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ill breathing mp4:房价能跌到你的心理价位吗?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7 21:33:25
房价能跌到你的心理价位吗?

房价一再飙升,几乎所有的人都在抱怨,要求政府顺从民意。人们的愿望简单而直接,通过政府干预,降低房价,使房价理性回归,这样人们就能买得起房了。

任何时候,价格都是经济问题的核心。不同的人,对不同的价格发表截然不同的意见,主要的意见人群分为生产者、消费者、政府以及第三方投机分子四类。没有生产者认为他们的商品价格偏高,房地产商更是如此,他们整齐划一的口号让人眩晕 “没有最高,只有更高”。也没有消费者抱怨商品的价格偏低,他们也是统一口径 价格太高。同样,自从房地产商品化,也没有人称“房子的价格太低了”,房产的价格越高,他们的抱怨声就越大。政府,理所当然要站在老百姓的立场上,老百姓既是生产者又是消费者,但对价格判断的立场却是消费者,因而政府也会站在老百姓的立场上。这就是消费者的偏见。

人们认为中国的房价高得离谱,房价必须跌。那么,应该跌到什么价位?当然是越低越好,最好1平方米1000元。如果不现实,那么就跌回5年前的价格。实在不行,勉为其难跌到金融危机时的价格也凑合。

1平方米1000元,不可能。跌回5年前的价格?也没有可行性。

原材料价格上涨,粮食价格上涨,猪肉价格上涨,衣服价格上涨,食用油价格上涨,汽油价格上涨 除了电脑、彩电等高科技耐用产品,几乎所有与你生活息息相关的产品价格都在上涨,房子价格更没有跌回5年前的理由。

中国的房价有下跌的空间,但不会太大。而且,从长远走势看,房价仍会上涨。

人们习惯于把某个商品价格上涨的原因归结为供给不足和需求过度,生产、流通的因素都会引起某种必需商品价格的大幅度上涨。我们可以不看电视,不开汽车,不用手机,但我们必须喝水、吃饭、穿衣。生活必需品缺乏替代性,我们不能因为水贵就不喝水,米贵就不吃饭。需求弹性小甚至没有弹性的商品,供给有限,物价就会上涨。举一个简单的例子,2010年初南方大旱,物价飞涨,翻了一番,甚至更多。《中国日报》的媒体曾报道: 

  黄瓜原来2元1公斤,现在要4元;大白菜去年1元1公斤,现在要2.5元;去年豆角4元1公斤,现在10元。水果也这样,苹果1公斤8元,我去年买才3元;草莓卖到16元,以前也就是七八元。

住房同样如此,我们不能因为房子贵就干脆露天宿营了。而且,房子的供给也是有限的。

中国有18亿亩耕地红线要守,房地产开发用地不能无度,国家开始限制房产用地规模的城市,房地产用地已成为稀缺资源。土地不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无限资源,征一块少一块,买一块少一块。

土地为王的时代,开发商铆足了劲抢夺土地资源,地价就在一轮一轮的“圈地运动”中涨了起来。几亿、十几亿甚至几十亿的地价,离你的生活太遥远了。但由地价决定的房价,却在真真切切影响你的生活指数。土地的价格年年翻高,这就决定了房子的价格从根上就开始飞涨了。这是经济学上的“物以稀为贵”。不管是买方还是卖方,都看涨,较高的消费预期同样会推高房价。

经济学家们经常用“赞扬价格欺诈”的语调,认同对稀缺资源征收高价。举一个例子,自然灾害发生时,你担心你的孩子会脱水,你找到一家开门的商店,店主认为此时不能乘人之危,于是他不会比灾害发生前多收你一毛钱。一开始,你为这位店主人的高风亮节所感动,但很快你就失望了,因为水卖完了。如果你不幸遇到的是一位地道的价格欺诈者,他可能会趁火打劫,1元的水卖20元。尽管你非常不满,但你买到水了。不良商人为获取高额利润,把大量的水囤积起来。当他们以高价卖出时,顾客会更谨慎地购买,所以不良商人囤积的水并没有被前面的顾客一抢而光,你也有了救命的水。所以,正是这个不良的价格欺诈者救了你的孩子。这就是亚当?斯密所说的,“我们每天所需要的

食物和饮料,不是出自屠户、酿酒师或面包师的恩惠,而是出于他们利己的打算”。

当然,你可能会说,在我们国家,发生自然灾害,会有同胞慷慨相助,送来水、食物等,我们不必理会那些乘人之危的价格欺诈者。但是,当有一天我们无地可用了,又有哪个国家会慷慨到送给我们大片的土地?一旦土地的价格过低,开发商难免会一哄而上,土地资源将会面临急剧枯竭的困境。当然,我们也不能任由土地价格飞涨。就像前面所举的例子,1元的水卖20元可以接受,如果卖100元、1000元甚至1万元则是疯狂了。土地的价格会上涨,但也不能不靠谱地涨。

随着城镇化和城市化的发展,我们的住房需求不断增加。与可以大批量、高效率生产出来的其他商品相比,房子的建设周期要长得多。拿地、建设以及装修都需要时间,较长的建设周期决定了 即使房地产商昼夜不停地赶工,也很难满足人们呈几何数增加的住房需求。而且,人们不但有第一套住房需求,还会有第二套甚至第三套住房需求。不够健全的社会保障,导致人们的不安全感时不时冒出来。所以,人们可能购买第二套房子,用来对冲通货膨胀,并通过出租获得收益,并备将来养老之用。人们购买第三套房子给自己的孩子,因为孩子的财富积累还不足以支付房费。

房子供不应求,房价下跌的空间并不很大。退一步,即使政府采取有效措施控制房价,房价跌到2008年金融危机时的低谷,人们也未必能如愿以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