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地震 附体:习近平访美与中美互信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6 20:22:21
本文源于南洋商报、美国侨报     受美国副总统拜登的邀请,中国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将于13日开启他的5天访美之旅。这场早在计划中的两强外交,本来会是一场让人期待的阳春外交,但是由于大选年来自美方朝野对华指责的高分贝聒噪,特别是中国在联合国否决了美国对叙利亚的决议草案,中美关系变得复杂和充溢着难解的阴霾。对此,中国外交部副部长崔天凯认为:“中美之间确实存在‘互信赤字’。”
    所谓“互信赤字”,即两个大国之间存在的猜忌和缺乏互信。因此,中美都希望这场中国龙年的重量级外交之旅能够消弭两强之间的“互信赤字”。
    习近平出了强化同拜登的私人友谊,亦在情人节那天和奥巴马总统会面。由于中美两国今年都面临着最高权力的过渡和交接,加之习近平和奥巴马年龄相仿,两人的会见尤其相当重要,于私于公都将给观察家们观照中美关系提供相当的想象空间。此外,习近平还将访问五角大楼,甚至还会和美国探讨叙利亚问题。当然,商业贸易议题依然是重要内容。
    和以往中国国家领导人访美一样,双方所涉议题是广泛的,面临的问题也是尖锐的,但中方会在坚持政治外交底线的基础上,和美国达成某种程度的共识。
    由于两国实力对比发生变化,两国在审视对方时都难免存在着误区。那种以为中美贸易利益攸关而对中美关系过于乐观的观点似乎不合时宜了。
    首先,危机下的美国对上升中的中国,猜忌比任何时候都强,中美之间的“互信赤字”达到了历史高点。美国首倡的“中美国”概念被中国忽视,利比亚、叙利亚和伊朗等中东热点问题上的中美龃龉,以及中美在亚太区域尤其是南海和东海地缘上或间接或直面的博弈,是中美“互信赤字”的外化。
    其次,美国重返亚洲战略的布局以及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TPP)的设计,是在地缘战略和经贸领域对华猜忌的具体应对。由于美国依然处于一超极强的地位,在亚太区域多层次多维度的步步紧逼,自然让中国备感忧心甚至恐惧。因此,中美两强,处于互信缺失的震荡期,审视对方时都变得异常紧张、敏感,从而激化了两国政媒和民间三界的不信任情绪。
    其三,阿拉伯之春深化了中美之间的“互信赤字”。在美看来,联合国应该秉承自己的意志,借助中东地区的街头民主,拔掉叙利亚和伊朗这样的世仇钉子,并以正义化身和民主宪兵来要求中国奥援;在中国看来,美国的做法有违不干涉内政的外交原则,因而具有强权政治和霸权主义的意味。最关键的是,中方在相关国家的利益并没有得到美国的承诺。美国一边指责中国,一般要中国帮忙,这也不符合国际关系中最核心的互利双赢原则。让中国最不能忍受的还有,美国政媒向来存在着在中国复制所谓“阿拉伯之春”的企图,中国自然用联合国内的反美举措来应对了。
    因此,中美两国在地缘和国际热点问题上的一系列碰撞,都源于两国“互信赤字”带来的相互畏惧,正应了中国的一句俗语---麻杆子打狼---两头都怕。
    其实,只要中美两国缓释猜忌情绪,也就消弭了双方的“互信赤字”。无论从经贸、地缘、文明、文化乃至实力对比,中美两国只有攸关的利益共赢交集,而没有零和博弈的理由。美国所担忧的中国以武力蚕食美国的战略地缘空间和势力范围几乎是伪命题,因为中国缺乏兵戎相见的政治文化传统,至于中国以软硬实力的和平竞争赢得区域影响力,应该属于美国认可和尊重的价值观范畴。中国所需的,不过是最基本的尊重和地缘“一米线”的缓冲,当然也有核心利益的护佑。相互尊重,中美双方的利益才能最大程度的保全,“中美国”共治维系全球世界和平或是愿景,但维稳亚太区域却是不争的事实。
    习近平访美,释放的好的信号,也许正常外交之旅并不轻松,但机制性的高层交流起码能破解疑窦缓释猜忌,从而消减双方的“互信赤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