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纯秘籍pve全攻略:- 四书五经之《中庸》释注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13:02:07
四书五经之《中庸》释注版
四书五经之《中庸》释注版 中和是天下的根本 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 最高的道德标准 谁能食而知其味? 隐恶扬善,执两用中 聪明反被聪明误 牢牢抓住不要放弃 白刃可蹈,中庸难得 什么是真正的强? 正道直行,默默无闻也不后悔 君子之道费而隐 道不远人,远人非道 素位而行,安分守己 行远自迩,登高自卑 无所不在的道 天生我材必有用 治国平天下的法则 诚则明,明则诚 至诚可参天地 【原文】 国家兴亡,必有征兆 不能只做到自我完善 真诚是没有止息的 明哲保身,进退自如 不要自以为是,独断专行 无征不信,不信民弗从 圣人的伟大之处 弘扬德行的最高境界
简 介
《中庸》原来也是《礼记》中的一篇,一般认为它出于孔子的孙子子思(前483-前402)之手。据《史记·孔于世家》记载,孔子的儿子名叫孔鲤,字伯鱼;伯鱼的儿子名叫孔伋,字子思。孔子去世后,儒家分为八派,子思是其中一派。荀子把子思和孟子看成是一派。从师承关系来看,子思学于孔子的得意弟子之一曾子,孟子又学于子思;从《中庸》和《孟子》的基本观点来看,也大体上是相同的。所以有“思孟学派”的说法。后代因此而尊称子思为“述圣”。不过,现存的《中庸》,已经经过秦代儒者的修改,大致写定于秦统一全国后不久。所以名篇方式已下同于《大学》,不是取正义开头的两个字为题,而是撮取文章的中心内容为题了。
早在西汉时代就有专门解释《中庸》的著作,《汉书·艺文志》载录有《中庸说》二篇,以后各代都有关于这方面的著作相沿不绝。但影响最大的还是朱熹的《中庸章句》,他把《中庸》与《大学》、《论语》、《孟子》合在一起,使它成为“四书”之一,成为后世读书人求取功名的阶梯。
朱熹认为《中庸》“忧深言切,虑远说详”,“历选前圣之书,所以提挈纲维,开示蕴奥,未有若是之明且尽者也。)(《中庸章句·序》)并且在《中庸章句》的开头引用程颐的话,强调《中庸》是“孔门传授心法”的著作,“放之则弥六合,卷之则退藏于密”,其味无穷,都是实用的学问。善于阅读的人只要仔细玩味,便可以终身受用不尽。
程颐的说法也许有些过头,但《中庸》的确是内容丰富,不仅提出了“中庸”作为儒家的最高道德标难,而且还以此为基础讨论了一系列的问题,涉及到儒家学说的各个方面。所以,《中庸》被推崇为“实学”,被视为可供人们终身受用的经典,这也绝不是偶然的。
本书章节列表如下
(1)、四书五经之《中庸》释注版 (2)、中和是天下的根本
(3)、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 (4)、最高的道德标准
(5)、谁能食而知其味? (6)、隐恶扬善,执两用中
(7)、聪明反被聪明误 (8)、牢牢抓住不要放弃
(9)、白刃可蹈,中庸难得 (10)、什么是真正的强?
(11)、正道直行,默默无闻也不后悔 (12)、君子之道费而隐
(13)、道不远人,远人非道 (14)、素位而行,安分守己
(15)、行远自迩,登高自卑 (16)、无所不在的道
(17)、天生我材必有用 (18)、治国平天下的法则
(19)、诚则明,明则诚 (20)、至诚可参天地
(21)、【原文】 (22)、国家兴亡,必有征兆
(23)、不能只做到自我完善 (24)、真诚是没有止息的
(25)、明哲保身,进退自如 (26)、不要自以为是,独断专行
(27)、无征不信,不信民弗从 (28)、圣人的伟大之处
(29)、弘扬德行的最高境界
四书五经之《中庸》释注版 中和是天下的根本 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 最高的道德标准 谁能食而知其味? 隐恶扬善,执两用中 聪明反被聪明误 牢牢抓住不要放弃 白刃可蹈,中庸难得 什么是真正的强? 正道直行,默默无闻也不后悔 君子之道费而隐 道不远人,远人非道 素位而行,安分守己 行远自迩,登高自卑 无所不在的道 天生我材必有用 治国平天下的法则 诚则明,明则诚 至诚可参天地 【原文】 国家兴亡,必有征兆 不能只做到自我完善 真诚是没有止息的 明哲保身,进退自如 不要自以为是,独断专行 无征不信,不信民弗从 圣人的伟大之处 弘扬德行的最高境界
资料收集于网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模板由E书联盟免费制作、修改,新连载书库在线发布蜀ICP备0810193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