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掌子面检查:约翰.施特劳斯 《维也纳森林的故事圆舞曲》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0 15:01:35
',1)">
“维也纳森林的故事”是奥地利作曲家约翰。施特劳斯的作品,作于1868年。圆舞曲。同年6月19日由作者亲自指挥,在维也纳首次演出。
乐曲带有浓郁的奥地利乡村民间音乐特点。奥地利民间舞蹈连德勒的音乐风格和民间乐器齐特琴的音响,组成了一首生动的标题性和风俗性音诗。作者在69岁生日宴会上曾说:“倘若说我有才能,我得感谢我心爱的城市——维也纳。我的一切力量都扎根在这块土地上,我所感觉到的旋律,充满在她的天空中。我只不过是用心倾听并记录下来罢了。”
乐曲采用维也纳舞曲形式,由序奏、五首小圆舞曲及结尾组成。序奏部规模较大,与作为引子的一般序奏不同,具有相对的独立性,成为整个乐曲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
序奏部分分为三个段落,总的速度较为缓慢。
第一段采用圆舞曲速度,C大调,3/4拍。乐曲一开始由单簧管在圆号吹奏的空五度的持续音衬托下,奏出富于民间风味的旋律(见例1),形成和平宁静的田园气氛。
随后,空泛的五度持续音演变成圆舞曲的伴奏音型,乐曲气氛蓦然一新,仿佛把人们带入一个欢乐的林中舞会。
序奏的第二段落速度转慢,移到G大调。在安详的气氛中,大提琴呈现出带有奥地利民间舞曲连德勒特点的旋律 。这一段落和第二小圆舞曲主题A即以这一旋律动机为核心组成。
这一主题动机的开头两小节是本曲的主要音调,温存柔和,带有较强的语言特点,仿佛在娓娓地述说着扣人心弦的维也纳森林的故事。接着,长笛奏出的装饰性华丽走句,使周围的环境变得更加幽静,使人仿佛听到了维也纳森林中的鸟声啁啾。
序奏第三段落为中庸速度。乐谱上注明这是奥地利民间舞曲连德勒的速度。调性和节拍不变。这一优美纯朴的民风格的旋律,由前面的主要音调发展而成。奥地利民间乐器齐特琴的独奏使乐曲的民族色彩更为浓郁(也常以竖琴或弦乐器伴奏、加弱音器的两把小提琴主奏的形式代替齐特琴)。接着乐曲忽然加快速度,由整个乐队的演奏突出圆舞曲节奏,在竖琴的伴奏下,自然地呈示第一小圆舞曲的主题A
这一主题中,松紧有致的倚音式旋律带有波浪般的回旋感,柔和而甜美,充满了大自然的生命气息。随后,乐曲呈示出第一小圆舞曲主题B 。那轻快而富有弹性的节奏,使乐曲充满了活跃欢快的气氛,令人联想到欢乐的舞蹈场面。
第一小圆舞曲每个乐句的连接,自然而熨贴,给人一种一气呵成的感觉。接着,乐曲进入第二小圆舞曲。这一圆舞曲的主题A 由序奏部的主要音调 发展而成,带有较明显的奥地利民间舞曲连德勒的特点。这一纯朴欢快的旋律在老约翰。施特劳斯的《燕子》中已出现过。
第二小圆舞曲主题B 由第一小圆舞曲主题A变奏而成,轻快而婉转。
接下来的第三、四、五小圆舞曲也都各具特色,每个小圆舞曲各段落主题互相形成鲜明的对比。其中第三小圆舞曲主题A 亲切纯朴,主题B 轻巧活泼;第四小圆舞曲主题A 柔润明丽,主题B 轻盈纤巧;第五小圆舞曲主题A 饱满有力。当主要由管乐中音区演奏的第五小圆舞曲主题B出现时,乐曲气氛达到了高潮。
结束部一开始运用第四小圆舞曲主题A开头的音调加以展开,然后概括地再现第一小圆舞曲以及第二小圆舞曲的后半段。结束前乐曲速度放慢,再现序奏部齐特琴演奏的主要曲调。最后,乐曲陡然急转,在快速、热烈的乐声中结束。
维也纳爱乐乐团拥有160多年的辉煌历史,是西方古典音乐发展的重要见证者,同时也是音乐历史的缔造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