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nk williams jr:价值连城的石头寻踪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21:48:48

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石头伴随人类文明一起发展成长,先是石头成为生产工具,后来美丽的石头被人们称为玉,被加工成生活用品或观赏用品,开始有了艺术品的概念,乃至使玉成为财富、身份、特权的象征。所以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经历了重要的旧石器、新石器时代,所以中华文化上下五千年,而已知玉文化历史却有八千年。这其间担任过重要角色的就是出产于中原腹地河南的美石——独山玉,这其间出现过一块价值连城的美石——和氏璧。

独山玉与和田玉、岫玉、蓝田玉一直并称为中国的四大名玉,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稀有玉石品种。 独山玉是中国软玉中独具特色的佼佼者,产于河南南阳,因地名称南阳玉,因山名称独山玉,又因质地坚硬、色彩斑斓被誉为东方翠。当玉文化在中华大地开始兴盛时,独山玉就以其独有的魅力,在中国古代玉文化百花园中一枝独秀,声名卓著。 独山玉的故事最为著名的就是“和氏璧”的传说,据上海《解放日报》报道和中央电视4台《走遍中国》多次介绍,从历史渊源和现今留存的各方面情况推断,“完璧归赵”中的和氏璧,其玉种就是独山玉。

玉璧

据文献记载和传说,和氏璧正视为白,侧视为碧,卞和贡献的是带璞的玉石。但和氏璧到底有多大?是什么形状?卞和是玉工?是小官员还是山野村民?在前二次献玉受到残酷打击后,为什么要冒着生命危险继续献?是不是赵国当时有规定,得到好的玉必须上交?这些都没有具体依据也没详细资料,以此相关的证据链秦始皇墓至今也没有发掘,为和氏璧留下了太多的历史之谜。

古代称平园形中间有孔的玉器为璧,为什么会是“正视为白,侧视为碧”的石头,这就是独山玉独具魅力的俏色,各色相互浸染交错,本人收藏有较多较好的老坑独山玉,其中就有这样的美玉。依我推测,既然卞和能手拿着美石献给赵王,体积不会太大,玉石也应该是原石,甚至是还没有认真清理过,更没加工成品,如献宝确有其事,用现在的话说,当初卞和奉献的最有可能就是一块纯天然独山石(籽玉),结果马屁拍在马脚上,差点送了性命,是因为赵王和大臣有眼不识真美石,最后还是玉工慧眼识宝,得以使卞和贡献的石头成为脍炙人口、千古流传的名石。以当时的交通条件,卞和不可能到遥远的新疆去采集和田的玉石,只会是就地取材,和氏璧加工成玉玺和完璧归赵的故事也都是后来的事,从逻辑上说,以卞和能力可以得到和氏璧这样条件的石头最有可能就是独山玉。卞和生长于春秋时期,有关记载最早见于《孟子》,最详细的是《韩非子》。据镇平县曲剧团排演的《和氏璧》剧情,楚国时镇平确有卞和这个人物,相关的故事在民间至今流传。

独山玉较其它玉种的特点有:一是硬度高,通常要达到6~7级(普通玻璃的硬度为5.级左右);二是色彩丰富,一块小小的玉体上往往有多种颜色。玉硬则声音清脆,表面光亮;色俏则便于点缀,层次分明。因此许多人认为它是软玉中的硬玉(翡翠),是硬玉中的软玉,任何玉品中,只有独山玉同时兼具玻璃和蜡质两种光泽,中国玉学会会长杨伯达先生(原北京故宫博物院副院长)曾对独山玉作过这样的评价:"独翠、独厚、独秀、独步",赞誉独山玉为天下美玉。

现在,独山玉产量已很少,据说,独山玉老坑已封矿,现在人们看到的独山玉雕基本都是新矿,与老料不在一个档次。玉矿一般掘井几百米也碰不到玉石,在深达一千多米后才会见到玉石,可开采量有限,高档的更难觅。 独山玉颜色有黑、黛、褐、青、灰、白、透水白、黄、碧、绿、紫等多种,以带白、黛、褐、青、绿等色彩的居多。按颜色独山玉可划分为五类十多个品种,分别是白、黄、绿、紫和杂色五类;十多个品种是:白独山类可分为白、水白、乌白、芙蓉红,黄独山类可分为黄、土黄、褐黄,绿独山类可分为绿翠、翠、青,紫独山类可分为紫和亮橙,杂色独山类可分为墨、翠白 、菜花、五花、间彩和黑花等。独山玉根据颜色、质地、块度、裂绺和杂质等因素区分质量的档次和级别的高低,一般说,颜色纯、块度大、杂质少、质地细腻、光泽好的为上品。如果加工成品,工艺水平的好坏直接影响玉器的优劣档次。

撇开现代人为炒作的价格因素,可以说,独山玉雕在所有玉雕品中的俏色最丰富、最自然、最漂亮;独山玉料是所有软玉中的材质最坚硬、最璀璨、最实惠。常言道:美石即玉,何为美石?即所谓硬度、密度、油度兼具,赏心悦目,给人美感的天然之物。从物理角度说,独山玉是斜长石风化结果生成的高岭石,为多种矿物组成的。是大自然亿万年的鬼斧神工造就了其独一无二的品格,独山玉不愧为独特的美玉瑰宝。

独山玉的开发开采已有七千多年历史,据南阳师范大学博物馆介绍,在南阳市郊的黄山村新石器时代遗址,至今还有先民的玉器遗迹。距独山20公里的石佛寺镇是是玉石集散、加工地,石佛镇的贺营村,家家都有玉石的作坊,由此可见独山玉的前世今生。既然独山玉很硬,古代没有打磨、切割工具、工匠是如何加工玉器的呢?是用南阳赵河里的石英沙,从古琢玉到解放前一直沿用这种方法,用完全手工的方法。

或许人们疑问,独山玉市场上现今随处可见,和氏璧也是独山玉?为什么传说中会价值连城,成为春秋各国的争夺之宝呢?今人推测,除了当时玉石的稀有,加工需巨大的时间和体力,关键在于和氏璧是作为王权的象征。古代不是人人都可拥有玉器的,在等级森严的社会,玉器是王公贵族的奢侈品和特权标志,是财富和身份的体现。据复旦大学历史系钱文忠教授研究,春秋战国前华夏的国家既不统一,而且很多,仅中原地区就曾有过2000多个小国。所以我想,各国君主为达到霸权目的,和氏璧从一出现就随之被人为的神化或就是一个设局另有图谋,和氏璧也许演变成了争权夺利的道具。否则,用15座城池换一块玉璧,古今中外无论如何是天方夜谭。和氏璧成为传国玉玺有较多的传说,后来下落不明,更增添了神秘色彩。有的推测,和氏璧在秦始皇下葬时就被同其它宝物一起作为墓葬,甚至有人认为至今还在墓中,有待被发掘证明;有的说,玉玺传到了汉刘邦手中;有的说,是公元936年后唐石敬唐时期战乱中失踪的;有的说,到了清乾隆时代又被发现过,其实是假的。近年,对和氏璧,又有了许多的推测和争论,其中涉及的关键之一就是和氏璧有没有可能是独山玉,作为有过古代发达文明的中原,又是出产在中原的大玉种,又是演绎在中原的经典故事,应该说,独山玉中出过和氏璧,就像现在还较贫困的地方曾经出过帝皇将相一样,是不争的事实,没什么可诧异。曾听说,蓝田玉是因为《红楼梦》中被提及才被认可是四大名玉之一。总之,本为独山玉的和氏璧是千古绝唱,是千古之迷。既然独山玉曾与这么多历史故典和历史之迷相伴,想必也可以此提升收藏中的品位和知名度,为之把民俗历史文化发扬光大。

值得一提的是,独山玉产地的河南南阳镇平人,对改革开放后的上海玉器市场发展兴旺做过很多贡献。记得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本人涉足玉器市场时,上海经营玉器的店家只有城隍庙和友谊商店,以及东台路的商摊、会稽路(那时叫会计路)的小摊贩,可以说是寥寥无几。后来不久,南阳人来了,在我家弄堂对面的原南市区旧仓街等处弄堂小街地摊开始繁荣,到九十年代开始发展至今,全市的各个角落几乎都有他们的玉摊、玉店。一开始他们住地下室等艰苦的旅舍,到后来租房开店。他们大多有自己产、供、销一条龙的家庭作坊。起初他们的玉品中很多就是当地自产的纯正的独山玉,开始时玉质好做工差,后来是做工好玉质稍次,如有玉质做工都好的,价格就不菲了。在和他们交往交易中我既学到了知识也交了朋友还多了收藏。曾有人调侃:河南人是中国造假的高手,国际上都有名。但那时他们为人热情质朴,玉器既好又便宜。

上海市收藏协会会长吴少华先生前年说过,七十年代末好的和田玉籽料到目前价格已涨了4万多倍,那时论斤卖,现在论克买。可见,玉石产品或许是世界上升值最快的东西之一,而独山玉现在还在价值洼地,小姐的身份丫鬟的价位,获得独山玉,用句流行广告语比喻:是低档的消费高档的享受。

朋友,当你看过此文,对独山玉是否会有新的认识?对独山玉潜在的商机是否产生灵感?如有,也算我抛砖引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