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暗之魂3dlc要买吗:文字的滴露在声音的长河里潺潺流动(2012-02-14 20:29:19)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01:48:03
  古人历来重视诵读,他们在很多场合都谈到文学作品要在诵读中表现其摄人心魄的美。《礼记·乐记》中称:“诗,言其志也;歌,咏其声也;舞,动其容也。”《尚书·尧典》也记载:“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论语》中,孔子曾兴冲冲地向众弟子表达自己的志向:“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无论是在现实生活中还是精神世界里,我们的先辈们都很注重声情并茂地表达。这时,文字的滴露在声音的长河里潺潺流动起来,你凝神细听,也许能感受到金声玉振的余韵。
  文言文教学中,语文教师要努力引导学生感受这种文字的美,就离不开体悟式朗读。
  《湖心亭看雪》是明末清初小品文作家张岱的精美散文,文中静静流淌的幽静、哀伤唯有通过反复诵读才能感受得更加真切。“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坐正,轻启双唇,缓缓地读“人鸟声俱绝”,重音落在“绝”字上。万籁俱寂之时西湖中鸟儿都失去了踪迹,这样的氛围的营造可以通过声音的变化体现出来。心气平和地、没有任何情绪波动地读“是日更定矣”,“矣”适度拖长,体现作者在国破家亡之后孤独、落寞的心境和脱却凡俗的情致。《西湖雪景图》是作者巧妙使用白描手法奉献给后世读者的精致筵宴。“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大雪之后的夜西湖万物融为一体,难以分辨,朦胧模糊。在诵读过程中,我们不能忽略虚词“与”的功效,它准确地传达出了天地之间一片苍茫、空旷浩大之感,读时语速要稍慢一些,语气不能有中断,巧妙的粘连才能显示出“天、云、山、水”四者之间丝毫不存在界限。“上下一白”的“一”重读,正是它使得“天与云与山与水”的“与”有了具体的着落。在这个宏大的背景里,出现了中国古典山水画创作中独有的写意式的特写镜头:“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又是“一”,但它的意蕴已经变化了,孤独的寒意、心中的落寞已然淋漓尽致。轻轻地读出这组数量词,感受人的渺小、微弱,不是宣泄,胜似宣泄。“而已”,慢慢在口中吟哦,读出悠长的韵味,这正与大自然的苍茫一片形成了鲜明对比。通过感受式的诵读,读者能够慢慢走进亡国破家之后的张岱深沉的内心深处。
  在人教版《马说》这篇课文的课前导学中,编者有如下提示语:“伯乐相马的故事古已有之,韩愈借马的遭遇发不平之音,激起古今许多有才之士的共鸣”。在本课的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带领学生感受作者对千里马虽有日行千里的能力,却被无情埋没并最终骈死于槽枥之间的这一悲剧的惋惜、不平、愤慨之情,以达到激起共鸣的目的。要读出这种愤慨之情,就一定要抓住文中出现频率非常高的一个词“不”。“不”字共出现十一次,集中出现在第二、第三两节中。“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只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此句着重写了千里马的两种需求“食”“与常马等”没有被满足,因此它的“力”“才美”不能得到完美地展现。在朗读中,教师引导学生先把好停顿关,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再根据对文意的理解重读“不”字。这几个小分句之间,由于作者表达的是对千里马遭遇的愤慨不平之意,语气较强烈,因此句间停顿要稍短,要读出急促的鼓点感。此外,第四个分句在语意上有递进的意味,朗读过程中语音也要逐步升高,来表达作者愈加深沉的感叹。%A
  体悟式诵读是文言文教学中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熟练掌握的方法。在熟读、理解词意的基础上进行感受式的诵读,有助于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文意、理解作者情感。
  (作者单位 江西省井岗市七溪岭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