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美飞机的诗:乱七八糟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30 15:58:07
 》》》》》

  北京时间1月5日消息,德国摄影师塞巴斯蒂安-沃尔特默拍摄了一幅堪称迄今为止最棒的极光照片,展现这种绚烂的大气光学现象。一位职业天文学家在美国宇航局每日一图(APOD)栏目上表示:“这幅广角照片经过水平压缩处理,展现了令人意想不到的极光景象。一个月前,挪威东部的夜空出现绚烂的极光。”

  极光由飞向地球的太阳风带来的离子化太阳粒子导致。太阳粒子被地球磁场俘获,激发大气层中的气体,最后以光的形式释放能量。这些粒子同样会引发磁暴,严重时可破坏卫星和电网。1989年的一次太阳耀斑导致加拿大魁北克的600万人失去电力供应。

  2011年11月,科学家观测到一次强烈的太阳风暴,达到X1.9级,是迄今为止观测到的最猛烈的太阳风暴之一。此次太阳风暴能量巨大,短时间内中断了地球上的通讯系统。2011年8月也曾出现一次大规模太阳耀斑,但由于发生在不朝向地球的一侧,因此并未破坏通讯系统或者电网。(孝文)

  英国北部一些地区有时候能够看到北极光,但这波强烈的太阳活动使英国南部地区的民众也能够目睹这一罕见的天象。  不过,就在享受视觉盛宴的同时,一些国家也开始担心地球磁暴带来的负面影响。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表示,地球磁暴会干扰广播、电视和电话信号;而加拿大航太局也发出了磁暴警告。另外,此次太阳风暴带来的太阳质子辐射是自2005年以来最强烈的一次,其速度可达到9300万英里(约为1.5亿公里)每小时。  究竟何谓太阳风暴?其实就是太阳耀斑,其表现为太阳色球单色像的突然增亮,是贮存在太阳大气内磁能突然释放的结果。伴随耀斑爆发,太阳大气中大量磁场和等离子体被抛向外面的行星际空间,称为日冕物质抛射,其速度可以达到每小时2000至3000公里,可能对太空梭、太空人和卫星造成一定的影响和损坏。  科学家把太阳风暴比喻为太阳打喷嚏。太阳的活动对地球至关重要,因而太阳一打喷嚏,地球往往会发高烧。太阳活动已经进入第24活动周高年,科学家预估,太阳风暴还会频繁光顾,也将会对地球环境带来一定影响。
其实“小冰河期”应该被称为“小冰期”(Little Ice Age),根据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定义 ,小冰期指1550年到1850年之间全球气温显著偏低的时期,与之前的中世纪暖期(Medieval Warm Period)作为比较。小冰期到底有多冷呢?说出来似乎并不夸张:比20世纪偏低不到1℃,但这小数点之后的变化已经足以让海南北部的部分地区下雪了(如《琼台志》记载正德元年“冬,万州大雪”等),广州等地更是多次有平地积雪数寸乃至尺余的记载。总之,我们注意到一点:“小冰期”的重要特征,是长时间、全球范围内气温的显著下降。 》》》》》

南报网讯(记者 张璐)进入2012年以来,太阳活动明显活跃起来。上月底,6年来最强的一次太阳风暴刮到了地球,引起了罕见的极光现象。最近几天,日面上一个巨型太阳黑子的面积又突然增加了一倍。中科院南京紫金山天文台的太阳研究组专家们也正密切关注着太阳黑子的动向,相关专家今天告诉记者,此次太阳黑子面积的突然增加有可能引发一次中等强度的“太阳耀斑”。而据他们测算,新一轮太阳活动的最活跃期将在明年9、10月份到来。

最近几天可能爆发中等强度“太阳耀斑”

紫台研究员宁宗军告诉记者,从2008年左右开始,太阳进入了人类有观测记录以来的第24次活动峰年,大约将持续6年左右。在此过程中,太阳黑子活动会逐步活跃,观测到日面上的黑子数量也会逐渐增多。目前的空间天气预报情况显示,今年以来太阳活动确实越发活跃。春节前曾有过一次较强的太阳耀斑爆发,上月底又发生了一次较强的太阳风暴,而最近几天日面上的巨型太阳黑子面积又突然增加,最近几天可能爆发一次约为M级的“太阳耀斑”。

专家解释,太阳耀斑可分为A、B、C、M或X类,根据其放射X射线的最大通量分类,每一类X射线的最大通量比前一类的大10倍,而太阳最大的耀斑释放能量相当于10亿颗100万吨级核弹的能量。“不过大家不用担心,M级耀斑属于中等强度,威力并不大,仅可能会对手机信号和无线电通讯造成微小影响。”

太阳活动明年将迎来最近11年最活跃期

宁宗军说,太阳活动周期是太阳黑子数及其他现象的准周期变化,大约11年为一个周期。前6年太阳活动从强变弱,后6年则是从弱变强。“根据我们的初步测算,这一轮太阳活动的最活跃期将在明年九、十月份到来。太阳活动最强时,日面上的黑子数量将是目前的好几倍。”

这是否意味着2013年9、10月份将出现超强太阳风暴,给地球带来磁暴灾难?宁宗军表示,“应该不会。”他表示,根据对过去100多年太阳黑子活动的观测记录分析,第24太阳活动周期内太阳黑子的极大数值应该在70个左右。而这一数值仅为上一个太阳活动周期内峰值的一半,“上一个周期内,太阳活动最活跃期是2003年左右,当时地球上并没有对人类生活有影响出现任何异常,因此大家对即将到来的2013年,也不必太过恐慌”。

 》》》》》
世界气象组织近日在日内瓦说,始于2011年10月的新一轮“拉尼娜”现象目前已接近顶峰,预计将在3月至5月间缓慢减弱。

 世界气象组织在当天更新的“厄尔尼诺/拉尼娜”情况简报中说,此轮“拉尼娜”现象一直处于弱到中等强度,明显弱于去年同期。根据气象、水文数据分析和模型推测,此轮“拉尼娜”现象将延续至5月,5月之后则存在变数。

 世界气象组织说,5月之后不确定“拉尼娜”现象是否会延续下去,也不确定是否会发生“厄尔尼诺”现象,抑或保持正常,因此将继续协调相关成员观测机构,对太平洋地区气象、水文变化进行持续监测和评估。

“厄尔尼诺”现象是指太平洋赤道附近海域大范围水温异常升高的现象。“拉尼娜”现象与“厄尔尼诺”现象相反,指赤道太平洋东部和中部海水大范围持续异常变冷的现象。两种现象与全球气候变化有密切联系。

》》》》》
“世界气象组织”近日发表新闻公报说,2001年世界气候异常,气温升高,飓风频繁,暴雨成灾,干旱严重,为历史上所罕见。

  气温超过正常值

  公报说,2001年是“世界气象组织”自1860年有气象记录以来居第二位的高温年,气温略低于1998年。以1961-1990年世界平均气温为标准计算,2001年气温超过平均值0.42摄氏度。141年来,世界曾出现过23个高温年,仅20世纪90年代就有9个高温年。尽管1999-2000年因“尼娜”(Nina)现象使太平洋地区赤道水温下降,但这两年的全球气温仍比气温正常值高出0.29和0.26摄氏度。2001年,“尼娜”现象消失,太平洋赤道中部和东部水域温度重新上升,致使全球地表温度上扬。

  公报还说,20世纪的100年中,全球变暖是一种普遍现象,气温比19世纪上升0.6摄氏度以上;20世纪最后25年,地表温度升高的速度较前75年加快3倍,其中有22个高温年。2001年,除西伯利亚、印度、玻利维亚和瑞典等个别地区气温低于正常值外,全球大部分地区高温,美国、加拿大、英国、德国、丹麦等国的气温普遍升高,日本连续5年气温高于正常值,挪威的气温高出正常值0.3—0.5摄氏度。2001年5月份,巴基斯坦部分地区气温高达50摄氏度。

  飓风、暴雨成灾

  2001年,飓风、台风、暴雨频繁。在北大西洋,一年中出现了15个被命名的飓风和热带风暴,远高于正常年度;有的风速每小时超过179公里,破坏性极大。在太平洋西北部,这一年发生了28起台风和赤道风暴。英国、法国布列塔尼地区、匈牙利、波兰、澳大利亚、莫桑比克、赞比亚、印尼等地区连续暴雨引发水患,造成人员和财产损失。暴雨使莫桑比克和赞比亚200多人丧生,伊朗北部的水灾夺去183条生命,印尼19个县被淹,波兰发生的严重水灾迫使14万人搬迁,越南湄公河地区的水患史无前例,阿根廷有320万公顷的农田被淹。几内亚的尼日尔河流域发生10年来最大的水灾,淹没1万7千公顷耕地。11月,阿尔及利亚发生40年来最大的水灾,仅首都阿尔及尔就有数百人死亡。

  干旱严重

  亚洲中部和南部地区,干旱从1998年一直延续到2001年,严重的干旱危害着伊朗、阿富汗和巴基斯坦等广大地区的农业,6000多万人直接受到损失。肯尼亚和非洲之角地区受到持续干旱的威胁,美国西部和西北部及加拿大都遭受旱灾之苦。2001年是加拿大萨斯卡通市100年来最干旱的一年,蒙特利尔市35天中只有1毫米的降水,干旱创历史纪录。巴西大部分地区、中国北部、朝鲜半岛和日本都严重缺水。

 [来源: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