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伯利安下载:德国在青岛造下水管道的历史由来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20:22:45

德国在青岛造下水管道的历史由来 [原文地址]

  中国下水道标杆城市——青岛。因德国占领青岛期间铺设的下水管道质量牢靠、设计精良,青岛被尊为“中国最不会被淹的城市”。“德国制造”一时也备受推崇、感念。

  

  根据卫生需要,为德军服务

  1898年德国殖民军登陆青岛,立志要把这个只有2万人口的渔村,打造成海外殖民地的样板城市。他们调集了当时德国一流的城市规划专家和建筑设计师来到青岛,按照19世纪末欧洲最先进的城市规划理念,实地勘察设计,形成了青岛的城建规划。

  这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下水道系统。因为当时的青岛卫生状况很差,没有地上水管,更没有下水道。德军初来乍到,水土不服,经常发生肠炎。德国人认为大肠杆菌和痢疾流行,可能是以下两个原因造成的:土壤和饮用水污染、居住环境的拥挤。也就是这个时候德国人认为下水道对他们有战略意义。按照和清政府的租借条约,德占青岛99年。所以德国人完全是按照使用一百年的设计标准来铺设下水管道的。

  设计宗旨是歧视性的内外有别

  1898年,德国逼迫清政府签订《胶澳租界条约》,强租胶州湾。德国殖民当局强行将青岛划为欧洲人居住区和华人居住区。在欧人居住区内,德国人铺修的下水管道实行“雨污”分离,即雨水一条管道,污水一条管道;而在华人区,铺设的下水管道是“雨污同流”。

  德国人采取的措施是带有歧视性的:禁止中国人在欧人区落户。而地下管网的铺设工程,首先在欧人区开始。到1905年,欧人居住区铺设雨水管道29.97公里,污水管道41.07公里。在华人居住区,则铺设雨污合流管道9.28公里。

  但是,德国人的技术和态度值得称道

  德占青岛期间,在设计下水管道的细节上确实考虑精细。下水道的功能当然主要是排水,因此,设计和施工的一切都是为了把积水尽快排出城市。所以,青岛下水道的设计尽量是宽大和纵深,并且要让下水道快速排水。从横断面看,青岛的下水道呈蛋状的上大小下,下半部分呈V形。上半部分用水泥抹面,下半部分贴的是光滑的瓷瓦,这就使得污水夹杂的泥沙污物等在光滑的下水道中能被快速冲走,不会被滞留和堵塞,并引起冒溢,淹没城市。

  另外,德国人是出了名的严谨,喜欢“慢工出细活”,光是论证“雨污”分离技术就用了五年之久,更是用了两年的时间招标。青岛历任总督包括后期执政者,并没有赶着在各自的任期内突击完工,而是把城市建设当成百年大计。从这点上看,不得不佩服德国人的耐心和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