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eclipse添加jar包:人都是不知不觉中“变态”的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5 15:37:16

人都是不知不觉中“变态”的http://user.qzone.qq.com/120308730/blog/1328000249

丁启阵

 

    一天,伊人突然问我一句:“王蒙是干什么的?”没头没脑的,问得我一头雾水。当时我只好据实相告:“我知道的王蒙至少有三个:一个是元朝的画家,一个是当代的作家,一个是当今速滑女运动员。”

原来,她刚刚在一本杂志上看了一篇署名王蒙的文章,其中有“我喜欢自己去邮局和银行办事”,“我愿意排排队”,“”,“我每年都要找机会坐两次公共汽车”等句子。对此,伊人很不以为然,嘟囔了一句:“他以为他是谁呀!”

我这才明白,她所说的,乃是我国当代著名作家王蒙。那些话出自王蒙先生一篇题为《一辈子的活法》的文章。我于是立即严肃地批评了伊人:“连著名作家王蒙都不知道,你太孤陋寡闻了!这是不爱读书的必然结果。”然后,我告诉她,“这位王蒙先生可不是普通的作家,他是做过部长的作家,是当代作家里官做得最大的。他文章里那样写,说明他不愿意总是摆官架子,不愿意永远脱离民众高高在上,说明他很有生活情趣,说明他亲民。”

接着,我简单地向伊人介绍了王蒙先生的主要文学成就。我特别强调,王蒙先生年轻时代写的长篇小说《青春万岁》,短篇小说《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后改名为《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中年时期写的短篇小说《春之声》和《坚硬的稀粥》,都是贴近现实的好作品。虽然他晚年以政协委员身份发表的一些言论和提交的若干提议,有老糊涂了的嫌疑,引起一些人的不满。但必须承认,王蒙先生曾经是一个公认的思维敏捷、思想敏锐的作家,作品中对于现实的认识和把握,跟他同时代作家相比,要算是比较靠谱的。

对于80后生人、非文史专业出身的伊人,我的这一套说辞,效果不是很明显。“嗯”“哦”之间,表情仍然介于不屑与迷茫之间。

这使我想起了教书时经常遇到的情况:给外国学生尤其是来自西方国家的学生讲解我国的报刊文章,学生会无法理解我们一些著名官员的思维和说话方式。有时候,他们会明知故问:“他是谁?”我知道,他们接下来的一句就是“他以为自己是上帝吗?”须知,这些著名官员,在我们看来,都是政府中比较“开明”的领导干部。

细想起来,不得不承认,伊人和外国学生的眼光是犀利的,他们的标准更加合乎人性,更接近我心中理想中和谐社会的样子,人人生而平等。有了一点官职,便以为自己高人一等,金贵无比,做点事、讲句话,动辄用“亲自”“重要”之类的字眼加以修饰,去趟银行、逛个菜市场、坐两次公交车,都值得煞有介事、浓墨重彩地写进文章,写成文章。他们全然不顾《国际歌》里早就昭告全世界无产阶级的格言:“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要创造人类的幸福,全靠我们自己!”

80后和外国学生眼里显得有些变态的思维、说话方式,我不但习焉不察,而且有时还情不自禁地为其辩解。这说明,我本人也有“变态”的潜在可能。因此,在2012岁首,特作此短文以自警,同时也希望朋友们监督!

                                                    2012-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