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武sx:安庆民俗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03:20:06
祭祖扫墓蒿子粑
“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一年一度的清明节承载着生者对逝者的敬重与思念,跨越千年尘世沧桑一如既往地前行,如今已在民间演绎出了五花八门的节日习俗。而在我们安庆,这个清明节恰好是三月初三“上巳节”,这赋予了清明节更为丰富的内涵,不只是扫墓、祭奠,还有蒿子粑飘香。  “清明扫墓是我国由来已久的普遍习俗。”安庆地方志办公室年鉴科科长刘帅钢介绍,旧时候的风俗就定于清明节前后要扫墓祭祖,俗称上坟,安庆人普遍称为做清明。在做清明的时候,一般要带上酒、肉、鸡、鱼等三牲祭品,还有香纸、爆竹,到祖坟前挂纸插标,三叩九拜,行跪拜的祭礼。最后还要为坟墓除草添土、夯实墓碑,“这都包含着后人孝祭、不忘祖先的心意在里面。”刘帅钢介绍,“望中无纸钱,则孤坟矣”,会被视为不好的现象。
旧时,还有一个宗族的人们聚居在一起,还盛行召集全体男丁抬着猪头、整羊、鸡鱼等祭品上祖坟山去“做大清明”,祭毕回村喝“清明酒”,形成一项重要的宗族活动。“做大清明的时候一般都比较隆重的,一个宗族的人们聚集在一起,还要将堂联打出来。”刘帅钢介绍,这“堂联”指的是宗族祠堂门前的对联,内容多为颂扬宗族的来历、优良传统或者发迹的事件等等。比如亳州的曹氏堂联就说:“南阳世泽长,曹国家声远”。
新中国成立后,做大清明已被禁绝,各家分户乃至远离乡土的人士专程回去上祖坟地祭祖习俗,仍被简化留存。上世纪90年代以来,又有少数族姓恢复做大清明的仪式。
关于做清明,安庆还有“新坟不过社”的说法。所谓的“社”,指的是“社日”,古时是祭祀土神的日子,一般在立春后第五个戊日。安庆不少农村的老年人还讲究这一习俗,说新丧的坟墓一定要在社日之前祭扫,否则会有不好的影响。
“眼下,做清明的习俗日渐隆重起来,很多人远道回乡祭祖,这也说明了传统习俗的传承和复兴。”刘帅钢说,但是在另一个方面,扫墓烧纸、放鞭炮也给环境带来了污染,所以现在提倡绿色文明祭扫很有必要。
今年的清明节恰好是三月初三。曹魏时期将三月三日定为上巳日,俗称“三月三节”,安庆人也称之为“鬼节”。这一天,安庆的习俗是要吃用米面和蓬蒿做成的蒿子粑的。蒿子粑也称作“打鬼粑”,取意为米粑结实可以打鬼,蒿子细长可以缠住鬼的双脚,不让他随野鬼跑掉。青年人还有结伴到坟山地看“鬼火”的风尚。“这些习俗,大多与迷信中的不祥之物有关联。”刘帅钢介绍,现在极少有信鬼之俗,然而吃粑、踏青、放风筝等活动还是很常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