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转裁判夕神台词:长沙主题词:生态文明 现代宜居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4 23:53:31
#TRS_AUTOADD_1227692314062 {MARGIN-TOP: 0px; FONT-SIZE: 12pt; MARGIN-BOTTOM: 0px; LINE-HEIGHT: 1.5; FONT-FAMILY: 宋体}#TRS_AUTOADD_1227692314062 P {MARGIN-TOP: 0px; FONT-SIZE: 12pt; MARGIN-BOTTOM: 0px; LINE-HEIGHT: 1.5; FONT-FAMILY: 宋体}#TRS_AUTOADD_1227692314062 TD {MARGIN-TOP: 0px; FONT-SIZE: 12pt; MARGIN-BOTTOM: 0px; LINE-HEIGHT: 1.5; FONT-FAMILY: 宋体}#TRS_AUTOADD_1227692314062 DIV {MARGIN-TOP: 0px; FONT-SIZE: 12pt; MARGIN-BOTTOM: 0px; LINE-HEIGHT: 1.5; FONT-FAMILY: 宋体}#TRS_AUTOADD_1227692314062 LI {MARGIN-TOP: 0px; FONT-SIZE: 12pt; MARGIN-BOTTOM: 0px; LINE-HEIGHT: 1.5; FONT-FAMILY: 宋体}/**---JSON--{"":{"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margin-top":"0","margin-bottom":"0"},"p":{"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margin-top":"0","margin-bottom":"0"},"td":{"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margin-top":"0","margin-bottom":"0"},"div":{"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margin-top":"0","margin-bottom":"0"},"li":{"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margin-top":"0","margin-bottom":"0"}}--**/  今年以来,湖南省长沙市委、市政府紧紧抓住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的重大历史机遇,提出努力将长沙建设成为具有国际视野、人民引以为豪的创业之都、宜居城市、幸福家园。日前,长沙召开环保工作大会,出台了《长沙市环保三年行动计划》,在未来3年内计划投入110亿元,治理369个污染项目。张剑飞市长在会上进一步提出,要把长沙建成为生态文明的现代宜居城市。
  长沙如何落实“三年行动计划”?如何实现生态文明的现代宜居城市的建设目标?带着这些问题,记者专访了来北京参加“中国城市节能减排高峰论坛”的长沙市市长张剑飞。
  记者:请您谈谈为什么要制定《长沙市环保三年行动计划》?
  张剑飞:制定《长沙市环保三年行动计划》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行动体现,是建设“两型社会”的重要举措,目的是用行动促进观念的转变和理念的提升,真正促进各级各部门高度重视环保工作。
  建设“两型社会”,首先要深化对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理解和认识,关键要把科学发展观入脑入心,从“口头禅”变成“座右铭”,做到心口如一、知行合一,不要实际做的跟嘴里说的完全不一样。一般来说,这里有几个顾虑:第一,强调环保可能会影响经济发展;第二,环境治理太花钱;第三,有的人认为,人均GDP达到多少使污染经过高发期后污染就会消失。这些观点是错误的。环境污染与经济发展之间实际上是一个相关关系,而不是因果关系,只有经过巨大努力,才能治理好环境污染。
  我们在召开全市环境保护工作大会之前,请电视台专门对全市最严重的污染点的情况拍摄了环保警示片《颤抖的家园》,并在全市环境保护大会上进行播放,让大家知道,虽然长沙没有多少重工业,生态环境总体情况较好,但未来的环境形势依然面临严峻的挑战。因此,我们通过向全体党政领导赠送《寂静的春天》、《只有一个地球》等环保方面的书,来加强对节能减排、保护环境知识的学习;通过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授课,加深对节能减排、保护环境的理解和认识;通过播放环保警示片《颤抖的家园》,增强大家对节能减排、保护环境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我们提出把长沙建成为生态文明的现代宜居城市,是因为品质就是价值,环境就是财富,我们要的不是一部经济的机器,而是要建设一个人民引以自豪的家园,为后代留下优质的遗产。通过这些活动,全社会特别是各级领导的环境意识明显加强,三年环保行动计划虽然投入很大,但是在讨论过程中,得到了全社会的一致赞同。
  记者:在《长沙市环保三年行动计划》中我们可以看到,长沙对于环境保护是舍得花钱的。这些资金从哪里来,投入重点在哪里呢?
  张剑飞:《长沙市环保三年行动计划》涉及水、气、声、固体废弃物、生态五大环保重点领域、369个重点项目,需要社会整体投入110亿元,约占全市3年GDP的1.58%。我们计划从三个方面加大投入:一个是政府投资,这是引导性、公益性的;另一个是社会投资,有一些是公益性质的,还有一些是通过BOT等形式引导企业参与进来;再就是企业自己投资,依据的是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
  投入的重点主要放在六大领域:
  一是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和提质改造。3年内完成11个生活污水处理厂建设项目以及配套管网建设,并对10个处理厂、工业园的废水提高处理排放标准;在40%的乡镇建设污水处理设施及配套管网;建成覆盖104个中心集镇的垃圾转运站和垃圾处置站;建设城市生活垃圾分选处置中心、城市污水处理污泥处置中心等。
  二是工业污染源治理。将工业园污水集中处理率提高到80%以上;对76家造纸企业提质扩规整治、关闭50家小造纸企业;对24家涉及化工、制革、印染、建材等污染严重的企业实施停产治理、限期治理和搬迁;建设工业园区固废处置中心、危险废物及医疗废物处置中心、电子废物处置中心等。
  三是流域区域环境综合整治。对湘江长沙段及其流域一级饮用水源保护区实施全面截污。
  四是农村面源污染控制。完成规模在20头猪(或折20头猪)以上、500头猪(或折500头猪)以下的养殖场(户)的污染治理。
  五是生态环境保护。强化扬尘污染控制,每年削减降尘产生量10%;对市级以上自然生态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进行生态环境整治;建设生态示范工程建设生态防护林及公共绿地。
  六是社会成员环境意识和责任感养成。开设环保电视专栏和多层面的环保课堂,开展绿色环保的创建活动等。
  记者:落实《长沙市环保三年行动计划》,长沙市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
  张剑飞:实施《长沙市环保三年行动计划》关键在落实。我们将在大力开展环境治理行动的基础上,突出在源头上抓环保。
  一是以招商选资为手段发展“两型产业”。在产业发展上,我们强调选择那些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项目,建立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制度,把能耗标准作为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审批的强制性门槛,从招商引资到招商选资,突出引进科技含量高、单位产出率高、资源消耗少、环境污染少的项目,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所以,我们今年坚决遏制高能耗项目的上马,比如在全市招商引资中有7个重大项目通过节能评估审查后决定不予立项。
  二是在城市建设中贯彻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理念。城市建设需要大量的资源和能源,我们考虑城市建设有两个方面值得注意,一方面是如何节地,另一方面是如何节约建材,建材意味着能耗,意味着污染。
  在土地节约方面,我们把土地作为最重要的战略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土地不但可以节省建设资金,还可以为子孙后代留下更多的空间。我们今年对全市所有规划后还没有建设的道路重新进行横断面设计优化,调整绿化带,科学设置人行道和非机动车道,在不降低通行能力的情况下压缩路幅,共节约城市建设用地29.94公顷。我们考虑,一条路60米宽,如果通过优化断面布局到30米宽,1公里就可以节约3万平方米土地、节省4000万元资金,节约下来的钱足够修路。
  另外,一定要建设高质量耐久性精品工程。延长建筑设施的使用寿命是最大的节约,也是最大的环保。如果同样的建筑从使用50年变成使用100年的话,资源消耗就下降了一半。同时,在建设中努力寻找全寿命周期成本最小的答案,也就是说不仅要考虑建设成本小,更要考虑整个使用寿命过程中维修成本小。我们提出要就不做,要做就要保证几十年不坏,避免大量消耗资源。如果人行道铺的花岗岩只有两公分厚,不到两年就坏了,那就远不如做5公分厚,几十年不坏。
  在道路改造中,我们尽量节约资金,不修大马路、宽马路,不要一看堵车就大拆大建。今年长沙实施“畅通工程”,对“七路二桥”28个堵车点进行综合整治,原计划投资3.93亿元,后邀请同济大学专家组对改造方案优化设计,在没有任何大拆大建的前提下,实际投资仅1.3亿元,全市整个路网的通行能力提高了20%。又比如说湘江第一条过江隧道,原采用双管单层双向设计,经专家论证后改为单管双层双向穿越湘江,仅这一项就减少5亿元,所以说,城市建设过程中造价就是资源,造价就是对环境的影响。
  记者:《长沙市环保三年行动计划》实际上也是全民环保计划。长沙在群众参与方面有哪些值得借鉴的经验?
  张剑飞:《长沙市环保三年行动计划》是建设“两型社会”的核心内容之一。实施行动计划,建设“两型社会”,说到底是建设一个生态文明的社会,把长沙建设成生态文明的现代宜居城市,这需要培育浓厚的生态文化,让广大市民积极参与进来。而要参与,就要从小事做起,从节约一张纸、一滴水、一度电做起。
  节约是最重要的环保,也是最便宜的环保,因为任何其他的环保都反过来还要投入,少消费就是最好的环保。比如,我们提出以全民节能为导向建设节能型城市。市政府先后出台了《关于推动节约能源工作若干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建筑节能工作的通知》等政策措施,为开展节能降耗、建设节能型城市提供了政策依据和标准规范。
  同时,从领导做起,从党政机关做起,倡导全民节能行动。市政府大会议室原来灯管、灯泡全部隐藏在磨砂玻璃里,后来我们将暗灯改为明灯,用电负荷从原来的几千瓦降为800多瓦,1年可节省用电两万多度。为什么呢?其实把灯吊下来一点,把隐藏灯的摩砂玻璃去掉,一半的灯就够了,甚至还不用一半的灯。我们规定市委、市政府大楼5楼以下不开电梯,市领导在3楼办公,都是走路上下班,带头不乘坐电梯。现在全市机关单位会议室灯全部改成了节能灯。今年夏天长沙最高气温达到41.7℃,去年最高的温度是39.8℃,但是今年最高温度的那一天,用电负荷同比却减少48.75万千瓦,节约电力负荷20%。公共场所的节能潜力是巨大的,尤其需要我们从细节做起,带动全社会节能。
  记者:实施《长沙市环保三年行动计划》需要制度保障。长沙在制度上有哪些突破?
  张剑飞:为确保《长沙市环保三年行动计划》落到实处,我们将综合运用行政、经济、法律等手段,建立和完善环保制度体系:建立项目规划审批、能耗评估审核、环境保护审查“三同步”制度,从源头上把好节能减排关;试行最低容积率制度,当项目的开发强度低于规定的容积率时,土地使用税相应上调;在长沙大河西先导区试行排污权交易制度,探索排污交易市场化;建立生态补偿制度,实行奖惩型补偿办法;逐步探索破坏生态环境责任者经济赔偿制度,研究制定环境污染经济赔偿实施办法;全面实施新增项目能耗审核制度和节能评估制度,严格项目准入;建立区域环境资源补偿制度,对完不成年度减排任务的地区,收取环境资源补偿资金;建立环境保护目标考核制度,实行区域环境质量、环保工作目标行政首长负责制;建立公众参与和促进机制,建立严格的节能减排目标责任考核体系,全面落实节能问责和“一票否决”制度;建立向人民代表大会报告环境保护工作制度、区域环境保护的评价和审计制度,评价审计结果定期向社会公布,接受人民群众监督。
  我们还将建立长沙环境资源交易中心,按照“谁污染、谁治理,谁利用、谁补偿”的原则,根据流域、区域环境质量标准,对完不成年度区域SO2、COD、扬尘削减任务的地方政府,每年分别收取4万元/吨、8万元/吨、4万元/吨的环境资源补偿资金,补偿资金统一上缴市财政作为环境保护专项基金,用于“三年行动计划”污染治理和工作奖励。通过这一系列有效的环保制度,为环保工作提供机制保障,推进“两型社会”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