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补图书步骤图简笔画:掷弹筒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15:22:36
日军的掷弹筒从本质上来说是一门迫击炮,它的主要特点是射角大,弹道弯曲,射程不远。它的杀伤效果好,操作方便,单兵携带且可以隐蔽在障碍物后发射,它的隐蔽性很强。
  
  日军最先装备的大正十年掷弹筒口径50毫米,重量很轻只有2.6公斤,射程为175米。由于它的射程太短(不到200米),这让士兵无法在较为安全的距离使用它,另外它的精度也不佳,这使得它很快就被后来八九式掷弹筒所取代。八九式掷弹筒是大正十年的改进型,口径也是50毫米,全炮长413毫米,炮筒身长260毫米,全炮重2.7公斤,炮筒重1.6公斤,炮筒脚长170毫米,炮筒板重1.1公斤,脚板高60毫米,脚板宽67毫米,最大射程700米,有效射程500米。八九式也是日军二战中主要装备的掷弹筒。
  
  对于1929年的日军来说,他们的基层小队虽然每个小队配有二挺射击精度很高歪把子轻机枪,但是该枪实战射速很低,无法形成有效的压制火力。掷弹筒作为一种可以有效增强步兵火力的武器,很快被加入现役,在日本军队使用长达二十多年。而在中国战场甚至一直使用到朝鲜战争,整整使用了三分之一个世纪。与掷弹筒相配的炮弹 是九一式手榴弹,采用圆柱形铸铁弹体,外有纵横刻槽,将弹体分成50块(就是我们俗称甜瓜手雷),装有TNT炸药6.5克,理论杀伤半径为8米。在太平洋战场好像只有这款武器让美军大吃苦头,它和机枪配合作战,而美军对于这种武器没有好的办法对付,美军缺乏近距离的类似武器!
  
  
  日军侵华后,由于见识到掷弹筒的作用国军和八路都曾使用过并且仿制,先看国军早在1934年的就开始仿制日本的大正十年式掷弹筒,但是由于其性能一般,并没有大量装备部队,到了全面抗战开始以后1938年仿制了出一款新式掷弹筒,它是大正十年式为基础改进品,命名为民国二十七年式。但是这款掷弹筒的射程也只有250米,虽然比大正十年式要远100米,但是远不及八九式的600米射程。整个抗战期间,国军的军工企业生产了4万多具掷弹筒,还有多达150万枚的榴弹(平均每门三十多枚榴弹)。虽然该掷弹筒技术比较落后,但是仍然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国军在火炮上面的严重不足,深受国军基层士兵的喜爱。
  
  
  在看我军,八路军在作战中吃尽了掷弹筒苦头,本来由于八路弹药缺乏,基本不到150米不开枪(参见神头岭伏击战),日军往往难以反映,但是日军在后期调整了战术,大量使用掷弹筒以克制八路军的密集冲锋,百团大战期间没有重武器只有几挺重机枪和几个掷弹筒的冈崎大队,居然凭借关家垴的优势地形居然挡住了129师长达三天的强攻,并且造成八路军的严重损失,其中25团、38团负伤的有1570人,牺牲500多人,其他参战的还有第772团、第769团等都有相当的伤亡,伤亡总数超过3000人。
  
  1941年4月仿制出第一款自己的掷弹筒,一共有40门,八路军方面称为五零小炮。在五零小炮的研制期间,八路军的军工人员克服了许多旁人看来无法逾越的技术障碍,让各方都大为震惊。吃到苦头的日军甚至惊呼,八路军在太行山上兴建了现代化兵工厂,拥有先进设备与外国专家。
  
  艰苦程度就不说了从原料到加工绝对比国军的艰苦的多,[设计人员经过研究,决定效仿国军的民国二十七年式,放弃线膛结构,采用滑膛结构。但是又借鉴国军掷弹筒射程近的缺点,将五零小炮的发射筒长度由日制的280毫米增加到400毫米,筒壁也相应加厚,保持了500米的射程。后来八路军又对五零小炮进行了多种改进,生产出精度更高的按式发火掷弹筒,60毫米口径掷弹筒,甚至还有可以用来平射打碉堡的掷弹筒,总之成为了自己的一个系列产品。]国民党相对八路的军工体系强大多了,可是就一个掷弹筒,看看射程就知道了,我就纳闷国民党在抗战前后到底做了啥事?八路的军工厂在抗战期间甚至使用土法加工出了平射炮/黄色炸药/延迟十秒爆炸炮弹/中国第一款自动步枪,国军呢??连个掷弹筒的改造都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