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lder heart攻略:用分子技术对抗遗忘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6 04:27:05

香港科技大学叶玉如团队

用分子技术对抗遗忘

本报记者 尹世昌

《 人民日报 》( 2012年02月16日   16 版)

  记忆慢慢消退乃至丧失,甚至无法辨认最亲近的人——这就是阿兹海默症,又称老年痴呆症。病因未明,无有效的治疗方法,全球有2400万患者,其中约600万在中国。

  香港科技大学叶玉如院士团队2011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获奖项目,像黑暗中的一道微弱晨曦,让阿兹海默症的治疗前景有望变得明朗。

  看到获奖项目名称——《受体酪氨酸激酶介导的信号通路在突触发育和可塑性中的作用》,普通人很难明白,这与阿兹海默症有何关系。在科大的一间办公室内,叶教授用简单的言语阐释了这项深奥的研究。

  记忆,就是通过脑细胞间的沟通,把信息运送到大脑中的“仓库”储存起来的过程。“这个项目研究的,是脑细胞间的沟通机制。”叶教授介绍,遗忘尤其是短期记忆能力的丧失,长期记忆受影响较小,这是阿兹海默症初期最显著的症状。

  她解释,因为很久远的事,已经进入大脑的长期记忆库,并通过不断的回忆,脑细胞之间常常沟通,连接越来越强,因而不容易忘记。如果脑神经细胞沟通出现问题,不能把信息传到下一个细胞,新的资料就无法存入,所以新近发生的事,反倒容易遗忘。所以,脑神经细胞间的沟通,对大脑正常功能极为重要,阿兹海默症、帕金森氏症等脑退化疾病都与脑细胞间的沟通障碍有关。

  叶教授的研究发现,有多个蛋白参与脑神经细胞间的信息传导机制。有的蛋白的活性出现异常,会导致信号传导产生问题,“这可能是脑退化疾病的原因。”

  脑神经细胞间,通过突触连接,突触数目越高,神经细胞的信号传递能力越强。叶教授发现,某些情况下,突触的数目会降低,影响信号传导,进而引发疾病。有一些蛋白可以调控突触的数目。

  另一方面,在神经细胞表面,有被称为“神经递质”的特殊分子,信号传导到下一个脑细胞,必须通过递质。如果说突触是“桥梁”,递质则是“信使”。叶教授的研究也发现了一些新的机制,可以调控递质。

  曾有两位亲戚分别受到阿兹海默症和帕金森氏症的侵扰,叶玉如破解脑退化疾病的愿望非常强烈。通过基础研究找到调控脑细胞之间信号传导的分子机制后,她的最终目标,是要找到治疗脑退化疾病的方法。

  研究发现,有的蛋白会对信息传导有利,有的蛋白则会阻滞信息传导。叶教授的团队已经找到一些小分子药物,根据各种蛋白对脑细胞信号传递作用的利弊,“激活”有利的蛋白,“抑制”不利的蛋白。

  “蛋白是构成脑神经细胞的生物大分子。一般情况下,大分子因为脑血屏障的关系,根本无法进入大脑、脑细胞。所以我们要找一些能通过屏障的小分子来影响它,小分子才有望能打向靶点。”这些小分子药物,通过口服或注射等方法进入大脑,影响特定的蛋白,进而改善神经细胞的信号传递功能。

  “我们已经找到一些起作用的药物,但目前还在实验阶段。到临床的研发还有一定距离。”叶玉如说。

  虽然要面对枯燥的数据、繁重的实验,但科研工作中并不缺少乐趣。比如,药物研究中,常常出现“歪打正着”。此前,叶教授的团队从“此物最相思”的相思豆中提取一种化合物,希望能治疗老年痴呆症,但现在的实验发现,这种化合物对抑郁症很有疗效。

  现代科技成就往往是很多人相互配合的结果,叶玉如的获奖项目就是有十几个人组成的多个项目组努力数年完成的。“我们的团队中有教授,有博士生,也有本科生,项目持续时间非常久,参与人非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