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查看java类库:狂草书连断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23:09:35
· 徐守文
连与断是狂草书创作中时时刻刻运用的抒情手段。什么是它们的标准呢?一般说来,连得有趣,断得有味,书者过瘾,读者激动,行家叹服。这样的连与断就可以称得上不同凡响了。书法,书法家2 O! K& n* P' \1 i0 x. O
连得有趣,断得有味,首先要吃透文字内容。一看它在多大程度上跟自己的思想感情产生了共鸣,产生了多深的共鸣,多久的共鸣?二看它还能与多少人产生共鸣,这共鸣的时间能有多久?为什么要有这样的准备过程呢?这是因为狂草书作品是作者思想感情、文化艺术修养、人生境界和书艺功夫的综合体现。所以,文字内容与书家的亲和度越高,对成功一幅书作的影响也就越大,这是其一。其二,以汉字为载体的狂草书作品,尽管是以欣赏、装饰为主,但它的文字内容所表现的思想感情对作者、读者的影响,是不可小视的沟通基础和绝对条件。吃透文字内容还包括摸出感情线,找出抒情重点(书作的视觉焦点),连的区位、断的地方。虽然不能笔笔算到,但也要做到心中有数,至少引境、入境、化境、出境的四大区位应当成竹在胸。属引,连断则不必太多、太强,参差而行,随意铺排;属入,连断则渐入佳境,把作品的“主旋律”(作者心中的情思)“唱”出来;属化,则连连、断断,以连为主。连,神采飞扬;断,尽情挥洒。张扬个性,融化自我;属出,则连断逐渐放慢、放缓,墨色随之浓淡随势而定,给自己的情思找一个新的出口,给读者的情感留个新的回味之境。这是其三。8 A, x3 {+ Z0 o/ A+ Q0 @9 p6 e
由此可以看出,处于引、入、化、出的情感曲线中的连是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其决定着、制约着断的多寡和运用。连多,短则少;连少,断则多。它们的变数控制在作者思想感情这个总开关之下,控制在作者的思想感情与这幅作品文字内容的亲和程度。
连得有趣,断的有味,具体表现在每一个字,每一组线条之中,即书家的语言之中。每一个字如何连、如何断,是有一定的传统规矩和时代变数的。同时,每一位狂草书家也有自己独特的习惯和变法。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要计算在内,那就是由于一个字所处的感情区位不同、谋篇位置不同,它的连断变化也随之不同。这就必然和传统、时代、自我发生矛盾,其连断必然要出现变化。但这些因素都不得影响个体美服从、服务整体美,服从感情区位美,服从谋篇艺术美的总体要求。于是,一个字、一组线条的连与断是否恰到好处、妙处,就看作者的创新能力如何了。重复别人、重复自己都是没有出路的。因为熟并不一定生巧,相反会生出似曾相识的雷同来。所以,连得有趣,断的有味,在一个字、在一组线条的表现上,创新(即写出书家自己独到的感情色彩来)是第一要义。
连得有趣,断得有味,更多的、更直接的,更有效的是从一行、行与行之间、一个墨单位(即啖一次墨后所写出的字到下一次啖墨间的空间和时间距离)与另一个墨单位之间表现出来。如何达到这既是视觉效果要求,又是意境效果标准呢?除了结字造形在连断上有创新而外,在一个墨单位、一行的连断上主要是根据它们所处的感情区位、意境区位的不同而不同。比如:引境之连断还属于蓄势、,书法家5 e7 K# L3 E" |6 d
造势待发阶段。它的连断都是为了引起读者欣赏的兴趣为主,当然不可以有悖于整体的冲击效果,即鲁迅先生所说的“感目”。其连断表现不多不少,兼备而行。入境之连断则表现一两个字、一个墨单位中的几个字、字字相连。断则表现为是连的铺垫,是连的过渡,是连的继续。化境之连断,则表现为疾风骤雨、淋漓酣畅,“笔下唯见激电流,字成只畏盘龙走”、“驰毫骤墨列奔驷,满座失声看不及”。此时的连与断,从表面上看是可以分开的,但从行气上、从情感线上是无法分开的。连中有断,断中含连,实难用感官上的连与断来作感情上的表述。二者互为表里,昭彰依依。其断处,充其量也就是给书家留一个喘气的当儿,留一次啖墨的时空而已。出境之连断,当是雨过天晴的明丽与开阔,取余音之袅袅、绕梁三日之含蓄是也。将美境勾出或拓开,把情思让读者带走,让作者的思想感情、艺术风格的魅力在读作者心中继续更高一级的连与断。 书法,书法家6 [+ N* p2 r  J
连得有趣,断得有味,还表现在狂草书家整个的创作生涯中。即这一副作品与下一副作品的连与断。连的是作者的思想感情、文化艺术修养和人生境界的脉络,断的是副副作品各不相同,各具神采,就像一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一样。这个连之趣、断之味,才是真的达到了,整体上达到了大趣、大味,也就是真正狂草书家之艺术趣味。反观之,若没有这后者,前面的情味、韵味也不可能是上乘的,其感人的程度也就会大打折扣了,甚至成了印刷匠,千篇一律。
故曰:狂草书连断的趣味是一个无止境的创新过程。因此,才有了连的趣,断的味。
2005-6-26书法,书法家8 [0 O+ `+ B8 @! [9 C9 D7 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