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色温泉乡汉化百度云:常用穴位的定位及主要作用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05:31:26
 

  百会:位于前发际正中直上5寸,即当头正中线与两耳尖连线交点上。刺激此穴有集中精力、增强记忆力之功效。当您在办公室感到困倦、难以集中注意力时;不妨用拇指指腹点按此穴片刻,会令你神清气爽。

 

  曲池:曲肘90度,桡侧肘横纹消失处是穴。此穴有良好的降压作用。患有高血压的朋友可以经常点按此穴,防病保健。另外,此皮对皮肤病、肘臂挛痛亦有良好的效果。

  合谷:五指自然并拢,虎口附近肌肉隆起最高处是穴。如果牙痛、流鼻血、感冒头痛时,掐掐此穴可缓痛止血。

  足三里:位于外起膝眼下3寸处。此穴不仅对胃肠不适,如胃痛、呕吐、腹泻、便秘有治疗作用,而且还是人体保健强身一大要穴。有病祛病,无病强身,增强免疫力,延年益寿。用艾灸效果更佳。

  后溪:在小指尺侧第五掌骨后方。微握拳,小鱼际上部突出的尖部即是此穴。可治疗急性腰扭伤、落枕。在刺激穴位的同时,腰或颈部配合向患侧扭转,以打通经脉,松解粘连。

  睛明:内眼角稍内上方凹陷处。近视、用眼疲劳可闭目点按此穴,按摩眼周,可养眼明目,缓解视疲劳。

  委中:腿窝正中凹陷处。如果您腰酸背痛,腿部困乏,用拇指指腹点按几分钟,可感到腰背轻松,腿脚活动自如。流鼻血时,用蘸了凉水的手掌拍打此穴至红,可止血。

  涌泉:足底(去趾)前1/3凹陷处。中暑、昏厥病人可用此穴强刺激急救。也可用于头晕、目眩、失眠。此穴亦为保健穴位。

  内关:腕横纹上2寸两肌腱之间。是心血管病首选穴位,对心痛、胸闷、心动过速及过缓、心律不齐、冠心病、心绞痛都有很好效果,还可防止晕车晕船。
      内关穴属于手厥阴心包经,始于胸中,出属心包经,下行至横膈膜,按揉内关能宁心安神、宣痹解郁、宽胸理气、宣肺平喘、缓急止痛、降逆止呕、调补阴阳气血、疏通经脉等。内关穴,位于前臂正中,腕横纹上2寸,在桡则屈腕肌腱同掌长肌腱之间取穴。将食指和中指并拢,中指放在另一只手腕横纹上,这时食指和手腕交叉点的中点,就是内关穴。按揉内关可治手臂疼痛、头痛头晕、目赤肿痛、胸肋疼痛、心悸气短、哮喘发作、脘腹疼痛、恶心呕吐、呃声频作、妇人痛经、精神异常等多种病症。

  


  哮喘急性发作 按揉内关可稳定情绪,缓解支气管平滑肌痉挛,从而控制哮喘。

  阵发性心动过速 心率突然增至每分钟120次以上,患者自觉心悸、眩晕、头昏眼花等。按揉内关可使心率迅速下降到正常范围。

  心动过缓 每分钟心率在40~60次以内,患者自觉头晕、胸闷、心悸、气短。按揉内关同样可使心率增加到正常范围,显示对心率有双向调节作用。

  心绞痛 当心绞痛发作时,若身边无药无针可同时用力按揉两侧内关,本法能使心绞痛很快缓解,达到力挽狂澜的目的。当然,在化险为夷之后,应该积极诊治原发病,以防再次发作甚至出现意外。

  高血压 舒张期血压升高的患者,伴有头昏、头胀、头痛、项强、胸闷、胸痛等症状,用力按揉两侧内关可缓解血管平滑肌痉挛,从而使舒张压下降。当然,在解除燃眉之急后,应该积极诊治原发病。

  胸胁痛 同时用力按揉两侧内关穴配合局部推拿按摩,能迅速消除局部疼痛。

  恶心、呕吐、呃逆、胃肠痉挛性疼痛 用力按揉内关可缓解胃肠平滑肌痉挛,从而起到和胃降逆、宽胸顺气、解痉止痛的作用,可使恶心、呕吐、呃逆、胃肠痉挛性疼痛迅速得到缓解。

  癔病、失眠、梅核气 多由情志所伤或精神过度紧张所致,其症状可有悲伤欲哭、心中烦乱,或失眠多梦,或不愿说话,或不思饮食,或咽中如有异物堵塞,吐之不出,咽之不下。用力按揉内关能宁心安神、解郁除烦、和胃降逆、镇静催眠、理气化痰,可使上述病症迅速缓解。

  眩晕 “诸风掉眩,皆属于肝”。眩晕多因肝旺脾虚,痰湿中阻,气逆犯窍所致。用力按揉内关与天枢、太冲,可理气和胃,醒脾化湿,平肝降逆,平息头晕和目眩。

  晕车 用大拇指掐在内关穴,常能迅速缓解晕船、晕车、晕机症状。

  痛经 按揉内关能缓解盆腔肌肉痉挛,起到理气活血止痛作用。

  必须指出,每次按揉内关穴的时间应该控制在20~30分钟左右。按揉的强度应以病人能耐受为度。用左手的拇指尖按压右内关穴上,左手食指压在同侧外关上(与内关穴相对,在手的背侧),按捏10~15分钟,每日2~3次;再用右手按压左侧的穴位,反复操作即可。按揉内关一学就会,随时可做,随地可施,分文不花,屡用屡验,是名符其实的大众化的保健治病的穴位之一。

  关元:脐下三寸。对男性遗精、阳痿、早泻,女性月经不调、痛经有很好的效果。多用灸法,孕妇慎用。

  水沟:即老百姓常说的“人中”。在人中沟上1/3与下2/3交点处。可抢救昏迷、呼吸衰竭者。此穴须用大拇指尖强刺激方可奏效。

  阿是穴:实际为身体上的疼痛点,无固定位置。痛则不通,点按阿是穴并按揉其附近肌肉组织,可舒筋活络,达到通则不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