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黄村地铁站图片:得了猩红热吃什么药?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7 14:56:49

       中医治疗猩红热主要是以清热解毒为目的。泻热滋阴,主治猩红热毒疹已出,仍高热、口渴、咽喉红肿、疼痛,可见腐物附着,时或谵语,舌质红或绛有芒刺、脉洪数者。

 

  一.简易方药

 

  1.大青叶、板蓝根、土牛膝根各15g。每日1剂,水煎服。用于邪侵肺卫证。

 

  2.紫草、车前草各15~30g。水煎,连服7日。用于毒炽气营证,也可用于预防。

 

  二.中成药

 

  1.三黄片:每次2~3片,每日3次。用于毒炽气营证。

 

  2.五福化毒丸:每次1丸,每日2次。用于毒炽气营证。

 

  4.(1)邪侵肺胃:突然发热恶寒,头痛呕吐,咽喉疼痛红肿,肌肤丹痧隐约可见,舌质红苔白,脉浮数。

 

  治法:辛凉清热,解毒利咽。

 

  方药:金银花10克、连翘10克、牛蒡子6克、玄参6克、桔梗10克、蝉衣3克、浮萍10克、豆豉10克、荆芥3克、甘草3克。

 

  (2)毒在气营壮热不解,、面赤口渴,咽喉肿痛,伴有糜烂的白点,皮疹密布,色红如丹,甚则色紫如淤点。见疹后1-2日舌苔黄燥,舌质红刺,3-4日后舌苔剥脱,舌面光红起刺,状如杨梅,脉数无力。

 

  治法:清气凉营,泻火解毒。

 

  方药:犀角3克(先煎)、生石膏25克(先煎)、黄连1.5克、鲜生地10克、鲜石斛10克、鲜芦根10克、鲜竹叶6克、连翘10克、元参10克。

 

  (3)疹后阴饬:丹痧布齐后1-2日,开始皮肤脱屑,此时身热渐退,咽部糜烂疼痛亦渐减轻,但留有低热,唇口干燥,或伴干咳,食欲不振,舌红少津,脉细数。

 

  治法:养阴生津,清热润喉。

 

  方药:沙参10克、麦冬10克、玉竹10克、天花粉10克、生甘草3克、扁豆10克、桑叶10克。

 

  中药处方(一):方名:猩红热方剂一。

 

  组成:板蓝根10克 生石膏18克 竹叶3克 赤芍5克 丹皮3克 芦根10克 生地12克 银花10克 连翘10克 牛蒡子3克 玄参6克。

 

  用法:水煎待温,分次服。

 

  治法:清热解毒,泻热滋阴。

 

  主治:猩红热。毒疹已出,仍高热,口渴、咽喉红肿、疼痛,可见腐物附着,时或谵语,舌质红或绛有芒刺、中心老黄苔,脉洪数。

 

  中药处方(二):方名:猩红热方剂二。

 

  组成:连翘15克 双花15克 菊花20克 牛蒡子10克 芦根15克 黄芩10克 生地20克 玄参15克 寸冬15克 竹茹15克 栀子10克。

 

  用法:水煎服,每5小时服1次,可以连续服用,直至痧透热解。

 

  治法:清热解毒透痧。

 

  主治:烂喉丹痧。其疹点颗粒界限不清,融合成片,以胸背为甚,唯口唇四周呈灰白色而无疹点。伴随疹点的出现,症见高热神昏,谵语,耳聋狂躁,干呕不眠,口干喜冷饮,脉象洪数,舌起芒刺,舌苔赭腻,黑干如胶皮。加减:丹痧未透不宜攻下,如大便严重秘结者,可加大黄10克,服药后大便得通,即减去大黄。若配合牛黄安宫丸1~2丸,以凉黄酒调化,随汤药同服,效果更显。

 

  医通无忧提示:烂喉丹痧又称时疫喉痧,沿门阖境,传变迅速;此乃天时寒暖不定,秽霉浊气发为温毒,从口鼻内侵肺胃之气分,肺胃热毒上攻而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