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努力工作的古诗词:孩子的独立思考与批判性思维能力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5 09:56:18

孩子的独立思考与批判性思维能力

前两天跟在美国的朋友聊天,说到孩子上学的问题。她说大了再出来吧,国内的基础教育更好。很巧,那天另一位中学同学来串门时也这样说。我猜这是一种很普遍的观点。

我曾在外国媒体上看到报道,在2009年国际经合组织搞的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ISA)中,上海中学生在阅读、数学、科学三项成绩均排全球第一,引起其他国家对自己的教育严肃反思。而在美国,前几年教育界很多人对布什的“不让一个孩子掉队”的项目有批评,指责它过于依赖考试制度,在重蹈中国教育的旧辙,在倒退。

中国的中学生成绩可以更好,但我想,不能因此就断定中国的基础教育更有效。基础教育的效果,不应该只看学生当时的成绩,而要看学生在未来一生中的表现,成绩只是教育结果中太小的一部分了。

比如,我们的基础教育中,在对孩子的创造力、独立和批判性思考能力、研究方法、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等等方面的培养都比较欠缺。有时我们让孩子学的更多,恰恰是没有给孩子留出足够的空间去发展个体的潜力和独特性。同时繁重的学习任务也占用了很多时间,影响孩子在艺术审美、社交情商、独立生活能力等方面的开发。

看到教育的这些差异,现在越来越多的家长把孩子送出国去上学。出国学习的孩子年龄越来越小,小学生出国读书,已经很常见。这方面我们家长真的很为难。美国的教育或许更好,但毕竟那是美国的教育,学校里,孩子要学的是美国的文史法律地理知识,培养的是美国人。孩子从小在外长大,民族认同感会跟我们有所不同,这一点,小留学生的家长们应该考虑到。所以哪国的教育好,同孩子应该在哪上学,这还是两个不同的问题。

而中国的教育虽然在改革,但改革需要时间,改革结果孩子不见得能等到……

比较中外教育、孩子求学,这都是大话题,大家可以就此多交流。这里先谈具体事情,因为毕竟多数的孩子都要在国内上学。作为家长,为了弥补学校教育中对独立思考能力培养的不足,我们就要在这方面多留意、多加强。

 

幼儿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

人们常说:这个孩子有主见,思想有深度,说的都是思考能力强。独立思考能力或批判性思维(critical thinking)能力,指思想理性、客观、遵循逻辑、不盲从、有反思能力等等特点。简而言之,就是掌握了合理的思考方法,能思考得更有效率。

培养思考能力,可以帮助孩子在遇到陌生环境或问题时,能更好地应对、解决。我们常看到一些优秀生,各方面都优秀,学习也好、体育艺术也有特长、社会活动能力也强,我想,他们的思考能力强是一个重要原因,他们在整理信息、解决问题方面都做得更有效。

同时,培养思考能力也能让孩子有更健康的心理状态,因为很多心理问题都是始于不好的思维习惯、思维陷阱和偏差。

孩子思考能力的培养始于幼儿阶段。这里简单总结一下,大家多补充。

 

培养孩子搜集信息、整理信息的能力

所谓独立思考、批判性思维,很重要的过程就是能有效地整理信息,并且能运用已有知识,对信息加工理解,得出自己的结论。所以思考力的第一步,是对信息的捕捉和整理的能力。

我们都会发现,幼儿的观察力比较强,很多时候对细节的观察比大人还要强。我们对此要大加鼓励。除了在婴儿期和一两岁时帮助孩子认知事物,我们还可以鼓励孩子给事物分类、区分异同、回忆事情。比如,晚上临睡前,跟孩子一起回顾这一天发生的事情;外出散步时,比较自己小区和别的小区的异同;给玩具、食物分类;让他找找家里有哪些变化;看书时,给孩子提问题,帮他发现细节……

这些都不需要特殊的安排,只需家长随时的一两句话即可。往往家长说过一两次以后,孩子自己就会有了这样的思维习惯。

 

问问题、并鼓励孩子提问题

家长问孩子问题要有技巧,难度要适当,要没有指责批评的潜台词,要有启发性,要具体。

如果你发现自己的问题多是“渴不渴?”“饿不饿?”“有尿没?”“好玩不?”,那你就知道自己应该更深入了解他的生活。只有细心观察,多了解,才能提出对他有启发的问题。

比如,你问他 “你觉得实际上小白兔会不会说话?”这个问题,他怎样回答其实无所谓,不同年龄有不同的认识,关键是这促使他去想。幼儿一般先是能分辨真假,然后在此基础上,开始会开玩笑、幻想、假想。问他“冰激淋应该放冰箱的哪一层?”,这是教基本常识。问他“看看你这些东西,收拾一下,哪些用放冰箱里?”,这是帮他练习分类,练习运用已有知识去处理信息。我曾漫不经心地逗女儿说:“我去把冰激淋热热给你吃行不?”她一边想一边笑,然后大喊“不行!”。

另外,除了这样的考察启发性质的问题,家长还可以用真诚、平等、尊重的态度,问问孩子的真实感想。比如,我们可以说说自己对某事的感受,也问问孩子自己的真实感受和想法,并且对孩子的回答少做评判,让孩子感到,你是真心想知道他的感觉,不会教训他,你们都可以对事情有不同的独特的感受。很多事情可以多强调主观感受,鼓励“我觉得”、“我喜欢”,少强调对错。

孩子的看法和感受,同大人的同等重要。

怎样鼓励孩子问问题呢?很简单:认真、真诚、饶有兴致、充满热情地回答他的问题。孩子是否爱问问题,很大一部分取决于他的问题得到了怎样的反馈:是被认真对待了,还是被敷衍搪塞了;是招惹来了更多说教,还是引发了有趣的谈话;是让他感到自豪、被认可了,还是让他感到难堪出丑了。每一个问题都说明孩子的小脑瓜在转动,都值得珍惜。

还有很重要的一点需要我们提醒自己,那就是要控制住给出一切答案的欲望。当孩子有了一定思考能力时,大人要逐渐地少教多问。即使回答问题时,也尽量不是一下全部回答,而是把孩子的大问题简化成多个小问题,把难度降低,引导孩子去继续主动思考,教给孩子分析推理的过程。就好比孩子的问题是个大山,我们不是直接给清理出一条路来,而是把大山劈碎,变成小块,让孩子自己去开出一条路。

 

让孩子独立做事

很多思考是在行动中发生的。独立做事情,孩子就不得不去想解决办法。有时孩子畏难、过来求助。我们可以态度上支持,行动上有所保留。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给一些解决的思路,或者把任务分步骤,帮他承担点,给他留点。如果是他能够自己完成的事情,我们可以借口走开一会,拖延援助,回来看他自己做了,再肯定鼓励。

另外,给孩子充分的个人空间、给他适当的独处时间也很重要。独立思考,就是不依赖他人的思想,利用自己的常识给周围芜杂的信息赋予意义。有时家长说的过多、寸步不离,都是限制。我想起女儿三岁刚上幼儿园时,曾回家给我讲,她看到别的小朋友哭,自己也差点哭了,然后她想个办法:去找个玩具拿着,坐下来,想一想,就控制住了。女儿一直是我带大,所以这对她来说很不容易。平时有我照顾,等需要独自面对了,她才有更多机会自己去想办法。

 

对孩子的批评要慎重

过多的批评会造成低自尊,会让孩子形成自我怀疑的思路。而如果孩子缺乏自信,不相信自己的感觉和看法,他就不会积极地去独立思考。况且,很多时候大人批评,只是由于缺乏了解,误解了孩子。

据研究,独立思考者有这些特征:高自尊和良好的自我形象;坚持有韧性,不轻易放弃,不留下未做完的任务;相信自己;有决心,有强烈动机;对周围发生的事情有清晰的觉察。这里面很多特征都要求我们相信自己的感觉和能力,所以,让孩子相信自己,非常重要。

 

营造开放、宽容的环境

在家里也要营造开放、宽容、民主、互相尊重的氛围,不要得理不饶人,不要事事都只有一个标准答案,不要过于苛刻地评论人或事,要鼓励新点子、鼓励另类思路。头脑开放,才有独立思考的空间。

我知道很多妈妈,包括我自己在内,不仅对孩子有控制欲,对老公和其他家人,也希望一切都按自己想的那样去进展。我们总认为自己身经百战,由经验历练而来的想法和做法是最完美的。但是这样的控制对谁来说都是思想窒息。我们要在家里搞多元文化,允许多样性。

一些事情,我们可以征求孩子意见,可以让孩子参与制定计划,可以向孩子求救,征求解决方法。

 

教孩子辨证思维和推理归纳演绎等思考方法

对两三岁以上的孩子,我们可以逐渐教给他各种思考方法。比如,让孩子看到任何事情的积极和消极的一面;让孩子换位思考;让孩子想想,有没有其他方法,为什么现成的办法不一定是最好的办法;怎样归纳演绎推理……不要低估了孩子的理解力,当你结合具体事情去讲解时,孩子很容易会理解。

对于大一些的孩子,可以跟他们一起分享思考的过程,一起分析哪些是信息,我们怎样整理这些信息,得出怎样的结论。一些我们认为是想当然的事情,对孩子来说,都需要学习。比如孩子想买一样东西,可以让他陈述理由,列举选择的依据等等。孩子可能只会考虑到一个选择因素,你可以跟他一起想出更多考虑因素,诸如价格、安全、耐压性等等。

 

给孩子机会自己做决定并对决定负责

适当让孩子自己做决定,并要求他对此负责,给孩子机会去练习权衡利弊、对事情做预期。

 

最后要补充的是,对于幼儿,这些对思考能力的培养不能操之过急,不能过分。均衡全面发展更重要。开发头脑同时,不能忽视体能和情商等其他方面。另外我们要有足够的耐心,要尊重孩子自己的成长的节奏,耐心等待。孩子大脑神经如果没发育到位,不能拔苗助长。一切都要在生活中点滴积累完成。

 

 

青少年思考能力的培养

广泛的阅读和兴趣

曾有初中孩子的家长问我,女儿思想没深度,怎么办。我想,广泛的阅读和兴趣是基础。新鲜有趣的信息可以激发孩子的思考,开阔的视野可以减少偏执和狭隘。有时,读好的作品,就好像是在观摩优秀的头脑的思考过程,孩子潜移默化就可以学到很多。

 

给孩子时间和空间

不知别人有没有这样的体会,我觉得青少年阶段本来就是非常爱思考的阶段。记得我那时想过的事情不仅多,而且都是大事:社会改革、哲学、生死、信仰等等。中学时,跟好友写了很多信,每封都是几页的长信。印象中,初中时每天放学后,在操场边金属框架的裁判台上坐着,看夕阳中空旷的操场,感受季节变换的气息,想着远远近近的各种事情。后来成年以后曾感慨,人长大了,就不思考了。

据说,比尔盖茨小时候也问:你们大人难道不思考吗?

现在的孩子们见识更多,但是少了时间和空间,没空去思考了。

另外我们的教育导向不鼓励思考。为什么?因为我们大人都很着急,我们急于得到各种结果,容不得孩子思想闲逛,觉得那是浪费时间。我们把各种结果结论直接都给孩子,让他们消化了,然后我们继续给更有难度的结果和结论,再让他们去消化掉……我们可能都忘了,孩子自己本来就会思考,而训练他去思考的过程,就是好的教育。

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就是说,要等学生主动想寻求答案时才去启发他,要等他在思考过程中时才启发他,要等他能举一反三时,才继续教新知识。这就是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育想法。好的教育,关键在于启发和等待。要在学生的脑子里促成思考。他的大脑转动得越有效率,教育越成功。

所以,作为家长,弥补学校教育不足的一个办法就是给孩子更多时间和空间,而不是给孩子继续增加负担。

 

多提供激发思考的机会

多给孩子机会让他表达自己,比如,让孩子写作文、跟孩子就某事讨论、辩论、谈判,让他申述理由,等等。任何表达都会促成思考。国外的孩子在学校里就有大量这样的机会,他们从小学开始,课堂上就经常有小组合作、讨论、辩论,作业也多是研究性质的。可以说,国外很多国家的整个基础教育就是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的过程。我们学校里的机会少,家长就要多多补充。

 

教给孩子思考技巧

比如,当孩子面对选择举棋不定时,我们可以告诉他,拿出笔和纸,画出表格,把事情的利弊逐条写下来。

当孩子对事情得出草率的、片面的结论时,我们提醒孩子,怎么避免思维陷阱、怎样推理论证、怎样寻求客观公正。而要想做到这些,我们大人自己也要多学习,跟孩子一起提高。

 

独立思考与服从权威

我过去说过,独立思考精神和对权威的尊重和理性服从是不矛盾的。有些家长对待青春期的孩子不敢鼓励独立思考,害怕孩子过于叛逆。也有的家长为了追求让孩子有主见,放弃家长的权威。这些都是把两个事情对立起来看了。

对老师、长辈、乃至其他权威的尊重和理性服从,其实正是独立思考的结果,体现的是一种信任。比如,你对孩子的劝告,孩子发现有时听了,结果很好;有时没听,结果很糟,这样他自己就得出结论,以后要尽量尊重你的意见。这个结论是理性分析归纳的结果,是他独立思考的结果。这种基于尊重和信任的主动服从是我们要鼓励的。我们不鼓励的是,通过威吓而让孩子屈服于权威、被动服从。

而叛逆、逆反,都只是一种对立情绪的表达,多是管教方式不当所致。真正善于思考的孩子,其实并不叛逆。

 

独立思考、批判性思维不是偏激和吹毛求疵

批判性思维,追求的是公正、客观、理性,力求避免的是偏见、偏激、以个人好恶做决断、盲从、狭隘、以偏概全、草率定论等等。所以,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绝不是无端或刻意挑毛病找茬。

我们一方面要培养孩子这种思考能力,同时也要让孩子有理解他人观点的能力——你可能不认同他人的某些观点,能看出这种观点的问题,同时,你也能理解为什么他会这样想。这种理解别人的能力是人际交往的重要技巧。

 

头脑的发展与人格和心灵的成长要同步

培养思考能力的同时,别忘了谦逊、尊重、宽容、平等、仁爱等等品质。没有这些做基础,思考就会走偏,就像我们在网上看到的,一些所谓的知识分子只顾炫耀脑力、满足自己的虚荣心,却不顾及自己言行的影响,没起到积极的好作用。

思考的出发点,借用孔子评价《诗经》的话,要“思无邪”。

 

享受思考的自由和乐趣

记得以前看王小波的文章,看他讲思考的乐趣,当时深有感触。确实,思考是我们所能做的最自由的事情。教给孩子思考的方法,提高他思考的效率,我们也等于是给了孩子更多乐趣和自由的空间。当他坐在无聊的教室里时,他可以遐想,也可以琢磨如果他是老师他会怎样去讲这些东西;当他受到不好的待遇时,他可以更好地理解、更有效地回应解决,同时也能更快地走出来,恢复自在状态……

人和人身体上的差别不大,头脑和心灵上的差距决定了一切。一个人是生活在狭小、冰冷、单调的世界里,还是生活在宽阔、温暖、缤纷的世界里,不取决于他所住的城市和国家,取决于他的头脑和心灵。

相由心生。我们不能控制孩子生活的未来世界,但我们可以去培养他的思考能力、帮助他心灵成长,以此给他更美好的未来世界。

过去学电影时曾看到书里说,世界上所有的故事都已经讲完了,所有的故事都只是7个基本故事的翻版而已。现在想到,或许世界上所有的事情也都已经有人思考过了,所有伟大的思想都已然存在。那么,我们教给孩子思考,至少是给他更多办法、更健康的心理、更多的自由和乐趣,也让社会更有序、更有趣。

不过转念一想,也未必如此。人类思考的力量之大,潜力之大,恐怕是我们所想象不到的。人单靠思考,就想出了“道”、“佛理”、想出了“相对论”和其他无数,我们怎么知道以后还有多少了不起的东西,等着我们去把它们想出来呢。所以……,呵呵,大家恐怕觉得我想太远了。简而言之,喜欢思考,培养孩子思考能力,也是因为我们对未来还充满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