中分裂了邻国巴基斯坦,将东巴基斯坦变成孟加拉国,同时宣布并吞邻国锡金,对邻国不丹的并吞行为也在进行中。

  为了实现自己不断膨胀的领土野心,印度在西方国家的放纵下发展核武器,而且拒不签署核安全条约。西方也乐得任随不安分的印度去挑战中国,驱使他成为在南亚和印度洋地区遏制中国势力扩张的棋子。

  众所周知,在上世纪五十年代。中印关系曾有一段蜜月期,也就是所谓的“巴依巴依”的时代。从印方的角度来说,以国土人口经济条件而论,印度在前英属殖民地中处于领头羊的位置,而这又进一步把印度推到了第三世界国家盟主位置,当然,按照当时的概念,准确的说是不结盟运动组织的首脑国家,不结盟组织在当时是于美英两大阵营的第三股力量,这使得印度人在头脑中形成了一个影响:印度已经是世界第三了。

  出于进一步壮大不结盟组织扩张自身影响力的考虑,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印度对中国相对采取了比较有好的态度,1955年尼赫鲁总理邀请周恩来总理参加万隆会议就是在这样一个背景之下。需要注意的是,这种友好仅仅是相对的,这一期间印度从未停止对这争议区领土的蚕食,至少在1954年至1959年间,我边防不对与印度情报部门控制的巡逻队曾有数次小规模交火,规模最大的一次爆发于1959年10月。印方巡逻队被我方击毙9人,其余悉数被擒(这次事件的影响是,1959年之后,作为权利斗争的结果,这一地区的巡逻任务被印度军方接管)。

  从心态上而论,当时印度对中国始终抱有一种俯视态度,即认为中国仅仅是不结盟组织中的一员,是被领导者。这一方面源于印度人不切实际的优越感,另一方面也源自1840年以来中国国运的颓势--在印度人看来,二次世界大战中国人都是靠美英等国才从日本人手里解放出来的。而从实际国力来看,早在1928年前,国联就把印度列为世界8大工业国行列。而建国之初,中国在经济上的各项软硬件都处于一穷二白的状态,令人无法理解的是,此前的朝鲜战争在震撼整个西方世界的同时,似乎对印度人并未有太多触动,印度的领导集体更像是象牙塔中的产物。

  1962年的对印自卫反击战同样可以看作是这一心态下的产物。冲突由印方首先挑起,而战争对他们而言却是始料未及的--印度政府认为只要自己在边境上不断增兵,中国人就会被吓跑,对于大规模交火并没有做太多的准备,更遑论后期自己会处于挨打状态。简单来说,印度人从一开始就把胜利的希望寄托于对手的软弱上,仅从这种心态看,战场一边倒的态势就是在正常不过的。

  在中国解放军的战史中,1962年这场自卫反击战并非是一场值得大书特书的战争,毕竟,这支部队曾面对过太多比这还要凶险得多的战事,甚至这场战争的进程都显得平淡无奇,但正是这场平淡的战争,却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印度的发展轨迹--按照美国着名的南亚学者斯蒂芬。科恩教授的说法:印度在中印边境战中遭受了“耻辱的失败”,这“教训了整个一代印度人……”从那时起,印度在心理上已经成了军事化国家"。

  1962年对印反击战之于印度,其影响类似于甲午战争之中国,最大的伤害都在于世人眼里一个“大国”被打回了原型。甲午战争之后,中国虚弱表露无疑,于是列强瓜分接踵而至。1962年一战同样如此,“堂堂世界第三”“亚非拉的领袖”竟然被中国揍的魂飞魄散,领导人不得不向美苏等国寻求援助,尼赫鲁曾亲自致信肯尼迪求援,新德里的政要和富商们甚至做了迁都的打算,一直到中国高姿态的开始撤军,印度都还没组织起反击,此战使得印度的国际政治资本和影响力一落千丈,在第三世界国家中的威信受到重创,于是在无意之间,中国成了1947年以来对印度伤害最大的国家,中国第一代领导人在印度人的心目中成了战争贩子的形象。

  因此,印度民族者对中国的敌视其实不亚于日本右翼势力,印度媒体鲜见对中国的真实客观的宣传,在很多印度人眼里,中国就是留着山羊胡子,戴着竹斗笠,露出一脸阴险笑容的中国农夫式的落后国家。

  除去心理,从经济方面算账,我们会发现结果仍旧是对印度不利的。如果以“战争与经济之间是否建立一套正循环体系”为依据来审视中国政府当时的决策,那旷日持久的消耗战和随之而来的无法消除的民族仇恨,于国民经济发展,省去了一个大包袱:坚决打击,一仗打出了相对40年的稳定,使得经济建设免去了许多干扰,这都是战争所带来的红利,就是所谓的"战争--经济"正循环。反观印度,1962年这一战对于实际控制土地面积基本无损,但为了一个次要利益,却给自己制造了一个强大的对手,进而影响了巴基斯坦尼泊尔孟加拉缅甸一直到斯里兰卡一系列方向,为国家带来沉重的军事开支,这不是正循环,而是一个死循环。

  中印两国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也都是当今世界人口和疆域大国。双方在近代都遭遇了西方的侵略和殖民。二战后双方摆脱西方控制获得民族独立后,基本上处于相同的发展水平(1949年,印度略领先于中国----这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落后于印度)。当然双方不同之处也有,比如印度完全成为西方的殖民地,中国则依然保持了形式上的独立。西方撤离后,被认为留给印度两项宝贝:英语和民主制度。而中国则走向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不过双方制度虽然不同,但巧合的是,双方都采用了计划经济。计划经济下的中印两国虽然发展明显落后于世界,特别是中国还发生了十年文革,但当毛泽东去世时,中国仍然略领先于印度。看来,西方在印度留下的两个宝物并没有发挥什么积极的作用。

  未完 待续

作者:xixilai 回复日期:2012-02-14 16:58:11 
回复 
  找不到国际定位的印度
  作者 Dan888
  事实上,从1962年以来,印度就彻底跟中国膘上了。由于印度一直供养着达赖流亡政府,尽管在口头上承认一个中国的原则,但行动上从来没有放弃对中国西藏的野心,在实际上控制了中国的领土臧南地区。

  印度现在的国策,是穷兵黩武,在西方强权的玩弄下,自高自大,左顾右盼,就是看不到自己的位置。

  1978年,中国进入以市场为导向的改革开放时代,经济突飞猛进,不仅远远地把印度抛在身后,更迅速超英、赶法、跃德、跨日,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或者十年最多二十年,中国将力压美国,重回全球顶峰。

  反观印度,上世纪九十年代才开始抛弃计划经济,实行市场经济改革----这也同样表明,西方留给印度的民主制度在纠错能力上,特别是全局性的纠错能力上,远逊于中国。到今天印度的经济总量仅为中国的四分之一,而且与中国的差距不是在缩小而是年年在扩大(2006年至2009年,中印两国GDP的差距分别为:2.94倍、2.91倍、3.78倍、4.00倍)----这和中国与它的赶超目标美国差距越来越小形成鲜明对比。更为奇特的是印度的经济结构,是人类经济史上罕见的、在工业和农业都落后的情况下,第三产业却异样发展。

  除了全球通用的GDP这样的指标,在社会发展上,印度也同样远远落后于中国:比中国还严重的腐败(印度的腐败是这样的:搞定了中央,搞不定地方,搞定了政府,搞不定议会,等到全搞定了,又选举了)、文盲率占全国人口的三分之一,中国仅为4%。印度至今有三分之一的贫穷人口(这是按印度官方的标准,仅为联合国每天消费一美元的三分之一),高达四亿五千万人,中国即使按联合国标准,为1亿左右(联合国2010年数据,温总理在联合国气候大会上公布的数字是1.5亿),按中国自己的标准,则为2千多万。在不满5岁的印度幼童中,有43.5%的孩子严重营养不良,比非洲的比例还要高。所以印度的预期寿命仅为64岁,远低于中国的73岁。

  对于印度,一语以蔽之:虽然有选票,但仍然在挨饿和家无定所!至于基础设施,印度更是远远落后于中国(印度官员开玩笑说他们不知道所谓的基础设施指的是什么。不管是机场、铁路、公路、建筑、电力,简直都是一团糟。

  当然从现代文明的角度来衡量,印度最触目惊心的还是依然事实上广泛而又根深蒂固存在的种姓等级制度以及对妇女的歧视。印度目前有有超过一亿五千万的贱民,他们在印度是被认为“不可触摸的人”。低种姓的人所受歧视之严重可从如下一起悲剧可知一二:今年5月印度查尔肯特邦的印度国大党民选议员勒克拉因女儿与低种姓的青年相爱,为了挽救家族荣誉,勒克拉便指使别人杀死了青年。这在印度视为光荣的“荣誉谋杀”。受过良好教育、民选的议员尚且如此,普通百姓更可想而知。至于女性受到的歧视,也可从如下事例得以验证: 2010年4月1日,印度终于颁布《儿童免费义务教育权利法》,第一次从法律上保证了女童的受教育权利。

  所以说,印度是世界上最大的民主国家,但却也是一个贫穷、落后、腐败、族群歧视严重的国家。哪么这一切的根源何在呢?显然,一个全局性的问题,就需要从制度本身寻找原因。

  首先,我们还是要先看看西方的民主是如何成功的。西方的民主制度经历了数百年的演变:文艺复兴、宗教改革、民族国家出现、工业革命、城市化(英国1851年城市人口就超过农村人口,现在的印度超过70%的人口生活在农村)、全球殖民以及逐步扩大的投票权。简而言之,没有一个国家是在实现工业化之前实行今日典型的民主制度:多党、普选。而一个国家在工业化之前,实行一步到位式民主制度的,没有一个取得西方式的成功。这是印度民主表现如此糟糕的最主要的原因。

  印度在社会、经济极度落后的情况下过早建立了民主制度,导致一系列问题无法解决。

  印度面临的一个巨大挑战就是人口爆炸。到目前,印度人口已突破十二亿,再过不到二十年将超过中国,跃居世界第一。可是印度的国土面积还不到中国的三分之一。我们设想一下,十三亿人的中国缩小三分之二多是一个什么概念?恐怕中国资源对人口的承载极限早已打破,全面崩溃并引发全球的难民潮。而印度正在一步步接近这个现实。这也是为什么尽管印度经济在九十年代开始起飞,但失业率却随着经济增长而增长,出现了世界经济史上少有的例外。

  放眼全球,如果经济发展起来之前就已出现严重的人口问题,唯一的解决之道只有计划生育。但在印度的民主制度下,哪个政党提出计划生育政策,哪个政党就会在选举中丢掉政权。最后再也没有一个政党敢于逆民意而上,只能眼睁睁看着印度人口突破十亿、十一亿、十二亿直至毁灭的哪一天。可以说,人口爆炸不仅是民主无法解决的,反而是民主这种体制阻挠了问题的解决。

  印度是一个以印度教为主的国家。众所周知,任何宗教都有愚昧之处,基督教甚至导致了西方长达一千年的黑暗中世纪。但基督教通过宗教改革,基本克服了其弱点。印度教最大的问题在于种姓制度,但印度一直没有出现西方式的宗教改革。所以,虽然从法律上废除了种姓制度,但在日常生活中依然故我的存在。种姓制度在产生时就是一种政治和经济制度,其对印度经济消极影响之大难以估量。比如一是只允许同一种姓的人在一起工作,二是泯灭做为常人通过努力改变自身命运的希望。因此,在印度想在一地建立拥有大规模劳动力的工厂是不可能的。只能在不同的地方才能召集到足够的同一种姓的人去劳动。

  现在在印度的乡村不同种姓的人是住在同一村里的不同区域。印度除了贱民阶层外,另外四大种姓下面还有1500余种亚种性,不同种性的工作和思维方式都是不同的,这阻碍了大规模工业化的实现。但在民主制度下,不仅不敢对宗教势力动手,反而要借助宗教势力的支持以赢得选票。

  印度由于有着庞大的人口,其最大的资源就在于廉价而丰富的劳动力。因此,从就业角度讲,从发挥全球比较优势讲,印度全力发展第二产业,加工制造业是顺理成章的事情。然而,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印度却走向了发展软件业这种高智力、高投入但产业链极短、拉动力很弱、对解决大众就业无甚帮助的发展道路(而且和西方的竞争相当激烈)。而原因仍然在于民主。因为要发展第二产业需要有完善的基础设施,有大量的可用的劳动力。然而,在印度,要建一条高速公路,几乎都是不可能的任务。只要有一户百姓不同意拆迁,这条高速公路也得告吹。这也是为什么到现在印度也只有一条高速公路的原因。而严重制约制造业发展的另一大瓶颈电力,也是由于同样的原因严重匮乏。

  为什么印度存在极其庞大的贫民窟?原因是印度实行土地私有制。在人多地少的情况下,出现了严重的土地兼并。于是导致大量农民涌入城市。但人类历史上的城市化都是伴随工业化产生的。印度却由于在民主制度下无法解决基础设施和印度教种姓制度对工业化的制约,造成第二产业相当薄弱,根本无力吸收涌入城市的人群。更要指出的是,印度虽然是土地私有化和政治民主化,而且耕地面积超过中国,但却解决不了全国的温饱问题。

  根据总部设于华盛顿的国际食品政策研究所发布的饥荒指数印度排在88个国家中的第66位,中国15位,而凡是倒数三十位的国家,都是饥饿严重存在而迫切需要首先解决的国家。印度农业落后的一个原因也同样和民主制度有关:地方官员出于选举的需要热衷于给农民补助,立竿见影,但却不愿意进行长期的水利投资。

  关于印度,还要指出一点的是,由于宗教和种族冲突,印度一直无法有效的保持政治和社会的稳定。欧盟两位学者(NICOLA GNESOTTO女士—国际安全问题专家、欧盟安全研究学院第一任校长,GIOVANNI GREVI先生--欧盟安全研究学院研究员)合著了一本《2025年的世界》。预测届时印度的第一位挑战就是政治和社会的稳定,居第二位的是人口、经济增长和投资。也就是说民主化已经六十多年到2025将达到近八十年的一个民主国家,政治动乱和经济落后居然是这个社会最主要的挑战!(法国时事杂志《新观察家》也把印度的国家风险等级列为五级----最高六级,五级和六级为高风险国家。中国为四级)

  印度“享受”了一切民主政治的坏处,而没有得到任何民主政治的好处。然而,尽管印度是一个贫穷、落后、腐败、族群歧视、宗教冲突严重的国家,但却仍被西方所看好。


  未完 待续

作者:xixilai 回复日期:2012-02-14 16:59:30 
回复 
  最新的一位就是《纽约时报》的记者纪思道。他认为印度终将超过中国的理由有三:

  一是印度拥有独立的新闻媒体和联系基层群众的公民组织,而且正在渐渐成为打击腐败和效率低下的监督机构。并认为印度的政府腐败已经达到了它的最高点,其状况正处于逐渐减弱的趋势,但在中国,贪腐则是在持续恶化。

  但纪思道没有解释何以印度独立六十多年一直存在新闻自由和公民组织,但却一直无法解决严重的腐败,何以现在它就能够发挥作用。另外纪思道可能忘记了这次全球经济危机中破产的冰岛。冰岛全球经济自由度与英国并列第五(2008年瑞士管理学院)、全球民主度排名高居世界第二(2007年英国《经济学家》)、全球新闻自由指数第一(2007年记者无疆界)。但就是这样一个从西方眼里堪称完美甚至无与伦比的榜样,却在美国“毒债券”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下,成为全球第一个破产的国家!以冰岛为例,纪思道的解释显然过于勉强。

  另外纪思道如果看看自己国家的历史,美国在经济起飞阶段同样存在严重的腐败(当然还有严重的食品卫生、环境污染、矿难、大规模的群体性事件及军事镇压),何以美国的新闻自由也都发挥不了有效的作用?事实上,腐败的真正根源在于贫穷。透明国际的排名也同样验证了这一点:廉洁的国家都是富裕国家,腐败的国家都是贫穷国家。和制度没有多少相关性(海地、伊拉克、阿富汗都是排名最腐败的国家)。透明国际认为中国的廉洁程度十多年来一直在提高(和纪思道的结论相反),也和中国经济十多年一直在高速发展相对应的。只要印度解决不了贫困,就永远无法摆脱严重腐败的状况。另外纪思道先生没有注意的是,印度腐败排名急剧下降的很大的一个原因是由于选举时的严重贿选现象。还有,2010年底印度爆发损失金额达310亿美元的腐败案,电信部长因此辞职。但此前就已有媒体和反对党进行揭发,但由于这位部长来自联合政府的一个小党,总理辛格为维持联合政府只能置之不理。这些都不妨称为是由于民主导致的腐败。至少在印度,民主不但没有成为遏制腐败的有效方式,反而是腐败的一部分。

  二是印度有人口红利,而中国人口红利正在走向结束。但问题在于,人口红利要想发挥作用必须有两个条件:一要接受过基本教育。二要大规模的工业化。如果没有这两条,人口红利毫无意义。今天的印度,文盲率仍然相当高,工业化更是极为薄弱,在这种情况下,何来人口红利?恐怕都只能是人口包袱罢了。所以尽管现在印度50%的人口年龄在30岁以下,但这些人大部分都没有工作(中东就是在类似的情况下发生革命)。印度的文盲率之所以高居不下,除了贫穷,也同样和印度的民主脱不了干系。因为印度的民主无法解决实际存在的种姓制度和妇女歧视,导致这两大群体受教育率过低。据统计,90%的贱民都是文盲。民主导致的文盲还有一个原因:对于地方政府来讲,选民越是文盲越容易控制和影响,所以地方政府对自己承担的扫盲工资并不热心。茅于轼先生这样看印度的教育:印度的教育也非常糟糕。成群的小孩在马路上要饭,不上学,在农村也是这样,这种情况在中国是完全没有的。
  三是印度的种族、宗教矛盾开始缓和,而中国的民族紧张还在恶化。

  但纪思道忽视了中、印两国此类矛盾量和质的差别。中国历史上就是一个无神论国家,所以既没有西方常有的宗教迫害,也没有西方常有的宗教战争,对各种宗教信仰也往往持宽容和包容态度。这和印度不同宗教之间历史上就有积怨完全不同----印度总理英迪拉.甘地夫人由于镇压锡克教导致上千人死亡,结果她自己被已跟随她十年的、锡克教卫兵刺杀,足见矛盾之尖锐。如果负责国家元首安全的卫兵只有宗教没有国家概念的话,更可想其他普通信众。此外,中国穆斯林人口仅有两千万(《伊斯兰教史》),但印度是一亿两千万。至于西方关注的西藏不过三百万人口、新疆维族人口一千万,这和中国十三亿总人口比起来,比重都不大。可以说,由于规模的原因,中国的民族问题形成的挑战远低于印度。更为重要的是,许多问题的根源都是经济问题,中国的经济实力也提供了解决问题的更大余地。

  民主的印度是否能够赶上中国,还可以观察一下中、印、俄三国历史上的此消彼长。中国历史上一直领先于印度(应该归于制度领先的结果吧),但只有移入了西方民主制度的中华民国时期,才历史性的第一次落后于印度。俄罗斯自从近代崛起超过中国之后,无论是沙皇时代还是苏联时代就一直遥遥领先。苏联解体前,GDP是中国的四倍。但上世纪九十年代进入叶利钦的民主时代,俄罗斯一落千丈,直到今天也仍然未能恢复元气。现在,中国的GDP已经是俄罗斯的五倍!历史的事实可以总结如下:中国实行民主制度导致历史上第一次落后于印度,俄罗斯实行民主制度,近代以来第一次落后于中国!不同的是,中华民国结束之后,中国就已经超越了印度,而俄罗斯想超过中国,恐怕遥遥无期。

  当然这个事实和逻辑自由派人士未必会承认,不过假设正好反过来:中华民国时期远远超越印度和俄罗斯,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落后于印度和俄罗斯,自由派人士还会不承认这种逻辑和事实吗?其实问题很简单:当两个起点想近的国家在六十年之后,一个远远落后另一个,这不是制度原因又是什么?

  所以,印度之所以赶不上中国,或者是由于它过早的实行了西方的民主制度,从而制约了这个国家问题的解决;或者它在殖民者离开后,不管是否适合自己(政治制度也好,经济制度也好),都不得不接受一切殖民地时代的遗产----我们可以看看全球,西方殖民者被迫离开后,留下的究竟是稳定、发展还是动乱就一目了然了。不过一个国家一旦实行了民主制度,除非沦落到毁灭性、灾难性的地步,极难摆脱。比如魏玛共和国、中华民国、叶利钦时代的俄罗斯。而且就是西方建立民主制度,也要经历无数次的流血、战争和复辟的反复。其实,印度六十多年来,几乎所有的印度政党的领导权都是继承制的,或者是在儿子、女儿、遗孀、女婿中展开竞争。由是观之,印度民主的磨难期恐怕还不知何时才是尽头。

  最后还要补充的是,鉴于印度如此不堪,以致成为西方全球推行民主的负资产,也有部分学者干脆把印度从民主国家行列中除名。牛津大学南亚政治高级研究员Sarmila Bose在《泰吾尔报》上撰文声称:印度并不是一个民主国家,而是一个有竞争的专制国家,专制力量(仍然)在通过举行选举仪式的方式寻求合法性。正如印度接受了“公正”并永远地改变了它的含义,它也接受了“民主”,并且将它变成一种独一无二的政治游戏。其实各方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解读,主旨还都是一样的:不管印度是不是民主制度,但确是一个不能被认为是成功的制度。

  印度如果不想成为失败国家,就应该从与自己的国力毫不配套的野心膨胀中冷静下来,重新找回自己的国际定位。否则,不必中国动手,等着印度的都不会是美好的前景。
  完

作者:达本牛 回复日期:2012-02-14 17:05:00 
回复 
  @1519395186随风 2012-02-14 09:4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