咕噜 指环王图片:沈阳素食餐馆增长近10倍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05:02:24

    中华佛光文化网辽宁讯 据辽宁省餐饮烹饪行业协会统计,近5年间,沈阳市的素食餐馆数量增长了近10倍,现有近50家,沈阳的素食经济已经起步。”但是,张西明还是看好这一行的发展前景,投了100多万元在沈阳开了一家素食餐馆。

    新闻背景:

    8月21日中午午饭时间,在沈阳市沈河区一家素食餐馆内,一位顾客向前台服务员询问:“还有包间吗?”

    “已经满了。”服务员回答。

    周末的中午,素食餐馆的生意竟然如此火爆,这的确令人有些意外。

    随着时代的发展,大鱼大肉作为“生活富裕”的标签的日子早已翻过去了,素食在人们的饮食结构中渐渐占据了重要位置,它因承载着内涵更丰富的饮食文化,而正为越来越多的人所追捧。据省餐饮烹饪行业协会统计,近5年间,沈阳市的素食餐馆数量增长了近10倍,素食经济在沈阳方兴未艾。

    素食经济兴隆的背后,有着怎样的文化支撑和市场需求?它又将向怎样的方向发展?

    记者/徐晓敬

    “富贵病”多了素食馆火了

    记者采访了沈阳的一位素食爱好者,她叫白明秋。她自称并不是素食主义者,平时也吃鱼和肉,“但是现在更讲究饮食的结构和搭配了,素食对健康的益处是显而易见的。”

    白明秋年纪很轻,只有20多岁,但是她大学学习的是医学专业,因此对饮食健康比常人更为关注和重视。她说:“饮食方面,我要求自己七分素三分荤。”

    有人把她这种每餐都注意饮食搭配的人称为“半素食主义者”。

    白明秋在周末约了几位大学同学一起去一家素食餐馆,她说:“到这里来不仅仅是为了吃饭,还想感受一下这里的素食文化氛围。”

    有些人认为素菜就是白菜、萝卜等诸如此类的蔬菜,其实没那么简单,素食承载着悠久的饮食文化,在今天正以崭新而多样的面貌重新回到人们的视线之中。

    在这家素食馆的门口,有“素食文化传播中心”这样几个醒目的大字。他们用16个字来诠释素食文化―――回归自然、尊重生命、关怀健康、崇尚环保。

    素食餐馆做菜完全不用动物油,原料主要是豆制品、蔬菜、菌类、水果等。他们仿制出肉串、水煮鱼等荤菜,味道很好,但却都是用菌类等作原料。

    据省餐饮烹饪行业协会统计,近5年间,沈阳市的素食餐馆数量增长了近10倍,现有近50家,沈阳的素食经济已经起步。

    另一位采访对象叫董兵,1.80米开外的个头,100公斤左右的体重,他说自己现在已经成为了素食主义者。董兵对记者说:“两年前我得了糖尿病,如今只吃素食。我认为,现在各种‘富贵病’的患者越来越多,素食必然会引起更多人的关注和喜爱。”

    吃的是素食追求的是文化

    中高知识阶层人群密集的住宅小区或者写字楼,面积在500平方米左右,这就是董兵寻租店面开素食餐馆的标准。

    2003年,他先是开了一家烤鸭店,开始进军餐饮业。两年前,他开了一家民俗菜饭店。现在,他又准备实现一个新的理想,开办一家素食餐馆。

    他说:“我开了好几家饭店,经营起来很辛苦,物质方面的收益是多了,可却付出了健康的代价。现在我要开家素食餐馆,里面也含有对自己身体的考虑,如今我只吃素食。同时,也想通过这个店来宣传素食文化,倡导饮食健康。”

    记者还采访了沈阳另一家素食餐馆的老板张西明。几年前,他在北京学习时结识了一批喜欢素食的人,大家经常一起去素食餐馆吃饭。渐渐地,他也萌生了要开一家素食餐馆的想法。

    为此他到全国很多城市进行了考察,如北京、上海、厦门、杭州等,“那些城市里的新型素食餐馆基本都是面向白领阶层开的,是在精神层面追求比较高的一个群体。”

    但是在考察中他也发现,在全国一些一线城市里,素食餐馆的经营状况也是有好有坏,几家欢乐几家愁。张西明说:“经营素食餐馆的成本比较高,还有更主要的原因是,素食经济刚刚起步,这部分顾客毕竟还是‘小众’。”

    但是,张西明还是看好这一行的发展前景,投了100多万元在沈阳开了一家素食餐馆。“我开素食餐馆的初衷并不完全是为了赚钱,同时也想从心灵上得到滋养和慰藉,素食餐馆那清净、优雅的就餐环境,一直都是我所渴求的。”他说,“开餐馆的前3年一直在亏损,到现在才有了微利,但是我还是决定要坚持下去。素食经济的发展需要一个过程,但我相信它一定会越做越大。”

    消费群体将由“小众”到大众

    对素食产业的发展前景,张西明是非常看好的,“一定会有越来越多的人选择素食、吃素食。”他想起了小时候的事儿:“那时候家里买肉都是派我去,因为我最小,会得到售货员的一点关照,多给称一点肥的。但是到了现在,谁买肉时还愿意要肥的呢?所以说,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饮食的态度是会逐渐发生变化的,素食是符合健康需求的,一定很有发展。”

    的确,如今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饮食结构已经发生了显著变化,大鱼大肉早已不再是“生活富裕”的标签。

    在2010年的暑假,中国医科大学七年制93期的26名学生组成了社会实践小组,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社会调查实践活动,他们选择的调查方向就是沈阳的素食状况以及未来的素食餐饮产业发展。

    在他们向群众发放的调查问卷中,有一项是饮食习惯。来自369份调查问卷的结果显示,75%的人觉得自己可以做到一周不吃肉;47%的被调查对象表示在做完问卷后希望多吃素食或在一定程度上改变自己的饮食习惯;如果科学可以证明吃素食能够有效遏制温室效应以及解决全球饥荒,74%的人愿意尽量改变自己的饮食习惯,从这一方面为保护世界环境做出自己的贡献。

    参加了调查活动的中国医大学生代辰飞说:“可见,如果在社会上加强宣传和教育,让更多的人知道素食的概念和多吃素食的好处,就一定会有更多的人选择素食。”

    “新型素食店”代表的是潮流

    中国医科大学这个暑期社会实践小组将沈阳近年出现的素食餐馆称为“新型素食店”。他们也了解了国内其他一些大中城市“新型素食店”的发展情况,“在很多较大的城市里,近年来都新开了一些这样的素食饭店,店内布局、经营模式上更加现代化,面向的顾客群也比从前更广。”

    在沈阳,经营时间最长的素食店已经有50多年的历史了,而“新型素食店”则是时代潮流的新代表,它们所面对的是一些消费水平较高、观念较新的群体,店面多开在市中心或写字楼密集处。

    其实,素食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战国时期的著作《吕氏春秋》中就提倡素食。有资料表明,素食主义在西方国家也是由来已久,古希腊的毕达哥拉斯就是著名的素食主义者。18世纪之后,素食主义在欧洲风行,伏尔泰就是一位著名的素食倡导者。

    目前许多国家都有素食协会,国际上也有素食者联合会。

    省餐饮烹饪行业协会副会长张奔腾非常关注素食经济的发展。他说:“像北京、上海这些大城市,素食馆常常与传统的茶艺结合起来,原料和制作都非常精致,环境也十分优雅,给人以享受。”

    “有些遗憾的是,目前沈阳还没有太高档的素食精品店,所开的多是中低档店,但我相信这个空白不久就会被填上。”张奔腾表示。

    沈阳素食经济的发展空间确实还很大。张奔腾说:“现在,做素食的原料、调料也越来越丰富了,这就拓宽了素食的菜品研发之路,为素食经济的发展带来了良机。”

    ■访问对话
  “沈阳未来或有千家素食店”

    采访对象:辽宁省餐饮烹饪行业协会副会长张奔腾

    记者:你怎样理解“新型素食”这个概念?

    张奔腾(以下简称张):我理解,它是以植物性原料为主,菜品清淡。饮食讲究审美,素食要做到淡雅、好看、好吃,这样才能够被更多的人接受。中国饮食传统博大精深,素食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记者:素食经济发展有哪些基础?

    张:从前有一段时间人们吃不饱,那就谈不上饮食的健康和养生了。如今改革开放30多年了,我们的生活已经从温饱型向健康型、养生型发展,餐饮界为适应大众需求的这一转变,也越来越注重环保、健康、养生方面的要求,于是素食店便应运而生了。

    记者:沈阳素食经济发展的前景如何?

    张:从饮食健康的角度来说,是要求“平衡膳食”的。现在生活越来越好,可一部分人的身体反倒越来越差了,而且某些疾病的发病群体还越来越年轻化,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膳食不平衡。从目前看,在沈阳的2万多家餐饮店中,素食店还没超过50家,这个比例显然太低,所以,我预计沈阳的素食经济还会有个较大的发展,以后沈阳如果开了上千家素食店,也没什么好惊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