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stainable的近义词:流氓交易员的手笔越来越大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7 21:48:43

瑞银在周四发布声明称,投行部门一交易员违规操作造成大约20亿美元的损失。可能导致第3季度业绩亏损。

在西方金融市场,金融机构交易人员在未经授权情况下代表机构进行的交易,往往被称为“流氓交易”。

而近年来,“流氓交易员”事件频频出现,已经给多家金融巨头带来巨大损失。

瑞银遭遇流氓交易员 巨亏20亿美元

2011年09月16日00:15中国证券报我要评论(129) 字号:T|T

本报记者 杨博

瑞士最大的银行瑞银集团(UBS)于9月15日欧股开盘交易前发表简短声明,称受旗下投行部门一名交易员进行的未授权交易影响,该集团有可能出现约20亿美元的损失。

瑞银表示“事件仍在调查中”,“此事可能导致集团今年第三季度业绩出现亏损,但客户头寸没有受到影响”。

受此影响,瑞银在位于苏黎世的瑞士证券交易所挂牌交易的股票价格当天开盘后遭遇重挫。截至北京时间15日19时15分,瑞银在瑞士证券交易所交易的以瑞郎计价的股票价格下跌8.14%至10.04瑞郎。据中国证券报记者估算,瑞银在瑞士证券交易所交易的股票市值较前一交易日缩水34亿瑞郎。

在西方金融市场金融机构交易人员在未经授权情况下代表机构进行的交易,往往被称为“流氓交易”。近年来,“流氓交易员”事件频频出现,并给部分金融机构带来巨大损失。

风险管理再受质疑

除上述简短声明外,瑞银方面未就该事件给出更多信息。不过当地时间15日凌晨,伦敦警方宣布以“滥用职权进行诈骗”的罪名逮捕了一名31岁的男子,瑞银新闻发言人透露称,此次逮捕与该行刚刚宣布的违规交易案有关。

目前该嫌疑人仍被伦敦警方拘留。据瑞士当地报纸报道,导致瑞银巨额亏损的交易员正是一名“常驻伦敦的股票交易员”。但瑞银新闻发言人拒绝就此透露更多信息。此外华尔街日报和英国金融时报报道称,该名男子名为Kweku Adoboli,在瑞银旗下交易所交易基金(ETF)业务部门工作。

另据彭博社披露的瑞银董事会发给员工的内部邮件,瑞银管理层已表示会“尽快将事件调查得水落石出”,“尽管这一消息令人沮丧,但不会改变公司的基本面”。

“出现这样的事令人震惊。”瑞士苏黎世银行交易分析师森德表示,瑞银的风险管理显然存在问题,“即便损失额没那么高,客户对瑞银的信心也会受到打击”。

另有分析人士认为,此事给瑞银带来的财务损失或许“可控”,但该集团和集团管理层将面临声誉损失。

此前,由于投行部门持有的不良资产在金融危机期间遭受重大损失,瑞银在2008年被迫寻求政府救助。就在不久前,瑞银还曾遭遇美国监管方提出的避税指控。有媒体指出,由于客户信心下降,大笔资金正从瑞银私人银行部门流出。

瑞银内部调整或加速

事实上,在此事件出现前瑞银已经面临盈利下滑的局面,其中投行部门更成为“重灾区”。在截至2009年的前三年内,瑞银投行部门总计出现571亿瑞郎(约合650亿美元)的累积税前损失。直到2010年第三季度该部门才实现盈利。

受美欧债务问题影响,今年上半年全球市场交易量低迷,投行收入大幅缩水。统计显示,今年上半年瑞银投行部门税前利润总计12.1亿瑞郎,其中第二季度仅为3.76亿瑞郎,上半年瑞银集团整体利润为28.2亿瑞郎。

在今年7月发布的二季报中,瑞银表示:“经济不确定性没有缓和的迹象,预计2011年第三季度市场环境不会出现实质性改善。英国监管机构对银行业负债征税的措施将于2011年第二季度末启动,预计这将影响投行部门的表现,导致该部门在2011年底前的税前利润下降1亿瑞郎。”

圣埃斯皮图投资银行驻伦敦分析师利姆认为,新的流氓交易员事件“明显无益于瑞银的风险管理情绪和信心”,特别是在该行刚刚从2008-2009年的困境中走出。利姆预计第三季度瑞银的利润可能降至11亿瑞郎。

今年8月,瑞银更新了其成本削减计划,宣布裁员3500人,以在2013年底前实现每年削减20亿瑞郎成本的目标。曼氏全球驻伦敦分析师摩恩表示,瑞银投资表现不佳,机构庞大且发展不可持续,流氓交易员事件可能成为引爆瑞银发展策略调整的“重要转折点”。 

瑞银魔鬼交易员驻伦敦 警方已逮捕一嫌犯

2011年09月15日18:37和讯网我要评论(2) 字号:T|T

北京时间9月15日晚间消息,伦敦警察局宣布,当地时间今日凌晨3点半(北京时间上午10点半),警方逮捕了一名31岁的男子,他涉嫌“滥用职权进行诈骗”。瑞士《新苏黎世报》的报道称,导致瑞银巨额亏损的股市交易员常驻伦敦工作。

瑞银的一位发言人指出,伦敦警方的本次逮捕行动与稍早时瑞银公布的交易员未经授权交易导致20亿美元亏损事件有关。目前这名31岁疑犯仍被警方拘留。瑞银发言人拒绝透露关于此事的进一步信息。

法兴银行“魔鬼交易员”被判5年监禁49亿赔偿

2010年10月05日23:01中国新闻网我要评论(2) 字号:T|T

  中新社巴黎10月5日电 (记者 卫中)曾于2008年轰动全球的法国兴业银行前交易员热罗姆·凯维埃尔交易欺诈案时隔两年后在巴黎宣判。尽管这位被称为“魔鬼交易员”的高智商诈骗犯罪嫌疑人用尽手段为自己开罪,仍被法庭判处5年监禁和史上罕见的49亿欧元天文数字的赔偿。

  巴黎轻罪法庭5日对这起巨额交易欺诈案进行了宣判。作为案件的主角,法国兴业银行前期货交易员热罗姆·凯维埃尔被判犯有“违反信托责任、造假和使用欺诈数据”等罪名,并被判处5年监禁(其中三年不可缓刑)。

  除监禁之外,法庭还判处凯维埃尔向原告兴业银行赔偿49亿欧元。凯维埃尔曾在6月开庭时介绍自己现在的工作为“信息技术顾问”,月薪2300欧元。法国媒体因此计算,如果用凯维埃尔现有工资支付赔偿金额,将需要超过170000年的时间。

  33岁的凯维埃尔被指涉嫌于2006至07年间,挪用银行巨额资金狂炒欧洲期指,造成兴业银行高达49亿欧元的损失。该银行于2008年1月公布损失,其后被迫集资和重组管理层。该案也因此成为法国历史上额度最大的交易欺诈案,也是世界银行业因员工违规操作而蒙受的单笔最大数额损失。

  在经过三个多月审理后,法庭认为被告凯维埃尔“越过职权范围,在银行不知情的情况下进行大规模投机活动”。法庭还认为,“被告方提供的材料不足以证明兴业银行在被告进行投机活动时是知情的”。

  为赢得官司,原被告双方都雇用了法国权威的大律师作为辩护人。凯维埃尔更是聘请了曾为法国前总理德维尔潘辩护的大律师奥利维耶·梅茨纳做自己的辩护律师。

  梅茨纳律师在审判过程中曾试图举证说明兴业银行在凯维埃尔一系列行动中不但知情,并且鼓励这样的大规模投机。凯维埃尔也多次辩称自己是高层的代罪羔羊。判决结果公布后,梅茨纳认为这一结果是“完全不理智和不真实的”。

  凯维埃尔已通过律师表示,将尽快提起上诉。

美林公司祸不单行 交易员疯狂炒掉4亿美元

2009年03月09日13:35广州日报我要评论(0) 字号:T|T

陷入财政困境的美林证券公司祸不单行,旗下位于伦敦分公司的一名交易员最近数月进行一连串疯狂交易,连累该公司亏损至少超过4亿美元。该名交易员涉嫌违规交易,现已被停职及接受调查。该事件的披露也令市场人士和投资者对美林的前景更感忧虑。

已被停职辩称误会

英国媒体引述消息人士的话报道,被卷入这宗丑闻的38岁交易员亚历克西斯·斯滕福斯,三个星期前他休假去瑞士滑雪期间,公司派员对他的交易纪录和账目进行审查,结果发现他在2008年第四季度,进行了一连串挪威克朗和瑞典克朗的违规交易,连累公司亏大本。

美林证券驻伦敦分公司认为事态严重,马上向英国金融监管部门作出汇报,双方目前仍商讨如何处理和善后。美林在6日晚上发表声明表示:“在最近的货币贬值潮中,我们发现旗下有人进行违规交易。我们已经立即向监管部门汇报,并与当局紧密合作,彻查事件真相。”

英国金融监管局目前还没有对此事发表评论。斯滕福斯本人现已被停职。有报道称,涉案的斯滕福斯较早前还报称自己在2008年第四季进行的交易替公司赚了1.2亿美元。斯滕福斯是美林证券的老员工,他自1995年开始就在美林供职。此前他曾经在法国东方汇理银行工作过4年。

目前正在接受调查的斯滕福斯辩解称,自己的违规操作仅仅是误会。已经调查此事超过三周的官员也无奈地表示,目前尚无充分的证据起诉斯滕福斯。

英国媒体披露,刚刚收购美林证券的美国银行估计,考虑到斯滕福斯操作的相关金融衍生品,损失的数字可能不止4亿美元,甚至可能超过5.9亿美元。消息人士称,目前就对损失作出评估为时尚早。随着调查的进一步深入,斯滕福斯违规操作导致的亏损可能会有新发现。

不过美林证券拒绝提供进一步的信息,也没有透露损失的详细情况。

美林故意隐瞒实情?

美林证券总部位于纽约华尔街,它是美国第三大投资银行。美林受次贷危机的影响损失惨重,2008年9月,美国银行以440亿美元的价格并购美林证券,避免破产的厄运。

在环球金融海啸冲击下,美林证券至今仍未完全摆脱困境,财经分析人士认为,此事件对美林公司构成更沉重的打击。 上月早些时候,美林提交给美国证交会的数据显示,第四季度美林损失就高达158.4亿美元。

刚刚在今年1月完成对美林全部收购的美国银行,相信也会因为此事承受更大的财政压力。市场对美国银行的这笔交易一直投以不信任票,从1月1日完成收购至今,美国银行股票已经下跌超过75%。

美国媒体披露,这笔亏损发生在美国银行仓促收购美林之前,因此美国银行正在调查,美林是否有意拖延了这笔亏损的披露时间。

巴林银行倒闭事件:28岁交易员搞垮巨头

2011年09月16日12:30千龙网我要评论(4) 字号:T|T

1995年2月27日,英国中央银行宣布,英国商业投资银行——巴林银行因经营失误而倒闭。消息传出,立即在亚洲、欧洲和美洲地区的金融界引起一连串强烈的波动。东京股市英镑对马克的汇率跌至近两年最低点,伦敦股市也出现暴跌,纽约道·琼斯指数下降了29个百分点。

事发后主要责任者尼克·理森却逃之夭夭。

理森是巴林银行新加坡分行负责人,年仅28岁,在未经授权的情况下,他以银行的名义认购了价70的亿美元的日本股票指数期货,并以买空的做法在日本期货市场买进了价值200亿美元的短期利率债券。如果这几笔交易成功,理森将会从中获得巨大的收益,但阪神地震后,日本债券市场一直下跌。据不完全统计,巴林银行因此而损失10多亿美元,这一数字已经超过了该行现有的8.6亿美元的总价值,因此巴林银行不得不宣布倒闭。这家有着233年历史,在英国曾发挥过重要作用得银行换了新主。3月2日,警方将理森拘捕。

原首席执行官讲述英国巴林银行倒闭之谜。

1995年,巴林银行,这家全球最古老的银行之一破产了,曾经是英国贵族最为信赖的金融机构,200多年优异的经营历史,没能逃过破产的结局,事件震惊世界。

为了揭开这一事件之谜,中央电视台《经济半小时》特别节目《资本市场》几经周折,终于采访到了当年显赫气派的巴林投资银行首席执行官彼得·诺里斯。

伦敦市郊,在一家仅能容纳150人左右的小电影院里,我们见到了当年的巴林投资银行首席执行官彼得·诺里斯。彼得·诺里斯引咎辞职之后,如今变成了这家小电影院的老板。彼得·诺里斯说:“巴林集团拥有很多家不同的银行,当巴林集团倒闭时,我正好担任投资银行的首席执行官。正是在我领导的投资银行里发生了李森的罪行。是李森毁掉了巴林银行吗?当然是。正是由于他的罪行,导致了巴林银行的崩溃。他长期以来进行欺诈,对电脑会计系统做了手脚,许多员工都被卷了进去,最终导致了巴林银行的倒闭。”

令人震惊的是,这样一个让巴林银行惨痛的结局,出自于一个普通的证券交易员尼克·李森之手。尼克·李森1989年加盟巴林银行,1992年被派往新加坡,成为巴林银行新加坡期货公司总经理。而尼克·李森搞垮巴林银行的事发地也正是在新加坡。

期货交易员难免会在交易中出现一些错误的情况。因此,他们一般都会开设一个特殊帐户,用以暂时存放那些错误的交易,等待适合的行情出现时再挽回损失。但是,错误帐户在尼克·李森的手中改变了用途,他把自己失败的交易记入其中,用以掩盖损失。结果,为了赚回赔掉的钱,尼克·李森的赌局越开越大,以至于到了无法收拾的境地。

1995年2月23日傍晚,已经赔光了整个巴林银行的尼克·李森踏上了逃亡的旅程。但是,惊弓之鸟般的逃亡生涯仅仅持续了4天,1995年2月27日,在德国法兰克福机场,刚刚走下飞机悬梯的尼克·李森被捕了。

1995年11月22日,尼克·李森再次变成了全球的新闻焦点,他从德国被引渡回新加坡,而仅仅一周之后,被送上了审判台。根据新加坡《证券交易法》,尼克·李森因欺诈罪被判有期徒刑6年半。从而变成了新加坡塔那梅拉监狱中的阶下囚。

尼克·李森利用欺骗的手段使巴林银行蒙受了8亿6千万英镑的巨额亏损,从而把巴林银行推上了死亡之路。尼克·李森事件并非偶然。在资本市场发展的历史中,大投资者侵犯小投资者利益,中介机构损害客户利益,上市公司欺骗股东的事情时有发生。因此,市场需要一系列严明的法律约束,同时需要一个强大的监管体系。作为尼克·李森的顶头上司,彼得·诺里斯引咎辞职后的心情人们可想而知。在巴林银行破产以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彼得·诺里斯痛苦不堪,他仇恨尼克·李森。但毕竟是5年过去了,如今他面对来访者似乎已经平静了许多。

1999年7月,尼克·李森因患癌症被保外就医,他回到了伦敦。此前,他在狱中撰写了《我如何弄跨巴林银行》。在书中,尼克·李森描述整个事件的真实经过。当然,李森自有李森的感受,但是,比尼克·李森感受更为深刻的,恐怕就是这位彼得·诺里斯了。彼得·诺里斯说:“我认为可以从中吸取很多教训,最基本的一条就是不要想当然认为所有的员工都是正直、诚实的,这就是人类本性的可悲之处。多年来,巴林银行一直认为雇佣的员工都是值得信赖的,都信奉巴林银行的企业文化,都将公司的利益时刻放在心中。而在李森的事件中,我们发现他在巴林银行服务期间一直是不诚实的。所有金融机构的管理层都应该从李森事件中吸取教训,意识到用人的风险所在。巴林银行存在着内部管理机制的诸多不足,一直没有及时发现李森的犯罪行为,而当发现时却为时已晚。所以,我认为教训是,应该随时保持极高的警惕性。”

尽管,新加坡和英国法院的联合调查表明,巴林事件完全是尼克·李森个人所为,巴林银行的管理层没有法律责任。但是,彼得·诺里斯依然认为,巴林银行的破产与其内部管理的混乱有着密切的关系。

尼克·李森在狱中完成的《我如何弄跨巴林银行》一书,很快被拍成了电影。1999年年底的一天,这部电影在彼得·诺里斯经营的小电影院首次放演。忽然他的放映员来告诉彼得,一个长得很像尼克·李森的人就坐在电影院里。电影散场的时候,彼得·诺里斯先生看得清清楚楚,那个人就是尼克·李森本人。

一位是原巴林投资银行的首席执行官,另一位是弄垮这家银行的肇事者。在巴林银行倒闭之后,两个人第一次在这家不知上演了多少幕人生的悲剧和喜剧的电影院里见面了。

彼得·诺里斯毕竟还能从电影院的收入中获取自己的收益。但是,尼克·李森却大不一样了。本应属于尼克·李森的一切版权收入,都将用来偿还巴林银行债权人的债务。
中航油事件终局http://finance.QQ.com  2007年02月25日13:10   《财经》杂志   评论0条

集团总经理荚长斌被免职,上市公司总裁陈久霖被“双开”

□本刊记者 李其谚/文

事隔两年余,中航油新加坡衍生品交易巨亏事件的主要责任人再一次成为公众焦点。国务院国资委在2月6日公布的一项处分决定,为这场轰动一时的事件画上了句号。

在当天举行的中国航空油料集团公司(下称中航油集团)全系统干部大会上,国务院国资委宣布了对中国航油(新加坡)股份有限公司(新加坡上市公司,下称中航油新加坡)“特别巨大经济损失”事件有关责任人的处理决定——

中航油集团总经理、临时党委副书记荚长斌对事件负有“主要领导责任”,责令其辞去中航油集团总经理职务;对事件主要责任人中航油新加坡原执行董事兼总裁陈久霖实施“双开”处分;对中航油党委书记张知诚予以政纪处分。

在上述三名集团层面高管之外,国务院国资委还决定对中航油新加坡总裁助理杨斌予以政纪处分,同时任命孙立担任中航油集团总经理。

问责监管缺失

中航油新加坡事件爆发于两年前。2004年10月,这家中航油集团旗下专责海外航油采购的上市子公司因违规投机石油期权,出现最高达5.5亿美元的巨额亏损,曝出当时中国海外公司最大的一宗丑闻。

2006年3月21日,陈久霖被新加坡法院判处四年零三个月监禁及33.5万新元罚款。

遗留的问题是:中航油集团对上市公司是否尽到了监管责任?集团公司高层是否需对上市公司造成的巨额亏损负责?

尽管中国海外公司的市场运作一直受到严格的制度约束,但监管执行却未见有力。2001年,中国证监会、国家外汇管理局联合多个部委颁布了《国有企业境外套期保值管理办法》,规定中国公司在海外从事期货交易须获得证监会资格认定,且只能从事套期保值。

然而中航油新加坡在上市之初,就已涉足超越套期保值范围的石油期货交易。早在2002年初,中国证监会已对中航油新加坡的违规期货交易行为提出批评并下达禁令。当年3月,中航油集团四位高管曾专程前往中国证监会,对未经证监会批准而开展衍生品交易道歉。这四人中即有荚长斌,此举意味荚不可能不了解中航油新加坡违规进行期货交易的事实。

时至2004年1月初,国际航油价格迅速上涨,中航油新加坡的期货交易(空头)出现亏损并迅速恶化。2004年10月25日,国际原油价格飙升至每桶55.67美元。中航油集团向中航油新加坡提供了1亿美元贷款,但也未能阻止后者被新加坡交易所强制平仓。中航油新加坡累计亏损5.5亿美元。

事件发生之后,中航油集团总经理荚长斌在接受调查时表示,集团公司对境外上市公司没有起到监管责任,董事会也一直未对陈久霖有“真正的”管辖权,其原因在于他不熟悉上市公司董事的职务、“英语不太好”以及“财务知识有限”等。

2007年2月6日,国务院国资委对中航油事件的相关责任人做出了最终定性——陈久霖作为主要当事人,违规从事场外石油指数期权交易;越权批准超限额交易,并擅自决定对亏空期权交易挪盘和挪用备用信用证;隐瞒期权交易的真实潜亏情况及出售15%股权的法律风险并伪造文书,对中航油新加坡因此造成的巨大经济损失负有直接责任;而作为中航油新加坡的母公司,中航油集团领导班子对新加坡公司缺乏有效监管,对出售15%股权可能面临法律风险缺乏有效评估措施,判断失误。

垄断坚冰未破

中国航油进口被垄断于中航油集团之手,而巨亏事件发生之前,中航油新加坡的采购量占到了中航油总公司系统全部用油量的98%以上。由于垄断经营,中国航油的价格一度高于国外,国内民航业对此一向非常不满。

2004年11月巨亏事件发生后,中航油新加坡被迫在新加坡交易所停牌,公司业务也陷入停滞状态。为使国内的航油进口业务不致中断,中航油集团将原先授权于中航油新加坡的进口权暂时上收,同时在2004年12月注册成立全资子公司中航油贸易有限公司,代理航油招标业务。

2005年年末,中航油新加坡公布了重组协议:中航油集团持有51%股权;BP亚洲投资有限公司持股20%;ARANDA(淡马锡控股私人有限公司的非直接全资子公司)持股4.65%;中航油新加坡的债权人被邀请认购重组后约10%的股权;小股东获得重组后14.35%的股权。外方参与重组的最重要前提条件之一,是重获航油进口权。至2006年7月,重组后的中航油新加坡重新从中航油集团获得了这一垄断权。

记者在中航油新加坡在新加坡交易所查到的最新公司资料显示,公司的“航油采购业务,占中国进口航油市场近100%的市场份额”。

历史上这类事件已经发生过好几次了。让我们来看看那些被人们称为“魔鬼交易员”(Rogue Trader)的“经典”之作。

索罗斯挟万亿赴香港“做空”中国

2011年04月19日07:42广州日报我要评论(42) 字号:T|T

  去年以来,全球“做空”中国的力量正在集结,美国《新闻周刊》把中国将因房产泡沫破裂而陷入经济崩溃,列为“2010年十大世界预测”第二位;华尔街空头大师查诺斯断言,中国房地产业的问题比迪拜严重1000倍,过多的货币造就了房地产泡沫;英国《金融时报》刊文称,中国将重蹈日本覆辙。

  发达国家房地产市场增长停滞,而新兴经济体房价继续飙升。中国是选择的最佳“做空”对象,高房价问题不仅是房地产市场本身的扭曲,也是影响中国未来可持续发展和国家经济安全的重大问题。国际资本正是看到了这种扭曲,将房地产市场作为其主要的“做空”目标。一方面,去年以来,国际资本以“热钱”的形式,在人民币升值预期日渐增强的情况下,流入我国房地产市场的“热钱”可以通过参与炒高房屋资产价格获取资产升值与套汇的双重收益。

  而另一方面,查诺斯、麦嘉华、格兰瑟姆等几位华尔街赫赫有名的资本大佬,不约而同“看空中国”。查诺斯宣扬,近期他募集了2000万美元的离岸基金,对赌中国房地产泡沫破裂。国际金融大鳄索罗斯裹挟万亿热钱重返香港,对中国虎视眈眈。

  因此,中国当前要尽快通过产业结构的升级、经济结构的转换摆脱房地产依赖型增长。(张茉楠)

 

西方金融交易员揭露行业潜规则

这是一种极度紧张、压抑的生活,哪怕是一个很细小的错误都会导致巨大的损失。 当然交易员实际上可以不用理会这样的损失,因为钱并不是自己的,大不了年终奖泡汤而已.

西方金融交易员揭露行业潜规则

2011年09月16日11:46北京商报我要评论(11) 字号:T|T

前后做了6年的交易员,拿到了400万美元的奖金,安德鲁(化名)选择功成身退。他厌倦了交易员那充满紧张、经常半夜惊醒的职业,选择了打理自己的财产、在家当一个好爸爸的生活。从其当初从业到提前退休的经历,可以略窥“交易员”这一热门职业的内幕。

初为交易员

在接受媒体专访时,安德鲁述说了自己成为交易员的经历和作为交易员的“疯狂生活”。上世纪90年代末,拥有牛津大学数学博士学位的安德鲁首次进入金融业就职。他从一开始就知道自己想当一名交易员,因为这样可以挣到大把大把的钱。在做了一年的金融工程师之后,安德鲁如愿以偿地当上了巴克莱银行的交易员。

起初,安德鲁的固定年薪为10万美元,但第一笔年终奖只有可怜的1万美元。当时他很生气,找到自己的顶头上司理论,结果奖金从1万美元变成了2万美元。

然而,第二年巴克莱银行决定关闭安德鲁所在的交易部门,整个团队都得走人。仅用了一个周末的时间,他就在一家美国大银行东京分部找到了职位。安德鲁在东京碰到了一个好上司,在3年时间里其所在的交易团队盈利连创新高。安德鲁在该银行第一年的奖金与固定工资相等,第二年则两倍于固定工资,到了第三年,奖金达到100万美元,10倍于固定工资,固定工资成了零花钱!

业内潜规则

尽管安德鲁在此期间并未太多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但交易员行业的潜规则却无处不在。如果下班后不和相关人士出去喝一杯或到最贵的饭店搓一顿,你肯定不会得到什么“好评”,各类经纪人会定期地来“搜刮”一下交易员,比如晚上请他们去酒吧。第二天,你仍然得早晨6点起床、7点上班,而且晚上下班一样会比较晚。

这是一种极度紧张、压抑的生活,哪怕是一个很细小的错误都会导致巨大的损失。有一次安德鲁忘了交易仓位已到交割期,当他突然想起来的时候市场行情已发生了波动,仅仅10分钟就损失了35万欧元。当然,交易员实际上可以不用理会这样的损失,因为钱并不是自己的,大不了年终奖泡汤而已。

在安德鲁看来,最大的丑闻是当银行亏损时政府会出手相助,如果银行赚了大钱则股东们收获巨额分红。安德鲁认为,不应当再指责交易员们了,因为是一些政治家放行了如此疯狂的金融制度,应当由他们来承担责任。

2001年,安德鲁决定过一种更健康的生活。在过去的3年里,他所在的团队为银行赚了8亿美元,他自己也拿到了150万美元的奖金。他利用一次银行内部调整的机会,拿了50万美元的离职补贴离开了银行。他想环游世界,过自己想要的生活。

为钱操旧业

然而在东京接到的一个电话,让安德鲁重新做回了交易员。最让安德鲁开心的,是银行给其开出的报酬十分诱人。不管安德鲁做交易员的操作业绩如何,固定年薪为20万美元,两年内每年的奖金不少于150万美元,此外还有不定额的股票奖励。

生活依然是极度紧张而压抑的,所建仓位可能存在巨大风险经常让安德鲁梦中惊醒。一年半以后,安德鲁再次选择“功成身退”。他的上司表现出了诧异的愤怒:“你疯了吧!你知道有多少人梦想着坐你的位子吗?”

安德鲁对自己做交易员的收获还是很满意的:6年的交易员生涯总计收入500多万美元,其中有400万美元是奖金。现在,40多岁的安德鲁提前退休了,在家打理自己的财产,当一个好爸爸和好丈夫。

近年来,流氓交易员的手笔越来越大:巴林银行的倒闭,中航油(新加坡)破产重组,法国兴业银行损失49亿欧元,瑞银巨亏20亿美元...交易员未经授权的违规操作让金融业付出了沉重的代价。而欧美监管方已经开始考虑用更严格的手段来监控高频交易员,以维护金融市场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