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件转换base64:淮水悠悠 蒋氏泱泱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07:09:24

 淮水悠悠 蒋氏泱泱

                               ___期思镇铭记

                 

      淮水悠悠,长流不息,它在长江与黄河之间,也似大地母亲的乳汁,不断地哺育两岸生命。在商代乃至以前时期,淮河两岸居住着崇尚风鸟的淮夷部落,今淮滨县出土有属于龙山文化时期的鸟形黑陶。商、周之际,在淮河与其支流白露河之间地区,资源丰富,人丁兴旺。此地盛产蒋菰,因此得名蒋地。蒋菰者,水生植物,其茎名茭白,可作蔬菜,其实名菰米,可以煮食。周朝之初,成王幼,叔周公旦辅佐执政。成王四年(–1038,周公封其第三子伯龄于蒋地,是为蒋国。周公辅成王,兼备舜、汤、文王仁爱礼仪之道而施政。《孟子·离娄章句(下)》曰:周公兼三王,以施四事。其有不合者,仰而思之,夜以继日。周公对上仰思求索,对下期思寄望。求索,仰思礼制;寄望,期思安抚。成王二年(–1040),奄人、徐人、淮夷入于邶以叛。《世界大事表·周》(民国《辞源·附录》):四年(–1038),王师伐淮夷,遂入奄。此时周公封子伯龄于淮夷蒋国,就是期思(寄望),伯龄以蒋国安抚淮夷。伯龄侯任于蒋国,周公期思(寄望)于蒋国。期思即成为蒋国的别名。因此,东汉应劭著《风俗通》,释期思期思国。《山海经·海内东经》记:淮在期思北。这里期思也指的是侯国。《后汉书·郡国志》:期思(县),有蒋乡,故蒋国期思,地望名二而实一,上古生蒋菰之地。

             

    蒋国侯君伯龄,遵照周公的期思(寄望)之意,以周公兼三王而修定的王制礼仪文化,风化淮夷部落蒋地庶民,使蒋国成为安定之邦、礼仪之邦。蒋国自周初至春秋中期的四百年间,侯君与贤士数十,光耀在中华文化的长河里。

    西周之末,礼乐制度崩坏;春秋诸侯国相互兼并;春秋中期,楚国强盛,东进兼并大别山北诸侯国。蒋国,在大别山北之淮河南沿,地处楚、吴与宋、齐之间,为南北要冲,辐射四方,较为繁荣,都为大邑;楚灭蒋国。以其又名期思而建县,并以期思县统领大别山北黄、潘、蓼等诸侯国地。《左传·文公十年(–617)》:期思公复遂为右司马。期思公,即期思县公。司马,职掌楚国兵权。《淮南子·人间训》:孙叔敖决期思之水而灌雩娄之野,庄王(–613–590)知其贤为令尹也。雩娄,大别山北地,期思县辖到大别山北地。秦汉,实行郡县制,以郡领县,期思析置数县。东汉,期思与固始并存,两县县令在期思共建楚相孙叔敖庙,纪念治水功臣孙叔敖。由此可鉴,此时期思仍为大别山北淮河南岸显要之县。三国及晋,天下动乱,淮河沿岸不安,晋木尤甚,南北朝淮河成为南北的分界线,期思临淮,朝夕不保,时常往南侨置。隋朝恢复期思县。唐代,固始县斥大,期思并入固始,为其一乡。新中国成立后,建淮滨县,期思归入淮滨,为其一镇。

    从春秋中期楚灭蒋至今2600多年,期思历经沧桑,由县易镇,而其名永在;周公第三子伯龄之裔孙以蒋为氏,散处九州郡县,继承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历来,蒋氏泱泱济济,英才辈出,代有贤能。宋代《百家姓》以显,蒋氏序列第十三位,如今新编《百家姓》之中,蒋氏序列第四十三位。然源出黄帝姬姓周公后裔之蒋氏,诚显中华姓氏传统文化之根本特色,时间过的再长再远,总是在连结着蒋国期思祖根;蒋国期思,是爱国、安宁的观念文化,时间有多长,这种文化的脉络就有多长。如今,蒋国、期思的有形文化都藏在期思镇地下,还有包含在期思这个名字里。期思镇需要建设有形的蒋氏文化,期思镇希望蒋氏今贤在期思建设有形的蒋氏文化,形象地留住中华蒋氏的文化之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