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侠之路扶摇直上纯阳:我们该如何看待婚前守贞?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2 14:58:02
我们该如何看待婚前守贞?

 


  38岁的单身女硕士涂世友创建了国内首个贞操网站——“雅品贞操网”,大力提倡婚前守贞,并晒出了自己的处女鉴定报告,一时间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热议。一边是传统观念对于贞洁的执着坚持,另一边却是临近情人节,各个大学附近旅馆火爆的现状。提倡婚前守贞到底是道德的进步,还是妇女解放的倒退?
  为什么中国人这么看重贞操?那是因为中国人长久以来形成的“处女膜=贞操=好姑娘”的既定观念,但事实上这个观念是经不起推敲的,一个女人有着完整的处女膜就一定贞洁吗?答案恐怕是不一定的;即使一个女人十分贞洁,也有可能是个脾气败坏的人,而某些看上去不贞洁的女性形象,如李香君、杜十娘、玉墨之辈却是实实在在的好姑娘。
  爱情和婚姻本就与贞操无关,爱情是一种意愿,而婚姻则是一种能力,产生爱一个人的意愿不难,而经营好一份长久婚姻的能力不易。难道处女比非处女更加温柔体贴、善解人意?还是处女更会持家理财、孝老扶幼?贞操只是一种个人的选择,不管是坚持婚前守贞,还是情到深处为爱情而献身,都不该受到歧视,因为这是个人选择的权利。
  中国人的贞操观念也并非古已有之。任姒遇神龙而孕炎帝,附宝见闪电而有轩辕氏,上古时期的帝王基本都是其母有感于灵异而孕育的,所谓有感于灵异只不过是后来的史学家们为帝王的身世盖上的“遮羞布”,上古时期野合之风盛行,知其母不知其父的现象比比皆是,当时的社会尚未形成贞操观;发展到父系社会初期时,为了保证血统和继承财产的需要,人们往往会把妻、妾所生的第一个孩子杀掉,即“杀首子”;先秦时期,虽《礼记》有“夫死不嫁”之文,但从《诗经》看来,当时的青年男女婚前依然没有受到什么束缚;汉唐时期,贞操观念虽然不断的强化发展,但普遍的社会强制力并不强,直至宋代,在程朱理学的大力倡导下,“存天理灭人欲”“饿死事小失节事大”开始成为了普遍的社会心理。至此,中国传统的贞操观念成为了社会准则。
  在现代社会,严守男女之大防、从一而终的传统观念显然已经很难维持下去,任何一个接受过现代教育的人都明白婚姻自由的道理,每一个人都有追求幸福的权利,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提倡彻底放纵的“性”。贞操观念归根到底是一种性观念,传统的贞操观将女性物化,把女性变成了附属品,显然是我们不可取的;然而过度开放,甚至放纵的性观念,对女性身心也是有百害而无一利。因此,行对于禁欲式的性观念,适度开放的性观念反而更适合中国现实的需要。古代女子一般性成熟比现代人晚,而结婚却比现代人早,现代社会的男女往往倾向于晚婚,从生理成熟到结婚会有10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因此婚前性行为在年轻人当中已经逐渐的成为了一种社会趋势,。
  对于很多中国人来讲,推行北欧式的开放性观念可能很难接受,但是现实却是北欧的青少年虽然性行为开始的早,性伙伴较多,但是他们的少女怀孕率、性传播疾病感染率却是世界最低的,而观念一向很传统的国内近年来少女怀孕率、流产率却节节高升。
  性并非洪水猛兽,真正该谴责的是无爱的性和性交易,我们该提倡的是在尊重别人选择的权利和个人身心健康前提下的,爱与性行为的统一。性不是女人的陪嫁,处女膜也不是维系男人爱情、婚姻稳定的保险。那些站在道德制高点,或明或暗的教育人们“有婚前性行为的就是坏女孩”式的教育宣传方式其实是对别人权利的一种侵犯。
  女人不是商品,处女膜也不是包装,婚姻不是交易买卖。正如鲁迅先生所说,贞操问题也没有那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