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死狐悲什么动物:莫高窟藏经洞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30 02:13:44

愚叟草堂祝您全家幸、安康

    

莫高窟藏经洞

本文【引用自】│Icê Blüe│ 《大英博物馆藏敦煌遗珍。莫高窟藏经洞(第17窟)。》

    1900年5月26日,莫高窟道士王圆篆,为第17窟(现编号)中偶然发现一个“藏经洞”,里边藏有从公元4世纪到公元14世纪历代文物五六万件,这是20世纪初我国考古学上的一次重大发现。

     除汉文写本外,藏文、梵文、怯卢文、粟特文、古和阗文、回鹘文等民族文字写本约占六分之一,并有绢本绘画、刺绣等美术品数百件。写本中除大量佛经、道经、儒家经典之外,还有史籍、帐册、历本、契据、信札、状牒等。这些文物对研究我国古代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以及中外友好往来等,都具有重要的历史、科学价值。

     但这些中华民族文化瑰宝却在1907年至1925年间,先后遭到英国的斯坦因、法国的伯希和、沙俄的鄂登堡、日本的桔瑞超、美国的华尔纳等人的偷窃和掠夺,使莫高窟的史料蒙受重大损失。

 
   

    一个容貌稍嫌臃肿,面貌显出皱纹老态,两弯眉毛吊很高,有胡须的观世音。现在讲讲怎么看出来这是个观世音像的。观世音的发髻上有个小的阿弥陀佛,或者说无量光佛的像,这是他的一个显著特征。这个观世音像有六支胳膊,上面两只各托日月,中间的做教法

(vitarka mudra) 姿,下面两只执净瓶和念珠。画上有一些表现观世音菩萨灵验的小画面,比如掉下悬崖被云托住,火中不受伤害,毒蛇不能近身,等等,这是因为观世音被认为灵验而且随呼随到。最下面四人是供奉人一家,有趣的是夫人比老爷个头大,儿子跟爹面孔很像。

        

        

 这幅太暗了,看不清是什么,估计是维摩诘讲法。一时找不到出处。   
水月观音(游戏姿)
Water-Moon Avalokiteshvara in Lalitasana Posture
  
     观音手执柳枝净瓶,以游戏姿坐于岸边。观音为男像。图下方黑衣者是供养人的像。这位水月 音就没那么标致了,跟供养人一样都比较敦实质朴。画中的山水摆设好像花了不少功夫。 纸本色。
   

目前发现的中国刺绣作品中最大的几件之一。高241厘米,宽159.5厘米。整块苎麻布丝线满绣。图像为释迦牟尼在王舍城(R?jagrha)的灵鹫山上说法,讲法华经,神情绣得略怪,有点落寞拘束的样子。两侧是他的弟子阿难(Ananda)与伽叶,因在藏经洞中存放时折叠印迹正在二人像上,损毁严重,只能看到一点点轮廓了。两弟子的外两侧为观世音(Avalokiteshvara)与韦驮(Mahasthama or Mahasthamaprapta ),基本完整,面容有特色。佛祖头上有珠玉璎珞的宝幔,两侧各一飞天(apsaras)。图下方两侧各绣一群小小的男女供奉人,绣像极为精美。在伦敦时也很想瞻仰这幅,但也没在大英博物馆的常设展览中看到。

 
   

北方多闻天王渡河。多闻天王梵名Vaishravana,音译毗沙门,毗舍罗波拏, 也作遍门 、善门 , 或种种门等 , 因为经常守护如来道场而闻法 , 故名为 「 多闻 」。他是四大天王Lokapalas/devarajas)之一,主管北方,因此在地居北方的敦煌多有描绘,他是帝释天也就是因陀罗(indra)的外臣,守护世间,也是印度的财神。他手执金矛,身侧一团紫气托着宝塔,身后和凡间的爱热闹有钱人一样,跟着一群随从。后来这些印度教的神灵都被吸收进佛教,当然一般都是降级。61x57cm

绢本墨彩。
    这幅属于一些用来给画师提供释迦牟尼标准像的绘画。此为画本中的一个碎片, 原本中很多部分现在新德里博物馆。图中释迦牟尼体健貌端,略丰腴,一手上举, 托着的应该是红色太阳。
 敦煌有些东西在印度的原因似乎是雁过拔毛原则的实际应用,英国人当时偷运敦煌文物出境都是经 过印度回英国的。大家如有机会到印度,可以留意能否看到展品,估计不会在常设展览中。
   冥想僧。
     莫高窟第17号洞窟,约为9世纪晚期到10世纪早期晚唐作品,原高46cm,宽30cm。 纸本墨彩,线条勾勒非常清雅秀丽,面容有生气。为斯坦因偷携出境,现藏伦敦大英博物馆。 去大英博物馆想瞻仰实物时发现:虽然该馆藏了不少当时从中国掳去的文物, 但实际展出的很少,这张冥想僧当然也没看到。
   地藏菩萨
    玄奘译了《地藏十轮经》后,地藏信仰就流传开来。这幅图中地藏菩萨坐于岩石之上,两侧是 地狱十王。在伪经《十王经》中,人在再次轮回以前要经过十王的审判和惩罚。十王是十殿阎王的 简称,裁断亡者罪业,这个传说结合了印度地狱判罚转生思想与唐代的民间传说。十王中除了我们 最熟悉的阎罗王外,还有秦广王、初江王、宋帝王、五官王、变成王、太山王、平等王、都市王、 五道转轮王等。这种信仰约兴起于晚唐,通常就像这幅图一样将地藏菩萨表现在构图中央,两侧或 下方对称分布十王,十王多作中国古代官员装束,这幅图中还摆开公案,旁侍文吏。图下方画着道 明,身侧一头狮子。敦煌写本S.3092号引《还魂记》有「道明和尚入冥故事」其中有十王、地藏菩 萨、判官、道明和尚、金毛狮子等《十王经》中的形象,故事说唐大历13年(778)襄州开元寺道明 为冥吏误为龙兴寺道明而被拘拿到冥府,见到地藏菩萨与文殊菩萨化身的狮子,狮子伏地就能明察 秋毫地谛听死者生前行事(金庸显然对这些故事比较熟悉)。后道明得蒙洗雪,并目睹新样地藏菩 萨尊像,还魂后图写丹青,绘列地藏真容。图中的道明正在目睹一场审判,带枷者被牛头牵着站在 镜前,看到他生前杀牛的情景。图最下方是供养人的画像。
   地藏菩萨1
地藏信仰在平民中很流行,地藏被看成是六道(天、人、阿修罗、地狱、饿鬼、畜生) 轮回的主宰,可以把堕入地狱者拯救出来。图中地藏菩萨背后的六道云彩上分表表现六道, 两侧有普贤文殊,下方为供养人。
   地藏菩萨(Kshitigarbha)
    手执净瓶,或者说“军持” (kundika,也译作君持、捃稚迦,是佛教徒贮水器, 亦用于仪式,形式从扁平器到明清时蒜头型都有),脚下莲花,着袈裟,地藏菩萨是所有菩萨中唯 一被描绘成僧人模样的。关于袈裟(kasdya),梵文原义“坏色”,应当是用旧衣碎片拼成,颜色 芜杂,不用青、黄、黑、白、赤等八正色,以示苦行。中国寺庙中僧人便装至今仍维持这个习惯, 而日本僧人则已经服用黑衣。
   执金刚
     金刚力士(Vajrapani),vajr原为吠陀(veda)经中大神因陀罗(Indra)的武器,也就是 雷,引申说成是棍棒。pani,手。所以又有译成“执金刚”的。图上拼缝是后期处理造成的,并非 原画。其画风有意用墨线勾勒,然后颜色渲染来显示金刚力士的肌肉纹理,似有立体感。67x18cm
   观世音四种像。
图上方画着观世音的四种像,其光圈衣裳眉目略有不同。下方画普贤骑象, 文殊跨狮各有随从。140x97cm
   与普贤成对出现的文殊菩萨像。
在佛教图象中,文殊骑狮子,普贤骑白象。文殊象征智慧, 而普贤则是行动与佛祖誓言的象征。219x115cm
   这张普贤菩萨像是有成对的文殊像的。 图中普贤骑着白象,形体较大,侍从形体较小,有些演奏乐器, 有的黑面凸目。这张图较大。219x115cm   普贤菩萨(Samantabhadra) 坐于白象之上,脚下莲花。这幅经幡上方的三角形饰件与下方的穗都已失落。 一般来说普贤菩萨像总是与文殊菩萨(Manjusri)成对出现。57x18.5cm   水月观音。略显容貌臃肿,五官不是很秀美,姿态却很优雅。构图下方画供养人。  维摩诘经草图·细节
   草图画在三张黏拼起来的纸上,正面画维摩诘,反面画文殊师利。这是反面。 这段故事表现的是维摩诘(Vimalakirti)示病, 文殊师利(Manjushri, 亦即the bodhisattva of wisdom)前往探望的情节。
细节部分描绘文殊师利与他的随从。文殊问维摩诘病从何来? 维摩诘答云:「从痴有爱,则我病 生;以一切众生病,是故我病;若一切众生病灭,则我病灭。」维摩诘故事在十世纪左右很流行, 这个场景在敦煌多有描绘,很多情况是在洞口两侧分别画维摩诘与文殊。大致完成在914年左右,可 能是晚唐或五代作品。整体高: 31 cm ;宽: 127 cm
   西方广目天王像。彩画绢幡。64x17厘米   刘萨诃(有萨河、萨和、屑荷、窣和、苏何等多种记法)与瑞像图残片。 刘萨诃是东晋北魏间的高僧,法名慧达,有很多关于他的传说。 据说他勇武多力,射猎杀生,因之堕入地狱,遍览因果苦报,悔过复生后皈依佛教, 有异能,感知舍利塔,并预测凉州御谷山将有石佛像出现,若佛像完全则天下太平, 反之则天下大乱,后果应验。
图中僧人即刘萨诃,右侧有佛像的左臂 
    观世音左手执柳枝,右手执净瓶,足踏莲花,背后有竹枝。画上题字写着天祜十岁,丙午 岁7月15日,也就是914年左右,而实际上天祜元年即904年后天祜年号就不用了。907年时唐已 亡。或是敦煌地处偏远,消息不通之故。观音右侧有一尼姑,左侧青年(张有诚), 均描绘精细。77x49厘米  
 《父母恩重经》图。这部经一般认为是中国的伪经。   观世音像。   地狱的想象。
《十王经》是唐代民间信仰与佛教信仰混合而产生的经典,结合冥府信仰与地藏信仰, 描述人死后,将因生前之罪业受十王制裁之事,大约产生于唐末,有各种异本。 这幅画是亡者在地狱中经过“十殿阎王”的情况的一个细节。
   文殊菩萨探望病中的维摩诘。   观世音双立像。147x105cm   千手千眼观音,实际上就是11个头颅,40条臂膀,每个手心中都有一只眼睛, 表示观世音灵通广大,知晓信徒乞告。绢本墨彩。    引路菩萨,即引导死者进入极乐世界的观世音菩萨。死者画得很小。
高84厘米,宽54厘米。   引路菩萨
大英博物馆最自矜的敦煌藏品之一。引路菩萨与死者都刻画生动。
85cmx53.6cm  五代至北宋初年,十世纪左右经幡的上部,绢本设色,绢上织有凤凰纹。 色彩较简单,显得质朴大方。高宽均为53cm。 
《维摩诘经》插图草稿
这段表现的是维摩诘(Vimalakirti)示病,文殊师利(Manjushri,  亦即the bodhisattva of wisdom)前往探望的情节。
细节部分描绘辩才无碍的维摩诘与他的侍从。维摩诘手执一柄扇子, 前景中一菩萨正在从瓶中倾倒无尽香米。文殊问维摩诘病从何来? 维摩诘答云: 「从痴有爱,则我病生;以一切众生病,是故我病;若一切众生病灭,则我病灭。」
大致完成在914年左右,可能是晚唐或五代作品。
整体高: 31 cm 宽: 127 cm
  《维摩诘经》插图草稿(细节2放大)
这段表现的是维摩诘(Vimalakirti)示病,文殊师利(Manjushri,  亦即the bodhisattva of wisdom)前往探望的情节。
细节部分描绘文殊师利与他的随从。文殊问维摩诘病从何来? 维摩诘答云: 「从痴有爱,则我病生;以一切众生病,是故我病;若一切众生病灭,则我病灭。」
大致完成在914年左右,可能是晚唐或五代作品。
整体高: 31 cm 宽: 127 cm    菩萨像
纸本彩色木版画。大致创作于五代,十世纪左右。中国现存最早的彩色木版画之一。
 这张版画上也有经文,这种图象在上文字在下的印刷格式在十一到十六世纪绘本中占了绝对主流。
原高39.9cm, 宽17cm。   北方星君道教护身符
十世纪中期·五代敦煌虽以佛教为主,也有道教等其他宗教文化因素存在。 而北斗星君在佛道两教的仪式中都出现。42.7cmx30cm  无资料。遗憾。   行脚僧
行脚僧高鼻深目,草鞋戴帽,手执一扇,另一手牵一虎,背着沉重的经卷,神情凝重,
 一旁还有云上的过去佛保佑他。因为是尚未完成的画稿,反而显得笔法古拙质朴。 这个主题在敦煌画中比较常见,法国吉美博物馆存有伯希和带去的两幅完成了的行脚僧像, 均为艺术珍品 41cmx29.8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