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师gta雾化器好用吗:第二节 骨折复位手法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7 18:33:53
第九章 手 法 第二节 骨折复位手法 提 要 尽管在我国正骨手法流派众多,分支各异,归纳起来无非就是手摸心会,术者通过对伤部的细致触摸,探明骨折的具体部位和移位特点,结合影象学分析,形成对骨折的立体印象;拔伸牵引用于克服骨折的重叠移位;旋转屈伸可纠正旋转和成角畸形;提按端挤主要用于纠正骨折的侧方移位;摇摆触碰可使横断或锯齿样骨折趋于稳定;夹挤分骨主要用于手足、前臂和小腿部位的整复;折顶回旋是对拔伸牵引手法的补充,折顶可纠正不能为单纯牵引所纠正的重叠移位,而回旋手法可以纠正骨折的背靠背移位;按摩推拿主要用于整复后的软组织的理顺。
在整个手法治疗过程中,要求给病人提供一个无痛或基本无痛的环境。具体的操作方法应遵守手法应用的四项基本原则,即早、稳、准、巧。可以借助影象器材手法复位骨折,但不宜提倡,即便要使,也要作好对病人和医护人员的辐射防护。
手法整复骨折的X线标准非常重要。对每一骨折原则上都要争取解剖复位或接近解剖复位,因为骨折在解剖位置上可以获得最佳的愈合机会和功能康复可能。病人的年龄、职业及骨折部位不同,复位的最后接受标准可有差异。关节内骨折要求解剖复位。其他部位骨折最低也应达到功能对位,即骨折复位后无重叠、旋转及成角畸形,肢体力线正常,长度相等。骨折愈合后肢体功能可以完全或几近完全程度,不影响生活和工作上的基本要求。 教材原文   发 挥 一、 应用正骨手法的注意事项
(一)合理应用正骨手法可以解决许多临床问题试行手法复位。中医骨伤科学是中医宝库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经过一代又一代医务工作者的不解努力,传统的正骨方法已经得到了发扬光大。现在的中医骨伤科医生已不再是传统上的正骨拿环郎中,他们即可以应用手法对一般骨伤进行闭合整复,也可以通过手术实行对骨折的开放复位,并在手术中进一步地发挥中医手法的优势,缩短复位时间,减少病人痛苦。
(二)应用手法整复骨折应严格掌握手法的适应症和禁忌症,按照手法原则进行正规操作。手法虽然具有这样或那样的优点,但是它是靠医生来实现的,并且受许多条件的限制。从另一角度来说,手法不是万能的,不能勉强。当手法不可能完善地解决问题时,应该为病人选择手术或其他更有利的方法。
(三)在进行手法整复前,病人的一般健康状况必须是良好和稳定的。在整复时让病人采用舒适的体位,并给予适当的止痛和麻醉,对顺利完成整复,避免并发症是非常有意义的。这样做虽然费事,但是很人道。
(四)在X线透视下整复骨折,虽然有一点精神,但是不值得提倡。施加暴力或反复多次的手法整复对病人是有弊而无一利的,应予避免。
(五)最后的X线复位标准应该从严掌握。老年人一般健康状况不理想,对功能要求不高,或拒绝手术者,复位标准可以适当放宽。低龄儿童长管状骨骨折可以允许轻度的重叠移位、侧方移位或成角,在以后的发育中可以完全或几近完全矫正。较大程度成角或旋转移位必须予以纠正,否则可以引起发育畸形。
(六)病人及家庭成员对骨折功能对位的X线标准的认可程度会有差别,医生可以予以解释。对实在接受不了的,可以考虑手术开放复位。
二、 正骨八法的操作应用
(一) 手摸心会
顾名思义,用手摸,用心去领会。《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手法总论》有以下记载,"知其体相,识其部位,一旦临证,机触于外,巧生于内,手随心转,法从手出,、、、、、、法之所施,患者不知其苦"。该手法有以下意思:
1。古代,没有X线等影象设施,无法得到可供直观的图象,所以古人全凭借术者对伤部的直接触摸而获得有关骨折的一手资料。用手细致地触摸,用心去感知是否骨折,骨折的部位,骨折的移位特点。
2. 使现代有了先进的影象设备,医生还是必须用手来进行手法整复。通过阅读X光片,医生能够较
容易地判断骨折的基本特征,在此基础上,用手进一步触摸,可以在脑海里形成骨折的立体图像,在实际正骨时用脑指导手去操作。
3. 学者应该养成两个好习惯:(1)动手之前多观察(伤部特征,X线特征),(2)操作之中多思考(考
虑步骤,随机应变)。
(二)、拔伸牵引
拔伸牵引是正骨最基本的手法,但是其决不是单纯的对抗牵引。
1。骨折后,尤其长管状骨骨折后,骨折断端常发生重叠或短缩移位(伤力的作用和肌肉的牵拉),如其不被纠正,则骨折复位免谈。
2. 引的目的是骨折两断端得到最短距离的接触。牵引力量不足达不到目的。过度牵引虽有助于复位,
但其可能引起软组织的额外损伤或软组织嵌入骨折间隙内,继而引起骨折迟延愈合或不愈合,同样应予避免。
3. 靠器具或机械对躯体或肢体进行牵引,如骨牵引装置、牵引床等,其目的与人力牵引一致,同样
也应注意对牵引方向和力量的及时调整。
(三)、旋转屈伸
本手法主要用于纠正骨折的旋转或成角移位。向心或近关节部位的骨折,由于近骨折端相对固定不易改变方向和位置,而骨折远端失去近端控制后可以随意改变位置,一般拔伸牵引手法难以完全纠正肢体力线,需要配合旋转屈伸手法。
旋转手法主要用于纠正骨折的旋转移位。在单纯的屈戍关节,如肱尺关节,肱骨髁上骨折时,骨折远端连带肱尺关节(肘关节)发生侧方移位和旋转移位。如果单纯拔伸牵引,常不能完全纠正远端的旋转畸形,术者必须依靠对畸形的正确判断,继而通过改变骨折远端的旋转方向来完全纠正肢体力线。在活动范围大的球窝关节,如髋关节或肩关节损伤,骨折远端可以在多个平面上发生移位(旋转移位),在整复时更常使用旋转手法。
屈伸手法主要用于纠正骨折远端的侧方移位(前后移位)和成角畸形。同样以肱骨髁上骨折为例,在伸直型骨折,骨折远端向后移位。单纯牵引状态下,由于肱三头肌的牵拉和肘前肌肉的作用,越是牵引骨折远端就越是向前倾倒(成角),这时如果将肘关节屈曲,则比较容易纠正成角和侧方移位。
运用旋转屈伸手法时要充分考虑关节周围肌肉对骨折移位的影响。一般而言,骨折的整复是以远端就近端。有些情况下骨折近端同样有严重的移位,因此在制定手法计划时,可以考虑同时纠正近端的移位。
(四)、提按端挤
提、按、端、挤四字意义相近,其中"提、端"二字主要含有上提、端起的意思,而"按、挤"二字则意谓按下和挤进。该手法主要用于纠正骨折的侧方移位,但一般必须等到骨折重叠、旋转和成角得以纠正后进行。运用该手法术者两手密切配合至关重要,平时需要多加练习才行。
(五)、摇摆触碰
该手法仅适合于横断或锯齿样骨折。大斜型、螺旋型或粉碎型骨折采用此法只会加重断端的移位和不稳定。使用该法前,术者必须肯定骨折断端已经有了大部分的接触,使用该法可以起到矫正残余移位,增加断端进一步稳定的作用。施法时力量一定要适当,力量太大可以造成骨折的再移位。
(六)、夹挤分骨
本法的操作要领是术者两手拇指与拇指,食、中、环指与食、中、环指并列,分别放于骨折部位的前后两侧(掌背侧或跖背侧),通过向相反两侧夹挤,拉紧骨间膜而整复骨折的侧方移位。主要用于两骨或多骨并列部位骨折的整复。有些情况下需要配合使用分骨垫矫正残余移位。由于骨间膜拉紧状态下张力也最大,使用分骨垫时一定要小心,因其极易引起压疮和血液循环障碍。
(七)、折顶回旋
折顶是中医正骨手法中非常具有代表性的手法之一,主要用于依靠其他手法不能整复的前臂骨折。许多情况下,越是加大牵引力量,软组织越是紧张而不利于整复。利用折顶手法起到先"过枉"后"矫正"的目的。运用折顶手法时对抗牵引时间一定要足够,准备折顶时宜稍微放松牵引,使断端能够在"折"侧相"顶",然后利用反折力量纠正骨折重叠或侧方移位。当骨折断端呈大斜型或螺旋型,而且断端"背靠背"移位,或者断端间有软组织嵌入时,一般牵引手法是无济于事的。术者以双手分别握住骨折两断端,以近端为固定点,以远端绕近端适当旋转(根据X线片所显示的旋转移位特点,决定向哪个方向回旋断端),使骨折斜面相对而有利对位。利用回旋手法解除软组织嵌入时,应避免粗暴手法,因其可能引起神经或血管的损伤。
(八)、按摸推拿
在正骨八法中,该手法不仅可以用于善后,也可以在整复开始时和"手摸心会"并用。在骨折得以整复后,进一步理顺筋脉,对功能的完全恢复非常重要。 参考文献 一、古代文献
唐、蔺道人著《仙授理伤续断秘方》有"相度损处"、"拔伸"、"用力收入骨"、"捺正"等记载。又有"凡左右损处,只相度骨缝,仔细捻捺,忖度便见大概"。
《圣济总录》记载"坠堕倒仆,折伤磋跌,、、、、、、小则消肿而伸挛,大则接筋而续骨"。
《医宗金鉴》中说"夫手法者,谓以两手按置所伤之筋骨,使仍复于旧也","手法者,诚正骨之首务哉"。
《中国接骨图说》中说"金鉴特载摸、接、端、提、按、摩、推、拿之八法,而朱为祥备"。
二、现代文献
岑泽波主编《中医伤科学》、岑泽波与朱玉龙主编《中医正骨学》、张安桢与武春发主编《中医骨伤科学》中记载的正骨方法,尤其本教材阐述的正骨八法均源于天津医院编创的正骨八法,后者是对《医宗金鉴》正骨八法的进一步阐述。
孙炳烈将中医骨伤发展史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1、中医正骨学历史渊源流长,正骨是人类在同大自然作斗争中的经验总结;2、开始有文字就有正骨科的记载;3、正骨学理论体系的建立是同中医学理论的完整性分不开的;4、唐代蔺道人著《仙授理伤续断秘方》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本专著;5、北宋时期民间出现正骨诊所;6、元代十三科中设有正骨专科;7、明清时期,西方医学对中医产生一定影响;8、建国后中医正骨学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孙炳烈,中医正骨发展史略。中医正骨 1989;1:28.)
石世莹认为国内对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治疗具有相当丰富的经验,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方法在世界上占领先地位。在整复过程中可以采取适当措施,预防后期肘内翻的发生。(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治疗进展。中医正骨 1990;2(1):31.)。
丁继华详细介绍了我国较有影响力的平乐郭氏正骨的发展史和现状。(平乐郭氏正骨。中医正骨 1991;3(1):2.)。
刘学志等采用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下手法闭合折骨整复陈旧性桡骨下断骨折38例,达解剖复位者18例,近解剖复位者11例,功能复位者7例,除4例外余皆恢复正常。病程超过6周者以手术为宜。(刘学志等,闭合折骨治疗陈旧性桡骨下端骨折38例报告。中医正骨 1991;3(2):22.)。
王国平等报道扣打法用于肱骨干骨折,效果显著。这种手法不仅适合于横断骨折,对粉碎性骨折、多段形骨折、短斜形骨折有分离性移位者同样有效。施法时必须保证一触、二稳、三扣,才能有效。(王国平等,扣打法在肱骨干骨折治疗中的应用。中医正骨 1993;5(1):16.)。
徐敏新等对40 例桡尺骨远端骨折后腕关节肿痛和功能障碍的病例按Muller等作者提出的长骨综合分类法进行分类,应用魏氏手法和导引治疗,参考I Jakim等作者的评分标准进行疗效评定,结果表明魏氏手法和导引对这类病例有显著疗效。(徐敏新等,魏氏手法治疗桡尺骨远端骨折后腕关节肿痛和功能障碍。中医正骨 1993;5(4):3.)。
马光明等采用闭合折骨外固定治疗陈旧性股骨干骨折286例,其中262例在6-21周内愈合,其余24例因为不愈合而最后接受了手术治疗。(马光明等,陈旧性股骨干骨折286例治疗体会。中医正骨 1997;9(2):46.)。
唐志宁采用回旋端挤提按手法整复桡骨下1/3骨折合并下尺桡关节脱位42例,效果良好。(唐志宁,中医正骨 1999;11(10):17.)。 摸拟试题 一、选择题
(一)A型题(在每小题的5个备选答案中,选出1个最佳的或最恰当的答案,并将其前面的序号填入题干后面的括号内)
1、我国现存最早的骨伤科专著是蔺道人著( )。
A、《世医得效方》 B、《医宗金鉴》 C、《证治准绳》 D、《仙授理伤续断秘方》
2、正骨八法最早源于( )。
A、《医宗金鉴》 B、《伤科大成》 C、《圣济总录》 D、《伤科汇纂》
(二)B型题(在每小题的5个备选答案中,选择1个正确的答案,并将其前面的序号填入每一问题后面的括号内)
A、拔伸牵引 B、回旋手法 C、夹挤分骨 D、按摸推拿 E、提按手法
1、当骨折间隙有软组织嵌入时常使用( )。
2、两骨并列部位的骨折常采用( )。
(三)X型题(在每小题5个以上备选答案中,选择2个以上的正确答案,并将其前面的序号填入题干后面的大括号内)
骨折重叠移位,可以采用( )。
A、 折顶手法 B、拔伸牵引 C、提按端挤 D、摇摆手法 E、分骨手法
二、填空题(将答案填入空格内)
1、"知其体相,识其部位,一旦临证,机触于外,巧生于内,手随心转,法从手出,、、、、、、法之所施,患者不知其苦。"出于著作_____。
2、骨折复位的最佳时间是伤后______之内。
三、名词解释(简要说明或解释一个概念或名词)
功能对位
四、问答题(简要回答问题)
试述折顶手法的操作要点。 试题答案 一、 选择题
(一) A型题
1、 D
2、 A
(二)、B型题
1、 B
2、 C
(三)、X型题
ABC
二、 填空题
1、《医宗金鉴》
3、 半小时
三、名词解释
骨折在整复后无重叠移位,旋转、成角畸形得以矫正,肢体力线正常,长度相等,骨折愈合后肢体功能可以恢复到满意程度,不影响病人在工作和生活上的要求。
四、问答题
答案对肌肉发达患者的横断或锯齿样骨折,重叠移位一般不易为拔伸牵引克服,可以采用折顶手法。操作时,术者以两手拇指抵于突出的骨折一端,其他四指重叠环抱于下陷的骨折另一端,在牵引下两手拇指用力向下挤压突出的骨折端,加大成角,依靠拇指的感觉,估计骨折两端皮质已经相抵时,骤然反折。反折时,环抱于骨折另一端的手指将下陷的骨折端用力向上顶起,同时两拇指继续下压突出的骨折端,如此可以纠正骨折的重叠移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