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椟还珠比喻什么:魏树人印象―张光焰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4 22:45:27

作为北京的一位杨式太极拳习练者,以前虽一直无缘见过同样居住在北京的杨氏太极拳家魏树人先生,但我知道,魏先生对杨氏太极拳的传承做出过重大贡献。他与其师汪永泉先生、师兄齐一先生共同挽救了濒于灭绝的杨氏一脉真传的功法。在笔者的心目中,魏先生的功绩,应得到武术界的肯定,若赋予他“大师”的称号,应该是名副其实的。


然而,当我见到魏先生时,他却诚心实意地说:“千万别称呼我什么‘大师’,我不够格!就叫我魏老师吧,我听着倒舒服一点儿。”如此低调的话语、达观的态度,令人起敬。


我最初知道汪永泉和魏树人两位大师的名字,是2008年5月初,在河北省永年县广府镇师兄翟仕英家见到的一册汪永泉讲授、魏树人、齐一整理的《杨式太极拳述真》。这本《述真》带回北京后放在我的案边达5个月之久。当我接触到书里的内容后,立刻被强烈地震撼了:新奇的理法、独特的心法和神奇的劲法,以及魏树人先生中正安舒的拳式,就像磁铁般吸引了我的心。杨家拳是太极内功拳,它的拳法侧重在内功,我坚信,这本《述真》中讲述的拳法,才是杨露禅、杨健侯两代人的内功真传!


后来,从拳友处我又知道,魏树人先生2001年以后又出版了《杨式太极拳术述真》一书,分五个方面讲内功拳法,成一个大体系。“你看完了,那才过瘾呢!”拳友眉飞色舞地如是说。


我东奔西走买回这本书,急切地读了起来,简直是一口气读完的。然后又慢慢地读了第二遍。随着一些如何用意、如何掌握理法的顺序等问题的呈现,自己练拳中很多不得其解的问题也跟着浮现出来,这些都促使我萌生了迫切需要请教魏树人先生的愿望。经王平凡老师的介绍,2009年6月17日早晨7点钟,我来到京郊的一个社区,走进了魏先生的家。


已经86岁的魏先生在客厅临门的桌子前等候着。他1.7米左右的个子,上身微微前倾。脸形长而圆,头顶白发稀疏,虽然岁月的沧桑给他的面容带来了衰老,但仍能透出他1987年著书拍摄拳照时的风采。我们在沙发上坐下攀谈起来。


他告诉我说,这两年闹眼病,左眼严重白内障,右眼黄斑病,“上个星期刚从医院出来。现在,对黄斑病也没什么好办法。”魏老说话的语气轻松自然,没有流露出丝毫无奈的表情。


“真难为您了!您这么大年纪,眼睛又病得这么重,居然写出太极拳的几部著作。您造福了人类。我衷心祝愿您健康长寿!”我心中很感动,不知怎的,眼睛竟有些湿润。


对面的墙上,挂着《太极草堂》的字画。旁边一副对联。右联是“壬午柴扉闭”,左联是“学子续承传”。中间是魏先生练“下势”的拳照。


魏老见我盯着字画,就解释说,他在2000年退隐武林,闭门谢客,因为他最需要的是时间,“那年我是77岁,我觉得不把杨健侯的真传功法写出来,总是对不起先师。我们做弟子的,就有延续传承的社会责任呀!”


魏先生把延续传承的著述工作看成是社会责任!我再一次被感动了。


11

    • 举报  |
    • 2010-11-09 23:53
    • 回复
    • 黑小黑小

    2楼

    在笔者的心目中,魏先生的功绩,应得到武术界的肯定,若赋予他“大师”的称号,应该是名副其实的。

    ---------------------------------------------------------------------

    更正;
    大了。也太大了:武术界在那?这称号是那个部门发的…有吗?拿的出来吗?求求你…别吹了…北京人都知道?就是一个老太极拳习练者、不是什么大师的…


      • 举报  |
      • 2010-11-10 00:02
      • 回复
      • wu57liming
      • 后起之秀7

      3楼

      请先生继续


        • 举报  |
        • 2010-11-10 00:02
        • 回复
        • wu57liming
        • 后起之秀7

        4楼


        魏老思维敏捷,思路清晰,他从早晨7点半一直讲到上午11点半。从遍拜京城名师到练拳30年,从师兄王平凡、齐一邀请整理拳术到拜汪永泉为师,从跟随先师执着学拳到掌握太极拳奥秘,其间还穿插着一些武林轶事,都讲得条理清楚、实在感人,同时也让人特别佩服他惊人的记忆力。我感到这趟访拳收获颇丰,拜见了魏树人是我的福分。拜见过魏先生之后,我脑子里总是不断反映出这样一个印象:魏树人是我国太极拳界的奇才:

                第一,他追求杨氏真功太极拳如痴如癫,常人无法比拟。魏树人1951年开始习练杨式太极拳,不断追求名师指点,其拳架、器械以及推手的技艺,获得武术界的肯定和赞扬,当时著名的武术家李天骥先生,曾对他演练的太极拳青睐有加,主动提出与他合练,并为之编写相关著述。但是,就在魏先生已经徒弟不少,名声鹊起的57岁之时,他却做出了一件在常人眼里不可思议的事情。1980年秋,魏先生得知并拜会了汪永泉,发现汪永泉大师所学,才是杨氏太极拳真传之后,便毅然决然地放下自己近30年的研习成果,拜汪永泉为师,从头开始学练杨氏太极真功拳!仅此一点“舍”与“得”的见识和气度,就绝非寻常人可比。

                第二,他习练杨氏太极真传的超人毅力,也非常人可比。魏树人一旦认识到自己习练杨氏太极拳近30年却是一条弯路之后,迈上正途的决心就转化成坚强的毅力。他跟汪永泉大师学艺6年,从始至终没有间断过一次学习,是个“全勤徒弟”。每次课后,都用自行车带着老师回家,恭听汪老讲述杨氏家传秘技。在一无行政命令,二无制度管理,三无工资奖金的情况下,这个在有些人眼里微不足道的小事情,魏树人一干就是6年。知微而见著,这一事实正说明魏先生有着超乎常人的毅力。这毅力来自杨氏真传的崇尚,来自对恩师的敬仰。

                第三,他绝顶聪慧,其悟性也非常人能比。杨氏太极拳功法的奥秘,来自寺庙殿宇下“风钟”的启示。杨健侯仙逝前传给了汪永泉。汪永泉秘而不宣地研究了半个多世纪,于1980年才将他的心得功法秘授其弟子。魏先生在从学6年里认真地做了体悟,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钻研,终于掌握了杨氏太极拳的高级内功劲法。在2000年前后,他掌握了凌空劲。关于“凌空劲”法,需要加以解释。这种劲法是杨家的内功绝学。在第三代传承人中,只有杨少侯掌握这一高级功法。据陈炎林1943年的编著中介绍,这种功法近乎神秘,如果不是亲眼所见,人们绝不相信它的真实存在。陈炎林当时推测说,这种劲法已经失传。可以,陈炎林不知道,在杨健侯的再传弟子中,就有一个悟性极强的魏树人,他继汪永泉之后将杨家濒于失传的高级功法终于挽救回来了!在《太极草堂》字画正中,记载着这种功法的要义。这个要义近乎佛家偈语。现抄录如下,请予见证:“神视凌空点运行,心纳意吞背气呈,足移手出已不知,奥妙尽在时机中。”魏树人的太极功夫已臻化境,步入“神明”的奥妙殿堂。他目前正钻研着更高级内功劲法:“南天门”。凭借他的绝顶聪慧和极强的悟性,相信他一定能攻克难关,给人类健身事业贡献更多的太极文化瑰宝。

                魏树人先生自2000年闭关,到现在已近10年。这期间,他实践了自己在先师生前将杨氏真传功法传诸于世、公之于众的誓言,完成了师兄王平凡、齐一的嘱托,写出《杨式太极拳术述真》、《杨健侯秘传太极内功述真》、《杨健侯秘传太极拳术理论与剖析》3部鸿篇巨制,并制作出二十二式拳架内功演练的多媒体光盘。

                 魏树人展示于世的成果是丰硕的;可是鲜为人知的另一面,却是这里浸透着他太多的心血和太多的艰辛。据他的两个女儿透露,魏树人右眼几乎失明,左眼白内障严重,视物极其模糊。看文稿要举个放大镜晃晃忽忽地找字迹。正常人看一页300字的稿子2分钟就够了,可他却用半个小时,就这样连续工作两年才能写一部著作。女儿们看着父亲如此艰难地写作,心疼极了,可又不敢拦阻父亲停下笔来。她们知道,父亲是在干着杨氏太极拳的传承事业,是在为人类的健身事业沤着心。沥着血呀!

                写到这里,我的眼睛又湿润了,我再一次被感动,思绪急转,心中涌动着要对魏先生闭关十年的成就做一番评价的激情,一首小诗油然而生,题目是《题太极草堂》。诗句是这样写的:
        魏师掩扉续传承,悠悠十载学子风。松散通空臻化境,内家劲级入神明。狂澜既挽东百川,巨制终成胜千雄。太极高张杨氏道,涅盘火凤盖世功!

                写罢,我长长地出了一口气,轻松地搁下笔推窗远望。我发现,窗外阳光灿烂,院子里的国槐伟岸浓郁,绿荫匝地;草地上簇簇的黄羊球也一齐绽放着新绿。  



          • 举报  |
          • 2010-11-10 00:05
          • 回复
          • wu57liming
          • 后起之秀7

          5楼

          转帖
          songchen12 (2009-10-29 13:41:27)
          "左眼严重白内障,右眼黄斑病,“
          “这门好的功法,不知为何魏树人还;“左眼严重白内障,右眼黄斑病”。也就是说魏树人所练得东西是假的了。这就所谓;用魏树人的矛,去戳魏树人的盾。魏树人自己的结果是;矛不利,盾不坚。自己的事实,把自己打倒了。
          内功好者;耳不聋,眼不花。”
             按照12的说法,凡是内功好者,就该长命百岁了,杨露禅那么好的内功还不是享年70来岁,人体内脏跟机器一样经过几十年都是会消耗的,看事物要有辩证的思想呢。
          如果魏树人版老六路没有其他的命功修炼方法那么只适合养性,并不适合修身,意气来君骨肉臣,虽然意气很重要,但是无臣的作用,君还不是如无依托的孤家寡人一个,言性不言命于练武功无多大的作用。只修性,不修命,此是修行一通病。