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环球188天悦会:2012年四旬期文告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17:51:33

亲爱的兄弟姐妹们,

  四旬期再一次给我们机会去反省我们基督信仰生活的真正核心:爱德。这是一个良机——藉著天主圣言和圣事去更新我们个人及团体信仰的旅途。这旅途是在预尝复活节的喜乐中,以祈祷和分享,静默和斋戒为标记。

  今年,我想在希伯来人书中一短句的启迪之下作一些思考:「我们要彼此关怀,激发爱德,勉励行善。」这是一段章节中的一句话,作者在这段章节里劝勉我们要信靠耶稣基督这位大司祭——他为我们赢取了宽恕,并为我们开启了一条通往天主的大道。接纳基督而产生的果实,就是在三种超性德行中进展的生命:意思说,「怀著真诚的心并以完备的信德」去接近天主,(十22),坚持「所明认的望德」(十23)并且永远专注於与我们的兄弟姐妹们,一起过一个「爱德与善行」(十24)的生活。作者陈述说,要持续这种被福音塑造的生活,重点是,要参与礼仪和团体的祈祷、专注於在末日(eschatological)与天主圆满共融这一目标(十25)。我想在此思考第24节这一经句——它提供一个简明又重要,而且常是适时的教导,有助於基督信仰生活的三个层面:关怀别人、互助互惠、克己成圣。

1、「我们要彼此关怀」:对我们的兄弟姐妹负起责任。

  第一个层面是一个呼吁,要「注意关怀」:在此所用的希腊文是「katanoein」,意思是细心观察、全神贯注、留意察觉。我们想到了福音中的这句话,即当耶稣邀请门徒去「思考」那些不干活的飞鸟,它们却能受到天主的眷顾和上智的安排(参阅路十二:24);而在看到我们兄弟眼中的木屑之前,我们要先「察看」在自己眼中的大梁(参阅路六:41)。在希伯来人书信的另一章里,我们读到勉励的字句「要仔细想想耶稣」(三:1),他是我们信仰的钦使和大司祭。因此,这引介以上劝谕的动词,告诉我们在注视别人之前,先要定睛看耶稣,而且要彼此关怀,对我们的兄弟姐妹的命运不能袖手旁观和视若无睹。然而,我们的态度经常正好是相反的:漠不关心,出自於自私的毫不关心,并戴上所谓尊重「个人隐私」的一个假面具。今天同样地,上主响亮的声音向我们所有的人呼唤,我们「要彼此关怀」。今天,天主甚至要求我们要做我们兄弟姐妹的「看守人」(创四:9),要我们建立的关系,是基於彼此为对方设想、关心别人的福利——别人整个的福利上。相亲相爱这一重大诫命要求我们承认,我们对其他跟我们同样是天主的受造物和子女的人,应负起的责任:在人类中,而且在许多情形之下,也是在信仰中的一位兄弟姐妹;这应该帮助我们承认别人真的是另一个「我」(「alter ego)」,同样蒙受上主无限的爱。我们若养成这待人之道,兄弟之情、精诚团结、正义、慈悲和怜悯就会自然地从我们心中流露出来。天主的仆人——教宗保禄六世曾说过,今天的世界首先就是因为缺乏兄弟情谊而受苦:「人类社会患著严重的病症,其病因不单在乎资源缺乏或有人垄断,却特别在乎人与人及民族之间缺乏友爱。」(《民族发展》通谕66)。

关怀他人,这包括为他或她渴望——从任何角度看来——凡事对他们都是有益的:在物质肉体、伦理道德和心灵精神上。现代的文化似乎已失去了对善与恶的意识,而我们真的有必要重新肯定有慈善存在并获胜这事,因为天主是「慈善的并好施仁惠的」(咏一一九:68)。慈善是激发人去给予,维护和推展生命、兄弟友谊和共融的任何一切。因此,对别人负责任,就是渴望,并为别人的益处行善,同时希望,别人也可向慈善的原则开放自己和接受慈善的要求。关怀他人就是意识到他们的需要。圣经警惕我们,要避免心硬这危险,是一种「心灵的麻痹」,使我们对他人的痛苦麻木不仁。圣史路加在耶稣的两个比喻中叙述了两个例子。在善良的撒玛黎雅人的比喻里,一司祭和肋未人「从旁边经过」,却对当前被强盗打得半死的人,冷漠以待(参阅路十:30-32)。

  在那富人与拉匝禄的比喻里,那富人轻忽了在他家门口正要饿死的那位穷困的拉匝禄(参阅路十六:19)。两个比喻都显示与「注意关怀」——与以仁爱和怜悯看待别人相反的例子。到底是什麽东西阻碍了我们对我们的兄弟姐妹应给的慈悲与仁爱的眼神呢?通常这都是因拥有物质上的富裕和一种自足的意识,但也可能是这倾向——把我们对自己的利益和问题放在其他一切之上。我们绝不能不向那些受苦的人「显示慈悲」。我们的心也绝不该埋没在我们自身的事情和问题里,以致无法倾听穷人的呼喊。心谦和个人痛苦的经验,都可以在我们内唤醒一种怜悯与将心比心的意识。「义人关注穷人的案情,但恶人却毫不知情」(箴二十九:7)。因此,我们了解那些「哀恸」的人的真福(玛五:5),他们有能力超越自我,并感受到别人的痛苦所需要的怜悯。向别人伸出援手和向他们的需要敞开自己的心门,因而成为得救和蒙祝福的一个机会。「彼此关怀」也意味著要关怀别人灵性上的裨益。

我想在此提及基督徒信仰生活的另一层面,我相信它几乎是被忘记了:为永恒救恩的缘故而作的友谊规劝(「correctio fraterna」)。一般而言,我们今天对仁爱工作的概念和关心别人肉体和物质方面的福利都十分敏锐,但对我们的兄弟姐妹的灵性上的责任,却几乎完全沉默无言。这可并不是在早期教会内和那些真正信仰成熟教会团体内的现象,他们那时不仅关心兄弟姐妹在肉体上的健康,而且也关照他们心灵的健康和他们人生的终极目标。圣经告诉我们:「你责斥明智的人,他必会爱你。你若指教明智的人,他就会更明智;你若教训正义的人,他必会更有见识」(箴九:8-9)。基督亲自命令我们要告诫犯罪的兄弟(参阅玛十八:15)。这用表达兄弟友谊规劝的动词(希腊文「elenchein」),同样也用来表达基督徒先知性的使命——因反对一个耽迷於邪恶的世代(参阅弗五:11)而说话。教会传统也将「规戒罪人」包含在灵修的慈悲善功里。恢复这基督信仰爱德的层面,这是重要的事情。我们面对邪恶一定不能保持沉默。在此刻,我想到那些基督徒,他们会因情面或纯粹为个人的方便,宁可随波逐流都不去警惕自己的兄弟姐妹们,去对抗那些违反真理的思想和行为,并且不要追随违反行善的道路。基督信徒告诫的本质,绝不是以审判或责备的心态为动机;它常是被仁爱和慈悲推动,并且是出自真正关怀别人益处的爱心。正如保禄宗徒所说的:「如果我们看到一个人陷於某种过犯,而你们既是属神的人,就应该以柔和的心神矫正他;但你们要小心,免得你们也陷入诱惑」(迦六:1)。在一个充满个人主义的世界里,我们有必要重新发现友谊规劝(「correctiofraterna」)的重要性,为的是要一起迈向圣德。圣经告诉我们,既使「义人也跌倒七次」(箴二十四:16),而我们所有的人都是软弱和不足的(参阅若壹一:8)。帮助他人,并让他人帮助我们在真理中面对自己,改善我们的生活和在上主的道路上更挺胸前进,这是一重大的服务。因此,我们随时都需要一道赋有爱心和纠正、了解和认同、明辨和宽恕的目光(参阅路二十二:61),如同天主对我们每一个人所做的和继续做的一样。

2、「彼此关怀」:是一份互助互惠性的礼物。

作为他人的「看守人」与另一种心态相反,就是将生命完全限於它现世的幅度,而不从末日的角度来展望它,以及在个人自由的名义下,接受任何伦理道德的抉择。一个像我们今天的社会,在面对肉体的痛苦,以及在生命中的一些灵性和道德要求时,会视若无睹。在基督徒团体中却不能这样!保禄宗徒激励我们去追求「获致平安的道路,以及彼此互相建立的方法」(罗十四:19),同时「我们每人都该求近人的喜悦,使他受益,得以建立」(罗十五:2),而不谋求私利,「只求大众的利益,为使他们得救」(格前十:33)。这在谦逊和爱德的精神中所作的相互友谊规劝和勉励,必须是基督信仰团体生活的一部分。

  上主的门徒们,藉著感恩祭与基督结合为一,在共融中生活——使他们彼此相连而成为唯一奥体的肢体。意思是说,别人是我的一部分,而他或她的生命,他或她的得救,都关系到你我自己的生命与得救。我们在此碰触到共融的意义其中一个十分深厚的层次:我们的存在,无论好坏,都与别人息息相关;我们的罪行和我们善功,二者都有一种社会的幅度。这种互助互惠性的关系就在教会——基督奥体内,呈现出来:教会团体持续不断作补赎,并为她的子女祈求罪过的赦免,但同时也一直欢欣喜悦,庆祝那些在教会团体里产生的德行与爱德的善表。圣保禄说:「各个肢体彼此互相关照」(格前十二:25),因为我们众人形成一个身体。我们对兄弟姐妹们的爱德——像透过施舍这具体行动所表达的,连同祈祷和斋戒、四旬期典型的记号,就是以这彼此间的互属为根柢。每一个基督信徒都能藉由对最贫苦穷人的具体关怀,去表达他们是唯一奥体——教会成员的一分子。在互助互惠中彼此关怀,也是表示认同上主在他人身上所做的一切美善,并且感谢全能的天主在他的子女身上不断地广施仁慈。基督信徒在他人身上察觉到圣神的行动,他们不能不表示欢欣,并将光荣归於天父(参阅五:16)。

在一个对基督信徒作见证有所要求的世界里——爱德和忠於上主崭新的见证,愿我们大家都感觉到这急迫性的需要,我们要彼此争先实践爱德、服务及行善(参阅希六:10)。在我以一个祝福——愿你们有一个圣洁和果实丰硕的四旬期,将你们托付於卒世童贞圣母玛利亚的代祷,并衷心颁授我宗座的降福。

教宗本笃十六世自梵蒂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