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飞汕头航班:希望民众权利不扭秧歌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30 20:03:36

寄语2012:希望民众权利不扭秧歌

2012年02月08日 16:38:43分类:未分类公共事件  权利扩展

  在过去的2011年中,发生了诸多公共事件,其中影响最大的当属三个:郭美美事件、7·23动车事件、乌坎事件。这三个性质完全不同的事件其实也有共通点,其表现是在两个关键词上:不信任,希望。
   说得详细点,可以说是民众(尤其是微博网民)的不信任对有关方面形成了巨大压力,促使其向人们希望的方向发展,最终商业系统红十字会终被撤销、慈善组织更透明,动车事故调查结果承认组织和管理不善是事故形成的主因,而乌坎村民的合理诉求终获尊重,事件得以平息。民众的坚持和坚守,乃是社会进步的最大希望。
   一位我所尊敬的老人说,中国三十年来的社会发展就像扭秧歌,进三步,退两步,左一下,右一下,但是,总的说,还是前进了。这个观察应该是符合事实的,判断也颇具眼光。
   扭秧歌式前进虽然也是前进,但其进三退二、摇摇晃晃的状态总是让人担忧。有没有办法摆脱这种状况?
   历史经验提供的答案是,解决问题之道是要保障民众权利不摇晃、不扭秧歌。世界各国的历史经验证明一点,即社会进步的真正标志是民众的权利扩展,朝着尊重、保障民众权利的方向发展,社会就会持续稳定繁荣,不会出现扭秧歌现象。
   英国的历史最能说明这个问题。在过去的千年中,英国社会一直没有出现太大的动荡和波折,基本上是逐步发展、稳步前进的。英国社会发展何以如此?根本原因就在于民众的权利是稳步扩展的,没有出现进三退二、摇晃不稳景象。
   1066年法国诺曼底公爵威廉征服英吉利为标志,英国社会有国王、贵族、平民三个阶层。其后将近千年的英国历史演变大势,是贵族从国王那里争取权利,平民又从贵族那里争取权利的历史。英国的政治权力,从国王手中逐渐转移到议会手中,议会权力则逐渐从贵族院(上院)转用到平民院(下院)手中。这个过程,也就是政治权力逐渐从国王转移到贵族,再从贵族转移到平民的过程。
   一个现代社会,公民的政治权利体现在多个方面,其中最重要的政治权利是选举权。选举权通常被看作衡量民众政治参与的广度和深度的重要指标。英国过去一千多年的历史,就是平民选举权的逐渐扩展过程。从1066年诺曼征服,到1688年“光荣革命”成功,英国平民中的上层——绅士阶层逐渐争取到了选举权,1688年之后则可以看作是平民的中下层逐渐获得选举权,最终所有普通人都获得选举权的过程。
   英国于1406年颁布了第一个选举法规。1429年颁布的选举法规规定,各郡的选举权仅限于年收入40先令以上、居住在该地区的土地所有者。对选举权设立财产限制是西方世界民主发展过程中的一个普遍现象,其思想基础是认为没有财产者依赖他人,对选举难具独立性。在这种认识之下,依赖丈夫生活的妇女、依赖父母生活的年轻人、依赖主人生活的奴隶和仆人、依赖雇主生活的工人都不具有选举权。
   在以后的历史中,选举权的财产限制被逐渐降低直至取消。据统计,18世纪中叶英国拥有选举权者仅占居民总数的4%1832年的选举改革放宽了选民的财产限制,规定在城镇选区年收入10镑以上的房主和每年交纳10镑以上房租的房客有选举权,在各郡年收入40先令以上的地产所有者和50镑以上的自由租地农享有选举权。
   1867年议会改革进一步降低了选民的财产资格限制,新规定使城市里的每个房主和租户都获得了选举权,在各郡乡村,年收入不少于5镑的土地所有者和年交纳地租额不少于12镑的佃农也获得了选举权。1884年的改革规定每年只要有10英镑价值的任何土地或住房的人即有选举权,这实际上已经使成年男子基本拥有了普选权,到1918年成年男子即有选举权,已无财产限制。
   英国妇女直到1918年才初次获得选举权。1928年英国实现了成年公民的普选权。1948年则实现了一人一票制。1969年将选民年龄调低到18周岁。
   英国历史的一个特点,是社会发展稳步前进,而这依赖于平民权利是逐渐扩展的,没有出现大的后退现象。这种稳健的发展道路,是很可借鉴的。社会进步的衡量标准是公民权利得到尊重和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