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中国 放眼世界素材:禅是一枝花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16:16:24

禅宗是怎么开始的呢?我们先讲拈花微笑这件事。释迦牟尼佛说法四十九年,活到八十一岁就涅槃去也。这位本师释迦牟尼佛,有一天在灵山会上说法。可是上座坐了半天却不发一言,大家都在下面等着。奇怪!老师怎么不讲话?结果,释迦牟尼佛就拿起座位前面一朵花,对着大家一转。谁也不晓得他是什么意思。老师今天怎么卖起花来了呢?又不是兜揽生意,又不是义卖,谁也不懂。迦叶(迦叶的叶读)尊者坐在旁边,实在忍不住,就破颜微笑。这就是所谓释迦拈花,迦叶微笑。破颜是什么意思呢?颜是面孔。本来释迦牟尼佛说法,大家都很严肃的,很庄严,很规矩。结果啊!这个迦叶尊者不守规矩,把本来严肃的面孔破掉了,脸上微微的一笑,可不是哈哈大笑,只是嘴巴稍微咧一咧──微笑。这么一笑,笑出了毛病,这下他惨了。释迦牟尼佛说话了,说:吾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付嘱摩诃迦叶。他就说我有个正法,我的衣钵就交给你了。谁叫这个老头子(迦叶)要笑呢?你笑,你去挑吧!接棒去!就交给他了。教外别传,释迦说法四十九年说了那么多,在这个以外,别有心传。他懂了,就交给他,实际上,佛说正法眼,拿理来讲,佛是说我有个正法门。眼,等于画龙点睛,这只眼睛照天照地。眼睛是人最重要的感官,没有眼睛,便看不清楚。眼睛代表见地。藏,什么藏?若是解释成藏起来,那么《大藏经》呢?就要做个大仓库把它藏起来,三藏十二部,要用三个门把它关起来,叫做三藏?藏者,在佛学中是代表一个大的充满了的宝库,这就是所谓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寂灭的,清净的妙心。妙心,佛法的心印。所以禅宗的起源是一朵花。拈花微笑是禅宗有名的公案。所谓公案就是人人可以去参解的话头。可能由于每个人的思维见解有着差异和分别,而对公案就有了不同的解释,这其中的分别就有了十万八千里。那么到底那种见解是正确的呢?或者说:我们的本师释迦牟尼佛为什么要去拈花?迦叶尊者又为何微笑呢?关于这朵花的公案,我们必须牵涉出另一个有关花的经典故事。那朵花出自有名的大乘经典《维摩诘经》。如果把《维摩诘经》当小说来看,它的编排次序也很有意思。开始是维摩居士生病了,佛很怀念他,要派人去探病。大弟子众没有一人敢去,这位居士很可怕,大弟子都挨过他的骂,大菩萨们也怕兮兮不敢去,只有文殊菩萨勉强愿意代表佛去,因为他是七佛之师,地位同佛一样。到了维摩居士方丈大小的房中,文殊菩萨带领的三万二千人,居然都进去了,然后见了面就谈生病。讨论了半天,这三万二千人站着,听文殊菩萨同维摩居士讨论,这位居士可是半躺在床上,可能说了五六个钟头都不止了。维摩居士就同另外一个世界借座位,那个世界的座位有八万四千由旬那么高。维摩居士一下子弄了三万二千张这样大的座位,到他的房间来,居然也都容纳进来了。正讲到不可思议精彩的地方,维摩居士家中有一位天女现身,散下天花供养大家。天花洒在菩萨的身上,都黏不住滑落下来,而在声闻众的大弟子,例如大迦叶、阿难、舍利弗、目连尊者等,花就黏上身了。这些弟子们就慌了,花黏在出家人身上犯戒,也不好大动作把花抖下来,否则又犯了威仪戒,真不知如何是好。有神通的使尽神通,练气功的就发功,但是都没有用。这时天女就问舍利弗,为什么想要除去身上的天花。他回答,出家人不好戴花。天女告诉他,你不要这么想,为什么?这不是世间的花,没有香臭美丑善恶的分别,你觉得戴花犯戒,是你自心分别,唯心作用。天女继续教训这些声闻弟子,你们跟佛出家学佛法,起分别心就不是佛法,修到无分别心才是真正佛法。起分别妄想才是犯戒,就不如法,没有分别妄想才如法,才算是守戒。菩萨大都是在家人,出家人天天早晚所礼拜的,都是在家人,众菩萨中只有地藏王菩萨是出家相,百千万亿菩萨都是现在家相,身上还穿的戴的一大堆宝物。罗汉相就拘谨多了。《维摩诘经》讲的是不二法门,真正佛法不分出世入世。菩萨身上不黏天花,因为菩萨断了分别妄想。例如人有害怕的心理,就容易被鬼所魔。所以人如有正气,没有恐惧心,连鬼也奈何不了他。如果怕生死,怎么了生死?好看的要看,好听的要听,好吃的要吃,连生都了不了,怎么去了死?碰到外面一个境界你就动念,贪嗔痴就起了,受了六尘六根干扰,怎么了生死?无恐怖心者,一切境界就不能动摇他。五欲就是大魔,色声香味触者,大五欲是也,另有小五欲,是笑视交抱触。已离畏者,正气浩然,就算在五欲中打滚也没有关系,都魔不到你。修到阿罗汉境界,虽然能不动念了,但是那个根根没有断,是压制住的,那个叫结习未尽。像男罗汉碰到女性,想看而又不敢看,愈是如此,心中已动念了。倒是菩萨境界就算盯着看,反而没事,因为他见而不见。结习未尽,所以天花黏身,大菩萨结习已尽,所以花不黏身。《老残游记》有首诗好极了,其中一句:「剎那未除人我相,天花黏满护身云。」这一段天女散花,最重要的就是「结习未尽」。结习就是《俱舍论》的八十八结使,一点点根不刨掉,结使就没有断除。天女散的花,掉在大菩萨身上都落了下来,唯有落在声闻众的弟子们身上就黏住了。这是什么花?花有很多种,有名利之花,有男女爱欲之花等等。天女后来告诉舍利弗,天花着身是因为这些弟子大阿罗汉们的结习未尽。他们虽然有修持,但是习气业力的根根没有刨掉,结使的余习没有去掉。回到禅宗的起源,有一天释迦牟尼佛拈起一枝花,望向弟子们,众人皆不明白佛是什么意思,只有迦叶尊者破颜微笑,破颜是讲原本严肃的面孔化成微笑。佛就宣布把正法交付给迦叶尊者。这个花和天女所散的花是不是同样的花?这是个很重要的关键。我认为这朵花根本就是那朵花,换言之,花还有什么不同的?!在这里佛手里的花好比庄子手指向的明月!可是很多人最后把眼光都落在了手指上,拼命挖空心思的解释为什么佛要拈花?可能还有人会去研究那朵花到底是朵什么花!禅宗不是一个神秘的宗派,正相反,禅宗的存在就是要把一切表象的复杂变得简单,让人挣脱束缚,祛除分别妄想。佛祖手里的花本来没有任何意义(空性——‘非意所图,非度所测这不是我们普通人用思想意识能贪图得到的,也不是我们的知识范围所能够推测的。也即是无言语可以表达,无思想可以揣度。)!它代表了大乘佛法的不二法门!什么是不二法门?中国的庙子中,到处看到门口写着「不二法门」,就是出自《维摩诘经》。讲到庙子,现在出家人不愿意人家称他和尚,喜欢人家称他法师。过去称出家人和尚是尊称,一个丛林之下,只有方丈可以称和尚,其它都称某某师。现在都变了,和尚不愿意当,要当法师。我常感到中国的佛教很滑稽,和尚与居士,常彼此互争,都忘记了佛法是不二法门,只有一乘道。结果争来争去,你到庙子礼拜的菩萨都是在家人,菩萨中只有地藏王菩萨是出家的,这就是话头了。虽然跪倒拜在家菩萨,但又拚命反对在家人。在家人反对和尚,可是我们释迦牟尼本师是和尚啊!真是莫名其妙!庙子中常用的语言,都是在家人所讲的,例如「不二法门」「方丈」都出自《维摩诘经》。我们要懂得「是法平等无有高下」的道理,不论身份,只论是否真正学佛。是,就要恭敬。就算不是,也要恭敬。你是真正学佛的,就要看一切众生如父母、如佛。不二就是一嘛,你说「一个法门」,好不好听?讲「不二法门」,文学味道就好多了,这就是文字般若,文字好,可以把境界提高。所以我们写文章弘扬佛法时,有时在夜深灯下,为了要确定一个句子,乃至一个字,拿着笔半天想不出来用什么字,就有这么痛苦。所以杜甫讲过:「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例如,你写一篇新闻报导,以为没什么大不了,但是一字一句之错,对社会可能有很大的影响,是有因果的,文字般若就有如此重要。不二法门就是一个,真理只有一个,没有分二乘几乘的,那只是个方便说法。但是我们一说「一个」就已经不是一个了,因为一个是相对于二个来说的。所以到了中国禅宗,连「一个」都不讲了,问什么是道?道就是「这个」,是没法开口说的,讲了一就有二了。可能又有人会问了:这个不二法门说的又是什么?勉强说起来生与灭相对为二,能生灭的那个「能」是不生不灭的。以物理世界作比喻,我们看到这个电灯,接通了电源就觉得是一直在亮,其实这个放光是一个不断、极迅速的生灭现象,你去看电表在走,就是生出了又消耗了,它是生灭法。可是宇宙间的能源是不生不灭的,你找到了这个源就懂了佛法。你能达到这不生灭境,初步的禅就懂了。这可不是什么看到桃花,青蛙跳井悟道了,都是些空话、口头禅、野狐禅。真证得初步禅,见到了不生不灭之地,一切法本来不生不灭的。看花开花落,你说落了吗?没有,年年春依旧,能开能落的那个不在花上。所以禅宗祖师说:「明年更有新条在,恼乱春风卒未休。」它生生不已,永远无止尽,也可以说是灭灭不已,能生能灭。就说我们这个念头,所谓参禅打坐,只想把自己念头按下去,不起妄想,你在生灭法上磨什么?你管它来也好去也好,你知道念头能来去的那个,本没有动过啊!一点不要用力的,念头来了,你按个什么呢?你像是在水中按葫芦,按下去又浮起来,坐了半个钟头,唉,好累!你当然累嘛,你在用功夫按念头嘛!在生灭法里头打滚,心在参加运动会,心累啊。你知道生灭来去本不相关,法本来不生不灭,你懂了就得无生法忍。无生法忍是生而不生,万缘放下,一念不生,自然把生灭法切断了。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就叫作进入不二法门,只有这一个,没有第二个。真修行人要得无生法忍,静也清净,动也清净,醒着,睡眠,行住坐卧,都在清净的境界中,那才可以说大乘佛法算是入门了。生灭是一种现象,不生不灭就不是现象,是心性的自体,要见道才能了解。用唯识来说,生灭是相分;见到不二法门,见到不生不灭而能起生灭的本体,是见分。真见了道,见分到了,生灭心就不起分别了,如如不动入无生法忍,就是自证分。我们的心理状况,一切的思想感觉,譬如一池清水,或是平静无波的大海,这是本性。大海起了波浪,每个波浪都是生灭,一个浪起了又消了,下一个浪又起了,就像思想,一个念头接着一个念头,这个是生灭。你觉得是动态,可是也不是动态,波浪是水,平静无波能起波浪的也是水,水的自性没有动过。所以说,「全波是水,全水是波」。小乘怕生灭法,硬想把思想妄念灭了,什么都没有了,认为这是得定。其实错了,你思想感觉没有了,那还是个波浪,是什么波浪?是平潮,不是高高低低的潮水,可是平潮也是潮水!如果认为这样是道,是空,是属于小乘的偏见。所以小乘的人不敢动念,如此空定,最多八万四千劫。我们凡夫看好像是很长久了,觉得很羡慕,可是在定中的人感觉只像弹指一般,就像睡了一觉醒来而已。睡醒了还是心动了,还是生灭法,所以不是大乘的解脱。大乘的解脱是要知道生灭就是不生灭。我们现在在说、在听、在看,都是念头在生灭。能起生灭的「这个」是没有动的,也没有生,也没有灭。不起分别心,管你生也好灭也好,如如不动,就得无生法忍,入不二法门。这不只是在盘腿时如此,要在入世,尤其在不为自己,为别人忙乱之中,处处体会这点,才是真正修大乘。所以说我们参禅参到最后都在认指为月,偏离了真理的大道。你越是琢磨为何拈花,就越被自己的习气结使牵着跑。学佛就是解脱自在,佛法本来就是空无一物。你只要执著了一个,就已经不是本来面目了!佛是一切法王,也称空王。空王等于中国人称孔子为素王,素王也是空的,虽然没有真正的子民、国土、钱财、权力,但是他的影响万古长存,是帝王中的帝王。这个空不是没有的空,中国文字翻译佛经非常麻烦,好比说菩提,就是因为没有办法把它用一个中文字彻底完全而又正确的表述出来,只好去音译梵文的原文。菩提是一个智慧的境界,但它不是智慧!因为它不能用世间的聪明智慧去开启,只能靠你找到本来的真我!同样空是真空,可以生起妙有!这个世界乃至整个宇宙一切的事物都是由它生起。但它的本来却从没有动过!好比这朵花一样,在佛经中就有空华的比喻。小乘佛教执著在空,不能起有。佛说了四十九年法,都告诉人无我,到了他要走之前,告诉大家有我。我们只好苦笑,他老人家怎么这样哄人!他一出世,就宣称:「天上天下,唯我独尊。」到了悟道之后,出来当了教主,就处处告诉人家无我、无常、苦啊、空啊。涅槃之前才说:「常、乐、我、净」,完全相反了。这是什么话啊!其实他没有骗我们,他此时告诉我们,不生不灭所以是常的道理,得到了这个真我,永远是净土,净土就在这里,永远是极乐的。你研究佛的一生,拿来作话头,参究参究就明白了。真正的佛法是空有双融而又不空不有!你落在哪一边都不对。好比感受和不感受是相对的。完全没感觉不是佛法,吃麻醉药不是更快吗?修持到了仍然知道感觉,但能空得掉,不受一切,清净不受,连空也不受,那才是不可得的境界;也就是六祖说的「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达到了不可得的境界,就无取也无舍。用不着把空、清净抓得牢牢的,这个是取。我们学佛都在取舍之间,这是做生意的心态,看能赚钱就做,不能赚钱的不做。今天拜佛了,好清净,就认为自己只能这么做,要你换个方式,就不行了,这就是有取舍了。取一法而舍一法,抓住一面也抛弃另一面,那不是大乘佛法,还是在感觉境界中玩而已。有什么清净与不清净?这受与不受是唯心作用,都是自己玩出来的。若你不取不舍,就可以达到无作无行。唐朝丹霞天然禅师到处游方,有一次到了洛阳慧林寺时,正遇上大寒天气,丹霞就在殿上砍了一尊木佛来烤火。寺院的院主看见了大发脾气,说:你怎么能烧我们庙里的木雕佛像呢?丹霞用拄杖在火灰里拨了拨,说:我烧木佛,是为了取得舍利子呀。这个院主说:你糊涂了吧,木头雕的佛像里怎么会有舍利子呢!丹霞说:啊!既然没有,那我就再取两尊木佛来烧吧。让一个不信佛教的人来烧一尊木佛可能都要在心里发怵。一个佛教徒,居然敢于公开在寺庙里烧毁佛像,这可能是绝无仅有的了,佛像是佛教徒的神物,但佛法却不这么认为,《金刚经》说: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佛法者既非佛法,是名佛法。如果有一定的章程,规矩可循,那么这个法必定不是佛法。禅宗就是沿着这条路走下去的。石头禅师说:宁可永世受沉沦,不向诸佛求解脱。楚圆禅师说:无佛处作佛。等等,都表现出强烈的、独立的个性。所以在行为上十分激烈,不惜呵佛骂祖。禅宗认为,如果在修行中还有佛,佛法做为自己的对象,那仍然是俗人,是不知道禅的真谛的。达摩祖师是在隋唐以前,梁武帝这个阶段,从印度把禅宗带到了中国。后来流传下来,到唐代传至禅宗的六祖广东的惠能,就是中国的第六代禅宗祖师,他没读过书,却成为了不起的人物。在中国文化史里,这一段相当于是佛教的革命,推翻了依文解义的经典研究,产生了中国文化中一股佛教的新精神。六祖下来,后来有一个和尚俱胝禅师,我国禅宗一指禅故事就是由他而来。怎么叫一指禅?禅宗是不限于借用言语文字传道的。六祖以后的这位大禅师,有人问他什么是?他回答得很简单,每次都是举起一根食指示人,说道,就是这个!这个是什么?谁也不知道,可是问他的人却懂了,悟了道。有一天老和尚出门了,不在家,一个跟了他很多年的小沙弥在守庙。这天有个人来找老和尚问道,小沙弥说师父不在,你要问道问我好了。问道的人便请小沙弥告诉他什么是道,小沙弥学师父的模样,举起一根食指向那问道的人说:这个!那个问道的人很高兴,跪下来了,因为问道的人真懂了,悟了道。这个小沙弥可真不懂。等师父回来了,小沙弥把这件事,原原本本告诉了师父。师父听了报告进去了,一会儿背着手出来,要小沙弥再说他怎样向人传道,小沙弥再比划着伸出一根食指说,这个!师父放在背后的手一挥,手上拿了一把利刀,把小沙弥的那根食指砍断了。小沙弥手指被砍,大叫一声:唉哟!小沙弥也因此悟了道。同样的一句这个!又有着什么不同呢?俱胝禅师说的这个!正是佛法的「不二法门」。小沙弥却偏偏执著了「不二法门」,把它执空为有,也就是俗话说:着相了!相,就是境界。我们学佛修行要能做到不着相,怎么样是不着相?就是不跟随一切现象而转。如果以为现象只是我们身心以外的现象,这样的观念对佛法是不够深入的。我们反转过来看,内在的一切境界也都是外相;换言之,自己心性之体所起的一切现象都是外相。例如,有人打坐,因为生理上的气机,地水火风的作用与心理上的宁静,拿物理观念说,彼此磨擦,就看到一些境界。这些境界都是相,是外相,不是道体。这种外相多半是由于生理的不平衡而引发的。如果认为这种现象是道,久而久之就入魔了。这个魔不是什么鬼,是自己和自己过不去,最后搞成精神分裂。这个道理就是因为自己着相。到了没有境界了,就是无相,这是与一相相对的,就成了二法门。实际上,无相还是相,空也是相。无相是空吗?这只能勉强这么说,真正说来,空也是相。那么无相在哪里呢?无相在有相中。这比较难悟进去了,因为相是生灭法,不住的,了解了,当下即是,一相就是无相,不用另外再去找个无相。但是也「不取无相」,所以你守住个空也不对,你起心要取个无相就又着相了。其实,一相也可,无相也可,「有时且念十方佛」,起有相念佛之心,必定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无事闲观一片心」,是无相境界,是禅。这是禅净双修。如此有相无相入于平等,没有矛盾对立,那就是入不二法门。净土与禅,净土与密,都是不二法门。佛法中有个大法门叫作一相三昧,另有一个法门叫作一行三昧。什么是一相?就是禅宗祖师说的「打成一片」,行住坐卧都是那个境界,这也就是一相三昧。你也可以拿一尊佛像放在眼前观,看久了绝对就看不到前面的色相,一片空了。禅宗三祖僧璨大师的《信心铭》上面一句:「眼若不寐,诸梦自除。心若不异,万法一如。」佛祖手里的花就是这个!,禅宗的禅也是这个!您明白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