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幻隔山打牛怎么打:网络化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初探 - 军队政工 - 全球防务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1 20:56:55

网络化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初探

来源:互联网 责编:飞鹰 作者:王伯军 邢广梅 时间:2006-02-11 【大 中 小】

    现代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特别是互联网的日益普及,使现代社会逐步进入“网络时代”。网络时代的降临,使人们向往已久的网上社会成为现实,它和知识经济的浪潮一起涌来,必然对人们的社会行为、生产方式产生变革性的影响,从而也对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带来巨大的冲击。因此,如何应对网络时代给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挑战,探索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新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是摆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紧迫的现实任务。

  一、网络化时代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全新挑战

  1.渗透与反渗透的较量
  因特网目前已作为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谋求跨世纪战略优势的思想政治工具,并渗透到我国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和人民生活的各个领域。我们对于其它三大媒体(报纸、电视、广播)的马克思主义宣传的理论研究与实践经验较为丰富,但对于在互联网上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研究和实践却相当薄弱,从而使思想政治教育面临严峻考验。首先,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拥有信息优势和网络霸权。一种信息传播方式就是一种思想文化传播途径,掌握一种信息传播方式便拥有了一种传播某种思想文化的权力和影响力。属于美国藉的因特网在其操作下将其创作的网络标准推广为全球标准,向全世界推销自己的价值标准、意识形态、商业理念、外交政策和社会文化,发动了一场抢占信息空间和争夺信息资源的信息战争。其次,面对西方意识形态的主动攻击而呈现明显的不适应。网上斗争也是一场政治观念、意识形态的斗争。由于我国对现代科技传播手段的陌生,目前对因特网的控制力和对信息的筛选能力也比较弱,对现有的信息平台尚未充分利用,网站的内容也不够充实,变化少且更新慢,以及缺乏对因特网在意识形态斗争中作用的足够认识,经济投入少等主客观原因,造成了对我国信息网络“跑洋车”、“送洋货”的局面。这使我们在西方敌对势力进行意识形态主动攻击面前呈现明显的不适应,处于不利地位。第三,新闻宣传媒体舆论的导向控制能力不强。信息全球化改变了传统媒体牢牢掌握在党和政府手中,大众是被动接受者的舆论控制格局。这不仅扩大了群众接受信息的自主权,同时也增强了群众对信息的发布能力,从而使舆论导向的控制更加困难,使我们的新闻媒体宣传处于被动地位。如近年来“法轮功”邪教组织就利用因特网散布起歪理邪说蛊惑人心,破坏社会稳定,从而对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提出了严峻挑战。
  2.多元文化的相互冲突
  世界上各个民族和国家由于自然条件、历史、经济发展水平和政治制度等因素的不同,导致了文化的差异性。在过去,由于地理的阻隔和技术手段的相对滞后,各种异质文化的交流不多,因而异质文化尤其是全球性的异质文化之间的冲突几近罕见。而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数字化可以把任何信息转化为二进制的数字语言,从地球任何一个地方无限量地向另一个地方传输。这就意味着异质文化充分交流和大规模冲突时代的到来,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新的挑战。其一,西方强势文化的冲击。因特网的主导国家是美国,因特网上运行的信息潜含着美国的意识形态。这其中当然有许多东西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但也有许多东西不适合我们,甚至是我们要大力反对的。现实的情况已经警示我们,必须对这一现象加以重视。例如,当今青年人对中国的传统文化漠然视之,而对以“好莱坞”为代表的美国式大众文化热衷痴迷。此外,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的冲突从某种意义上讲也是语言的冲突。因特网的基础语言是英语,95%以上的信息是英文,中文信息目前还不到1%。长期沉浸在英语世界的中国人,在潜移默化中会受西方意识形态的影响。可以说,这是殖民文化在网络时代的一种全新形式。其二,文化市场治理能力和文化体制发展能力也面临挑战。因特网的广泛应用,方便了交流,但同时也容易使恶意的“垃圾”信息流传。在因特网上,不良信息泛滥,其种类和数量触目惊心且愈演愈烈。这些色情、暴力以及种族主义宣传、宗教仇恨、法西斯思潮、民族歧视和侮辱言论等文化垃圾严重危害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由于网络接受信息的方便性和隐蔽性,网络市场的不成熟、不规范,政策法规的不健全,也由于文化产业部门严重的条块分割、相对分离,形不成整体思想政治宣传的合力,因而给目前的“扫黄打非”等文化市场清理工作增加了难度。
  3.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思想多变性和复杂性
  其一,信息网络条件下各种社会力量都力图在互联网上占据一席之地,从而导致各种思潮滚滚而来。由于人的自主性空前提高,从而使思想意识、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的个性化、复杂化特征也更加明显,能否改进工作方法将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其二,网络世界互助关系的虚拟性正在逐步改变人们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增大了人们思想的波动性,政治意识、阶级意识,甚至国家、民族意识开始淡化。能否保证人们具有健康的人格,将关系到思想政治工作开展的基础。其三,被人们称作第四媒体的网络孕育了一代网络传播者,网络化生存造就的一代人正在形成一个新的深受网络传播影响的群体,人类的思想和财富在网上多维集成,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大面积散发和频频创新。能否在信息全球化条件下及时捕捉信息、准确地掌握人的思想变化,关系到思想政治教育的及时性和针对性。
  4.网络社会所固有的特点给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挑战
  其一,网络社会不仅充满了人性,而且也滋长了人性中的劣根性。在网络社会中,人的主体性、创造性得到了张扬,人的自由、平等得到体现,人的隐私、尊严得到保护,但这并不意味着人性的优化,或许相反滋长了人性中的劣根性。个体性的发展导致孤独感、个人主义和利己主义,人的自由让人无拘无束也助长无法无天。保护隐私给人安全感也使人陷入危险境地。其二,网络社会既是一个有序的社会,也是一个无序的社会。就硬环境而言,网络社会具有有序性;但对于软件环境以及诸多网络行为而言,网络社会却具有极大的无序性。现代科技用精密的电子元件和严密的电脑程序构建了网络社会强大的“经济基础”,但网络社会的“上层建筑”却不是科技手段能够建造的,网络社会从一开始就具有“上层建筑”先天不足的缺憾。网络开发者们构建了现代的网络社会,却没有为其同步立法。因而,网络社会是一个缺少规范且难以实现规范制约的社会。要有效维护网络秩序的稳定性,最好的办法是在人们的内心为网络社会“立法”,这项塑造心灵的工作理所当然应由思想政治教育来完成。

  二、网络化时代改进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路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已远不能适应网络时代的需求,这就要求新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在坚持优良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发展。
  1.充分认识信息网络建设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地位
  首先,在网络化条件下要形成思想政治教育信息传递的多向手段,就必须特别重视“互联网”的作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转变观念,树立正确的网络意识。当前,由于网络发展在国内尚属初级阶段,诸多网络社会问题也处于萌芽时期,加之网上不良行为的隐蔽性和个性化特征,使许多人(包括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尚未完全体会到网络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作用,对互联网的社会影响认识不清。这种狭隘的网络观念将直接影响网络化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总体质量和水平,甚至决定整个思想政治教育的成败。因而,必须充分认识因特网给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从战略高度重视因特网的发展,充分利用这种形式,更多地、更强有力地发出我们党和政府的声音。
  其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努力学习掌握互联网知识,进行网络社会实践,举办各种形式的报告会、研讨会和座谈会,报刊、广播、电视等新闻宣传媒介应加强对网络及正确的网络观念和意识的宣传与介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加强对网络和网民的深入研究。如互联网对意识形态的影响,如何加强网上舆论控制,如何建立宣传网络信息平台等。还要加快建立思想政治教育调研网络和信息网络,有针对性地开展网上宣传,使互联网成为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
  第三,最终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信息化。今天,在思想政治教育领域,还没有把信息工作真正列入日程。人们看到的、看中的是借以形成支配力量的、显露在外的权力系统,而对影响系统合力的隐含于内的信息系统却似有似无。目前仍存在的号召、布置多,落实、检查少,只有去路没有回路的所谓“不封闭”问题,就很能说明人们对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系统的忽视。从上到下,信息大量损耗于中层,而从下到上的信息甚至连渠道也很难找到。因此,建立信息网络,以信息化为起点,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的现代化进程,是摆在当前思想政治教育面前的一项急迫任务。总之,在思想政治教育手段上,必须走信息化、现代化的道路。
  2.建立健全法律法规,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
  法律是调整人们行为的重要手段,也是规范网络行为的重要方式。1994年以来我国先后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入口通道管理办法》和《中国公用计算机互联网管理办法》等法规。这些法律对于规范人们的网络行为起到较大的作用。
  当前,应根据现实需要,对已有的法规进行修改、补充和完善,并结合网络这一特殊思想阵地,制定有关网上管理规定,如网上信息发布规范、网上信息审查和监管、知识产权的保护等。在为网络立法时,还应根据网络自身的特点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网络立法全球性问题。在网络世界中人们交流和共享信息几乎不受时空的限制,这就带来网上跨国信息交流如何管理的问题。就立法来说,必须加强与他国进行有关立法问题的沟通与合作。
  (2)网络立法激励性问题。网络立法不仅要具备一般法律的强制性,更应具有激励性。在确定否定式的消极性法律后果的同时,应确定肯定式的积极性的法律后果,从而起到发挥网络立法特有的激励性作用。
  (3)网络立法适应性问题。现代科技方兴未艾,网络的发展速度往往已超出人们的想像。与之相应的则是网络经营方式、网络管理方式的不断变化,由此有关网络法律法规,亦应随之不断更新。
  3.建立新型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首先,关于教育主体。在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中,教育主体是与受教育者矛盾对立的特定教育者,他们是高高在上的思想权威,其主要职责是进行思想理论灌输。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网络思想教育主体是网络传播中的“把关人”,他们制造、传播、监控网络信息,兼具信息传播者和思想政治教育者的身份,他们具有高新技术和广博的知识以及良好的品质,但不一定是思想权威。网络中的教育主体不具有特定的身份,甚至可以不被称为“教育者”。他们具有非主体性特点,不进行“说服”,而提供“选择”和“引导”。网络中的教育主体不仅相互之间地位平等,不具有上级和下级的隶属性,而且与教育客体的地位也是平等的,因而,他们更具有人情味,更具有亲和力。
  其次,关于教育内容。在计算机网络中,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应具有如下特征:其一,多媒体技术使教育内容的形态从平面化走向立体化,从静态变为动态,从现实时空趋向超时空;其二,因网络的超信息量和信息的固有本质,教育内容变得丰富而全面,并且具有客观性和可选择性;其三,具有极高的文化与科技含量,教育内容的政治性本质隐含在历史文化知识和现代科技信息之中。因而,社会主义主旋律、集体主义价值观、爱国主义的主题这些政治性内容,可以由多媒体技术集声、色、觉、画等多种现代化手段而演绎,从而化抽象为具体,化枯燥为情趣,化不解为理解。
  再次,关于教育对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方式应如下:第一,不使用传统的“灌输”方法,因为在网络中不可能对网民进行面对面强制性的信息灌输;其次,借助多媒体计算机的一切手段,向网民提供信息,并引导网民正确选择思想信息;第三,将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现代化,在计算机网中,为思想政治教育所使用的哲学的、心理学的、社会学的方法穿上现代科技的外衣。
  4.在互联网上建设马克思主义宣传阵地
  中国作为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在信息高速传递的今天,也是西方文化重点渗透的国家。未来信息战是以攻击敌方认知能力为本质的作战。攻击对象包括国家意志、部队士气、指挥官的决心、价值观和文化传统。面对各种邪恶势力在互联网上的挑战,如果放任不管,对其中问题或者毫无察觉,或者熟视无睹,这无异于放弃这个目前具有重要影响的传播手段,无异于放弃我们党在互联网上的宣传阵地,无异于放弃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所以,为了提高公民自身的免疫力,必须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对公民加强思想教育和文化教育,帮助他们树立科学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尤其是要重视开展网民网络行为道德宣传教育活动,因为网民素质的高低是信息网络化条件下社会良性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因此,要树立新的伦理观念——网络伦理,以增强他们自身抵抗外来腐朽文化侵蚀的能力,提高网民的网络道德水平和网络行为自律意识,推动网络文明建设,构筑起坚固的“精神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